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説課設計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説課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本節課的學習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師生共同蒐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通過資料蒐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情感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教學重、難點: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

學情分析:“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四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讀自悟能力,所以在閲讀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由且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自主地參與閲讀實踐。在此基礎上,再展開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閲讀實踐中,讓學生打造自我,做靈魂的遊歷者;披文入境,做情感的感悟者;揣度深思,做問題的探究者。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課設計力圖體現“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新理念,讓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利,讀出神韻、讀出情味。

在反覆的朗讀中去體會、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層感悟課文所藴涵的人文精神,即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點。因此,“以讀為本,張揚情感,讓課堂噴湧真情”是本設計追求的目標。在真情的激盪下,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完成朗讀、品悟、表達等訓練,並獲得思想情感的薰陶、洗禮和昇華。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板書:“中國國際救援隊”。我們預習了課文,能用一個詞兒來評價一下這支隊伍嗎?(將課題補充完整“真棒”)

2、地震是最嚴重的一種自然災害,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具有毀滅性的,請同學們看——課件

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學貴有疑。課堂教學伊始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二、(切入)環境險惡,感悟隊員迎難而上之棒。

自由讀課文,找出描寫災後環境的語句:“房倒屋塌,失去親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氣中瀰漫着屍體腐爛後散發的臭氣。倒塌後的房屋大多呈疊餅狀,加上餘震還在不斷髮生,給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難。”

1、指讀。讀得多動情,透過你的聲音,我的腦子在演電影,看到了一些東西,聽到了一些聲音,聞到了一些味道。你們呢? 這樣的場面找個什麼詞來形容?(景象悲慘)

2、再讀,讀出悲慘的語氣。聽了你聲情並茂地讀,我好像就在現場。看看這句“加上餘震還在不斷髮生,給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你感受到的僅僅是悲慘嗎?(環境險惡)

3、齊讀。中國是個大國,我們怎能見死不救啊,在這種情況下,誰出現了?他們能夠迎難而上,替災區人民用“感謝”的語氣讀課題:“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小結:你們也很棒,你們能調動身體的多種器官,去看,去聽,去聞,還動腦去想,這就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好方法啊!

(據學生心理特點、認識規律,從直觀、形象入手,為學生創設出和諧美好學習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求知慾望,引導學生自能探究課文的知識。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對課文才會產生想了解、想去讀、想學習的念頭。因此,在此環節以情激趣,通過設計新穎、吸引力強、方法多樣、引人 入勝的導讀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三、(鋪展)愛心行動,感悟隊員人道主義之棒。

1、(自主、合作)細細品讀2——3自然段:抓住描寫隊員的句子,把你最受感動,最有感悟的句子劃下來,句旁像老師批作文那樣,寫寫批註。

2、(交流)可能會有如下句子:

“造成兩千二多人死亡,一萬多人受傷。震後,中國政府立即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由30人組成的救援隊。”(此處可抓住2200,10000,30,對比,再結合詞語“立即”,明確時間緊,任務重)

“他們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布邁爾代斯。” “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可比較兩個句子,抓住“一……就……”這組關聯詞,明白救援速度之快,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有的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着每一條縫隙,細心地捕捉着廢墟里發出的聲音;有的隊員操作液壓鉗,剪斷縱橫交錯的一根根鋼筋,搜尋着壓在廢墟下的倖存者……當時氣温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着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隊員們仍然堅持戰鬥。”(此處課件出示)

1)、抓住兩個“有的”,感悟分工明確,訓練有素,任務繁重。

2)、找出表示動作性的詞:“搜索、捕捉、剪斷、搜尋……”談感受。(人道與犧牲)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近一步感受人道主義與犧牲精神)

( )搜索( )捕捉( )剪斷 ( )搜尋

3、課件展示一組真實的救援圖片

(啟發談話:扣住人道主義與犧牲精神。延伸課文內容,感受救援隊員對災民無微不至的愛,已超越了種族,沒有了國界。這就是人道與博愛。)

4、整合文本,層層深入

默讀《海嘯後的中國國際救援隊》2——3節,深入感受救援隊的英雄事蹟。

可結合語句談新瞭解,新認識。如:處理遺體,傳染病,吃飯,喝水。

小結:肯犧牲自己,是由於心中有愛,愛能夠戰勝一切!替災區人民用“感激”的語氣讀課題:“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語文課堂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教學當中的情感就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能在教師的點撥下“漸入佳境”。)

三、(收關)交口稱讚,感悟隊員高超技術之棒。

1、板書“交口稱讚”請學生圍繞詞語提問,如:詞義,稱讚原因,稱讚的內容

2、結合語句,學生談稱讚原因,對“聞明遐邇”稍做了解。

3、交流:人們交口稱讚的僅僅是這條犬嗎?

4、小結:這條狗是隊員們的搜索工具,只有這麼優秀的隊員才能訓練出來這麼優秀的狗。讓我們體小男孩的親人用“感恩”的語氣三讀課題:“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四、(提升)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它超越了國界,也沒有了種族,是愛撫平了傷痛,給了我們在艱難中繼續活下去的勇氣。中阿兩國友誼的使者回來了!我們都在機場迎接他們,你們想跟他們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寫下來)

五、蒐集最近印度尼西亞地震有關資料,同學之間課間交流。

(教學關注學生個體的精神生活,賦予教材以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我們説注重人文滲透的課堂教學關注的是人的教育。而這種關注,不僅僅在於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更在於學生通過學習,是否能夠理解生命的價值,是否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的各種經驗和能力,以達到全面素質的提高。實踐證明,閃耀着人文 精神的課堂充滿了活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pgnx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