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熱門】小學語文説課稿模板八篇

【熱門】小學語文説課稿模板八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小學語文説課稿模板八篇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春天來了,她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們走來。本課的課題就呼喚着我們去找春天!我們到校園裏找一找,也許能在操場邊發現剛探出頭的小草;我們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許能在天空中發現飄飄搖搖的風箏;打開課本,我們還會在課文插圖中發現春天的影子;讀着課文,我們會感覺自己就是那幾個脱掉棉襖、衝出家門、奔向田野的孩子,體會到尋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發現春天的欣喜。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個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麗,有着嫩綠的秀眉和色彩斑斕的眼睛;她活潑,嫻熟地彈奏着動人的音符,快樂地蕩着鞦韆,興奮地叫着、笑着……孩子們找到春天了嗎?從哪裏找到的?怎樣找到的?激發學生朗讀:“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嗎?”……讀着這些語句,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會認9個字,會寫9個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春天的美景,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的情感,調動學生主動去觀察、發現。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積累詞語,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春光的美好,體驗投身大自然的情趣,養成主動觀察發現的習慣。

【説學生】

二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説一段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説教法】

1、自主識字法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師不以零為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打破以往傳統的老師教讀學生跟讀的做法,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二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多的學習、積累,已掌握了不少識字方法,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多種識字方法並結合生活實際自主識字,在裏直觀的書寫演示和設計精巧的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識字任務。

2、情景教學法

美麗的春天多姿多彩,要讓學生能感受到這春天的美好,在教學時,採用優美語言,為學生創設一個春天的場景,利用多媒體,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讓學生欣賞各種春天美麗的畫面,體會春光的美好,再用優美歡快的歌曲幫助學生體會課文內容,把音樂美與語言文字美圖畫美融合於一體,讓學生在美景中賞讀課文。

【説學法】

朗讀感悟法

閲讀能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自讀、自悟是閲讀的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也是低年級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因此,淡化教師的講,讓學生通過自由讀、默讀、合作讀、賞讀等多種形式來理解感悟課文是本課主要的學習方法。

下面我就結合我用aut5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內容

《難忘的潑水節》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圍繞愛祖國、愛家鄉。這篇課文是一個充滿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敍述了周總理在美麗的西雙版納黎明城,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羣眾心連心的深厚感情。課文中洋溢着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灑滿字裏行間。作者通篇向讀者展現了潑水節熱烈、祥和的氣氛,突出了潑水節的難忘。

二、説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

重點:認讀書寫生字;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能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説話。

三、説設計理念和教法、學法

怎麼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呢?下面我來談談設計理念:

1.以讀為本: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好文章要三讀: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文本是連接讀者和作者的橋樑,只有讓學生朗讀課文,觸摸文本,發揮自己獨特的心理體驗,情感體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2.創設情境:創設一個濃郁的情境,讓學生主動融入閲讀情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薰陶。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説“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在理解重點內容時,讓學生觀察插圖,感受熱烈的氣氛與場景,對傣族潑水節的嚮往與興趣。從而有助於主動進入文本,從而體會到課文字裏行間藴含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情感。

本着這樣的設計理念,在教學中我將圍繞“難忘”二字,整體朗讀課文,從第3自然段歡迎的場面描寫中,感悟興奮和歡悦的心情。從周總理的衣着、表情,動作中,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從結尾的3個自然段4個感歎句,體會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這樣抓住詞語和重點句子,帶着孩子們在文本中體會和感悟,揣摩內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讀重新詮釋潑水節的“難忘”。

四、説教學過程

本着“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理念,下面我來説説教學過程。本課我分2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篇幅短,內容也比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課時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課文。第一課時是初步感知課文,能正確認讀生字新詞,讀通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概意思,並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鞏固理解,教學生字的寫法。我今天教學的是第一課時。

1、 導入新課

從以前學過的《關懷》入手,引出周總理,然後再引出課題。

然後板書課題的時候,我並沒有提前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雖然那樣的課題會寫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覺現場板書不但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給學生一個模仿老師寫字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他們寫好字的興趣。

板書好課題後齊讀課題,然後讓學生看課題提問題,這樣既引導學生善於質疑,善於思考,也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初步感知

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後,緊接着讓學生立即接觸課文內容,通過初讀,瞭解主要內容。初讀的時候要讓學生帶着要求、帶着問題來讀,這樣的讀書效果會更好一些。

讀完後立即交流,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檢驗。

3、 讀書識字

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我力爭詞語和生字交替出現,在二類字的教學中,我首先出現的是詞語,從詞語中認識生字,這樣的難度小一些。在一類字的教學中,我首先出現的是生字,然後由生字聯繫到課文裏的詞語,因為一類字相對來説簡單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類字裏出現過。“恩”在課文裏的詞語是人名,所以我選擇這個字讓學生擴詞。又讓學生比較“恩”與“思”,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經常混淆這兩個詞語。由“度”所在的詞語“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4、細讀感悟

第二自然段內容也很簡單,同時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開頭學生提出的問題,所以這部分內容略講。在這裏我設置了一個訓練點。

那就是從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導學生學會上下文聯繫,理解課文內容,並指出“聯繫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學習方法。

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傣族人民如何歡迎周總理的到來,先出示周總理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為什麼對於周總理的到來那麼興奮,那麼激動。接着抓住“趕來”、“一條條”、“一串串”等重點詞語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歡迎周總理的到來,指導讀出傣族人民的激動,興奮,對總理的歡迎、愛戴。

第四自然段的內容是課文插圖最直接的描寫,本段的學習重點是圖文結合,通過觀察周總理的服裝、表情、動作,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

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想象周總理在潑水的時候會説些什麼,再一次體會與傣族人民的幸福,周總理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然後設置訓練點:學習用“一手 一手 ”、“一邊……一邊……”説一句話。

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噴發,這裏不需要過多的講解,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激情,通過朗讀釋放出激情,使課文的學習達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不是簡單地對課文內容做一個總結,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理解。

六、佈置作業

課外蒐集和周總理有關的故事,使學生對周總理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七、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力求把課文主要內容顯示出來,而且要簡潔。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3

一、充滿童真童趣的教材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特別是最後一節“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頑皮地説:‘我就是冬天’”,即描繪繪出了冬天的特點,又反映了孩子們的心聲,把冬天裏一幅打雪仗,堆雪人的場景再現在孩子們面前。為了讓這充滿童真童趣的教材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①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朗讀,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朗讀課文,在課文中識字。

因為我們的教學面對的是剛入學的六、七歲的孩子,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兒歌中所涉及到的“穀穗彎彎”不太容易理解,因此我做了形象直觀的教具,在讓學生理解“鞠着躬”和“大肚子一挺”等語句時,加上動作和表演相結合,既有趣生動,又符合低年級兒童好動、好玩的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這樣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便於學生理解課文。

二、走近孩童心靈的教法

《四季》是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第二篇課文。在設計學生學習方案時,我緊扣“走近孩童心靈”這一理念,抓住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特點這一條線,創設“到四季媽媽家做客”這一童語氛圍。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中説,説中議;從讀中習得語感,發展語言。同時,又以生字教學為重點,通過整體識記,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從生活中識字的興趣。

1、走近童心的遊戲——主動探究從入學開始

學習過程除了被動接受知識外,還存在大量的發現與探究等認識活動。新課程要求學習方式的轉變,就是要轉變單一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倡導探究學習。這是閲讀教學的第二課,我們就重視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主動學習,鼓勵自己回家尋找四季的特點,如:春天,燕子飛回來了;冰雪融化了,青蛙冬眠後蹦了出來;荷花開了;農民伯伯豐收了;下雪了,大家又開始堆雪人了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有能力收集而且又樂於收集的。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我設計了“猜四季”這一遊戲作為開課,並通過多媒體課件把四季的景色再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對“四季”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2、洋溢童趣的生字寶寶——識字體現多元化

新課標對低年級提出了多識少寫,整體識字,在生活中識字的.新的識字教學理念,因此在本課教學中,幾處體現以多種形式復現,加強識字的效果的設計。如:引入新課時——“四季”兩個生字,我讓學生和我一起識字,生字寶寶展現在學生面前之後,充分喚起學生已有舊知,並且鼓勵學生當小老師,讓學生通過角色互換增強識字體驗,針對低年級學生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了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生字花”的識字遊戲:把生字做成一朵朵的“生字花”,會認的字就摘下這朵花作為送給學生的禮物,在整個遊戲過程中,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時間和機會,讓生字和他們一次次見面,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這樣就達到鞏固識字的目標了。

3、貼近童心的詩歌——自主選擇閲讀內容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第一學段的閲讀教學目標,其中之一是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興趣。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從讓學生理解課文詞語、句子到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都應注意教給學生閲讀方法,尊重學生的個人愛好特長,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保護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培養了閲讀的興趣。比如教學中過了生字寶寶這一關之後,我帶着學生一起四“四季媽媽”家做客,可是遇到了“春”、“夏”、“秋”、“冬”四扇門,該如何走進這四扇門,我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喜歡的季節走進去,這不僅符合學生的學習願望,促進了學生原主動發展。

4、內化童心的展示——兒童詩歌創編

在學生自主選擇閲讀的同時,我還安排了拓寬思維訓練,例如,當我隨着學生去冬天家裏去做客的時候,有意的讓學生邊表演邊讀詩歌,這樣,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增長了知識,學生樂此不疲。詩歌學完之後,我和學生

不滿足於“草芽、荷葉、穀穗、雪人”,我鼓勵學生想像各個季節的景色,並給學生提供了幾幅各個季節的景色圖片,在我的啟發下,學生的小詩誕生了“花兒朵朵,她對蝴蝶説:‘我是春天……’”。當然,也許學生的詩還很稚嫩,但這是孩子們創造性思維火花的閃現。

三、我的思考

1、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朗讀?

2、如何增強學生的識字能力。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4

【教材簡析】

《菜園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中的一篇看圖歸類識字。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繫緊密,以一幅表現菜園景色的插圖,九個蔬菜名稱的詞語,一首生動活潑的描述蔬菜特點的兒歌組成。

通過看圖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本課要求認識的14個生字分別在課題、蔬菜名稱詞語中以及兒歌中呈現,把識字與看圖學詞學句有機結合起來,既體現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這一特點,又分散了本課繁重的識字量,為學生創設不同的識字環境,避免識字枯燥。

【學生簡析】

一年級的學生尤其是生長在城市中的孩子,他們對蔬菜的認識更多來自於市場及擺上餐桌的加工好的菜餚,而對生長在菜園裏的蔬菜的形狀、顏色等特點感知較少,更缺乏對蔬菜有關基本知識的瞭解,針對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貼近,緊密相聯,以及該年段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強,好動這些特點,我擬訂了本課教學三個維度的目標,制定出教學重難點,精心教學準備,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卜”、“又”、“心”、“風”4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卧鈎”和1個偏旁“風字框”。

2、認識一些蔬菜,瞭解它們的特點。

3、擴展學習本課以外的有關生字,擴大知識面。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拼讀音節讀兒歌,掌握生字字音,瞭解兒歌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認識一些蔬菜,瞭解它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能比較正確地書寫本課生字。

3、提高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4、提高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願意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樂趣,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初步感知漢字的形態美,激發學生喜愛祖國文字的情感,

2、通過本課學習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進一步瞭解、探究有關蔬菜的知識。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認識本課14個生字,認識一些蔬菜,瞭解它們的特點,指導寫字。

二、教學難點:讀準“菜”、“卜”、“風”、“藏”、“茄”、“嘴”的音,指導書寫“心”、“風”。

【教學準備】

一、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2、課前與父母一起到菜市場買菜、認識蔬菜,瞭解並收集有關蔬菜的知識;3、帶一些自己認識的蔬菜及其詞卡。

二、教師準備

⑴生字詞卡片;⑵九種蔬菜實物及其名稱卡片;⑶課件;(4)畫有田字格的黑板。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想:

1、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的生活性與實踐性,本課內容的選入貼近學生生活,所以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從生活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體驗,把教材與生活有機融合,讓學生有活動的時空,走出課堂,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比如:課前讓學生跟隨父母去菜市場,看菜、買菜、認菜、瞭解並收集有關蔬菜的知識;開課前又設計了這樣的準備活動:教師將購買的九種蔬菜擺放在教室四周,並在每種蔬菜前放上名稱卡片,讓學生自由動眼看,動手摸,用鼻聞,嘗試認識它們的名稱;課中結合學生前面體驗,選擇自己喜歡的、熟悉的蔬菜名稱説話,介紹自己認識的蔬菜,並拓展延伸,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蔬菜的知識,及認識的表示蔬菜名稱的詞語,隨後創作兒歌,課後設計的完成“蔬菜果瓜園”畫板的實踐活動。

學生遇到新鮮事物,新的問題覺得有趣,便不自覺地動眼觀察,動手收集,動嘴溝通,動腦思索,在實踐活動中認識事物,學習知識。

2、以學生髮展為本,在引領學生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給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充分發展空間。

本課教學時,我本着一切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設計教學、展現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去獲取知識,並將學習生字與積累語言、發展語言、發展學生的思維結合起來,比如:開課時,請學生自願介紹自己到菜市場瞭解到的蔬菜名稱;在識字中,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認知蔬菜名稱,學習生字詞;在學習兒歌前,請學生結合生活體驗用九種蔬菜名稱説話;學習兒歌瞭解蔬菜特點後,又安排了拓展延伸,擴展識字,學生根據生活體驗去創作兒歌。

在整個識字、學習兒歌的過程我還採用自讀、互讀、開火車讀、分男女生讀、比賽讀、挑戰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體現並落實語文學科以讀為本、讀悟結合的特點。通過讀,讓學生感知語言、積澱語言。通過悟,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識、寫結合,在認字同時重視寫字。

本堂課在認讀了“菜、園、蘿、卜、豆、角、心”這七個字後,將“蘿蔔”的“卜”和“心”的認和寫結合起來,利用製作的寫字教學課件與教師的板書範寫進行這堂課的寫字教學,並把指導學生讀帖,觀察字的佔格、起筆、收筆落實在寫字教學中。

4、尊重學生選擇,還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比如:在識字環節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嘗試自學生字。學生嘗試認讀九種蔬菜的名稱詞語,喜歡哪種蔬菜就認讀哪種蔬菜的名稱;在學生彙報自學結果環節,選擇自己會認的詞語認讀;在學習兒歌環節,選擇自己朗讀的比較好的句子展示等。

5、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比如:展示自己會認的生詞,展示自己讀的好的句子,展示自己課外收集的知識和課外認識的生字等。

6、開放式教學,體現“大語文”的教育觀。

整個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抽象的字與具體的物結合,充分調動學生自主認記生字的積極性。課前學生到菜市場買菜、認菜,瞭解有關蔬菜的知識,通過親身實踐收集信息;課前活動時將蔬菜擺在教室四周,學生通過看、摸、聞、認、讀等形式調動多種感官認知;課中的拓展延伸,展示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蔬菜的知識,及認識的表示蔬菜名稱的詞語,隨後創作兒歌;課後設計的完成“蔬菜果瓜園”畫板的實踐活動將學科整合。

整個教學過程本人力求充分利用課堂資源溝通課堂內外知識,聯繫學科,聯繫生活,努力拓寬學生學習空間。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5

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酒在地上,沙沙沙……多麼優美的詩句!它出自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也就是我今天要説課的內容——《春天的色彩》。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教學評價七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春雨的色彩》是小學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圍繞“多彩的春天”這一主題編寫的。《春雨的色彩》寫的是春雨的童話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説春雨是綠色的,麻雀説春雨是紅色的,小黃鶯説春雨是黃色的。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在讀書中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憑藉課文展開想象,並發表自己獨立見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説教學目標

《春雨的色彩》這篇課文內容豐富有趣,貼進兒童生活,語言生動,情感容易感悟。根據這些特點,我把本課分為兩個課時,在完成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完成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我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能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詞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在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進高朗讀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難點是:體會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無色的春雨滋潤着大地,讓大地五彩繽紛。

四、説教法和學法

陶行知先生曾經説:“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去做去幹。”所以在本節課中,我力求對學生充分放手,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去探究、去發現、去感受。我主要採用了談話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文體擴展法、表演法、演示法,此外還設計採用了交流討論法、激勵法、審美法和動靜交替法加以整合。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從多方面去體驗獲得探索過程中的愉悦。

五、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積累的教學方式,實踐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新型而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精心設計五個教學環節:

音樂激趣,揭示課題。

存疑自讀,感知大意。

朗讀感悟,體會情趣。

拓展“爭論”,積累語言。

擴展延伸,昇華主題。

下面我來説每個教學環節的過程:

(一)音樂激起,揭示課題。

導入新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得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課堂導入我利用談話形式,引導學生模擬雨聲。

之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感受春雨。課件隨機引出課題《春雨的色彩》。

模擬雨聲是喚起孩子已有感覺經驗,把輕鬆愉悦的音樂融入課堂,激發學生對春雨的喜愛,更好地讓孩子入情入境。

(二)存疑自讀,感知大意。

語文教材具有鮮明多感的特點,教學這一環節,我先播放學生興趣濃厚的動畫朗讀。讓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春雨是什麼顏色的?

屏幕上栩栩如生的動畫,配上聲情並茂的朗讀、音響、圖像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感官,使語言文字表現出極大的感染力。很快將學生入到課文的意境中。

這時,利用多媒體出示第一自然段,讓學生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體驗春雨的特點。

然後,利用多媒體出示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自讀質疑:“大家”是指誰,他們在爭論什麼?

這一環節中,我沒有讓學生按課文的順序學習,而是讓學生讀最後一段後質疑思考,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也讓學初步感知了課文的內容,瞭解大意。

(三)朗讀感悟,體會情趣。

《春雨的色彩》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行為流暢,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朗讀”也是本課的重點。

首先,出示2-5自然段的課文內容,讓學生自讀這部分內容,把自己喜歡的角色多讀幾遍,思考:這羣小鳥認為春雨是什麼顏色的呢?學生們在自讀中既能感受到小燕子、麻雀、黃鶯的各自看法,又能理清文章的脈絡。

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分角色讀。這時,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三種小動物爭論的詞句,讀好爭論的語氣,指導學生在練習抓住動物

的特點,注意表情,演示動作等多種讀的方法,訓練朗讀。分角色讀是為了讓學生從心理上更新近文本,提高學生興趣。分小組是讓學讓更放鬆的、充分的個性朗讀進行體驗文本的內容。

接着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三種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麼顏色的?他們為什麼這麼説?畫出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植物上的動作詞。討論後,反饋討論結果。

這樣體會課文內容所帶來的情趣,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與同伴互助交流中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最後,創設情境演演課本內容。表演是孩子的天性,讓學生先組內表演,再通過小組推薦形式,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角色,把自己真切感受容注於生動的課文表演中,這樣,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在繪聲繪色的課文表演中,體會到了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又輕鬆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四)拓展“爭論”,積累語言。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多次讀、演後、我讓學生欣賞春雨的圖片。

圖片目地是拋誇引玉,培養學生的美感,得到美的薰陶,讓他們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並且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

因此,在欣賞完圖片後,我又設計兩個談話問題:春天裏還有那些小動物?他們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小月友眼中春雨是什麼顏色?為什麼?

這樣的話題,突破難點,教學達到了情感共鳴的效果,擴展文本的知識,跳出文本,走進生活,開拓思路,積累了語言。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加深了對色彩的理解。最後,讓學生討論: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學生各抒已見後。出示春雨姑娘的話:春雨是無色的,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使大地生機勃勃。以童話形象歸納總結,符合學生心理特點,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春雨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況。

(五)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春雨是神奇的,它讓大地變得五彩繽紛,春雨是快樂的,它使大地生機勃勃,我們都喜歡它。古時的文人雅士也情有獨鍾,出示《七絕春雨》,讓學生欣賞品讀古詩。

這樣擴大學生的課外閲讀,將文本變成學生學習的載體。體現了從文本到生活,再到拓展文本。接着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選擇喜歡的題目做做:1、畫出你眼中的春雨的顏色。2、講一個關於春雨的故事。3.寫幾句關於春雨的話。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好從而發展學生思維與其它學科得到整合。

之後,我為學生準備了一首動聽的兒歌。讓學生在這優美的旋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唱唱,在歌聲中感悟春天,受到美的薰陶,愉悦的結束新課。

六、説教學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圖文結合的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我是這樣設計的。

小燕子圖綠

小麻雀圖春雨紅

小黃鶯圖五彩繽紛黃

七、説教學評價

在一年級語言課中,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本課設計以情感為紐帶,以朗讀貫穿始終,加以語言訓練。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悦、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語文實踐環境,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在設計這一案例時,我把教學目標主要定位於語文課上學生多種智能的培養和開發。導入環節歷來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看成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步驟。在導入中,我利用談話形式,引導學生模擬雨聲,然後把輕鬆愉悦的音樂融入課堂,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感受春雨,激發學生對春雨的喜愛,更好地讓孩子入情入境。在深入感情教材的過程中,我沒有像傳統的教學那樣強調劃一性,即: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學生課文的感受也是唯一的……。而把重點放在多無智能理論的“多元”上:讀書時學生多元、表現形式的多元、課堂教學內容的多元……如:在理解“爭論”在這個詞時,我沒有機構地解釋,而是採取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藉助多媒體、分角色朗讀……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表達。課文朗讀的細節,也是發展學生個性和智能場所,評論、繪畫、表演、唱歌、練習是多元的、適合學生個性的學習方式意味着多元智能理論的精髓已深深融入語文課堂教學,學生就在這樣一個快樂、愉悦的環境中熟悉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神奇變化,感受五彩春天,受到美的薰陶。

這是我對《春雨的色彩》這篇課文,一點粗淺的理解和看法,這請各位專家、老師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學分析:

《數星星的孩子》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二冊第十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國漢朝的張衡從小就愛好天文,具有認真鑽研的精神,長大以後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的故事。 全文共有6段。前五段具體寫出張衡小時候如何愛好天文、細心觀察天象,琢磨星星的運行規律。第六段主要講張衡長大經後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課文緊扣題目用五段寫張衡小時候的故事,重點突出,同時也告訴人們,張衡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除了長大以後刻苦鑽研以外,跟從小愛好天文是分不開的。

2、教學目標(第一課時)

(1)認讀“顆、跟”等14個生字,學習三個多音字教、重、為。

(2)認識張衡成為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跟他小時候認真觀察天上的星星,喜歡鑽研分不開。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1、3、5自然段,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看星星的。

4、教學難點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有關數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較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14個生字。

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標,在教學時,我就緊緊圍繞着“以識字、詞句為基礎、訓練為主線,培養能力為目標”而步步展開。

二、説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動、好問、好奇等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活動所吸引,學生已能説完整的話,能配合老師在創設的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不利的是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懂得較少。朗讀也有可能出現唱讀的現象。

三、説教法

五、説教學程序

(一)從最後一段着手,先展示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先讀課題,提出問題: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名

叫什麼?是什麼

時候的人?長大以後成為怎樣的人?課文哪段回答這些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張衡 著名的天文學家)

2、學生齊讀最後一節後,問:“刻苦鑽研”是什麼意思?“著名”是什麼意思?他長大後,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這跟小時候數星星有什麼聯繫?

接着學習課文第1至5自然段。

(二)抓住重、難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1、首先指名讀第1自然段,教師(課件出示星空圖)提問:晚上,張衡看到的天空是怎樣的呢?找出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在教學“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裏”這個句子時,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知道了什麼?然後從喻體着手,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麼?然後通過教師生動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夜空的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通過抓住比喻句的喻體去理解本體,使學生具體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

(1)師:閃閃的小星星真是吸引人,在這美好的夜晚,一個孩子是怎樣數星星的呢?

(2)讓學生找出小張衡數星星的動作詞,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坐、仰、數)等幾個動詞後,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且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做做、自己數數。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

即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訓練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

(3)從朗讀入手。我按照“自讀課文,感知內容;導讀課文,加深理解;仿讀課文,體會感情;讀讀課文,激發興趣”的程序進行,使這個環節互相聯繫,互相依存。引發學生思考張衡數星星的艱難。引導學生從“一顆,兩顆,一直數到幾百顆”這個句子來體會張衡數星星的困難。聯繫課文的第1句,讓學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閃一閃,分佈不均勻”是張衡數星星的困難,從而對張衡刻苦、認真的態度產生敬佩之情。

2、在教學2、3、4、5自然段時,運用讀讀、議議、説説的方法讓學生來讀懂“張衡、爺爺對星星是否數清有什麼看法?他們説的話各有什麼依據?”

(1)學生在理解這部分內容時,再進行擴展訓練。

用“因為……所以……”連起來説張衡的看法。如:張衡説星星能數得清的理由是什麼?讓學生找出句子用上“因為……所以……”把兩句話連起來説。

(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説的能力,而且讓學生了解到張衡平時

認真觀察的精神。

(2)為了讓學生理解爺爺的話,運用課件來解決“北斗七星總是繞着北極星轉”的這個難點,我是這樣做的:先提出問題:北斗星是怎樣的?它是怎樣繞着北極星轉的?指名學生上來連接北斗星圖。指

圖:離它們不遠的那顆星叫北極星。(課件演示)北斗星繞着北極星轉。還有,在幫助學生理解“一組一組”是怎樣分的,利用幻燈舉幾組根據它們的樣子起名星座的名字。這樣,通過媒體化抽象為形象,既突破了重難點,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懂得一些自然科學常識。

(3)為了讓學生更瞭解張衡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聽了爺爺的話,他是怎麼想……怎麼做……結果怎麼樣……。

讓學生讀第五自然段,找出有關詞語。引導學生了解張衡是個不怕苦、不怕累,對不明白的問題不弄明白是決不罷休的。

(三)總結全文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回顧全文,看板書説説張衡為什麼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

今天,我們學了這篇課文知道張衡是怎樣的孩子,我們大要向他學習。

《數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思想教育較濃的文章。我在培養學生聽説讀寫能力過程中,注意了思想內容與語言文字的內在聯繫,正確地進行思想教育。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有所收穫。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最後的玉米》是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講述了一個收穫的季節裏,一個長得很棒的玉米,滿懷希望地等待老婆婆來收穫,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在眼看着同伴們一個個被老婆婆摘走,自己心灰意冷時,聽到了老婆婆的誇獎,才終於明白了自己獲得了最高榮譽——被留作明年做種子。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相信自己。在教學前,我充分研究教材,理清文章的脈絡,制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學以玉米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即從自信——不灰心——心灰意冷——感激。

二、學情分析

課文語言淺顯,內容簡單,可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基礎上領會童話所藴含的道理。因此,本課的設計以學生主動質疑、自主探究為主,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投入。

三、教學目標

1、在語言環境中認識“確、棒、奈、晃、褐、烤、淋、腐、怨、譽”10個生字; 重點強調“褐、棒、烤、淋”的字形;理解並積累“榮譽、抱怨、心灰意冷、一無是處”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最棒的玉米心情變化的原因。

3、讀文的過程中能嘗試提出問題,並通過聯繫課文內容進行釋疑,初步培養提問的意識。

4、通過學習懂得:一個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對自己充滿信心。

四、教學方法

1、抓關鍵詞提出問題,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讓學生初步具有提問的意識,在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產生疑問,大膽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進入新課學習時,抓住關鍵詞:心灰意冷。讓學生根據詞義來提出問題,聯繫上下文,通過反覆朗讀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幾個問題涵蓋本課重點學習內容,在學習中充分體驗和感受這個很棒的玉米心灰意冷的心理變化過程。另外,我們的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往往借用參考書,並沒有真正理解,這節課中我注意讓學生聯繫課文上下文、藉助課件理解詞語。

2、讓學生自主識字

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認識生字,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體會識字的樂趣。在寫字教學中,抓住難寫字:“差、榮”來紮紮實實的進行輔導,使學生能夠正確書寫。

3、讓學生在不斷朗讀中體驗情感。

運用多種形式的讀,培養學生語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篇文章文詞精美,情感豐富,很適合學生練習朗讀。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充分讀文的時間,將“讀”貫穿了教學始終。有自由讀、個人讀,可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和個性;有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讀,讀出玉米過去樣子和現在樣子的鮮明對比;還有入情入境的讀,讓學生當玉米説抱怨的心裏話、誇老婆婆的玉米、感激老婆婆等等。創設語文課堂中朗朗書聲的氛圍,讓學生通過朗讀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句子等語文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感受課文的語言情景,從而教育學生堅強面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狸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着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説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説、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閲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閲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説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動畫演示小鳥漫遊各地後,讓學生練説,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説,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練説;(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佈置學習課後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説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説、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説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説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三)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歎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遊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2)通過捲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説: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qp27o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