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華】説課稿模板合集7篇

【精華】説課稿模板合集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説課稿模板合集7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在音樂的感受與鑑賞方面,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培養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G大調小步舞曲》是上音版第七冊第二單元欣賞內容,本課力求培養學生感知樂曲主題段落變化的能力,以及綜合性藝術表現能力。

本課教學內容設定:1)複習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2)認識:小步舞曲;3)欣賞《G大調小步舞曲》。

本課教學重點:欣賞《G大調小步舞曲》,感知樂曲兩個不同段落主題所表現的情緒。

本課教學難點: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現樂曲。

教學課時:一課時

二、説目標

n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在欣賞《G大調小步舞曲》中,感知樂曲婉轉如歌和活潑跳躍兩個不同段落主題情緒。

2、學生能樂於參與欣賞、演唱、演奏、律動等活動,並且與同伴交流實踐後的感受和見解,分享學習過程中的快樂。

n過程與方法:

1、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小步舞曲”為主題的過程中,初步瞭解“小步舞曲”知識信息。

2、學生會用體驗與合作學習的方法,在聽、唱、奏、演等多種實踐活動中,初步體驗“小步舞曲”音樂特點。

n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小步舞曲”。

2、能用歌唱、演奏、舞蹈、指揮等方式表現樂曲《G大調小步舞曲》。

三、説學情

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音樂感知力,在音樂表現方面,如:歌唱、律動、使用打擊樂器和吹奏口風琴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本課設計多處採用綜合性音樂表現方法,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夠自信、有表情地參與表演活動,並能對自己或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有效的評價。

學生在上一教時中已初步會唱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並能用打擊樂器、口風琴、律動等方式表現歌曲。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採取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在複習、評價、改進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提升歌曲表現能力併為新授內容的學習作好鋪墊。

學生在課餘已自主查尋、收集了“小步舞曲”的相關知識信息,對“小步舞曲”有了一些初淺、零星的認識。本節課中學生在競賽、交流、體驗的教學過程中,

完善、深入地瞭解“小步舞曲”知識信息以及音樂的風格特點。

四、教學程序

n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制譜軟件、競賽記分物、小提琴。

2、學具準備:

口風琴、打擊樂器。

3、補充資料:

“小步舞”影象資料、“進行曲”音響資料、“圓舞曲”音響資料。

4、學生預習:

自主查尋、收集“小步舞曲”的知識信息。

n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採用了聽賞、感知、體驗、討論、分析、實踐等教學方法。

n教學剖析

1、利用學生資源,合作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資源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來源於學生的,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情感、動作等,是有利於教學的資源。開發利用豐富的學生資源在音樂教學中有着非凡的意義。學生們求知慾強,情感豐富,有較強的參與藝術實踐的願望,但是學生的音樂能力往往又參差不齊,各具所長。合作學習正是一種相互協作,取長補短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能被充分激發,學習能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1)小組學習資源

本節課中多處設有合作表演環節中,按表演內容(唱、奏、演等內容)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能力傾向,自由選擇表演項目。這樣的教學有了難易坡度,學生能順利完成自選學習任務,在展示環節中也能滿懷熱情地交流成果。小組學習發揮了學生的特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增強了學習自信心。

(2)學生特長資源

學生課餘學習獲取的特長技能也是音樂教學中一項重要的資源。教師應詳細瞭解學生的音樂興趣特長及學習程度,在教學中為特長學生鋪設展示的平台。本課的欣賞導入教學環節,教師請鋼琴和小提琴特長生,課餘練習演奏《G大調小步舞曲》主題片段,在課堂上為大家演奏。這種教學方式比欣賞世界一流樂隊的演奏效果都要好,因為現場的演奏與學生是面對面的情感交流,使其有親切感,演奏學生的表情、身體語言、情感投入使同學的情感產生共鳴,既增強了演奏學生的自信心,也激發了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自主學習,激發學習樂趣

網絡具有超時空性,將世界上各領域的知識實現了無縫鏈接,因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絡中的動態資料,形象生動、圖文聲並茂,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置身於開放的絡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興致盎然,學習的效果自然也事半功倍。

本課的“認識小步舞曲”環節,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既教師將知識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只能扮演聽眾的角色,失去了主動學習的機會,也接觸不到廣泛的信息資源。因此,本課教學中教師利用網絡環境,將學習延伸至課外,將學習內容以問題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課餘上網搜索“小步舞曲”的相關知識,這樣一來學生根據自身需求,不僅最大限度地獲取了知識信息,而且在蒐集、篩選、整理、分析的過程中,獲取了知識積澱,也使學生獲取了自主習得知識的樂趣,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3、挖掘教材資源,體驗學習,激發學習情趣

教材是音樂教學中最基本的資源,也是實施音樂教學的主要依據和載體,應充分開發和挖掘教材內涵,盤活教材資源。學習情趣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願意學、喜歡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積極情感。

《G大調小步舞曲》是教材中的欣賞內容,樂曲輕盈典雅、旋律優美動人。教學中教師合理組織教材的單元內容,由唱“小步舞曲”旋律改變的兒童歌曲導入,到欣賞樂曲,再根據“小步舞曲”主題補充教材資源——影象資料“小步舞”片段。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補充教材使學生充分體驗“小步舞曲”高貴典雅的特性,引起學生共鳴,領悟音樂的美感,愉悦身心,獲取樂趣,從而激起學習的情趣。

説課稿 篇2

説學習內容

三角形的面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84至86頁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在第八冊認識了三角形,學會計算長方形的面積以及剛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與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聯繫在一起,為以後學習圓面積和複合圖形的面積計算起到鋪墊作用。運用拼擺、旋轉、平移的方法把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鋭角和鈍角三角形分別變換成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積等於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然後歸納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説學習目標:

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

2、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3、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重點:理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學習難點:理解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發展遷移原則。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

2、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在學生拼擺實驗的基礎上,通過課件演示,採取旋轉、平移的方法,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來源的體驗和理解。

學習方法上我側重以下幾點:

1、學會以舊引新,掌握運用知識遷移、學法遷移進行學習的方法。

2、操作實驗法。學生自己動手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擺出自己學過的圖形,弄清三角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

3、學習討論法。在操作實驗的基礎上,討論三角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係,從而總結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針對上述內容的需要,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説學習過程

一、激趣定標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平行四邊形 (1)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2) 一個平行四邊形底是2釐米,高是1.5釐米,求它的面積。

2.既然平行四邊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計算的方法,求它們的面積,三角形面積可以怎樣計算呢?(揭示課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積”(板書)

(二)學習目標

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 2、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3、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説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

(一)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1.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師參與學生拼擺,個別加以指導

(2)學生演示拼擺圖形

(3)討論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能幫助我們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嗎?為什麼?

②觀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鋭角三角形拼.

(1)組織學生利用手裏的學具試拼.(指名演示)

(2)學生演示拼擺圖形(突出旋轉、平移)

教師提問: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來拼.

(1)由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演示拼擺圖形

4.巧問質疑

(1)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轉化成什麼圖形?

(2)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5、引導學生明確: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②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同時板書)

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的底。(同時板書)

④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的高。(同時板書)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為什麼要加上“除以2”?(強化理解推導過程)

板書:三角形面積=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麼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什麼?

(三)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1、教學例2

紅領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1)由學生獨立解答.

(2)訂正答案(教師板書)

(四)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通過學生利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對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三、測評訓練

通過測評訓練,測評學生所學的新知識是否掌握,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速度。

四、小結

同學們真棒,大家都發現,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一個長方形。運用拼擺、旋轉、平移的方法把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鋭角和鈍角三角形分別變換成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積等於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然後歸納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五、板書設計、

這樣板書設計使學生一目瞭然,工整、簡單、明白。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理解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比較簡短,也比較通俗,有幾組近義詞,如“拜見———拜訪、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要在課堂教學時有機滲透。文章的重點內容“孔子誠心拜師”很突出,線索也很分明;而藴涵着的老子熱心收徒的線索也比較清晰。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作為一個偉人,一直受到國人的敬仰,當權者把他尊為聖人,文人學者把他尊為宗師,一般老百姓把他尊為啟蒙的智者。《論語》,作為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重內心的修養;做事,重踏實的踐行。而這些在本文字裏行間都可見可感。

二、教學目標:

這課書通過對孔子和老子語言、心理、動作的描寫突出了他們的品質,因而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讀體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字義串聯法或聯繫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體會他們的精神。

3、通過聯想體味孔子行程的艱難,意志堅強,通過孔子學成後和老子拜別場景的練筆體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流程

板塊一:激趣導入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統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學時我採用了多媒體課件導入:

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並正音:子讀zi)讓我們隨着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播放多媒體課件: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説些什麼?接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説説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在培養學生聽、説能力的同時,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課文講了些什麼?

板塊二: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説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並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披文入情,緣情悟文,舍其一,語文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

這這一過程中我精心設計了兩處理解詞語的方法,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在實際生活中理解詞語的方法。

出示: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到了洛陽。

你體會到了什麼?隨機:

相距上千裏説明什麼?(路途遙遠)

這讓你想到哪些成語?(千里迢迢、萬水千山

你能讀出“遠”嗎?

你讀到“風餐露宿”這個詞語時,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體會“日夜兼程”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趕路;

———————,孔子在趕路。

2.讀出一路艱辛,求知若渴

不管風雨,孔子風雨無阻地在趕路,讀

不論寒暑,孔子一如既往地在趕路,讀

不分晝夜,孔子迫不及待地在趕路,

讀——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讓我們學學孔子,彬彬有禮地拜見老師吧。

出示:孔子連忙説:“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隨機談體會,指導朗讀

出示: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説:“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你讀懂了什麼?有禮貌求知若渴(謙虛好學)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你怎麼理解?

用一個詞?(學無止境)用一句話?(泉水流不盡,知識學不完,活到老,學到老聯繫實際生活來説説。

(2)談老子

出示:“你就是孔丘啊,聽説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出示: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在這一過程中,我精心設計了寫的訓練,做到讀寫結合,悟中練寫,通過抓住對話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寫一寫孔子學成後和老子拜別的場面,我們每一課書都將搭建寫作的平台,將本單元的寫作要求分散到每一課書,每一節課之中,力爭做到一課一個寫作訓練點,使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能學到一些寫作方法,減輕學生的習作壓力,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

此外,還通過各種方式讀體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以讀為本,讀中體會人物品行。教學第二段先讓同學們找出描寫孔子和老子的句子,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在書中畫出來,讓學生先對這節課要學的知識有個總體印象,然後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對“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這句話的教學感悟他們的品質。老師通過範讀引導學生讀好這句話,體會孔子行路的艱辛。對話部分我們設計了通過自己讀、男女分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各種方式體會孔子和老子的品行,讓學生以讀促思,激發他們的讀書熱情。

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本節課源於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節,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城市的不同等級以及德國南部城市等級體系的啟示。課標要求為:聯繫城市地域結構的有關理論,説明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這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第一節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基礎上,瞭解城市基本形態構成之後,對於城市服務功能的學習,是對城市的進一步瞭解,但與第一節內容聯繫並不緊密,兩部份內容關鍵是學習城市的不同服務地域,服務等級,基於以上教材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瞭解我國不同等級城市的劃分,並理論聯繫實際辨別現實社會的城市等級

運用有關原理,説明不同等級城市服務範圍的差異。

瞭解城市服務範圍與地理位置的關係。

掌握不同等級城市的分佈特點

瞭解稱城市六邊形理論,並能用其解釋荷蘭圩田居民點設置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棗強鎮及上海城市等級演化分佈的學習,掌握不同等級城市城市服務範圍與功能以及城市等級提高的基本條件

通過對德國城市分佈案例的學習,總結歸納出不同等級城市分佈規律

通過城市六邊形理論的學習,學會分析城市居民點佈局等現實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對我國不同等級城市(經濟、人口、交通、服務種類)等相關資料的蒐集,讓學生關心我國基本地理國情,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重點:不同等級城市所具有的特定服務功能

難點:城市六邊形服務嵌套理論及運用

二.説教法

案例分析、讀圖分析、對比法

課件多媒體

教材圖2.11、2.12、2.13、2.14、2.15 和2.16

三.説學法

1.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問題進而引入課堂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2.通過活動串接各部分,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及分析創造性思維能力;

3.通過對比總結,提高學生分析總結歸納能力,抓住事物本質特徵的能力;

四. 説教學過程

1.導入學習

通過問卷調查創設情境引入教學:[問卷調查]把商店規模類比為不同等級城市,通過調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並由此引入“城市的不同等級”的學習內容。

在購買以下物品時,你會選擇怎樣規模的商店?

①紙、米、筆等日常用品 ②彩電、冰箱等生活用品 ③高檔服裝、數碼產品

同樣城市等級也如此,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設計意圖:通過調查引起學生興趣,引出問題,激發學習慾望,更好地吸引注意力投入到本節課中。

2. 活動設計

通過課本活動:完成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的學習。

棗強鎮居民日常選擇問題,和開始問卷調查實質一樣,但具體用途卻不同,因而更具有簡單可操作性。

◆設計意圖:簡單的活動,不同的效果,讓學生了解知識,更貼近實際生活的學習,讓學生學習更主動更具有教育性。

3、活動設計:荷蘭圩田居民點的設置問題

請同學們閲讀課本案例三,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荷蘭圩田居民點的設置問題。

問題:(1)A 、B、C等級為何要這樣設置?(2)位置選擇為何將高一級的設在低一級居民點的中央?

◆設計意圖:理論聯繫實際,通過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將所學用於現實問題的解決,讓學習融會貫通。

4、作業佈置:用學會的方法為所在城市的升級提供相應的規劃

◆設計意圖:理論聯繫實際,突出重點,貫穿應用。

五. 説板書設計

板書按照知識內在聯繫設計,易於學生把握知識結構,便於深入瞭解記憶。

知識發生線索:城市不同人口規模不同等級城市服務功能中心地理論

第二節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級

二、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三、城市空間組合的等級體系

1、不同等級城市空間分佈

2、中心地理論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漁歌子》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9課《詞兩首》中一首詞。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張志和不僅是詩人,也是一位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詩情畫意。這首詞描繪了江南秀麗的山光水色,表達詩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二、説目標

1、體會詞的內容,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

3、培養閲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詩詞內容,想像詩句所描繪的圖景,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讀懂詞,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三、教法、學法

四、教學過程

這首詞詞中有畫,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根據這一特點,我設計圈圈景物,擺擺景物落實重點。創設情境,師生角色對話,體會詩人情感,突破難點。

(一)、激趣導入

1、利用學生好奇心,猜猜詩人張志和名字的由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張志和16歲那年給朝庭寫了一本摺子,皇帝非常欣賞,於是賜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板書“心志平和”)這四個字不僅是張志和一生的追求,也是這首詞所要表達的思想。

2、由作者自然引出本課要學的詞《漁歌子》(板題)。漁歌子是詞牌名,對於詞牌學生已有所瞭解,所以這裏不再重複。只是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詞牌,鞏固對詞牌的瞭解。

(二)圈景物,明詞意

1、自由讀詞,讀準音,讀通詩句。

這首詞比較簡單,讀來朗朗上口,多讀幾遍,孩子自然就能讀通讀順。有幾個生字,根據學情不同,着重正音。兩個平舌音“塞、蓑”,一個翹舌音“箬”,再有“斜風細雨”可能也有部分孩子念不準。

2、圈一圈,找景物

張志和不僅是位詩人,也是一位畫家,他的詞就是一幅畫。所以,我讓孩子默讀詞,圈出詞中所描繪的景物。可一邊讀詞,一邊對照看書中插圖。

3、擺一擺,找準景物位置。

為了讓學生理解詞,能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我設計擺擺景物。假如黑板就是一幅畫,詞中的九種景物該畫在哪呢?為了讓學生更明白,老師示範“鱖魚”、“蓑衣”。如果把蓑衣畫在這,那箬笠應畫在——(蓑衣上面),笠是生字,留給學生寫。老師示範這兩種景物還由於“鱖”和“蓑”是二類生字,只要求認不要求寫。其餘景物學生填完。

請一位寫得正確的孩子上台演板,這對於理解能力相對差的孩子無疑是一種示範。其餘孩子在事先準備的畫紙上寫。在這些景物當中,斜風細雨的理解是個難點。於是,我問孩子,“斜風細雨”這樣寫對嗎?為什麼?孩子會説,斜風,那風肯定是斜的。細雨被風一吹,也是斜的。我進一步問:細雨,像什麼呢?斜風又是怎樣的風呢?引導孩子想象,體會“斜風細雨”的那種朦朧柔和之美。

4、小結,初步形成畫面。

這時,一首詞真的就像一幅畫了,一首《漁歌子》自然而然就吟誦出來,學生看板書,試着吟詞。

(三)、詩詞聯誦,豐滿畫面

僅僅是找出詞中景物,遠遠不夠,如何引導孩子想象,把畫面豐滿起來呢?這一環節,採取以下手段。

1、説説這首詞寫的是什麼季節?為什麼?學生很容易找到是寫春天,有一種春天特有景物“桃花”。一葉知秋,一花知春。

2、張志和看到的春天僅僅就這些景物嗎?(生搖頭)那在他眼裏春天還會是怎樣的影像呢?你會用有關春天的四字詞語或詩句來描繪嗎?

從一年級至四年級孩子已積累了不少有關春天的詞和詩。這些四字詞和詩句既精煉,意境又優美。同時,能激發孩子對古詩詞的熱愛,從而主動積累古詩詞。

3、給畫面着色。

(1)在張志和的眼裏,春天是花紅柳綠,萬紫千紅的,也是這樣斜風細雨的。可是黑板上的春天圖,似乎就顯得單調多了。我們該給他添上什麼色彩呢?從詞中找證據。

學生會找到青、綠。綠的僅僅是箬笠和蓑衣嗎?還有什麼是綠的呢?

——山是綠的。是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水是綠的。對啊,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箬笠是綠的,蓑衣也是綠的,山是綠的,水也是綠的,(完成板書,以簡筆畫的.形式展現畫面)想起王安石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白色的鷺,看到白鷺這樣飛(簡筆畫),想起詩句,一行白鷺上青天。

——紅色的桃花,綠葉襯着紅花,千里鶯啼綠映紅。

(2)品析“青、綠”表達效果。“青、綠”看似隨手拈來,實則是作者匠心獨運。青箬笠,綠蓑衣,使得漁翁與畫面和諧統一。此時,適當滲透一些遣詞造句的妙處,對學生品詞是有幫助的。於是,我故設疑問,在生活中看到的箬笠和蓑衣其實是綜色的,而張志和卻説是綠色的,難道是張志和寫錯了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答案可能千奇百怪/,這時,老師故意賣個關子,並不作解釋,為下文的悟詩情埋下伏筆。

四、感情朗讀,悟詩情

1、範讀,引領學生入情入境

經過以上幾個環節,孩子已在腦海中形成比較鮮明、豐滿的畫面。接着,就是通過讀,把畫面展現出來,在讀中領悟作者情感。這一環節,老師的示範作用非常重要。此時,我要求孩子閉上眼睛(優揚的音樂此時響起),同學們,此刻,你就是張志和,悠然自得地欣賞這如詩如畫的美景。(師範讀詞)

學生像老師一樣把自己當作張志和有滋有味地品讀詞,根據個性差異,有針對地進行朗讀指導。

2、適時插入背景資料,體會作者情感。

(1)介紹張志和生平,插入大哥張鬆齡的和詞。

張志和不願做官,愛這山山水水,在太湖扁舟垂釣,自封“煙波釣徒”。他大哥怕他不歸,寫了首和詞。(出示)意在勸弟弟回家。

師生角色對話。

師: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哪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啊

師:且須還哪

生:不須歸啊

師:弟弟,你為何不歸?

這時,出示小練筆,如果你是張志和,面對哥哥的勸説,你會説些什麼呢?把心中想説的話寫下來。接着,師生繼續角色對話,弟弟,你為何不歸?

(2)插入直鈎垂釣故事,領悟此翁取適非取魚。

適時,插入顏真卿所説,張志和釣魚是直鈎,而且不放魚鉺,這能釣到魚嗎?(不能)可張志和卻説釣到了許多許多,他釣到了什麼?

(3)點明主旨,昇華感情。

能不能釣到魚,張志和已不在乎了,他在乎的是如詩如畫的美景,在乎的是無拘無束,心志平和的田園生活,他的哥哥,擔心他風吹日曬,在太湖邊為他蓋了三間茅草房。從此,他過上了無拘無束的生活,每天,當他推開窗户,看到的是——(學生讀前兩句詩),當他推開房門看到的依然是——,從此,他就過上了——(生讀後兩句),過上了這樣的生活。他的箬笠,他的蓑衣,他的人,他的心已和大自然融為了一體。所以,綜色的箬笠,綜色的蓑衣在他眼裏就成了——(生讀詩句)。這就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讓我們記住這位千古詞人,讓我們記住這首千古名詞——(學生誦讀詩詞)。

五、拓展遷移,積累運用。

本單元主題是“熱愛田園生活”。《漁歌子》共有五首,風格類似。因此,我找到其餘四首,作為拓展學習內容。一、能更全面、深入瞭解張志和,從而加深對本首詞的理解。二、五首詞在形式、內容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學生可舉一反三,用學本首詞的方法去學習其餘四首,達到積累運用的效果。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竹影》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篇課文,是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的一篇關於藝術啟蒙教育的散文,本文是一篇意藴清新、淡雅,字裏行間充滿靈動之美的散文。

兒童的生活、心態是豐子愷的漫畫題材,也是他的文章取材之源。正如他在《談自己的畫》中所説:“我企慕這種孩子們的生活的天真,豔羨這種孩子的廣大。”本文就是描述了一羣孩子在月光下描繪竹影的故事。平常的生活小事卻傳遞了一個大道理——童稚的遊戲中藴含着藝術和美。文中優美的自然景物、濃郁的生活氣息、特有的兒童情趣,如同一幅中國畫呈現在讀者眼前。讀罷文章,不禁讓人追憶一段似水年華;咀嚼一味童趣之美;喚醒一縷童真之思。

二、説教學目標:

1.字詞積累作為第一個目標。對於初一的學生,夯實基礎是很重要的。

2.通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瞭解課文內容。

本文按時間順序,寫三個孩子在庭院的種種遊戲,引出父親與孩子們對中國畫的討論。此文用筆如行雲流水,環環相扣。(《課標》指出“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

3.品讀課文生動的描寫,體味童趣美、感受語言美。

充滿童趣、生動的描寫是本文的最大特色。作者用生動細緻的刻畫、巧妙地比喻、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將月夜的景、物、人刻畫的生動傳神、富有情趣。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本文的語言特色。

4.理解課文,體會童稚的遊戲中藴含藝術和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感受藝術和美。

文章並沒有單純寫孩子們的遊戲,而是不惜大量的筆墨,寫父親引導孩子們瞭解中國畫。父親傳神的講解,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文章結尾,孩子們的意猶未盡,華明的依依不捨,和“我”再欣賞掛在中堂吳昌碩的墨竹的感受,都説明孩子們在遊戲中受到了藝術的薰陶,很好地揭示了“童稚的遊戲中藴含藝術和美”這一主旨。

三、説教法、學法: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引導、理解、體悟”等詞語,彰顯了我的教學理念。我採用朗讀教學法、美點尋蹤法、引導感悟法教學。引導學生從初讀、品讀、體悟〔初讀——理清課文思路(看天看月看人影——描竹影——談中國畫);品讀——體味童趣美、感受語言美)、體悟——探究文章主旨,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感受藝術和美〕三個層面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

學生採取自主探究學習,合作探究,即小組合作,自由品評法和朗讀、圈點勾畫法。

四、説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播放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導語:“月下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在寧靜的柔美的月光下,幾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約在一起,走到院子裏來,做起來各種有趣的遊戲,正是這些遊戲,讓他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請大家和老師一起走進豐子愷的散文《竹影》。

【設計意圖】:古人云: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用音樂來創設一種寧靜的氛圍,並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瞭解一段往事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課文思路,瞭解課文內容。”這是理解課文的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才能進入下一個板塊,深入學習。

三、感受童年之趣

1.大家認為是“有趣”的,那麼請大家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充滿童趣的句子,説説你的理由,前後排同學可以討論。(課件)

2.學生回答。學生可能會答到以下一些方面:華明來時的影子像青蛙跳;華明的不請自來,無讓而坐;小夥伴們對弟弟所提問題的探討;大家對水門汀上竹影的讚美、描繪;我們十分自得地將自己的作品比作名家的大作??

老師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感受孩子們調皮、可愛、愛刨根問底、注意了容易轉移等天性,感受字裏行間流露出的那一份童趣、童真。有些語句應讓學生讀讀,讀出那份童趣。

3.在同學們的眼 ,這羣孩子是這麼的有趣,那麼在他們的父親眼中是否有趣呢?請畫出相關的語句回答。

【設計意圖】:七年級的學生還是孩子,這一部分的尋找和感受會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共鳴,會讓學生髮出會心的一笑,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會勾起學生對自己的童年的美好回憶,這將為後面的環節打下一個基礎。

四、品味物外之美

1.美美地找: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章,找出你覺得美的語句,用“我覺得__________很美,因為___________”的句式,談談自己的品讀收穫。(課件)

2.美美地品:學生舉手回答。學生有可能會答到:傍晚時光的美、月光的美、月光下竹影的美等等。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要加以引導,同時可採用“置換法”、“刪除法”等方法,讓學生深刻領會到課文語言的精美、傳神、意藴豐富。

3.美美地讀:教師在學生品味語言的基礎上,一定要讓學生讀一讀,讀出那種韻味,讀出那份情思。

4.小結:大家談的都不錯,老師小結了一下,同學們從這幾方面來品味語句的:①用詞的傳神 ②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③語句中某些詞語的表現力 (課件)

今後大家在閲讀文章的過程中要適當地運用這些方法來賞析語句。

【設計意圖】:本板塊設計意圖有二:①品味文章中優美的語句,是散文學習的重點,也是《課標》明確提出的要求。所以本板塊是本節可的重點之一。②“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歸納,讓學生掌握方法,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過渡:孩子們玩的忘乎所以,以至於“我”的父親走近也毫不知曉,但恰恰是父親的到來,給了我們更多的收穫。

五、悟物外之思

文末作者寫到:“我回到堂前,看到中堂掛着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乎更有意味”。這幅墨竹畫在作者家裏一直掛着,他已經很熟悉了,那麼為什麼他此時會覺得更有意味呢?(課件)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老師在巡視過程中可適當加以指導。

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作者兒時與夥伴們天真爛漫的描竹影遊戲活動及父親把孩子們帶進中國畫的藝術殿堂的事,揭示了生活中處處包含着藝術和美。”方面來理解。

【設計意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智慧碰撞,產生美麗的火花;同時,個體的片面認識趨於完善。也讓學生對文章的認識昇華到理性的感悟。

過渡:這些孩子樂在其中,不禁也讓我們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那麼我們的童年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呢?

六、遷移——由文本到自我

那麼你們是否和作者一樣,在不經意間就得到了收穫的呢?能不能講一講讓我們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思考,舉手回答。教師作適當引導。

【設計意圖】:語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語文。這個設計,意在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感受藝術和美,加強語文與生活得聯繫。

七、 結語:剛才同學們講自己的經歷説得真好。在不經意之間,你們就得到了不少的收穫。看似平凡的生活,只要你們擁有一雙敏鋭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只要你是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無論是在課堂還是課外,無論是遊戲還是學習,你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同學們,讓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吧!

(課件)贈給同學們一句話——

做生活的有心人,

你將會發現藝術和美無處不在!

説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評委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西師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認識物體》。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幾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領悟教材

本單元是小學幾何圖形學習的開始,要求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不對形體的特徵做規範的語言描述。

教材安排一年級上冊認識“體”,一年級下冊認識“形”,這是從兒童的認知規律出發,重組學科的知識體系。兒童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個物體,在整體感知“體”的基礎上,才能逐漸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認識“體”,後認識“形”能降低認知難度,有利於學生學習。

二、學情分析

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關於形狀,他們已經有了較多的感性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太感性,需要進一步抽象化,形成簡單的集合概念,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 定格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立足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着眼於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實現,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物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分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創設師生互動情境,在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初步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建立空間觀念。

四、教法與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分別採用小組合作探究,觀察比較,直觀演示等教學方法,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教學流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朋友,你們知道嗎?羊村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羊羊們玩得正開心,突然,刷的一下灰太狼跑來把美羊羊抓走了。羊羊們還沒反應過來,它扔下了一個箱子,還留下了一張紙條:要想救美羊羊,先解決我箱子裏的問題。

打開箱子看一下,都是些什麼啊?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認識物體”

(設計意圖:利用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創設情境引出課題,激發了他們濃厚的興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很快的投入到課堂中來。)

第二個環節:小組活動,操作感知

這一環節我分四個層次組織教學

1、 分一分,為學習各種幾何形體做準備。

小朋友們,想救美羊羊,就必須為我做三件事情。第一件嘛,看看你們的桌子上也有很多的物體,請根據我的要求來分類。(1)、先想想能分成幾類,你是怎樣分的。(2)、音樂一響開始分類,音樂停止請坐好。

90秒後,音樂停止,抽同學將本組分類情況進行彙報。學生可能會按顏色,大小,形狀,以及是否能滾等不同標準來進行分類。只要分得有理,我都會給予表揚與肯定。

最後讓每一組的小朋友都按形狀不同分為四類,為後面學習各種幾何形體做好準備。

2、 認一認,揭示概念。

第一個要求完成得很好,現在請你們為我做第二件事。

我們來看一下,他要我們做的第二件事是什麼?(1)、音樂一響,請小朋友認真地看一看、摸一摸這些物體。然後在小組裏説一説發現了什麼?(2)、音樂停止請坐好。

90秒後,音樂停止,班上彙報交流。學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經驗,介紹幾何體的特徵可能會説:長方體長長的,方方的,有六個面 ,正方體方方正正的,也有六個面。圓柱上下兩個面平平的,圓圓的,中間的面彎彎的。圓柱和球都會滾等。學生願意介紹那一種就介紹那一種,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根據學生介紹的實物抽象出模型圖,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並板書名稱。

最後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抽同學把它們貼在黑板上相應的位置。並告訴他們這樣的圖形叫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認一認”這個活動是本課教學重點,通過學生用眼觀察,用手觸摸,動口説一説,使學生口、眼、手、腦多種感官參與,培養學生的觀察、表達和思考能力。)

3、 猜一猜,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點

灰太狼説,真不錯。不過還有最後一個要求。我們來猜一猜,摸一摸。

猜猜我的後面是什麼立體圖形?

通過觀察比較出長方體有的面大有的面小,而正方體四個面一樣大

4、摸一摸,加深對物體的認識。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並用手比劃。

準備一個袋子,裏面裝着各種形體的實物,老師説物體名稱,叫學生把他摸出來。

最後剩一個圓台在袋子裏,摸到後不能説出它是什麼,而説出摸到這個東西的感覺,讓大家來猜猜是什麼。通過比較發現這個東西上面大一點,下面小一點。而圓柱上下兩個面一樣大。

第三個環節:拓展練習,鞏固新知

1、數一數。

慢羊羊為了感謝小朋友,它發明了一樣玩具讓大家欣賞一下。

機器人説:我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數一數我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動腦筋,體會各種形體在生活中的作用。

慢羊羊想把這個機器人送給美羊羊,可是他又不想美羊羊一看就知道是個機器人,該怎麼辦呢?

哦,裝在長方體的箱子裏,可是箱子推不動,怎麼拿去送給美羊羊呢?小朋友,能幫我想個辦法嗎?

3、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4、欣賞立體圖形,並説出每一種物體屬於什麼立體圖形?

(多種形式,富於變化的練習設計,運用了適合小學低年級心裏特徵的遊戲法和競賽法,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思,比中做。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啊?認識了哪些物體呀?

2、今天晚上回去在家裏找一找我們今天學習的立體圖形,然後跟爸爸媽媽説,好不好啊?

五、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設計是我和學生們合力完成的,將幾種立體圖形的圖片貼在黑板上,看起來簡潔,美觀。通過共同參與起到了三個作用:一是開動了學生腦筋,訓練了他們的思維;二是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三是加深了學生印象,使他們能更好地掌握本課重點。

以上這些,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思考和認識,我盡力把新課標的理念體現在教學中,但還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此,希望各位領導,老師能夠不吝賜教,提出您們寶貴的建議,使我以後的教學能夠不斷進步。

標籤: 精華 説課稿 模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7nz7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