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幼兒園找朋友説課稿(通用3篇)

幼兒園找朋友説課稿(通用3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找朋友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找朋友説課稿(通用3篇)

幼兒園找朋友説課稿1

活動目標:

1、通過模仿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培養幼兒完整的語言表述能力。

2、親近小動物,瞭解一些常見動物的生活習性。

3、能大膽運用有禮貌的語言拒絕別人。

活動準備:flash《小鴨找朋友》,小鴨、小兔、小鳥、烏龜等動物掛飾若干。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

難點:區分會游泳和不會游泳的動物。

活動過程:

一、興趣導入

出示一隻在哭的小鴨子,問:小鴨子怎麼了?他為什麼哭呀?(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小結:小鴨子一個人玩,真沒勁,它想找好朋友和它一起玩。

問:它會找誰和它一起玩呢?(幼兒猜測)

二、完整欣賞

觀看flash《小鴨找朋友》,並提問:

1、小鴨子找誰和它一起玩了?小動物和它一起玩嗎?為什麼?

小結:原來,小鳥和小兔子不會游泳,所以不能到水裏和鴨子一起玩,小烏龜會游泳能到水裏和小鴨子一起玩。

三、分段欣賞flash並交流故事內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學説小鴨子找朋友,並認字。

(2)一天,一隻小鴨在池塘裏游泳,這時,一隻小鳥飛來了,小鴨對它説什麼?小鳥是怎樣回答的?小鳥很禮貌的拒絕了它,為什麼不能和它一起游泳呢?

(3)一隻兔子走過來了,小鴨説什麼了?小兔子是怎麼回答的?

(4)一隻烏龜爬過來了,小鴨説什麼了?小烏龜是怎麼回答的?

四、表演“小鴨找朋友”

老師扮演小鴨,請幼兒扮演小鳥、小兔子、小烏龜,學説故事中的對話。

幼兒園找朋友説課稿2

一、説課題名稱

今天我要説課的題目是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配對—找朋友》。

接下來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我的説課。

二、説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科學領域目標“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所以,幼兒園的教育應該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而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探索的對象。

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直觀感知性強,依靠動作和行動來認知,而且小班幼兒剛入園不久,沒有照顧自己的經驗,經常將鞋子、襪子拿錯。基於此,引導幼兒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關注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進行配對,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並且在遊戲中自然滲透數學概念,達到《綱要》中“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適合在小班進行開展。

三、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基本動作的發展情況以及《綱要》中制定的目標“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情感目標:體驗與同伴一起玩耍的快樂以及幫助他人的樂趣。

2。認知目標:初步形成“雙”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隻。

3。動作技能目標:按照鞋子、襪子的外形、顏色、大小進行配對。

四、説活動重難點

在活動目標的指引下,結合本次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將此活動的重點定位為:初步形成“雙”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隻,並且能夠按照鞋子、襪子的外形、顏色、大小進行配對。需要突破的難點為:體驗與同伴一起玩耍的快樂。

五、説教法、學法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納曾經説過,:“要給幼兒適合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教學方法尤為重要。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選擇了以下教學法:

教師注重輕鬆的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採用以下教法:

①提問法: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②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探索的基本方法,可以通過幼兒的參與,加深印象。

③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找朋友的配對遊戲中,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理解配對的含義以及幫助他人的樂趣。

幼兒注重自由地學――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採用以下學法:

①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説一説、想一想、學一學、聽一聽、學一學,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②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這些教法學法都能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積極的去參與到活動中,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有效的實現目標提供了依據。

六、説活動準備

為了能讓幼兒在一個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完成教學目的,活動前做了如下物質準備:

①物質準備:鞋子、襪子若干、鞋架一個、小熊玩具一個。

②經驗準備:已熟知兒歌《鞋子歌》。

七、説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為了實現活動目標而設計的,為了能讓幼兒在快樂中學,在本次活動中採用的是一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激發興趣——交流探索——練習遊戲——總結提升。

八、説活動延伸

根據綱要要求,教育應該與生活相結合,所以此次活動延伸教師給幼兒佈置任務,回家幫父母整理鞋子襪子。

幼兒園找朋友説課稿3

一、説設計意圖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的視野”,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為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為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牀,常有孩子把鞋子、襪子拿錯、穿反。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鞋子、襪子、鞋墊為活動材料的《找朋友》數學活動,引導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關注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進行配對。在遊戲中自然滲透數學的概念,達到“玩中學,玩中教”的目的。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對活動起着導向性作用,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體目標是:

1、認識目標:

(1)、初步形成“雙”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隻。

(2)、能按鞋子、襪子、鞋墊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2、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驗與教師、同伴遊戲的快樂;初步感受改編兒歌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三、説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活動準備是服務於活動目標,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在幼兒操作的材料上,我選擇了孩子們熟悉的鞋子、襪子和鞋墊。這些物品讓小班孩子具有親切感,願意去動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師共同探索。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鞋子、襪子、鞋墊各人手一份、鞋架一個、夾子若干、玩具小熊一隻。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有情節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積極參與,能自然而然的轉換活動場所,銜接下一個活動環節。知識準備是已學的兒歌《襪子歌》

四、説教學方法、重點

(一)這是一次數學配對活動,其中有機整合了語言領域的兒歌改編活動,但教學仍以配對遊戲教育為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幼兒認識、形成“雙”的概念和正確為鞋子、襪子、鞋墊正確配對這一環節上。 由於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幼兒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對生活和周圍的事物感興趣等特點。我選擇了利用遊戲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在“找朋友”裏面,以幼兒為主體,我通過操作法、遊戲法和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找朋友的教案

活動目標

1、能用自然的聲音熟練地演唱歌曲。

2、能根據歌詞大膽地進行表演。

3、體驗與同伴遊戲地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歌曲—找朋友MP3下載

兒歌:找朋友MP3

找呀找呀 找呀找

找到一個朋友

敬個禮呀 鞠個躬

笑嘻嘻呀 握握手

大家一起 大家一做朋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熟悉音樂,引起學習興趣。

2、打招呼,相互認識。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都是好朋友是嗎?現在,給身邊的小夥伴互相打個招呼吧!

二、展開

1、出示動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看,這是誰?你們喜歡它嗎?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樣做呢?能不能用一個動作來表示一下?

2、啟發幼兒自編動作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對玩偶表示喜愛。)

3、播放—找朋友

幼兒初步嘗試自編動作表演。

4、教師引導示範,進一步帶領幼兒進行音樂遊戲的表演

(1)請幼兒做示範

(2)請幼兒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麼動作?

(3)教師表演示範,規範音樂遊戲的動作

(4)根據提示,幼兒自由表演,教師跟進指導。

(分組和集體進行表演。)

5、教師引導幼兒拉手轉一轉,一起成為好朋友。

小結: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鬧。

三、結束

教師帶領幼兒去院子裏做遊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r9e8z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