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環保幼兒園説課稿(通用3篇)

環保幼兒園説課稿(通用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環保幼兒園説課稿(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環保幼兒園説課稿(通用3篇)

環保幼兒園説課稿1

一、設計意圖及教材分析:

現在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也日顯緊迫,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孩子生活無憂,社會環保意識淡泊,經常做出亂摘花草,隨意攀登樹木等行為,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得不令我們幼教工作者產生重重的憂患。而《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樹,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觸,但幼兒對樹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兒進一步去理解樹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植樹造林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益處。因此,對“樹”的深層次的探究已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所以,我為大班幼兒設計了一堂社會環保課————《植樹造林》。

二、活動目標:

基於這樣一種教育思想,接下來我來説説為本次活動制訂的目標。幼兒教育的任何一個目標都應該為幼兒的終生髮展做準備,社會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瞭解綠化的好處,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遷移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過看看、説説、聽聽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 我把活動目標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三、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是實現活動目標的載體。活動材料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為了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提供條件,我為活動作了以下準備。

1、各種樹的照片、實物投影儀

2、多媒體課件和CD(山洪爆發、沙塵暴來襲、小動物搬家)

3、植樹工具、小樹苗若干

4、知識準備:和家長一起尋找關於“植樹造林”的資料

四、説教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並沒有刻意選用什麼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説的:幼兒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天天在變,日日在長,因此,無論用什麼方法,只要能促進幼兒的發展就是最佳的方法,雖説教無定法,但是較必有法,簡單的歸納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講解法,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的在集體面前闡述自己的知識,能很好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實物投影儀的運用也更能形象直觀的幫助幼兒理解同伴的講解內容,能使幼兒更清楚觀察和交流,使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情景體驗法:另外,我運用了CD和多媒體,讓幼兒從反面深刻地體驗到植樹造林讓人們受益非淺,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必定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事實勝於雄辯”,殘酷的現實情景再現,具有很大的説服力,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個靚點。

三)動手操作法:在幼兒的思維達到最高潮時,讓幼兒親自動手種植小樹苗也是幼兒情感的一種宣泄,為本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五、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把它分成三個部分,但這三個部分卻是有機的聯繫在一起的,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一)活動開始部分

1、活動前我將幼兒收集的照片、圖片把教室佈置成一個博覽會,一開始由我帶領幼兒參觀並作簡單的講解,並提問:你認識哪些樹?是怎麼樣的?它們長在哪裏?目的在於在幼兒好奇心的驅動下儲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給幼兒留有餘地,可以讓幼兒在自己的發展水平上、在不同層次上思考,同時幼兒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中積累知識經驗,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介紹樹,幼兒觀察後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樹的圖片、照片拿過來放到實物投影儀上,請幼兒講解自己的知識,和同伴分享經驗,發展了幼兒的表闡述能力,提供給幼兒大膽表現的機會。其餘幼兒在通過耐心傾聽同伴的講解直接獲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識碰撞的同時積累經驗。

(二)第二部分,觀看CD和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的運用的優勢在於視聽結合,聲圖並茂,把教師難以講解説清、無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難懂的知識,跨越時間、空間的界限生動的告訴幼兒,更聚説服力。幼兒從感知到理解,多媒體的運用恰倒好處,並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突出重點。

1、播放沙塵暴侵襲的片段,畫面中人們頭裹紗巾在風沙中艱難地行走、司機因看不清道路發生車禍、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發,水土流失,家離失所的場面,同齡兒童因此失學。

3、小動物搬家

通過觀看,幼兒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鳴,加上教師適當的提問,更加有助於幼兒的知識經驗的彙總。“為什麼小動物會搬家?”“為什麼會山洪爆發?”這些問題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兒想到因為沒有樹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三)討論

抓住這一思維我立即展開了下一個環節的教學,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遷移幼兒新獲得的知識經驗。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拋向幼兒:“你認為植樹造林有什麼用呢?”通過集體商討、小組討論、個別提問、教師巡迴指導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的知識在這裏作一個大彙總,也是對本次活動的檢查,在討論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和間接獲取信息的能力。然後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兒的想法:防塵防沙、固土、淨化空氣、減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等。最後讓幼兒判斷一組圖片:亂砍伐樹木、攀登樹木、在樹枝上懸掛物品、搖晃樹木、給小樹苗澆水、拔草、鬆土,為小樹苗加上防護攔等讓幼兒正確的判斷這些行為的真偽,發展幼兒判斷是非的能力。

六、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愛玩愛動的特點,我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利用課後延伸時間帶領幼兒到園內的種植園地去植樹,隨機滲透3月12日是植樹節。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此時,也真正的體現了教育的延續性、實效性,形成良好的社會主人翁意識,為幼兒的一生髮展做好了準備。

環保幼兒園説課稿2

一、 説教材

㈠、課題分析:隨着資源的不斷開發,資源的浪費日益嚴重。人們已漸漸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都積極行動起來,拯救我們的地球

,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增加全民的環境危機感和環境意識。如何讓幼兒從小樹立起環保的意識,增加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呢?通過認識無毒無害的廢舊物,瞭解哪些是可以循環再用,並通過分類操作,從而使幼兒進一步感知無毒無害的廢舊物的同時,更好地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也是培養幼兒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

因而,從中班起,我就注意從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抓起。本次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環保行為、環保意識的其中一個內容。

㈡、活動目標:

1、 知道有哪些是無毒無害的廢舊物,瞭解它們能循環再用。

2、 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3、 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對廢舊物進行分類,並認識相應的分類標誌

難點:在對廢舊物進行分類的基礎上,能分辨哪些是可以循環利用

二、 説學法、教法

㈠、大班幼兒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已由直覺行動思維過渡到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聽故事,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我以遊戲、故事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設置適合大班年齡特點的“送信”形式,把幼兒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課題中。並在活動中,以遊戲、故事,提供大量實物,讓幼兒以操作貫穿始終。讓幼兒在活動中玩中學(分類),玩中説,玩中做,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真正發揮教與學主動作用。

㈡、有教育學家認為,幼兒的學習源於遊戲。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幼兒智力發展體現在手指尖上”,説明操作在幼兒的分類活動中的作用。目前,在科學教育方法中,應注意內容的興趣性與生成性。使幼兒能對感興趣的東西學得積極主動,效果好。孩子天生愛探索,對許多事物感興趣。教師要把教育的出發點從教材轉向幼兒,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擴展成幼兒教學教育的內容,生成教育活動。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幼兒準備了大量的廢舊物,讓幼兒在遊戲和延伸活動中,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達到玩中學,玩中做的目的。從而真正發揮了孩子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操作活動中,我還注意用言語鑲嵌,讓幼兒説出廢舊物的名稱,是屬於哪一類。讓幼兒在動手、動口的`操作活動中達到活動的目標。

三、 説教學過程

㈠、導入環節:我以“收信”的形式導入,激發幼兒閲讀信上內容的慾望。從而引入課題。讓幼兒猜、説的過程中認識分類標誌圖的圖案及代表的意義。(這就完成第二個活動目標和突破活動的重點。)

㈡、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也是有力的教育手段。我以遊戲的形式,請幼兒把“垃圾寶寶”送回家,請幼兒學習按塑料、果皮、紙張、等進行分類,並要求幼兒邊分邊説:藥盒是用紙做的,放在紙張的標記這裏,是可以再利用的。可樂瓶是用塑料做的,放在塑料的標記這裏,是可以再利用的。柑皮是屬於果皮類的,放在紙張的標記這裏,是不可以再利用的。幼兒通過把廢舊物進行分類的操作活動,從而解決了活動的難點。(有利於幼兒對剛認識的分類標誌圖作進一步的加深認識。)

㈢、鞏固環節:為了讓幼兒能更進一步瞭解廢舊物能循環再用的作用與意義。我以故事“山羊公公的商店”,使幼兒從中受到啟發,思考有哪些廢舊物還可以循環再用,引導幼兒從自身和他人的經歷、體驗中瞭解關愛環境行為的真正意義。

㈣、延伸環節:在幼兒瞭解關愛環境行為的真正意義時,激發幼兒積極、主動、自覺地自制物品的興趣。把幼兒自制物品作為活動的延伸,把活動推向高潮。使幼兒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逐漸成為一個真正的“環保小衞士”。(此環節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繼續進行。)

四、 活動效果預測

幼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個體,他們從小開始就在逐漸探索環境,教師通過抓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垃圾分類及周圍環境中的宣傳廣告滲透。讓幼兒感受到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並自覺地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爭當一名“環保小衞士”,並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建立起“關愛環境”的意識。

環保幼兒園説課稿3

一、説教材分析

1、説教學內容(活動來源):

《大家來環保》來自於大班主題活動《温江風情》。在這之前,紅櫻桃班的孩子對於自己美麗的家鄉——温江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孩子們對於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裏感到非常自豪,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幼兒認為我們的周圍仍有不完美的一面,例如有人亂扔垃圾等。這一問題立即引起了孩子們的關注,我緊緊抓住這一興趣點,圍繞“環保”這一話題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動,由此設計了本次活動。新《綱要》中指出了科學領域的目標:對周圍事物、現象有好奇心,有求知慾;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而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本次活動能以小見大,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充分參與,動腦、動手、動口,不僅能獲得樂趣,也能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2、説教學目標

教育目標活動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孩子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其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意旨是“在環境中教育”,改變傳統“空講”的教育方式,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把“要我做”昇華為“我要做”,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 認知目標:幫助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 能力目標:引導幼兒願意為維護環境衞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 情感目標:幼兒通過親身體驗,養成不亂扔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重點:幼兒認識到垃圾的危害,感知環保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幼兒懂得區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為解決重難點,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情境表演、觀察實物圖片、自主操作等,又為他們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討論環境,活動延伸也有利於幼兒行為的發展。

3、説幼兒情況

紅櫻桃班的孩子大多都在5歲左右,有了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和以前相比本次孩子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了提高。我班男孩子多,較為活躍,許多幼兒能做到獨立地思考問題,但總是怯於大膽站起來回答問題,讓人感覺比較被動,但他們還是喜歡思考的,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他們總是有着非常濃厚的興趣。

4、説教學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前期主題活動知識的積累,請幼兒和父母一起觀察周圍的環境,父母帶領孩子蒐集環境整潔或污染的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髒亂的環境圖片、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圖片;一位孩子的媽媽扮演地球媽媽。地球媽媽的環境佈置;笑臉娃娃若干。

二、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

新《綱要》中倡導“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精神,因此,在活動的始終,我都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活動的參與者,讓幼兒有廣闊的空間發現和探討,並在此過程中尋求探索的快樂。根據教學目標和我班幼兒實際,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表演法:我打破傳統模式,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為幼兒創設情境,不僅讓家園緊密聯繫在一起,還能調動幼兒的興趣和探知的慾望。

(2)直觀演示法:我運用圖片和實物直觀地向幼兒展示,引導幼兒認真觀察事物,調動幼兒的觀察興趣,引發他們積極地思考。

(3)探究法: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慾望。”在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開放的探究環境,鼓勵幼兒主動參與討論、大膽猜測。

(4)多元激勵法:在活動中我注意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善於運用多種激勵方法,通過語言讚美孩子、摸摸孩子的頭、抱抱孩子、給他們發笑臉娃娃等,讓孩子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動動、想想、説説的輕鬆氛圍中學習,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以下學法:

(1)觀察法:為幼兒提供圖片材料,引導幼兒學會觀察,感受圖片裏的內容,讓他們有所體會,有所感悟。

(2)自主操作法: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是通過主動的實踐經歷來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智能和道德的。在活動中我讓孩子自主地將垃圾分類,充分讓幼兒體驗、實踐,讓他們將知識轉化為行為的動力。

(3)講述法:在活動中啟發幼兒大膽地用完整、準確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給幼兒創建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

三、説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以“情景導入——幼兒主體參與——活動延伸“為主線,以關注幼兒體驗和加強幼兒的實踐能力為主,制定了教學過程為: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綱要》中説:“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在此環節中,請家長參與表演為幼兒創設一個髒、亂的地球環境,通過形象的表演引發幼兒思考:地球媽媽為什麼生病了呢?幼兒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產生了興趣,學習情緒也會高漲,加之有一定的前期經驗,很快便能引入到課題中來。

(二)主體參與,在活動中獲得經驗

1、動一動。

“誰願意幫助地球媽媽,讓她的病快快好起來?”幼兒在情境感染下有了探知的慾望,這個時候向他們提要求,他們自然會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因為孩子在行為上還處於他律階段,在這個環節上,幼兒對於垃圾分類還沒有認識,不過,他們知道將垃圾放入垃圾桶裏,這無異於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教師及時擬人化地用地球媽媽的口吻表揚孩子,送他們笑臉娃娃鼓勵孩子的正確做法。

2、想一想。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的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我通過讓幼兒觀察環衞工人將垃圾分類的圖片引發幼兒思考:“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把垃圾分類?”讓他們瞭解垃圾分類的好處。這樣有利於提高幼兒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孩子自己主動思索問題的答案,幼兒漸漸由淺入深,從“怎麼做”到積極思考“為什麼這麼做”。

3、説一説。

這個部分是活動的重點,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綱要》指導我們:“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這個環節分為三層:

(1)向孩子展示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東西——垃圾筒,讓他們説説:為什麼要分成兩個桶?

(2)展示收集的各類垃圾,通過孩子集中討論,讓他們針對垃圾分類和垃圾的處理方法進行自由發表觀點,然後老師再作一定的補充和小結,讓他們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對人體有害不能回收的。

(3)讓孩子觀察垃圾桶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標誌,“你覺得哪個是可回收標誌?為什麼?”通過讓幼兒理解標誌的含義來幫助記憶。

在這個環節裏,我從孩子們認知和思維發展特點出發,層層遞進地引發幼兒思考、討論,讓孩子積極地在活動中找尋答案,主動地想説,在幼兒的配合下解決本活動的難點。

4、做一做

事實證明,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是最容易記住的,但要想讓孩子將這些東西內化,最好的方法是轉化為行動。我通過“送垃圾回家”的活動,讓全體幼兒親身嘗試將各類垃圾分類送到環保垃圾桶內,孩子們在背景音樂《大家來環保中》和自己的家長一起將垃圾分類,這樣實現了孩子的嘗試需要,在自主體驗中體會實踐的樂趣。

(三)活動延伸,滲透情感教育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在活動的最後,我通過一些圖片讓幼兒知道,在我們整潔的城市裏,有着許多為環保事業做貢獻的人們,例如:文明勸導員、城市保潔員等,讓幼兒結合自身説一説:你想用什麼行動為環保出一份力?從“感性——理性”讓幼兒帶着情感的體驗回到生活實踐中,用行動來為環保事業出力。

四、教學反思

《大家來環保》是大班的一個科學活動,前期蒐集了許多材料,幼兒也始終用積極的狀態投入到活動中,從整體上看,充分地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教學環節層層遞進,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在活動初始,我們邀請家長參與情境的創設,一開始就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主體環節我儘量引導幼兒多想、多説、多做,鼓勵、讚揚幼兒的想法,重難點部分給了孩子以自主的氛圍,大部分孩子能實現從“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獲得經驗”,體現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討論環節上許多幼兒積極性不夠,還有待日後多引導和培養;在自主操作環節幼兒雖然帶着目的去操作,但還是顯得比較隨意;在教師激勵方式上,雖然預設了多元的激勵方法,但如果適當地讓幼兒自評或互評,這樣幼兒相互間的交流會更多,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會更強。在本次活動中我也發現,孩子們呈現出了一定的差異,在今後的活動中還要多去引導一部分能力較弱的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qnk2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