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説説 >

【精華】師説説課稿四篇

【精華】師説説課稿四篇

隨着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人熱衷於在網上發佈説説,用以記錄和分享生活日常。什麼樣的説説才具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師説説課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師説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1、教材簡析《孔子拜師》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聯繫上下文,利用補白和給詞語換個説法等方式來理解“遠近聞名、淵博”等詞語。

能力目標:重點研讀詞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學無止境”,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人物品質。

情感目標: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師要真誠、無私。

3.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做出簡單的評價。

二、説教法學法

1、新課標要求三年級的學生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因此在授課時我打算引導學生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上前行禮”、“再次行禮”、“特地”、“毫不保留”等詞語體會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課文中的情感態度。因此,我打算採用自讀、指名讀,齊讀,創設情境讀,默讀等方式品味語言,引導感悟,激發情感。比如:請用謙虛的語氣讀出孔子的話。

3、本節課的關注維度是學生的表達能力,雖然現在才三年級,但我班學生的表達能力已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態勢,像程瀟藝、祁致遠等學生能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而像季文靜、徐仁貴等學生很少發言,還有部分學生表達時不夠流暢、連貫。針對以上問題,在這節課中我將採取以下策略:⑴課前就本節課的內容給學生髮放了預習要求,要求他們以作業的形式較紮實地完成預習。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上課時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不要總是在優秀生的帶領下完成學習目標,只有他們真正讀懂了課文,他們才會樂於表達,才會願意聽別人説。⑵在感受人物的品行時,以學生的彙報交流為主,給他們表達的時間。⑶對於表達有困難的學生要求他們複述別人的話,在傾聽和模仿中逐漸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

三、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用課文最後一段: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引入今天的學習,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同時思考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呢?用“──”標出相關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他們的感受。從而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談孔子的品行。通過研讀“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等句子體會孔子謙虛好學的品行。如果學生在理解詞語、感悟句子時有困難,我將採用給詞語換個説法、創設情境、換位思考等方法引導學生達成教學目標。

(三)談老子的品行。讓學生默讀課文2、3自然段,並思考:面對這樣一個謙虛好學、不畏艱辛的學生,老子又是怎麼説的,怎麼做的呢?你又體會到了老子的什麼品行?引導學生抓住“聽説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等句子感受老子的謙虛等。

(四)小結:正因為孔子和老子謙虛好學、誨人不倦的品行,才贏得了後人對他們的敬重。用自豪的語氣讀文章最後一段,來讚頌兩位大思想家的學識與品行。

(五)以“我想對孔子説……”或以“我想對老子説……”為開頭寫或説幾句話。激發學生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六)昇華情感,拓展延伸。我從兩個方面來做。一是誦讀、理解課後列舉的幾句傳誦最廣的孔子名言。二是學生讀一讀他們課前預習時蒐集的老子和孔子的名言。

通過這樣的拓展,學生對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的認識,讓學生親近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最後在誦讀這些閃爍着先哲聖賢們智慧的名言中結束本課時的學習。

四、説板書設計:根據學生的交流,我隨機板書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師説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師説》。

下面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時安排、教學流程設置這七個方面把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作以下簡單的介紹。

首先,我想向各位老師闡述一下我的教學理念:

一、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提倡啟發式教學。

新課程改革提出:一切為了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培養學生語文應用的能力,從而充分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而教師的指導和啟發至關重要,我認為應體現在以下三點:

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的思維。

下面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師説》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中第一板塊“求學之道”的第二篇課文。

這是一篇探討從師學習的文章,全文結構嚴謹,論證有力,不僅文言現象典型,而且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堪稱古代論説文的典範。作者通過批判社會上不肯從師學習的壞風氣論述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度和標準。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這是我對教材得理解,接下來是學情的分析:

三、學情分析:

首先,從語文的認知結構來看,高一的學生文學積累是比較薄弱的,特別是對於文言文這一塊,所以在這方面要多深入學習。《師説》緊隨《勸學》,也是一篇經典的文言作品,對以後的學習至關重要。

其次,從情感教育的角度看,高一的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需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師説》是一篇探討從師學習原則的文章,其中的觀點頗有思想深度,而且與學生的生活接近。

所以,《勸學》不僅藴含了豐富的文言文知識,而且承載着教育學習的意義,是很好的學習素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通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應該在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即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所以根據課程要求,並結合以上的教學背景,我把本課得教學目標確立為如下幾個方面: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理解本文思想觀點,學會背誦全文。積累常用文言實詞的意思和虛詞的用法以及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和常見的文言句式等。

能力目標:在理解基礎上熟讀成誦,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思想,掌握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閲讀能力。

情感目標: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從教學目標中,我提煉出本課的重難點: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言知識,

難點:學習本文運用正反對比論證、反覆論證加強説服力的寫法。同時認識本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封建思想,從而逐步培養批判繼承的眼光。

六、教法學法:在教法學法上,我準備採用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回譯法

七、課時安排:在課時安排上,我打算用兩課時完成我的教學,我主要講的是第一課時,稍帶補充第二課時,使教學過程完整。

下面重點説説我的教學流程設置,共分為四個步驟。

八、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興趣導入

導入:圖片展示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一段話,同時向學生講述柳宗元抗顏為師的典故,從而由“為師”導入新課。

此環節的設置在主要是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同時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的情境中來。

(二)聽讀課文 整體把握

這個環節主要是梳理文章的脈絡,理解課文大意,解決字詞問題,是我上課的重點。主要有3步:

1。解題:解釋“説”的意思,“師説”的意思

2。作者簡介:介紹柳宗元的有關情況,包括他的生平、著作和一些觀點。

3。翻譯和正音正義:藉助註釋和字典疏通文章的大意是交給學生的課前任務,在課堂上的閲讀主要聽課文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再次熟讀課文。聽完之後請學生翻譯課文,教師穿插講述重點的字詞意思和用法,同時特別注意一些難句的翻譯。

這個環節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理解文本的能力,尤其在翻譯環節體現出來,而聽課文的配樂朗讀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深入探討 品味賞析

這個環節主要是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內在結構,同時揣摩語言,關注文章的寫作特色。是我上課的難點。主要有4個問題:

1。課文的各小段分別寫了哪些內容?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各是什麼?

古之學者必有師——從師重要性,擇師標準,師生關係,寫作緣由

2。分析第一段,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明師道的重要性?

從師的作用,從師的必要性,擇師的標準幾個角度來加以闡明,層層推進。理論闡述 完成這項任務後請學生回譯,看着譯文,翻回原文,如果能回譯出來,就説明差不多能背誦了。然後全班齊讀。

此環節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合作探討,主動思考,挖掘文本的內在聯繫的能力。同時我認為回譯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古文的方法,很有挑戰性。

第一個課時到此結束,在第二個課時中,以此類推,在論述擇師的標準,師生關係方面又是如何論述的,分析並且掌握不同的論證方法的特色。我認為論説文的要點就是是要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能夠掌握並借鑑寫作的特點,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四)拓展應用,發散思維

1。知識點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2。寫作特點總結:正面論證,反面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必要性“傳道受業解惑” (因果論證)

一、古之學者必有師│ (為什麼)

(中心論點) └擇師標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怎麼樣)

對象 結果 角度

┌今昔對比 聖益聖,愚益愚(錯誤態度)

二、批判│父子對比 小學而大遺 (錯誤認識)

└貴踐對比 其智反不能及 (錯誤行為)(對比論證?反證)

師説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100頁的“用計算器計算”及相關練 習。

2、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計算器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它給人們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計算問題帶來了方便,同時為探索數學問題,揭示數學規律帶來了便利。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學生或多或少地接觸和使用了計算器。學好這部分知識可以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今後進一步學習電子計算機打下基礎。

本節課內容的編排突出以下三個特點:①注重計算器與生活的密切聯繫;②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③注重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生活經歷及學生的學情發展方面出發,我擬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① 使學生初步認識計算器,瞭解計算器的計算功能。

② 能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在計算中體會計算器的優點,激發學生使用計算器的興趣,從小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意識。

③ 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4、教學重、難點

為了更好地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按主次輕重處理好教學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重點:初步瞭解計算器的計算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熟練地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的心理,並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生活中,較多的學生對計算器已有所認識,因此這節課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輕鬆的學到了知識。

三、説教法、學法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新的教學理念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根據這一總體目標,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觀察,勤於動手操作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他們從小能博採眾長,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團隊合作精神。因此,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本節課我採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課始時多媒體課件情境引入。教師根據課件加以敍述,把學生帶到情境中去開展學習活動。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既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使學生自覺進入學習佳境。

2、動手操作,互動合作法。

讓學生在“試一試”“想想做做”等活動中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從中體會到計算器的優點。還讓學生在“找一找”的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找出規律。這些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的良好習慣和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

3、激趣法。

根據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本課設計了“比一比”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以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為主線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我設計了下面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逛過超市嗎?(生答)咱們今天再去逛一下金江的百惠超市,好嗎?

2、出示收銀情境。師:這位收銀員是小麗阿姨,她每天要收上千人的購物款。你們看小明買了4支鉛筆。(出示小明拿了4支鉛筆,並標明每支2元),誰能幫小麗阿姨口算一下,小明應付多少錢?指名回答後,一位叔叔買了一部電視機2859元,一台電冰箱2507元,一個消毒櫃628元)師問:誰又能口算出這位叔叔應付多少錢呢?(讓學生稍做思考,體會口算時的困難。)師緊接着導入新課: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用計算器計算”(板書:用計算器計算)

(以上導入設計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然後用多媒體展示出生動的畫面,從而把學生帶入到生活的情境中,這樣既能吸引了學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認識、使用計算器。

1、師:大家認識計算器嗎?你們知道計算器面板上有什麼嗎?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情況,適當小結:計算器面板上有顯示器和鍵盤)

2、師: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鍵盤上各個按鍵是做什麼用的?(學生介紹後教師和學生一起重點認識:開機、關機、清除、數字、運算符號等按鍵。)

3、師:你們知道計算器有什麼作用嗎?會使用它進行計算嗎?(

(三)梯級練習,鞏固提高

1、“試一試”

765+469 3028-2965 589×76

41600÷128 765+469-296 816÷68×27

然後説一説:用計算器計算有什麼優點?(準確、快捷)。

(這一活動,放手讓學生單獨練習,使他們在操作中熟悉鍵盤,在操作中養成技巧,並從中體會到計算器在計算中的優點,激發學生使用計算器的興趣,培養學生從小就有使用先進科學技術的意識。)

2、比一比:課文第101頁的第32 題

(以比賽的形式進行操作,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防止學生情緒冷卻和學習疲勞,又達到逐步熟練使用計算器的目的.)。

3、找一找。

①用計算器計算下列式子。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 =

②小組討論找出式子的規律。

(以上題目,讓學生通過利用計算器算出得數,然後比較得數找規律填第六個式子。既能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來參與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4、聯繫生活,擴展延伸。

①回到情境引入的最後一道題(多媒體展示)

②師:同學們,現在請你們用計算器幫小麗阿姨算一下,買電視機、電冰箱、消毒櫃的這位叔叔應付多少錢?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明白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學好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進一步體會到計算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也迴應了開頭的引入。)

(四)總結:這節課學了什 麼?

(這樣的總結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的能力。)

五、説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

顯示器 例題:38+27和30×18

面板構成 開機鍵(ON)

關機鍵(OFF)

鍵 盤 清除鍵(CE)

數字鍵

運算鍵

優點:準確、快捷

(這樣的板書設計讓人一目瞭然,耳目一新。)

總的來説,這堂課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並通過反覆的操作使學生逐步熟練掌握計算器的操作,整節課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而我在學生學習時只是給予適可的幫助,充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新課程教學理念。本節課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進行發揮,進行表現,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使學生學而不厭,體驗學數學的樂趣,體驗學數學的美。

師説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第一次抱母親》內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裏行間卻飽含着一股濃濃的親情。 這是一篇歌頌母愛的文章,用心去讀,一定會為那日夜操勞、含辛茹苦的母親而心疼,一定會被那偉大、無私的母愛所感動。

因此,本次教學的教學重點就是借對重點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喚起對母親的崇敬和關愛。

教學的難點則在於文章的情感是那樣的深沉,小學四年級孩子的認知與文章與作者的情感體驗有一些差距,也許很難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很難將文章中的母親與自己的母親產生關聯,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層面,而不能聯繫自身。

二 、説教法

在設計這節課時把握作者的情感線索:難過—愧疚—感恩,引導學生揣摩文章的語言。讓“感”從讀書中產生,“情”在讀書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昇華,激起學生心中愛的體驗,同作者一起感動母愛,想到回報母愛。閲讀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產生優化的效果。教學中主要通過抓重點語段,反覆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如抓住母親挑着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着感性的形象紮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涵。

文章其實最感動的是最後一段,那是一顆對母親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們。所以在處理最後一段時,我讓學生深情地朗讀,將自己和文本融為一體,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抒發着感受。

三、説學情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長輩的“掌上明珠”,一向嬌慣的他們普遍都將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報,甚至經常向家長提出過分的要求。他們關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長為他(她)付出的辛勞。生硬的説教難以為他們所接受,也許這篇感人至深的課文更能觸動他們的心靈,喚起他們的情感。學生孩子的心靈是非常純潔的,樂於去感受美好、親近美好,只要引導得好,文中那位善良偉大的母親一定能感染學生。學生又是善於聯想的,他們一旦將自己的母親與文中的母親產生關聯,他們便會回憶起那埋藏在記憶裏卻常常被忽略的點點滴滴,從另一個角度去體會母親的付出、母親的辛勞,從而升騰起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也許一節課不能改變什麼,不能使學生對母親的認識上升到一個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學生能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感悟到“我要關心我的母親,我要回報我的母親”有這樣一種朦朧的思想意識也就達到目的了。

四、説教學設想

(一)、走進文本

(上課伊始,伴着舒緩的小提琴曲教師用描述性的語言渲染,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勞累了一輩子的母親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輕,連護士進來換牀單都不能下牀。於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親”抱母親只是一個偶然,抱母親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卻在兒子的心裏激起了千層浪。請同學們自由地輕輕地讀一讀1、2自然段,想一想兒子第一次抱母親是怎樣的心情。

(二)、感悟兒子內心的難過、愧疚之情。

(通過對重點句的朗讀、體會、聯想真正體會母親體重的輕深深地震撼着兒子的心。)

兒子難過的心情你們是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來的。

1、品讀第一句“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沒想到母親輕輕的……差點仰面摔倒。”

引導:我原以為( ),沒想到( )。

我原以為( ),沒想到( )。

這可是和我朝夕相處生活了幾十年的母親呀!你能把這份難過讀出來嗎?

2、品讀第二句“母親説: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引導:“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而現在年老體弱的母親大概只有( )斤。聽着母親虛弱的聲音,兒子心裏( )。帶着你的體會再讀這句話寫兒子沒想到的話。

3、品讀第三段話“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裏拉着妹妹……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

“翻山越嶺、年復一年”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把你們的朗讀放到句子中去,讀出母親的不容易。

(1)、反覆引讀,啟發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親汗流浹背,她手裏(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親頂着寒風,她手裏(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長的日日月月,母親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她手裏( ),背上( )肩上( )。

(2)、研讀“我們長大後,可以幹活了……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從這些話中,你讀出了什麼?(母親的心:她的心裏只有兒女,捨不得兒女吃苦,就怕兒女累着。自己再苦再累都無怨無悔。兒子的心:我們能挑卻沒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讓母親去挑。此時兒子心裏湧起的不僅僅是難過,還有深深的愧疚。)帶着你們的體會再次朗讀這些句子。

(3) 、啟發想象,感受“重擔”。

課文學到這兒,大家想一想,母親肩上挑的重擔僅僅是那一百多斤種的東西嗎?我們家上有老,下有小,爺爺奶奶生病了,母親( )。為了讓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吃得飽,上得起學,母親( )。我們長大了,要出遠門了,母親( )。

引導朗讀:母親,一個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這副最沉重的擔子,這份艱辛,等到母親病倒了,病得不輕了,兒子才真正體會得到,愧對母親呀!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回憶。

(三)、感 動母愛,回報母愛。

1、出示句子:母親笑了笑説:“提那些事幹什麼?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從母親的表情,從母親的話中,你看出了什麼?聽出了什麼?

此時此刻,聽着母親平常的話語,想着母親拉扯我們長大的艱辛,看着手中兩鬢斑白,體弱多病的母親,兒子我縱有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對母親的這份感激,我突發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親。

2、伴着音樂,老師深情地範讀最後一小節。。

3、老師語言渲染,指名讀,齊讀。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huoshuo/n78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