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動物的運動説課稿

動物的運動説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動物的運動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動物的運動説課稿

一、教學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一節。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學習生物知識,大部分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學生也從開學初的狀態進入了學習中段的狀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誠的保持是這一階段教師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同時,教師也應因勢利導,創設一些情景和平台,引導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探究,讓學生掌握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掌握新知識。

三,、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在前面雖然已經對動物的運動方式進行了介紹,但未涉及運動的結構基礎知識,教師應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其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以便學生對動物運動的本質有更深入的理解,為下一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打下基礎。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認同運動依賴一定的結構的觀點,理解運動對動物生存的重大意義,從而真正理解運動和行為的關係,為今後學習動物的行為打下基礎。

能力目標:使學生與人溝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目標:使學生能關注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樹立嚴謹的生活態度,建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動系統的組成及相互關係,運動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才能完成,運動對動物的生存有重大意義。

難點:運動是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運動是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

六、説學法,教法:

説學法:學生自主探究式(完全讓學生自己完成)如下工作:

(a)學生觀察畫面和圖片

(b)分小組討論

(c)自己動手實踐,學生製作模擬實驗

説教法:體現"活動課"的特點(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增強學生對本節課主人翁的責任感,遊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七、學具準備:

(a)教具:多媒體課件,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條形木棍(一頭鑽洞),小鐵釘1個,玩具汽車,細繩。

(b)學具:20cm×2cm紙板(或木板)2塊,皮筋2根,小鐵釘1個。

八、學效果預測:

通過有趣的問題引起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興趣。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如觀察骨骼標本,模型或掛圖等。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運動系統的組成,各自的作用及相互關係。通過分組討論分組和製作關節的模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九、教學過程:

Ⅰ、複習提問:運動的運動方式有哪些、動物為什麼能運動(教師稍作引導)。

Ⅱ、導入新課:多媒體課件提供一組動物捕食,遷徒,求偶的視頻。

提問:動物們在做什麼、它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了生存和繁殖)根據什麼來判斷動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頸部)所有動物的取食方式教一樣嗎?(不一樣)簡述動物捕食的過程。(動物捕食時需要觀察,奔跑和撲咬等)

小結:同捕食有關的運動是動物的`捕食行為,同理動物也有繁殖行為等,所以運動是行為的具體表現。

Ⅲ、運動系統的組成:學生討論得出:運動需要骨,骨連接(關節)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1、骨的外形和作用、取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讓學生觀察骨的外形。多媒體課件提供常見槓桿作用的動畫,讓學生分析骨在運動中的作用。

2、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①多媒體課件提供關節運動的動畫,師生共同分析關節的結構和功能,瞭解關節脱臼的原因和後果。

②演示一根木條不能彎曲,兩根木條連接後可以彎曲,連接處相當於關節,説明關節就是一種骨連接,是運動槓桿的支點。

3、骼肌的結構和功能:

①多媒體課件淙骨骼肌的結構,觀察肌腱繞過關節連在不同骨上的特徵。

②多媒體課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縮的視頻,説明骨骼肌有受刺激產生收縮的特性。

③用木棍和細繩演示,説明骨骼肌附於不同骨的特點。

④用玩具汽車和細繩演示,説明骨骼肌只能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並且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出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特點。

Ⅳ、骨,關節和骨骼肌的關係:課件動畫演示伸,屈肘運動,然後引導學生做伸,屈肘運動,感覺運動時骨,關節和骨骼肌的變化,最後用自制模型演示運動時骨骼肌(用彈簧代替)的變化。學生製作模型,觀察模型運動時皮筋的變化情況。

小結: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時,就會牽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產生運動。

Ⅴ、看人體骨骼圖:多媒體給出人體骨骼圖,學生觀察人體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認識與運動有關的重要關節的位置。

Ⅵ、運動同身體各系統的關係:學生分組討論在體育課上運動時,自己身體的各種生理特徵變化。理解運動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Ⅶ、鞏固理解討論回答:

①為什麼人在運動中,如果肌肉拉傷或骨折後就不能運動

②通過學習,你知道在勞動和體育鍛煉中應當注意什麼問題

小結:運動需要運動系統來完成,同時也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人微言輕生活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個人,我們應當臬承擔起對集體和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認識了動物的運動依賴一定的身體結構,還需要身體其它系統的配合。運動對動物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有重大意義。

十、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常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到底知識重要還是科學探究技能重要呢!其實,如按古代中國的"中庸之道"所説,各有所長。按現在流行的説法就是"雙贏"才是最好。

這節課總體上應能體現出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慢慢地轉換成引導者,引導學生學習各種知識的同時又要增進技能,能面向學生個性的發展。體現了引導學生向前發展,從接受知識發展到構建知識和技能方面。

教學中常遇到的難點:或概念抽象,過程繁複,這節課就一個代表。我們應使抽象的變為具體,形象,使繁複的簡約有序。為此,本設計,增加了許多有趣的問題討論和實驗。使學生積極參與,保持興趣。讓學生在嘗試,實證中獲得經驗和知識。體現科學探究的過程及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00kn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