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童年》説課稿(精選5篇)

《童年》説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童年》説課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童年》説課稿(精選5篇)

《童年》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童年的回憶》是一首清新瀟灑、優美動聽的通俗鋼琴曲,具有濃郁的抒情性。樂曲為三段體結構,每一段的旋律由於不同的速度變化,使音樂主題都能明顯的表現出來,是幫助學生感受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的一個很好的教學材料。而上海童謠《搖啊搖》,展現了寶寶和外婆之間的親情及寶寶幸福、甜美的睡夢。全曲平穩、優美,有韻律感和動感,詞曲結合朗朗上口,這非常適合孩子們邊聽邊想象,邊唱邊律動。歌詞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語化。這富有地方特色的歌曲,也可使孩子們得以觸及到上海的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國豐富的民間藝術。

二、教學目標

綜合教材內容及其他教學要素,我認為可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在欣賞《童年的回憶》時,能從中感受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學唱歌曲《搖啊搖》,鼓勵學生進行即興表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能使學生感受到音樂所表達的主題並能學會“熱愛童年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

4、能使學生感受到中國豐富的民間藝術,併為之感到自豪。

其中教學重點設定為:通過欣賞及學唱歌曲,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並鼓勵學生主動創新與實踐。

教學難點為:準確感受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三、教學理念及教法、學法的選擇

新課標提出:音樂課應以“學生髮展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加強音樂實踐與創造。同時還強調了課堂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相互融合與滲透。鑑於以上理念,我決定採用參與——體驗、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學模式,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使學生在輕鬆愉悦、和諧互動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音樂,從而促進學生髮展。教學過程追求動靜結合、張馳有度,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再有,本課的編創等實踐活動穿插於各個教學環節中,唱中有創,動唱結合;聽中有創,邊聽邊動,自始自終都鼓勵學生的創新與實踐。

那麼到底要怎樣使我的音樂課堂成為學生享受音樂美的聖殿呢?我決定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四、教學流程及相關考慮:

(一)、組織教學

老師組織學生在歡快流暢的6/8拍音樂聲中進教室,鼓勵學生採用適當的動作律動。然後,師生問好。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考慮本課教學內容均為6/8拍的特點,通過學生聽、選適當動作律動,自然感受到6/8拍音樂的節奏特色,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其次,也營造出了濃郁的音樂課氛圍。)

(二)初聽樂曲《童年的回憶》,感受音樂速度

1、課件中出現一隻蹦跳的小兔子,請同學們做一做動作(速度快而平穩),接着再出示小烏龜(速度很慢)、小鴨子(速度居中),分別學一學。然後,聽老師拍節奏,大家相應地做出動作。

2、課件再演示,小動物們帶來了一首鋼琴曲,請小朋友幫忙找出他們的腳步聲。

3、請小朋友想象,小兔子跑得快,是因為什麼?小鴨子呢?小烏龜呢?以此引出該曲情緒特點。

4、出示鋼琴曲題目,引出主題:回憶童年、熱愛童年。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5、再請學生聆聽樂曲,並鼓勵學生邊聽音樂邊創遍簡單的動作,感受音樂主題。

(我在這個環節中設計了活潑可愛的動物形象,使枯燥的聽辨練習變得生動有趣,更容易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再者通過學做動作,進行比較,邊聽邊想象,邊聽邊創編等學習方式,能使孩子在寬鬆、快樂的氣氛中學習音樂,其效率肯定會事半功倍!)

(三)學唱歌曲,表現歌曲

1、課件演示:小兔子講述她小的時候與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小故事?(創編一個小故事)隨機引出音樂《搖啊搖》的伴奏聲,小兔子請同學們模仿外婆的動作,隨着音樂聲做動作。

2、老師説明這是一首上海童謠,接着,課件演示上海風情的圖片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向孩子們做一簡單的介紹。

3、出示歌詞,用上海方言合節奏邊做動作邊範讀歌詞。學生跟讀。

4、通過聽錄音範唱、和老師一起學唱歌譜,跟琴正確地填唱歌詞等方法學會準確地演唱歌曲。

5、鼓勵學生創編恰當的動作,邊唱邊舞。

(創設一個情境,讓孩子在如詩如畫的意境中去感受歌曲的美,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主題。這樣,不僅能促使孩子積極展開想像,引發創作的靈感,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我還很重視從音樂文化方面去開拓,從而使學生體驗到不同風格的音樂形式及地方風土人情,感受到中國豐富的民間音樂,激發學生對祖國音樂的熱愛。)

(四)課堂小結

從音樂的體驗中聯想你的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憶的一幕,向大家説説。

(本課教學內容的主題為:“熱愛童年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這個環節,就是促使學生關注自己身邊的事物,學會去珍愛自己的生活!從而深化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涵,)

(五)組織下課

師生互道再見。在《搖啊搖》音樂聲中,和朋友手拉着手離開教室。

(音樂教學的功能決不僅僅體現在一堂課上,我讓孩子們“手拉手”在音樂聲中離開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學生把課堂上所感悟到的,帶到教室外,帶進自己的生活,使音樂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對本課的一種設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課堂教學中去,我想還應該考慮孩子們的學情,學習的習慣、愛好等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樣,我認為,一堂音樂課只要能成為了孩子們享受音樂美的聖殿,就是我們教師應該追求的境界!

《童年》説課稿2

一、説教材

《童年樂趣》是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裏的一篇略讀課文,節選自世界名著《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是法國當代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課文主要寫了約翰.克利斯朵夫童年的一段生活,表現出他有着相當高的音樂天賦,對音樂有着強烈的興趣。課文以時間為序,記敍了“克利斯朵夫作品第一號”的誕生過程。

本單元要求學生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想想名家是怎樣敍述故事、刻畫人物的。這篇課文是本單元最後一篇課文,既是對前面所學的理解文章及寫作方法等知識的運用,也是對這些知識強有力的鞏固強化。綜合學段特點及對文本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識“嗡、勉”2個生字;積累“惘然、一本正經”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童年的克利斯朵夫喜愛音樂的故事,認識這個音樂天才的性格特點,進一步感知作者敍述故事、刻畫人物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瞭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愛音樂的故事,認識這個音樂天才的性格特點;教學難點為: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二、説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能自己認讀生字,讀通課文,會課前預習課文。本課雖然講述的是克利斯朵童年的樂趣,但他畢竟是天才音樂家,他的感受是與眾不同的,可以説與學生生活不太貼近。在教學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為了讓他們能更投入到對文本的學習中來。在解讀文本時,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讓他們品出自己的味道。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要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略讀課文的指導只要提綱挈領,要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名著選文更是一個“引子”。只有藉助選文將名著引進課堂,培養學生對名著的閲讀興趣與習慣,才是對名著選文的高質量教學。本課,我適度指導,給學生充分的獨立,讓學生運用精讀的經驗學習略讀課文。在教學方法上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閲讀指導法、朗讀感悟法、分角色表演法等讓學生感悟人物形象。

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捕魚的方法。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自學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學生通過默讀課文,自主整體感知故事;通過觀看圖文,自主體會人物形象;通過分角色朗讀,師生合作讀,帶着感情讀等朗讀的方式,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説教學流程

圍繞以上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的。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唱一首歌曲,上課鈴聲響後,我順勢導入:“同學們的歌聲很動聽,看得出來,唱歌使你們精神飽滿,為上課作好了準備。的確,音樂讓我們身心愉悦,感受快樂,但每一首歌,每一段音樂都來之不易。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與音樂有關,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德國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克利斯朵夫。”我讓學生念克利斯朵夫的名字,觀看他的畫像,領着學生興趣盎然地走進克利斯朵夫的童年,去體會他的童年樂趣。接着我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檢測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鞏固對生字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學習一篇課文,首先要把課文的脈絡弄清楚,才能去細細品味重點的語句,此環節就是為了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我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哪些事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學生能夠按照我的提問去思考,能較快地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並逐步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學生反饋後,我在黑板上板書課文的順序:時間順序,課文的內容:寫樂曲、哼曲子、演喜劇、彈作品。

(三)細讀品味,感受樂趣,感悟寫法。

次環節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按時間順序,跟隨作者的步伐,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品味文本,感受樂趣,感悟寫法。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克利斯朵夫童年樂趣的句子,想一想:抓住了人物的什麼特點來寫?然後交流自己的感悟。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扣住重點詞句多次朗讀,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如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賽讀、師生分角色讀等,讓學生體會小克利斯朵夫對音樂的熱愛,拉近學生與課文主人公的距離,感受他的音樂天賦。學習作者運用動作、神態、心理、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這樣就很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在感受克利斯朵夫童年樂趣的同時,我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感悟祖父的愛。在學習課文的第四部分時,我讀旁白,讓學生分角色讀祖父和克利斯朵夫的對話,走進人物的內心。通過採訪祖父:你為什麼要把他哼的曲子記錄下來?切身感悟祖父的愛。從而實現三維目標的達成。由於教學時間的關係,精讀課文教學可以更多地“咬嚼”和“解悟”,略讀課文教學只能就課文一兩處重點內容進行賞析。

(四)總結歸納,學以致用

在本課的最後,我通過板書總結歸納課文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寫作方法。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先理清文章脈絡,板書:時間順序及四個部分的小標題,在學習時,學到一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則及時板書。這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就一目瞭然。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我讓他們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樂趣,學着課文寫一寫。我還鼓勵學生課外閲讀《約翰.克利斯朵夫》書中的經典名句,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對於名著節選文,我以選文教學為閲讀契機,巧妙設計“課前預熱——課上加温——課後昇華”的名著熱讀三部曲;“課前邂逅名著,一見傾心;課上相約名著,刻骨銘心;課後熱戀名著,一往情深”。為學生課外閲讀打下了厚實的基礎,為學生鋪設一條高起點的閲讀之路。

《童年》説課稿3

一、説教材

《童年》是小學美術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童年總是充滿着無限的感慨。這節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關於童年的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卻給我們展現了一部歷史的畫卷。從宋朝的《瑞陽嬰戲圖》、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中成長》,解放後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現形式涉及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攝影。其中不僅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信息,更為我們創造了一種情景,一種通過美術作品瞭解社會生活變遷的學習情景。在這裏,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啟迪。童年鑑於此,我設計了以下童年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能力目標

會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通過觀察童年體裁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給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難點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二、説教法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小學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景、觀察欣賞、思考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童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講解變為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説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為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説教學過程

1、遊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邊唱邊做《丟手絹》的遊戲,遊戲之後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給同桌講講童年的故事,並請一兩名同學給大家講講自己童年的故事。

(這樣設計是創設情景,利用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學生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為後面對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鋪墊。)

2、初步感受,提出欣賞要求

教師針對童年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的童年景象。多媒體逐個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説説你最喜歡那幅畫。

(這樣做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審美情景,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分組學習,交流審美心得

(1)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作品分成六個小組。

(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抓住第一感覺,為自主學習做鋪墊,通過自願分組的形式,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

(2)分組之後,教師把每組的'問題發給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討論。

A、《瑞陽嬰戲圖》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識?

B、《歡天喜地》組: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你能表演一下嗎?你想了解這幅作品哪些知識?

C、《戰鬥中成長》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欣賞作品後你想到了什麼?為什麼這麼想?

D、《翻身奴隸的女兒》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為什麼這樣想?

E、《冬天的陽光》組:你知道這是一件什麼形式的藝術作品嗎?你瞭解雕塑嗎?為什麼起這個名字?

F、《金色童年》組:這是一組什麼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語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嗎?她的笑容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所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比如説: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識?欣賞作品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涉及到了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衣着來體會,另外,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還有些問題是關於作品的藝術形式,這些問題的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小組討論後,組與組之間交流,教師針對藝術形式重點引導,比如,國畫、年畫、油畫及雕塑的不同特點,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在欣賞《戰鬥中成長》,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在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時播放《農奴》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社會歷史的變遷。

(通過組級交流,使全體學生共同分享各組的學習體會,提高小組化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4、教學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較《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現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通過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的態度。)

(2)對比《戰鬥中成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現形式的不同,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

(通過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涵,培養學生珍惜和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體現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3)試着把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並説出理由。

(這是一種縱向排序,使學生透過藝術作品瞭解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歷史的發展,並使他們認識到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與生活的記錄。以上設計通過作品之間的對比,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4)聯繫自己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培養學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説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把教材中要欣賞的六幅作品的名稱按年代排序寫下來,並在後面註明它的藝術形式,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童年》説課稿4

一、本節課的設計理念:

課題中的“發現”一詞是本文的文眼,教學中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提出疑問,然後進行梳理明確主要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學習,瞭解“我”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麼發現的,理清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鼓勵求知、鼓勵大膽想象、鼓勵探究發現的課文,通過作者回憶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這件趣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歲時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卻在後來因此受到懲罰。第二部分具體敍述“我”發現有關胚胎髮育規律的前後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結果被老師誤解受到處罰,但“我”從中獲得感悟。本文故事情節充滿童真童趣,語言風趣幽默,並有多處內心活動的描寫,真實展現了孩子內心世界。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我”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麼發現的。

2、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法學法:

教法: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討論交流,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我”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發現的;從中激發學生勤學好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學習精神;體會心理活動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學法:在這節課教學中,我主要教給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討論法,抓住重點段理解課文的方法等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設計流程

(一)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難忘的童年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得成長着,有笑,也有淚;有喜,也有憂……今天我們學習《童年的發現》,不知它又能帶給我們哪些感受。(出示課題)

(二)緊扣“發現”,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我”童年的發現是什麼?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3、仔細讀讀這幾句話,理解句子意思,並帶上自己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4、聯繫整段話,反覆朗讀,體會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三)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談談自己的體會。

2、探討交流,理清脈絡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麼為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人怎麼會是鳥?”

(3)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以至於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

(4)“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四)轉述發現,小結課文

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我”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五)佈置作業

用自己的話説説“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五、教學反思

課堂中,我們常會遇到學生思路不暢的情況。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認為首先教師切忌動怒。必須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駕馭感情,保持冷靜。“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閒庭信步”,這是應用教學機智的原則之一。冷靜,能讓我們的頭腦更清楚,思維更敏捷,靈感便會在剎那間迸發出來,教師便能恰當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當時頭腦發熱,將學生訓斥一番,只會形成師生情緒的對立,課堂氛圍的緊張,不會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更不會聽到學生後面精彩的發言,不會看到他們那一顆顆熱愛生活的心,不會發現其實他們也是愛動腦、愛觀察的。

思維障礙,出現冷場。但我突然靈機一動,想到用我自己童年時的一個小發現來拋磚引玉:“老師先來講講我童年時的發現吧。”這樣的隨機應變,打破了僵局,喚醒了學生生活經驗,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這一點就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同時也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機智是多麼重要。

最後,我想説,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童年》説課稿5

一、説教材

《我的童年》是人教版八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5篇課文,該單元以“人生”為主題展開。

《我的童年》是自傳性質的散文,主要寫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反應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苦澀、童趣、温情,語言樸實,但包含真情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 需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知識目標:掌握生字詞和文學常識。

能力目標: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點。2、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情感目標: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點。2、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難點: 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情境教學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情境教學法,播放音樂,音樂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默讀法和勾畫圈點法、目標導學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

播放《童年》而後誦讀古詩《村居》、《宿新市徐公店》,讓學生談自己對童年的認識,導入新課。出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環節2檢查預習

首先,走進作者,通過導學案所介紹的內容,讓學生對作者進行簡單的評價。 其次,理清字音、字形、詞義,通過做選擇題和造句進行檢測。這為學生閲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環節3初讀課文,感受童年

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教師讓學生迅速默讀課文,帶着兩個問題,1.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理清文意。2.在文中找出重要詞句,寫出感悟或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圈畫出自己喜歡的語段,為後面的賞析做準備,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多媒體出示。)

環節4合作梳理,回眸童年

圍繞這三個問題小組進行討論,而後分享自己組的學習成果。1.圍繞“我的童年”,作者寫了哪些人,哪些事? 2.作者開篇即説“ 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來,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結合課文,説説作者為什麼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3.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麼特點?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特點的。這既是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理解,也是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環節5把握語言,品味童年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讓學生從用詞、修辭、情感等角度來賞析自己喜歡這個語段的原因,一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二可以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和表達能力。

環節6課堂小結

總結,既是對學生欣賞語段的總結,也是對整篇文章的總結,從內容和語言兩方面進行,是對所學知識的總梳理,讓學生把零散的只是進行整合。

環節7課後作業

進行寫作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引起學生對美好童年的回憶。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標籤: 童年 精選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ww2ox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