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華】説課稿範文7篇

【精華】説課稿範文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説課稿範文7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雖有嘉餚》 ,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學法” “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方面進行闡述。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雖有嘉餚》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文言文的教學重點是: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2、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並能準確地翻譯、背誦全文,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藴含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3)聯繫實際,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熟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準確翻譯文句,理解文中所藴含的道理。

二、説學情

七年級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一定的閲讀能力,可以通過自己閲讀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讓他們從生活經歷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別是藉助語文學習的經驗去比照自己的實際生活,還有一定的困難。但七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表達個人觀點的願望,所以應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適當的點拔以及引導。

三、説教法學法:

教法:

1. 目標教學法:針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法是課堂中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地教學方法之一。

2、情境教學法:通過語言及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

3、合作探究法: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參與性為前提,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活動為基本方式。

學法:

1、朗讀法:朗讀將貫穿整個課堂,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別是感情豐富與含意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引起共鳴。

2、品析法:本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品析語言,使學生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品析文章的內涵。

3、討論法:採用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維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突現,既發展言語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説教學過程

本課將從以下六個環節展開教學:巧引入、知作品、齊誦讀、釋文意、析文章、妙拓展 1、巧引入

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各種美食圖片,問學生的第一反應(想吃),再問如果不吃能知道它的味道嗎?(不知道),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雖有嘉餚》,去品一品這節課要讓我們嚐到哪道美味呢? (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知作品

學生彙報課前預習蒐集到的有關《禮記》、《學記》的資料。

(這一環節能讓學生積累相關的文學文化常識,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操作,培養了學生基本的自學能力以及蒐集資料的能力。)

3、齊誦讀

(1)範讀:(聽朗讀錄音)

(2)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自由讀、齊讀)

(3)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個人讀、師生評價)

(通過各種方式去讀,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對課文有了整體認知)

4、釋文意

生對照註釋試譯文章

出示重點字詞助理解

指名試譯並恰當點撥

同組互譯且參看譯文

(這一環節能教給學生翻譯文言文的方法,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5、析文章

主要問題: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道理?作者是怎樣一步一步説明白這個道理的?(合作探究) (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個難點,同時本課要讓學生初步瞭解論證思路及類比方法的使用,但又不易過難,所以提問題的時候沒有“論證思路”這樣的字眼出現在題目中,而是用了更容易理解的句子代替它。考慮到難度較大,所以這個環節安排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

(為了鞏固加深對“類比”的認識,及時做一道練習題:)

仿寫句子“雖有??弗??不知??”

參考句子:雖有異香,弗聞,不知其妙也;雖有萬卷書,弗讀,不懂其道也。

習;當“教”遇到理解不了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自強”,“自強”的意思是自我勉勵,勉勵之後還是回到學習中去。所以對於“教”與“學”的關係,我們可以整理為:學習讓我們懂得更多,學後我們就可以教;當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返回來再次學習;教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收穫很多,這實際上也是學的過程;當教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勉勵自己,重新回到學習中來。)

最後教師明確:課文講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先是以類比強調要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與“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果(自反和自強),最後得出結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

6、妙拓展

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

(這一環節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學以致用,能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真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去。) 最後教師總結:在知識的盛宴中何止“教學相長”這一道美味!我們會在以後的學習中品嚐到更多的“人間美味”,以它營養我們求知若渴的頭腦,讓它充實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用它描繪我們燦爛無比的人生!

五、説板書設計

雖有嘉餚

《禮記》

類比引入

逐層論證教學相長

引用作結

本節課的板書是本着簡練、直觀、大方的原則來設計的,體現了本文學習主要內容及道理,使學生一目瞭然,明白易懂。

六、結束語

以上是我在教學時的主要過程,“注重興趣與感悟、注重朗讀與積累、注重個性與反思”,是本節課設計的出發點;是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是我“生命課堂”教學理念的實踐!或許,由於學生的閲歷,他們還無法在學習與生活中靈活地運用文中的道理,但是,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堂課,把“教學相長”的道理深刻地印在學生的心靈中,在學生靈魂與思想的原野裏播下一顆種子,在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中,隨着閲歷的增加,對這篇文章,對“教學相長”的理解會越來越深,而讓學生學會感悟,學會閲讀,學會積累,學會表達,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平時教學過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學生能在輕鬆、愉快地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並從中有所收穫,這才是高效課堂追求的最終目標。

一篇好的文章會影響人的一生,同樣一堂好課也會在學生的心中久久回落,我們的課堂應該幫助學生架起通往那些閃爍着人類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橋樑,和學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與那些偉大的靈魂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幫他們刻下永不磨滅的印記。這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平時教學過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以上説課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2

《哪杯水多》是青島版科學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水的科學》中的一課。本課的教學優勢在於:學生對水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水常常成為學生玩耍的對象。而這些親身體驗會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本次探究活動。從本單元設計意圖及學生的認知基礎出發,我將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

認知目標:學會正確使用量筒測量水的多少,能夠準讀取數據並作簡單的記錄。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習慣、探究習慣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鼓勵學生敢於大膽的猜想和假設,培養合作探究的意識,關心身邊的科學。

根據教學目標的確立,再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操作水平,我進而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把引導學生比較水的多少定為重點,把正確使用量筒準確讀取數據作為難點。

為了順利完成本次教學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還做了以下準備:杯子水 量筒 多媒體課件。確立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心中對教材有了整體的認識和把握。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而不是唯一。我的理解是:教師要善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中文字少,圖畫多;問題少,活動多,根據教材模塊化的特點,我設計了四個活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當中。這四個活動分別是:觀察活動、研討探究活動、測量活動、自由活動。

一 觀察活動

著名教育家於漪説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在課的一開始就要激活主體,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課的一開始,我讓學生拿出 從家裏帶來的形狀各異、大小各異的杯子,從中挑出三個,倒入水,讓學生憑感官比較哪杯水多,哪杯水少,為什麼?由於杯子的樣子不一樣,有的細長,有的粗短,有的下面粗,瓶口細。所以學生看法不一,爭執不下,同學們對這種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表現出極高的熱情。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作更加深入的探究。

二 組織研討探究

怎樣比較三杯水的多少呢?為同學們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讓同學們各抒己見,在小組裏展開討論,並且鼓勵學生大大方方地説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然後通過實驗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觀點。同學們想出了很多辦法多多,有的同學提出可以把三杯水分別倒進同一個大杯子,再用尺子量出水位的高低;有的同學説把三杯水分別倒進同一個小杯子,看能倒幾小杯;有的同學在紙杯上劃線。有的同學的辦法更奇妙,在每個杯子里加入同樣多的鹽,再通過嘗水的鹹淡來判斷水的多少……看到同學們熱情高漲,思維活躍,我十分欣喜。對於學生的奇思妙想,我給以充分的肯定,並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做進一步驗證自己的觀點。新課標把學生定位為科學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就要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安排這項活動,既滿足了學生的動手願望,又能培養學生的尊重科學的習慣。在實驗過程中,我提醒學生不要把水撒到外面,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小組成員要分工協作,培養合作意識;要求記錄員要作好記錄,記錄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有的小組製成簡明的表格,有的則用文字來做簡要的説明,目的是培養學生做記錄的好習慣。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意識到要準確的比較水的多少,必須採用統一標準統一方法,這又為下面認識量筒打下了鋪墊。

比如,在紙杯上畫線,其實,就是一個量筒的雛形,那麼,有沒有一種類似於它的儀器用來測量液體的體積呢,?同學們猜測後,即而出示量筒。在學生認識量筒的基礎上,我安排了深受學生喜愛的測量活動。出示量筒。你想知道什麼?同學們觀察後,提出諸如這種儀器叫什麼?上面的刻度代表多少?學貴有思,思貴有疑。有位科學家曾經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對於這些問題,我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把這些問題的球拋向學生,有的同學通過預習或其他途徑懂得這方面的知識。球便被他們接住,照顧到不同層面的學生。以思維激活思維,讓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我將補充完善後的答案一一板書在黑板上。小小的板書就是一個微型教案,為了突出重點,我以精當的板書把學生的實驗形式及量筒的名稱、用途、單位一一通過板書一一呈現在黑板上,使學生一目瞭然,加深印象。

三 測量活動

在學生了解了量筒的用途、單位後,我進而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量筒。新課標把學生定位為科學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我在量筒裏倒入一定量的水,請各小組取回去認真觀察,讀出數來。這時,問題又出來了,量筒裏的水其實是一樣多,為什麼大家讀得不一樣呢?面對大家的疑惑,我通過形象、直觀的課件來顯示觀察者的視線與水的凹面下緣相平,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讓同學們反覆測量,讀出每次測量的結果,並做好記錄。本次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質疑、解疑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同學們興致盎然。

四 自由活動,自制量筒

根據剛才的學習,你能自己做個量筒嗎?在小組裏説説你的辦法,小組成員討論誰的辦法行得通。再一次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和動手操作學習方法的運用,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40分鐘的時間很快就過去,可我們的科學研究才剛剛開始,課下完成自制量筒,並用自制的量筒測量一盒奶、一杯飲料或其他液體的體積。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不僅僅侷限在課堂上,課外生活則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廣闊天地。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學中我時刻關注學生的興趣和探索願望,儘可能的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動口動手又動腦。善於觀察、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實驗驗證、作好記錄,這些都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好方法、好習慣。教是為了不教,如果我們淡化教師的教,側重於指導學生的學,那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教材簡析:

今天,我執教的這篇課文《只要翻過那座山》生動地記敍了少年在翻山的過程中戰勝困難和自我的艱難歷程。啟迪我們要滿懷堅定不移的信念去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這篇課文位於本單元課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精講課文,它上承《站在世界地圖前的少年》,下連《男孩,別哭》、《夢想飛翔》,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運用的過渡位置。

二、教學目的

根據本課的內容以及本單元的教學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知道少年在翻山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少年是如何戰勝的?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的深刻含義,學習少年為了追求理想,不怕吃苦的精神。

三、教學方法

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突破重難點,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採用談話法、講讀法、朗讀指導法等教學方法,並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配合簡筆畫板書,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並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

四、學習方法

為了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機會的平台,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真正做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學流程

根據學生認知過程以及語文教學的規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流程。

1.複習導入,回顧內容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了大致的瞭解,複習導入巧妙地為新舊知識鋪設了橋樑,同時,複習導入不但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一個整體的回顧,而且還讓學生明白今天這堂課要學習什麼。

2.合作探究,品讀理解

新課標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少年在翻山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少年是如何戰勝的”的問題。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問題的理解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深入瞭解課文,讀就成了學生與文本交流的紐帶。比如:“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這句話是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我在不同的情境下,顯示這句話,讓學生根據情境瞭解少年當時的心境,由少年的心境體會文字中藴含的情感。結合朗讀,採用不同的朗讀方式,體會作者表達的過程。

3.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對課文有了深入整體的理解後,根據板書,把總結課文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歸納概括的基礎上,瞭解文章作者要表達的中心以及“山、海、海鷗”的象徵意義。

4.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學習語文必須靠積累,當這堂課接近尾聲時,讓學生表達想要對少年所説的話能及積累勵志格言的拓展延伸練習。這樣的練習,不僅是對語言的一種積累,對錶達的一種提升,更主要的的是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得到了昇華。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老師的思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着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筆畫和緊扣文章中心的詞語,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山、海、海鷗”這些詞的象徵意義。在初板書中,我在山與海之間故意留下空白之處。隨着課文的深入,老師筆下的一座山變成了重重山戀,這就意味着少年面對的是重重困難,只有直面困難,迎難而上,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才是板書的精妙之處。

總之,這節課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發現了自我的價值,在朗讀中,把握少年的情感,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訓練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

説課稿 篇4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梅蘭芳學藝》。下面我從教材、教法、教法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教材説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梅蘭芳小時侯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説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

課文共3個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這段中的重點句是“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遊動的魚兒。”這句話是講梅蘭芳持之以恆地練眼神,不怕吃苦。尤其是“緊盯”和“注視”這兩個詞語要指導學生讀好,體會梅蘭芳練功的刻苦。

教學方法:

根據低年級學生和課文的特點,我準備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

教學設計:

首先,我用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團花圖案作背景,再輔以梅蘭芳的頭像做成課件出示,一開課,就營造出濃濃的民族味道,為學生了解京劇作了鋪墊。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梅蘭芳是世界著名的京劇大師”。當學生就該句質疑“京劇大師”時,可放一段梅派的代表作品《貴妃醉酒》選段,讓學生在聲相資料中,對京劇有個感性的認識,特別是對演員的眼神功夫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時就可追問學生;這麼傳神的眼睛要花怎樣的苦功夫才能練出來。學生自然就會到書中去找尋答案。這就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句“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遊動的魚兒”。這樣就可通過自由練讀、指名讀、賽讀、範讀等方法指導學生讀懂、讀好這個重點句子。特別要提醒學生的是梅蘭芳練眼神看的物體都是運動的,所以就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看,因而句中用了“緊盯”和“注視”這兩詞,非常準確。讓學生體會用詞要準確。

日子一長,梅蘭芳的眼睛靈活起來,會説話了。“那麼他以前的眼睛是怎樣的呢?”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前後不同眼神的對比,使學生感悟到只要肯吃苦,就能獲得成功,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後,有所得,有收穫。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最後,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再分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齊讀,進而使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境界。

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認識動畫》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內容。

本課作為系統學習動畫的第一課,從動畫原理開始入手,以動畫發展歷程作為鋪墊,再引出本冊教材所學“計算機動畫設計與製作“的核心內容。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動畫製作有比較直觀和系統的認識,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併為後續的動畫作品製作提供依據。

學情分析

優點:1.通過各種媒介欣賞過動畫

2.在小學階段對動畫原理有一定的感知

3.對動畫製作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不足:1.認知性理論偏多,學生會感覺枯燥

2.對動畫的本質和製作技術陌生

應對方法

對於認知性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小手段,比如觀察圖片,觀看視頻,做實驗等;對於實踐體驗性內容,讓他們大膽嘗試,自主探索,多使用語言或其他方式鼓勵學生。 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瞭解動畫的原理和動畫技術的發展歷程,知道常用的動畫製作軟件,瞭解幀與關鍵幀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播放動畫,初步瞭解FLASH軟件及FLASH動畫效果;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初步瞭解主題動畫作品的構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FLASH動畫技術的魅力,提升學習FLASH動畫製作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瞭解FLASH軟件及FLASH動畫的效果

重 點

激發學生學習動畫製作的興趣

難 點

學生在接受原理性、概念性知識點時,主要以聽教師講解為主,適時提出疑惑、在體驗實踐時,積極自主探究、嘗試操作。

學 法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2分鐘)

1.師生交流,互相認識

2.師:今天我們再認識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動畫。

3.提問: 你認為動畫是根據什麼原理製作出來的?

設計意圖:

由於是借班上課,在師生互相認識之後,將話題很自然地引到認識動畫主題。一來簡潔明瞭,直入主題,二來通過談話、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思考,總結原理(7分鐘)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三個直觀的實驗,讓學生嘗試總結動畫的基本原理。

三、追本溯源,圖解歷史(8分鐘)

設計意圖: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個經典作品及裝置進行演示及講解,使學生對動畫的發展過程有個基本的認識。

萌芽期

電影逐幀技術

滑稽臉的幽默相

視頻:小枱燈找什麼

設計意圖:雖然這不是課堂重點,但我覺得這些視頻、圖片可幫助學生加深 理解動畫原理,逐幀技術,激發學生學習動畫的興趣

發展期

成熟期

四、自主體驗,初探動畫(20分鐘)

二維動畫

製作軟件

Macromedia Flash

Adobe ImageReady

三維動畫

製作軟件

3D Max

Maya

設計意圖:在播放教學範例動畫過程中,既讓學生對本單元的教學範例有了初步的瞭解,又讓學生初步瞭解主題動畫作品的構成。

設計意圖:通過此動畫加深關鍵幀、幀的理解,併為後面的逐幀動畫打下基礎。打開同一個文件的不同格式,讓學生理解動畫兩種格式的不同。

五、歸納小結,回顧新知(3分鐘)

學生自己嘗試回憶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魯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課文部分的第二課《四季》。本課教學安排兩課時,我説的是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説課。

一、説教材

1、課文內容:

《四季》是魯教版一年級上冊,課文部分的第二課,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詩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以“春天草芽的尖、夏天的荷葉的圓、秋天穀穗的彎,和冬天雪人的頑皮”來表現四季的特徵,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2、教學目標:

我們在設計一堂課的時候,首先要確立教學目標,這是關鍵所在,我們在這堂課上要教給學生什麼?要培養學生什麼能力和情感?有了這個主導思想,再結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認知規律和以往的知識經驗,設計教學流程,就會目標明確,思路清晰。《課標》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應根據三個緯度設計。我根據低年級的學段目標和本課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11個二類生字;規範書寫一類字“四”,認識“橫折勾、豎彎”兩個筆畫名稱;理解詩歌中“小節”的概念;理解“穀穗”“頑皮”的詞義。

能力目標:

朗讀的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想象的能力——能看圖編故事進行説話訓練;

質疑的能力——能在課文的學習中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

表演的能力——能通過表演,理解詞義;

寫作的能力——能根據詩歌創編小詩。

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以及朗讀教學;

難點:在詩歌的學習中培養質疑的習慣,訓練寫作的能力。

二、説學情

本文是學生在學完漢語拼音後剛接觸的第二篇課文,孩子們對課文的概念、對朗讀的方法幾乎一無所知,因此,朗讀起來有可能出現唱讀現象;課文的學習不得章法,一味地被動接受新知;初次嘗試仿寫,對於一部分孩子有一定難度……綜合這一系列的學生的學情,我精心設計了各部分教學環節,可以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説教法

著名心理學家陳爾壽説:“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因此,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上,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摘蘋果”快樂識字法——多種形式朗讀法——分小節訓練能力法——分層次指導寫作法。

四、説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

這堂課我積極倡導自主、快樂的學習方式,打破一貫從頭到尾按順序學習課文的傳統,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季節去讀,把要我讀變成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

留出質疑的空間,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求索。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習的能力。

五、説教學設計

(一)、開門見山,導入課題: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開門見山式導入課題,直奔主題,簡潔、明快,巧妙,能在最短的時間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誘發探求新知識的興趣。因此,我在上課伊始,就面帶微笑問大家:“同學們,一年有幾個季節?”隨着同學們的回答,板書“春 夏 秋 冬”四個字,“春夏秋冬合起來就是叫做——”板書課題:四季 接下來指導同學們在田字格里寫 “四” 字,這個“四”是一類字中唯一一個在課文中出現的字,在這個時候指導書寫,我認為正合時機,符合“低年級的一堂課要滲透寫字教學”這一理念。邊寫邊指導學習 “橫折勾 豎彎” 這兩個筆畫名稱,這也是在這篇課文中要求掌握的筆畫。然後説,“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關於四季的詩歌”,板書 2(齊讀課題——第2課 四季)

(二)、果園摘果,認讀生字:

一年級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因此,我首先安排了這樣一個識字環節,過了生字關,就能掃清閲讀障礙,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這個識字環節上,我採用的是“果園摘果”的趣味識字法,使枯燥的識字教學變為學生樂於接受、生動有趣的遊戲內容,激起學生的興趣,使整堂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有效地掌握知識——在學生齊讀完課題後,我接着問:“現在是什麼季節?正是秋天,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果園裏果實都成熟了,孩子們,走,老師帶着你們到果園去摘蘋果吧!”接着出示課件,一棵高大的蘋果樹,樹上結了11 個紅蘋果,每個蘋果裏藏着一個字,讓學生先齊讀每一個帶拼音的生字,檢驗孩子生字的預習情況,讀對了,蘋果就會從樹上掉下來,孩子們讀着、笑着,興趣昂然,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給一節課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接着,去掉拼音再開火車認讀生字,實現了從藉助拼音到獨立識字的過渡,檢驗孩子生字的掌握情況,如果發現哪個字孩子們掌握得不好,就停下來單獨教。這樣,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很快就度過了生字關。我認為這樣安排識字環節,比按部就班地一個個認讀,效果要好得多。

(三)、動畫演示,激發興趣:

識字關過了後,要轉入課文的學習,我安排了“看課文動畫片”這一環節,在過渡上我進行了巧妙的設計——“你們的字認得真好,老師特別高興,就獎勵你們看這篇課文的動畫片,好不好?”既使學生對整個課文有一個整體初步的感知,又是對上一步識字成績的肯定和獎勵,還而且獎勵的是和教學密切相關的“課文動畫”,符合兒童愛看動畫片的心理,可謂一舉三得。

(四)、自由練讀,初步感知: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觀看完動畫之後,一定對課文充滿了好奇,會產生想讀的慾望,這個時候我抓住孩子們的心理,問道:“動畫片這麼好看,你們想不想讀一讀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並且做到讀有要求:那就是讀的基礎——讀正確、讀通順

當孩子讀完後,為了檢測孩子讀的水平,隨機指名四人接力讀

(五)、範讀課文,認識詩歌:

四名同學讀過後,就能掌握班裏孩子的朗讀水平,發現孩子在朗讀時存在的問題,這時,老師的示範朗讀尤為重要,於是,我用這樣一句話引出了配樂範讀的環節——“你們讀得這麼好,老師也想讀了,下面聽老師朗讀課文,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有幾副圖?幾句話?”這樣安排,有三方面的意圖:其一,悠揚的樂曲,營造了一個温馨的課堂氛圍,老師那充滿童趣、抑揚頓挫的朗讀,能讓孩子們從新的起點感受到朗讀的奧妙,激發朗讀的興趣;其二,低年級的孩子在每一個環節的安排上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否則,老師在讀的時候他無事可做,就會注意力分散,因此,讓孩子帶着任務去聽,我認為十分必要;其三,為詩歌中“小節”這一概念埋下了伏筆,同時理清了文章的層次。

讀後隨着學生的回答,講解小節的概念——

這篇課文有4副圖、4句話,每句話叫一小節。詩歌一般都由小節構成,這是一首詩歌,共有4小節。

(六)、細讀品悟,學習課文:

有了上面的鋪墊,該轉入課文內容的學習了。首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文章中每一小節主要寫的什麼?讓孩子學會抓重點內容學習課文的方法。隨着學生的回答板畫:草芽 荷葉 穀穗 雪人——老師一邊畫一邊讓學生進行詞語搭配訓練:

草芽尖尖——尖尖的草芽 荷葉圓圓——圓圓的荷葉

穀穗彎彎——彎彎的穀穗 雪人——頑皮的雪人

賈志敏老師曾説過,語文課要讓她姓語,字詞教學是根本。因此,我們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一定不能偏離這個軌道,一定不能忘本。

在課文學習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意願,按照學生對四季的喜愛,隨機學習四個小節,每小節設計了一個訓練點:春天重朗讀的指導,讀出“尖尖”的感覺;夏天看圖編故事,重想象力的培養;秋天留出質疑的空間,讓孩子養成問題意識;冬天是表演的舞台,讓孩子發揮想像,表演出雪人的頑皮可愛。

這樣安排課文內容的學習,使四小節既渾然一體,又各有側重。在學習夏天一小節時,我還巧妙地引入了和課文內容密切結合的《小青蛙找家》的課中操,既緩解了學生的疲勞,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下面的課堂學習,又為整堂課增色添彩,是整堂課的高潮,可謂畫龍點睛之筆。

關於難點突破:

在這四個環節中,秋天一小節“質疑”能力的培養是難點,我是怎樣突破難點的呢?主要設計了兩條主線——

(1)你有什麼不懂的問題?——解釋“穀穗”:我國北方的糧食作物,脱殼後是小米

解釋“彎腰”——莊稼成熟了,沉甸甸的,壓彎了腰

(2)你讀懂了什麼? ——學習穀穗謙虛的品質,感恩教育:感謝誰?(秋天的到來;農民伯伯播種、土地給了他營養)

學生按照這兩條主線去學習,會奠定他主動學習的能力。如果以後每堂課都安排這樣一個質疑環節,那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質疑品質。

關於朗讀指導:

朗讀指導中,不同的小節讀的方式不同,我採用了“範讀、指導個別讀、分組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紮紮實實培養了孩子的朗讀興趣和朗讀能力;在課文學完之後,我安排了一個配樂背誦全文的環節,這是多種形式朗讀後的必然產物,因為——熟讀成誦。學生自己伴隨着優美的音樂,韻味十足地背誦課文,必將成為這堂課的又一個高潮。

(七)、總結全文,美景激趣:

1、看板書總結:這篇課文分別以“草芽、荷葉、穀穗、雪人”做“春夏秋冬”這四季的代表物,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大家想不想看看大自然更美的景色?

這樣安排,既對整堂課的學習有了一個歸納和總結,體現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又是對下一環節的引出。接下來,播放課件“四季美景”,並提出要求:邊欣賞邊觀察每一個季節都有哪些美麗的景物?認識的喊出它們的名字。

多媒體課件,在適時的時候出現,擴大孩子視野的認知,讓它真正地發揮作用,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功效。在潛移默化的引導下,培養孩子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了語文學習的渠道。

當學生看到四季美景圖的時候,都十分興奮,喊出每一幅圖中代表物的名字,也在為下一步詩歌創編積累寫作素材。

(八)、詩歌創編,能力拓展:

課文學習完之後,我又安排了分層次寫作能力的訓練:看“四季美景”課件,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以“桃花”為例教給創作方法——啟發每個季節都有哪些景物——學生模仿創編小詩——創編詩歌展示。創編兒歌時,我為孩子們設置了三個台階:

1、圖片引導:桃花 ,他對 説: “我是春天。”

2、季節增多: ,他 説:“我是春天。”

,他 説:“我是夏天。”

,他 説:“我是秋天。”

,他 説:“我是冬天。”

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思想啟迪。隨着學生的即興説話,我即興打到課件上,最後連起來讀一讀,就是一首精彩的詩歌。孩子們會在朗讀過程中,享受到創編詩歌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九)、總結點評,佈置作業

咱們一一班的小朋友不但是背詩小能手,還是做詩的小高手,來,孩子們,為你們今天出色的表現鼓鼓掌吧!

作業:精彩二選一

把創編的小詩發到自己的博客上;

把你喜歡的季節畫一畫。

這項作業讓孩子們把四季的美景永遠留在了眼中,留在了心裏。這樣的作業可以使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發展。課下,我將瀏覽孩子們的博客,並在第二課時的時候,對這些作業進行展示或評價,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中,有更大的提高。

總之,整堂課的設計,我始終堅持“以讀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體會情感,發展語言。採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不但沒有破壞主要的、根本的、本質的問題上的統一,反而會保證它的統一,讓學生始終處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各種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課堂永遠都有遺憾,但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我願在各位評委和老師的幫助下,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現生命價值的綠洲!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描寫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謠,不如説是四幅季節圖。而圖畫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因而,本課教學設計以賞圖、看圖、説圖、畫圖為主體思路,引領學生在圖畫中識字,在圖畫中學詞,在圖畫中朗讀,在圖畫中瞭解文章內容。《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篇課文既鍛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更培養了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之情。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應着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運用語文能力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應着眼於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薰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

二、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課堂中教師要設置很多環節來努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聽説讀寫的能力,特別愛幻想,但識字量還不夠多,語言積累剛剛起步,理解能力還很弱,所以聯繫生活實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美文美讀、是他們學習這課的主要成長點。

三、説目標

根據《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課文訓練的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瞭解農民在不同的季節裏的農事活動,體會農民的辛苦和快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農民的辛苦,懂得辛勤勞動的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二年級的學生重在識字和閲讀,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2、瞭解農民在四個季節裏的主要農事活動。

3、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靜與辛勞,熱愛生活。

四、説教法學法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設置,以唱背導入,激發興趣法”——激發情感,引起興趣。

2、“多元識字法”——隨文識字,自主識字。

3、“讀悟法”——以讀代講,讀中促悟。願意表現自己,是兒童的共同特徵。因此,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用集體讀,分組讀,男女生賽讀,老師引讀等多種方式來朗讀兒歌,達到了情感朗讀的效果,也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四個季節的變化,體會到詩歌的語言美。

4、“展開想象,拓展思維法”——激發想象力,鍛鍊口語表達。“培養低年級學生積極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學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

5、“媒體輔助法”——利用多媒體的圖片、視頻、音頻有效輔助教學,使教學活動多樣化。

五、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唱一唱”,“背一背”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開火車讀生字,在欣賞圖片、同時,很自然地進入了觀察、發現階段,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體,併為後面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精讀課文,感悟體驗

這個環節我以讀代講,通過老師範讀詩歌,讓學生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如: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小節讀,想一想:你讀的這個季節有什麼特點?你為什麼喜歡它?怎樣讀才能讀出每個季節的特點?才能表達你的心情?賽一賽。小組賽讀,要求讀出季節特點,讀出自己的情感。找一找。你從哪兒看出農民勞動很辛苦?找出寫農民心情的句子,反覆讀讀,思考:他們這麼辛苦,為什麼還喜洋洋、笑盈盈?

體會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靜與辛勞,熱愛生活。很好的完成了這項教學任務,充分發揮學習中的自主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此設計注重了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為主,把無形的東西變得形象生動。並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仿寫兒歌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三)學寫本課的生字

引導發現,滲透學法。寫字教學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獨立獨立正確書寫。我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髮現並掌握字形的特點,幫助學生記憶,既直觀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培養了學生的寫字的能力。

(四)課外延伸,拓展視野

通過視頻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很直觀的瞭解到田家四季生活的樂趣,而且對自然現象產生了很大興趣,滋生學生強烈的求知和探索慾望。

(五)作業

作業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形式靈活多樣,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差異,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讓作業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且作業貼近生活,真正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六、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簡單直觀採用文中四個季節詞及幾個重點詞語來板書,在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圖文直觀,便於學生背誦。

標籤: 範文 説課稿 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xpj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