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送行説課稿

送行説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送行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行説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主備的是英國作家比爾博姆的《送行》,在這裏我向各位彙報一下我備課時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我首先説一下我的教學設想和教學理念:為了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我最先做了這樣一件事——研讀教材,找尋初三閲讀教學與中考閲讀考查的結點。

《送行》是一篇散文,表現的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真情的渴望,可挖掘的育人因素很多,但如今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初三年級時間緊、任務重,我想,我們不能和以往那樣停留在對文本的精細解讀上,應設法把中考閲讀考查的知識點糅合進來,邊“磨刀”邊試着“砍柴”,方知“磨刀”的功夫是否到家。

這個單元教學的總目標是“疑為學之始”,意在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而《送行》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正是承載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雙重教學任務的鮮活文本。所以教學這篇課文首先要與單元教學的總目標聯繫起來,把設疑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細讀教材,點點疑問聚心頭。本應情真意切的送行怎麼寫成了尷尬的滑稽場面?為什麼這樣的送行是一場滑稽戲?……稍加歸納,發現這些疑問其實就是有關主題、結構、情節、語言、標題等方面的一些問題。仔細一想,現在中考記敍文閲讀考查不也就是圍繞這些點去設題的麼?

每年中考,總有不少學生驚呼曾經讀過原文,但看其成績似乎也沒有沾什麼光,究其原因,可能就是當初讀到那篇美文時,他們淺嘗輒止,並沒有學會設疑。掩卷而思,覺得何不借助這篇文章,藉助這個單元培養學生自我質疑、釋疑的東風,指導學生如何去閲讀時文、美文呢!何況新課標就要求中學生要具有獨立的閲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找到了這一結點,如何設計這節課,似乎就豁然開朗了。

接下來,我又研究了一下教法、學法。

這節課,我打算分兩個版塊進行,先通過“‘勒羅的車站送行’是真情嗎?”這一主問題,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接着再以“我們閲讀時文、美文時可從哪些角度質疑”的問題,串起這一節課的後一部分內容,引導他們在合作、交流、探究中解決這一問題並結合中考真題進行課堂演練。

通過這兩個環節,不僅讓學生理解了文本,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掌握質疑問難的方法,學會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這篇課文計劃用兩課時,第一課時解讀文本、掌握方法,第二課時提供“親情”美文,進行鍼對性訓練。

這篇課文我擬定了這樣三個教學目標:

1、透過文字去研究文章的內涵,發現作者滲透在文中的思想。

2、引導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能運用設疑法多角度深入理解作品。

3、瞭解世間百態,瞭解普通人的生活,從世間百態中發現美好趣事。

重難點:引導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能運用設疑法多角度深入理解作品。

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一、對比激疑,導入新課

我的導課是這樣設計的:由朱自清《背影》中父子分別時感人至深,但英國作家比爾博姆筆下的送行卻是一種職業,那樣的送行是真誠的嗎?

二、定向設疑,走進文本

為了能讓學生學會運用設疑法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我先引領學生從標題、結構、主旨等方面定向設疑,第一個角度——

【聚焦文題】

文題是文章的眼睛,備受中考命題者的關注,我研究過的40多套20xx年中考語文試卷中,就有20幾篇閲讀直接或間接從標題來擬題。其實注重對文章標題的分析,也是一種提高閲讀效率的良好方法。

我引導學生圍繞“標題”多思考幾個為什麼?緊扣這篇課文的標題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1.全文都寫了誰的送行?送行對象分別是誰?

2.文中寫的兩種送行,在送別目的、送別場面、效果等方面有什麼不同?

(這兩個問題,只要學生深入文本,仔細閲讀,能較為快速的解決,而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其實也就整體感知了文章的'內容——

由於學生整體瞭解了文章大意,我迅速帶領他們從第二個角度設疑,那就是從結構設疑,或是從情節設疑——

 【聚焦結構(情節)】

中考試題中,對結構的考查一般是考查“為什麼這樣安排結構”“某個情節能否去掉”“這樣的情節安排有什麼作用”。

因此我引導學生從這個角度思考,讓他們自己提出疑問,我相信絕大多數學生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文章前一部分寫送行活動中虛應故事的尷尬,後一部分寫勒羅送行的精彩演出,這兩部分的關係是什麼?能不能把第一部分刪去?

理解了內容,把握了結構,扣住了重點,那理解文章的主旨應該水到渠成,我接着指導學生從文章主旨的角度來設疑——

【聚焦主旨】

《送行》一文離我們學生的生活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我直接給出了兩個疑問讓他們思考:

1.勒羅車站送行時,其眼淚是不是他真實感情的流露?請同學們説説你們的看法,並説明理由。

(這是開放性的問題,只要學生的意見、觀點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據,都要加以肯定。當學生思路堵塞時,老師可從聯繫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中引導學生。)

2.這篇課文的主旨,至少有四種理解:

(1)旨在反對繁文縟節,主張真情實感。

(2)旨在説明“假作真時真亦假”的人生哲理,假戲可以真做,真戲可以假做。真正送行者反而尷尬,扮演的送行者卻能動真情。真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假的東西不一定沒有價值。真與假是相對的,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3)旨在表現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虛偽。

(4)旨在通過側面描寫勒羅從“舞台”到“月台”的故事,説明只要根據市場需求,找到合適的崗位,並在崗位上要付出真情,就能獲得成功,就能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以上四種理解,你贊成哪一種?請結合文章內容説出理由。

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進一步思考:

以上四種理解,有沒有共同點?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的探究,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評價作品的思想傾向,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突出教學重點,力求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以上三個方面的質疑,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定向質疑,其實學生閲讀文本後還有很多疑問,應該給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更主要的是在其展示後,幫他們歸納出所提問題的角度。因此我設置了下一個環節,那就是——

 三、自由質疑,以“漁”捕“魚”

我在學生亮疑後藉助大屏幕告訴學生質疑的常見角度——

標題、結構、情節、主旨、人物形象、語言、開頭、結尾等

然後讓學生把同學提出的問題分類,老師啟發、點撥,引導學生從聯繫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中尋找依據,解決問題,有些題目則由學生課後解決。

在此基礎上,老師歸納——

閲讀文學作品,我們應該學會從標題、結構、情節、主旨、人物形象、語言、開頭、結尾等角度質疑,多問幾個為什麼?

然後讓學生把20xx、20xx年中考語文考查的記敍文拿出來,《做客》《向泥土敬禮》,(兩篇文章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認真閲讀),這時讓學生結合剛才的角度分組質疑,就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

為什麼要向泥土敬禮?

“做客”有什麼含義?以“做客”為題有什麼作用?

師生共同活動,再次明確多角度質疑對閲讀美文、時文的重要意義。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這是一篇含有喜劇成分的散文,文中真正送別朋友的人尷尬、侷促不安,而扮演的送行者卻真情流露;其實有時候人們有真情卻不懂得如何去表達而無話可説,而這是一個渴望理解與溝通的社會,必要的時候,我們得學會去表達感情,學習去流露真情。

在你中考的征程中,這樣的美文還有很多很多,你閲讀時不妨運用這節課所學的方法,多角度質疑,或許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試試吧!

佈置作業:

1.課後再讀課文,還能提出什麼問題(譬如語言方面、寫作方面……)並請進行深入探究。

2.結合本文內容,説説你對下列生活中現象的看法。

某日,鎮上的一個喪主為老人出殯。本來這位霍姓老漢只有兩個女兒、女婿,沒有兒子,而在送葬隊伍的前面,卻出現了兒子、孫子披重孝、打幡、端盆的角色。經村人指點得知,兒子、孫子及隊伍中七八人,都是僱的哭喪公司人扮的。

標籤: 送行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pgez0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