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説課稿

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説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説課稿

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是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生為主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從不同角度,用不同題材回答了“怎樣走好人生之路”這個問題。

《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敍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險和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勝困難脱險的經歷,告訴我們:困難和危險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怕它,將它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腳下做起,就能各個擊破戰勝它的道理。文章通過一個故事生髮出人生感悟,引出一個富有哲理的道理,給人以啟發和教益。

二、學情分析

對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學生來説,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設計和規劃。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幹勁,所以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並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我將主要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三個方面:

1、指導學生複述故事情節,並小結出怎樣複述故事情節的方法;

2、指導學生重點朗讀14~22自然段,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並且對其中的一些重要詞語以及兩個“啜泣”的細節進行品析。

3、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瞭解中美教育的區別並從中悟出生活的哲理。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1、複述故事情節

教學難點:教學目標2、朗讀品析有關重點段落

五、教學程序

(一)情景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現代史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嗎?當時的紅軍戰士面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硬是用一雙腳板邊打仗邊走路,一步一步從江西瑞金走到了陝西延安。同學們,二萬五千裏啊,放在今天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紅軍戰士們,卻用堅持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今天,我們將學習新學期的第二篇課文,課文中的“我”也創造了一個奇蹟,那麼,他又是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奇蹟呢?(見課件1)

(二)指導複述:

1、學生默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見課件2);

2、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指導學生複述課文。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板書課題)。大家想想,這個題目是文中誰説的一句話?

生:(齊)父親

師:對。那是父親對誰説的?

生:(齊)對兒子説的。

師:父親在什麼時候對兒子説的這句話?

生:父親在兒子困在半山腰的時候説的。

師:請一個同學將剛才的內容來個小結?

生:當兒子在半山腰,既不能上也不能下的時候,父親對兒子説:走一步,再走一步。

師:他説的很好。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故事就這樣説出來,好像有很多東西沒有交代清楚。下面,我們來給這個事件配上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要素,讓它更加具體。

(學生根據我的提示完整的複述了故事的情節)

師(小結):他説得很好。同學們,剛才老師教你們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體運用。

如果,老師一開始説,要大家複述課文,很多學生可能不會這樣熟練的説出來。現在,這麼長的一篇文章、,老師利用文中父親教兒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後完成,多麼容易啊。在複述故事的時候,我們就要這樣,先抓主要的人物與事件,再配上時間地點等具體的東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們應該感謝作者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好的“化整為零”的好方法。你們知道這種方法叫什麼?學生就會體會到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朗讀品析:(14~22)

1、朗讀課文,獨立思考(要求學生根據思考題在課文中進行打記、批註。)(見課件3);

(1)亨特的爸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為什麼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呢?因為我認為父親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他對孩子進行誘導教育,幫助孩子創造了一個“奇蹟”。

(2)課文中對“我”的描寫最突出的部分是什麼?(心理描寫)

我為什麼這樣設計呢?因為我覺得課文中的“我”在面對困境時的心理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學生們剛剛跨入初中大門,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陌生的環境,一切都很陌生,而且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肯定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困惑。認真反覆地朗讀品析心理描寫這個環節為今後他們走出心理的困境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借鑑。

2、分組討論:(第1題分給1~3組,第2題分給4~6組)

在討論前,要求學生帶着自己的閲讀體會;在討論中,要求學生對各自的觀點進行分析、整合,並且小組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答案;在討論後,要進行全班展示。

3、結論展示:(見課件4)

(1)亨特爸爸是一個愛孩子(尋找孩子,很有耐心)、善於誘導教育孩子的人。他將一次孩子生命面臨的危機變成了一次促進孩子成長的良機,讓他病弱幼小的孩子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過程中創造了一個“奇蹟”。對那時候的亨特而言,確實是一個奇蹟,因為當時他認為自己“下不去”“會摔死”。由此可以看出中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大的區別。假如中國父親遇到類似情況會怎麼做呢?由此展開小小的討論。

(2)心理描寫:恐懼(頭暈目眩)——絕望(絕對、啜泣)——麻木——遲疑(嘗試、小心翼翼)——自信(信心大增;成功:巨大的成就感、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4、小結:

這個環節是基於朗讀的品析,所以對課文中的幾處細節(特別是兩處“啜泣”)要求學生反覆品讀,我在必要的時候進行範讀,以提升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

(四)表達感受:

1、學習完課文後,我要求學生用一句話來表達對課文的感受,這句話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2、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提供一個範例(見課件5)。如:我多年來堅持閲讀教育理論書籍,並且做了一百多萬字的讀書筆記,發表了十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有同事問我是怎樣堅持下來的,我説:每天做一點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時候要像姚明那樣,揮一揮緊握的拳頭,學會鼓勵自己。

3、我展示以上的例子後,讓學生默讀例子,然後再仿照這段話説話,讓他們感悟課文中所表達的生活哲理。

(五)課堂小結:(見課件)

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想到“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就離成功更近了一步。文中的父親就是用這種實際的教育方法教育了“我”。在相信自己的同時,也應該相信別人,特別是經驗比你更豐富的人,前面的風景更好,只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才可能看到更美的風景,但也不要完全依賴別人,更不要總是被別人抱着走、牽着走,只有自己走出來的路,才是最美麗的風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一定不要漠然“置之”,哪怕你只有一點點能力,也應多加關心、幫助別人,一人獻出一點力,一人獻出一點愛,那就是團結的力量,那就是大愛。讓我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激勵自己前行,相信你自己,你是最棒的。

六、教學方法

整堂課的教學中我運用情景導入、層層誘導、討論交流、提供句型等教學方法,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附教學反思,附課件: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篇課文後,我覺得以下幾點是處理的比較成功的。

1、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我認為一篇課文應該教什麼,教材編者是有明確意圖的。意圖在哪裏呢?就在單元提示,課前提示以及課後研討與練習中。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就是從以上幾個方面尋找到教學要求,並結合我班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的。如果不能從教材本身尋找確定目標,則課堂要麼是面面俱到,要麼是無的放矢,不能做到一課一得或一課幾得。

2、充分的將課文內容融匯到教學過程中。整堂課的課題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個很平凡的故事,但是在當時的“我”看來是一段了不起的經歷,在五十七年後的亨特看來還是一段“永遠忘不了的經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實在是太重要了。每個人都是在嘗試、堅持中成長、成熟、成功的。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中對“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成功”的生活哲理有更深的體驗,我在複述課文、朗讀品味的環節中也是按“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思路對學生進行誘導的。在“表達感受”環節中,我還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給學生提供範例,讓學生具體、充分感受“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巨大魅力。

3、這篇課文讓我看到中美兩國教育方法存大的差異:假如這件事發生在今天的中國,家長所採取的方式一般與莫頓、亨特父親的方法不同,也許是搬梯子,也許是打110、119,問題很快就能解決。但是這種解決方式不會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痕跡。美國十分注重鼓勵孩子自主、嘗試、創造,這也是美國科學技術至今領跑全球的根本原因。反觀我國解放後的教育,連一個諾貝爾獎都拿不到,連錢學森先生逝世前也感到十分遺憾。因此,我在教學中也開始誘導學生嘗試、創新,儘管效果不一定很好,但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穫。我同時也想讓孩子們理解父母親,他們有時候讓你自立,比如洗衣服、做飯、獨自出門都是愛你的一種體現。

以上説課多有不周敬請評委及各位嘉賓批評指正,我一定虛心接受!

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是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生為主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從不同角度,用不同題材回答了“怎樣走好人生之路”這個問題。《在山的那邊》用象徵手法説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座山,要不怕艱苦跋涉。

《走一步,再走一步》説明的是面對一個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該怎麼辦。《生命,生命》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價值及其意義的嚴肅思考。《紫藤蘿瀑布》由藤蘿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生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童趣》説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蟲蚊、叢草等趣事,有一種物外之趣。閲讀五篇文章,不但對同學們正確認識人生,走好人生之路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可以引發學生對有關人生問題的一些思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敍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險和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勝困難脱險的經歷,告訴我們:困難和危險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怕它,將它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腳下做起,就能個個擊破、戰勝它的道理。文章通過一個故事生髮出人生感悟,引出一個富有哲理的道理,給人以啟發和教益。

二、學生分析

對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同學來説,初中生活的開始,意味着另一段人生旅程的開始,他們是帶着父母親友的期望,在他們殷切的目光中走進初中校園的,因而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設計與規劃。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幹勁,但由於缺乏必要的經驗,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因而一遇到困難,或手腳失措,不知該咋辦;或怨天尤人,哀歎命運不公;或乾脆打退堂鼓,畏懼退縮。

總之,他們大都不敢面對困難,正視困難,積極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故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並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前面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從三維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學習借事説理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朗讀中初步讀出語氣的能力及其複述課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反覆朗讀、整體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a)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細細品味文章所藴涵的深刻道理,增強學生正視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教學重難點:學習借事説理的寫作方法;理解“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分析

a)教法我講這篇課文主要使用講讀法。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在老師的講解分析中,在對朗讀的指導中增強感悟、加深理解、引發思考。

b)學法反覆朗讀培養語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聯繫生活實際並有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通過講述發生在1945年1月,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上,一個上尉飛行員在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情況下,駕駛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出色完成偵察任務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悟,熟悉內容學生自讀課文,準備複述。

1.自讀以前,提問:複述這個故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待學生明確因為這篇文章是記敍文,所以我們應該講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以後,學生再讀課文就能有意識地記住一些相關內容。

2.複述前,提問:複述的重點應放在哪兒呢?讓學生明白,本文敍事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3.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中相互複述。

4.指名學生面對全班複述,並進行評價。

5.設置這一教學環節,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為下一教學環節作好鋪墊。同時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三)研讀理解,培養能力。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學習。我打算提出如下一些問題:

1.在攀爬懸崖的整個過程中,“我”總共哭過幾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嗎?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2.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寫“我”在攀爬時複雜的心理狀態的語句並加以分析。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

3.在“我”爬下懸崖的過程中,父親是怎樣指導的?“我”的信心有什麼變化呢?為下一環節對主旨的領悟打下基礎。

4.這段爬懸崖的經歷雖然已過去很多年,但對於“我”來説是難以忘懷的,因為“我”從中獲得了“永遠忘不了的經驗”。這“經驗”指的是什麼?進一步領會主旨。因為初一的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故老師的“導”顯得猶為重要,而以何種方式作為切入點就比較關鍵了。我之所以設計問題1,就是因為我覺得此問題可以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引發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內容,深入思考。同時在此過程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告訴學生朗讀不但要做到字正腔圓,讀音準確,而且要做到停頓恰當,讀出語氣語調,注意抑揚頓挫。

(四)聯繫生活實際,拓展延伸作者的經驗僅僅針對爬山而言嗎?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從中得到的啟示。設置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使學生理解“我”在攀爬懸崖的過程中悟出的道理它對生活的意義,讓他們受到啟發和教益。

(五)質疑問難學生再讀課文,發現並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設置這一教學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精神。

(六)反思總結,談收穫。

(七)結束語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後提出希望。

六、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爬懸崖的經歷得到的經驗我的心理變化父親的指導毫無信心走一步有了信心再走一步在困難面前不應畏懼卻步,信心大增而要冷靜分析,化解困難。每次走一小步將大困難化小,一個一個巨大的成就解決,就能戰勝困難。

設計意圖:簡明扼要,抓住課文精要,便於學生記憶,一目瞭然。

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説課稿3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是一篇敍事散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文章回憶“我”童年時代一次遇險、脱險的經過,藴涵着深遠的生活哲理。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特別是穿插在其中的心理描寫,作者用了相當的筆墨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了自己內心的恐懼以及怎樣一步一步戰勝怯懦找到成功的感覺。

由於本單元的主題是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因此,學好本文,將有助於在探究學習中發現問題、探尋規律、摸索方法,更快地尋找突破口。

2、教學目標:

⑴認識目標:

①理清文章情節,把握整體內容。

②理解文章主旨和寫作意圖。

③學習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和心理描寫的寫法。

⑵能力目標:

①通過多媒體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複述能力。

②培養學生通過網絡資源自主探究獨立解決閲讀理解的能力。

⑶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喚起學生對困難的認識,從而能勇敢地面對困難。

3、教學重、難點分析:

在通過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能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把握文章的心理描寫和以小見大的寫法。

【説教學對象】

初一學生剛踏進中學的`大門,雖然具備了windows操作的基本能力,特別是本班學生領悟性高,接受能力強,但好勝心強,對自己的能力過於高估,在一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的時候就不知所措,因此,在此時最容易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來,使他們主動通過網絡多媒體資源參與到朗讀、討論等學習活動中,從而解開心中的疑團。

【説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文的特點,我在把握文章內容上採用以下方法:

1、抓住文章的標題,因為本文的標題本身就暗含哲理,可以使人聯想到文章的主旨。

2、解讀事件,因為這篇文章所表達的哲理是通過小時侯的一件事情表達出來的,抓住事件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

3、抓住文章的結尾,因為作者在文章的結尾直接點明瞭他的人生感悟。

在學習文章的心理描寫上我採用以下方法:

1、圈點勾畫。把句中真切細膩地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詞語找出來。

2、旁批夾註。把自己對這些精彩詞語的理解寫下來,如果感到有疑問也應該及時寫好批註。

3、推己及人。想象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在那時那地,自己會怎樣想怎樣做,通過比較體會文章的心理描寫。

在以上的基礎上,我加入了多媒體課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應用能力。

【説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新課標的要求,根據我的教學思路,採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閲讀法。

2、心理突現法。

3、比較顯旨法。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質疑,小組探討,教師指點,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思、所疑、所獲,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最後通過能力衝浪來進行鞏固。

【教學媒體設計】

這節課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並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容量,增強教學效果。

【教學程序】

整個程序又包含着八個步驟:

一、以説圖片導入新課

讓學生選擇圖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説一説,圖片中的人物正在做什麼事情,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而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然後引出了“如何面對困難”這個問題,導入了本文。

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要的不是強調,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利用説圖片導入新課,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並達到訓練口頭表達的效果。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目的是通過學生自己聲情並茂的朗讀,能深刻地體會文中“我”的內心感受,並能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着重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

這是我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設計中心理描寫是教學難點,能抓住這個描寫,就能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1、看錄像,聽範讀:

直觀形象效果的展示使學生能與之前的朗讀有一個鮮明的對比,對文中人物的心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2、根據教學的難點,提出問題:

⑴在“我”冒險和脱險的過程中,“我”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

(學生分小組自由探討,反覆比較,再回答問題)

⑵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從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稍後做小結)

⑶請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麼做?

(學生根據自己是實際情況,充分想像一下自己在面對同樣困難的時候自己是怎麼做的,我請同學們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做法是根據問題教學法的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討論探究,老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四、緊扣學科特點,指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把人物的心理表現出來。然後請學生談談從這件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五、質疑時間

學生對課文以及對現實生活有不理解的地方當堂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目的是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六、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同學們在學習本文後也許收穫很多,如在自己再到困難時知道自己如何面對,再如同學們在學習心理描寫的過程中還學到了描繪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如朋友傑利等以及爸爸的語言及動作的描寫)課件鏈接了可以讓學生參考的資料。但是要重點明確以下兩點:

1、心理描寫的反襯作用。

2、以小見大的寫法。

七、心理測試

1、你在遊戲或與別人的競爭中輸給了對方,是否就不想再幹了。

是()否()

2、做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我為了快點做出來,經常請老師和同學給我幫助。

是()否()

3、如果我對一件事不感興趣,那麼不管這件事多麼重要,我的積極性也不高。

是()否()

4、我能長時間地做一件重要但又枯燥無味的事情。

是()否()

5、遇到生活中一些較複雜的事情時,我常常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

是()否()

學習本文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會大大提高,遇到困難都能勇敢面對,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所以我設計了這幾道心理測試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我就能根據這些選擇來了解學生的心理素質,並能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心理問題學生進行課後輔導,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的目標。

八、總結

每個人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但是,心驚膽戰並不能讓你擺脱困難,只有鼓足勇氣,坦然面對,那麼困難也會迎刃而解,所以,同學們要不斷地培養自己勇敢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在艱辛的求學道路上一帆風順。同時也希望同學們能在廣闊的網絡裏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次第四單元的第二課,這是一篇語言風格簡潔、故事性強,在生活中一件小事中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文章。這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回憶自己57年前一次“脱險”的經歷而作的,主要寫了小亨特一次跟隨小夥伴去怕懸崖後被困在懸崖上,最後在父親的耐心指導下一步步趴下懸崖的故事,抒發了作者對於如何面對和克服生活中的困難的感悟。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閲讀能力,他們能夠通過自已閲讀文章獲取大部分的信息,但是讓他們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提取人生哲理,尤其是藉助語文學習的經驗觀照自身生活實際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本節課我着重要引導學生學會觀照生活,感悟人生。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正確理解文章中重點字詞並能學會運用;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複述文章故事情節。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方式反覆朗讀課文,能夠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並理解文章多藴含的人生哲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逐步養成堅強、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的性格。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概括文章大意,體悟“堅強勇敢,化解困難”的人生哲理

難點:能夠用文章藴含的哲理指導自身實際生活。

五、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情景模擬法、通讀感悟法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良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慾、探索欲的有效方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打算採用歌曲導入的方式。)

播放歌曲《蝸牛》並提問:“同學們,大家聽過這首歌嗎?知不知道這首歌藴含了怎樣的人生哲理?”同學們可能會回答“堅強、勇敢、一步一個腳印”等啟示,我將順勢引入課題《走一步再走一步》,這樣的導入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這首歌的主旨與文章的主題有相通之處,有利於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通過初讀,學生能夠初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思想感情,為後面研讀文章打下基礎)

1.首先,學生自由的大聲朗讀課文,並結合上下文和書下注釋理解生字詞,讀後師生共同解決困難的生字詞。

2.其次,請同學們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要求同學們按照記敍文的六要素整理文章大意,並總結出“探險-遇險-脱險”這樣的文章脈絡。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同學們更加認真地閲讀課文,並且能夠提高同學們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三)體悟情感深入研讀(研讀是深入的和文本對話、和作者對話,在研讀部分,我將···)

首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説一説在“探險-遇險-脱險”的過程中,“我”的心情是怎麼變化,學生回答之後我進行總結歸納。

在同學們瞭解了文章的發展脈絡之後,我將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分別思考一個問題,第一組的同學思考“假如父親沒有來,作為同學,你會怎麼辦呢?”,第二組的同學思考“假如你是文章當中的我,你會怎麼辦呢”,思考完之後請同學發言,同學們可能會回答出“假如我是同學,我會在一旁陪伴小亨特,鼓勵他”或者“尋找附近大人的幫助”以及“假如我是文章的主人公,我會嘗試大聲呼救”或“嘗試自救”,我對同學們的答案予以充分的肯定,並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指導。這樣的換位思考,能夠使同學們在情境中感受文章主人公的情感,也利於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把握。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同學思考,你從作者的經歷當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示?思考過後請同學們前後四人為一組,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交流討論,討論之後小組代表發言,同學們通過討論會獲得“勇敢面對困難、學會化解困難”等啟示,我進行總結評價並板書。

(四)觀照生活拓展延伸(新課標要求教學要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在拓展延伸環節)

我將讓同學們分享一下自己在生活當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是如何解決的,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示。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將文章中的哲理內化,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五)課外延續小結作業(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要將同學們從一個問題引向另一個問題,將學習由課上延伸到課下)

我的小結部分將讓同學們以開火車的形式來説一説本節課的收穫。

我的作業設計主要是讓同學們把自己遇到困難、解決困難以及獲得的啟示寫成一篇300-400字的小文章。將課上的口頭分享落實到寫,鍛鍊同學們的寫作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4qoz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