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7篇

關於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7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1

關於教材:

《蘇珊的帽子》是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單元圍繞着一個共同的主題“尊重與平等”。課文篇幅不長,但是字裏行間流露着濃濃的温情,是一篇充滿了人文關懷的課文。然而,平實的語言、平凡的故事卻藴涵着深刻的為人道理:只有建立在平等之上的關愛和尊重,才是真正的關愛和尊重。

課文敍述的是蘇珊因為做化療失去了一頭美麗的金髮,班上的老師得知後,以研究帽子為名,熱情而鄭重地宣佈全班同學都要戴着帽子來上學,而且越新奇越好。表面上以認識各種各樣的帽子為名,實質是為了不讓蘇珊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樣,當蘇珊返校時就避免了尷尬,在不知不覺中使蘇珊樹立了自信,保護了她的自尊心,在互相尊重的環境中輕鬆愉快地生活。

關於人物:

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蘇珊和海倫老師,她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人物形象鮮明飽滿。

蘇珊:一個可愛聰慧、熱愛生活的女孩。她的可愛在課文第一句已直接説明。她的熱愛生活和聰慧從“雖然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與癌症——死神一爭高低,她的聰明和好學也足以補上被拉下的課。”這句中的兩個“足以”能夠體會到。除此之外,細讀課文,我們可以察覺,蘇珊她有着所有女孩共有的心理:她愛美、情感細膩、自尊心強,既有堅強的一面又有弱小的一面。她和絕大多數女孩一樣,喜愛自己的一頭金髮,覺得那很漂亮,然而當她以堅強的意識戰勝病魔後,卻又背上了新的心理上的包袱。蘇珊的形象是多面的,內心活動是豐富的。然而,當小蘇珊這顆幼小的心靈將面臨再一次的打擊時,正是有了海倫老師的巧妙安排,才使蘇珊從自卑中走出來,重新樹立自信和變得活潑。

海倫老師:她不僅是一個善良的人,更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她用她的智慧,巧妙而自然地掩蓋了蘇珊掉光頭髮不得不戴帽子的尷尬。不但保護了蘇珊幼小的心靈,而且告訴了她的學生,如何表達對他人的關心,什麼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

關於主旨:

什麼才是真正的“尊重”?

在這個故事裏,我們看到了教育成為了一種細節上的尊重,成為了一種真實的心靈呵護。每個學生都在這種尊重以及對於他人或者自己的呵護中獲得了心靈的感悟。這種尊重與理解的來源體現的層面已經脱離了技能的偽裝,而存在於生命與生命,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之中。

關於教學重、難點:

從學生現有的閲讀基礎來看,感受到老師和同學都是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是不難的。但是,同情,這種對弱勢羣體的關心之情,是非常容易被激發出來的,而感受課文中老師、同學的同情心及善良,只是對文本最淺層面的理解,且絕不是本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質的精髓,不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回望現實生活,想表達自己的關愛但最終卻適得其反的事例有許多,比如身邊的殘疾人,全社會都在倡導關心他們,但是,在我們表達我們的愛心時,有沒有顧及到他們的感受,考慮到他們的自尊心呢?我們是不是先把他們的傷疤赤裸裸地揭開,再施以我們的同情和關心。我們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向人施捨自己的愛,還是把自己放到跟他們同樣高的位置,設身處地地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實實在在的需要,從關愛生命的高度去切切實實地思考他們的訴求?顯然,學習本文,學生應該從海倫老師的行動中,感悟到什麼是真正的尊重,什麼是真正對人的關心。它不是光有一份心就夠的,它還需要正確的表達方式,而這種正確的表達方式正是“平等”的體現,“尊重”的體現,是海倫老師智慧的結晶,是本文人文關懷的展現。所以,我下面着重談談在這堂課教案中,我是如何達成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

教案:

課文結構和教學環節設計:

縱觀整篇課文,蘇珊的情感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一條線索,從開始的“擔心”“猶豫”到後來的“自如”“輕鬆”,而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就是海倫老師的那個充滿智慧和愛心的提議。我以蘇珊的情緒變化為主線,分為三個板塊:體會蘇珊擔心猶豫的心情——體會蘇珊自如、輕鬆的心情——體會

海倫老師的智慧與愛心

板書設計:

蘇珊的帽子

(智慧)

擔心、猶豫————→輕鬆、自如

平等、尊重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2

(一)《可貴的沉默》一課講的是: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感到快樂;而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父母祝賀生日的。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不但要接受愛,而且要回報愛。

(二)教學目標:

1、讀懂得課文內容,學會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父母,關心別人。

2、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四)教學難點:體會沉默的可貴。

 一、教學結構:質疑導向——探究體驗——深化主題——

讀寫結合。

二、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向:

愛恩斯坦説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課文的題目發人深省,是教給學生提問題方法的好時機。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因為這兩幅插圖中人物神情的對比強烈,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利用課文中的泡泡“這‘極為珍貴的東西’會是什麼呢?”意在引導學生在讀文的過程中能夠提出問題,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二)探究體驗

《課標》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了讓學生走進文本,強化體驗,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挖掘課文中可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滿足學生想象的慾望,激發學生的情感。首先品析關鍵詞句,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情景之中;(沉默前孩子們的表現)讓學生從孩子們的動作、神態中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情。如:異口同聲、神氣十足、興奮、-----快樂的交談。其次是結合插圖,根據生活經驗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沉默時孩子們的表現)讓學生找出描寫此時課堂氣氛的句子,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想一想為什麼大家都“沉默”了。對比後,孩子們感到慚愧。再次我出示課文中“我悄悄瞥了一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之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這段描述,讓學生讀後提出問題:“孩子們不知父母的生日為什麼還説孩子們可愛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並讓學生想象一下孩子們此時 能想些什麼呢?目的是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中,從內心裏產生要回報父母之愛的想法。這正是作者和我們要尋找的“極為珍貴的東西”。在探究體驗中,學生走進了文本,在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朗讀的形式抒發自己收費時的感受。

(三)深化主題

閲讀教學中,採用“對話”教學,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不斷生成,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學實踐證明,師生雙方與文本對話的默契程度越深,師生之間的對話水平就 越高,課堂教學就有生機,充滿活力。在這一教學環節時,我讓學生回憶沉默前、沉默時孩子們的表現後,引導學生體會沉默後的熱鬧場面。師生共同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圍繞課文中的話題或由文本生成出來的相關話題展開對話。在學習課文最後一自然段時,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這句話中的“我”指的是誰?(2)老師在這節課上獲得的享受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就是圍繞課文中的話題、由文本生成出來的相關話題展開對話的。我想這樣的對話拉近了文本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在課堂的拓展延伸這一教學環節,我又設計了“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説”這一話題,並配上了《燭光裏的媽媽》這首歌來渲染氣氛,讓學生在音樂中寫自己的心裏話,而後讓學生説出自己的心裏話。學生在説的過程中,體現了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學生感悟和體驗到了愛的真諦。使學生知道了在享受愛的同時,要回報愛。這樣的對話過程深化了課文的主題,提升了學生與作者的情感,昇華了學生對父母的情感。從而使學生知道了這沉默的可貴之處。

(四)讀寫結合

本課的選材貼近學生的生活:一是以課進程為線索,

以師生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二是用抓住人物質神態、動作、進行細緻的描述來再現當時的場景。這樣的特點恰好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的好教材。因此,在板書設計上,我注重了以課文的線索為骨架,在學完課文後,利用總結板書來總結本課的寫作方法。並讓學生通過描寫反映對父母愛的回報的具體事例運用課文中所學到的描寫方法。做到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文包詩”的課文是蘇教版教材的首創。我非常喜歡這種形式的課文,因為我的孩子們喜歡。我的孩子們喜歡這類課文,是因為這類課文所寫之事往往淺顯易懂,文中所包的詩也往往是他們似曾相識或早已熟背的,特別能夠引發他們的興趣點,更重要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能夠幫助孩子們自己讀懂古詩,這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李廣射虎》就是這樣一篇“以文包詩”的課文。它採用“文包詩”的形式介紹了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課文生動地敍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在朦朧的月光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誤以為虎,箭射入石的傳奇故事,表現了了李廣將軍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所寫之文為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詩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本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課文由介紹《塞下曲》開篇,引出“飛將軍”李廣。第三、四自然段具體描述了古詩所表現的情景,便於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意。

二、説教法學法

我想男孩子會特別喜歡這篇課文,也許因為他們有崇拜英雄的天性吧。所以我想初步感知課文對於學生來講,並不困難。難的是:一字詞的理解,如神勇無比、影影綽綽等;二是對“飛將軍”的理解,什麼樣的人被稱為“飛將軍”?李廣為什麼能將箭射入石頭中?對於這一點,我想孩子們能夠體會到的是李廣力大無窮,對“神勇無比”的體會則需要通過李廣的心理活動“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李廣的動作“便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着”“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來感悟。而第四自然段“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裏,任將士們怎麼拔也拔不出來”則進一步説明了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因此,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是重點。其中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塞下曲》前兩行詩的內容,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後兩行詩的情境。

對於以上難點,我設計了從故事中理解古詩,通過古詩來講故事這兩個環節,並穿插表演,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三、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

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你還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那麼,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哪些詞語你還不理解呢?

2、生交流,師相機板畫。師:這首詩裏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讀嗎?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1.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詩中的哪些小問號,你能解決了?

(2)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小問號。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滿滿的樣子,看來你們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師讀完了這個小故事後,對“夜引弓”還不理解,你們能幫幫我嗎?

A“將軍夜引弓”中的小問號

1、你從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導學生:我是從“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着一隻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機板書:拉弓猛射)

2、(將軍是怎樣引弓的?)你具體從那些詞語中理解的。

從中體會你到了什麼?(李廣射虎威武,神勇無比)

3、大家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4、點評:説説他表演得怎麼樣?

5、説説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過渡:這只是一把簡易的弓箭,小朋友拉開它都覺得費勁,要拉開李廣將軍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氣。

6、那請小朋友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李廣力氣大,神勇無比)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

這些句子中,除了李廣氣力大,你還體會到了什麼?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猛然間連忙)看出李廣非常機敏,神勇,果斷。

7、指導朗讀。師:體會了這麼多,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師:對於他的朗讀,你有什麼想對他説的。生評

指名再讀,師:這就是將軍夜引弓。

8、(將軍為什麼要引弓呢?)(將軍為什麼認為有老虎呢?)(板書:以為有虎)引出“林暗草驚風”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沙沙的聲音。”説説你的理解

9、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林暗草驚風),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將軍夜引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過度: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稜中”這些詞語,你又是從哪理解的呢?

B“平明尋白羽”中的小問號

“沒在石稜中”中的小問號討論。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矇矇亮”指什麼時候?(板書:清晨)“石稜”實物教學

2、師:第二天清晨,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相機板書: 尋找獵物)

相機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為什麼全都驚呆了?

僅僅驚歎射中了巨石嗎?

大家驚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裏……相機板書: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石頭裏,沒在石稜中。

3、從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進……怎麼也拔不出來”你體會到什麼?(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4、指導朗讀: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裏怎麼也拔不出來,不光將士們的驚訝,我們也驚呆了,你能讀出這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三、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想着故事的經過讀一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一二兩大組讀§3三四兩大組讀§4)

3、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着古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師相機插話,這就是“林暗草驚風”……

4、練習背誦古詩。

(1)自由練背。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己的頭腦中去嗎?

(2)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3)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裏面也藏着一個小故事呢?

附板書: 8李廣射虎

夜晚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神勇無比 拉弓猛射

清晨 尋找獵物 扎進石頭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趕海》一課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選了三篇文章,雖然描述的內容不同,但都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海,熱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學習後學寫一篇自己覺得有趣的事。《趕海》為本單元的第一篇,這篇課文敍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趣事,抒發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因此它是完成後面教學任務的橋樑和鋪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支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文章巧妙地以人們熟知的歌詞開頭,很自然的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三到五自然段)按時間順序,具體記述了“我”童年時代的一次趕海的經歷:“趕到海邊—抓蟹—捉蝦—快樂而歸”。其中“抓蟹”,“捉蝦”是記敍的重點,具體生動,充滿趣味。結尾再次引用同樣的歌詞,從內容上説,突出的抒寫了對大海的熱愛之情;從結構上説,照應開頭,文章結構緊湊,渾然一體,頗具所謂圓合之美。

文章語言活潑,趣味橫生,字裏行間充滿了童趣,流露出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是激發學生熱愛童年生活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編排的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

(a)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良好的聽説能力。

(b)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説一段話。

(c)能理解課文內容

(d)通過學習課文感受“我”童年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三年級學生對大自然的瞭解不是很多,雖説橋頭人生活在海邊,但對大多數同學來講:趕海是有點遙遠的。因此,我把“感受“我”童年趕海的樂趣”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於學生的生活體驗有限,尤其是像趕海這樣的事較難有真切的體驗,因此,我把“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的思想感情以及通過文章的語言描述感受趕海的樂趣”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説學情

三年級學生屬於轉折點的學生,積累了一,二年級所學的知識,雖掌握的知識不多,但已掌握了一定的閲讀方法以及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

三、説教法

(一)以讀代講法

“三分文章,七分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加之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字裏行間充滿了童趣,為此我採用以讀代講法,感情朗讀貫穿全文教學。以讀代講,不但可以培養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使學生能“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二)情境教學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的進行學習,才能讓他們學得興趣盎然.在教學本課時我使用這樣的教學語言“誰來充當小作者鬧着要舅舅帶我去趕海的事?”“為什麼螃蟹不甘束手就擒呢?”,“我”又是怎麼捉拿“武將”?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情景。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非常感興趣的氛圍中自主的掌握知識。

四、説學法

(一)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因此我把質疑,釋疑作為學生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抓住教學的疑點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啟發鼓勵學生思索探討,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説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説,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因此,本篇課文教學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讀、思”感受趕海的樂趣及文章的語言美。

(二)合作學習法

我們培養的是新時期的人才,他們除了自身要努力學習勇於創新外,還必須具備真誠的態度,開朗的性格以及善於與人合作的精神,因此,我在本課教學時,讓學生小組討論,讓他們集思廣益,互相切磋,在知識方面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借鑑。

五、説教程序

教學程序是否安排得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幫助學生讀通順課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進一步加強技能目標的訓練和完成情感目標。也就完成本課的重點,難點。

下面 ,我着重講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題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趕海》這一篇課文,那麼趕海這件事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讓學生簡要説説.師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的人童年是快樂的,有的人童年是幸福的,那麼課文中的小作者的童年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將繼續來學習這篇充滿童趣的課文,讓我們也跟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趕海的樂趣.(教師板書11趕海)課一開始,我通過自己富有感情的語言並結合課文的圖畫,把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提起來了, 教育家布魯納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就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課文

1、精讀第一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接着提問:“是什麼勾起了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唱《大海我的故鄉》)教師提醒:在朗讀時,帶上對趕海趣事幸福甜蜜的回憶,朗讀時要充滿對大海故鄉的深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每當……便”説明了什麼?然後用導語過度下一自然段:趕海對我來説是那麼的有趣,那麼我童年趕海時是個怎樣的情景呢?在趕海的過程中,我的心情怎樣呢?請同學們細細閲讀課文。

2、講讀第二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閲讀並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文中哪個詞表現了我趕海的迫切心情?

(2)、“我”初到海邊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麼樣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使學生養成閲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

學生交流彙報,教師板書:浪花回頭,追趕浪花

接着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悟作者趕海時的喜悦心情。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深入體悟趕海的樂趣,以及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同時發動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白本自然段運用恰當的擬人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海浪與趕海人相互依戀、嬉戲的情趣。

3、講讀第三自段

這一自然段類似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自學為主,輔以引導,培養他們的閲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並要求他們找出:

(1)、在海邊“我”看到人們在幹什麼?

(2)、這些動作用什麼關聯詞語連接的?

(3)、誰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説一段話.

(4)“我”又有什麼活動?

(5)、你覺得哪個場景最有趣?

(帶着問題閲讀,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麼樣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使學生養成閲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

學生合作交流彙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抓海星 捉 撈撿 捉蟹、蝦

最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講讀第四、五自然段

(1)、細讀第四段,展開想像,理解課文內容。

(2)、過渡: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太陽偏西了,趕海的人們不得不回家……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趕海的人們都帶些什麼東西回家?(學生自由發言,這樣有助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3)、師述把學生帶入情境: “我”提一大堆“來之不易的海鮮”,迎着柔和的海風,沐浴着夕陽的餘暉,踩着軟綿綿的沙灘走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極了,不由得哼起了最愛唱的歌。

(三)、總結

總結在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今天,我們跟着童年時代的作者一起到海邊趕海了,並且感受了濃濃的趕海樂趣,有機會我們也要親自去感受一下抓蟹、捉蝦的樂趣。

(四)説板書

這一板書設計我主要板書趕海過程所看到與所做的,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趕海的趣事 ,並激發他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板書設計

11 趕海

浪花回頭 追趕浪花

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蝦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反映南疆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散文。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羣島進行介紹和説明的。先講西沙羣島的位置,再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羣島的風光和物產,最後描寫西沙羣島將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利用網絡瀏覽、查詢、篩選、蒐集相關的信息。瞭解課文是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來介紹西沙羣島的。從中感受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

3、收集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並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4、通過本次學習活動,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詞句,瞭解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

教學策略:

使用網絡課件,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和諧氛圍。

西沙羣島位於祖國的最南端,她的富饒和美麗,對於生活在祖國北方山區的孩子們來説十分陌生。如何讓孩子們感受到她無窮的魅力,利用網絡的便利條件,帶領學生們走進西沙羣島的懷抱是最好的辦法。教師在課前製作準備了網絡課件。(切換至課件,邊説邊演示)它包括地圖、全文朗讀、海水、海島、海底、海灘、未來、西沙遨遊、海洋鏈接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有機結合在一起,再按照教學要求,隨機調控、綜合處理。學生們暢遊在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中,自然而然地有一種置身於西沙羣島美麗風光中的感覺。下面我就具體談一談,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深化教學的。

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課件)

教師聯機出示地圖,讓學生自己找出西沙羣島。(出示課件地圖頁)為同學們講解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並以假想參觀的方式進入西沙。很快便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交流彙報。

此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以讀為主線,首先讓學生點擊課文朗讀,自由欣賞,初步感知課文。(點擊播放一小段課文朗讀)教師適時拋出西沙羣島什麼多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件瞭解西沙羣島的特點。讓學生到西沙小站盡情地暢遊。有的同學來到了海灘,在這裏讀懂了千奇百怪、龐大等詞的意思。有的同學來到了海底,威武的大龍蝦、蠕動的海蔘、美麗的珊瑚、神奇的魚都深深吸引了他們。在這裏還可以自讀、自探、自得自樂。進入海水、海島的同學也很快弄懂了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棲息等詞的含義。

接下來,就是小組交流、彙報融通。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向大家彙報。下面我給大家放幾段課堂實錄。(播放課堂實錄)讓學生自由彙報,滿足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使有限的時空所有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獲取更多、更豐富的信息。他們交往的願望也得到了滿足,既受到了尊重,個性又得到了張揚;既鍛鍊了學生的説話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第三環節:網絡搜索,知識拓展。

經過上一環節的學習,學生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也瞭解到課本上僅僅介紹了西沙羣島的一部分,自然想了解得更多。於是教師請同學們點擊西沙遨遊、海洋鏈接,進入網絡去探索更神祕的西沙羣島。教師巡視點撥,個別輔導。這時學生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結伴而學,收集感興趣的內容,然後再由學生將自己查到的資料介紹給大家。有的同學查閲了海底的生物,來到這裏,真是大開眼界!有珍奇的動物,由奇怪的植物,有科學常識,還有海洋趣聞。(演示課件)有的同學查閲了西沙羣島的風光,美麗的海灘、遼闊的大海、壯麗的日出、歷史的見證盡收眼底,彷彿置身其中。(演示課件)同學們爭先恐後,眾説紛紜。積極地參與探究。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得以有效地發揮,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自學。培養了學生蒐集、整理、提取、運用信息資源的能力。

第四環節:全課總結,情感昇華。

學生藉助網絡資源的檢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全面、更詳細地瞭解了西沙羣島的風光和物產,自然而然地傾瀉出對祖國的熱愛。讓學生來總結自己的收穫,感情自然充沛,達到了教育教學的最高潮。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運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利用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形象、生動地啟迪學生思維,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鑑賞語言文字,提供條件。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裏檢索到更多、更有價值的學習資源,提高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所藴含的意、所流露的情有着更加真切的感悟,幫助學生抓住西沙羣島的特點,理解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整節課教師旨在讓學生在寬鬆、和諧、平等、愉快的氛圍中,運用網絡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探知,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生動活潑地發展。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詩歌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温暖的陽光下快樂遊戲。詩人從“太陽普照全球”這一自然現象中提煉出詩意,把太陽當作所有國家的朋友,她從西山落下,走向別的國家,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帶去了快樂和希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處,加強信任和理解,人類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體會詩歌擬人化的寫法。

2、教學目標定位為: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紅彤彤、晚霞、睡夢”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3、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朗讀、背誦詩歌。難點是理解詩歌的含義

(二)説教法

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本課的教學方法為: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用歌曲《七色光》導入新課,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引入新課文。

朗讀體會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詩句的美,在讀中感悟太陽落山的美景,在讀中感悟太陽為我們做的好事,在讀中感悟太陽是是我們大家的。

課件演示法:課件演示起着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

(三)説學法

整節課上,學生以讀為主,以讀為本,在個體讀、同位讀、四人小組讀、給好朋友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法等,在書聲朗朗中,感受詩句的美。

(四)説教學程序

1、導課。播放歌曲《七色光》),師生拍手唱歌。

過渡語:太陽是温暖的,太陽是美麗的,太陽是我們大家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太陽是大家的》。板書:25、太陽是大家的

【本環節的設計,採用課件引入新課,首先課件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再利用歌曲中的歌詞自然引入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檢查生字詞。

(1)抽讀老師手中的詞卡。

(2)同座位同學交流每小節的意思。指名讀詩歌,説意思。

【本環節讓學生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意思,用詞卡來鞏固學生的生字詞。而且讓學生劃分清楚小節,與同位交流每小節的意思。】

3、品讀詩意,體驗太陽落山之景美。

(1)展示圖片:太陽落山的時候的情景。説説圖意,指名讀第一小節,師範讀,説體會,整體美讀。

(2)這麼美的景色想把它留在腦海中嗎?自由試背。

【美麗的圖畫也能成為優美的詩句,在欣賞體會的前提下進行朗讀美景自然彷彿溢於眼前。老師的範讀將學生的朗讀又推進了一個層次,有指導,有感悟,教學出現了層次性。】

(3)學生仔細觀察第二小節的詩句,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4)在學生的自主彙報中,瞭解詩句的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在省略號中省略了太陽做的許多好事,師趁勢讓生進行仿説練習。

(5)把本節詩句讀給同位同學聽,讀給好朋友聽。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導讀下,看着黑板進行背誦。

【“説”必須讀文,必須觀察和思考。這種熔“讀”、“思”、“説”為一體的“體驗學習”,倡導的是學生的自主性,珍視的是學生的獨創性,發展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高。】

4、昇華情感,豐滿文本,體驗太陽之情美。

(1)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三小節。

(2)指名彙報朗讀,用課件提醒學生注意帶有“!”、“?”的句子。

(3)分句合作朗讀第三小節。

【給學生自我選擇的空間,在朗讀中發現,在朗讀中體會,在朗讀中感知,在朗讀中合作,由老師的指導過渡到學生的自己學習,使一個能力的提升,在標點符號的處理上,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動畫的標點符號,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和興趣,在朗讀中自然的讀出了語氣。】

(4)師提示:太陽是無私的,當我們睡覺的時候,她又來了不同的國家,傳遞了世界各國小朋友之間的友誼,想想:太陽在其他國家又做了什麼?

在學生回答中,師巧妙地串讀課文,自然的迴歸到全詩的第二小節,直至課題。

由指導讀最後一個句子,引入問題:外國小朋友在等什麼?盼什麼?(指名説)

【在師生的接讀課文中,教師巧妙地將課文從第四小節過渡到第二小節,最後點名主旨:太陽是大家的,即是迴歸了全文,又將主題再次的明確,提升。】

(5)昇華主題,倡導世界和平,體驗太陽和平之美。

(出示幾張戰爭中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想説出來。然後全班配樂朗讀,體會自己的幸福生活。

(6)聽了你們優美的朗讀,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向我們走來了,(出示書中的插圖)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呢?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來吧!(自由寫作)交流。

【在朗讀中體會太陽帶給我們的温暖、快樂、幸福。通過戰爭中孩子們生活現狀的對比,更有力於珍惜我們今天的生活及和平帶給我們的安寧。只有在和平中,太陽幸福的光芒才能普照大地。】

6、作業超市:

(1)把小詩有感情地讀給爸爸媽媽聽;

(2)試着寫寫小詩中第二小節中省略號後的詩句

【作業設計也給了學生選擇的自主權,讓學生更加願意去學習。】

(五)説板書

25太陽是大家的

鮮花小樹小朋友

和平安寧

幸福快樂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七顆鑽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着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裏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裏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

根據新課改理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會認7個生字,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重點語句,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愛的博大。

二、説教法和學法。

1、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讓學生在自由寬鬆,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圍中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認識,在提升後促進感情朗讀,我想這是對本篇情感味較濃課文增進體驗的合理途徑。

2、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感受。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3、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三、説教學設計。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同學們,以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導入感受神話的美麗。導入課題:今天聽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講一個生動的故事。設計這一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為這節課奠定了一個好的基調。

2、初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檢查詞語認讀,為學好課文奠定基礎。

(2)學生快速閲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能在最短的時間裏面感知故事大意。指名説説課文大意,引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一設計意在訓練學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3、再讀課文,體驗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畫出讓你覺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彙報:讓你覺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引導讀出神奇的味道。

(4)讀到這裏你有什麼疑問?

(學貴有疑,有疑點有問題,才能有思考有創新。此時鼓勵學生質疑,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燃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4、品讀重點,感悟母女博。

(1)快速默讀全文,尋找愛的足跡。

(2)學生交流彙報,教師着重順學而導以下句子。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小姑娘往手掌裏倒了一點水,小狗把它舔淨了,變得歡喜起來。

母親説:“我反正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嚥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①反覆讀一讀四個句子,從哪些詞語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②小姑娘把水給了誰?從中你感悟到什麼?

③從母親身上你又見到了什麼?

④選擇最讓你感動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讀。

(語文學習的性質要求我們既要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有要進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設計從課文整體入手,品析文本的重點句子,使學生明其義,品其味,悟其情,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5、引伸拓展,讓愛層層遞進。

學到這兒,學生對課文語言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但僅僅是瞭解文中故事,明白變化的原因是“愛”。對作者的意圖還不甚理解。所以,向學生提出疑問:

(1)為什麼不把鑽石留給小姑娘她們,而讓它飛上天變成了星星呢?

讓學生明白讓愛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個角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發生奇蹟,由愛而生的七顆鑽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訴人們,讓愛成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讀完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麼呢?

(讓學生結合實際談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愛是真實的奇蹟。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愛,到處有奇蹟發生。)

四、説板書設計。

七顆鑽石

愛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vmk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