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説課稿(通用6篇)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説課稿(通用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説課稿(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説課稿(通用6篇)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説課稿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樂曲,你們想聽嗎?想聽,可是有要求,老師請你用心的聆聽,看看透過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播放樂曲)

2、同學們,你們可曾知道,這首動聽的樂曲,包含着一個千載流傳,令人吟誦至今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時期的俞伯牙和鍾子期俞伯牙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他彈琴的技藝很高我們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詩寫的好,人們稱他為什麼?那麼俞伯牙的琴彈得那麼好,人們就會稱他為——琴仙而鍾子期卻和他大不相同,他不會彈琴,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人,他僅僅是一個在山中靠打柴為生的樵夫那麼,他們之間到底有怎樣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來學習課文《伯牙絕弦》,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把握節奏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讀文

3、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它要求讀出文章的節奏美現在你再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能否把握住文章的節奏

4、指名讀文,指導讀出文章節奏

三、品讀課文,感悟內涵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⑴作為當時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伯牙的琴技可謂出神入化,而鍾子期也有很高的音樂欣賞水平課文中的哪一句寫出了這一點?

⑵聯繫剛才講述的故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兩個“善”的意思

[過渡]: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有一天,伯牙乘着小船到了長江口滔滔的江水觸動了他的琴思,於是他就對着江水彈起琴來一首曲子還沒有彈完,他就發現有一個打柴的人立在岸邊正在聽他彈琴這個人呀就是鍾子期就是因為這次相遇,使伯牙認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己,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就讓我們深入課文,從文中找答案

2、研讀課文的2至4句

⑴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出相關句子,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⑵彙報交流: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理解“善哉”這個詞語的意思(表示讚歎的意思)

③用讚歎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④此時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琴聲高亢嘹亮子期透過琴聲,瞭解到他的心聲,感受到了他如泰山般雄偉的志向(出示泰山圖片,感受它他的雄偉氣勢,指導朗讀)

B、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你能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樣的情景嗎?

③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⑶我想,作為名滿天下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裏不單隻有高山流水,除了這些以外,他的琴聲裏還可能會有哪些景色?

①出示詞語生讀

②現在你就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秋雨,你會讚歎到:善哉—(引導學生説句子)

③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裏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他們情投意合,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⑷大家想一想,琴技如此之高的伯牙,他的周圍會缺少讚美聲嗎?為什麼他偏偏視子期為他的知音?

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怎樣?

⑸此時的伯牙,他簡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這樣感歎到: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知我者,子期也!就讓我們再來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歡樂與激動(齊讀課文的前4句)

[過渡]:這短暫的相遇讓他們彼此成為知己在分別的時候,他們約定,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在此聚首,以訴衷腸然而,第二年春天,當伯牙帶着這份歡樂與激動前來赴約時,得到的卻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

3、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⑴齊讀句子,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⑵這真是“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談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伯牙斷了琴絃,留下了無邊的孤獨、寂寞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請你再讀一讀這句話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伯牙絕弦,他向世人宣告什麼?

2、士為知己者死,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曾經寫下這樣一首短歌來悼念子期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此時你一定已經被這個故事打動了就讓我們拿起書,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篇文章

4、讀完這個故事,你想對伯牙説些什麼?寫下來

5、“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譜寫了一曲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就讓我們伴着這動人的旋律,再來讀讀課文,能背下來的同學嘗試背誦

五、板書設計

25

伯牙絕弦

俞伯牙

所念

知音

鍾子期

必得之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説課稿2

一、説教學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採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路,揭示課題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六、説設計思路

在教學時,我主要以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感人故事為主線,通過講述這個故事,創設情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文中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後的思想內涵,感受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友誼,深入體會他們互為知音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嘗試背誦課文在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時,我適當地補充了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以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內涵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把聽,説,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相互統一。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説課稿3

一、文本解讀

《伯牙絕弦》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説:"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藉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徵,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訓練點: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方法引導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繫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滲透點:學生能從文中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四、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五、説學情

本課教學,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儘管短小、淺顯,又有古詩文學習的基礎在,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因此在"備教材"的同時,我也在"備學生"上下了功夫。

1、發揮範讀榜樣作用,增強學習動力。

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都落在朗讀上,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但對於學生來説這是不易的,所以老師的精彩範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慾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

2、自主合作,改變學習方式;團結協作,減輕學習壓力。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説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並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讀懂課文內容這一環節的處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3、以讀為主線,教方法、養習慣。

以讀為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將為以後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我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批批劃劃中養成學習習慣。

六、説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成誦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悟相結合,除此之外,為了突破教學難點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課文內容。

七、説教學過程

課前有一個想象詞語意境的簡單交流,"楊柳依依""白雲悠悠""清風徐徐""炊煙裊裊"讓孩子想象出來優美的意境,用心讀出這些詞語的聲音、畫面、味道,感受語文是一門美的學科,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於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美讀和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為孩子的説話訓練鋪好路。

(一)音樂引路,揭題激趣:

播放《高山流水》。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風景畫,配上動聽的音樂,讓學生靜靜的欣賞聆聽,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輕鬆下來,同時也為下文伯牙與子期因音樂而成為知音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教師介紹:這段優美動聽的音樂就是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記載了一段千古流傳的佳話,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古文《伯牙絕弦》。拉近了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自悟交流法。讓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順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瞭解學生讀書時遇到的困難,根據學生的困難進行指導,教給學生文言文的停頓,教師的範讀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幫助學生們讀通課文,從而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為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

(三)依法自學,疏通文意:

讀懂課文內容是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學習既是每個學生的事,又是師生,生生共同的事。學生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回憶思考理解古詩文的方法,經過交流,運用看註釋、請教老師同學、查工具書等方法自讀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後在小組內彙報自己的理解,最後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為為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理解善鼓琴,善聽的善是善於、擅長的意思,而"善哉 "的善表示讚歎,好的意思。瞭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讓孩子們聯繫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後指名説全文大意,相機指導學生疏通文意。教師小結: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既抓住了善字同字不同意的特點,又理解了志和唸的同意不同字。重複中有對稱,凝鍊裏有變化,古文就是這樣簡約而不簡單。文章不厭百回讀,再來讀一讀這千古絕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吧。

(四)想象意境,感情朗讀:

通過想象情境,在頭腦中、在學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聳,水的浩蕩無邊,讀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綿長,教師和學生的引讀既讓這一畫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鍾子期的善聽;引領學生們思考"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知"語言背後暗含的意思,從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補充説話"善哉,悠悠兮若白雲。""善哉,依依兮若楊柳"理解所念的還有美好動人的事物後,教師引導:讓我們靜下心來,再想一想,伯牙的琴聲只是在表現這些美好的事物嗎?古人往往詩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聲還表達了什麼?學生討論交流出所念的還應有理想、抱負、情操、志向、心情等。教師昇華總結: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 知音!

師: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正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伯牙與鍾子期心心相印,他們就是一對真正的——知音。所以才會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看視頻,讀《警世通言》,瞭解伯牙和子期之間的深厚友情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歎,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把聽,説,讀有機的結合起來,師生再用富於感情的語言朗讀最後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朗朗的書聲,是小語課堂上永恆的經典。在誦讀中,學生所能夠領悟到的文本意義,絲毫不會遜色於單純文字分析時所能夠獲得的信息。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也體會到伯牙絕弦,絕弦二字不僅僅是不再彈琴的意思,更表現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誼,課文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更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五)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後人感動於他們之間的情誼,譜寫了《高山流水》,讓我們再一次靜靜地聆聽,細細的品味。

師:孩子們,再一次來看課文, 全文僅僅77個字,卻讓我們讀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識相知,讀出了情深意長;只有77個字,卻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蕩氣迴腸的故事千古流傳,這就是我們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真是簡約而不簡單。同學們用心地讀吧,把這凝練、精美的語言留在我們的心中。

至此,從開始要求讀通順,讀流利,到讀得有節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讀,引讀,換詞讀,配樂讀等。每次的朗讀並不是簡單機械的重複,而是環環相扣,步步提升。而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緊緊地牽引,那就是教師抓住文本的"情脈"——伯牙與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氣地品味語言的情思,毫不保留地敞開愛生的情懷,不遺餘力地溝通互動的情意,在不經意間,學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了。

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對知音情深的描述,從古唱到今。

這一份份深厚的友情讓人動容,郭老師也特地選了兩本描繪朋友間情誼的書送給大家,想讀嗎?感受友情的美好,珍惜朋友間真摯的友情吧!老師的語言更能盪滌人的心靈,引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讀、去思、去交流。

八、説板書

伯 牙 絕 弦

善鼓 知 音 情 深 善聽

這一板書的設計,內容精當簡約,佈局合理,美觀大方,能體現文章的中心寓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説課稿4

一、説教材

《伯牙絕弦》是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一單元圍繞"藝術的魅力"主題,組織了《伯牙絕弦》﹑《月光曲》﹑《蒙娜麗莎之約》﹑《我的舞台》等四篇課文。《伯牙絕弦》是這一單元出現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鍾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後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為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而後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鬱勃。

王崧舟曾經説過《伯牙絕弦》一文,以文學的質地論之,屬妙品;以文學的氣韻論之,屬神品;以文化的神采論之,屬極品。它滿足了我們對於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上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於故事內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扉的審美體驗以及知音文化。

二﹑説目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生》等一些文言文,古白話文等篇目。單就詞句的理解來説,此文更容易理解。但文章講述的知音文化是極為豐富和玄妙的針對文本特點和學情,毛老師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彙,增加文言文的閲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如何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閲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藉助註釋、斷句讀懂文言文,甚至還能在聯繫上下文的基礎上用現代語彙去補充;難點是依託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彙,增加文言文的閲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三、教學準備

我期待呈現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1、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

設計意圖:讀題解題引入課堂教學,樸素,常態,多效。讀題解題中處理了生字,交代了主題,瞭解了故事大意,激發了閲讀期待。

2、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二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紮紮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設計意圖:小學生學古文第一障礙就是"讀不通順"如何解決呢?古人教孩子讀書的方法就是老師一遍一遍教讀,學生一遍一遍跟讀。這樣做有兩點可取,一是多讀,二是示範。羅老師給學生機會真讀書,讓學生自主讀,讀的數量多,讀的形式多,在讀的過程中適時適當地點撥——或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或通過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或教師非常到位的示範或教給方法"沒有註釋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藉助工具書"、所以,朗讀有明顯的進步,在此過程中也完成了感知故事內容的任務。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打開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理解句子意思,滲透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並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閲讀方法。

(2)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3)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讀着這個峨峨兮,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泰山?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②江河在古文裏邊特指"長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些詞或者詩句。

設計意圖:從課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呢?教學以這個問題展開,很有張力。關注學習方法:理解句子意思,滲透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並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閲讀方法。關注古文特點: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關注朗讀指導: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關注祖國文化:在朗讀指導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2、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

(2)聚焦"鍾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

①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悦納

②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③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④拓展閲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後藉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

設計意圖: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聚焦"鍾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悦納;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的相關資料,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 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又彷彿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

3、縱情朗讀。

設計意圖藉助情感錯位,指導讀出情感,讀出形象。從"子期死" 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藉助情感錯位,指導讀出情感,讀出形象。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1、提領一頓——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迴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説和吟誦着它!

2、熟讀成誦。

藉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並誦讀全文。

設計意圖:藉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並誦讀全文。巧妙之極!

五、板書設計

板書: 伯牙絕弦

知音念

此課毛老師不僅滿足學生讀懂了這一篇文言文的內容——"教會知識",更注重讓學生學會怎麼讀懂這一類文章方法——"教會學習"、 "一字多義""異字同義"等特殊的語言現象,"泰山""江河"等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這些知識都是在放手讓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閲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象;繼續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閲讀方法,在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的基礎上還能用現代語彙去補充;依託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整堂課充分體現了紮紮實實的學,情趣盎然的學,觸類旁通的學。課文與原著對照;資料袋的妙用;關於伯牙琴藝的資料的補充都非常有效及時,是一節成功的示範課。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説課稿5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幾個方面和各位考官分享一下我對《伯牙絕弦》的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中的一篇文言文。本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鍾子期,他們二人是知音。當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黯然神傷,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文章雖然短小簡潔,卻用寥寥數語寫出了一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的感人故事。學習本篇課文,有利於培養學生認真對待朋友之間的真摯友情,從而感悟到要珍惜友誼的道理。

二、説學情

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不僅要了解教材,更要深入學生,瞭解學情。我所教授的對象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們之前已經學習了很多首詩詞,雖然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與詩詞基本相同,所以對於本課來説,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是難點,只要對學習方法進行復習、對課文進行預習、並在課上適當點撥即可。

三、説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致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瞭解伯牙和子期成為知音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認識主人公的交往過程設置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設置為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通讀感悟法、圈點勾畫法、角色扮演。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從教什麼、怎麼教和為什麼這樣教三個維度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的導入將會設置情境,在上課伊始,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並對其進行介紹,引出曲子背後的感人故事,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出本課的課題《伯牙絕弦》。這樣的導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具有交流性和引導性,為接下來學習的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首先會進行示範朗讀,提醒學生標註好朗讀技巧,再重點講解學生不會翻譯的字詞。接着,引導學生結合工具書和書下註解,概括本文的故事內容。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學生在掃清字詞障礙之後,就可以更好地瞭解文章內容,從而帶着問題,有針對性地品讀文言文,使學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脈絡,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

(三)抓住特點,深入研讀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瞭解的現象,可能是前後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節,我將向學生提問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

首先,請學生結合課前預習,為兩位主人公制作一張名片。以新穎的方式,引導學生先了解文中主人公的個人資料,並意識到二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地位是十分懸殊的。

接着,請學生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兩個主人公是什麼關係,學生會找到“知音”一詞,這裏,我會順勢帶領學生理解“知音”一詞的含義。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兩人地位懸殊,卻能夠成為知音呢?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結合文中的具體句子去分析原因,學生在一系列句子的分析中可以感受到鍾子期和俞伯牙的默契。

最後,我將帶領學生齊讀描寫子期死後的句子,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當子期去世之後,伯牙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找到句子進行賞析。

學生會在圈點勾畫、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共同解決這三個問題。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主要培養了學生對重要詞句的賞析能力,在交流討論中共同學習的能力,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更體現了新課標“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要求。

(四)開導伯牙

為了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課程性質,在本環節,我將提問學生:如果你是伯牙的朋友,你會怎樣安慰他?帶領學生嘗試着扮演伯牙這一人物,從而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五)師生總結,佈置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以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總結本課所學,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檢查學生本節課所學。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因此,我將佈置這樣一個作業: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一份關於“友誼”的手抄報。這樣的作業既培養了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又達到了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真正做到了“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教學效果。

七、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猶如提純的金,琢成的玉,我的板書本着清晰、明瞭的原則,將本節課的重點展示如下,利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善,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考官批評指正。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説課稿6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絕弦》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走近藝術,感受藝術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敍述了發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俞伯牙善於鼓琴,鍾子期善於悟琴,伯牙以子期為知音後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於這個傳説,人們把非常瞭解自己特長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初次見識文言文是五年級下冊的《楊氏之子》,對於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這篇文章提出了兩個學習方向:一是學會藉助註釋、工具書等進行自主學習,理解文意,指導學生感悟文言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後隱喻的涵義——因為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終身不再鼓琴同時,也讓學生初步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工具書等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體會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説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體會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説教法,學法

根據文言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採取了“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本課教學立足於語言文字,讓學生品味詞句,在朗讀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摯情感在創設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藝術的魅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做好引導者,共同參與者的角色,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堂應該平等對話,有效教學因此我採用“自讀自悟”,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説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前一單元是詩歌的綜合活動,所以本課以表現友情的經典詩句,進行接龍遊戲作為課前鋪墊,伴隨着古箏曲,師生互動吟誦詩文,奠定了課堂古典韻味的基調

(一)揭題

1、引導學生髮現剛才吟誦的詩句都是描寫朋友情深的`經典詩句今天,我們要學的也是一個關於朋友間真摯情感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楚國(出示課題)這樣的導入,銜接自然,同時也揭示了本課學習的內容與友情有關。

2、指名讀課題提示弦字難讀,要讀正確,然後一起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這個環節先讓學生嘗試讀文在學生感知文言文難讀難懂的基礎上,適時引導學生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做到了既聯繫舊知,又讓學生明確了學習本課的方法因為難讀,這時教師進行範讀,讓學生跟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古文和現代文不同,要注意讀出它的節奏和韻味出示課文的節奏,讓學生對應練習

(三)品詞讀文

品詞讀文,是本節課最重要的環節葉聖陶先生在他的《語文教育二十韻》裏説:“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你細讀文本的時候,不要把一個字輕易地放過去──作者為什麼用這個字、這個詞、這種句式而不用別的?要去細細地體會它的神韻所在因此我在教學中抓住“善”、“必得之”等重要字詞以及鍾子期讚美伯牙的兩句話,讓學生在比較字義和朗讀品味中體會伯牙和鍾子期的相知相惜

1、品“善”

①插圖上是哪兩人?專注彈琴的是——伯牙,凝神細聽的是——鍾子期你是怎麼知道的?課文插圖其實表現的正是伯牙和鍾子期相識相知的情景所以在這裏,我引導學生將插圖和課文內容結合進行理解然後出示: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讀讀這一句,你對他們有何理解?引導學生理解在這裏,善是指善於,擅長理解了讀好這一句

②請你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也告訴我們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學生劃一劃

③重點品味其中的第一句,從什麼地方體會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抓住“善”字,讓學生知道在這裏“善”指好和妙,另外抓住兩個語氣詞來引導學生理解鍾子期對伯牙琴藝高超發出的讚歎,指導學生讀出泰山的巍峨

④讓學生知道讀書就應該象剛才那樣,從字裏行間去體會重點學完這句後,第二句因為句式相近,所以我採取了放手讓學生從讀中體會伯牙的善鼓和鍾子期的善聽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品“必得之”

①高山也好,流水也罷,只要善鼓的伯牙彈奏,善聽的鐘子期都能一一道來,這就是——

出示句子: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抓住“念和“必”引導學生理解伯牙和鍾子期心意相通同時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念和志都是想的意思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孩子們,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讀)當伯牙志在流水,(生讀)善鼓琴的伯牙所彈,善聽的鐘子期都能懂這就是——(生讀最後一句)這次的引讀,也是對這幾句學習的小結

(四)感受知音情切

對於如何讓學生理解伯牙痛失知音的悲傷,我補充了伯牙和鍾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資料,並講述了鍾子期死後,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好在八月十五聽伯牙彈琴的細節,使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瞭解伯牙當時的痛楚和心碎哀莫大於心死,伯牙破琴絕弦謝知音的舉動就不難理解了

1、伯牙和鍾子期原本素昧平生,這回是有緣千里來相會請快速地讀一讀資料:

有一年中秋之夜,晉國大夫伯牙乘船行至漢江渡口,遇雨躲避,在船艙撫琴一曲正值興起,琴絃自斷伯牙知道有人聽琴,於是出艙尋覓,但見樵夫鍾子期站立岸邊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曰:“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於是兩人結為生死之交,並約定明年此時此地再見面

2、瞭解了伯牙和鍾子期相識相知的經過,你有什麼想説的?

一個貴為大夫,一個則是山野樵夫,卻在一個綿綿雨夜,一段陡峭山崖,完成了心靈與心靈的溝通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才是真正的——知音!(板書:高山流水深相知)

3、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他滿心歡喜地等待知音前來,可是一位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伯牙的琴聲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悽楚地彈起了相識時彈奏的《高山流水》(播放音樂,讓學生聆聽《高山流水》)

①琴聲也是心聲,如果你是伯牙,此時此刻,你最想對鍾子期説些什麼?請寫下來(交流)

這裏讀寫結合,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伯牙,向鍾子期傾訴失去知音的悲傷,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的真摯情感

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沒有人會像鍾子期那樣説——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再沒有第二個人會像鍾子期那樣説——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世上再無人會像鍾子期那樣——必得之

③出示:

子期死,伯牙謂世上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你能讀出這一份無盡的悲傷嗎?學生讀

高山流水依舊,只是知音卻成永別學生讀

④那位老人見伯牙挑斷琴絃摔破琴身,於是上前詢問伯牙長歎道:摔斷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生讀)

伯牙斷絕的只是琴絃嗎?不,那是他的一根心絃啊!哀莫大於心死!

⑤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板書:破琴絕弦謝知音)一起讀

4、看板書,生讀:高山流水深相知,破琴絕弦謝知音讓我們在琴聲裏記住這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

(播放《高山流水》)

(五)佈置作業:背誦全文

記誦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佈置學生背誦本文可以使學生在培養學生語感的同時積累了文言詞語,為今後開展文言文教學奠定基礎

六、説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高山流水深相知

破琴絕弦謝知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wly0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