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模板集合9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模板集合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模板集合9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 教材內容簡介

今天,我準備的説課內容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燕子》,《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裏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着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⑴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盪漾、音符”等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燕子》一文描寫細緻生動,感情充沛激越,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報春使者——小燕子的喜愛之情,因此,怎樣引導學生從作者對春天裏的小燕子的描寫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由於小學生受自身活動範圍及全面分析認識事物能力的限制,難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基於此,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課擬定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將重點實現目標1、2、3。

二、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吟喔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由齊唱耳熟能詳的少兒歌曲《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導入,即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歌詞裏的“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説,這裏的春天最美麗”,與課文結尾“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有異曲同工之效。這樣,學生就會很快走入課文裏那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為春天增添的生機,不必用教師點撥,學生的體驗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初讀,整體感知

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為通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迴指導,留意糾正學生不標準的字音,並將犯有較普遍的錯誤的生字詞板書,然後由學生們自己查字典正音,糾偏,以鍛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然後,由學生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觸摸春天》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文章。這篇簡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寫了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文章文筆細膩,用詞豐富、優美。本文主要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安靜讓人不可思議的舉動,從在花園裏流暢地走,極其準確地伸向沾有露珠的月季花,攏住蝴蝶,到放蝴蝶,再到仰起頭張望。一條是作者的感受,從驚歎,到感動,再到對人生發出感慨: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繽紛世界。

説教學目標:

1、在品讀中積累好詞好句,通過品讀揣摩其中藴含的道理,能有感情地讀含義深刻的句子。

2、感受盲女孩對生活的熱愛,體會盲女孩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盲童安靜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怎樣引導學生從盲童的角度,體會小女孩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因為學生缺少體驗。

為了突破這個重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1、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我在開課前讓同學們進行了一次盲人的體驗活動,使他們感受到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更深地體會到盲童安靜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可歎之處。2、我採取抓住重點詞句和聯繫上下文等讀書方法,引導學生感悟安靜熱愛春天的心靈;接着是探究體悟,觸摸春天。我讓學生運用剛才指導的讀書方法對含義深刻的句段自主探究體悟,感受安靜是懷着一顆熱愛生活的心觸摸春天的脈搏,捕捉春天的影蹤,進一步激發情感,受到啟迪;最後是昇華情感,珍惜春天。我讓學生聯繫文中的安靜理解中心句,聯繫身邊的人和事寫出自己所受到的啟發或感悟。從課內到課外,從閲讀到表達,從安靜到自己,讓學生更深地體會到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創造屬於自己的繽紛的世界。

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1、品讀重點詞句時,有意識地借用圖片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讓學生猜想安靜的心中有什麼事物,什麼顏色,不僅開拓學生的思維,也深化點綴了“多姿多彩”,為引出作者發出的感慨,揭示的道理渲染昇華。2、課外拓展:課前叫學生收集殘疾人身殘志堅的故事或對生活生命有關的名人名言。課內外的結合,再次深化了作者揭示的人生真諦。3、小練筆——課堂感言,培養學生動筆的能力,讀寫相結合,在寫的過程中對作者揭示的道理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説反思:

看着同學們一雙雙閃亮的眼睛,聽着他們一句句發自內心的感慨我真的很激動,同學們已經被盲童安靜的神奇靈性,繽紛的內心世界打動了。是呀!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從“不可思議”層層推進,學生感受着盲童安靜的心靈,那種熱愛春天,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追求,從挖掘一個個重點詞,到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我真正感受到了來自學生心靈的震撼。當同學們閉着眼睛,在音樂的伴奏下,那一個悄然合攏……那一種驚訝……。我動情地讀着,學生入情入境,已悄然走進了安靜的心裏,安靜的心中此刻有什麼?有花、有蝴蝶、有草、有陽光、有小夥伴……這就是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在一次次的點撥中,我周身的熱血也隨之沸騰,也情不自禁地跟同學們讀着“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另外課外資料的補充不僅充實了課堂內容,又是從課文走向生活的一個階梯,學生補充着自己收集的資料(有殘疾人身殘志堅的故事及有關生命的名言警句),這一次,我和同學們又再次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感慨: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整堂課迴旋着的是:我們對生命對生活的那份熱愛,不管是文章中的安靜和作者,還是我、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被這人生的真諦所震撼着。

這麼一篇感人又發人生省的文章,可惜的是我的過渡語不夠流暢,這濃濃的情感因我的幾個疙瘩和突然的停頓而大打折扣。

通過這次上課,我一定會揚長避短,迎接下一次的教研課,上出自己的風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3

一、 説教材

《花的勇氣》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節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

帶着泥土的氣息,打開教材《花的勇氣》,和作者、編者對話。這篇課文構思精巧別緻,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寓情於景,情理交融,耐人尋味。語言生動、優美、流暢,值得細細品味。和本單元其它課文、口語交際共同組成“熱愛生命”專題,又是一個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啟迪學生心智的好例子。

二、 理念、目標、重難點的確定

説的是一篇課文,其實是我從教18年的實踐、思考: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要在工具性、人文性兩者的矛盾中尋求平衡。基於以上理念和年段目標,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通過本課學習,認識4個生字,理解“氾濫”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描寫花的句子。朗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語言的優美。重點:體會花兒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氣魄。難點:憑藉例子,通過對話,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領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三、 説教學法

為實現上述目標,教學方法選擇至關重要。教法、學法互相牽制,融為一體。教法方面,主要採用重點突破法,以課題為切入點,點上探究。我還採取多層次閲讀法,引導學生盡情的閲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憑藉文本的語言文字,力求和學生一起穿透文字的表象,感悟文本背後的意義,並在感悟中學習語文,關注語言,促使感情與智慧在閲讀對話中交融共生。我還運用合作探究法,以作者情感的變化作為本課研討問題,使學生讀、思、説、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體驗情感,突破重點。學法方面,本文是略讀課文,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課前導讀,明確閲讀要求,自主學習,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合作探究。

四、 説教學程序

我追求簡約、高效、創新、和諧的課堂。本課安排一課時。根據新課程理念和農村孩子實際,預設如下流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課始,創設情境,喚醒學生。我是這樣導入新課:茁壯生長在磚縫中的小瓜苗,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頑強。當你看到花兒在陽光下綻開笑臉,在温室裏展露嬌媚時,也許你並不會太在意,然而當你面對千萬朵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時候,你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學習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氣》,大家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注意“勇氣”兩字要寫的有力!

板書:的勇氣

釋題:什麼是勇氣?(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

學生在激情的話語中走進文本。民主、自由、寬容、激勵的氣氛從一開始就浸漫課堂,並貫穿教學始終。

1、引導質疑: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讀了題目,你有問題要提出來嗎?

2、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是呀,作者看到的究竟是怎麼樣的花啊,竟然擁有勇氣?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覺得第一步我們該做什麼?(找寫花的語句)第二步我們再做什麼?(從寫花的語句中嘗試感悟花的勇氣)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遇到描寫小花的語句就動筆畫出來。文中描寫花兒的語句有兩處:

(出示投影)——第二自然段

我用手撥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着滿滿一層小花,白的,黃的、紫的;純潔、嬌小、鮮亮;這麼多、這麼密、這麼遼闊!它們比青草只矮几釐米,躲在草下邊,好像一使勁兒,就會齊刷刷地冒出來……

1、齊讀這段話,然後説説讀懂了什麼?在課本上做好批註。(花顏色美、可愛、多等特點)

2、揣摩作者描寫小花的方法。(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師:你還劃出了哪些語句?

( 出示投影 )——第七自然段

迎着吹在臉上的細密的、涼涼的雨點,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萬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雖然遠處大片大片的花與濛濛細雨融在一起,低頭卻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

1、師:花兒多美呀!想看看嗎?

(出示投影)——花的圖片

教師配音讀此段,師生交流理解。

教師小結:同學們,這個時候老師不但被花的勇氣征服了,也被你們的精彩發言征服了, 誰願意把感悟到的勇氣放進這段話裏面讀一讀?(指名讀)

(三)、小組探究 體驗情感

師:小花竟然有勇氣!這是作者看到的小花。可是你們知道嗎?作者歷經了好幾次情感變化,讓我們再次到課文中去,去尋找作者的情感歷程。

(走進作者不斷變化的情感世界裏去,與作者的變化之心直接對話,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文本。使文本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理解相得益彰,充實其內心,沉澱其語感。)

(出示投影)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 失望 ,

扒開草後看見躲藏着的小草時,感到 ,

離開維也納前沒看到花,感到 ,

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 ,

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感到____________。

1、分小組合作學習:針對問題,瀏覽課文,認真傾聽,大膽交流。

2、選小組代表展示所填內容。體會作者的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驚這一系列心理歷程。

3、個性化展示朗讀。

師:誰有勇氣給大家讀一段,請自信的舉起你的小手。我們需要8位小勇士!注意:每個人讀的內容不同,感情也就不一樣,有信心讀好嗎?

師:同學們,我們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了小花那種不向冷風冷雨低頭的勇氣,那種在艱苦的環境裏奮力拼搏的精神。那麼作者又感悟到了什麼呢?請你找出描寫作者感悟的語句。

(出示投影)——第八自然段

我驚奇地想:它們為什麼不是在温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兒居然有如此的氣魄!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1、根據標點符號提示的感情讀此語段。(問號、感歎號、破折號)

2、説説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交流指導)

(1)聯繫課文第五段理解“冷風冷雨”這一惡劣的環境。

(2)抓住“偏偏”理解小花的勇敢;抓住“居然”理解作者的震驚;抓住“如此的氣魄”理解花兒的勇氣;抓住“怦然一震”理解作者的感悟至深。

3、總結本單元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

(出示投影)——理解句子的方法

(1)根據標點符號提示,讀出感情,幫助理解。(2)聯繫上下文,完整理解。(3)抓住關鍵詞語,深刻理解。

4、個性化朗讀。

(這段話是作者的感悟所在,點睛之筆。讀點睛之筆,方能悟其中之意。嘗試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才能激發出學生的語言積累,分析課文的能力才能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讓學生在思考中陶冶心靈,在討論中培育心靈,在傾聽中豐盈心靈。)

(四)、迴歸全組,昇華思想

這是本組的最後一篇課文,讓學生結合本文和前面三篇課文,説一説對人生、對生命的再認識(完成小詩人續寫),使本組教材連貫起來成為一個整體,深化學生感受,昇華思想。

師:聽你們讀到這裏,我的心情變的凝重起來,作者由花的勇氣悟了到生命的意味,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板書:生命的意味

(出示投影)——我的小詩

勇氣是冷雨中迎春花綻放的花朵

勇氣是磚縫裏小草探出的嫩芽

勇氣是……

勇氣是課堂上高舉的小手

勇氣是夜晚獨自一個人在家

勇氣是……

(來,誰接着老師的話説出詩一般的語言)

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不同,他們對生命的認識不同,語句表達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

(五)、説板書設計

略讀課文的板書更應簡潔明快。我選取了文章當中最能體現花兒勇氣的三個詞語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作為板書內容,隨作者的行文思路橫向推導出生命的意味這一主題。

傲然挺立

明亮奪目 ——花的勇氣—— 生命的意味

神氣十足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4

今天我執教的《蓮葉青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閲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祖母十分喜愛蓮葉,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裏種着一缸荷葉,荷葉長大了,卻把荷葉剪下送給別人的孩子治瘡的事。課文語言生動,簡練,作者由景到人,觸景生情,運用了睹物思人的寫作方法。

結合我們的研究專題,這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抓住課文重點詞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睹物思人”的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我設計了以下流程:

一、情境導入,出示課題。

二、研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找出祖母精心種養荷花的詞句子

2、學生交流體會。指導朗讀

3、默讀課文,找出祖母剪荷葉送人治病的詞句子

4、學生交流體會。指導朗讀

三、簡介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

根據這篇文章的特點,我採用圍繞中心問題,揣摩關鍵詞句、有感情地朗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解決。在理解文章內容的時候,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繫實際來談體會,尊重學生有個性的見解,不強求統一。

在課堂中,我力圖通過以下方法來體現我們小專題的研究成果

一、情境引入,滲透寫法

開課伊始,出示荷葉的課件,生談感受,師設計懸念,由物到人,滲透寫法。這篇課文,看似寫景,其實寫人,這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學生不容易突破接受。在開課時做這樣的鋪墊,為結尾講解寫法時奠定基礎,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概括詞組,加強技能訓練

在導入新課時,我採用了聽寫詞組的辦法,再次回顧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對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引導。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而本課的主要內容並不好概括,所以我採用了這種方法,目的是語文的工具性能得到紮實有效的訓練。

三、抓重點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在教學祖母精心種養和送人治病這兩個環節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採用了“生自讀——談體會——師提升——生再感悟——感情朗讀”這樣的方法使學生一步步對課文進行理解。課堂中我採用自讀、默讀、師生對接讀、男女生賽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發揮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我雖然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問題,但我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在讀中實現文道統一的教學理念,使課堂氣氛和諧,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愉快學習。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敍文。《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後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和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作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

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讚美桂林的山或水,並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並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後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後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着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着木船,盪舟灕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文章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敍的構思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

二、説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覆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採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節的:A、範讀課文激發感情。揭示課題後,老師馬上以飽滿的感情範讀課文感染學生並激起朗讀興趣;B、自由朗讀醖釀感情。當學生激起朗讀興趣後,通過自由朗讀醖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學生體會出來了;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較中顯示出灕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啊(nga),清啊(nga),綠啊(ya )]和三個並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能表達出灕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因為,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己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着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感情,通過前四步,學生已經把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後學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孩子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説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採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灕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1)這小節分幾層寫?(2)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3)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4)反覆誦讀。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後,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為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學生並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後半句用述敍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的停頓,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理與朗讀技巧,反覆育讀,使教師、學生與作者的感性融為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説過程

1、揭題談話:

讓學生説説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體裁,簡介作者及有關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後談自己的感受、想法。

3、入境動情:

自由讀後逐段指導讀,帶學生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老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第三小節運用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學生入境,讓學生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生共鳴,抒發自己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別人。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6

説教材

《一碗水》是語文A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3單元的第3篇課文,該單元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題展開。《一碗水》是軍旅作家吳然發表在《兒童文學》中的一篇抒情短文(文章體裁)。他講述了密林中有一眼小小的泉水,它一年到頭都不幹涸,總是滿滿的一碗,為人和動物提供了甘甜的泉水,帶來了生活的歡樂,(主要內容)表達了作者對“一碗水”的喜愛、讚美(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是:文章生動流暢,充滿情趣,特別是描寫小動物來泉水邊喝水的那段,寫得很有感染力。課文字裏行間洋溢着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的方便和樂趣。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會用“雖然……可是……”、“那麼……那麼……那麼……”造句;

能根據課文進行片段仿寫。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説教學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依據這一理念,設計本課教學時,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潛能,讓他們在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課文內容,掌握技能,進行能力訓練,切實體現了“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體會“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確定為:為什麼説“一碗水”是一眼靈泉。

説教法和學法(教學重點、難點突破的設計)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很重要。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來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激發學生想象力的方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有這麼一個美麗的地方,那兒如一個神話般的世界。今天我就做一次導遊帶大家去看看。多美的大自然呀!密密的樹林裏,陽光透過樹葉,照亮了爬滿石壁的過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濕的苔蘚。在密林深處的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人們給它取了一個獨特的名字叫“一碗水”。(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是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前提,這樣的設計使學生一開始就被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所吸引,再直奔主題,使學生的學習就有了明確的方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回顧課文,找準中心

過渡:這一碗水人們不但名字獨特,老人們還給了它很高的讚譽呢!讀讀課文,看看人們是怎麼稱讚他的?用書中的一個詞來概括。

【設計意圖】將教學的切入口放在此處,由它為起因創設一個個生動的解讀情境,抓住了脈絡清晰地教學主線,以便於講解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細讀研討,理解課文

過渡:“靈泉”中的“靈”你是怎麼理解的?(靈性)一碗水靈性體現在哪?它有有什麼特點?

1.學習第1、2自然段,瞭解一碗水的神奇。

輕聲讀課文,畫出描寫一碗水特點的句子。交流、有感情讀。

2.默讀學習3-6自然段,感受這一碗水給人們、小松鼠、山喜鵲帶來的快樂,並標畫出相關詞句。學生自讀標畫。

3、品讀、感悟。

(1)一碗水給小夥伴帶來那些快樂?(課文第3自然段)

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品讀感悟。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及時評價。

(2)讀第5、6自然段,體會小松鼠、山喜鵲的快樂。

抓住動作和叫聲體會一碗水給小松鼠、山喜鵲帶來的快樂。指導朗讀。

(3)指導寫片段。

4.還有誰會到這一碗水邊喝水?它又是怎樣表現自己的快樂的?

5.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

看到這一幕,我們都不忍心去打擾他們,只好躲得遠遠的,和他們共同享受這美好的時光。

6、探究:為什麼老人們説他是一眼靈泉?

7、想想説,你喜歡的動物或植物喝了一碗水會怎麼樣?

四、總結昇華,激發情感

五、拓展訓練,解説文本

一碗水出名了,許多的遊客都要到這兒來觀光。請你以小導遊的身份把這一碗水介紹給遊客吧!

六、拓展延伸:

1.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有許多人也想前來看看一碗水,請你給他們介紹介紹!試着寫導遊詞。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課《江南春》和《春日偶成》兩首古詩,分別是唐代詩人杜牧和宋代詩人程顥所作。每首詩都是七言絕句。我準備按順序先教學《江南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着再學《春日偶成》。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歎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全詩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三四句弔古: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託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台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是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遊,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全詩一二句寫景:淡雲、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麼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處這宜人春色裏,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閒貪玩呢?

二、説學法教法

(1)學法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閲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因此,閲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為閲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閲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閲讀經驗等)進行創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並把語言文化知識、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為,最終昇華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徵。

(2)教法

①抓朗誦。詩歌的節奏、韻律要*讀來感受,詩歌所藴藉的感情內涵也*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②堅持啟發式。問題要精簡,並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運用聯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閲讀詩歌的方法 ?

③變教知識為教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容的閲讀習慣。

(3)手段——以生為主體,以師為主導,結合掛圖等輔助教學。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8

課文的第4—11自然段是重點段落,也體現了“我”在特定環境下的獨特感受。鳥兒真的有語言嗎?課文中的“我”真的能“聽懂”鳥語,與鳥兒交談嗎?這是學生理解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如何引領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同時,去深切地體會“我”與鳥兒的那份親密無間、心心相通的濃濃的人鳥情是我要重點把握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疏忽”“倍感親切”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我”與鳥兒的交流過程,體會“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並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熱情。

其中目標3是重點也是難點。我預設用三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採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揭示課題,(板:鳥語)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後引領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接着,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着重對“犒”“矯”“公冶長”等字詞進行正音,並對一些不容易讀好的句子留心指導,如“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有隻大肥羊,快快去背來,你吃肉,我吃腸。”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仔細讀課文,並適時梳理課文,如,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我”怎麼會想要通曉鳥語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我”與鳥兒的交流?通過不同層面要求的讀,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走進鳥的世界。

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並指名交流接着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畫面及百鳥爭鳴的熱鬧聲音,生動的畫面很自然地把學生引進了鳥兒的世界,為進一步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研讀課文,感受人鳥情深。

課文的4—10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與布穀鳥、喜鵲的兩次對話,我準備“一扶一放”,與布穀鳥的對話,我準備扶着學生去研讀感悟,分六步進行:

一“讀”。引導學生自讀4—9自然段,知道作者聽懂了布穀鳥的叫聲。

二“聽”。多媒體展示布穀鳥及它的叫聲,引導學生認真聽,從而瞭解布穀鳥其實不會説話,那是作者根據鳥叫聲進行的猜測,(板猜想)所以,我將提醒學生注意“種田織布”“勤勞刻苦”與“布穀布穀”句尾都以“u”壓韻,讀時要注意節奏。

三“演”。我將引導學生小組來演一演對話,表演時可戴上頭飾,以使學生儘快融入角色。接着我將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無拘無束”“彷彿也變成了……鳥兒”等詞句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引領學生感悟到“我”與鳥兒的傾心交流、物我相融。

四“質疑”。我將適時出示句子“一想起布穀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怠慢。”為什麼呢?學生可暢談自己的理解,我將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

五“議”。為什麼“我”和布穀鳥之間能達到這樣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將引領學生聯繫1—3自然段,找相關句子,瞭解到作者從小就愛看鳥兒“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板傾聽)鳥兒的“歌聲和軟語”,為了想要和公冶長一樣通曉鳥語,常和鳥兒去談心聊天。

六“再聽”。多媒體再次播放布穀鳥的叫聲,引領學生用心聽,用心揣摩鳥語,看看能不能聽出自己的感悟。

關於和喜鵲的對話,我將利用媒體播放鳥叫聲,然後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創造性地去解讀,表演。

此時,我想學生已不單單滿足於跟着作者走了,而也想讓自己做一回鳥的知音人了,因此我將適時播放一些鳥叫聲,如黃鶯啦、百靈啦……讓學生來猜猜它們在説些什麼。這個拓展不僅有利於形成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愛鳥護鳥。

在學生激昂的情緒中我將引讀並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最後一句話,並通過多媒體畫面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體會這些鳥兒是否擁有這種精神。另外,結合省略號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和句式訓練,即運用“從那裏,我認識到 ;從 那裏,我懂得了 ;從 那裏,我學到了。”寫一寫還可以從其它鳥兒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此時此刻,不管是作者,還是學生,都將湧起強烈的感覺: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哇!(板人類的朋友)此時此刻,再來讓學生讀課文,定能達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深化愛鳥認識。

1、看一看,你喜歡的鳥是什麼樣子?聽聽它們的叫聲。

2、做一做,為護鳥做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課時,主要是指導造句“疏忽”和“倍感親切”,以及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以上只是我的預設,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少“生成”,我將作及時而相應的調整。

板書設計:

鳥語

傾聽 猜想

人類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扁鵲治病》,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本單元以“故事長廊”為主題展開。《扁鵲治病》講述了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訴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學段要求和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蔡”等4個生字,會寫“扁”等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難點: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3、教學時間

根據課文的內容安排,我把本課確定為一課時完成。

4、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病歷單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聽、説、讀、寫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思維正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學生對於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

三、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蔡桓公的病情由輕到重的過程,進而明白防微杜漸的含義,結合四年級學生閲讀的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朗讀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情境教學法、評價激勵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在學法上,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髮展的學堂。

四、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圖片質疑,引入課題

語文特級教師於漪曾經説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我先通過多媒體出示“聽診器”和“切脈”的圖片,然後引出扁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初始人物,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為學習下文奠定了基礎。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彙報交流時,我先是打破常規,把生字、詞語歸類出示,幫助學生靈活記憶,接着,我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出“課題擴展法”。

第三環節:小組探究,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並相互進行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變被動為主動。

於是,我先提出疑問,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後,小組內填寫、討論蔡桓公的病歷單。進而得出“蔡桓公的病情在不斷地發展,一次比一次嚴重”的結論。接着,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扁鵲勸説蔡桓公治病的語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解讀,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特徵,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後,我設計一個採訪蔡桓公的環節:您臨終前有什麼話要告誡您的子民嗎?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課文小結,揭示寓意

為了加深學生對“防微杜漸”的理解,我巧妙地採用了以下方式:

1、聯繫課文內容解釋詞語意思:蔡桓公一開始的皮膚病是微不足道的(板書:微),是由於他不聽勸告導致病情漸漸加深而死的。(板書:漸)假如對細微的小病能積極防治的話(板書:防),就能杜絕它漸漸發展(板書:杜),以致釀成大錯,這就是(防微杜漸)。也就是《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所藴含的道理。

2、巧編對聯:上聯是“悔不聽神醫扁鵲金玉言”,下聯是“歎桓公吃虧喪命在眼前”橫批是“防微杜漸”。

3、拓展相關的俗語格言。

 第五環節:結合生活,遷移運用

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行為習慣,並進行拓展練習,遷移知識,昇華寓意。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推薦閲讀

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作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生的熱情。因此,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項作業: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扁鵲治病》這則寓言原名叫《扁鵲見蔡桓公》,選自我國古代的一部名著《韓非子》,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師推薦大家課後去閲讀。

五、説板書設計

這一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及多媒體展示等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新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kok9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