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十篇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十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音樂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十篇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快樂的一天》和《其多列》,使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2、知道音有長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教學重難點:

知道音有長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教學準備;

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複習歌曲《你的名字叫什麼》。

二、基本部分:

1、導入。結合“放牧”主題讓學生開展短小的談話,已獲得對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課作品。

2、聆聽《其多列》:

(1)啟發學生看插圖,聽錄音範唱,初步感受歌曲。

(2)聽着範唱錄音,用手指着圖譜輕輕地跟唱。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裏?結束據在哪裏?

(3)能跟着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3、聆聽《快樂的一天》:

(1)聽前,引導學生談上學第一天的感受。

(2)教師完整地初聽音樂,要求學生注意傾聽。分辨每一首小曲讓你想到樂什麼,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3)學生可根據歌曲內容,分小組,分角色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4)復聽時,讓學生自由想象,創編動作表現沒段音樂的內容,鼓勵學生編創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結束部分:

小結。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快樂地掌握歌曲的知識點──節奏和的練習,並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標:在學唱歌曲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和音樂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創設情境,蒐集教學需要的詳實的材料,讓學生更深刻地瞭解彝族的風土人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家庭的思想感情;通過聽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彝族音樂的特點,用身體動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韻味。

【教學重難點】

準確掌握節奏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對歌曲進行再創作。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同學們好!(老師好)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上課,首先讓我們以飽滿的情緒進入課堂,一起來進行快樂律動。(拍手歌)

(設計意圖:教師簡短的幾句話,讓學生倍感親切,隨音樂律動環節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郁的音樂氛圍中進入課堂,

也為老師的導語作鋪墊。)

二、音樂知識──彝族簡介

1、導入:同學們的動作做得真漂亮,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彝族的音樂宮走一走,表現出色的同學將獲得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小禮物,看哪位同學今天能滿載而歸,出發!(設計意圖:課堂開始,老師就為學生設置了一條情境線,以帶他們去彝族的音樂宮為線索及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小禮物等吸引學生,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的興趣及積極性。)

2、圖文結合,讓學生了解彝族的有關風土人情師介紹(出示我國地圖,播放錄像片段):彝族是我國人口比較多的民族,主要分佈在四川、雲南、貴州,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他們居住的地方景色很美,有全國聞名的瀘沽湖景區。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節日,節日期間人們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開展許多活動,如摔跤,同學們快看,美麗的瀘沽湖就在腳下。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的介紹方式,讓學生耳目一新,一幅幅美景很快吸引了學生,簡短的設計讓學生有意猶未盡之感。)

三、節奏練習

1、導入:同學們,彝族人民不但居住的環境很美,他們的音樂宮更富有神奇的童話色彩,我們現在一起去感受。

2、節奏練習(出示節奏城圖)

師:節奏城的大門緊鎖着,怎麼進呢?(引發學生的懸念)彆着急,這有金鑰匙和銀鑰匙,試一試,用哪一把?(出示帶有節奏的兩把鑰匙)

師:用哪一把鑰匙來開門呢?認為用金鑰匙的同學到左邊來,用銀鑰匙的同學到右邊去。現在老師來開門。(銀鑰匙把門打開了,裏面出來兩段話)

師:同學們快看!節奏城的朋友正在歡迎我們呢!(節奏為歌曲的節奏)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符合事物的發生順序,同時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本課歌曲的基本節奏,為學習新歌打下鋪墊。)

3、旋律填空練習

導入:(師很驚奇地説)同學們,音符城發生了一件怪事,旋律媽媽丟了幾個小寶寶,正着急呢,你們快去幫幫她。(出示不完全的節奏譜)

師:一起來看一看。哦!原來是音符寶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幫幫它。(教師彈旋律,讓學生聽辨哪一個更有結束的感覺)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樂於助人的特點,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促進了學生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能力。)

四、新歌學唱

導入:同學們,你們運用智慧幫了旋律媽媽的大忙,為了感謝大家,旋律媽媽送給大家一首歌。(出示歌譜)

1、師:聽老師為你們來唱一唱,一起來學習。

2、用La來模唱旋律。

3、按節奏試讀歌詞(聽伴奏帶試讀兩次)。

4、跟着磁帶聽唱。

5、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演唱。

6、分組比賽。

師小結:同學們真棒!歌曲學得又快又好,你們能為這首歌起個好聽的名字嗎?(讓學生為歌曲起名,找出有説服力的作為歌曲的名字。)

五、深入拓展(對歌曲進行再創作)

導入:音樂宮裏有一個神奇的智慧屋,進去的同學會變得更聰明,我們一起去瞧瞧智慧老爺爺為我們準備了什麼?(出示四個有吸引力的創作要求)

(設計意圖:智慧屋、智慧老爺爺都是學生喜歡的,以此引導學生按要求進行創作,讓知識點更富吸引力。)

1、小小詞作家們,請從這裏做起:用另外的襯詞代替歌曲中的“阿里裏”。

2、小小舞蹈家們,發揮創造力,展開想象,為歌曲創編律動。

3、小小歌唱家們,努力練習,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4、小小畫家們,用五彩的畫筆描繪出歌唱時的心情。

(設計意圖:充分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鞏固歌曲,用喜歡的形式來表現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樂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即興創作的能力;另外,本環節的設計使音樂與其他學科更好地結合,把視覺感受轉化成多種感受,既體現了創新教學的要求,也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六、自我展示

師:同學們的創作真精彩,快快為彝族小朋友表演。(分小組展示)

師小結:今天的活動開心嗎?有哪些收穫?我們的活動即將接近尾聲,最後,我們一起大聲歌唱,把我們的歌聲留給彝族的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錄音。(用磁帶記錄學生的歌聲)

(放錄音)師:希望彝族的小朋友能喜歡我們的歌聲,向彝族小朋友們説“再見”!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鄂教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歌曲《小動物真可愛》這一課。音樂是美麗而動聽的,如何讓一年級的小朋友在短短的30分鐘裏輕鬆愉快的學好這節新授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

一、説教材

《小動物真可愛》是一首歡快、活潑、童趣濃郁的兒童歌曲。四二拍,D大調,其結構為由兩個樂句加間奏所組成的一段體,旋律簡練、流暢,多為極進,節奏感強。歌唱部分的音域只有六度,適合一年級學生演唱。歌曲集中地描繪了小小兔子跳呀跳,小小鳥兒飛呀飛的可愛逼真的音樂形象。

二、説教材處理

本課教材有模聲練習和學唱《小動物真可愛》兩個內容,我把這兩個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先做模聲練習,再學唱歌曲,最後把模聲練習放到歌曲中,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和歌詞。這樣做,既鞏固了前面的教學,又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創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知識目標:用輕快、富有童趣的聲音演唱歌曲。

能力目標:通過律動,模仿小兔跳、小鳥飛,創編動作。

情感目標:通過演唱、聆聽,使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四、説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真誠的情感,自然的歌聲表現歌曲。難點是讓學生抓住各種動物的特徵進行歌詞創編。

為了克服重難點我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有:創設情境法、模仿教學法、聽唱法。

五、説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學唱歌曲《小動物真可愛》並模仿小兔跳、小鳥飛。在教學本課時,我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 歌曲學會後,我請小朋友們分角色表演唱,啟發學生自己創編相應的動作,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在短短的時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創編出比較好的動作是有一定的困難的,於是我在之前的教讀歌詞時,我有意識的加入一些身體動作及表情,這樣學生就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一部分的動作。

六、説教學手段

1、根據學生在兒童階段自然嗓音很純、很亮、體形靈巧這一特點,我採取了律動,表演等教學手段。

2、為了給學生很直觀的效果,使複雜的教學問題簡單化,我使用了課件。

七、説教學程序

1、組織教學。

聽音樂《火車開了》,邊做律動邊進教室,營造了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2、情景導入,有趣的發聲練習。

我利用多媒體創設了“賽歌會”的情景,讓學生模仿牛、鴨子等七種小動物的動作和叫聲,使學生在對音樂自我體驗的過程中獲得喜悦,因而全身心的投入了課堂。

3、聽唱法學習歌曲。

首先,我讓學生把歌曲聽一遍,聽前提出要求:聽一聽,歌曲唱了幾個小動物?它們分別在幹什麼?這樣學生就會有目的地去聽,培養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學習歌詞時,我帶領學生讀並做律動;接着我讓學生跟錄音輕聲學唱了3遍,每一遍我都提了要求,唱後都做了評價;然後,讓學生隨我的琴聲輕聲唱了2遍,每一遍也都有要求和評價;最後,在學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情況下,放伴奏帶,讓學生表演唱。

在這個環節中,我合理的使用多媒體,適時的創設與歌曲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並通過聽一聽、唱一唱、演一演教學法,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地有感情的演唱並多給學生鼓勵,在教學中建立平等的師生和諧關係。

4、創設情景,創編歌曲。

再次創設“賽歌會”情景,我説:“下面我們來開個賽歌會好嗎?(好)(出示頭飾)你們願意扮演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嗎?(願意)先小組內合作練習,再推選一名戴上頭飾表演,好嗎?(好)”。把“賽歌會”上的七個小動物和歌曲中的小兔子、小鳥,用歌曲的旋律,讓學生小組合作創作、表演。

在這個環節,增進了學生的團隊意識,發展了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5課堂小結,隨音樂出教室。

“賽歌會”結束了,充分肯定學生的表現,再次播放《火車開了》,讓學生用歡快的步伐出教室。

八、板書設計

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形象,因此,我把教材中的小兔、小鳥等9種動物貼圖,和課題貼圖,貼在黑板上。引人注目,簡潔大方,主題突出。

九、教學自我評價

在本堂課的教學當中,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儘可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體驗音樂及感悟音樂的過程,充分利用音樂實踐培養他們的能力,學生給予他們自己以評價,使他們得到充分的發展。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俗話説: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最大的願望是想使我的音樂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讓每一個孩子在美好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愉快學習,使演唱和表演歌曲變成一個愉快的體驗。

我的説課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領導和同行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 篇4

《小小雨點》是上海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的教學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春雨沙沙”,講述的是在春雨的滋潤下,萬物復甦的景象。《小小雨點》是一首很天真,活潑的兒童歌曲,歌詞以擬人的手法向孩子們滲透了萬物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富有寓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理想情操教育。本歌曲是bE大調的,全曲是由四個樂句組成,其中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完全相同,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除了末落不同外,其它小節完全相同,整首歌的旋律始終映襯着一種輕巧活潑的情緒,學好《小小雨點》,對學習下首歌《小樹快長大》做好鋪墊。

2、説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以下目標。)

(1) 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並懂得萬物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

(2) 學生能正確的説出沙錘的名稱,並初步學會演奏方法。

(3)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為歌曲創造歌詞,提高即興創造能力。

3、説重點、難點

重點:能演唱《小小雨點》和沙錘演奏。

難點:即興創編歌詞。

4、教具準備

掛圖、課件、電子琴、沙錘、歌頁

二、説教學方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獲得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確定了本課的教法:

1、 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

2、 示範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的肢體語言,以自己為展示對象,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3、 體驗教學法:在教學中,我激發學生情感體驗,調動學生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説學法

由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較活潑、好動、好玩,根據這些特點,本課採取了多種形式的激趣方法啟發引導學生,調動孩子們的全身感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教學中有規律的“動”,實現玩中學,樂中學。

四、説教學過程

(我準備從六個環節來講)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1、插放《春天在哪裏》的音樂,師生一起律動踩着節奏點進教室,學生圍坐成一圈。(創造這種愉悦和諧的教學氛圍,伴隨着動感而富有節奏的音樂,學生完整而充分聆聽音樂作品並在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與體驗,同時也融洽了師生關係。)

2、老師啟發性提問:小朋友們,剛才我們進來的時候一直在唱:“春天在哪裏呀,春天在哪裏?”學生回答教師出示掛圖,讓學生注意觀察,討論圖上都畫些什麼?(要求學生説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用語言來描繪出美麗的奏景象。教師適時引出新課題並出示歌頁。)

第二環節:發聲練習

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身臨其境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如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直觀形象進行教學,使學生最終達到情意的表現,在發聲練習中,我採用了《我學小動物叫》的練習曲,教師唱前半句,小朋友唱後半句,要求聲音乾脆。例如:

1 2 3 4 | 5 - | 5 3| 1- :||

老師:小貓 怎樣 叫 (學生)喵 喵 喵

小鴨 怎樣 叫嘎 嘎 嘎

這樣練習,不用過多的理論講解,學生就會把小貓、小雞、小鴨……各種聲音來表現得淋漓盡致,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第三個環節:節奏遊戲

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音樂遊戲的方式進行節奏教學,因為遊戲對每一個兒童都有極大的吸引力。如:這是本節課的節奏練習

X X | X X | X X X X | X X X | X - ||

高 興 高 興 高高興興 我真 高興

為了加強節奏的訓練,我以《搶座位》的遊戲進行教學。我準備了五隻椅子,六隻寫有一小節節奏的頭飾,讓六人戴上頭飾,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排隊繞着椅子走,當音樂停止時立即搶座位坐下,沒搶到座位者,要求他指揮全班同學依次拍打出五人頭飾上的節奏,然後退了遊戲,另請一人戴上頭飾,繼續遊戲。這樣的遊戲教學,改變了以往陳舊、枯燥的教學形式,使教學過程變得十分生動活潑,激發了孩子們對音樂的樂趣,可以使其更好地感受和體驗音樂節奏,培養了豐富的節奏。

第四環節:學唱新歌

在學習本歌曲時,我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1. 聽一聽,播放錄音《小小雨點》,讓學生有整體感知整首歌曲的韻律,引發學習歌曲的慾望。

2. 唱一唱,教師彈奏歌曲的旋律,引導學生模仿雨點“沙沙沙沙”的聲音來哼唱旋律。

3. 讀一讀,引導學生跟着電子琴的節奏讀一讀歌詞。教師用肢體表演的形式,形象,直觀的講解歌曲的內容(示範)最後用圖片幫助學生記憶歌詞,

4. 引導學生體驗歌詞的情緒,教師啟發性提問:“下雨了,小花、小魚的心情是怎樣?如果你是它們會怎麼樣呢?你們高興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表現出來吧!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唱呢”。教師示範,引導學生有表情的歌唱。

5. 引導學生分角色歌唱。你們想當誰呢?(由學生自願擔任角色教師當小雨點,小雨點落在花園裏,花朵就要唱起歌、跳起舞;落在魚池裏,魚兒們也要唱起歌歡迎小雨點的到來。

這樣化難為易,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使孩子們始終處在興奮,積極的狀態下學習新歌,在情境中,孩子們完全沒有學曲、記詞的壓力,完全是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自主的學會了歌曲,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五環節:認識沙錘,引導學生自制沙錘,為新歌伴奏

生活本來就是音樂的源泉,通過孩子們細心觀察和發現,引導他們利用生活中的廢品通過實踐自制沙錘。例如:用礦泉水瓶、玻璃瓶裏面裝上沙子,再加上一些裝飾品,廢品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漂亮的沙錘。能發出“沙、沙、沙”的聲音,模擬營造下雨的意境,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這個環節是為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進行探究性與創造性的學習)此外,我還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為歌曲伴奏

。例如:分組伴奏、師生合奏、男女合奏等。(這個環節體現了課標的理念之一“合作”在音樂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合作意思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創造力)

第六環節:創編歌詞

學會歌曲後,我啟發性提問:“春雨的到來,除了花兒、魚兒都很高興以外,還有誰會更高興呢!引導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進行歌詞創編,每小組6個人進行討論,通過小組合作並以繪畫、舞歌唱等不同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用動作來現出音樂歡快的情緒。用音樂啟迪美的想象力、使他們受到美德薰陶,並誘發學生展開思維展現自我,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個環節注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享受音樂的樂趣,同時也增強了自信心。

教師課堂小結:教師啟發性提問,學生進行討論、發言。(教師引導學生懂得我們應該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老師的思想感情。)

學生們和老師隨着音樂唱着自編的歌曲結束教學。這樣的方式首尾照應,學生帶着滿足而又愉快的心情離開教室。

附:板 書

小小 雨 點

練習曲:12 34 |5- | 53| 1- :||

老 師:小貓 怎樣 叫(生) 喵喵 喵

掛 圖節奏練習:

XX|XX| XX XX|XX X|X- ||

高興 高興 高高 興興 我真 高 興

創編歌詞:

小小雨點 小小雨點 沙沙 沙沙 沙

落在花園 裏 花兒 樂得 張嘴 巴

小小雨點 小小雨點 沙沙 沙沙 沙

落在? ?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 篇5

教學內容:

1、音樂活動:《新年鑼鼓》

2、學唱歌曲《過年》

3、學唱歌曲《包粽粑》

4、學唱歌曲《賽燈籠》

教學目標: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瞭解民間過年的習俗,感受和體驗人們熱熱鬧鬧、紅紅火火過新年的歡樂氣氛。

2、能根據歌曲的不同風格和特點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3、全班參與新年聯歡會活動,能獨自或者與同學們共同上台表演節目。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了解各個地方不同民族過年的習俗,感受人們過新年的歡樂氣氛

2、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歌曲的不同地域風格表演節目。

教學課時: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音樂活動《新年鑼鼓》

2、學唱歌曲《過年》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1、播放錄象:人們激情洋溢,敲鑼打鼓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騰景象。讓學生感受北方小朋友過新年的熱鬧氣氛,並説説自己過新年時的歡樂情景。

2、放錄音:《新年鑼鼓》,聽聽:你能聽出裏面有什麼打擊樂器的聲音——鑼鼓聲

3、揭題:《新年鑼鼓》

三、師範讀

小結1、你能聽出哪些是鼓聲,哪些是鑼聲嗎?

四、認識樂器鼓、鑼、鈸

1、學生模仿樂器的聲音

2、你能在你的身邊找出能模仿出鼓、鑼的物品嗎?

3、學生演奏鑼鼓聲

五、讀歌詞

1、師帶讀

2、生自讀

3、加上鑼鼓聲

六、表演唱

1、分角色唱

2、演奏唱

七、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複習歌曲

三、新歌教學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的鑼鼓聲敲得真好!過年了!讓我們一起來唱一首過年歌吧!

(二)聽範唱

(三)感受歌曲

1、跟着音樂拍節拍

2、用鑼鼓聲伴奏

(四)讀歌詞

1、師帶讀

2、生自讀

3、跟節奏讀

(五)學唱

1、默唱

2、輕聲唱

3、指導唱

4、分角色唱

5、表演唱

6、指名上台唱,師生共同點評

7、跟音樂完整表演唱

8、師小結

第三課時

一、複習歌曲《過年》

二、學唱歌曲《包粽粑》

1、談話導入:説説家裏過年的時候都有什麼好吃的。當有學生談到粽子是,就順勢引出課題《包粽粑》。春節包粽子是壯鄉人民獨特的民間習俗,它意味着家人一年到頭平平安安,閤家幸福,同時也表達了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2、提問:你知道粽粑是怎麼樣做成的?互相説説,邊説邊放錄音

3、師範唱,生仔細聽,並説説聽後感受

4、跟師讀歌詞

5、跟音樂默唱—輕聲唱。

6、師指導學生用愉快、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

7、跟音樂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8、小結

第四課時

一、複習歌曲《包粽粑》。

二、學唱歌曲《賽燈籠》。

1、播放錄象:新年四川人民賽燈籠的場面。

2、請學生説説看後的感受,並説説自己在新年時有什麼好玩的遊戲活動。

3、聽音樂《賽燈籠》,聽聽歌曲中講了什麼,聽了以後有什麼感覺。

4、帶着愉快、高興的心情再聽一次。

5、跟師讀歌詞。

6、跟音樂默唱—輕聲唱。

7、師單獨指導歌曲中俯點音符處。

8、自己跟琴唱,要有感情。

9、音樂活動:給書上的燈籠添上漂亮的顏色,比一比,看誰的燈籠最漂亮。

10、作業展示,互評。

11、跟音樂完整的演唱—下課。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你們好! 我是xx小學的音樂老師xx。我今天給大家展示的是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材第二冊第七課《望月亮》。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望月亮》是一首優美抒情的兒童歌曲。歌曲為 3/4 拍子,五聲宮調式,四個樂句組成。全曲節奏平穩,旋律優美、起伏流暢,給人以無限的遐想。但是這節課的內容和其他單元課的內容比起來,不是特別容易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音樂是莊嚴肅穆的音樂,歌曲是優美抒情的歌曲,沒有歡快熱烈的音樂節奏,也沒有固定的情節,所以要讓這節課內容上得充實、飽滿、學生願學愛學,不是特別容易。

2、教學目標:

1)、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這首歌。

2)、能夠配合歌詞、歌曲用身體做動作。

3)、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

4)、能夠運用線條記錄聲音或音樂。

3、教學重點:

1)、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演唱這首歌;

2)、能夠配合歌詞、歌曲用身體做動作。

4、教學難點:能隨三拍子的音樂節奏,用動作或拍擊物體做出比較正確的反應。

二、説學法:

學法就是學生學的方法,如何利用思考、發現、探究與合作等學習方式來進行未知領域的學習,進而學會和運用各種學習方法。本課所採用的學法主要有這些:

1、想象法:“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這一課恰恰能展開豐富的想象,所以課堂一開始我就啟發孩子們想象。

2、 參與探究法:有一個教育家這樣説“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運用聽覺、視覺、運動感覺等器官親自參與活動,不但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而且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三、説教法:

教法就是教師教的方法,就是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選擇那些能夠實現教學目標和任務的教學方法有效的組織教學。

1、在教學中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美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自然的美、音樂的美。

2、 在學習歌曲時,主要採用了聽唱法,默唱法,讓學生邊聽教師範唱、錄音範唱,邊聽音樂邊進行律動練習等方式,體會歌曲情緒,感受節奏的不同,逐步學會歌曲。

3、 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很強,所以我的課堂設計以活動教學方式為主,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在滿足學生表現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使音樂知識和技能巧妙地融入音樂實踐活動中,

四、説教學程序:

本堂課的相關策略:a 注重興趣;b 人人蔘與;c 創設情景;d 加強表現;e 加入競賽 ;f 即興創作

1、 設疑激趣: 一共設了三個問題:

1)、猜一猜:畫一個圓讓學生猜。意在調動學生興趣,也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2)、模仿説話:意在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説話能力,也是為後面的3/4 拍子節奏打基礎。

3)、聽音劃線:意在解決視唱難點。充分激發兒童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既掌握了視 唱,也體會到音樂是由長長短短的音組成的。

2、 學唱歌曲:分兩步走。 第一步:初聽歌曲,體驗音樂意境。 先看一遍,把音樂和多媒體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聆聽音樂、理解音樂。 然後讓學生在最舒服的姿勢中復聽一遍音樂,完全放鬆,充分進入想象。 第二步:學歌詞。 首先朗讀歌詞,歌曲一般都是先有詞,再根據詞義譜曲,所以在學習歌曲時,要從理解詞義入手,再上升到音樂。 拍一拍:讀了歌詞以後,孩子們躍躍欲試,很想演唱歌曲了。為了避免機械的帶唱,引入聲勢練習,真正實現 “樂”(音樂)即是“樂”(快樂)的至理。

3、拓展: 音樂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也是一種終生教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提供給他們展示自己的舞台。 音樂課應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採用人機交互的手段,讓學生點擊鼠標自由選擇畫面上的對象,自由選擇喜愛的歌曲。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 篇7

(一)導入

1、讓學生聽着音樂《我最喜歡》,模仿老師的動作並作出與歌詞相應的動作。

2、師生問好。

3、讓學生會憶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時做過哪些動作。

4、引導學生除了可以一邊唱歌一邊跳舞之外還可以一邊唱歌一邊為歌曲伴奏。

(二)感受節奏

1、向學生出示教具:塑料盆、塑料棒、餅乾桶、帶珠子的礦泉水瓶、杯子、手掌拍。

2、提出情境教學小樂隊的情境,讓學生當小隊員並選擇樂器。

3、教師示範用小樂器伴奏。

4、指導學生用自選的小樂器並按招歌曲的節奏型打出節奏。

5、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6、以讓小樂隊到多個地方巡迴演出的形式吸引學生,讓學生重複多次敲打音樂節奏型,讓學生對節奏型有更深刻的印象。

(三)音樂律動

聽音樂,引導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

(四)語詞替換遊戲

1、引導學生以歌詞句式“我最喜歡……”做遊戲。

2、請學生當小老師發指令,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自己想想自己最喜歡什麼。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 篇8

第一部分:説教程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美術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第七課《小掛飾》,其課型為綜合·探索練習。它是從前幾課《花地毯》《有趣的半圓形》造型·表現類型的平面製作過渡到設計·應用領域的立體制作。這對一年級學生來説,是一種造型表現上的飛躍。它既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初步瞭解小掛飾的製作方法。

技能目標:較熟練安全地使用工具並對各種廢舊材料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與他人的感情紐帶關係,培養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並感受裝飾物的美。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我把它定位在學生能否始終保持學習過程的自覺性、趣味性,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慾望。而難點為用不同材質的小掛飾串聯方法的掌握。教學中教師創設各種趣味多樣的教學手法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探究、自主質疑、自主學習,促進他們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法、學法

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為直觀動作性思維,為了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教師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在本課我運用的教法有:實驗法、直觀教學法等;學法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創造等。

第三部分: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各種材質的小掛飾以及供學生欣賞的圖片。

學生準備:各種彩色紙、鈕釦、吸管等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以及剪刀、雙面膠、針線等工具材料。

課堂教學形式:學生以六人一組,分組圍坐。

第四部分:教學程序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上我實行了開放式教學,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積極生動地參與。

(一)導入

1鄙枰桑荷峽我豢始,教師先對學生説:“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漂亮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看看?”

2奔と喊研」沂喂以諍詘逕希問:“好看嗎?老師這兒還有呢。”(取出項鍊等物帶在身上,並告訴學生):“這些漂亮的東西不但可以掛在牆上,還可以掛在身上,連頭上也可以掛。所以它們有個名字──小掛飾。”

3苯姨狻0迨榭翁猓“小掛飾”

(二)新授

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得讓他們通過觀察探討、自主嘗試、自主感悟、自主質疑等實踐活動實現自我的發展。

1毖芯刻教鄭自主感悟。

出示課題後,開始教學的新授部分。教師將這些掛在牆上、身上的小掛件取下分到每個小組,讓學生共同觀察、探究,允許學生去拆,去裝。學生通過拆裝後對小掛飾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2斃郎屯計,拓展思維。

看過老師的這些掛飾後,再讓學生來欣賞一下其他掛飾的圖片。我給學生欣賞的圖片共分三個塊面:

(1)第一組圖片

A保ü糯)《七璜聯珠組玉佩》《旗人帽飾》(初步瞭解掛飾的歷史)

B北純竅盍礎⒉適手鍊掛飾(解決色彩與材質問題)

C薄睹繾逕倥衣飾》(銀製品)(解決掛飾種類問題)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通過欣賞這組圖片,讓學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藝大師製作的裝飾物的美感。看完這組圖片後教師再提問:“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掛飾嗎?”這個時候,學生會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鍊、腳鏈、風鈴等等……

(2)第二組圖片

A備髦種焦沂危ǚ緦澹

B蔽管掛飾(項鍊、校牌)

C備髦植牧系墓沂危槍紙、巧克力、鈕釦、瓶蓋等)。

這組圖片都是學生用各種材料製作的小掛飾。通過這組掛飾的欣賞,讓他們知道在自己身邊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過我們靈巧的雙手把它們變成各種美麗的掛飾。學生在欣賞了這兩組圖片後,已經個個躍躍欲試,急於想自己動手實踐了。這個時候,我的教學過程也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三)學生實踐操作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受和認識,應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感受、體驗等方法自我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製作前,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是一個人單獨製作小掛飾,還是兩個人做,或者是幾個人合作。想選擇手邊的哪種材料來做。還要提出製作要求:(1)有創意,跟別人不一樣。(2)注意針線運用的安全性。

在製作過程中,教師巡迴輔導,指點學生不會做的時候可以問同學或問老師,相互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等絕大多數學生完成作業後,教學就進入了第四個環節。

(四)作品展示交流

這也是我這堂課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先要求學生把自己或和同學合作的小掛飾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裏上台來隨着輕鬆歡快的音樂自由展示。教師也戴上預先做好的掛飾走在學生中間帶領他們一起隨着音樂節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當表演的時候,教師提出:“同學們,我們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掛飾送給好朋友或者老師,也可以掛在牆上來打扮我們的教室。”這時,教師把自己的掛飾送給最有進步的幾個學生。學生興奮極了,他們興高采烈地互相贈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還把小掛飾掛在了黑板上、牆上。教師在這個時候可以用數碼相機拍下學生的作品及贈送場面。隨即可以把數碼相機連上電腦,然後關掉音樂,讓學生圍在展示屏周圍觀看屏幕上一件件自己的作品,隨着一張張圖片的出現,教室裏隨時會發出歡叫聲,聽到有人嚷着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老師和學生一起表揚一些設計新穎,富有創意的作品。這裏就是整堂課的高潮部分。欣賞評價完自己的作品後,我就進入教學過程中的最後一個環節。

(五)小結

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進行展示?再讓學生課後製作一些與眾不同的小掛飾舉辦一個小小掛飾展。

至此,這堂課就結束。

第五部分:課後預計

實踐證明,課程標準提倡的開放式課堂教學理念配合這一課的內容展開教學,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我採用了讓學生自主學習、共同製作,教師參與討論製作等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相互交流、博採眾長,製作出各種妙趣橫生、豐富多彩的小掛飾。

在推進新一輪課改實踐的今天,我認為教師應不斷更新觀念,多重視學生動機的激發、興趣的培養和情感的交流,多鼓勵他們標新立異,多留給他們創新的空間。這才是我們21世紀的美術教師應該做到的!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母雞叫咯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第二冊第六課。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2/4拍,歌曲節奏規整,旋律輕快,採用同音反覆、小跳等手法,形象生動地模仿了母雞生蛋時啼叫的聲音及向人報喜的可愛形象。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能用充滿快樂、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 2、情感目標:通過聆聽、演唱、表演,培養學生愛護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技能目標: 通過創編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和表現慾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2、教學難點:歌曲情緒的正確表達,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創造實踐活動。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鋼琴、錄音機、打擊樂器、圖片等。

二:説教學方法

1、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要求,本課以情感體驗法為主,結合情景教學法、直接導入法、探究討論法、談話法、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聲像一體,視聽結合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創造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

2、針對學生的感知思維特點,我力求在教學中以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方式,多渠道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

三、説學生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將引導學生在多聽、多看、多想、多動的氛圍下學習音樂。通過模擬法、觀察法、創造法、合作法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倡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主動獲取音樂美的體驗。

四、説教學流程

(一)教學意圖: 本課我將以幫助米老鼠郵遞員送信箋到農場小動物家的故事情節為主線,開展音樂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髮現與感知、聆聽與想象,創造與實踐,將聽辨、欣賞、演唱、創造多種參與形式融入其中,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二)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情景導入:(3分鐘) 一個精彩的導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我們的音樂教學達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因此在這一個導入環節裏,我出示可愛的“米老鼠”,導言進入課堂:“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一隻可愛的郵遞員米老鼠,今天,她要送許多信箋到農場小動物家裏,讓我們一起去幫助米老鼠的忙吧。”接着,師生做搭乘火車的動作,一起演唱歌曲《火車開啦》愉快地進入音樂課堂。

2、揭示課題,解決難點:(7分鐘) 節奏是音樂的脈搏,節奏掌握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歌曲的學習。因為在歌曲教學前我首先將預設的難點提前解決。教師一邊演示,一邊導言:“同學們,看,美麗的農場到啦!讓我們一起根據門牌號來幫郵遞員米老鼠送信吧。”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老師將歌曲中出現的titi titi titi ta等節奏作為門牌號,引導學生聽節奏、找門牌、送信箋,並選擇自己喜歡的節奏型,按節奏説一句祝福的話。教師創設這樣的情景:“聽,這是誰家的信?”學生回答正確後,教師演示肯定:“對了,這是小貓家的信。來,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對小貓説一句祝福的話。”學生齊念titi ta titi ta 並説一句好聽的話如:小白貓,早上好。通過聽、打、説的方式熟悉歌曲的基本節奏。

3、聆聽音樂,學習歌曲。(20分鐘) A、音樂是一門聆聽的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在歌曲教學前我引導學生:“同學們,郵遞員就剩下最後一封信沒送了,可它很為難,因為這封信上既沒有收信人地址,也沒有門牌號,只寫着這樣一個謎語:‘一身花衣真漂亮,窩裏出來愛炫耀,紅着臉蛋咯咯叫,生怕別人不知道’這是誰的家呀?”老師在同學們猜出謎語的時候,用簡筆畫畫出母雞的形象“對了,同學們都猜對了,原來這是母雞家的信呢,讓我們把信送到家裏去吧。”隨後進入歌曲教學。 B、教師有感情地進行範唱,會給學生一個完整的音樂形象,因此在學新歌這個環節裏,我首先引導學生認真傾聽教師的範唱,教師接着問學生:“同學們,母雞下完蛋是通過什麼方式告訴人們它下蛋了呢?”引導學生説一説、談一談,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與體會。接着,讓學生分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句進行學唱,這樣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尊重了學生的意願。

4、體驗感知,創造實踐 (10分鐘)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分為演唱組、伴奏組、畫畫組、舞蹈組上台展示。通過展示活動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感受、鑑賞及評價他人的能力。

5、拓展延伸,豐富內涵 (課外及第二課時) 課堂已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在本課教學後我將引導學生收集相關公雞、母雞、小雞圖文資料,畫出心中可愛的母雞形象,讓學生在下一堂課進行交流,做到從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給學生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

五、説效果預設 我將充分利用有效的課堂四十分鐘,使95%的學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並參與創作實踐活動。在預設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我將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互動平台,通過老師自身的肢體語言來引領學生感受、體驗音樂的美,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

一年級音樂説課稿 篇10

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一年級藝術下冊《兩隻小象》。一年級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很強,因此本課設計以活動教學方式為主,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在滿足學生表現欲的同時,注意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力求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體現出藝術課程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悦性。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兩隻小象》是一首三拍子創作歌曲,歌曲以有規律的節奏配上親切的曲調,描繪出小象用長鼻子互相問好,一同在河邊嬉戲玩耍的生動場面,教育學生要像小動物們一樣,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唱《兩隻小象》,體會三拍子的韻律感。並在學唱的過程中認識和掌握四分休止符。

(2)、引導學生在學唱過程中説説歌曲有幾個樂句,是通過什麼特點來劃分的,鞏固前面學過的知識,也體現了本冊教材的重點。

(3)、能分辨沙球、三角鐵和雙響筒,並掌握其演奏方法。

2、能力目標:

(1)、能用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及活潑的情緒表現歌曲。

(2)、通過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初步培養學生的合奏能力。

(3)、在歌表演中,培養學生的即興表演能力及動作的協調能力。

3、情感目標:

(1)進一步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使學生懂得要保護自然、熱愛動物。同學間要團結友愛,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3)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兩隻小象》,能用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通過學習感受三拍子的特點。並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難點:

學唱歌曲過程中能對樂句進行劃分及説出是通過什麼特點來劃分的。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並能根據歌曲進行律動表演。

(四)教學準備:

沙球、三角鐵和雙響筒等打擊樂器、課件、象頭飾。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上採用猜謎激趣法、創設情境法、聽賞法、聽唱法、律動法和嘗試法等教學方法。

在學法的指導上,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評價法。

三、説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首先,學生隨着《兩隻老虎》音樂律動歡歡喜喜的進教室,師生用音樂相互問好,為教學做鋪墊,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發聲練習

1=C—F2/4

12|34|5-|56|50|56|50|54|32|1-||小貓怎麼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小鴨怎麼叫?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小狗怎麼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小雞怎麼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要求學生邊唱邊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

設計意圖:承接上節課創設的參觀動物王國的教學情境我以導語引導學生進入《小動物唱歌》的發聲練習,“聽,小動物們已經唱起來了。我們一起唱起來吧:小貓怎麼叫?喵……”讓學生邊唱邊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這樣做過渡自然,讓學生一改單調的發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謎語導入,初步感知:

1出示謎語: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幹。(打一動物)。後導出課題。

2、結合多媒體課件初聽(歌曲《兩隻小象》)範唱,初步引導學生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設計意圖:正當孩子們的興趣被我激起時,我又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參觀哪裏呢?老師先出一謎語考考你們”出示謎語: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幹。(打一動物)。學生回答後板書課題。)(這兩隻小象一邊走還一邊在做什麼?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讓我們來看一看)(播放課件音樂)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課件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和三拍子的強弱規律。並再次激起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

(四)學習歌曲:

1、節奏練習

3/4XXXX|XXXO|XXXX|XXXO||

教師結合節奏練習講解四分休止符表示休止一拍。

2、出示歌詞,並按節奏讀詞。

3、師生交流感受,得出小夥伴之間要團結友愛的觀點。

4、師彈唱第一段,採用聽唱法教學。

5、學生隨琴自學第二段(師隨時糾正易出錯的地方)

6、完整唱全曲

7、分組演唱或獨唱,師生共同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8、讓學生分組討論説説歌曲有幾個樂句,是通過什麼特點來劃分的,鞏固前面學過的知識,也體現了本冊教材的重點。

設計説明:在學生迫不及待地想學唱歌曲的情況下,進入了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在這裏,我採用化難為易,個個突破的方法。首先我把歌曲的節奏型當成小象的考題來處理,並結合節奏練習認識和掌握四分休止符,在這裏,我把“休止符0”比作是“紅燈”,接近孩子們的現實生活,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按節奏讀歌詞就水到渠成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有意識地結合歌曲內容進行德育滲透,教育孩子們要做一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懂禮貌、講文明的好孩子。緊接着在學唱歌曲我主要採用聽唱第一段,並在學會第一段的基礎上自學第二段,由扶到放,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理念。同時注意在學唱過程中充分引導學生運用評價法,進行互評,自評。在讓學生分組討論、劃分樂句這個環節上,要注意引導學生區分“樂句”和語文課文的句子的區別,以防學生混淆。我採用的方法主要是引導學生反覆聽唱,並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有幾個“喲羅羅”,從中突破難點。

(五)歌曲處理:

1、指導學生用高興的、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用打足氣兒和沒有氣兒的皮球啟發學生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2、複習學過的打擊樂器併為歌曲伴奏。

設計説明:在歌曲處理這個環節上我先讓學生説一説“打足氣兒的皮球扔到地板上是什麼感覺,沒有氣兒的皮球扔到地板上又是什麼感覺?”啟發學生用高興的、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既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再次讓學生體會三拍子的韻律感。在配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這個環節我通過“看圖片、找樂器、讀節奏、選節奏、敲樂器”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次掀起學生們的學習樂趣。

(六)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1、師引導學生同桌為一組扮演兩隻小象,跟隨歌曲錄音做“即興表演”。(師巡視指導學生的表演)

2、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叫上個別同學戴上小象頭飾進行表演,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設計説明在這個環節上我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師生角色互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理念。特別是當我把象頭飾拿出來,讓學生戴上小象頭飾進行表演的時候。整節課在這時達到高潮,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們都躍躍欲試,積極溶入到集體創作中去。

(七)總結:

今天我們在動物園和小動物們度過了愉快的一天,我們應愛護小動物,和它們做朋友,而且更要像小動物們一樣,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做懂禮貌的好孩子。並預告下節課將做象頭飾及分小組比賽表演。(在《兩隻小象》音樂中律動出教室。)

設計説明:最後,總結並預告下節課將做象頭飾及分小組比賽表演。學生在《兩隻小象》音樂中律動出教室。在歌聲中開始,又在歌聲中結束,學生們意猶未盡,對下節課做象頭飾充滿了期待。為下節課埋下了好的伏筆。

總體來説,本方案的設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種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通過看、聽、找、敲、唱、舞等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會學、樂學、敢學,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了實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j4y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