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説課稿初中模板彙總4篇

關於説課稿初中模板彙總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初中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説課稿初中模板彙總4篇

説課稿初中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選用了具有濃郁日本音樂特點的民歌<櫻花>,這是學生首次接觸日本音樂。在演奏形式上選用了合唱曲和器樂曲,做為以民歌櫻花改編的合唱曲和器樂曲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相同音樂採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既擴充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也幫助了學生認識改編樂曲的幾種常見的方法。

做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風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間音調的基礎上,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生動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愛櫻花,趁三月春光結伴前往觀賞櫻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美好的統一。

2、教學目的:

1)通過聆聽歌曲的獨唱、齊唱、合唱、器樂演奏等形式,讓學生感受相同音樂主題,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2)辨別器樂改編曲運用了哪些手法,初步嘗試改編歌曲的演唱形式。

3)感受日本民歌的風格特點,瞭解日本的風土人情。

4)針對學生年齡小,對於音樂形象較易理解的歌曲學生較喜歡,對於器樂曲缺少認識,希望通過欣賞與比較,培養學生欣賞器樂曲的能力。

3、重點、難點:

1)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現形式。

2)認識改編曲的幾種主要方法,並能夠加以運用。

二、説教法

1)問題聆聽法:

這節課我抓住歌曲的節奏特點,藉助日本民間舞蹈動作體驗歌曲平穩的節奏,優美舒展的旋律,通過邊聆聽歌曲邊觀看各種有關日本風土人情的畫面,讓學生根據畫面説出是哪一個國家的歌曲,並試為歌曲起名字,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2)歌曲模唱法:

歌曲教學以模唱為主,分樂句聆聽歌曲旋律進行歌曲的學習。

3)視覺圖象法:

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通過各部分音樂的變化配以不同的畫面,給學生視聽結合,避免枯燥的説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樂曲的不同變化形式。

4)對比欣賞法:

合唱曲與器樂曲之間的對比欣賞,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現方法。並嘗試將器樂改編曲的表現方法運用到歌曲的改編中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改編的幾種方法。認識到音樂的學習不是單純、唯一的繼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有更為豐富的改變,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

主題歌曲與劇情的關聯,使學生較直觀地理解主題音樂的作用。

三、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通過列出表格,直觀地對比分析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地得出結論從而來完成能力目標,最後通過親身體驗,驗證結論,進一步加深對改編曲的認識。

1)聽、畫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聆聽樂曲與選擇畫面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感受相同音樂的不同變化,並能夠藉助不同的畫面區分各種音樂演奏形式的變化。

2)實踐探索法:

以探索的方法進行學習,在聆聽與比較的基礎上認識和了解改編曲的幾種常用方法,並能夠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通過與教師在共同聆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求知、探索的慾望。

四、説教學程序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1、聆聽歌曲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通過教師選用的各種有關日本人文景色的畫面,邊聽音樂邊説出這是哪一個國家的歌曲。

2、我為歌曲起名字

以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聆聽歌曲,從中瞭解歌曲的含義。從歌詞中理解到日本的國花是櫻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時都會到户外去賞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良好品質。

3、歌曲模唱

這個環節教師運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讓熟悉歌曲的旋律,為下一步的欣賞打下基礎,並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進一步與學生共同推敲歌曲應有怎樣的歌名,選取出較有創意的想法,更能表達歌曲的內涵。

三、欣賞合唱曲《櫻花》

三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能力,通過聆聽合唱曲,讓學生試説出與教師的演唱以及同學的演唱有什麼不同,從而複習了獨唱、齊唱與合唱三種不同的演唱形式。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樣的變化,能夠做簡單的模仿。

四、欣賞器樂曲

讓學生分辯在器樂演奏的過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現了幾次,可以用不同的畫面來表示,説出你是通過什麼形式來區分的。

運用帶問題欣賞音樂的方法,即可培養學生正確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又可讓學生做到有目的的參與音樂活動。在欣賞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藉助手勢或是畫圖的形式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很有幫助的。從而讓學生認識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樂,不同的表現形式。這首器樂改編曲通過器樂獨奏、不同的器樂獨奏、幾件樂器的合奏等形式,並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變化。

五、改編歌曲

在聆聽和了解器樂曲改編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改編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據樂曲中不同演奏樂器、各種樂器的組合以及在速度、力度上的變化,引導學生在歌曲的演唱上也運用這些方法對歌曲進行改編,將掌握到的新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比如可以運用獨唱、器樂演奏、齊唱等學生會的音樂表現。

説課稿初中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

課文《 》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年級()冊第()單元中的第()篇課文,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 )。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 )作為中/外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對陶冶學生的情操,意義非凡。

2、教材特點:

《 》是( )(體裁)主要寫了 (主要內容),表達了 (中心思想),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語言優美,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教學這篇課文計劃安排()課時,我今天要説的是第一課時,在學習《 》之前,本單元已經學習了( ),學生們懂得了一些( ),有助於學習( )。

3、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初中學生實際以及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項:

(1)、 知識和能力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瞭解本篇課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a掌握朗讀方法;通過美讀課文,品味語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脈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b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啟發為輔,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融入文本意境。c運用朗讀的方法學習詩歌,養成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的習慣;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學習詩歌,體會詩歌的情感,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d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閲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a品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 )。

b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養關愛生命、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c提高學生人文涵養,在領略自然美的同時,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4、教學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要求,以及(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

5、教學難點

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 如,初中學生現階段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有限 或距今時代久遠)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

二、説學情

就是分析教學對象。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説課必須説清楚學生情況。這部分內容可以單列,也可以插在説教材部分裏一起説。説學生包括:

(1) 説學生的知識經驗。這裏説明學生學習新知識前他們所具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這種知識經驗對學習新知識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2) 説學生的技能態度。就是分析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所必須具備的學習技巧,以及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和態度。

(3) 説學生的特點風格。説明學生年齡特點,以及由於身體和智力上的個別差異所形成的學習方式與風格。

三、説教法

根據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a情景導入教學 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使學生能迅速進入角色。

b討論法:(包括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討論)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發表個人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靈感。

c講授法和點撥法:由於初中學生接觸文本的時間較短,生活經驗和知識積澱有限,要理解( )有困難,所以教學中利用課件補充作者生平有關重要信息和時代背景,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非常必要。

d點撥法。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運用點撥法,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

e多媒體演示法,輔以多媒體演示法,展示圖片,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配樂朗讀,以渲染氣氛。

f情景設置法。在本節課上,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景,如世界盃短片、配樂誦讀、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產生思想共鳴。

g朗讀教學法。新課標重視朗讀,要求讀出語氣、語調和韻味。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採用(初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獨特的意境。指導學生通順、流暢、有感情地反覆朗讀,深入體會。並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誦讀法。每篇文章都有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h教師引導、師生合作探究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合作交流法,開放學習,課堂應該尊重個性,鼓勵創造。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搭建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平台,使學生在和諧的關係中、輕鬆的學習中個性得到發展。並且,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取長補短,學會如何與人交流,與其他人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i設疑導學法。(課文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的?學到什麼?步步深入,幾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流程,讓學生由整體到局部地學習把握課文。)

j自讀點撥法 本文屬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閲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為輔。

k比較閲讀法 在語文教學中,採用比較閲讀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説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運用網絡環境進行小組課題研究,(讓學生在課後以 為專題,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環境進行小組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望和主動意識)。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把握語感,提高閲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感悟優美的情趣。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閲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合作、探究法。葉聖陶説過“教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教學中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3、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學生用圈點批註法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感悟筆記,便於整理歸類。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解決難點,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4、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理解課文內容、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分組討論,達成共識。

五、説教學程序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1、情景 導入:我設計的導語是:( )。預計用時兩分鐘。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方法

直接導入(高年級學生,慎用)

温故導入(第二、三課時使用)

懸念導入(語文:贈汪倫)千里桃花、萬家酒店

經驗導入(物理:搓手會熱)

實驗導入(物理、化學)

歌曲導入(語文、英語、美術、歷史等)

情境導入(萬能導入法)

笑話導入(語文:藥)

故事導入

問題導入

2、 整體感知(讀、思):預計用時15分鐘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 ),這樣做,既為學生閲讀課文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補充相關資料,1. 介紹作者,(名、時、地、作、評)方法上講究特色,

2.説明寫作意圖,3.介紹作品的社會影響,4.播放有關音像資料。

然後,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請其它學生邊聽連圈劃每段的關鍵詞語,根據段義,理清文章脈絡,在此基礎上,教師邊引導學生歸納文章脈絡,邊完成如下板書:

理由: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鍛鍊學生的閲讀能力,尤其是概括要點的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3、 研讀賞析(討論、交流、合作):預計用時10分鐘

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如下一組思考題,請學生小組討論,然後班級交流,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給出答案,進一步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4、 質疑問難(探究、展示、評析):預計用時5分鐘

教師啟發:這篇課文中,同學們還有哪些疑問,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待學生提出問題後,師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這一環節重在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養成學生參與意識,養成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

5、 拓展延伸

1圍繞中心,補充材料: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讓閲讀與寫作互相促進。

2教師介紹相關材料,引導學生課下閲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閲讀範圍,豐富同學們的知識儲備。

6、 課堂總結:預計用時3分鐘

通過教師的總結,使本課知識要點化,系統化,給學生以強化記憶。

7、 佈置作業:

1選用5個本課所學詞語,寫一段話

2關於學後感悟

注意:量,分層

説課稿初中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介紹無理數、實數的概念以及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關係。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上)第十三章最後一個小節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平方根、立方根以後,接觸過“2”、“π”等具體的無理數的基礎上,引入了無理數的概念,從而將數從有理數擴展到實數。在中學階段,大多數問題都是在實數的範圍內研究的,因此,它對今後的數學學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無理數的引入,數系的擴展充滿着對立和統一的辯證關係及分類思想,實數和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藴含着數形結合的思想。所以這節課不僅僅是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而且還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滲透數學思想,感受數學美的有效載體,也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

二、目標分析

1、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並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無理數、實數的概念和實數的分類;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

能力目標:讓學生感知無理數的存在,經歷數系從有理數擴展到實數的過程。通過無理數的引入,培養從特殊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滲透數形結合及分類的思想,體驗數系的擴展源於實際,又服務於實際的辯證關係;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2、重點、難點和關鍵

本節課的重點是瞭解無理數、實數概念和實數的分類。 由於學生有了一次從整數擴展到有理數的體驗,二次根式的學習又為有理數擴展到實數作了一定的準備,學生學習實數的困難在於無理數的引入,因此難點是正確理解無理數的意義;關鍵是把數化為小數形式以後區分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特徵。

三、教法、學法

本節課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回顧認識數的過程,通過合作探索, 經歷無理數的產生過程,精心設問,適時、適度採用激勵性語言,提高學生積極性,從而較好地

完成實數概念的建構,達到教學目標。 並結合計算器、多媒體、實物投投儀等現代教投手段實施教學,體現直觀性。 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等活動,主動探索、發現問題;互動合作,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問題設計,真正的讓學生進行探究, 突出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

四、教學過程

1、複習舊知,揭示矛盾,引入概念

回顧書本 82頁探究活動,複習前面所學的有理數的規律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小數,而發現如2和π不是有理數,但2確實是存在的,同時π也是如此。出現矛盾以後,來探索無理數的特徵,學習實數。

2、概念學習

由上面有理數的規律從而得出無理數的概念,然後通過舉例,先從形式上認識無理數,再歸納總結,幫助學生理解無理數的概念。教師小結:“無理數”和“有理數”僅是名稱而已,據説是清朝末年從日本引進時,翻譯的訛誤,因此不能從詞義上理解,它們根本的區別,就是凡是有理數,都可以化成兩個整數之比(可看成一個分數),而無理數,無論如何也不能化成兩個整數之比(不能化為分數),從而突破本課第一個難點。這樣理解無理數的概念了,實數的概念和分類就容易理解。 然後練習討論,反饋調整,鞏固概念。

3、數形結合,突破難點,深化概念

前面我們從數本身的特徵上探討了數除了有理數外還有無理數,接下來我們再利用數軸來進行説明。

每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那麼數軸上的每一個點都表示有理數嗎?無理數是否也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呢? 你能在數軸上找到表示

(思考) 老師用課件演示有在數軸上表示2和π2和π這樣的無理數的點嗎?這樣的無理數的點,學習在數軸上用構造法表示無理數。也就是説: 數軸上的點有些表示有理數,有些表示無理數.每一個無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所有的實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軸上所有的點都對應着一個實數,即實數與數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關係。然後練習討論,反饋調整,鞏固新知。

利用課件顯示幫助理解以上內容,由此形象、直觀展示實數除了有理數外還包括無理數,深化了實數的概念,數形結合,突破本課的難點。通過練習鞏固實數概念,分析實數的分類,弄清帶根號的數並不都是無理數,無理數指的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不能化為分數的數,這才是它的本質特徵,明白數的範圍擴大後相反數、絕對值的意義仍不變。

4、實數的相反數、絕對值

説課稿初中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雙手正面投擲實心球》

一、説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體育與健康》三年級第 五單元第一課。雙手向前投擲實心球是投擲中最基本的動作,也是測驗項目,更是中考體育考試中自選項目之一,可見它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上。實心球是一項發展力量素質為主的體育投擲器材,這項鍛鍊注重搭配的合理性。主要能夠發展學生的上下肢體力量和腹背力量,以及全身協調用力等身體素質。由於投擲項目比較危險,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場地、器材的管理,嚴密組織教學,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二、説教學目標

技能目標:初步掌握雙手正面投擲實心球的技術,基本掌握投擲方法。

健康目標:發展學生全身協調用力等身體素質。

情感目標: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具有展示自我的願望和行為,養成安全意識。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我校三年級的學生,這些學生喜歡比較激烈的運動項目,對於投擲這樣的運動項目,他們一般不給予太多的關注,如果要學習,也是應付了事,原因有二,一是嫌器材又髒又重,二是嫌練習的形式單調乏味。如何才能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練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互幫互助的體育品質呢?是我這節課課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首先從安全的的因素考慮,我採用了器材的多元化使用,其次又根據學生的體質差異、性別差異,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用籃球、排球、代替實心球,學生可選擇適合自己的輕器械和練習方法,使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四、説重點、難點:

重點:出手的速度和角度

難點:身體的協調性

五、説教法、學法

先説教法:根據本課內容枯燥、形式單調的特點,我準備採用直觀教學法和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儘快形成動作表象,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再説學法:本課在學法上運用觀察法、對比法和嘗試法,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比較正確與錯誤

之間的區別,接着在嘗試練習中發現問題,從中悟出正確的動作原理、要領和方法,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説教學流程:

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以及本課教材內容特點,貫徹啟發誘導、循序漸進的原則。

1、激發興趣階段

1)教學常規

2)圖形跑:在跑的過程中變換兩個圖形,十字形 、兩個三角形、圓形;

3)帶領學生進行遊戲並做徒手操,達到活動各關節的熱身、預防損傷的目的。

這一環節,把以往枯燥的慢跑、做操形式的準備活動以跑圖形和遊戲來代替,這樣在無形中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逐漸使學生中樞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從而為掌握技能奠定基礎。

2、保持興趣,掌握技能階段:

本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有兩個內容:

第一個內容:雙手正面投擲排球

本階段的練習形式是把排投擲到籃球板的形式進行練習。讓學生自己發揮,給學生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目的是掌握自下而上的發力順序,蹬地有力、協調;發展學生上、下肢和腰腹力量,提高身體的協調力,並解決出手速度、角度及屈臂動作以及雙手的協調及平衡用力,為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

練習方法:

老師先做示範動作,讓學生觀察,然後把學生分成8組,每組6-7人,循環進行練習;學生可根據自身不同的差異性,適當的縮短與籃板的距離;

第二個內容:雙手正面投擲實心球

本階段以雙手正面投擲實心球形式進行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自下而上的發力順序,蹬地有力、協調,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自我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練習方法:

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的示範動作,然後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兩個人一組,拉開間距,用雙手正面投擲的方法練習投擲實心球。

這階段,老師巡迴指導,用啟發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並提出安全要求。

3、趣味保齡球比賽大比拼,興趣延伸階段

中學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健康的身體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尤為重要。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差,往往走極端。因此,本階段通過打保齡球的形式進行比賽,,將新型的運動項目“保齡球”經過簡易改造(投擲的球用實心球、瓶用礦泉水瓶裝滿水替代),以“遊戲”和“競賽”的形式出現在課堂教學中,目的是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來達到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目的,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

方法:

(1)、學生分成若干組,分別在場地進行比賽。

(2)、每組成員把用礦泉水瓶做的保齡球打完一次加一分,分數多的隊為勝隊,分數少的隊為負隊。成員循環進行,不可一人多次。

要求:在教師講解比賽方法和規則之後,學生自我組織比賽,在比賽中公平競爭、遵守規則。

4、放鬆、總結階段

(1)、教師領做放鬆操,目的使學生達到身心放鬆。

(2)、進行總結,對本課的練習效果進行講評,對學生的成績予以肯定和表揚,提出今後希望和要求,從而結束本課教學。

5、場地器材

籃球場、實心球25個、排球若干個、礦泉水空瓶若干個。

七、 學生身心狀態預計

整堂課的練習密度為35%—40%;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40次/分;練習強度為中偏後期達到高峯;學生心情愉快,參與活動積極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nvp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