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一年級數學説課稿3篇

精選一年級數學説課稿3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説課稿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一年級數學説課稿3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8加幾》。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分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教師身份轉變為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同時改變課程學習方式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學生的學習方式相應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

教材分析:

《8加幾》是西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88-89頁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有9加幾的進位加法計算作支撐,學生初步經歷了觀察分析、收集信息、計算等活動。和前面學過的9加幾相比,這一節教學內容基本上脱離了學具的幫助,主要通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用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探討8加幾的計算方法,要求學生在學習8加幾時,不用像9加幾那樣進行全新的探索,而主要是驗證9加幾的計算方法在8加幾中是否同樣適用,在肯定學生課堂上生成的多樣化算法的同時滲透湊十法擇優思想,從而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自控能力不強,對9加幾的掌握應用還不夠熟練,在教學設計時加強前後知識的聯繫,力求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以激發他們主動學習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孩子們在歡快輕鬆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感受新知識。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在熟練計算9加幾的基礎上,學會用遷移的方法解決新問題,推導新算法。

2、掌握計算8加幾的基本思維方法,並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確進行計算。

3、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8加幾的運算意義,能比較熟練地進行8加幾的口算。

教學難點:

在熟練計算9加幾的基礎上,學會用遷移的方法解決新問題,推導新算法。

設計思路:

1、關於情景的創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

2、關於小組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注意傾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對此,本節教學內容開始進行大膽嘗試。

3、關於計算方法多樣化的問題

在學生理解看大數分小數,把幾湊成十,十加幾得十幾即 湊十法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主地探索和發現計算方法。

4、積極引深, 發揮兩主 作用

教學大綱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教學時教師要通過積極的引,來激發學生主動探,使雙邊活動產生共振,和諧發展。

教學流程:

一、知識再現,激趣導入

1、數的組成(對口令遊戲)

2、找朋友:9加幾的口算練習。

二、創設情景,學生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公園玩嗎?星期天,許多小朋友也來到公園,你們看他們在幹什麼?

1、觀察情景(1): 打靶圖

①你從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②求這個問題,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

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5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情景資源進行再加工,讓學生觀察圖中打靶的情景,學生比較感興趣,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這樣既尊重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讓學生從自己比較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數學問題,又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解決自己發現問題的慾望

2、觀察情景圖(2):划船

在公園的這一角,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並列出了算式。下面我們再到公園的另一角看看,那裏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呢?

①師:根據情景圖,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②學生回答:一共有多少人在划船?

③師:求這個問題可以怎麼列式?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4+8

在兩個不同的情景中培養了學生從身邊生活發現並提出簡單數學問題的能力,並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

3、揭示課題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是求一共?都是用加法進行計算,這節課我們主要來研究一下8加幾的方法好不好?(板書課題:8加幾)

三、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1、探究學習8+5的計算方法。

下面我們就重點研究第一個問題。

(1)學生自主探究。

師:怎樣計算8+5?下面請同學們自己獨立思考,想辦法進行計算,也可以用學具擺一擺,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教師巡視)

(2)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的計算方法,請你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然後每一個小組選一個代表介紹你們組的好方法。(教師巡視)

(3)全班彙報交流

學生彙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如:

①1、2、312、13依次數。

②從8數到13。

③8和5合起來是13。

④13可以分成8和5。

⑤先數10人,再數3人,10+3=13

本節課以8+5為突破口,在重點研究8+5的基本思路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藉助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所用的方法。這樣, 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又有和同伴交流合作學習的機會,最後在全班交流彙報。在彙報交流時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用的是湊十法,有的用的是數數法,方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性,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2、學生小組討論喜歡的方法。

師:小朋友,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麼多的好方法,那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1) 學生小組討論。

(2)學生彙報喜歡的方法。

教師提問:為什麼喜歡這種方法?

針對出現的多種計算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次對比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比較、分析,從而優化自己的計算方法。然後再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歡的方法。這樣,好的計算方法更加明朗化,更為突出。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蒐集、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學會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小結

師:通過和同學們的交流,老師知道了,有的同學喜歡用以前學過的湊十法,有的同學喜歡用數數法,有的同學喜歡用10+5=15,15-2=13。這些方法都正確,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這幾個問題嗎?

3、遷移練習

(1)小組先交流解決:4+8,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借助學具擺一擺。

(2)讓個別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得數,並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

(3)你還知道哪些8加幾的算式,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算式,並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

在學生獲得了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後,讓學生解決其他的8加幾的問題,既能使學生把8+5的計算方法遷移到其他問題中,使計算方法得以靈活應用和鞏固,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注重了學生價值觀的培養

四、鞏固練習

1、聰明屋:(課件出示教材89頁課堂活動第1題)

2、智慧山:(看圖填算式)

2、跳木樁比賽

師:動物學校正在進行跳樁比賽,你能幫小白兔跳過木樁嗎?

練習:8+3= 8+4= 8+6= 8+8= 6+8=

學生計算,幫小兔順利跳過了木樁。

整個練習生動、有趣,層次分明。這樣設計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足夠的素材,足夠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充分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小結

師:在這節課中,你們認為自己表現得如何?

本環節教師將自己評、他人評、評自己、評別人和教師評,學生評結合進來,讓學生對自己整節課的表現有一個回顧和反思。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我的教學內容是“比一比物體的長短和高矮”,是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第5頁上的內容。

1.教材從生活實際出發,首先通過客廳裏的生活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認識長短和高矮;接着通過找一找、比一比,體會比較的方法,進一步感受長短和高矮都是比較的結果。教學重點是知道長短、高矮的含義,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的思維方法。教學難點是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方法,會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關鍵是體會比較的方法,感受長短、高矮都是比較的結果,而且比較的結果都是相對的。

2.本課時是入學後的第二課時,小朋友對小學學習生活還不熟悉,還不習慣,容易“坐不住”。因此,我努力營造一種愉快的情境,使學生樂此不疲地致力於學習內容。如,通過小熊邀請大家參觀客廳來導入新課、引導學生髮現客廳的數學祕密;用小故事來串聯“想想做做”的題目;通過“發現獎”、“合作獎”“秩序獎”等獎項的頒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課堂中始終洋溢着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3.由於學生在幼兒園已經學會辨認物體的長短、高矮,同時在現實生活中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關於長短、高矮的感性認識,可以説學生對長短、高矮有了一定的初步認識。因此本節課上我讓學生在觀察客廳裏有了些什麼東西后,就直接讓學生找東西來比一比,然後再用到了書上的小圖來鞏固比較的方法,並指導學生用√或O來表示。另外,我的教學在關注知識性學習的同時,更關注的是如何設計更多的有意義的活動(如找一找、剪一剪、搭一搭、排一排等),讓學生探究、體驗比較的方法,培養仔細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教學中,我還通過找身邊的物體進行長短、高矮的比較,排排隊等活動,讓學生獲得用數學的體驗;而“幫小熊解決疑問”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為下一節課到廚房比大小、輕重埋下伏筆,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課後佈置的調查實踐作業是為了拓展學生學習的時空。讓學生的學習不再侷限於課堂;學習的指導者也不再侷限於教師;學習的內容也不再侷限於書本,可以是整個世界。瞭解本校的最高建築,瞭解我國和世界上最高的山峯和最長的河流,既拓寬學生的視野,又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祖國和放眼世界的美好情感。

教學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使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

2.使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初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

3.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小熊頭飾, “秩序獎”“發現獎”“合作獎”的小獎狀,吹塑紙條,2張幻燈片。生準備小剪刀,膠水,可以搭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誰呢?(師戴好小熊的頭飾)

你們好,我是小熊,今天我邀請大家到我的好朋友小莉家去參觀一下美麗的客廳,你們想去嗎?

二、指導觀察,引導比較

1.(課件出示 )小朋友,小莉家的客廳到了。你們看,漂亮嗎?都有些什麼東西呢?(同桌互説)

(讓生看圖充分地説)(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

2。其實,小莉家的客廳裏還藏着許多數學祕密呢,你們想不想把這些祕密找出來?要想找到這些祕密並不難,只要小朋友睜大眼睛仔細看,開動腦筋用心想,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祕。你們看,小莉家的客廳裏有許多東西,他們有的長短不同,有的高矮不同,你能把他們找出來嗎?哪個小組能找滿5對就能獲得“發現獎”。

小組討論,然後分組彙報。根據回答頒獎。

3.剛才,我們是小組同學一塊兒來找了一些東西來比一比的(板書課題:比一比)通過“比”,我們知道了一些東西的長短、高矮,白菜老師和茄子老師想看看是不是每位同學都會比一比了。(指導翻書)(課件出示小圖,比較小圖,指導畫√,畫O)

4.打開你的文具盒,再找一找,比一比。(面對大家,舉着東西説一説)(表現好的繼續頒發“發現獎”)

5.體會比的相對性

(1)師出示一枝鉛筆:這枝鉛筆是長還是短?

生討論,還需要再拿一枝鉛筆來比一比,沒有比較就沒有長短、高矮之分。

(2)師拿出不同的鉛筆分別與之比較,使學生明確長短、高矮是比較的結果;長短、高矮是相對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3)這三枝鉛筆中哪一枝最長,哪一枝最短。使學生明確最長的只有一枝,最短的也只有一枝。

三、實踐感悟,鞏固方法

1.“想想做做”(以故事串聯)

小莉學校有一位大哥哥腿受傷了,有一天小莉推着大哥哥去上學。(課件出示)

(1)“想想做做”第1題(説一説是怎麼想的)

從家到學校有兩條路,走哪條路近一些呢?(為什麼呢?)(課件出示)

(2)“想想做做”第2題

剛出家門,家門前的兩棵樹就引起了他們的注意。(課件出示)

(3)“想想做做”第3題(讓生討論可以怎麼看,怎麼比)

小熊還帶了兩位好朋友來了。(課件出示)

(4)“想想做做”第4題(怎麼比的,強調“最”的唯一性)

生比出來以後,師追問:為什麼小熊的`下面既不打√也不打O。

下面,讓我們來動動手吧!

2.剪一剪

用吹塑紙條小組內每人剪一條任意長的紙條,然後比一比長短,最後按一定的順序將這些紙條排列好。最先完成的小組獲得“合作獎” (比一比:誰剪得最長,誰剪的最短)(組長上來彙報時,注意貼法的多樣性)

4.搭一搭

拿出自己帶來的東西,小組合作,看哪一組搭得高。

(生活動:拿出學具,和自己的小夥伴一起搭出高矮不同,形狀各異的模型。)

比一比:哪一組搭得最高。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1.剛才,我們從參觀小莉家的客廳開始找一找,後來又自己動手剪一剪、搭一搭,比較了一些東西的(長短和高矮)。在生活中,我們除了比高矮、長短以外,還能比什麼?(長短、大小、輕重、快慢……)看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對一些事物進行比較,比一比它們的長短、大小、輕重、快慢等。今天,老師只是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比一比物體的長短和高矮”,以後,我們還要學會比其它的。

2,學習了今天的比一比,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呢?(生各抒己見)

有的事,我們只能課後再做,我們選現在就能做的事來試一試自己學的怎麼樣吧!

(1)兩人比身高

a(請兩位差不多身高的同學來比一比身高)你們能一下子看出誰比誰高嗎?(不能)那你們猜測一下,誰比誰長得高些呢?你能想出什麼方法來知道他們誰高誰矮嗎?(比一比)怎樣比呢?大家討論一下。(兩個人站在一起;人站在牆壁旁,頭頂在牆壁上的位置做個記號,看誰的記號高誰就高等等)

b説一説,誰比誰長得高,誰比誰長得矮。

c小結:看來比身高的方法很多,但比較時要注意,一是兩個人的腳要放在同一個面上,二是人要挺直,三是用做記號的辦法時,人還要貼着牆壁。

(2)小組排隊活動

a四人一組。同桌兩個比,另兩人看一看,説一説,然後交換。

b每個小組要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

c請小組長負責,哪個小組排得最快最整齊就能得到“秩序獎”。

d小組長彙報交流本組排隊的方法。

e小結:小朋友剛才合作得都很好,明天我們再到小莉家去的時候就這樣排着整齊的隊伍去吧!

3.明天,小莉還要請我們到她家去吃飯呢,到時我們還可以去她家的廚房看看,小熊想好了明天給小莉一家每人送一份禮物,不過它碰到了一個疑問,看看你們能幫它解決嗎?(出示幻燈片)

小熊要給他們每人準備一條皮帶,誰的皮帶最長?誰的皮帶最短?(你是怎麼想的?)

4.今天天氣真好,小熊還想出去放風箏,看,(出示幻燈片)已經有人在放風箏了。3個小朋友的風箏線是一樣長的,猜一猜哪個小朋友的風箏放得最高?哪個小朋友的風箏放得最低?

看來,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身邊的世界,你就會發現你的身邊處處都有數學。

五、課後作業

1.課後與小夥伴一起,找一找校園裏最高的建築。

2.課後與父母一起,找一些自己家裏的東西來比一比他們的長短或者高矮。

3.自己想辦法去了解我國最高的山峯,最長的河流;世界上最高的山峯,最長的河流。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説設計思念】

針對新教材,我在設計本課時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課堂當中,整堂課都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充分的參與中去感悟、去體驗。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圖形的拼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分所學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裏主要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徵,如知道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相等,並感知平面圖形間的一些關係,既不能在上學期的基礎上簡單重複,又不能拔高教學要求。

2.教學目標

要想讓學生喜歡數學,最重要的是向學生展示數學自身的魅力和創造的樂趣,所以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和邊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能夠辨別、區分這兩種圖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徵。

(2)教學難點:平面圖形間的轉換和聯繫。

4.教具、學具準備:

的風車,各種平面圖形,固體膠、剪刀、紙

【教法學法】

我主要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並加以整合,設計恰當的活動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追求教學的有效性。

【説教學流程】

1.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首先,我將風車作為禮物呈現給一年級的小朋友,趁機問:你知道這個風車是怎麼做的嗎?藉此引出正方形、長方形,並説明本節課要在上學期的基礎上把這些圖形拼一拼,引入課題《圓形的拼組》。

2.創造性地運用電教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本節課的關鍵是在充分利用電教資源的前提下,通過學生動手摺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實際活動,培養學生認識圖形的特點,會拼組一些簡單的圖形。

3.課堂小結

讓學生談一談自己這一節課的收穫、感受,然後教師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

4.拼圖大賽,課後延伸

課堂最後設計了一個實踐創新活動的拼圖大賽,這一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將一些生活中有趣漂亮的圖案拼在紙上,讓學生既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興趣盎然。教師鼓勵學生課後拼出更多更美的圖案,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自己所學的知識是身邊的數學,是生活中的教學,是有用的數學。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數學課應讓學生動起來,動手操作,動口交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發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應是活潑的數學——數學與活動相結合;是生動的數學——數學與電教資源相結合;是親切的數學——數學與生活相結合;是智慧的數學——數學與創造相結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kgg32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