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科舉制的創立》歷史説課稿範文

《科舉制的創立》歷史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舉制的創立》歷史説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舉制的創立》歷史説課稿範文

《科舉制的創立》歷史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説課的題目是《科舉制的創立》。(板書標題)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以及教學過程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4課的教學內容。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大發展的時期,此時開創並完善的科舉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政權選拔各級官吏的一項基本制度,影響至為深遠。本冊教材特以一課的篇幅讓學生了解科舉制度,按序介紹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舉制度形成和完善過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及科舉制的影響。學習這一課對於學習隋唐歷史具有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對歷史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一方面帶有兒童的特點,希望老師講課內容新鮮、充實、饒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説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較系統的知識,理解一些問題的能力,但看問題不深刻,不全面。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及本節課的知識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主要情況,瞭解它給隋唐社會帶來的影響。

通過討論隋朝創立科舉制度的原因、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帶來的變化、科舉制度的影響等問題,培養學生從具體歷史事實引出結論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收集資料,整理相關信息,或編講歷史故事,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通過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共同學習、互相促進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認識科舉制度的出現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歷史進步,是隋唐繁榮的因素之一,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使學生認識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四、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本課的重點是:科舉制度的創立和逐漸完善

本課的難點是:科舉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五、教法與學法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對本課的教材分析和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我將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開放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激勵教學法等,為學生創設歷史情境情境,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相聯繫,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學生主要通過分組合作學習法、對比學習法、體驗性學習法及聯繫實際法,自主學習、主動學習。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我將採用現實引入法,聯繫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通過高考制度引出古代選拔人才的主要制度,由此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

(1)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動建構者,這種建構不能由他人代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這個環節,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並把握課本基礎知識。

那麼,如何設計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分為三個步驟:

A閲讀課文——自主學習、以學為主

進入此環節後出示導學提綱,導學提綱的運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這些問題的提出是教師完成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重要手段.要求學生帶着問題,結合地圖自學教材。邊掌握教材,邊列出長征的路線,教師做隨堂指導。

B提出問題——獨立思考、發現問題

要求學生在初步掌握了長征概況後,針對閲讀中遇到的無法解決的疑問,提出問題,以紙條的形式,送遞老師。

C探究討論——合作探究、競爭意識

教師將學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遍問題交由學生,組內合作交流,探究解決,小組再以成果的形式連同導學問題向全班展示。這一步驟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的能力。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是以問題為主線,以學生自學為主設計活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針對重難點,精講點撥

科舉制的誕生

本目內容我是這樣設計處理的:

1)在自學的基礎上大致把握科舉制誕生的基本知識。繼而進一步提問:

魏晉時期是採取怎樣的方式選拔官員的?這樣的選官方式合理嗎?為什麼?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概括出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的弊端。這樣自然引出隋朝建立不久要廢除舊的選官制度,而創立出新的選官制度----科舉制度。

2)然後進一步設問:在隋朝,科舉制度是怎樣誕生的?總結科舉制創立的過程。通過這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組織學生討論:科舉考試比原來的選官制度有什麼進步?過將科舉考試與原來的選官制度作比較,學生能加深理解“科舉制度”,為後面學習科舉制的影響作好鋪墊。

緊接着思考討論::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會給各階層人帶來什麼變化?科舉制度的影響是本課的難點,通過這幾個題目的設置,很自然地總結出科舉考試誕生的意義,為以後的教學環節突破重難點奠定了基礎。

科舉制的完善

1)首先,為學生創設情境:如果你要參加唐朝的科舉考試,你講考哪些科目?讓學生了解朝的科舉考試的科目。

2)然後引導學生重點掌握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為完善科舉制所做的貢獻。提出問題:唐朝科舉制的完善與哪些皇帝有關?討論並歸納他們分別為科舉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貢獻?並運用圖片展示科舉的有關圖片和具體內容。

科舉制的影響

這是本課的難點鑑於這一綜合較強的問題,我是這樣處理的(採用層層推進的方法來提問):

設置問題:唐太宗、唐玄宗統治措施中的'一個共同點是什麼?引出科舉制對選拔人才的影響。

對於唐太宗的貢獻,讓學生閲讀P18的第二段內容,加以歸納。然後多媒體出示材料,組織學生討論:科舉考試最大的獲益者是誰?

3)然後多媒體出示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唐朝的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好不好?為什麼?指出唐朝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對於唐朝文學繁榮和發展、詩歌藝術的普及與提高是利的。對於確立唐詩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進作用.

然後對科舉制的影響,引導學生聯繫前兩目所學的內容,得出結論。對後世的影響,引導學生閲讀課文第19第三段的內容。對外國的影響:引導學生閲讀第20頁的有關小字內容,並多媒體出示第21頁英國大百科全書中的相關內容和孫中山説的話,並讓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試製度。”

(3)課堂小結

板書形式的設計,清晰明瞭,重點突出,對紛繁複雜的知識體系作了整理概括,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有條理的理解這段歷史。(在課堂小結的時候以板書作結。)

(4)檢測反饋

以基礎知識為依據,精選習題,由易到難,有梯度的加強難度,學生回答,教師點撥疑惑並指導解題方法。

總之,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教改精神;明確教師的職責和學生的任務,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所有問題都力爭在課堂上解決,達到“教得輕鬆”,“學得愉快”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科舉制的創立》歷史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4課的教學內容《科舉制的創立》,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説課:一説教材、二説教法、三説學法、四説教學過程。下面我先進行第一項,説教材,我將從三個方面來分析教材:(1)教材地位、(2)教學目標、(3)教學重點、難點。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

科舉制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政權選拔官吏的一項基本制度,它在隋朝時創立,完善於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按士族出身取仕,到按才選拔官吏的一大發展,它在我國綿延了一千三百多年,在清末才被廢除,對我國乃至世界影響深遠,在我國古代特別是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發展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本文按序介紹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舉制度形成和完善過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及科舉制的深遠影響。課文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①科舉制的誕生

②科舉制的完善

③科舉制的影響

(2)能力目標

①通過蒐集古今選官制度、用人制度的有關資料,從中培養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交流勞動成果,從中培養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進步的意識。

②通過討論科舉制的影響從中探究其對我們今天人事制度改革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及從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認識科舉制度的出現,是我國古代用人制度的一大進步,是隋唐繁榮的原因之一,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學習科舉制度的深遠影響,使學生認識到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鼓勵學生要勇於開拓進取,不斷創新。

3、教學重、難點及處理

(1)重點:科舉制的創立與完善。

在科舉制的創立與逐步完善過程中,隋朝的歷史任務是破舊立新,確立科舉制度,用人權力收歸中央,中央突破門第的限制,按考試成績擇優選才,但是各科考試的內容和方法尚未形成制度。唐朝的歷史任務是繼承發展、健全科舉制度。關於此重點內容,我主要是通過課前蒐集資料法和互動討論法,在學生自學並展示自學成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而解決的。

(2)難點:科舉制的作用及影響

由於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限制,因此本課的難點是學生難以理解隋唐時期選官方式的進步意義和對中外的深遠影響,關於這一難點的處理,我主要是採用對比法,結合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兩種制度的對比討論,得出科舉制的進步所在,從而達到難點的突破。

二、説教法

為了實現創新素質培養目標,我採用了“自學—指導”模式,該模式主要由自學、質疑、討論、指導、釋疑五個環節構成。在這個流程中,“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貫穿始終,在此模式下,我主要使用了情景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網絡教學法等。

三、説學法

初一學生對歷史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已經具有接受較系統的知識,理解一些問題的能力,但看問題不深刻,不全面。根據以上特點,我對本課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學法:分組合作學習法、體驗性學習法及聯繫實際法。

1、分組合作法

根據教材內容我設計分組收集資料並分別安排任務,同時可給學生必要的指點和幫助,學生在充分預習新課基礎上,自由結成學習小組並解決該組任務,更可以組與組交流預習成果,達到合作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2、體驗學習法

通過讓學生表演歷史短劇、再現歷史這一活動,使學生以一種體驗歷史的形態,當歷史主人翁,不但增強課堂的生動性,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情感和精神歷程,更滲透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3、聯繫實際法

歷史教學應為現實服務,將歷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使遙遠的歷史更貼近學生,更為學生所接受。本課特設了小型課題作業法:自擬建議書,此是對本課內容的昇華,更是以史為鑑,讓學生談對當今學校考試製度及人事制度改革的現實意義。

四、説教學過程

遵循人類認識過程的普遍規律和學生認識活動的主要特點,按照“自學—指導”的互動教學模式,我把教學過程分為:導入新課、展示成果、小結鞏固幾個環節。

(1)導入新課

首先我提問學生“中國古代説法中的人生四大喜事,具體指什麼?”(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緊接着問,“中國古代書生是如何金榜提名?”(科舉制)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並緊接着給出連續的設問:(到底科舉制如何誕生?科舉制又如何考?影響又如何?等等,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內容),由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導入新課。

(2)展示成果

①科舉制的誕生

按預先安排,我請第一小組展示預習成果,派組代表介紹我國隋唐以前選拔官吏所採用的方式。我在肯定及點評的基礎上給出討論題:“同學們如何認識這種制度,它存在哪些弊端?”引導全班學生討論得出正確結論,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科舉制誕生這一子目上。

②科舉制的完善

由第二小組展示預習成果,表演歷史短劇《科舉考試》和《殿試》。

③科舉制的影響

關於科舉制的中外影響方面,在同學代表上來彙報預習成果的基礎上,我加以點評,讓學生了解科舉制不僅在我國乃至世界都影響深遠。

(3)小結鞏固

我請一個同學上台對本課進行小結,也鼓勵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和補充,我對學生髮言給予肯定及點評,最後我給出自擬的知識框架供學生參考交流。

板書設計:

一、科舉制的誕生(板書)

1、隋文帝首創(板書)

2、隋煬帝設進士科(板書)

二、科舉制的完善(板書)

1、唐太宗擴國學(板書)

2、武則天設殿試、武舉(板書)

3、唐玄宗重詩賦(板書)

三、科舉制的影響(板書)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望各位評委和老師給予指教。

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2jv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