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蘆花蕩》説課稿模板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蘆花蕩》説課稿模板

一、説教材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蘆花蕩》説課稿模板

今天我所説的篇目是孫犁的小説《蘆花蕩》,它是八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

八年級第一單元所選擇的都是戰爭題材的文章。戰爭的殘酷,中國人民的英勇氣概,都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參提出,要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知生活,並進而受到感染,從而提高對戰爭的認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以及熱愛和平的情感,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孫犁的這篇小説《蘆花蕩》是精讀課文,為兩課時。我的設想是第一課時複述課文,熟悉小説情節,着重分析人物性格,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第二課時瞭解文中環境描寫的特點,分析環境對刻劃人物形象的作用,並進行人物外貌,心理描寫的訓練。

《蘆花蕩》是現代小説家、散文家孫犁寫的一篇富有傳奇色彩的小説。講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花蕩裏,一個年近六十的乾瘦的老頭痛打鬼子,討還血債的英雄行為,顯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小説中主人公“老頭子”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個人物形象。這個人物形象很豐滿、很真實、很可愛。“豐滿”表現在小説中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寫出了人物的各個方面,具有一種立體美;“真實”表現在作為一個大英雄,小説不僅寫其智勇雙全,而且寫其過於自信、自尊,寫他自責、歉疚;“可愛”表現在老頭子對待兩個女孩的態度上。孫犁在刻畫這個人物時從面到點,以“過於自信和自尊”為性格的核心,展開情節,老頭子的功與過都由此生髮。正是因為作者沒有把老頭子塑造成“高、大、全”的完美形象,他才更有了幾份親切,他的英雄行為才更富有傳奇色彩。孫犁的小説正是擅長以生活中的平常人物為代表,展現後方人民看似平靜卻又十分艱苦的鬥爭生活,表現普通羣眾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從而傳達出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傳達出中國人民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樂觀的鬥爭精神。

根據《課程標準》關於課堂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學目標應該是:

知識與能力

①理清記敍的要素,把握故事情節。

②感知老頭子的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③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品味課文的語言。

情感與態度認識

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默讀迅速抓住記敍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讀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揣摩景物描寫,品味語言。

教學重點:

①通過分析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②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採用“激趣——感知——品讀——探究——延伸”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課堂上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擬藉助多媒體課件,採用聽讀、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採用“激發興趣→整體感知→品讀揣摩→遷移”的教學模式,感知、品讀中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前要求學生蒐集作者的有關資料和抗日英雄的故事。

説明: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對人物活動的環境——蘆花蕩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創設有利於課文學習的情境;採用聽讀、朗讀與默讀相結合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教師有感情地説: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這裏水光天色,四季競秀:春光降臨,這裏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到盛夏,這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這裏蘆花飛絮,稻穀飄香;隆冬季節,這裏堅冰似玉,坦蕩無垠——這就是被稱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

但六十多年前,這裏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

自古燕趙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黨的領導下,白洋澱人民積極投身到保衞家園的民族戰爭之中。在美麗的白洋澱裏,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如我們熟悉的《小兵張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發生在美麗的白洋澱裏的傳奇故事的小説——《蘆花蕩》

説明:此導入,意在通過真實的圖片叩擊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對祖國美麗山河的愛,對侵略者的恨的情感,油然而生對英雄的敬意,從而激發閲讀的興趣。

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簡介作者後,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2、配樂誦讀整體感知

學生在《十面埋伏》《平湖秋月》的音樂背景下以自已喜歡的方式自由閲讀文章,初步感受蘆花蕩,美麗的蘆花蕩裏生活着哪些人?發生了哪些事?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閲讀文章,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説出來。

如: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一羣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一份屈辱的亡國痛並將對課文的整體感受用“這是一片的蘆花蕩的句式説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閲讀永遠是對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配上合適的音樂更容易讓學生和與文章進行直接的情感交流。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文意,這樣的.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3、合作探究感受傳奇

1)、比較小兵張嘎、李向陽,鐵道遊戲隊等你所熟悉的抗日英雄,老頭子的英雄性格特色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作者主要從哪些角度來刻畫這個傳奇的人物形象的?你覺得這個老頭可愛嗎?(重點探究老頭子的人物形象)

2)、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重點探究老頭子的性格內涵)

3)、這篇小説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重點探究人物形象描寫藝術)(三個問題由淺入深,對課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做全面探究,體味人物和情節的傳奇色彩。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對本課的重點問題有更明晰的掌握。)

4、展開想象口語交流

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體會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完成任務而產生的心理,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重點品讀並評析他的心理,在品讀中展開想象,如果自已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出示畫面,請學和給老頭和二菱配上獨白式的畫外音。(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形象和環境能有自己的體驗,在交流合作中,參與説話,展開想象,學生的積極性高,表現欲強,這也符合活動原理。)

5、小結存儲體驗拓展

小結: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課文中的老頭子就是一個真實,可愛的老英雄,他以英勇的鬥志和非凡的智慧保衞了自己的家園,贏得了勝利。從他強烈的愛國熱情和老當益壯的氣概中,傳達出中國人民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樂觀的鬥爭精神。他的行為告訴我們,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延伸: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在大家所熟悉的抗日戰爭歌聲當中結束。(語文學習要出於教材,但又不僅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故事,歌聲引發體驗,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學習英雄們不怕艱難,豪邁樂觀,鬥志昂揚的英雄品格,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讓語文課堂向更遠的方向延伸。)

6、作業佈置課外延伸

摘抄課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佳句。

比較閲讀孫犁的另一篇小説名作《荷花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neqv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