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推薦】小學語文説課稿八篇

【推薦】小學語文説課稿八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説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小學語文説課稿八篇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的第七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全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祕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的深刻印象。

二、説教法、學法

1、激發興趣

《海底世界》一課着重描寫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們精心製作了一套動畫課件,為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

2、突破重點

《海底世界》一課,教學重點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之處,但這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海底那靜中有聲,動靜結合的奇異景色。為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創設了和諧情境,即通過CAI讓每位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①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先後演示海面上波濤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巖石的聲音)和海底悄然無聲的對比情境,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個什麼詞來形容它?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這兩個詞的意思,更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②整體感知,加深印象:通過CAI欣賞海底美麗的景色,再次整體感受“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從小立下大志,長大探究海洋奧祕的情感。

這樣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創設和諧情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外顯為直觀形象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3、強化訓練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

我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是這樣進行訓練的:

(1)觀察訓練。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根據課文內容設計CAI課件,把文字介紹轉化成動態畫面。要求學生在觀看畫面時,用一個詞來概括其內容,這促使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特點,積極進行思考。

(2)説話訓練。觀察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而説話應該是培養學生表現事物的能力。在進行説話訓練時,我是這樣做的:分頁標題#e#

①看畫面,説圖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把第2自然段的語言描述用對比的動態情境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用學過的觀察方法仔細地看了畫面以後,用自己的話説説畫面的意思。由於説話訓練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生在表達觀察時都能做到有條有理。

②看畫面,練複述。在學完課文後,出示總起句“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通過電腦把海底美麗奇異的景象呈現於學生面前,要求學生看着畫面,用上總起句和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説一説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理解,同時又鍛鍊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通過CAI創設和諧情境進行強化訓練,學生在自我參與中興趣盎然,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三、教學程序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4課,你們能否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樣的世界?那麼,海底景色的奇異表現在哪裏?物產豐富又表現在哪裏?這一節課,我們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創設情境,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共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麼?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2、細讀交流

①講讀第一、二句(板書:寧靜)(相機出示課件)

②講讀第三句(板書:有聲音)(相機出示課件)

③講讀第四句(相機出示課件)

④講讀第五句(相機出示課件)

⑤引讀第六句

3、齊讀第二自然段。

小結:海底的景象就是這麼光怪陸離,這麼千奇百怪。

(三)講讀第三自然段。

1、小組討論:第三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是什麼?

2、請同學們自由讀,看看你對哪種動物的活動方式最感興趣,説説它的活動特點。(相機出示課件)

3、選擇讀。

小結過渡:為了寫動物活動方式的多種多樣,作者選取了五種動物來具體説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於這些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異無比。海底植物的風采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接着學習第四自然段。

(四)講讀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學生再自由讀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板書:色彩多樣,形態各異)

3、欣賞美麗的海藻。

小結過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態,奇觀異彩,不僅豐富了海底的物產,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異。海底除了我們所看到的動植物,還有什麼?

(五)講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板書:礦物、豐富)

2、齊讀。

(六)總結課文。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是一個生氣勃勃的世界;是一個神祕的世界;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世界。

1、欣賞海底的美麗和富饒。

2、齊讀課文,出示練習。

3、已經有不少探險家、研究海洋的科學家到過海洋,還把奇異的景色拍成電影、電視,但是,人類對海底還沒有完全認識,我們還要想辦法打開這座神祕的寶庫,這就需要科學知識,需要勇氣。

(七)作業。

1、繼續閲讀有關海洋的書,準備交流。

2、運用本課已學過的先總後分的寫法,寫一片斷: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2

一、 教材簡析。

今天我要説的課是小學語文第九冊二十二課《鯨》的第一課時。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首先以生動有趣的開頭介紹鯨是特大特生的動物,接着以通俗的語言介紹鯨的演變進化過程,説明鯨是哺乳動物,最後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二、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書寫下列詞語:鯨、屬於、前肢、濾出、噸、肺、胎生、判斷。

2、朗讀課文,瞭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認識列舉數學、比較、舉例、比喻等説明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説明方法。

難點:瞭解鯨的進化過程,理解“鯨不屬於魚類,是哺乳動物。”

 四、 教學時數:兩課時。

五、 教學程序。

(一) 反饋預習情況,導入新課。

課前預習的好壞是課堂教學效果優劣的關鍵。有良好的預習習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特別是學生平時較少接觸鯨,更要通過課前去收集相關材料,才能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也體現了大語觀教學,把課外閲讀與課內學習相結合。第一環節在瞭解預習收穫後,也可以讓學生談談還想知道鯨的什麼內容,導入新課,調動學習的興趣。

(二) 緊扣訓練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學。

教是為學生會學,教師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第二環節根據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即相知道的內容,教師適機疏理,再結合單元訓練重點,提出具體要求。如本單元根據教材編排要求學生閲讀時要能用較快的速度,並能從課文重點展開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三) 彙報自學情況,深入學習課文。

1、 掌握字詞。《語文課程標準》對五、六年級的識字要求是“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要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可通過學生自主彙報或抽查方式檢查、鞏固語基知識,適機引導學生能從課文語言環境中理解新詞,並讓學生説説用什麼方法讀懂的,達到學習方法的交流和積累。

2、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突破重點。在學生交流讀懂內容時,教師要及時疏理,圍繞“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鯨?”的問題展開學習,教師適當板書,同時結合朗讀指導,訓練語感,加深學生印象。

3、 體會課文説明方法,突出課文重點。在環節過渡上可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引發學生思考:“課文用了什麼説明方法?”因為合作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我們平時要加強培養,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去發現,認識列數學、作比較、舉例子、比喻等説明方法。教學方法主要採用讀和聯繫實際説話,進一步理解,並初步運用這些方法。

(四) 質疑問難,拓展思維。

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標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學信息反饋和交流的重要環節。教師要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和時間,充分肯定學生善思好問的精神,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像課前的質疑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習後的質疑,不僅能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更能使學習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由課文向課外讀物發展,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

(五) 佈置作業。

根據學習後的收穫,和還想知道的問題,課外去搜集材料,辦一份小報,第二課時展示交流。

六、 板書設計:

説明方法 主要內容

列數字 特大特重

比較 哺乳動物

舉例 種類

比喻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説課的內容是《四季》。我將從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學重難點、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節課加以闡述。

一、説教材

《四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學生學習了漢語拼音和識字(一)後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課文共有四句話和四幅圖,每句話配有一幅圖,本首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整首詩歌通俗易懂,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我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1會認11個生字,四個偏旁,寫好“豎彎鈎”和漢字“七”。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小節。

過程與方法:識字寫字;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秋季的美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樂於識字,初步認識漢字的形體美。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通過觀察、朗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説教法學法

我們常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及學情,我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本節課,教師通過創設一定情境,播放課件和遊戲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識字指導法:運用拼音識字法、分析比較法、字理識字法、猜謎識字法、拆合識字法、遊戲識字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

引導朗讀法:本着“以讀為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讀對課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感受到語句的優美。

在對待學生的學習上,我們以學生的“學”為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放開手腳,積極參與,大膽求索。本課我們指導學生用如下方法進行學習:

朗讀感悟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熟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教師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中藴涵的情感。

自主探究法:明確學習任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節課,我們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習語文。課堂上注重語言訓練,通過朗讀、背誦和説話,實現語感積澱,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生動形象。總之,教學中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平等、愉悦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自主、自信的學習品質。

五、説教學過程

本課時我們設計了四個環節:(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三)指導朗讀,感悟秋景(四)指導寫字,趣味作業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創造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發言。於是,開始上課時,教師繪聲繪色地告訴學生大自然媽媽有四個漂亮的女兒,然後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風景圖,學生邊欣賞教師邊配樂介紹,從而引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並板書。這種情境的創設,能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到四季的美麗,從而激發他們對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春、夏、秋、冬”四個字中有三個字都是本課的認讀字,所以教師邊板書邊指導孩子識記,並認識禾字旁。告訴孩子“春、夏、秋、冬”就是一年中的“四季”,板書課題“四季”。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前先欣賞課文的動畫視頻,然後讓學生説説你都看到了哪個季節的什麼景物?學生邊彙報教師邊貼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因為新課標中強調了培養低年級學生傾聽的能力以及觀察的能力,同時有趣的動畫還可以激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初步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後,老師讓孩子們自讀課文,藉助拼音認識生字,並把認讀字多讀幾遍。這樣設計目的是為接下來的識字教學奠定基礎。識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因此我們設計的識字教學的環節一共有三部:1。拼讀生字,記音。2。認讀生字,記形。3。卡片識字,鞏固。

1。拼讀生字,記音。教師巧妙的把本課的生字按照兩拼音節、三拼音節以及整體認讀音節分成三類,先讓小老師帶大家拼讀,然後請學生觀察發現,進行總結歸類。這樣既鞏固了剛剛學過的拼音知識,又讓學生記住了字音,達到教學無痕的效果。

2。認讀生字,記形。教師讓學生開火車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然後交流識字方法,記住生字的字形。先用“對”字舉例,鞏固加一加的識字方法,然後用同樣的方法記住“肚、就、説、葉、圓”五個字。指導學生用猜字謎的方法學習“雪”字,用“比一比”的識字方法學習“是”字,學完總結學過的識字方法。同時還要指導學生認識“月字旁、大口框和雨字頭”三個偏旁。在識字的同時讓學生練習組詞,造句。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的特點。

3。卡片識字,鞏固。教師用富有童趣的語言創設情境:瞧,調皮的生字寶寶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藏到了兒歌中,你們能猜出每個數字後面藏得都是誰嗎?快把它們找出來排排隊。讓學生們邊動手邊動腦,在玩中學,學中玩,符合低年級的學情特點。

(三)指導朗讀,感悟秋景

由於本課的四個小節結構相似,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打破一貫從頭到尾按順序、一成不變的教學傳統,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説説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從哪看出來的?從而引出第三小節的學習,也就是學習秋天的美景。朗讀感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採取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秋天的美。教師先指名讀第三小節,然後讓學生找找這一小結描寫了秋天的什麼?學生會找到“穀穗”。穀穗是什麼樣的?學生會找到“彎彎”。教師板書“彎彎”。我們的教學面對的是剛入學的六、七歲的孩子,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兒歌中所涉及到的“穀穗彎彎”不太容易理解,教師結合實物圖片進行教學,直觀明瞭,並指導用疊詞的好處。再通過教師範讀,指導學生讀好“穀穗彎彎”。語文學習落實了“讀”,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教師出示秋天的石榴的圖片,讓學生也練習使用疊詞,説説石榴怎麼樣,張揚學生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然後教師讓學生找找這一小節中還有哪個詞説穀穗彎?學生會找到“鞠着躬”。教師讓學生一起做做鞠躬的動作,體會穀穗是因為顆粒飽滿太沉了,所以壓彎了腰,再通過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平時給老師鞠躬是在感謝老師的辛勤培育,從而體會出小穀穗是在給農民伯伯鞠躬,感謝農民伯伯這一深層含義。動作表演,既有趣又生動,符合低年級兒童好動、好玩的特點,這樣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樂在其中。接着教師讓學生體會穀穗的心情,並帶着開心、自豪的語氣讀穀穗説的話。最後師生合作朗讀這一小節,再背誦。

(四)指導寫字,趣味作業

寫字指導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另一個重點,孩子剛剛接觸寫字,因此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學會觀察筆畫,佔格,進而寫好字。本節課教師先讓學生觀察“豎彎鈎”的寫法,然後再由淺入深觀察“七”的寫法,教師指導書寫。在寫字時還要提醒孩子正確的寫字姿勢,然後教師對學生的字加以展示評價,並修改。

本節課教師設計了兩個趣味作業,讓學生二選其一,體現了作業的趣味性和創新性。

六、説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們追求言簡意賅,用圖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

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上實現兩個轉化,也就是學生切實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接着又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和品德。使之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今天我就説到這裏,不當之處懇請領導老師批評指證。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4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這首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抒發了讚美之情;

《望天門山》頭兩句描寫山川氣勢。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湧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詩歌通過對天門山景象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樂觀豪邁的情感。《望天門山》重在抒情,融情於景,詩中有畫。《

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望天門山》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數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為技能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餘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望天門山》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説説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李白

(著名詩人),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四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關鍵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

第三步: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

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解説:引導學生想像與聯想,實現從文字信息到畫面信息的轉化,從而進入意境,實現閲讀價值。改寫並不等於古詩今譯,教師應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問題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詩歌語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對學生的解答應多加肯定、鼓勵。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斷、開、回、出、來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閲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個人感情世界,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學些什麼呢?

這樣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説説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説説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5

【解析教材】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教材,《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內容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首篇文章,寫的是張衡小時候數星星,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長大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的故事,是一篇容語文知識、思想啟迪、天文常識於一體的好文章。

【學情分析】

二年的孩子認知水平還較低、學習習慣的和學習方法還在初步養成中,但他們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新奇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特別是對宇宙更是充滿着幻想,所以,此課教學教師絕不能放過這次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指導正確學習方法、激發孩子個性探索、滲透思想教育的機會,從而達到新課標所提到的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我採用開放教學模式,在突出“雙基”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閲讀方法的指導,在語文課中滲透科學思想啟迪。學習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整體通讀、分角色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孩子的閲讀理解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本課教學是一課時內容 ,據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夠認識本課生字9個,會正確規範書寫生字12個。

2、能力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學習張衡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在引導學生體會故事藴含的情趣和道理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宇宙奧妙探索的興趣。

以上目標的確立,改變傳統目標只專注知識傳授的不足,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小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是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

此重點充分體現新課改條件下“雙基”的重要性,是夯實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培養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的具體體現。

教學難點是情感目標以及讀懂課文“爺爺”的話中有關天文知識。

低年級的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還很差,對於“天文”知識和概念也很陌生,因此,要使孩子真正理解理解張衡身上“善於觀察和善於思考的品質”,以及課文中提到的天文知識,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巧妙的引導。

【課前準備】

認讀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為了突出重點,更好地突破難點,特設計以下六個教學環節:(課件顯示)

一、情境導入,檢測學情起點

(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特別美麗。大約在1900年以前,有一個像我們這麼大的孩子特別愛數星星,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 (板書課題),小手伸出來跟我寫課題。 “數”右邊的反文旁要注意,撇高高在上,橫起筆要低、要短,這一撇要有彎度,捺要出腳。

(二)檢測學情,初識張衡。

首先,引導提問我們知道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名叫——(生:張衡。板書:張衡)緊接着用卡片出示“張衡”這個詞,要求學生自主讀準。

其次,進一步介紹張衡:張衡是我國漢朝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在天文學方面表現了非凡的才能,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的觀測天體的渾天儀和觀測氣象的候風儀,創制了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向的地動儀。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

二、初讀課文,指導識字讀句

(一)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

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端起書,自己讀自己的。(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瞧,這一課的生字相信你們會讀了。同桌間你讀給我聽聽,我讀給你聽聽,讀不對的,幫對方糾正。

(二)指導讀句,學習字詞。

教師引導:把這些生字放進句子中相信你們也能讀好。

(課件出示:1.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裏。2.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可是看起來它們之間的距離好像是不變的。3.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繞着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三個長句子的教學設計尤其精妙,在此我把鞏固識字、理解詞義、積累詞語、滲透讀句方法、積累語文知識融為一體,又為讀通、讀順課文打下基礎,可謂一舉數得。

三、輪讀課文,隨文識字學詞

教師引導:小朋友,課文就是這樣由一句話一句話組成的。讓我們認認真真地再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你會讀得更通順。端起書,自己讀自己的。(生自由讀文)

四、示範引領,學習角色朗讀

(一)聽配樂朗讀一、二自然段

教師引導:孩子們,課文又讀了一遍,喜歡這個孩子嗎?讓我們再次走進張衡家的小院,看看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吧。(板書:小時候)(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師配樂朗誦第一、第二自然段。)

(二)教師帶着動作讀張衡的話

(三)同桌互相讀,一個讀奶奶的話,一個讀張衡的話。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利用直觀的圖片,圖文結合,幫助理學生理解積累詞語,從而有效地感知內容併為有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五、重點研讀,正確認識張衡

1、默讀課文,想想張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長大能成為著名天文學家(板書:長大後),這其中有哪些原因呢?把你找到的句子畫下來!讓同學交流,隨機出示句子:

⑴一個孩子坐在院子裏,靠着奶奶,仰着頭,指着天空的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體會張衡數星星那麼認真,那麼有愛心)

⑵孩子説:“奶奶,能看得見,……中間總是隔那麼遠。(體會張衡不僅愛觀察,而且樂於思考和探究,反現了星星是在有規律地動)”

⑶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為了驗證爺爺的話,幾次起來看星星,可見他不僅勤于思考,而且有一種樂於探究的精神)

2、分組討論交流:

張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勤於觀察、善於觀察、樂於探究)

①我認為張衡是一個 的孩子,“ ”這句話就可以體會出來。

②帶着你的理解讀一讀句子。

3、爺爺的話告訴了張衡哪些天文知識?我們再來讀爺爺的話。

完成填空:

那七顆星,連起來像( ),叫( )。

4、觀察細心的小朋友就能發現,文中插圖中還藏有北斗七星呢?動筆連一連看看像什麼?

設計意圖:針對二年級學生情況,開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結合詞語教學這一重點,巧抓關鍵詞語,引導他們到文中去體驗、去理解、去感悟,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巧妙利用讀與説的“焊接”,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呈現出詞語教學的深度拓展。

六、佈置作業:

1.抄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抄寫第五自然段。

【板書設計】

下面説一下我的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詞語式的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記敍了作者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到南太平洋一個小島去旅遊。他們的目的是觀察幼龜怎樣離巢入海,在觀察中為救一隻幼龜,沒想到這是龜羣的“偵探兵”,成千上萬的龜羣也爬向大海,因來了許多食肉鳥,造成幼龜的傷害。描寫了眾人與嚮導對此事的後悔之情。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導入,範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複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後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着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教學要點

瞭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發是重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閲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説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説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説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看圖想象,感知“慘狀”。

1、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課文主要講了(生説)概括得真好,現在請同學們仔細看課文36-37頁的插圖,並開展想象,按一定的順序説記圖上的景象。

2、圖文結合,體會場面的殘忍。

(1)師:課文哪些內容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課文第六、七自然段)請同學們讀一讀第六、七自然段,再觀察圖並展開想象。想象一下: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從食肉鳥的動作、眼神、聲音、氣勢等方面説,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出示句式:看沙灘上有許多食肉島,它們有的 有的 ,還有的 ,真是殘忍極了。

二、探究原因逐步悟道。

1、師:同學們,造成這一慘狀的原因是什麼?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們幹了一件遇不可及的蠢事),這件蠢事好在文中到底指什麼事?(救了一隻幼龜)

2、對於這件蠢事,你們有什麼疑問?(學生質疑)。

3、師:帶着這些問題,講同學們默讀課文異動筆,畫一畫有關語句。(生默讀畫語句)

4、彙報、交流。

(1)師:咱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救幼龜是一件蠢事?還要去做?也就是幹蠢事的原因。

生:

A、看見探頭幼龜遇險。

出示:第三自然段後2句。(突然……拉到沙灘上去)

①同學們讀讀這段文字,想想哪些詞句讓你有特別的感受?(生讀)

②談感受,評價。

點拔,指導朗讀。

師:小幼龜的欲出又止,完全是有道理的,你們看(生齊讀一隻……上去)你們瞭解嘲鶇嗎?它是一種異常兇猛的海鳥,有時甚至會攻擊狗這樣體形龐大的動物,現在弱小無助的幼龜正面對如此兇猛的天敵,此時此刻,如果你在場,心情會怎樣?( )那就帶着這種感受讀。

自由讀。

誰能用自己的書聲再玩這危險場面?

指名讀。齊讀。

B、不顧嚮導勸阻。

師:是啊,幼龜就是這樣的危險,難怪我們會着急誰來讀讀我們當時表現的句子。

師:我們這麼着急,嚮導卻是——(生:若無其事)若無其事什麼意思?誰來若無其事地讀讀嚮導的話。

指名讀嚮導的話。

師:面對幼龜遇到的危險,我們着急、揪心,嚮導卻能若無其事地説出這樣的話。(生齊讀:叨就……)

(叨走幼龜是自然的事,這是幼龜保護自己的手段)

師:可在我們無知而又激烈的逼迫下,嚮導“救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烏龜朝大海走去,透過這個“極不情願”想象一下,此時此刻,嚮導心裏會想些什麼?

(2)師:學到這,第一個問題已經解決了,那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是説蠢事?

生彙報(第五自然2、4句)

a師:讀讀這些句子,想想哪些字詞又讓你有特別的體會?

點拔:

a1以“成羣”“爭先恐後”“魚貫而出”體會到幼龜多,爬行快,且有程序。

a2師:集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都爭先恐後地結伴而出,像這樣“魚貫而出”“結伴而出”的詞語你還能模仿着説幾個嗎?(傾巢、百王、口而出、 薄而出……)

a3師:“偵察兵”出去好一會兒還沒回來,如果你就是巢爐的小龜,你會怎麼想?

a4師:是啊,帶着一份嚮往,一份期盼,海龜們爭先恐後的結伴而出,可就在這時,天空中出現了幾十只食肉鳥。我們試想一下,小龜們此時會怎麼想?它們會聽到什麼?還會看到了什麼?

(生論)

師: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做了一件(生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我們救了一隻小海龜,卻殘害了一羣小海龜,那就是我們違背了——(生自然文道)我們違背了自然之道,大自然就會對我們進行——( )

三、抒發心聲,內化“自然之道”。

師:同學們,讀到這,再看這“自然之道”,它還是每年的規律“二字嗎?”你還感悟到什麼?拿出筆,寫出你的感受。

出示:自然之道,神祕莫測,我深

師:要遵循自律規律,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人類也曾因為不瞭解自然之道,違背了自然界規律,受到大自然懲罰。你瞭解了哪些這樣的例子?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7

“説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相關石榴的説課稿內容,一起來看看!

説教材

《石榴》是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全文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後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範例。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依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嚐一種水果寫一段話。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實物投影儀、石榴、音樂磁帶

學生:畫筆、白紙

説教法、學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動手畫一畫成熟的石榴樣兒。這一作畫過程,實際上是對感知內容的還原,即由抽象文字還原於具體形象。同時也是自己獨有的閲讀感受的表現,自我潛能的釋放,通過這一過程,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感知課文語言。新課程又十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如小組成員一起交流喜歡的詞句,一起觀察石榴子兒的形狀、顏色,品嚐它的味道。)同學間相互啟發,相互評價,使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

【説教學過程】

一、漫談“石榴”,導入新課

1.老師板書課題:石榴,領讀:榴(liú)。(相機給“榴”注音,指出該字在“石榴”中應讀輕聲。)

2.老師:小朋友,你們見過石榴?吃過石榴嗎?誰來説説石榴是什麼樣兒的?(根據學生髮言,教師相機簡介石榴)

3.指導讀好課題。

4.(出示課本插圖)今天,我們一起去棗莊,去看看那裏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大家高興嗎?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們對石榴的回憶,這樣能喚起他們對教材的親切感,提高閲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範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1)讀詞語:瑪瑙嗽叭甚至扒開喜訊剝開

嚼一嚼甜津津紅白相間鬱鬱葱葱

(指導讀好下列詞:“喇叭”的“叭”讀成輕聲,“紅白相間”的“間”讀jiàn)

(2)説説:通過讀課文,你瞭解了些什麼?

●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循序漸進。初讀課文時,教師先範讀,讓學生模仿,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通課文,學生自讀時要給予充足的時間,因為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必須以學生的充分閲讀為前提。

三、自主協作,讀中感悟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體顯示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春夏時節,石榴生長的過程和景象。)石榴葉美嗎,花美嗎?讀讀課文,想想畫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麗的石榴花、葉讀給大家聽一聽。(相機指導讀好“越開越密”、“越開越盛”等詞,感受石榴花開得熱鬧。)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感悟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展現美麗的石榴生長的畫面,以景激情,使學生對石榴產生美感,鼓勵學生自主學,個體悟,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輕聲朗讀,用△△△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詞語,並跟小組內的同學説説為什麼喜歡它。

(2)學生交流學習情況,師生共同評點。

重點指導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

老師: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喜歡朗讀的,就把這個句子好好地讀上幾遍,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喜愛之情;喜歡畫畫的,就畫一畫石榴;喜歡説話的,就對着桌上的石榴説一説。每個小組裏的同學,至少採用二種方式。

(3)小結:作者通過長期、細緻的觀察,描寫了石榴外皮顏色的變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我們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樣,經常觀察,養成勤於觀察的習慣。

(4)配樂齊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對重點句的理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或讀,或畫,或説,教師營造了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了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這樣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自主選擇的權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小組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師小結,滲透了“勤於觀察”這一學習習慣的教育。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石榴熟了,摘下一個,剝去它的外皮,裏面又是怎樣的呢?

(2)小組學習,觀察石榴內部。

(3)彙報觀察結果。

(4)默讀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描述他觀察到的石榴子兒的?

(5)學生質疑,學生釋疑。(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6)再讀第四自然段,用△△△標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7)指名讀,學生評議,再齊讀。

●觀察時,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瞭解了石榴的內部,調動學生的各種感管,激發了學生思維;學生質疑,學生釋疑,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四、讀寫結合,形成能力。

1.總結:作者通過觀察,不僅寫出了石榴的顏色、樣子,還寫了它的味道。其實,觀察不僅包括看,還包括嘗、聞、摸、聽等。

2.佈置作業: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寫一種水果,通過看、摸、聞、嘗,寫出它的顏色、形狀、味道和氣味。

●在理解內化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運用積累,實現知識的遷移,增強語文實踐性與可操作性。這一作業佈置,具有針對性,使課內學得的觀察方法遷移於課外,真正做到了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這是課改實驗人教板第三冊第七單元“環保”專題中的一課。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熱愛。在課文的最後“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可以知道我同樣也是愛鳥的。本課給人最強烈的感受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洽。課後的“我會讀”是一個詞語積累的練習。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主動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説句子。第一課時是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第二課時是學習課文。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説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為: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二、説教法、學法

這是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指導。

三、説教學過程

(一)媒體導課,激發興趣

作為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佔主體,採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多媒體設計為:出示課文中小朋友的形象,他先自我介紹,然後出現父親的圖片,由小朋友介紹他的父親一生都喜歡樹林,喜歡愛唱歌的鳥。這時,出現課題《父親和鳥》。由師提問,這一課到底講了父親和鳥的什麼事呢?引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自讀課文,感悟體驗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新課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獨特體驗。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自由讀、同桌讀、找夥伴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

反饋學生讀的情況時,指導學生感悟出父親“喃喃地説”該怎麼讀,可以先指導學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來指導。父親怕驚動幼鳥時,説話很輕,指導學生讀得輕些,學生讀不到位時,可通過教師的範讀來引導。

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設計小組分角色朗讀。通過分角色,體會父親深沉的愛和我的天真。反饋學情時讓學生給課件配音。課件中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加上學生的配音,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豐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培養良好的語感。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1、師提問:朗讀了課文,你覺得父親對鳥怎樣?從哪裏看出?通過討論深入體會父親對鳥的熟悉和熱愛。

2、讀最後一句話,與小組同學討論:為什麼説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感情。

(四)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交流關於鳥類的知識。在新課程中非常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學科的整和。通過收集資料,既培養了能力又讓學生了解了關於鳥類的知識。

2、積累詞語。讓學生勾畫出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並讀課後“我會讀”中的詞語,並選擇其中的詞語練習説話。

3、寫一寫。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寫一寫,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讓學生觀看一則公益廣告《我是一隻小小鳥》,在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的歌聲中,鳥媽媽帶着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突然一聲槍響,鳥媽媽被擊中落地。受驚的小鳥只有躲在樹林中哭泣。讓學生續寫後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隻沒有媽媽的小鳥該怎麼做?如果你看見那個獵人該怎麼做?等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kqee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