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一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精選一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説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一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錶的組成部分,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的數字。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並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看整時

教學難點:整時時針、分針所在的位置

教學具準備:實物鍾、模型鍾,實物展示及相關多媒體課件,頭飾。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聽聽這是什麼聲音?(嘀嗒……)

再聽聽這是什麼聲音?(鬧鐘聲……)

2.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鐘錶,鐘錶有着各種不同的形狀,(圓的、方的、扇形的……)鐘面上還有豐富的知識,你們想知道嗎?

二、整合問題:

1.説一説,關於鐘錶,你都知道哪些知識內容?

2.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鐘錶。

三、解決問題:

1.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學生拿出學具鍾,説説在鐘面上你都看見了什麼?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同桌比一比,看鐘面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指名彙報)

3.教師點撥,解決問題

(1)時針、分針、12個數(數一數)12個大格、一些小格(秒針)

(2)師撥動按鈕,生説針是按怎樣的方向轉的?(順時針)

四、總結歸納

1.認識整時

(1)師:聽鬧鐘又響了,文文還在睡懶覺呢。(出示情境圖)

快告訴文文,現在是什麼時刻了,再睡下去,她會遲到的。

(糾正7點説成7時)

(2)師:再説説這些是什麼時刻?(出示圖片)8時、3時、6時

生觀察這些鐘面上的針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

生彙報: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3)整時的常用方法8時、3時、6時(文字表示法)

(4)整時的另一種表示法:8:00 3:00 6:00

你見過這種時間嗎?在哪見過?(電子表示法)

(5)怎樣用電子表示法記錄時間?(同桌互練)

五、拓展應用

1.找朋友(頭飾)時間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別找錯呀。

2.撥鐘錶説時間。(同桌互做)

3.過一小時是幾時?(出示圖片)生思考動手操作

六、升成創新

出示缺少時針的鐘面,分針指向12.問:這是幾時,你想讓它是幾時,怎麼辦?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實踐活動——“數學樂園”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一種數學實踐活動情境,其內容都是一些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材料和“起立遊戲”、“送信遊戲”等。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進一步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學生分析

學生認識了0~10並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後,已具備瞭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於日常教學中,班上的人數較多,活動空間有限,組織起來也較困難。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學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主動、有序、愉快地參與到各個活動中來,是本節課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設計理念

未來的社會既需要學生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也需要學生具有應用知識的能力,而知識也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識。為此,我在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設計了幾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及計算,區分它們的基數、序數含義。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的能力。

3.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實踐活動課。

1.課件展示——“數學樂園”全景圖。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數學樂園”做遊戲,你們想不想參加?

2.師板書課題:數學樂園

3.用獎“數字之星”的方法激勵學生多發言、多動腦。

二、活動(一):走迷宮遊戲。

1.複習對0~10各數的認識。

(1)説數字:學生説出通過這段時間學習認識的數字0~10,教師貼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每張卡片上有一個娃娃頭。

(2)用數字:引導學生用黑板上的一個或幾個“數字娃娃”説一句話。

(3)找數字:啟發學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字娃娃”,體會數字的重要性,並邀請“數字娃娃”一塊兒做遊戲。

(4)排數字:啟發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給“數字娃娃”排隊,點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排,其他學生分別在自己桌面上排數字卡片。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

2.故事引入“走迷宮”活動。

(出示小黑板)教師以一個《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導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這怎麼辦呀?它給媽媽打電話:“媽媽,我迷路了,怎麼辦才好呀?”媽媽聽了點了點頭説:“孩子,你長大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去做,只要你按1、2、3、4……的順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家的。”於是聰明的小白兔按**的話去做,終於回家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白兔可能是怎樣走的嗎?

3.學生獨立走迷宮——幫助小白兔找家。

讓四個學生分別在四塊小黑板上用不同色的粉筆畫不同路線,其他學生在課本上畫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線。

4.比比誰想得多,進行評價獎勵。

5.找規律:教師引導學生找其中的規律,如,“從1走到2有幾種方法?”“從左邊的2走到3有幾種走法?”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並作為課後的作業,鼓勵學生合作完成。

三、活動(二):對口令遊戲。

1.(放快節奏鼓點音樂)師生對口令,如師説“我出3”,生答“我出5”,複習數的組成。

2.同桌互對口令,複習數的組成。

四、活動(三):送信遊戲。

學生按四人小組的位置坐好,每人從抽屜裏拿出一個反面寫有一個數字的信封,然後請學生把桌面上的得數與信封上數字相同的算術卡片放進信封。

請其中一組學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後評價,找對的學生表揚自己。

五、活動(四):起立遊戲。

1.報數:請兩豎行學生從前往後,從後往前報數。

2.數數排第幾:讓每位同學通過數數和思考,對自己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個正確的定位。

3.起立拍手遊戲:教師點到從前(後)數第幾位學生,該豎行該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後讓學生練習從左數、從右數,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前後左右等空間的方向,並注意讓學生區分幾個和第幾個這兩個易混的概念。

六、活動(五):投擲遊戲。

佈置好遊戲場地,教師點幾位學生按規則向簍裏投球,共10個球,看能投進幾個。同時請一位學生當評判員,用圓片貼在黑板上表示投進球的數量,之後請其他學生當“小記者”,報道幾位學生的投球成績並進行比較。其間還讓學生説説有幾個球沒投進,並説出自己的算法。

七、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塊兒到“數學樂園”去逛了逛,你們開不開心?其實只要你們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你們想不想學習更多的數學本領呢?老師相信,只要你們努力,就一定會成為生活中的“小小數學家”。

課後總結

新課程,新教材,構建的是一個開放、充滿生機的課堂體系,對此,在執教本課後,我有更深的體會。

一、寓教於樂,玩中學,學中樂。

“一、二、三……”教室裏傳來異口同聲的數數聲。只見一位學生站在講台前正朝着離他有一段距離的小筐裏投球,講台下面幾十雙眼睛都齊刷刷地望着他,眼神裏透着幾許焦急、幾許驚喜,大家都隨着投球學生的表現或喜或憂,有的恨不得親自上台去一試身手。乍看去還真想不到這是數學課堂裏的一幕情景呢!

遊戲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遊戲當中,通過數一數投進了幾個球,比一比誰投進的球多、誰投進的球少,兩人相差多少,算算沒投進球的個數等環節,在彼此思維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很自然地複習鞏固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就這樣,學生在一種愉悦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汲取了數學養分,親身經歷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再一次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二、小組合作學習,便於人人蔘與。

在鞏固10以內加減法這一環節中,我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展了一個“送信”遊戲。那麼多封“信”,要找到得數與自己信封上數字相同的“信”放進信封,就必須快速地算出每封“信”的得數,有趣

形式把學生們都吸引了過來,學生們比平時計算枯燥單調的口算題時的熱情高漲得多,尤其是幾個學生為了同一封“信”發生爭執時,個個都像“小老師”一樣運用所學的知識説服對方,整個課堂頓時“熱”了起來,真正達到了人人蔘與,個個樂於參與的目的。

誰説數學課堂就該是“一人講全班聽”的嚴肅場景?如若將理性的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們易於接受、樂於接受的教學形式,又何愁學生不愛學、不動腦筋呢?讓我們“蹲”下來,寓教於樂,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為他們創設出種種輕鬆、快樂的學習情境,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

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4、教學重點:

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5、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6、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説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7、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8、關於教學程序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節日愉快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繫,引出課題。

㈡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解決“賣氣球”問題。

2、解決“套圈遊戲”問題。

3、解決“賣風車,猜字謎”問題。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5、閲讀課本,質疑問難。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㈢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㈣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

2.教材簡析:

《位置》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上下、前後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兩個數表示一個物體在平面中的位置(即從兩個維度來*定物體的位置),初步滲透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思想,學好這部分內容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 根據行、列*定物體的位置。

(2)結合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讓學生説一説、畫一畫、動一動等活動,使學生能從兩個維度來*定物體的位置。

(2)結合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根據行、列*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根據行、列來*定物體的位置。

二、説教法: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

“注意是知識的門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節課,我力求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探究的情境。

2.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感受物體的位置,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5.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教學內容是豐富的、生動活潑的。數學教學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精彩紛呈的。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校、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創新,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達到最高層次。

三、説學法:

新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4.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四、説教學程序:

(一)聯繫實際,導入新課。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簡單的方位概念,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物體的位置也有了比較多的感性認識。教學中,我藉助本節課中學習環境的改變,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座位引出本節內容—位置。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讓學生先説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後讓學生在班內交流。在學生知道如何*定自己的座位後,讓學生觀察思考前後、左右同學的座位與自己座位的關係,然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從而揭示出前後同學的座位與自己是同一組,左右同學的座位與自己是同一排這一規律。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真正做好組織、引導與合作者上。學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才會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0—51頁:例5、例6、例7。

二、教材分析:

簡單的計算這節課是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的第二課時,教材在認識了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它們的十進制關係的基礎上,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教學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

三、教學目標:

1、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會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2、知道物品價格的表達形式。

3、通過模擬購物活動,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

説學情:

人民幣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國又有給孩子“壓歲錢”的習俗,許多家長喜歡帶孩子上超市並讓他們在一定範圍自由選購自己喜歡的商品,讓許多學生較早有了錢的概念,會看價格標籤,部分學生甚至有了實際購物經驗,因此,這節課設計中儘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借助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又好又快的進行學習。

説設計思路:

1、從學生實際經驗入手, 喚醒學生的思維,把生活中的經驗轉化為知識,輕鬆突破元和角之間的換算難點。

2、創設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價格標籤,在學生回憶平時看到的商品價格的表示方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通過已經知道價格表示方法的學生來帶動其他學生學習,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3、人民幣的計算離不開購物,讓學生在模擬購物的過程中完成簡單的加法計算。通過選購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錢方法,深刻體會進率的換算,讓知識在操作中得以內化,學生學了也不易忘記。

4、教學中所設計的遊戲和購物活動,都採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讓學生合作學習,互相帶動。

5、最後一個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學會閲讀、利用教材,同時通過完成填空回憶整理本課所學知識。

説課前準備:

一、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具圖片、卡片。

二、學具準備:學生學具袋。(內裝各種面值的模擬人民幣)

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人民幣,你能説説人民幣的單位有那些嗎?按質地可以分為哪兩類?

二、新課教學。

(一)聯繫生活,經驗轉換知識。

小凡喜歡吃奶糖,小賣部裏1角可以買1顆,今天媽媽給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買幾顆奶糖?(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你是怎麼想的?(1角1顆,1元=10角,1元2角=12角,買10顆,還有2角買2顆,一共可以買12顆)

小紅的奶奶給了她一些1角的零錢,她數一數一共有12角,小紅想換成整錢,可以換成幾元幾角?(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你是怎樣想的呢?(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換成1元2角)

同學們真聰明!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換錢,現在我們就來做個換錢遊戲。

教師指名一名學生配合先示範: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換成角票。師:當然可以,給你38角。你算算對嗎?生:1元等於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對了,謝謝你。

師: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錢換成整錢可以嗎?生:沒問題。10角換1元,20角換2元,一共換2元6角。同座學生模仿做換錢遊戲。

(二)設境激趣,合作實踐學習。

談話過渡:學會換錢,老師帶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歡的地方——東東超市

課件出示貨品圖片和價格標籤(例6),讓學生認一認,學生自由説自己認識的價格標籤,表示多少錢?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找到規律:小圓點左邊表示幾元,小圓點右邊第一位表示幾角,第二位表示幾分。現在一般情況下物品的價格都標到角。

遊戲鞏固:看看誰的反應快(完成50頁做一做)

把寫有價格的物品圖片和對應寫有幾元幾角的卡片發給不同的學生,拿物品圖片的學生先舉起來,拿對應的卡片的學生快速反應。全班一起訂正。

談話過渡:超市裏還有許多東西,課件出示物品及標價(例7,51頁及“做一做”內容)現在我們同座每2個同學為一組任意選購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計算出應付的錢到“收銀台”(老師處)結帳。

學生分小組購物,老師在“收銀台”檢查每組學生的計算和拿出的錢數是否正確,對有問題的學生馬上輔導。

三、知識整理。

引導學生使用教材,複習本課學習內容。今天同學們學得真好!一節課可學了不少知識呢!同學們翻開書,看一看50頁和51頁的例5、例6和例7,你能把書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嗎?

學生看書填空後,課件出示書上50頁、51頁內容,師生一起逐空訂正,從而達到整理知識,總結全課的目的。

四、課後練習。

在家長的陪同下做一次實際購物體驗,要求自己看價格標籤,自己計算金額,自己付帳。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及其換算關係;能力目標是會用小額人民幣解決簡單的購物問題;情感目標是愛護人民幣,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掌握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係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

一年級學生一般對人民幣都有一些認識,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幣面值的大小。學生比較困難的是元、角、分之間的關係及如何使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如何付錢、找錢等。我根據學生的原有的認知基礎和年齡特點,在教學時突出了以下幾點: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繫。

2、在教師的主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課的設計我將自己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習材料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試圖讓學生髮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3、在落實雙基的基礎上滲透應用性和開放性。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時候都是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我在此基礎上設計學生自主購物活動,適當滲透應用性和開放性,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學法

這節課是一年級的教材,學生的年齡小,但對人民幣的有關知識並不是一片空白。因為日常生活中的買賣活動已豐富了學生對人民幣的感性認識,故在教學時,我對學生放的較開,儘量讓學生多説,力圖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這一教學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設計讓學生小組活動,共同參與到購物遊戲中,使學生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得到一定的發展。

四、説教學過程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北師大版數學《買文具》説課稿二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數學《買文具》説課稿二為了落實教學目標,解決重難點問題,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創設笑笑過六一買文具情境,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認識人民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

在第二大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小環節:

1、認識人民幣

這裏,由於是學生上過的課,因此人民幣的分類我沒有花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只是口答了一下分類方法,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接下來通過看一看、説一説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以及它們的特點。這裏在交流中豐富學生的識別方法,構建學生對人民幣多種特徵的瞭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學中教育學生愛護人民幣,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培養。

2、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係

通過笑笑買文具這一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並在購物過程中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人民幣的功能。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認識了元角分之間的關係。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第三個環節是實踐運用,拓展延伸。首先完成課本P71填一填(1)(2)小題,接下來通過模擬買水果這一購物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進一步鞏固人民幣的換算,完成教學目標。

之後,通過課件你知道嗎我又同孩子一起了解了貨幣的產生過程,使學生對貨幣有了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瞭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

最後,以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總結全課,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交流傾聽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不亂花錢的思想教育。

五、説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

單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這樣設計簡單明瞭,重點突出。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為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習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並初步認識線段。

1.2教材知識結構和內容分析

本節課主要有兩方面的知識,首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後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釐米和米。(介於同學們對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物體長度有直觀的理解,所以本節課着重點應放在藉助實際動手測量來幫助他們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引出國際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方便他們以後對測量的學習和應用)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學習,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學會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認識了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這些立體圖形,認識了人民幣,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這些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知道釐米和米的進率關係。

能力目標:

能選用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情感目標:

1、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團結合作的習慣。

2、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難點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量的計量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是統一長度單位以及釐米和米。本節課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後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本節課教學的關鍵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種實際操作,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的認識。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經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由於年齡較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境,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識,此外還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法,實現學生的多樣化學習。

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習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在課堂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學步驟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在古代,就有了計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較。比如,拿兩條繩子比一比哪一條長,有時很不方便,人們就選取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長度作為計量的標準,把要比較的物體同身體上選定的那一部分長度來比較,這樣就產生了計量的單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據人體的一部分長度來確定的,把中指頂端一節定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張開的長度定為一尺(現在叫一紮)。裁縫在量一塊布的長度的時候,有的用腳,有的用扎。同學們看這座漂亮的房子,我們想知道它有多長,也需要來量一量。

(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現在我們來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有的同學選用小方塊,有的同學選用三角形紙片,有的同學選用小刀,同一本數學書,他們的測量結果卻是不一樣的,同學們總結出了這是因為選用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我們要統一長度單位。

(3)鞏固操練

選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小木塊,來測量這些擺放整齊的物品。(通過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實際測量以後,體會到測量活動中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從而引出國際同意長度單位的新知)

(4)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

(5)練習 我們統一選用小方塊來作為長度單位,測量一下這些物體的長度。用直尺測量鉛筆的長度。(設計以上兩個練習,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在練習結束後,讓學生來總結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和感想。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並提出新的要求,這能使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又引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慾望。

八、課堂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以動手實踐為主線,遵循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了 “質疑—探究—釋疑”的過程。教學中不僅關注到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到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教學內容:

一年級第一學期 P47頁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懂得可用11—20各數的組成,計算十和幾的加法

2、智能目標:(1)能口述十加幾的加法的思考過程

(2)會計算十加幾的加法

(3)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意目標: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

教學重點:

掌握“十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領悟“十和幾”加法的思考方法

教學關鍵:

加強直觀、理解算理、培養遷移和創新能力

教具準備:

配套投影片、自制投影片、口算卡片、小棒、音樂磁帶

教學模式:

“參與——互動”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引發興趣,激發求知慾)

[準備]

1、師:小朋友,今天小白兔和我們一起學本領,咱們比一比,看誰本領學得好。(出示小兔子圖)

策略説明:

新課之前,得用一年級學生天真、求知慾強的好勝心理,讓小動物進課堂,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教學進入“參與互動”狀態之中。

2、口答卡片(指名口答)

(1)1個十和3個一合成口

3個一和一個十合成口

(2)1個十和2個一合成口

2個一和一個十合成口

2個十是口

[揭題]

師:小朋友算得真棒,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的本領。

出示課題:

策略説明:

從20以內數的合成入手,並用卡片口答的方式,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原理,作好知識鋪墊,為進入學習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點評: 為了減輕學生學習新授內容的負擔,老師安排了20以內數的組成。要求學生熟練口答。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筆算速度起到重要作用。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小動物進課堂,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參與意識。使全班學生在開課後迅速地和小動物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

二、探究階段(指導學法,內化知識)

[探索]

1、投影出示主題圖

(1)觀察(師邊演示邊説:一隻大白兔從左往右推來10個白方塊

一隻小白兔從右往左推來3個紅方塊

並用教棒畫一個集合圍示意)

(2)口述主題圖(要求用三句話)

生:左邊有10個白方塊,右邊有3個紅方塊,一共有幾個方塊?

(3)怎麼計算呢? 生答師板:10+3=13

問:10加3等於13,你是怎麼想的?

(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所以10加3等於13)

(4)看了這幅圖,你還能列出一道加法嗎?

(師再演示主題圖,先出示3塊,再出示10塊,並用教棒畫集合圈)

生根據師的意思口述並列式:3+10=13

師:3十10等於13,你又是怎麼想的?

師:對呀!我們其實還是想: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所以3+10=13,當然也可以這樣想: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策略説明:

為了直觀、生動地掌握幾加十的計算方法,老師採用電化媒體:拉片式投影,“小兔子推方塊”變得立體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中去。師生通過共同討論,互動進行知識遷移,獲得十加幾的計算方法。

2、投影出示三角形圖

師:請你看三角形圖,數一數,輕聲説三句話,並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同桌輕聲説悄悄話,然後請一組同學彙報)

師根據生答板書:10+2=12

2+10=12

師指算式問:這兩道加法算式的答案都是12,你是怎麼想的?

(生答,師小結)對呀,這兩道題我們都可以這樣想:

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策略説明:

再次利用三角形圖直觀演示,給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通過講講、練練、想想逐步得出十加幾的計算方法,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即重視了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歸納]

師:你們看,這幾道加法算式中有一個數是一樣的,是幾?

(10)另一個數是幾?(指3、2)。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新本領:十和幾的加法。

我們在計算時可以這樣想:十加幾或幾加十就得到十幾。

策略説明:

通過多種形式,富有童趣的練習,並用師生對口令、説悄悄話等方式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始終處於興奮狀態,促進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有利於形成技能。

點評:

教師能以學生實際出發,抓住重點,緊緊圍繞20以內數的合成,再借助於三角形圖直觀演示。做到創設情景,讓學生有話可説;因人而異,讓學生有信心地説;具體引導,讓學生知道該怎麼説,使學生學得靈活、學得紮實,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三、運用階段(加強練習,誘發參與)

[鞏固]

1、擺小棒,説算式

師:請你跟我這樣擺。

生:我就跟你這樣擺。

師:左邊放10根小棒,右邊放5根小捧:一共有幾根小棒?

生擺://////////

生説:算式是10+5=15。

(交換位置,方法同上)

2、題組練習(投影)

10+9=口 10+8=口 10+7=口

9+10=口 8+10=口 7+10=口

先同桌説悄悄話,再一組一組彙報

3、口答卡片

10+5=口 10+6=口 0+10=口 1+1=口

4+10=口 1+10=口 10+10=口 10+1=口

策略説明:

通過各種形式、富有童趣的練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有利於形成技能。

[深化]

4、遊戲:美麗的大森林

(1)投影出示情景圖(美麗的大森林)

師:這是一片美麗的大森林,森林裏有四位很有智慧的樹爺爺(邊説邊出示四棵大樹)

他們要考考小朋友本領學得怎麼樣?

(2)宣佈比賽規則

請你們每個組推薦5位小朋友作代表出來比賽,比一比,哪組做得又快又對。

(3)聽音樂開始比賽。

(4)師講評,優勝組成“☆”。

10+1 7+10 8+10 5+10

9+10 10+8 1+10 9+10

10+5 3+10 10+3 10+0

2+10 10+2 10+6 4+10

6+10 0+10 10+4 10+7

5、課堂總結

(1)今天我們學了什麼新本領?(十加幾的加法)

(2)在計算時,10加幾或幾加10是十幾。

策略説明: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在美麗的大森林裏,即學到了本領,又陶冶了情操,這是老師精心設計的“點睛”之處。使全體學生羣體互動、共同參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作性思維又一次得到了培養。

點評:

最後的作業設計新穎、難易適度、具有坡度、注意選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習題,能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在美麗的大森林裏,即學到了本領,又陶冶了情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作性思維又一次得到了培養。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及學情

1.教材分析:“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數學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是《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探索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

2.學情分析:學生對於規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礎。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的。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或多或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把它作為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也就是説《找規律》內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領悟、創造規律,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又因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但其又很活潑,思維很靈活。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心理特點揚長避短地進行教學,是我教學設

計的重點。

3.教材處理:基於學情的分析,我將教材進行了嘗試性的處理,以教材中的主題圖作為本節課的第一個層次的練習,而將學生動手創造規律、展示規律、表達規律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將教學的難度提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

根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探索、領悟、創造的規律,並能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説一説、畫一畫、擺一擺等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學會從多角度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之美,體驗數學之樂趣。

5.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找探究規律的活動中,自主探究並發現規律。

6.教學難點:能用合理、清晰的語言闡述自己所發現的規律,學會用“重複的一組”來表達規律,並會創造規律。

二、教法與學法

1.教法:

(1)本節課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從而進一步轉向關注“人”的發展。為了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層次,並在與同伴交流中獲得進步。在本節課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

在動態的過程中體驗規律、感悟規律、應用規律,同時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節課首先要讓學生能夠從事物中發現簡單的規律,然後能準確清楚的表述規律,最終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2)創設多元情景、發展多元智能。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發展潛能。我創設多元情景,如讀規律、演規律,聽規律,畫規律,欣賞規律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2.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我設計了找規律圈一圈、創造規律擺一擺等操作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圈、擺、畫,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對比歸納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學會歸納總結,同時錘鍊學生表述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2.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3.激趣練習,應用規律

4.聯繫生活,欣賞規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jkry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