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説課稿三篇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説課稿三篇

篇一:《氧氣的性質和用途》説課稿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説課稿三篇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一、説學法:(點擊鼠標)

如果學生説不全我將採用以下兩種補救方式:

1、閲讀課文,及18頁圖示。

2、課後在網上、課外書籍上查資料或與父母交談

這樣有易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參透“知識的獲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課堂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這種觀念。讓學生多關注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因為生活本身就藴涵着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

二、氧氣的物理性質

[設問]:什麼是物質的物理性質?研究物理性質通常從那幾個方面出發?然後我通過展示一瓶氧氣讓學生進行觀察,提出問題:(點擊鼠標)(1)在通常情況下氧氣的色、態、味?(無色、無味的氣體)(2)[教師提供資料]已知氧氣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氣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從中得到什麼結論?(密度比空氣略大)(3)魚兒在水中能自由生活,為什麼?(水中有氧氣)市場上賣魚的,為什麼過一段時間要向池裏舀一些水或通一會空氣?(氧氣不易溶解於水)(4)如果條件改變固態氧、液態氧是什麼顏色?學生進行思考,再通過觀看氧氣的物理性質的動畫(點擊鼠標),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思考分析、討論,學生能歸納出:(點擊鼠標)

物理性質 1、 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比空氣略大 3、不易溶解於水

4、氧氣 –183c 液態氧 -218c 固態氧

(無色) (淡藍色)(淡藍色雪花狀)

篇二:《氧氣的性質和用途》説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點擊鼠標)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學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本節教材分成: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氧氣的用途三部分。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於物質的性質。氧氣是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系統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我採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並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物質(單質和化合物)概念的一個系統模式。為以後探索別的物質如氫氣、二氧化碳等做鋪墊,教給學生認識物質性質的程序。

(二)、教學目標:(點擊鼠標)

基礎知識目標:

1、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瞭解氧氣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 ,瞭解氧化反應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用途又體現性質的辨證關係。

基本能力目標: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和綜合分析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極其變化規律的

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係。

2、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度。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化合反應的概念。

難點: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四)、教學用具

演示實驗: [ 實驗2-2 ] 至 [ 實驗2-5 ]

多媒體:(1)氧氣的物理性質動畫,(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3)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4)

二、説教法:(點擊鼠標)

1、探究式實驗教學法 該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設疑 —觀察(實驗)—思考—總結—應用。根據目標設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體驗實驗的過程。教給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得出科學結論的學習方法。

2、互動式教學法 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有學生的猜想、討論、搶答,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有教師的指導、答疑。師生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有助於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3、知識競賽法 這符合初中生爭強好勝、集體感和榮譽感強的特點。在搶答競賽中,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高,有利於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

4、質疑釋疑 通過質疑釋疑,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

三、説學法:(點擊鼠標)

1、 探究學習:學生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其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2、 自主學習:指導學生以實際生活的經驗和對教材的閲讀,從中歸納出氧氣的用途,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

3、 合作學習:利用學生分組實驗和小組討論,使學生在溝通中創新,在交流中發展,在合作中獲得新知。

四、説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提倡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這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聯繫實際、導入新課:

首先以兒童遊戲的形式開場。[謎語]:(點擊鼠標)看不見摸不到,不香不臭無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離開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質(氧氣)。設問: “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氣?”學生討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然後提出一些常見生活中現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個人5-7分鐘不呼吸會怎麼樣?鋼鐵為什麼會生鏽?家裏的液化氣是怎樣被點燃,為什麼能燃燒?等,這些現象都與氧氣有關,這樣不但能自然導入課題,而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因此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帶着探索未知的心理進入新的教學。

(二)層層深入、講述新課

因為氧氣與人類的生活聯繫的非常緊密,我調整了課本順序,由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的積累説説氧氣有那些用途?學生展開討論,

得出結論:(點擊鼠標)

篇三:《氧氣的性質和用途》説課稿

一、氧氣的用途

如果學生説不全我將採用以下兩種補救方式:

1、閲讀課文,及18頁圖示。

2、課後在網上、課外書籍上查資料或與父母交談

這樣有易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參透“知識的獲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課堂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這種觀念。讓學生多關注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因為生活本身就藴涵着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

二、氧氣的物理性質

[設問]:什麼是物質的物理性質?研究物理性質通常從那幾個方面出發?然後我通過展示一瓶氧氣讓學生進行觀察,提出問題:(點擊鼠標)(1)在通常情況下氧氣的色、態、味?(無色、無味的氣體)(2)[教師提供資料]已知氧氣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氣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從中得到什麼結論?(密度比空氣略大)(3)魚兒在水中能自由生活,為什麼?(水中有氧氣)市場上賣魚的,為什麼過一段時間要向池裏舀一些水或通一會空氣?(氧氣不易溶解於水)(4)如果條件改變固態氧、液態氧是什麼顏色?學生進行思考,再通過觀看氧氣的物理性質的動畫(點擊鼠標),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思考分析、討論,學生能歸納出:(點擊鼠標)

物理性質 1、 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比空氣略大 3、不易溶解於水

4、氧氣 –183c 液態氧 -218c 固態氧

(無色) (淡藍色) (淡藍色雪花狀)

三、氧氣的化學性質:(點擊鼠標)

這部分內容既是本節重點又是難點,是學生達標的關鍵。因此我主要採用探究性實驗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由於學生剛開始學習化學,學習物質的性質,剛開始接觸化學實驗,所以,講課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想到(或觀察到),這些物質在空氣(或純氧)中預熱(或點燃)前並不跟氧氣發生反應;點燃後再觀察它在空氣中能否持續燃燒,以及燃燒時的現象;繼而觀察它們在純氧中燃燒現象,最後才是對生成物的檢驗。以上這一系列有目的的思維性觀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有效之路。在教學中注意啟發,並有程序地教給學生操作實驗的技巧、注意事項、燃燒現象的語言描述及文字表達式。

(點擊)因為木炭、石蠟在空氣中燃燒學生比較熟悉,為了更好的理解氧氣的化學性質,我對教材順序進行了調整,將[實驗1-2]、[實驗1-5]放在一起,採用學生分組實驗的方法進行:[提供背景資料]:(點擊鼠標)

1、 木炭在空氣中可以燃燒,放出熱量可以用來供熱、做飯。蠟燭在空氣中也可以燃燒,發光可以用來照明,它們反應掉的那一部分物質各生成了什麼?如何驗證?

2、木炭、蠟燭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會有什麼現象?現象相同嗎?注意觀察?

[提供] 儀器:集氣瓶、燃燒匙、酒精燈、火柴

藥品:木炭、蠟燭、石灰水、氧氣

(一)學生開始分組實驗,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相互配合。

(點擊鼠標)[注意]:

(1)分工合作,有實驗者也有記錄者

(2)發現問題要思考、討論

(點擊鼠標)[小結]:教師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1)成功的經驗總結

(2)現象不明顯的原因分析

(3)不成功的原因分析

(二)然後我再通過播放木炭、蠟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的錄像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

使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點擊鼠標)

1、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現象 : ①發白光 ②放出熱量 ③有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生成

結論: 碳 + 氧氣 二氧化碳

2、蠟燭在氧氣中燃燒 現象:①發白光、放出熱量 ②集氣瓶內壁有水珠

③有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生成

結論:石蠟 + 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學生分組實驗可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溝通中創新,在交流中發展,在合作中獲得新知。

[實驗1-3][實驗1-4]採用師生合作的方法完成,並且對實驗的順序也做了調整

3、[實驗1-4]:鐵在氧氣中燃燒(點擊鼠標)

活動與探索:

1)、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如果給它提供足夠的氧氣,能燃燒嗎?怎麼樣才能讓它燃燒起來?

2)、在日常生活中,火柴和煤球是如何點燃的?

3)、下面的圖示對你有沒有幫助,猜想一下瓶中火柴棍和水有什麼作用?

共同討論後,教師演示,通過觀察學生可以得出現象和結論(點擊鼠標)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現象:①火星四射 ②放出熱量 ③有黑色固體生成

結論:鐵 + 氧氣 四氧化三鐵

總結:

1、為什麼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放在純氧氣中也不能燃燒?

使學生懂得:反應條件(點燃)對化學反應的影響。

2、為什麼點燃後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而在氧氣中卻能燃燒?(空氣中氧氣約佔體積1/5),使學生懂得:物質濃度對化學反應的影響 。通過對實驗的總結,使學生在知識、思維上有所創新、提高。

4、[實驗1-3]:硫在氧氣中燃燒(點擊鼠標)

我採用教師先演示 [ 教師解釋滴加NaOH溶液的作用——為了防止空氣的污染 ],學生觀察,然後提示問題(點擊鼠標)

活動與探索:

1)、硫在空氣中和氧氣在燃燒現象有什麼不同?

2)、硫燃燒產生有害氣體,為了減少或避免空氣污染,因如何改進實驗?

由於學生剛開始學習化學,剛開始接觸化學實驗,實驗的基本思路還沒有初步建立,更達不到具體設計實驗的能力,教師應給予引導,讓學生大膽的設想、猜想,鼓勵學生不要拘泥於課本知識,如果學生有合理的實驗方法,我就對學生進行表揚,讓學生嚐到探索、實驗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點擊鼠標)

硫在氧氣中燃燒 現象: ①發出藍紫色火焰 ②放出熱量

③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

結論:

硫 + 氧氣 二氧化硫

為了總結氧氣的化學性質,我設計了學生討論的教學環節,物質在空氣、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的比較,(點擊鼠標)讓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各組推選一人發言。如果有兩種以上不同意見,要求各組再討論,再發言,經過反覆討論,學生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同時放出大量的熱。通過以上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用途又體現性質的辨證關係。

最後通過對氧氣化學性質的四個文字表達式對比分析,(點擊鼠標)讓學生歸納出初中階段要有氧參加的反應就是氧化反應。化合反應的特點:多變一,它是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從而,使學生從邏輯上分清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是從兩個不同的側面描述反應類型的方法。經過討論,再歸納概念,學生容易接受。分組討論,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採用口訣的形式小結出所學的內容,學生複習起來活潑流暢,在愉悦的氛圍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習質量,培養並保持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氧氣無色又無味,液固淡藍微溶水;

生來活潑又好動,氧化反應有魅力;

咱與木炭能化合,生成二氧化碳氣;

鐵絲與我來點燃,火星四射多美麗;

硫粉與咱共燃燒,藍紫火焰好神氣;

咱和蠟燭來點燃,化為水和碳酸氣。

我的用途多又廣,支持燃燒供呼吸;

我是人類的好朋友,造福人類見功績。

第一句概括總結了氧氣的物理性質,後兩句概括總結了氧氣的用途,中間五句形象得概括了氧氣的化學性質。

(四)、知識競賽:(點擊鼠標)

對於這節課教學效果的檢測我採用知識競賽的方式進行,將學生劃分為四個學習小組,對檢測題進行搶答,答對加分,答錯扣分。開始同學搶答都很積極,由於不假思索而答錯扣分後,學生變的謹慎起來,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各組分數有升有降,學生情緒起伏不定。同時各組同學又緊密配合,有利於培養學生團體精神。競賽題量較大,內容具體,易於操作,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n49x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