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周長的説課稿範文

關於周長的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周長的説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周長的説課稿範文

周長的説課稿1

一、説課程標準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呈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盡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3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節內容,“認識周長”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材先通過“森林運動會”——小螞蟻圍着樹葉跑步,初步感知小螞蟻的運動路線就是樹葉的周長;然後對游泳池池口和籃球場周圍邊線進行觀察,明確這條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這裏沒有給出周長的定義,而是通過生活中這兩個具體事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在獲得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周長的含義。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圖形去量一量、算一算,進一步理解周長,知道怎樣可以測量並計算出周長。

此外,還要求組織相應的討論和交流,進一步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這樣安排,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周長的概念來自於生活實際,另一方面為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作了準備。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年齡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瞭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週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數學思考能力,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後獲得成功的快樂,樹立駕馭數學知識的自信。

由於三年級學生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再加之本課內容是由面到邊線,學習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教法設計及學法指導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教法及學法如下:

1、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長方形,正方形的觀察,操作和測量,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聯繫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建立周長的概念,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並學會計算。

2、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對知識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強加給學生,而是靠學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礎上探索獲得。這樣的安排,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有個性的過程,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對空間觀念的形成。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和習題,激發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並有目的地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教師準備: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圓形的鐘面卡片,國旗的卡片,蝴蝶標本等。

2、學生準備:直尺、線、軟尺,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標準五角星、圓形的卡片等。

六、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為了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基於以上想法,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感受周長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課件展示小螞蟻作運動的場景,並讓學生舉起手來跟小螞蟻一起運動,然後抽象出小螞蟻的運動路線,提出問題:小螞蟻運動的這條紅色路線是樹葉的什麼?你知道這條路線在數學上叫什麼嗎?讓小螞蟻來告訴我們。(課件:我爬過的一週是樹葉的周長。)

由此激發學生認識周長的慾望。

(二)感知周長,理解概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第二環節:“感知周長,理解概念”中,分別設置了3個活動。

活動一:先是讓學生指一指圖上游泳池和籃球場的一週,感知這一週的長度,就是他們的周長;

活動二:然後再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其他物體表面的周長,如課本封面、課桌面、板凳面、鉛筆盒面等等,學生在這些具體的感知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周長的概念;

緊接着,活動三:描一描,我又請學生從1號信封裏拿出畫有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來,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形狀,描出它們的周長,通過短短几分鐘描的過程,學生的體會卻在不斷的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們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對“周長”這一概念的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以上三個活動的操作,引導學生從“實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從“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學生把“周長”這一抽象概念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加深了對“周長”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通過剛才的活動,現在你能説説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在操作實踐的基礎上,積極發言,描述對周長的認識,然後教師總結並在黑板上板書:圍成平面圖形一週的長度叫做周長。

(三)引導探究,計算周長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中提出了“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度的過程”,還強調“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根據現實問題,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和工具,以及利用測量進行數學探究活動。”荷蘭學者弗賴蘭塔爾指出:“學習數學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中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俗話説:聽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動手做一遍。學生只有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能得到培養。

在本課的第三個教學環節:“引導探究,計算周長”中,我準備這樣設計:

1、設疑激趣,激發學生探究慾望

我分別出示一個“”和“”,讓學生估一估,哪個圖形的周長長?

學生們各執己見,想法不一,師適時引導:同學們的意見不統一,誰的答案正確呢?怎麼辦?

學生馬上想到:可以驗證一下。

師追問:怎樣驗證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學生回答:量一量。

這時學生探究的慾望被充分調動起來,處於一種探究的`衝動之中。

2、小組合作測量周長。

(1)明確要求。

先估一估每個圖形的周長,再量一量,填寫活動記錄表。

小組分工要明確,合作完成。

(2)測量周長。

同學們從信封中各自挑選出自己需要的測量工具,如細線、直尺,量出周長。學生可能想到:

用細線繞圖形一週圍一圈,然後測量出細線的長度。

用直尺把每條邊的長度測量出來,然後把各條邊的長度加起來。

測出一條長邊和一條短邊,“長邊×2+短邊×2”或“(長邊+短邊)×2”。

(3)彙報交流。

每組選2名代表彙報,説説填寫結果,介紹測量的方法,其他小組可隨時補充,並提出不同意見。

(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是教材的基本要求,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的過程中,總結出測量周長的一般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內化:像“”和“”一些直線圖形的周長,要先測量出邊長,再計算出所有邊長的總和,能根據周長的含義來計算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周長,一些圖形還可以採用“變曲為直”的方法。)

這樣,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方式,學生經歷由“疑問——討論——解釋——疑問”在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主動探究的慾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不但能在操作中學會合作,而且能在合作中學會操作。

(4)鞏固練習。

師:咱們研究了周長的計算方法,下面的圖形,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們的周長嗎?誰來口答?

(在這個環節,學生可能結合平面圖形的特徵,在計算時採用簡便算法,從而為後續的學習作好鋪墊,同時也可以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數學理念。)

(四)拓展延伸,運用周長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於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數學練習的設計必須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

農民伯伯要給花圃圍上籬笆,這圈籬笆有多長?

媽媽的腰圍是70釐米,這條褲子媽媽穿合適嗎?

這樣設計可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學習的快樂嗎?你覺得小組裏誰在哪方面比較出色或者你有什麼建議想對他説的?

教師總結:今天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同學們要上於用你的火眼金睛去發現問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你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七、板書設計

認識周長

爬過的一週是樹葉的周長變曲為直

先測量出邊長,再計算出所有邊長的總和

周長的説課稿2

一、説教材

認識周長是本單元最基礎的知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在學生掌握了周長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我們本課講的周長不僅僅侷限於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圖形的周長,既有規則圖形的周長,也有不規則圖形的周長。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長概念。

二、説學生

周長對學生來説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的認知基礎:一是在二年級學會了測量長度,二是在二年級下學期已對長、正方形進行了認識,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通過數一數、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實踐操作活動,發現了長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條邊,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這些有利於學生認識周長的知識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們教學中應當利用和開發的。呈現給學生的所有圖形,學生直觀看到的是一個平面圖形。而要讓學生説到周長就會去想到“圍圖形一週的長度”則是一個較難的認知過程,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則是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挑戰。

三、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概念。

2、能力目標:結合具體實物,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初步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3、情感目標:通過演示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從而使學生達到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的目的。

4、創新目標:在學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學生多向思維,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測量與計算圖形的周長。

四、説教學重難點

我把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放在周長概念的建立和周長測量上,特別是周長概念的建立。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了教師創設有趣的故事情景,學生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聯繫生活應用周長等措施,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消極的學習變為主動積極的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主要採用了探究式教學法,反饋教學法,融合成“合作參與——探究交流”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動手操作、組織交流、點撥釋疑、鞏固運用等程序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在“做數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重構認知。

六、説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不同形狀的圖形、不同形狀的物體、直尺、捲尺、軟尺、線等。

七、説教學過程

為達到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預計用時3分鐘)

(二)、藉助實例,認識周長(預計用時14分鐘)

(三)、引導探究,測量周長(預計用時16分鐘)

(四)、鞏固練習,應用拓展(預計用時10分鐘)

(五)、課堂總結,迴歸生活(預計用時2分鐘)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講故事導入:(課件出示圖片)從前有一位老爺爺在自己家門前開墾了三塊地,種了一些農作物,並且長的非常旺盛。有一天,一些牲畜來搞破壞了,可把老爺爺急壞了。同學們,你們能幫老爺爺想想辦法嗎?(學生動腦筋想並發表見解:最後,制定出最佳方案----在每塊地的周圍安上護欄)。

師:怎樣才能知道每塊地需要安多長的護欄呢?

師:如果我們知道每塊地一週的長就可以了。讓學生初步認識周長,感知周長的意義。根據圖示教師激勵學生給這一週的長度取個名

字,然後自然揭示課題-----周長。

(設計思路:運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引入,容易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習慣,並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初步感知周長的含義。)

(二)、藉助實例,認識周長

1、描一描

首先讓學生從學具筐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組織學生在白紙上用水彩筆把這個圖形描下來。教師鼓勵學生上台展示作品,並重點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麼描的。(師引導:沿着圖形的邊線描了一週,要首尾相接)板書:一週

(設計思路:通過描周長的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加深學生對周長的理解與認識。)

2、指一指

多媒體出示游泳池的圖片。讓學生指一指游泳池池口的一週的邊線在哪裏呢?(指名學生上台指)

師小結:游泳池池口一週邊線的長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長。(多媒體進行動畫演示)

師:樹葉一週邊線的長,你找到了嗎?(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説一説什麼是樹葉的周長?(學生説)

3、找一找、摸一摸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下面我們來找一找周長,

好嗎?比如我們的黑板,這一週邊線的長就是黑板面的周長(師指黑板演示)。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像老師一樣也找出一些自己身邊一些物體的周長(學生活動,舉例説明)

(設計思路: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活動中建構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從生活事例入手,指一指黑板、課本等的周長的操作活動,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談話:同學們找的可真多。物體面的周長我們會找了,平面圖形的周長你能找到嗎?那咱來試一試。(課件出示圖形,讓學生一起指;在這裏出示一個“不封閉的圖形”讓學生來指,教師引導分析,讓學生明白:不是封閉圖形,它是沒有周長的。)板書:封閉

4、説一説

師提出:結合以上的實例,你能説一説出什麼是圖形的周長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師板書:封閉圖形一週的總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三)、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師指着圖形提問:我們怎樣得到這些圖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有多長呢?(生:測量)

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這個任務。合作之前,老師先提出要求(課件出示)

小組派代表上台選圖形及工具。

小組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周長的説課稿3

一、説教材

《認識周長》是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計算的基礎。因此,使學生掌握好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認識了一些規則圖形,也看到過一些不規則圖形,但是沒有真正體會過周長的實際含義,要讓學生理解,周長就是繞圖形一週的長度,是一個較難的過程,結合教材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周長,初步學會表達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2.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實際活動,經歷認識周長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鼓勵學生積極與同伴合作,體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

基於以上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認識和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測量圖形的周長。教學難點為:正確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準備了以下的教具和學具:

1、教師準備:實物圖,多媒體課件等。

2、學生準備:直尺、細線、樹葉、實物圖等。

二、説教法

本節課,我將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合作的作用,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為學生創設有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使學生

投入到探索和創造的數學活動中去。

2.活動體驗法。

新課標提倡“做數學”。學生只有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通過“描一描、找一找、量一量、説一説”等一系列活動,促進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索,豐富數學活動經驗。

三、説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教學中,為落實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觀察操作法。“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儘可能給學生進行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

2.合作交流法。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有助於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

四、説教學程序

鑑於對以上的認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我設計以下四個教學環節: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二、自主學習,重點探究;三、合作交流,深層思考;四、實踐應用,拓展延伸;五、總結歸納,暢談感受。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課一開始,我就利用多媒體演示一隻小螞蟻沿着樹葉爬行一週的動畫,問:你觀察到了什麼?螞蟻從哪裏開始的?沿着什麼地方爬?又是在哪裏結束的?學生回答後,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次,從而理解一週的含義。然後,出示一片吹塑紙剪出的樹葉,請2名同學描出它的周長,其他同學用手指在空中描一描,初步感知不論從哪一點開始,只要繞樹葉一週,又回到起點就是樹葉的周長。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認識周長)。

二、自主學習,重點探究

出示數學書,請同學指一指數學書封面的一週,同桌互相指一指,説一説,理解數學書封面的周長。老師出示三角形,找同學説出它的周長;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剪好的圖形,同桌互説平面圖形的周長。之後師生一起小結什麼是圖形的周長,並板書: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描周長,這一環節呈現一些規則和不規則圖形,讓學生感知周長,也讓學生明白周長就是長度,並提問描周長時要注意什麼?這時候,我出示一個角,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角有周長嗎?為什麼?根據同學們的回答點出封閉,那麼什麼是封閉圖形呢?你來判斷一下以下圖形是不是封閉圖形,為什麼?通過判斷讓學生明白:封閉圖形要首尾相連。

在這裏我採用判一判,摸一摸,説一説,讓同學們明確只要從一個起點出發繞一圈,又回到起點,這一週的長度就是周長,重點掌握封閉圖形的特徵,以及它的周長。

三、合作交流,深層思考

老師這裏準備了一根繩子,直尺,四個封閉圖形,請同學採用最棒的方法與同桌合作,量一量這些圖形的周長。同學們馬上小組測量,我巡視指導,討論過後,請各小組彙報測量的方法,我重點講不規則圖形的量法。我們可以用一根繩子,圍着樹葉一週的邊線繞一圈,然後做一個記號,把繩子拉直,並在尺子上一量,這樣我們就可以測量出圖形的周長。

本環節就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測量規則、規則圖形的周長,並深刻領悟周長的實際含義。

四、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本環節先出示正方形,怎麼求它的周長?接着出示長方形,最後老師把這兩個圖形組合在一起,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讓同學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周長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總結歸納,暢談感受

孩子們,今天你學到了什麼?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感覺愉快嗎?你覺得哪個同學的表現最棒?

通過談話和評價,學會學科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學習知識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學會欣賞自我,欣賞其人。

六、板書設計

最後説板書設計,本節課板書體現了知識性和簡潔性,把必要概念板了出來,圖文並茂,恰到好處。

標籤: 周長 説課稿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98rr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