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風箏説課稿(精選5篇)

風箏説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風箏説課稿(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箏説課稿(精選5篇)

風箏説課稿1

一、説教材和學情

(一)教材

《風箏》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絃。親情是人世間最真摯最純美的感情,因為有了他的存在,生活才具有了詩性的光輝,生命才具有了永恆的動力。魯迅的《風箏》就是在温馨與和美中,在矛盾與衝突中展現濃濃的兄弟之情。可是,細讀作品,作者的立意遠不止於此。這篇散文中,既有魯迅的兄弟之情,也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作者以風箏為描述對象,借風箏抒懷、述志,風箏是情緒消長的線索,也是複雜思想感情的凝聚載體。詩篇以凝練的語言,熾烈的感情,表現了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和濃郁的詩情、詩境,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二)學情

《風箏》面對的學習羣體是一羣剛進初中的十一二歲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無憂無慮的20世紀九十年代,在他們認為親情就是温柔的話語,是細心的呵護,是鼓勵與支持,是牽掛與思念。所以受經歷與知識積累水平所限,對這篇通過矛盾與衝突展現親情的文章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而且我班學生羣體中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分又有幾個不同的層次;所以教師必須做到兼顧全體,合理設置教學目標,靈活安排教學過程。

二、説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必須強調和協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因而我從三方面擬定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積累“虐殺、苦心孤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藴含的濃濃親情。

3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學習圈點勾畫的讀書方法。

過程方法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探討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文中濃濃的手足之情,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知錯必改的情操與美德。

(二)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重點放在對“精神虐殺”一幕的理解以及濃濃親情的體驗上;將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為教學的難點。

(三)課時安排及目標內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思想的深邃,選材的精巧,結構的別緻,加上語言運用的高超藝術功力,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加上農村學生基礎差的特點,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熟悉課文內容,積累文中重點詞語,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第二課時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滿天的風箏>進行對比閲讀。這裏我重點説明第二課時。

三、説教學方法

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文章,由於他們不瞭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一定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衝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通過朗讀來感知文本;以圈畫重要詞句並賞析品讀來落實重點,理解主題;通過自主質疑、合作探究來啟迪思考。同時藉助於錄音機、圖片以及其它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在教學中體現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體現課堂民主、師生平等對話的教學理念。

四、説教學程序及策略

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激情導入,初步感知

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在陽春三月放飛風箏的情景,並配以教師一段聲情並茂的導入詞:歲月的書籤一頁頁翻過,我們的年齡雖早已離開了童年的範圍,但那些關於童年的零零碎碎,總會在空閒時候,或睡夢中,一幕幕重現腦海,即便霎那的遐思,也每每咀嚼出甜蜜,快樂。風箏給單純的童年帶來了別樣的快樂,這快樂化成一段長久記憶銘刻於我們的腦海中,同時也銘刻於魯迅的心中……

好的導入猶如唱戲前的開台鑼鼓一樣未開台先叫座,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二)與文本對話落實重難點

輕鬆的心情利於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而朗讀全文,既積累了詞語,又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我讓四名學生美美的來讀課文,利用古箏曲《高山流水》做背景音樂、渲染氣氛,讓學生邊聽邊思考:1全文回憶了一件什麼事?你讀了有哪些感受?這一環節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思考題:

1、哪些地方體現了小兄弟對做風箏的痴迷?學生通過朗讀、勾畫找出相應詞句,從而將課文的學習落實到語言層面。

2、“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對於“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指哪件事?具體是怎樣的?

這一段“精神的虐殺”的文字,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兩個呼之欲出的人物。“我”的盛怒和蠻橫。小兄弟的驚惶與瑟縮,兩種心境的描寫,形成了強烈的衝擊力,因而抓住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的特點,讓他們在課堂上即興表演這一情節,把自主權還給學生,給學生搭建一個鍛鍊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解放其思想和個性,改變以接受為主的單一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學中樂”,在“樂中學”。同時通過表演讓學生體會到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希望小兄弟有出息,是恨鐵不成鋼的手足親情。從而突破文章的教學重點。

3、我當時為何要這樣?現在想來是怎樣的心情?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與悲哀”?

對這一教學難點在學生閲讀全文,劃找相應詞句後,組織學生首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進行賞析和朗讀,然後再全班交流。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悲哀”之情。

4、“我”討弟弟的寬恕,弟弟全然忘記了,這説明了什麼?

(三)與作者對話感悟主旨

讀了本文之後讓學生談談:“此時如果魯迅先生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説點什麼?”學生可能會説:你有錯就改,嚴於自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可能會説其實你對小弟非常關心愛護,非常希望他能專心讀書;也可能會説不要再責怪自已了,那不是你的錯,而是社會造成的等等。通過想象與文中人物對話,加深他們對主題的理解。

最後教師加以總結:《風箏》用充滿詩意的筆調敍寫了一段人間真情,它似一曲温馨的歌謠,讓我們沉浸於自然、和諧、水乳的交融的詩情畫意中。最後,在學生欣賞山東濰坊風箏節的喜悦氛圍中結束全文。

好的板書不僅起着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之功效。我的板書是一隻展翅飛翔狀的風箏,風箏上壓着鮮紅的“精神虐殺”,一邊是“我”不許弟弟放風箏,一邊是弟弟的痴迷風箏,這承載着童年夢幻的風箏展現了濃濃的親情,而且板書簡潔明瞭,形象地體現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和教學重點。

風箏説課稿2

一、課引:喚醒學生對風箏的直接體驗

1、師:同學們,你們放過風箏嗎?看到天上五顏六色的風箏有什麼感受呢?

生雜:很高興,很快樂,想和風箏一起飛。

師:總之,同學們看到風箏的感受是愉快的,可是有一個人看到風箏,湧起的感覺卻和我們完全不一樣,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翻開課文風箏,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原因。

二、感知課文、學習詞語

1、請同學們自由的把課文讀一遍,讀的過程中做兩件事:畫出魯迅先生和我們不一樣感受的詞語;畫出你認為重要的或者是你不會讀的或者是你不懂的詞語。

2、劃出你覺得重要的詞語,或你覺得不會讀不會寫的生字是哪些?讀完後自由寫到黑板上去。在生字詞下加點。不懂的詞語打問號。

(生自由讀書,5分鐘後六七個學生自由到黑板上寫生字詞。有以下這些生字詞,老師重點給加點字正音。)

瑟縮發見苦心孤詣嫌惡憔悴肅殺?丫杈

師:“肅殺”是什麼意思?

生1:很冷

師:聯繫課文句子理解。

生2:形容秋冬天氣寒冷。

師:這位同學能很快的解決生字詞很好啊。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三、把握情感基調

3、師:剛才大家通過主動的努力,把自己不會地學會了,很好。接下來我們來思考一下中年的魯迅看到放風箏時的感受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生1:嫌惡

師:那是他小時候的感受。那中年以後呢?(在北京的空中看到風箏的感受)

生2:驚異和悲哀

4、師:他看到風箏為什麼“驚異”?誰能告訴我?

生1:因為做了對不起弟弟的事。

師:那是因為弟弟的原因。

生2:因為弟弟很喜歡風箏,而我又不許他放,看到風箏感到驚異

生3:在北京的冬季看到風箏

師:故鄉的風箏是在春二月時放的,而北京在冬季就放風箏了,感到驚異。(好的,這個問題我們先談到這裏)

5、師:那麼“悲哀”從何而來呢?

生1:小兄弟嚮往風箏,而我卻不許他放,將風箏折斷了,扔在地上,後來知道了玩是兒童最正當遊戲。

師:事情緣於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具體的事件是什麼?

生2:小時候踩壞了弟弟的風箏。

6、師:我們具體來看一下小時候這件事。課文應該在③④兩段。弟弟喜歡風箏嗎?哪些詞語寫出了弟弟是很喜歡風箏的,抓住詞語説。

生1:幾乎、跳躍

生2:呆看

生3:小半日

(可以將這幾句話朗讀一下)

7、師:弟弟對風箏不只是喜歡,而且是入迷了。那麼我喜歡風箏嗎?

生齊:不喜歡。

師:從哪裏看出來。

生1:我不但不愛,而且嫌惡。

師:“嫌惡”是什麼意思?

生2:討厭,厭惡

師:他為什麼嫌惡風箏?

生3:他認為這是沒出息孩子玩的。

師:在我看來,有出息的孩子應該做什麼?

生4:愛學習,有知識

生5:將讀書和玩樂相結合才好。

生6:將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

師:做風箏不是體力和腦力勞動結合的嗎?

生6:讀書和玩樂要兩不誤

生7:半天讀書,半天玩。

師:這是小時候魯迅的想法嗎?

生:不是,

師:這對中年以後的魯迅來説就合適了。小時候的魯迅則認為玩風箏是不是有出息孩子該做的事呢?

生齊:不是。

8、師:在他看來,這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應該去做有意義的事。所以他發現弟弟做風箏時,他是怎麼做的?

生1:毫不猶豫的踩破了。

師:他抓斷了風箏的翅骨,踏扁了風箏。做這件事時他的神態是怎樣的?

生齊:憤努的。

師:你對“憤怒”是怎麼理解的?

生2:哥哥你這樣弄壞了我的風箏,……????

師:哦,你用了情景式來回答,很好,那現在我們換一種説法:想像下哥哥在踩風箏的時候邊踩會邊怎麼説?

生3:你揹着我做這樣的事,氣死我了。

生4:你這個沒出息的孩子,不好好讀書,竟在這裏做這玩意。

師:是啊,哥哥對弟弟是滿懷希望的,希望弟弟有出息,可弟弟竟揹着他做風箏。他很憤怒。應該説他當時是為弟弟好。這種憤怒你能理解嗎?有時我們爸爸媽媽也會因我們的什麼事生氣,甚至打我們,其實也是為我們好,你們能理解嗎?

9、師:哥哥推門而入,粗暴地將風箏踩扁,弟弟的神態是怎麼樣的?

生雜:驚惶、失了色瑟縮着、絕望

師:此時站在弟弟的角度,弟弟會怎麼説?用合適的表情,語氣説説看。

師:哥哥你真壞,為什麼踩壞我的風箏?(口氣很憤怒)是不是這樣?

生雜:不是

生1:你為什麼弄壞我的風箏?

生2:下次不敢放了。、

生:哥哥,對不起,我再也不敢了。

師:我知道錯了。

生3:我已入迷了,讓我做一次吧。

師:祈求哥哥。

生4:今後我一定好好讀書,再也不敢做了。

師:弟弟的反抗有沒有。

生雜:沒有

師:祈求有沒有?(學生思考)

生5:他以後想也不敢想了。

師:沒有乞求,更加沒有反抗,弟弟知錯了。哥哥認為自己做對了,得到了完全的勝利,而留給弟弟的是絕望。做風箏這種想法被哥哥給……我們用文中的一個詞語説。

生6:肅殺

師:應該是……

生雜:是“虐殺“

10、師:弟弟知錯了,哥哥自以為正確的得到了完全的勝利,那麼這件事到底誰對誰錯呢?二十年後再來看一下風箏之事,他還憤怒嗎?

生1:是悲哀,他知錯了。

生2:是懊悔

師:誰告訴他的?他怎麼知道錯了?書上哪個句子?

生齊:“遊戲是兒童……”

師:看到一本外國的書,知道自己錯了。他便想起了自己做的那件事是對弟弟的精神虐殺。

所以他想補過,設想了哪兩種補過的方法,可能實現嗎、

生3:送他風箏和他一起放風箏。

師:可能嗎?

生齊:不可能。

師:是啊,不可能了,因為我們都已經人到中年了,那第二種辦法呢?

生4:請求他寬恕。

師:行嗎?

生4:不行,弟弟説忘了。

師:哥哥知道自己做錯了,總是想着補過,弟弟卻已經不記得了。

11、師:哥哥其實是希望弟弟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這件事的?

生1:希望他毫不怪他。

師:是希望他記得這件事還是希望他忘了這件事呢?

生:希望他記得這件事。

師:為什麼希望弟弟記得呢?

生2:非常慚愧,對不起弟弟,弟弟罵他打他,他也會舒服些。

生3:弟弟説不記得了,他心裏的石頭就一直放不下。

生4:如果他記得的話,他就能教育他的孩子。

師:(在玩這件事上)弟弟會用什麼態度對待他的孩子呢?

生5:他不會讓孩子玩了。(可追問為什麼?因為他也從哥哥的行為裏知道了,風箏是最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是笑柄,是可鄙的)

師:如果他還記得又會怎樣?

生6:他就會讓孩子玩

師:是啊,他是多麼希望弟弟能記得這件事,即便是記恨他,責怪他也沒有關係。可是現在弟弟是全然忘卻了,假如他以後又發現他的孩子做這樣的事,他會怎樣呢?

生雜:不許他放。

師:哥哥為了愛不讓弟弟放風箏,二十年後知道自己錯了,哥哥醒悟了,對哥哥來説弟弟醒悟了嗎?

生雜:沒有

師:哥哥的感受怎樣?

生:我的心一直沉着,沉着

師:沉着可以換一個什麼詞呢?

生7:難受,感到悲哀

12、師:我悲哀的是什麼呢?

生1:因為我對不起弟弟,他卻忘了,感到悲哀。

師:為誰而悲哀?

生2:為弟弟而悲哀,為弟弟的不醒悟而悲哀。

生3:為弟弟的小時候感到悲哀。

師:為弟弟小時候的沒有反抗感到悲哀。

生4:為小時候自己弄壞了風箏感到悲哀

師:為自己的年幼無知感到悲哀。

生5:沒有正確理解“遊戲是兒童……”而悲哀。

生6:為小時候我把錯誤的觀念傳給了弟弟而悲哀。

13、師:認為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這種認識是與生俱來的嗎?是不是一生下來他就這麼認為的呢?

生1:是大人教給他的

生2:是父母教給他的。

生3:也許有光玩而荒廢了沉重的人身上啟發的。

師:有這麼些人光玩而沒有處理好玩和學習的關係

生4:是他看書知道的。

師:(什麼書?是中國的書還是外國的書?)書上的知識是怎麼來的?

生:是前人經驗的積累和總結

師:恩,書上的知識是前人經驗的總結,一直傳到我這裏都認為玩風箏是沒出息的。如果我不覺醒,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有多少孩子的天性會被扼殺啊!這種錯誤的想法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在這樣接受的,整個社會推而廣之。不醒悟的是不是隻有我弟弟呢?(整個社會都這麼沉浸在錯誤的認識中,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啊)。

生:不是,是全社會很多的人

師:本文小故事卻提示了一個大道理。為堅持錯誤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人感到悲哀,還有很多人還沒有覺悟,很多人還沒有覺醒,只有魯迅覺醒了。(寫下了這篇文章,以喚醒他人)

師:下面我們看課文。“……我的心從此也寬鬆了吧。”讀一讀這個句子,感受一下,想一想,假如弟弟寬恕了他,他的心寬鬆得了嗎?

生雜:寬鬆不了

師:所以在文章結尾他説:“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把“四面”兩個字划起來。這裏的“四面”指的是什麼?

生雜:是整個社會

師:“寒威和冷氣”呢?

生:指的也就是無盡的悲哀。

師:我除了為弟弟悲哀,為自己悲哀外,他還為什麼悲哀呢?

生:為整個社會中不覺悟的人悲哀。

師:我們每個家庭都有親情,可有時我們會因為“愛”而做了一些傷害別人的事,(甚至是自己的親人)。有時候我們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理解他們,雖然有時候他們也會想錯,做錯,但我們不能把錯誤的認識一代一代傳下去,我們要反思他們行為。我們的父母也很愛我們,(有時也會和我們產生矛盾),一方面我們要理解父母(因為愛是不需要理由的),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反思父母的行為。找機會和父母溝通。這就是這節課我們得到的啟示。

進教室之前我沒想到課會上的如此順利,但走出教室後我很欣慰,在短短的45分鐘的時間裏,我帶着學生感受到了魯迅那如父親般的兄長之愛,也體會到了他作為一個清醒者對國民麻木性的批判和感傷,可以説,無論是愛的主題還是對國民麻木性的揭露,在本課中都達到了,回過頭去再來審視這堂課,我覺的課堂目標的達成得益於對小時候踩壞風箏事件的精細分析,正是有了對那件事深入細緻的分析,所以後面的一切都完成的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另外,即時敏鋭的抓住課堂生成也是本課得以完成的關鍵,我感覺本文處理的較好的生成資源有如下幾處:當要求學生回答對“憤怒”的理解時,有個學生採用了情景式來回答,我馬上就調整了我的問題,讓學生進入情景來回答;第二處是在回答“魯迅是希望弟弟忘記這件事還是希望他記得這件事”時,有學生説“如果他記得的話,他就能教育他的孩子。”我一想,對啊!何不拿他的孩子説事呢?他記得與不記得這件事,反映在他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就是兩種不同的思想嗎?而且這還和教育思想的代代相傳有關係呢,所以就抓住這個細節做了一點文章,最終學生也明白了錯誤思想代代相傳的可怕性。③還有探究錯誤的教育觀念是怎麼來的問題,也是課堂生成的,就感覺課上到了那裏,順理成章的就出來了這個問題,必須要去追究一下根源,而學生的反應看起來並沒有什麼障礙,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這是從大人們那裏學來的,然後再聯繫前面的孩子,代代相傳的可怕再次得到了重複印證。學生對於作者的“悲哀”也就能夠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認同了。

一直以來,我包括還有很多的老師可能都責怪過編寫文章的那些專家,把〈風箏〉編進初一的課文不是難為我們這些做老師的嗎?可是現在當我順利的上完這篇文章後才發現,其實這樣的內容學生能接受,只不過是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帶着學生去理解和接受,過去的課堂失敗是因為我並沒有象現在這樣深思熟慮的來思考過課堂設計,也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什麼樣的問題是學生容易理解的。真的就是那句話,因為害怕,連腦子都笨了。

明知山有虎偏想虎山行,如果我們的語文老師能象這次對待〈風箏〉一樣,對有難度和有爭議的文章多一些討論和爭議,多一些想法和嘗試,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象春天一樣,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風箏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與作用。

我説課的課題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風箏》。這篇課文在本冊課文中的地位是:《風箏》是一篇在誤解和衝突中藴含親情的文章,在七年級語文上冊中,它被放在親情單元之首,具有奠基的作用。本文也體現了魯迅文章一貫的風格:語句深奧,含義深刻,感情深切,思想深邃。

學習本課有以下幾個作用: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教學目標及依據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重視語文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薰陶感染作用”,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着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上,體會文中所藴含的濃濃的親情。借鑑本文在誤會和衝突中寫親情的方法。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髮現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題。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親情,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意義。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閲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重點與難點突破及途徑。

本節教學重點是:整體感知文意,引導學生體會小兄弟痴迷風箏的童心,瞭解“我”對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殺的殘暴以及“我”由此而產生的痛悔和無法把握的悲哀,從而使學生受到一次人文情懷的教育。

難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風箏説課稿4

一、説教材:

《風箏》一文是魯迅寫於1925年1月24日,後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文章説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於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閲讀能力,能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閲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敍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訓練閲讀能力,提練文章主幹。

教學難點: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閲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藴豐富,選編此文,無非是因為此文為我們提出瞭如何進行兒童教育的問題,以及人要勇於自我解剖,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恰恰都具有廣泛地指導性,學習此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於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不瞭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衝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説教法:

人們常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於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體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文章,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現代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麼教師也要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

閲讀《風箏》一文,我不由被魯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而文章有豐富的意藴,更能引發人進一步地探究興趣。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覆閲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可利用閲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閲讀的對話者之一。

1、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

3、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於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閲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覆閲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説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文章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覆地閲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拔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閲讀、探究興趣是扣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要讓學生自己閲讀,自己學會閲讀,在閲讀中,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1、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3、課前可以網上查閲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

4、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閲讀,拓展思路,激發獨特的感受,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5、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四、説程序:

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創設情境,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多角度理解課文:

1、為什麼作者看見風箏會“驚異和悲哀”?

2、文中回憶了一件什麼事,這一幕後來作者稱之為什麼?

3、多年之後“我”對當年的行為有了新的認識,有了什麼論文,這種改變説明了什麼?

4、“我”對於自己的過錯,想到補過辦法了嗎?是什麼?弟弟是何態度?我心情釋然了嗎?

(三)學生質疑。

(四)思維拓展訓練:

1、當年的魯迅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什麼做法,是什麼思想在做祟?你的身邊、生活中有沒有類似例子,試舉例説明。

2、虐殺者的行為為什麼能得逞,是什麼助長了這些人的壞習性,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正確的做法該如何?試舉例説明。

(五)總結:《風箏》不僅是展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閲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穫。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麼呢?反覆思索以後並用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六)作業:課後探討

1、請談談你對兒童教育的一點看法。

2、在人際關係中,你會怎樣處理親人、朋友之間的誤解和衝突?

[教學小結]

由於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儘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風箏説課稿5

一、説教材

這篇精讀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多於白描而極少雕飾,筆調親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寫了“我們”做風箏時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找風箏時的傷心與難過。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摸。本文敍述層次清晰,按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細緻的心理描寫是這篇課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們心情的變化是隨着事件的發展而自然變化的。另外,文章的結尾是開放型的,意味深長,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針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新課標對本年級識字寫字、閲讀教學的具體要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精心、希望、依然、飛舞、拼命、奔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尋找、垂頭喪氣、磨坊、繼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秋天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4、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本課準備分兩課時完成。我講的是第二課時本課時,主要完成第3、第4個目標。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教學難點:在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

三、説教法及學法

《風箏》寫的是小夥伴們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經歷,從中體會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在教學時,我結合課文特點,主要運用“情景教學法”,借用音樂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到做風箏時的憧憬、放風箏時的快活、找風箏時的傷心難過的氛圍當中。通過“以情促讀”方式,緊扣描寫孩子們在做、放、找風箏時心情的詞句,讓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情,在體會的基礎上再來讀出自己的感受。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主要有看字猜詞、換詞理解、拆字串詞、聯繫上下文理解等方法,引導學生在閲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習新詞。學習課文時,引導他們抓住重點詞句體驗讀,在讀中悟情;想象畫面讀,設身處地體會課文中小夥伴們的心情。使學生沉浸到課文所描繪的故事氛圍當中,與故事中的人物產生深深的情感共鳴。結合課文的獨特結尾方式,引導學生想象故事,進行補白練筆。這樣“讀寫結合”的方法,既訓練了學生的習作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四、説教學流程

(一)喚起情感,複習導入。

(播放音樂《三月三》)

1、伴隨着歡快的歌曲,我們又一次走進了多彩的童年,回到了那些與風箏相伴的歲月。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第10課《風箏》,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現在請同學們把語文書打開,快速瀏覽一遍課文,回顧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説得很清楚,那麼再回想一下,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分別在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呢?

3、引入課文:那麼,課文的第1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呢?(全班齊讀第1自然段。)他們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現在就讓我們和這羣孩子一起去做風箏吧!

(二)讀中悟情,以情促讀。

★感悟做風箏的快樂。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體會孩子們做風箏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詞語和句子。

2、學生彙報交流,教師板書:快活,相機處理句子:

“我們精心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1)你很會讀課文。那麼,在做風箏的時候,大家的心裏都會想些什麼呢?(學生自由暢談。)是啊,心中都有着美好的願望,這就是——“憧憬”。(出示詞語並貼到黑板上。)你知道“憧憬”是什麼意思嗎?

①分析字形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詞語。你能猜測一下“憧憬”是什麼意思嗎?

②到底我們猜測的對不對呢?怎麼辦?對了,我們可以查詞典,查詞典是理解詞語意思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我們同學應該熟練掌握。下面,就請拿出詞典,查查看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學生查詞典,彙報,用“憧憬”説一句話。)

③就讓我們帶着心中美好的嚮往,齊讀“我們精心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2)雖然我們都在憧憬着,可是做好後的風箏卻什麼也不像了。但“我們”——依然快樂。(出示詞語“依然”),“依然”還可以換成什麼詞語?所以,“依然”的意思就是——“仍然”、“依舊”、“仍舊”。看,用找近義詞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3)為什麼做好的風箏什麼也不像,而我們卻依然快活呢?

(4)是啊,即使什麼也不像了,風箏卻依然美麗,我們也依然快活,因為那是我們的——幸福鳥。就帶着這樣的心情,自己再去讀一讀第2自然段吧!指名讀。齊讀。

★感悟放風箏的快樂和丟風箏的着急。

1、風箏做好了,此時大家最想幹什麼?那就讓我們一起去草地上放風箏吧!(課件出示放風箏圖片。)看,你都看到了什麼?誰願意給我們讀一讀第3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體會:“我們”放風箏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2、聽了這位同學朗讀,再看一看文中放風箏的這幅插圖,誰來告訴大家,放風箏時,孩子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快活。)誰願意站起來給我們大家讀一讀這一段中,你認為最快樂的地方?

3、學生彙報,相機處理句子:

(1)“一個人用手託着,……,漸漸高過樹梢了。”和小夥伴在一起玩,的確是一件非常快活的事情。

(2)“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這句話裏,你覺得哪個詞最能反映出“我們”當時的快樂心情?(出示:“拼命”、“翩翩飛舞”兩個詞語。)

①(出示詞語“翩翩飛舞”),我們經常用它來形容什麼?可是,一隻什麼都不像的風箏,在作者的眼中就如我們眼中色彩斑斕的蝴蝶一般地翩翩飛舞,越飛越高。你覺得此刻飛起來的僅僅是風箏嗎?隨着風箏一起飛起來的還有什麼?

②完成填空:風箏越飛越高,我們的也飛起來了!(快樂、希望、自豪、幸福……)是啊,風箏越飛越高,我們的快樂也就——越飛越高;風箏越飛越高,我們的幸福也就——越飛越高。越飛越高的風箏給我們帶來了多麼大的快樂啊!再讀。

③孩子們,你們玩得這麼開心,能告訴我,你們在快樂地喊叫着什麼嗎?(指名回答。)那麼,我們就一起快活地喊一喊吧!師讀:“風箏越飛越高,……,我們快活地喊叫着:——(3)拓展:同學們,看着此情此景,聽着此聲此音,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詩,跟放風箏有關的。你想起來了嗎?誰願意站起來背一下?

(4)藉着這首詩,讓我們沐浴在涼爽的秋風中,再來體會一下放風箏的快樂吧!師引生讀第3自然段。(配音樂。)

4、師範讀:我們放風箏的快樂還不僅如此呢,還有更快樂的呢!“從早晨玩到下午,我們還是歇不下來,牽着風箏在田野裏奔跑。風箏越飛越高,似乎飛到了雲彩上。”(教師轉換音樂),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忽然吹來一陣風,線嘣地斷了。風箏在空中抖動了一下,便極快地飛走了。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1)風箏突然飛走了,此時,你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着急。)從哪些詞語中我們能體會到孩子們此刻的心情?你能用筆在書中圈出這些詞語嗎?(學生彙報。)

(2)什麼是“大驚失色”?(拆字組詞理解詞語)

(3)什麼是“千呼萬喚”?在漢語中,還有許多“千呼萬喚”這樣組合方式的詞,你能再説幾個嗎?今天又學了一個“千呼萬喚”。

(4)此時,孩子們在千呼萬喚着什麼?千萬次地呼喚,喚回來了嗎?多麼着急,傷心啊!你能把這樣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名讀:“忽然……”)

(5)本來我們的心還隨着風箏飛在高高的雲端呢,可是突然之間斷了線,我們的心也掉落了下來,這是多麼大的情感變化啊!讓我們男女生來對比讀,讀出心情的變化。(配樂)

★體會找風箏的心情。

1、過渡:我們的幸福鳥就這樣沒了蹤影,我們都哭了,(指一句學生接着往下讀第5自然段,教師適時出示詞語“垂頭喪氣”)。我們都哭了,一個個都垂頭喪氣的,為了一隻怎樣的風箏呢?

2、這隻寄託了我們這麼多情感的風箏到底有沒有找到呢?(課件出示課文最後一段),學生齊讀。幸福鳥找到了嗎?課文至此用一個省略號結束了。你覺得作者省略了什麼?

3、那麼你們能把作者省略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嗎?就像作者這樣,寫一寫找風箏的過程吧!比一比,看誰不僅寫出了找的心情,而且還運用上了許多可以具體表達出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開始吧!

4、全班彙報交流,其他同學仔細聽:他是否寫出了找風箏的心情,都運用了哪些詞語?(指名學生讀,師生共同評議。)

5、不管最後風箏有沒有找到,但是孩子們一定可以找到的是什麼?(快樂、幸福)

是的,他們對於快樂、幸福的追尋是永遠不會停止的。

(三)回讀全文,昇華情感。

1、最後,讓我們再一次滿懷深情地齊讀課文吧!(配樂)

2、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標籤: 説課稿 精選 風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rekn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