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説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實用的説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説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説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

首先來談一談我的指導思想,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自創、自學、自練、合作練習,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與生活態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額前正面頭頂球選自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體育與健康》水平四第三章足球第三節足球項目的教學。它是運動員有目的地運用前額將球擊向預定目標的動作。實踐證明,頭頂球的擊球位置高,是爭取時間和空間的主要技術手段。它在傳球、射門、阻截和搶截等方面發揮的優勢日趨明顯,運用範圍不斷擴大,不僅是破壞對方的進攻的有力武器,而且經常成為決定比賽勝負的致命武器。通過學習,增強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以及頑強果斷、勇於克服困難,並不斷向新目標發出挑戰的心理品質。

三、學情分析

由於初中學生身體骨骼、肌肉、韌帶、關節處在快速增長時期,這階段學生思維敏捷,模仿能力強,體能恢復快特點,加之爭強好勝,好奇心強,求知慾望高具有初生牛牛犢不怕虎的性格,正是開展體育鍛煉黃金階段。但由於個體差異大,獨生子女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相對偏弱些,自我抑制能力差,練習時間無法長時間集中弱點,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既要鼓勵素質好的大膽創新學習,又要考慮弱勢羣體的幫助,引導他們掌握技術的同時樹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礙。力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鍛鍊和發展。

四、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教材和學情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説出頭頂球的技術要領,80%的學生可以做出正確的技術動作。

【過程與方法】

通過講解示範法、糾正錯誤法、遊戲競賽法等方法,發展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練習,增強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以及頑強果斷、勇於克服困難,並不斷向新目標發出挑戰的心理品質。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已經確立,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因此我將重點確定如下:

【重點】

頭頂球的部位以及身體發力的時機。

【難點】

難點:上下肢協調發力。

六、教學方法

根據人體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直觀性、自覺性、積極性和循序漸進原則,我主要採用教法是:講解示範法、糾正錯誤法、遊戲競賽法等,通過語言、動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創新能力,通過糾正獲得正確動作的,提高學習的信心。

七、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的進行是學生從課下到課上身心轉換的過程,使學生更快進入角色進行體育教學內容練習,同時便於教師瞭解班級學生的情況,我首先會進行課堂常規,主要包括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然後我會以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勢導入本課。

導入:同學們好!大家知道世界第一大運動是什麼嗎?因為足球比賽的場面壯觀,競爭激烈,頗具魅力,所以被稱為世界第一大運動,一場精彩的足球比賽,一定離不開球員精彩的技術,而且技術是組織戰術和取得比賽勝利的基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項基本的足球技術—頭頂球,一起來感受足球運動的魅力。

(二)準備部分

為了降低肌肉粘滯性,防止運動中損傷,我將帶領學生進行以下熱身活動:

1.遊戲:“單腿長龍賽跑”

方法:全班同學分為四組(男女生各兩組)組內前一名同學抓住後一名同學的一條腿,組成一條長龍,從起點跑向終點,直到隊伍最後一名同學越過終點線為止,用時短的小組獲勝,如果在跑動過程中隊伍發生斷裂,必須要連接上才能繼續遊戲。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促進體温升高,提高機體興奮性與靈活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徒手操配上音樂,樂與律的結合,造成藝術的氛圍,給學生以美的感受。

(三)基本部分

1.示範

首先,我會組織學生呈四列橫隊站好,我在隊伍的前方做側面示範和正面示範。示範結束後並針對進行提問:老師剛剛做頭頂球時是用頭的哪個部位擊球的什麼部位?(用額頭正面擊球的後中部)

2.教師講解

動作要領:身體正對來球,兩腳前後站立或平衡站立,膝關節微屈,兩眼注視來球,身體隨球移動,上體稍後仰,兩臂自然張開,展腹挺胸,下頜收緊,頂球時,蹬地、收腹、擺體、頂送發力,手臂協調向上提擺,當頭擺至身體垂直部位時,用前額正面頂擊球的後中部,頂擊球瞬間,頸部肌肉保持緊張,頂球后繼續前送,控制出球方向。

3.練習

為了將動作表象迴歸到實際的動作技術上我設置了以下的練習環節:

(1)無球模仿練習。

(2)一人持球於額頭前上方,一人頂球,重點體會擊球的部位。

(3)完整練習,一人拋球,一人原地頂球。

糾錯:我發現大家在練習擊球時機掌握不好,使頭在被動擊球,影響發力效果,再次強調一下當頭擺至身體垂直部位時發力頂球。

(4)一人坐在地上,頂對方拋過來的球,體會身體發力。

4.優生展示

組織教學:以體育小組為單位,每組推選出兩名代表分享技術動作。

5.為了達到鞏固以及學以致用的目的並且檢驗學生的練習效果,在基本部分的最後,安排了一個遊戲比賽—頭頂球射門比賽

方法:將學生分為兩組,依次進行頭頂球射門比賽,同隊隊員一人用腳傳球,不可手拋球,另一人頭頂球,比賽結束後統計進球數量,進球多的隊獲勝。

(四)結束部分

為了幫助學生恢復疲勞,為下節做好身心準備,我將帶領學生進行,放鬆活動—配樂放鬆操,之後回引導學生説出本節課的收穫,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教師的針對學練情況給予鼓勵、肯定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提出的希望為學生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和要求。最後宣佈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八、場地器材

足球20個、錄音機1台、標誌桶12個、足球場1塊、小球門2個。

九、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運動強度:中等。

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是學生首次接觸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2-6的乘法口訣,初步認識了除法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學習除法計算的開始,也是進一步學習表內除法以及今後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從眾多方法中擇優的能力。

3、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嘗試不同的算法,體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優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合理選擇計算方法的能力。

説學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答題卡、智慧星 課件

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邊放課件邊講故事):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猴媽媽分桃”的故事。有一天,一羣小猴到山下去玩,走着走着,看到一棵桃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就摘了很多。回家後,猴媽媽看到小猴們拿了這麼多桃回來,可高興了,説:“媽媽分桃給你們吃。”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提出問題。師:小猴摘了多少個桃?準備每隻小猴分3個,可分給幾隻猴子?

(板書:12個桃,每隻小猴分3個,可以分給幾隻小猴?)

(2)學生列式:12÷3=

(3)分一分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分一分。(可以用其他的物體代替)

(4)説一説分的過程

可能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先分給第一隻小猴3個桃,再分給第二隻小猴3個桃,然後給第3只小猴3個桃,最後3個桃正好分給第四隻小猴。……12個桃可分4只猴子。

第二種:3個3個分,分給4只猴。(教師用課件再演示一遍分的過程)

第三種:用乘法口訣計算。因為“三四十二”,所以12個桃可以分給4只小猴。

2、揭示課題,學習新知

(1)揭示課題

(2)學習新知

師:12÷3商是幾?你是怎麼算的?

學生説後,再讓同桌互相説一説是怎麼算的。

3、鞏固方法,舉一反三

(1)提出問題。

師:如果猴媽媽把12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幾隻?

(2)算一算,説一説

讓學生大聲讀題,讀明白了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請做完的小朋友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説一説。

(3)全班彙報、交流

4、觀察比較

(1)師:從這兩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獨立思考、彙報

(3)小結:這兩個除法算式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訣“三四十二”

三、情境拓展,激勵提高

師:猴媽媽看到小朋友們這麼能幹,把題目全做出來了,非常高興,想邀請小朋友們到他家去玩。可小猴們不服氣了,想同小朋友們比試比試,小朋友們願意比試嗎?

1、第一關:口算。(第24頁做一做第1題)

10÷2= 12÷6= 8÷2=

10÷5= 12÷2= 8÷4=

(1)讓學生自己小聲説一説,再寫在答題紙上。

(2)集體訂正,課件驗證。

(3)讓學生説説每組題有什麼特點。

2、第二關:送信。(第25頁第3題)

(1)提出遊戲要求:把寫有算式的信給部分學生,讓他們把信放到相應的信箱裏。

(2)學生做遊戲。

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內容豐富、生動,重點突出,課堂上,我的主導思想就是希望自己能用好這些豐富的信息,把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在設計練習時注意練習的層次和密度。

四、全課總結

你今天有什麼收穫?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反思

本課題所處單元安排在氧氣的性質、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製法之後進行學習。在學習氧氣的性質時,學生對燃燒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製法時,學生又知道了一些滅火的方法。本課題從燃燒條件的探究入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燃燒所需要的條件,再根據燃燒條件推論滅火的原理。

二、實驗反思

為了對燃燒的條件進行有效的探究,我採取下列方法:

1、 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實驗內容調整為學生易於操作的簡單對比實驗。通過不同的實驗現象來探求影響燃燒的因素。

2、 對於書本的演示實驗,考慮到環保的因素,我對實驗做了一些改進。如下圖所示:

改進後的優點在於:第一、對環境幾乎沒有影響;第二、在探究燃燒條件的同時不但鞏固了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燒的性質,並且能讓學生對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外部因素有清晰的認識。但是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我也發現過了一些問題:

(1)課本中是用金屬作為傳熱源的,而改進的實驗中主要靠試管傳熱使白磷燃燒。但是試管的傳熱效果遠沒有金屬好,所以本實驗對温度的要求比較高。

(2)實驗中我發現在相同的水温下裝有空氣的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向裝有二氧化碳的試管中通入大量空氣後白磷依舊沒有燃燒起來,但是將此試管中的白磷倒入少杯中白磷卻燃燒了。起先我猜想是白磷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不夠,因為燒杯的底部是平的而試管的底部是凹下去的,白磷遇熱先熔化成液體,液體將白磷液封住了使白磷與空氣隔絕。所以我便將導氣管加長使之與白磷接觸,可是仍然沒有燃燒。於是我猜想是否是温度的原因,於是我將熱水換成了剛燒開的水,白磷燃燒了。那麼為什麼在相同的水温下裝有空氣的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向裝有二氧化碳的試管中通入大量空氣後白磷不燃燒起來?我猜想可能和吹滅蠟燭是一樣的道理。因為通入空氣的時候雖然使白磷可空氣接觸了,但是由於氣流的流動帶走了熱量,使環境的温度沒有達到白磷的着火點,所以白磷沒有燃燒。

經過反覆的實驗我總結出成功的關鍵:①由於本節課一般是在11月份上,此時的環境温度低,水温下降的快,所以實驗時要用開水才能讓白磷迅速的燃燒起來。②白磷一定要用濾紙將表面的水吸乾,注意要用鑷子不能用手直接接觸白磷以免白磷自燃。③儘量用小試管,因為試管越大傳熱效果越差。

三、教學實施反思

1、學生自我設計實驗驗證燃燒條件的環節中由於平日沒有積累訓練,再加上本節課由於提供的實驗用品有限,所以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思路不夠開闊。

2、由於考慮到水温的原因,我只能將邊做實驗邊分析的模式改為將實驗做完再利用動畫回顧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的模式,課堂效果略顯遺憾。

3、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在老師的引導下也能自然地歸納出燃燒所需要地條件,效果令人滿意。

4、學生不習慣舉手回答問題,我想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是教師行為塑造的結果。如何提高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自己還要深思。

5、白板技術的運用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能夠實驗PPT中不能實驗的推拽功能,及時抓住了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不過導入視頻後發系統的運行速度比較緩慢。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欣賞與設計》。

2、教材分析:本單元把平移、旋轉與軸對稱等圖形的變換作為學習與研究的內容,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

3、教學對象分析:三年級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對網絡具有濃厚的興趣。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概念性教學比較抽象,僅僅藉助於書本和黑板等靜態工具不易於學生理解。計算機能動態地展示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的特徵,可以突破平日課堂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我選擇在網絡環境下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教學。

4、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特點,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在欣賞與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圖案中的作用。

? 過程與方法:學生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設計精美圖案。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欣賞與設計圖案的過程中感受圖案的美。

5、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欣賞與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圖案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變換設計精美圖案。

二、説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為了讓學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掌握本課內容,教學中藉助動畫的直觀演示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創設主動參與的環境,運用媒體技術體驗移動知識的生成,突破靠單一講解帶來的不易於理解的重難點,從而促進認識的深化。

三、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開課時用PPT幻燈片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説一説它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從興趣出發,初步感知本課的學習內容。在這組圖中我安排商標、沙發、壁紙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或是分別由平移和旋轉得到的圖案,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找一找身邊還有哪些這樣的例子。使學生樂於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把教學內容放入到生活情境之中,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同化、索引出當前知識。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在無形之中發展了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二)實踐活動

在動手實踐部分,我又設計了“感受”“設計”“欣賞”三個環節。

感受環節中,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運用圖形特點進行軸對稱圖形的練習:在點子圖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畫出已給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本課的難點是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變換設計精美圖案。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形象地呈現過程,在“設計”這個環節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形象直觀地演示了由一個圖形平移、旋轉之後得出新圖案的過程,讓圖像媒體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學,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機互動等多種友好合作方式,為學生提供立體式的多向交流的機會,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精神的培養。

學生在網絡教學環境中,把計算機當作數學學習的工具,藉助教師提供的圖片素材,自主創作,設計出精美的圖案。而且精美的圖片素材也能激起學生的設計興趣,為空間觀念的發展提供了平台。

“欣賞”部分出示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看看從圖片中能數出幾匹馬,之後思考:這幅圖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效果,它是怎樣設計出來的。這是對學生髮散思維的訓練。

(三)拓展延伸 首先展示教師從網絡上搜集到的各種不同的圖片資料,再次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獲得更直觀的經驗。接着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蒐集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資料,進行交流討論。

網絡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是不斷湧動的,網絡世界知識的容量是無限的。學生在收集、整理、交流、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圖案的美,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學。

四、評價

本課是在網絡教學環境下的一節數學課。教學過程中體現了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物入手,在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整合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生機,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和向學生傳遞信息的途徑,我們的課堂因信息技術的應用變得生動有趣。有效地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知識結構的完美,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課堂教學也因此而變得生動活潑、趣意盎然。我們有理由相信: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會讓我們的學生收穫更多。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

上教版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一學期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我們在成長》。《我的興趣愛好》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由“交流會”、“小論壇”、“故事園”和“快活林”等4個欄目組成。“交流會”通過五幅插圖,介紹五種興趣愛好;“小論壇”安排了四個小故事,分析判斷興趣愛好帶來的矛盾;“故事園”講述了我國優秀圍棋手常昊成功的故事;“快活林”設計了“我演你猜”的體驗遊戲。每個欄目的設計,旨在讓學生知道發展興趣愛好有利於健康成長,培養興趣愛好要持之以恆。

二、學情

課前,通過對學生興趣愛好的調查與分析之後,瞭解到大多數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有幾項興趣愛好,但是對培養興趣的意義還不甚瞭解,有些學生即使知道也只是比較粗淺的認識。因此,通過本課學習,力求引導學生懂得培養和發展自己有益的興趣愛好的意義,形成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態度。指導學生選擇健康的興趣愛好和正確的培養方法,總結、提升經驗,處理好個人的興趣愛好與家長的願望、文化學習與身體健康等幾種關係,真切體驗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利於健康成長,給生活帶來樂趣。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第一教時

1、知道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成長;

2、體驗興趣愛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能用自己的特長為集體服務。

第二教時

1、初步學會正確選擇興趣愛好;

2、培養興趣愛好要持之以恆,才能取得實效。

四、教法

1、媒體演示:拍攝錄像直觀演示興趣活動場景,繪製“我的興趣菜單”、“興趣寶塔圖”,通過媒體演示,激發學生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2、才華展示:學生參與展示表演,感悟什麼是興趣愛好,如何培養興趣愛好,把自己在興趣愛好方面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出來,體驗興趣愛好有利於自己成長,持之以恆才能成功。

3、討論辨析:選擇“小論壇”中的事例,並結合身邊的事例,讓學生分析、討論、交流,説出心中的煩惱,找出解決的辦法。

4、指導實踐:引導學生理解興趣愛好的意義,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並落實到行動中去。

五、學法

以學生髮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前,學生收集名人興趣愛好的小故事,準備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方面的特長及作品。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交流展示。

課中,注重“合作——體驗——探究”的學法,每個學生能與夥伴交流合作,共同探究什麼是興趣,怎樣培養興趣。通過展示個人的才藝,體驗興趣愛好給生活帶來的快樂。思考選擇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與如何培養和發展,認識已有的興趣愛好,進一步拓展自己的興趣。

課後的延伸,要求學生正確對待興趣愛好,提升對興趣愛好的理解,用實際行動努力培養和發展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

六、實施

本課文用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成長,體驗興趣愛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能用自己的特長為集體服務。

活動一 創設情境 感知興趣

設計興趣百花園,學生通過看興趣活動場景錄像後,瞭解興趣愛好,知道興趣愛好包含哪些方面。學生在看看、聽聽、想想的氛圍中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活動二 填寫菜單 交流興趣

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設計“我的興趣菜單”,學生通過填寫、交流興趣菜單,互相瞭解興趣,正確認識自己,從實際出發,發展自己的興趣。興趣單可以填寫已有的興趣項目或準備培養的興趣項目。

活動三 小組合作 展示興趣

媒體演示“交流會”中介紹的五種興趣,讓學生選擇喜歡哪一種興趣,説説理由。再讓學生走上興趣小舞台,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通過表演、展示,體驗興趣帶來的快樂,帶來的豐富多彩的生活。

活動四 討論交流 探究興趣

在學生廣泛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興趣愛好的作用:有利於健康成長,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通過討論交流、分析比較,深化對興趣愛好的認識。

第二課時是讓學生初步學會正確選擇興趣愛好,持之以恆培養興趣愛好。

活動一 名人故事 啟迪興趣

通過聽《圍棋迷——昊昊》的故事,懂得興趣愛好該怎樣培養,興趣成為特長有什麼好處;再讓學生交流收集的名人故事,深化體驗,加深理解興趣愛好的作用,明白興趣愛好的養成要持之以恆。

活動二 聯繫實際 辨析興趣

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時與父母的意願不同,有時與家庭經濟條件發生矛盾,有時自己也在不斷地變換興趣。當碰到這些矛盾和煩惱時該怎麼辦,教材中的“小論壇”及學生身邊的實例給我們啟示,讓學生通過辨析,暢所欲言,交流心中的煩惱,找出解決的辦法。

活動三 我演你猜 相互瞭解

精心準備,創設情境,組織“我演你猜”的小遊戲,學生用語言、動作表演來表示某個同學的興趣愛好,讓其他同學通過觀察,説出該同學的興趣愛好是什麼,以便相互瞭解,相互交流。

活動四 體驗成功 拓展興趣

培養和發展興趣,要結合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如個性、特長、家長意願和現有的基礎等。請學有成果的學生展示在興趣愛好方面的成果,如證書、獎狀、獎盃等物品,並能説説取得成果的原因。為學生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如何正確選擇興趣,掌握培養興趣的方法。最後,全班學習兒歌《興趣愛好》結束本課的學習。

説課稿 篇6

説課人:張永剛 工作單位:西南岔學校

課 型:新授 學 科:音樂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人音版的第14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鱒魚鋼琴五重奏》,是一首經典的國外具有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室內樂作品,對於學生接觸、認識優秀的國外音樂作品,認識變奏曲式,瞭解外國音樂家,培養學生對於室內樂的鑑賞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鱒魚鋼琴五重奏》是由舒伯特創作的一首變奏曲,充分運用音色、速度、力度、調性、節奏等對主題進行變化,細膩地再現了故事情節,形象而生動。

主題:小提琴的演奏舒緩,小鱒魚的生活平靜、悠閒。

第一次變奏:鋼琴在高音區主奏主題,絃樂器的襯托,表現河水的清澈透明,小鱒魚的活潑、愉快。

第二次變奏:中提琴演奏主題,鋼琴與之遙相呼應,小提琴以六連音的和聲華彩來伴奏,描繪小鱒魚在清澈透明的河水中悠然自得地嬉戲的情景,“我”的心情也受了感染。

第三次變奏:大提琴、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鋼琴快速、激烈的音響都預示着危險即將出現;但龐大的主題音樂與快速的伴奏襯托出

鱒魚的單純、無辜。

第四次變奏:音樂色調突然變暗,鋼琴地六連音的反覆,小提琴、中提琴與之相呼應,大提琴、低音提琴則奏出裝飾的低音部,音樂更顯得緊張不安,示意漁夫無情地闖入小鱒魚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鱒魚遭遇不幸。

第五次變奏:主題由大提琴奏出,其他樂器伴奏。音樂充滿了惋惜和歎息,表現出作者對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

結束段:活潑、輕快地小快板,主題旋律再次出現,在小提琴、大提琴上輪流演奏,鋼琴聲部也再現出歌曲《鱒魚》的半奏音型,與開頭相呼應。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變奏曲式,聽辨各種樂器的音色。

難點:聽辨各種樂器的音色,理解音樂的基本內涵。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在聆聽《鱒魚》第四樂章時,能分辨各種提琴的音色。初步瞭解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音樂知識,能夠熟悉《鱒魚五重奏》的主題旋律,對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有所瞭解。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體驗、觀察、合作等方法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去獲得對變奏曲式和變奏方式的瞭解,對作品中所塑造的音樂形象的認知,對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的體驗,從而較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聆聽、欣賞活動,對西方古典主義音樂、浪漫主義音樂感興趣願意瞭解與其相關的音樂文化。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説學情

1、能力基礎:七年級學生在認知方面,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歸納能力,接受新知識的速度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較強。

2、知識基礎:學生有過一些簡單的欣賞經驗,也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樂要素,但是對這類古典音樂作品接觸很少理解起來也有不小的困難。

三、説教法:

1、講授法:對每一個變奏主題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逐步瞭解變奏的作用

2、引導法:通過欣賞歌曲《鱒魚》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故事情節,情感內涵有一個簡單的瞭解。

四、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1、體驗法:聆聽歌曲,瞭解音樂作品的故事情節,對作品有個感性的認知。

2、探究法:教學中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3、合作法:通過合作和溝通,是學生開闊思路,提高解決問題

的能力。

五、説教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讓學生在屏幕上觀看《鱒魚》歌詞並聆聽《鱒魚》這首歌曲,瞭解這首歌曲的講述內容,並熟悉歌曲的主旋律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講授:

講解《鋼琴五重奏》的作者和創作背景,作曲家舒伯特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詩《鱒魚》,創作了聲樂作品《鱒魚》,旋律輕鬆、活潑,頓音記號和連續四個十六分音符的多處運用,形象地表現了鱒魚在水中的靈巧形態。《鱒魚鋼琴五重奏》是一首變奏曲,充分運用音色、速度、力度、調性、節奏等對主題進行變化,細膩地再現了故事情節,形象而生動。本節課只聽他的第四樂章。帶問題聆聽,這首鋼琴五重奏和剛才聽的那首《鱒魚》歌曲有什麼不同。

3、欣賞鋼琴五重奏《鱒魚》。

完整聆聽:

1、師:同學們,舒伯特還創作了一首《鱒魚》鋼琴五重奏,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它的第四樂章。邊聽邊思考兩個問題:主題出現了幾次?有哪些樂器在演奏?討論並回答

2、認識變奏曲式。在學生關於主題出現了幾次的討論中,發現主題雖然共出現7次,但它們跑來跑去、變來變去的。有了這個發現,老師把音樂的結構寫出(主題 + 出現五次+ 結尾),並簡單介紹變奏和變奏曲式。

3、認識鋼琴五重奏。復聽樂曲,老師介紹鋼琴五重奏,使學生認識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鋼琴五件樂器演奏。出示表示作品故事情節的圖片並讓學生通過音樂將圖片按正確順序排列。

意圖:完整聆聽時,通過兩個問題和手勢示意,使學生思想高度集中,在初步聆聽、討論中,認識鋼琴五重奏和變奏曲式。

分段聆聽:

1、看誰耳朵靈。 以音色分小組,第一小組代表鋼琴;第二小組代表小提琴和中提琴;第三小組代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由學生從5個變奏的樂段中挑選樂段聽,要求在欣賞的過程中,當聽到你們組代表的樂器出現,就請舉手表示,主題在哪個樂器組,就請該組把手舉過頭頂,看誰的耳朵最靈敏。

2、找變化。在變奏樂段的音色聽辯後,老師請學生對這一變奏樂段和原來的主題進行對比欣賞,要求聽出主題的變化在哪裏?(音色、節奏、調性、速度、力度等)

六、課堂過程設計説明

在本節課的設計以學生主動參與為主,讓學生自己找不同。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體驗能力,學會自主探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g7g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