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華】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精華】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華】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現就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少年王冕》,來談談我個人在課堂互動方面的感想。設計教案時我力爭體現如下理念:一、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在問題中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對話互動;二、重視朗讀情境的創設,在多樣性的朗讀感悟中實現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有效互動;三、重視思想情感的感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實現學生情感的互動。

因此,我主要遵循以上理念來設計這堂課。

説理念

一、在逐層的問題中,實現互動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不應該讓教師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應該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此時,問題是顯得如此重要。

課文描寫少年王冕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刻畫人物的人格魅力:一是他的孝順母親,二是他的勤奮好學。對此,我做如下設計:

在教授這一課的一開始,我是從文本出發,在母親對王冕説的一段話中,讓學生思考母親當時的心情如何;再讓學生感悟面對母親的決定,王冕是如何回答的;在他的回答中讓學生思考王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而在這一層層的問題中揭示少年王冕對母親的孝順,從這一點出發,再回到文本,讓學生找表示王冕孝順這一方面的語句,從而來更加深入地感悟他的孝順。另一方面,我以一個貼近學生想象思考的問題:一般的孩子等牛吃飽了你覺得他會做什麼?來引出王冕是如何做的,從中你感受到王冕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這些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逐步地感悟王冕的勤奮好學,清晰地呈現少年王冕的形象。這些問題情境的創設,目的是要達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

二、在多樣的朗讀中,實現互動

俗話説:“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於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光看,光理解,光分析,不讀,是不會有真正的體驗和感受的。要學得充實,學得深刻,課堂上多樣的讀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新大綱也明確指出:“朗讀是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每一個環節我都設計了多樣性的朗讀。個別讀,齊讀,男女生分讀,師生配合讀等等,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感悟文中所要傳達的、學生需要理解的感情。如我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母親的不捨與無奈,在讀中體會王冕的懂事孝順,在讀中體會王冕的勤奮好學,在讀中體會王冕的善於觀察,在讀中體會王冕的自信,等等。因此,整堂課,通過朗讀,學生從文本中清晰地感受少年王冕的形象,認識到他的孝順懂事,體悟到他的勤奮好學,從而對照自己,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產生敬意,促使自己也向王冕靠攏,達到讓學生在這種讀的互動中,悟情,品味王冕的人格魅力,達到文本和學生互動的效果。

三、在情感的體驗中,實現互動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因此在對課文情感的深入感悟中,我主要讓學生把自己放在課文情景中,人性相通,人情相通,學生內心將有什麼樣的感受,把文本內容和自身實際聯繫起來,也就能很好的達到這種情感上的互動了。因此,我在學了課文的內容之後,以:“作為同時少年的你們,此時有什麼話想對王冕説”這樣一個問題來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達到一種情感上的互動。

理想課堂是學生的夢想之旅,在這裏,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合作,贏得效率;在這裏,他們學會朗讀,學會感受,不斷地生長夢想,滿懷激情地與書本擁抱;在這裏,他們敞開心靈,放飛夢想,暢所欲言。教學,從互動開始!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荷花》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寫景記敍文,寫的是“我”去公園賞荷,陶醉於白荷花的丰姿神韻,與荷融為一體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説教學

認知目標:

1、會認會讀生字。掌握“蓮蓬、飽脹、挨挨擠擠”等詞語。

2、讀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標:

1、通過看圖説話、寫話的練習,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2、通過看圖,讀文,展開想象,品味詞句去欣賞荷花的美,從而加強語感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對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級有較好的朗讀能力,初步懂得欣賞詞句,本節課將發揮學生的優勢讓學生充分誦讀課文,運用以往領悟的品讀詞句的方法欣賞本課遣詞造句的特點。

2、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有利於實施自主探究基礎上開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學習方式。

3、學生基本掌握文字輸入,上網瀏覽等計算機基礎,但熟練程度不一。因此更需發揚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資源設計

課前,教師將師生合作蒐集到的荷花相關資源虛擬成專題網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設有六個部分,分別為“走進課堂”、“增長見識”、“燦爛文化”、“荷花資源”、“在線測試”、“荷言荷語”。這當中既包括課堂教學所用的資源,也包括供學生課後拓展性學習的資源。

五、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教學策略:

為了使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達到最佳的整合,教學設計“以生為本”,從學生素質的良好發展出發,努力把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如對語言信息進行查找、篩選、獲取、歸納、編輯的能力)與語文學科的任務(如大量讀書,品味詞句,情感薰陶,聽説讀寫的訓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其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優化課堂教學。

“荷花小站”六個部分中,“走進課堂”部分集文字、圖片、影像、音樂於一體,給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恰當的啟發,激發了學生的想象,使學生對詞語的品味、感悟更立體、更豐富、更有個性化;“在線測試”則把欣賞精美的圖片與説話、寫話結合起來,並可以通過網上論壇讓師生對寫話練習進行欣賞、評議、修改,有效地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其餘的幾個部分為學生提供了網絡大量的信息資源,使教學不侷限在課本中,拓展了學生對荷花多角度、多層面的認識。

教法設計:

本文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情境教學理論為指導,採用了“情境、主動、交互、發展”的教學模式,藉助網絡及多媒體提供的豐富資源及強大的交互功能創設情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發揚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語言,激發情感,喚發想象,增強表達慾望,從而瞭解荷花,熱愛大自然,使語文素養和信息素養多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六、教學過程:

(一)、網絡導入,設境激情:

我們常説,兒童的情懷是一灣淺淺的小河,無風不起浪,無物不揚波。所以,新課伊始,我給學生送上一陣微風,讓孩子情感的小河盪漾起來,是他們對新課的學習產生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潔,歷來被人尊稱為“花之君子”。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讚美荷花的詩篇、畫幅數不勝數。

而杭州西湖的麴院鳳荷則獨樹一幟、久負盛名。讓我們伴着美妙的《採蓮曲》,一起去荷花池邊欣賞荷花的美麗風姿,好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懷着對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開“荷花資源”中的“荷花視頻”,欣賞荷花的美景。此時,學生的視覺、聽覺、想象、思維“多頻道運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調先有情”,他們已深深陶醉在美侖美奐的境界裏,為領略課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調。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當學生激情澎湃、歎為觀止的時刻,我引領孩子“走進課堂”,盡情地、美美地讀一讀葉聖陶老爺爺的《荷花》一文,體會文中的荷花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從整體上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並知道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寫了荷花形態各異的美。

(三)、細讀與想象並行,領悟課文意境美

在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時,我給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及方法:初次在反覆美讀後,指導學生感情背誦描寫荷花不同姿態的句子。

(四)提供創造平台,讓想象激情飛揚

眾所周知,課文只是個例子。我在引導學生美讀成誦之後,帶領學生進入“在線測試”。讓學生一邊觀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給婀娜多姿、萬紫千紅的荷花取上新穎別緻的名字,用優美的語句描繪荷花的迷人風韻。通過練習、交流、點評,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拓展學習時空,豐富學習資源

當課接近尾聲處,我讓學生自主瀏覽網站上的其他欄目,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習下節課作知識上的鋪墊。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簡説

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着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裏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裏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恆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

二、設計意圖

讀了課文,最初的認識是愛貫穿了始終!但總覺得認識不夠深入,後又細讀幾遍,頭腦中冒出了“生命”一詞,對,這是用“生命”搭建的愛!

1、複習導入──提出研學思路:

一上來,就直奔中心,扣住學生的心絃。我設計這樣兩個問題:

⑴這七顆鑽石是從哪裏來的?還記得這隻水罐在故事中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出示一隻水罐)

⑵真是一隻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麼魔力使水罐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呢?

這些問題,意在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另外,文中除了神奇的水罐外,還有“水”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生命之水。我用這樣的問題把學生帶入到童話中:

是呀,水是多麼珍貴呀!可是水呢,這生命之水又在哪裏呢?眼看着旱災將毀滅一切時,一個奇蹟發生了。一天夜裏,一位小姑娘竟意外地得到了滿滿一罐子清亮清亮的水。這罐水是怎麼來的呢?請小朋友認真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可以用筆劃劃關鍵詞句。

2、引領體悟──愛是變化的力量:

對媽媽的愛,對小動物的愛,對陌生人的愛,媽媽對孩子的愛……一切的愛使水罐不斷變化着。這部分是閲讀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變化是一次一次地在升級,怎樣讓學生能深入地理解語言呢?我着重引導學生來感悟理解“小姑娘對媽媽的愛。”讓學生先讀課文,然後説説你知道了什麼?扣住“夜裏”“哪兒”“喜出望外”等詞語來展開豐富的想象,意在豐滿小姑娘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不斷挖掘出文本中藴涵的濃濃情義來。

最後通過朗讀體會小姑娘對媽媽的一片孝心,真是這份真摯的愛感動了命運之神。使她擁有了這一罐清亮的水。

為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愛心”這一主題,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幾個故事情節:小姑娘為母親找水,小姑娘分水給小狗喝,母親讓水給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讓給過路人,從而得出“愛心”主題。應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水罐的最後一次變化。首先,最後一次變化應是在前幾次變化的基礎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選擇有違“愛心”,水罐裏都不可能跳出七顆鑽石,湧出清澈又新鮮的水流。為幫助理解這次變化的重要性,可讓學生結合第一自然段來想象愛心帶來的神奇變化: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大地一片荒蕪的景象,而現在從水罐裏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人、動物、植物乃至大地將會……可引導學生想象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還可以讓學生想象,如果沒有“愛心”,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這篇童話的內涵。也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瞭解到的關於“愛心”的故事來談談愛心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受到薰陶和感染。

3、延伸閲讀──愛是真實的奇蹟:

雖然愛的內容不同,但愛的意義是相同的,是愛創造了故事中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學到這兒,學生對課文語言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但僅僅是瞭解文中故事,明白變化的原因是“愛”。對作者的意圖還不甚理解。所以,我向學生提出疑問:

⑴為什麼不把鑽石留給小姑娘她們,而讓它飛上天變成了星星呢?

(讓愛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個角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告訴我們,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發生奇蹟,充滿希望;播種愛,就會收穫愛……要像小姑娘一樣,都有一顆美好的心。由愛而生的七顆鑽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訴人們,讓愛成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⑵讀完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麼呢?

讓學生結合實際談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愛是真實的奇蹟。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愛,到處有奇蹟發生。所有這一切都在“愛心”中發展,這樣的愛都是用生命編織的!板書的最後,就完成一顆“紅紅的愛心”。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秋天專題”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訓練重點是邊讀邊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背誦中積累語言。

《秋天的雨》是一篇詩情畫意的散文,全文以秋雨為線索,穿針引線,縱情勾連,帶領我們投入了秋天的.懷抱:飽攬秋天的色彩,驚喜秋天的收穫,吮吸秋天的氣息,感受秋天的繁忙,享受秋天的快樂。全文5個自然段,按照不同方面寫秋天的雨。課標明確提出:中年級應以段落教學為重點,因此,教學時,我會根據課文按照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特點,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三年級第一學期的語文學習是由低年級的詞句學習向中年級的段落學習過渡的階段,此時的學生好奇心強,形象思維發展趨於成熟,但抽象思維卻處於起步階段。

本班學生喜歡閲讀,大部分學生的基礎比較好,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樂此不疲。進入三年級,部分學生表現出比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這對於學習《秋天的雨》這樣的寫景文章有很大幫助。另外,學生已經接觸過一些描寫季節景色的文章,如:《春雨的色彩》,《秋天的圖畫》等,加之他們的生活實踐,對於文章中描寫的秋天的各種情景應該是熟知的。不過,準確地運用詞語,恰到好處地表達對於剛入三年級不久的學生來説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前面提到的“按照不同方面寫秋天的雨”是學生首次接觸,是學習的重點。這篇課文中使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文章中這些被藝術化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它將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

通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文章是從幾個不同方面描寫秋天的雨的寫作方法。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句,豐富積累並嘗試運用。

3.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喜愛秋天讚美秋天的感情,激發學生對秋景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文章是從幾個不同方面描寫秋天的雨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涵義深刻的句子及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環節:

本節課將從以下三個環節繼續學習課文:

整體瀏覽,回顧內容

潛心品讀,賞景悟情

迴歸全文,梳理結構

其中第二個環節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整體瀏覽,回顧內容

通讀全文,回憶課文寫了哪些內容?教師隨着學生回答復現文章內容:

是鑰匙

有顏料

藏氣味

吹喇叭

二、潛心品讀,賞景悟情

此環節從抓“鑰匙”,知秋意;抓“五彩繽紛”,賞秋色;抓“氣味”,品秋香;抓“小喇叭”,悟秋趣入手學習。

1.抓“鑰匙”,知秋意

第一自然段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這是比喻中的暗喻,沒有比喻詞,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為什麼説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呢?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你用鑰匙打開過你家的大門嗎?你用鑰匙輕輕地打開過你家大門嗎?那麼秋雨就像你一樣,也是這樣輕輕地輕輕地打開了秋天的大門。也許夜裏在你熟睡之時,一場秋雨就悄然而至,當你早上醒來,揹着書包走出家門,迎面已經吹來習習的涼風。也許凌晨,在你不知曉的時候,一場秋霜靜靜地覆蓋了大地,驀然遠眺,滿山的秋葉已經一片殷紅。秋雨就是這樣輕輕地輕輕地,打開了秋天的大門,讓我們欣然感到秋天已經走近了我們。通過這樣的引導再加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這句話的涵義就迎刃而解了。

2.抓“五彩繽紛”,賞秋色。(這是重點,將分四層賞景悟情)

首先:問學生:秋天的雨都把顏色送給誰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畫在書上。

學生交流彙報時,朗讀相關詞句。教師隨機引導:秋天的雨只把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這幾種顏色送給菊花了嗎?(帶領學生體會省略號的作用)

接着問學生:這麼多的顏色,文中用了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學生會找到“五彩繽紛”一詞)。教師追問:還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學生就會説出五顏六色;五彩斑斕等詞語,藉此豐富語言的積累。

其次:品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讓學生再讀這段話,邊讀邊把喜歡的句子畫下來,讀給大家聽。

教師重點指導本段中出現的兩個結構相同的比喻句

a.你看,它把黃4534535aaa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b.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因為第二句中提到的“郵票”,對於現在很少寄信的學生來説是陌生的,同時“一枚枚”這個數量詞又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教師抓住“一枚枚郵票”這個短語讓學生通過看郵票和楓葉的圖片,找到它們的相似點,感受、想像楓葉像郵票一樣帶着秋天的涼意傳遞給人們秋的消息。接着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自己品讀另一個比喻句,感受銀杏樹葉的美,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妙”,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指導。

讀好之後,讓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一句進行積累。接着教師改變句子的呈現方式,將兩句話變成詩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你看,它把黃4534535aaa色給了銀杏樹,

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它把紅色給了楓樹,

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

飄哇飄哇,

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在這裏給學生提供圖片,學生選擇獨立仿寫或合作完成。這樣的設計,給了學生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分層教學,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彙報之後,教師進一步引導:同學們寫得真好!可是作者並沒有這樣繼續寫下去,他又是怎樣寫得呢?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兩個擬人句,進入第三層的學習:

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shì)子你擠我碰,爭着要人們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裏頻頻點頭。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我們的民族小學》。

【説教材】

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美得很有特點,各民族的小學生身着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裏,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這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羨慕。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裏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於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説教法、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安靜”、“熱鬧”這兩個詞,並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些句子中體會當時的安靜;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校園裏為什麼這麼安靜?”,從而懂得這些表現安靜的句子的含義。在讓學生體會熱鬧中,通過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外,還有可能作什麼?通過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下課後的熱鬧與上課時的安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為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覆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情感。

3、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一、第一步,設疑問難,導入新課

針對小學生喜歡提問題這一心裏特點,在開門見山板書課題後,我會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使他們迅速進入學習課文的熱情當中去,再將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寫在副板上,針對這些問題有目的的開始進行課文朗讀。

二、第二步,初讀課文,解決簡單問題,並隨文識字

1、在引導學生讀完一遍課文後,便讓他們説説自己都解決了哪些問題。在學生交流過程中重點處理“為什麼叫民族小學”這一問題。在確定答案是“有傣族的,有景頗民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民族的,還有漢族的”這一句後,依次出示“頗、昌、昂”幾個生字讓學生識記,並用“昂”字擴詞,檢查學生生字掌握情況。再根據這個句子的特點,教學排比句式。我會告訴學生如何來判斷排比句。並讓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其他排比句,將新學知識達到鞏固的目的。

2、句式對比,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在學生找到“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裏,從一條條開着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這個排比句式後,先識記生字“壩”,再進行句式比較的訓練。出現“早晨,從四面八方,走來了許多小學生。”與文中句子比較,通過比較知道,之所以這樣寫,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具體的知道這些小學生是從哪裏來的。

3、通過文中的空白處進行説話訓練:

在學生找到“同學們向在校園裏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這個排比句後,讓學生閉眼想象這一情景。並進行想象訓練,通過師生角色扮演,引導學生圍繞“當同學們碰見小鳥時會怎樣向它們打招呼?碰見老師又是怎樣問好的?經過國旗時,又是怎樣做的呢?”這些問題展開想象,重現生活中的真實場景。

三、第三步,分析理解重點段落

這篇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處理的重點。重點抓住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上課”和“下課”,在學生充分朗讀這一自然段後,將這一段分成兩層,引導學生概括出每一層重點説了什麼。再用“會讀書的人能把幾句話讀成一個詞”這樣的引導語,引導學生分別用“安靜”和“熱鬧”概括出。然後進行逐層分析理解。“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來校園很安靜?”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在書中邊找到相關的語句邊把它劃下來,再通過我的引導,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在學生讀出安靜的味道來後,緊接着請學生思考“為什麼校園裏這麼安靜?”引導學生説出,是因為上課了,它們被小朋友好聽的讀書聲音吸引住了,也是因為它們怕打擾了小朋友學習。在處理好這些後,增加一個説話訓練。把文中所説的“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換成“教室十分乾淨,____,____,____”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展開想象,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當下課的時候,校園變得熱鬧了。這時候,我就會讓學生説説,大家都在校園裏幹什麼,並進一步進行思維擴散訓練,讓學生想象小朋友除了在做文中所説的這些活動外,還會做哪些活動?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讀出下課後的熱鬧來。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第四步,通讀全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全文理解完後,我通過“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這是一所什麼樣的小學?”讓學生在書中找出依據。最後,我會引導學生能夠説出,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一所團結的學校,一所充滿歡樂的學校,並在板書中呈現出來。出示“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句,引導學生分析該帶着一種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再讓學生嘗試朗讀,進一步體會出作者的自豪和對民族小學的讚美之情。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

五、第五步(最後一步)對照板書

牽引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全過程,使本節課的內容在學生腦海中得到更紮實的鞏固。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撫玩荷花並睜開想象的事,稱讚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盼望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頭腦情感。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景象融會,不但寫出了荷花的丰姿,並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好看,又有身臨其境的覺得。讓學生隨着教學歷程的推進,入情、動情、抒懷、移情。課堂教學以情緒為紐帶,變得更富勾引力,使學生的勤學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學生在勤學、樂學中漸漸明白愛,明白熱愛高貴,尋求優美。這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具有奇特的吸引力。(點)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頭腦活潑,擔當新事物較快,但由於生存在城鎮,對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這個特別緣故原由,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奇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能引導學生了解和欣賞荷花那差別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

1、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於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採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閲讀後自主探究合作。(點)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l、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藉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閲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準備:CAI課件、貫穿課堂始終的音樂素材。(點)

四、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聖陶先生説:“入境始於親。”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這麼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點)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點)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後,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於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着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夥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後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説説美在哪裏,能講出理由更好。(點)藉助圖畫,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後,我將採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隨後出示迫不急待、興致勃勃地長出來的白荷花,讓孩子們想象,展開討論:它們長出來想幹什麼?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讓孩子在團結協作的氛圍中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養成孩子們善於合作、互助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

交流時,孩子的回答將思路開闊,富有情趣,這不僅是他們對語言文字的實踐,更是情感的流淌、靈性的湧動。

2、在品味荷花的美麗之後,我運用CAI課件再現畫面(點),感受一大幅活的畫,理解“畫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讓孩子們對着滿池的白荷花説出他想説的話。有前邊豐富的表象儲備,加上自己對錶象的體驗,孩子們一定會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毫不拘束地暢談心得,又使他們心中美的體驗得到昇華。這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這樣設計,藉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導想象,既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加深理解和豐富了課文內容,培養了創造能力。

如詩的畫面,優美的文字,讓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後就能熟讀成誦,由讀到背,必將十分順利地達到能力目標中的背誦目標。

4、在部分學生用“畫圖法”描繪荷花時,我將鼓勵學生把自己想畫的內容畫到大黑板上,它綜合運用文字、圖畫、線條、色彩等手段,變抽象為形象,強化表現力,讓學生的思想情操、審美觀點受到感染和薰陶。

(三)體會意境、昇華情感(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寫當“我”彷彿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的景象。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我主要採用各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意境:(點)有自己輕聲讀,想象美麗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讀,感受意境。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的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還有圖文對照讀,學生定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感歎,學生的情感也達到了高潮,這一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和內化。然後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號讓學生想象:(點)還有哪些動物會來和“我”交談,可能告訴“我”一些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將又一次被激活。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點)

(四)蒐集信息、拓展學習(在操作創新的原動力中——移情)

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課內外聯繫,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荷花的資料在課上交流。老師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與學生共享。我收集的資料有:作者簡介、荷花簡介、古文、古詩、各種圖片等。這樣,擴大學生信息量,拓展學生的視野,並讓學生在課外分小組將收集到的資料辦成小報,並進行評比,學生通過實踐創新,綜合能力得到鍛鍊。(點)

五、板書設計

荷花

聞到清香——觀察形態——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實

趕緊色彩美活化為荷花大自然

板書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點)

六、教後小結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覆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3.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本領。由於文章的“美”是通過多種讀法咀嚼出來的。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能使學生迷戀,孕育發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氣成誦,把課文語言內化為本身的語言。

4.教學中學路明白。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連結自主、積極、自動的運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效”和諧,“立體式”睜開。

本課的教學計劃,力圖以新的課程尺度為引導,樹立“大語文觀”的全新教學看法,奇妙地運用當代教育技能,優化課堂布局、革新閲讀教學,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實現知識與本領、智育與美育的奇妙融合。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簡析:《給予樹》是小學人教版語文第五冊中的第31篇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寫了聖誕節前夕,金吉婭在去給家人買聖誕禮物的時候,,選擇買棒棒糖給家人,卻把大部分的錢用來買一個洋娃娃,送給一個不相識的貧困小女孩子,也給予了她同情與關愛。本文的語言平實也真誠。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潛在的關愛別人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由媽媽的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優秀品德。”的人生道理。

2、教學目標

(1)、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 等詞語。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語和句子,積累語言。

(2)、用心體會,使學生髮自內心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繫上下文,學習金吉婭的話和母親心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愛的教育,,閲讀教學的實質就是塑造學生的靈魂和思想!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我們教師的初衷。

3、教學重點:通過金吉婭的話和母親心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體貼。

教學難點:體會這種給予的精神是可貴的。

二、説教法

問題要簡單而細緻,經過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閲讀體會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認識金吉婭的付出和作出的選擇是屬於一種犧牲自我的關心別人的行為。

三、教學策略的具體運用

1、課前鋪墊:雨果説:“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通過讀名人名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力量,整體感知善良、關愛的美好所在,也為下文做好適當的鋪墊。

2、通過課文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金吉婭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更要學生體會到做好事是要有犧牲和選擇的,因為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對幫助別人這一“愛”的主題比較熟悉,但是在實際行動中並不一定能做到,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孩子們的行動有所缺失?作為教師應關注到這點——金吉婭的思想過程。為此,預設如下:

A讀課文,説説金吉婭的那些地方令最為感動?

B討論:金吉婭是個怎樣的小女孩。從她的做法中體會感悟到了什麼?如果你是金吉婭,當你從給予樹取下卡片,你準備給小女孩寫什麼內容的信,請你寫一寫。

C讓學生在朗讀、感悟、理解的基礎上表演、試説、加強感情體驗。

D交流討論:金吉婭做了好事,為什麼還要難過?她會想些什麼? (她可能會想:我買了洋娃娃給別人,那我拿什麼給自己的親人呢)可憐的小女孩子,她心中的天平應該傾向於哪邊呢?這樣可以啟發學生深入地思考,有必要讓學生和金吉婭一起接受挑戰和作出選擇,可憐的孩子終於選擇了去關愛別人。但是也沒有忘記給自己的親人買些棒棒糖。這種內化,需要已有的信息和以往的經驗進行相互地作用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答案。在學生得到充分的體驗感悟之後,組織學生做深入思考,讓傾聽感得到昇華,認識得到提升:做好事需要有犧牲和選擇。

3、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裏有自由朗讀後對課文內容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共識。

師:同學們,金吉婭送給哥哥、姐姐和媽媽的僅僅只有甜甜的棒棒糖嗎?

(供替換:同學們,金吉婭還送給哥哥姐姐和媽媽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另外在《愛的奉獻》歌曲之中,可以問學生:這樣的樹是一種什麼樹?這樣的樹應該種在哪裏?教師做總結:讓我們用愛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做陽光,精心地栽培“給予樹”,讓它在我們的心田裏枝葉繁茂,開出最美的花,結出豐碩的果實。

5、板書與貼畫,總攬全文。《給予樹》是以“給予”為重點詞,課文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體貼。我們可以在“給予”這個詞上延伸出“善良同情”和“犧牲和選擇”,以及能夠在旁邊貼上學生想貼的圖片,並説説理由,比如有的學生會説,自己想貼上愛心卡或者是一大袋精美的禮物(用來送給金吉婭的親人,幫助金吉婭填補缺失的美好)。

,並能説説理由。這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氛圍。並且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提高了説話能力。

總之,在閲讀中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陶冶情操,在共鳴共悟中發展思維,為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幫助學生克服阻礙行動的困難石,那麼我們為人師者也為之而欣喜。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以點帶面,品讀課文重點語句,感受金吉婭那一顆金子般的心靈。

2、培養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段話

一、教材分析

《給予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的第31課。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單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聖誕節前夕,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敍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它很真,真實,真誠。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情感,薰染學生的審美。

二、設計理念:

《給予樹》這篇課文以“愛”為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薰陶。

三、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學生自主學習,體會人物內心;合作探究,懂得愛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能獻出自己的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讀懂課文,體會到金吉亞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5、初步培養學生的語感,積累語言。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文章中人物的感情變化,體會金吉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五、教學流程:

(一)收集課外資料,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採用多媒體課件等展示聖誕節的圖片和背景音樂,讓學生了解聖誕節,感受聖誕節的快樂氣氛。同時教師在黑板畫一棵聖誕樹。然後引導學生從預習中已知的內容入手,瞭解金吉婭送給大家的禮物,教師在聖誕樹上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洋娃娃、笑臉、棒棒糖”。用小遊戲的形式來檢查學生的生字、新詞掌握情況。接着引出課題,讓學生簡單地説説對“給予”一詞的理解。並請他們説説讀了這個課題以後發現什麼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要求:讀準字音,遇到生字生詞多讀幾遍;思考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精讀課文,感悟人物情感。 請同學們讀課文,發現媽媽心情變化。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文本情感的變化線索,“感受”媽媽心情變化的過程,初步感知媽媽美的情感。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情感得到尊重。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自己或小組合作體會: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誰?他們的心情各是怎樣的?

2、小組內部交流,解決能夠解決的問題。

3、組長彙報,全班交流:

(1)彙報兄弟姐妹的心情(高興)。

(2)彙報表現媽*的心情變化。(擔心—生氣—懷疑—感動、高興)。

(3)學生體會那個收到禮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婭説自己想要説的話。

教師相機進行詞句訓練(重點理解“沉默不語”和“興高采烈”)和朗讀指導。

(四)品讀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質。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金吉婭的愛心和善良品質。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圖和採取多種形式的讀文,同時輔助説一説,演一演,找一找,議一議,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金吉婭的美好心靈。

1、看課文插圖,想象金吉婭和援助中心的阿姨會説些什麼,同桌的夥伴一起説一説。

2、品讀金吉婭的話。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金吉婭説的話,再用心地讀一讀,説一説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再讀金吉婭的話,邊讀邊想,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動,同桌的學習夥伴一起交流。接着全班交流閲讀感受,再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3、讓學生再次看圖,想想自己想對金吉婭説些什麼。

4、通過體會“緊緊地擁抱”和朗讀最後一段,感受媽媽為金吉婭的送禮行為和愛心高興、激動的心情。

5、理解“如願以償”

(五)想象寫話,拓展昇華情感。

1、小女孩收到這份珍貴的禮物,想給金吉亞姐姐寫幾句心裏話,你能幫助她嗎?

2、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象陌生女孩一樣需要幫助的人,當你看到或聽到她們的情況後,你願意將自己的愛心獻給她們嗎?(教師發放愛心卡)

a、播放音樂,學生將自己的愛心寫在小卡片上,並進行交流。這樣一棵美麗的給予樹,應該把它種在哪裏呢?(種在每個人的心裏)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那麼我們的世界就一定會充滿------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997年7月1日,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迴歸祖國,香港的迴歸是祖國經濟強大,國力增強的表現。為了紀念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感情,國標本蘇教版選編了這篇課文——《東方之珠》。

這篇課文以優美的筆觸描寫了香港“迷人的沙灘”

“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讚美了這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香港的介紹層次非常清晰,把香港這個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風貌展現在讀者的眼前,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學會生字,理解詞語,感受香港的繁華、著名、迷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續練、討論、評價、欣賞、背誦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感受香港的美麗和繁華,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符合本課的特點,能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語文學習具有趣味性、審美性,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體會“東方之珠”的美麗繁華,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二、説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應當解放學生的“眼、口、手、腦”,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語文,在學習語文中得到歡樂、得到滿足,讓課堂始終充滿情趣和童趣。基於以上新課程理念精神,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

這節課我通過網絡技術做好了香港的風光旅遊課件,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我在教學中通過範讀、小組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整體感悟體驗優美語句,再通過有表情地讀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説教學過程:

1聽一聽,激趣導入

首先由學生較熟悉的歌曲《東方之珠》引入課文的學習,在美妙的音樂氛圍中引導學生

2品一品,入情朗讀

新教材倡導“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中體現一種新的教學

理念,創造師生平等,合諧交流合作的課堂新氛圍。在本課的教學淺水灣這一環節中,首先就設計了學生自己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比較兩個句子得出自己的感受,在品析後配樂入境聽一聽,讀一讀後,自主、合作朗讀:

3、 找一找,重點指導。

閲讀教學不是簡單的讀就可以了,它應該還要對學生聽、説、讀、寫、理解等能力的發

展有所訓練,在教學海洋公園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哪些詞語、哪些句子抓住了景點的重點,讓人覺得流連忘返,印象深刻呢?這樣,學生有重點地找,抓住了重點詞句,使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帶着問題去讀書,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學生找得快,而且各有各的想法,回答不一,這樣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之後出示海豚海獅其他表演圖片,接着引導想象,它們還會表演什麼?讓生作導遊將表演介紹給其他遊客。

4、讀一讀、自主學習

銅鑼灣的教學中,“鱗次櫛比”、“琳琅滿目”、“人流如潮”是本課的理解難點,教學時,我想讓學生自主讀書,然後利用多媒體教學法讓學生們結合畫面,這樣便能輕而一舉的理解這些詞語了。

香港夜景我在前面的教學下,以美圖美文打動學生,自主學習。

5、課外延伸,拓展思考。

第六自然段也就是本課的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顆璀璨的‘東方之珠’”貫穿全文。從而使情感有淺入深,由弱到強,抒發對香港、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兒在全文整體感悟學習後,配以音樂與香港其他景色的介紹,讓生以我們祖國擁有這麼一個美麗、富饒的大都市而感到自豪,從而引發表達:“我們馬上就要離開香港,面對機窗外的美景,你想對香港説什麼?”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表達能力,同時使生對香港喜愛、對祖國的熱愛的情感得到昇華。

6、趣味作業,展示個性。

葉聖陶老先生説過的一句話:“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在教學時我們應該“重文本”,讓學生理解、積累、運用,昇華感情、陶冶情操。同時也要“超文本”,所以我讓生在課外運用現代化的手段自己發掘香港,收集材料動手製作綜合性作業——香港旅遊手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4qxk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