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三年級語文《荒蕪了的花園》説課稿

三年級語文《荒蕪了的花園》説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荒蕪了的花園》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語文《荒蕪了的花園》説課稿

教材的分析:

這是一篇含義深刻的文章。課文記敍了貝爾太太的花園由盛到衰的經歷,揭示了一個人生的哲理:與別人分享快樂的人,將擁有更多的快樂;而自私的人,面對的是孤獨和寂寞。

課文第1到第4節寫貝爾太太的大花園吸引了無數遊人前來遊玩,她生氣了,於是掛起了一塊牌子:私人花園,未經允許,請勿入內。可是遊人還是成羣結隊地前來。於是,貝爾太太換上了新牌子,威脅大家這裏有毒蛇,並且離醫院遙遠,遊人一旦被蛇咬了將會有生命危險,這一招果然奏效,再也沒人光顧大花園了。課文的第5節寫了幾年後,美麗的大花園真的成了毒蛇橫行的荒蕪之處。貝爾太太開始懷念起以前的快樂的遊客們了。課文第6直接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在閲讀中自主學習5個生字“忌茵僕允勿毒”,重點理解並積累詞語:“毫無顧忌”、“忘乎所以”、“提醒”、“望而卻步”、“雜草叢生”、“荒蕪”。

結合閲讀教學,讓學生自主識記生字6個。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認清“忌”的上半部分是自己的“己”,分清“勿”和“匆”。指導學生讀準“茵”的前鼻音,讀準“允”的字音是“yǔn”,不要讀成“rónɡ”。

理解詞義結合在閲讀教學中進行,例如“荒蕪”,聯繫課文中描寫花園荒蕪的句子進行理解;同樣理解“毫無顧忌、忘乎所以”也結合在閲讀理解第一、二節進行,通過人們在花園裏的表現,體會人們的心情,進而理解詞義。

目標二: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花園前後

的變化的原因,根據課文內容想像説話,瞭解貝爾太太不同的心情。

在課文的教學中,結合貝爾太太感情的變化,引導學生進行説話練習,“她越看越生氣,心想:;孤獨、寂寞的貝爾太太守着她的大花園,她非常懷念那些曾經來她園子裏遊玩的快樂的遊客,她常常自言自語地説:。”教學中,引導學生説出自己在讀文後的感受,藉助文本之一載體,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揣摩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豐富了學生的人文情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目標三:獲得“分享是快樂”的真切感受,體會與別人分享快樂,將會得到更多快樂。

教學中,以讀代講,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瞭解了課文內容,並從中養成邊讀別思考的習慣。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最後一節,重點指導學生理解“讓別人在此種植快樂”是什麼意思,然後再理解整句話。

策略的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閲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教師、文本相互碰撞的過程,情感交流的過程。[小

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與教材這一敞開的、具有生命靈性的文本進行對話,通過反覆閲讀、解讀,讓學生有所體驗,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悟文本的藴涵。

考慮到課文的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採取了以下策略: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奮點,引導學生閲讀、走進文本。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孩子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聽覺來獲取各種信息的。課堂上,藉助媒體——音樂、錄像、課件等電教手段,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語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體驗感人場面的扣人心絃,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本課的教學中,多處以媒體為介,課文伊始的一組花園的對比演示,設置學習的懸念,激發學習的興趣;體會貝爾太太落寞、孤寂的心情的教學中,以一幅“荒蕪的花園”的影像,這樣藉助媒體引領學生充分地讀課文,邊讀邊想,進入到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以這樣的教學設計調動學生的語言積累、生活積累和情感積累,體驗文本所表達的豐富的情感,體驗課文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

教學過程中,通過所創設的情景,學生獲取的體驗不僅使他們感悟了教材的情趣,促進了朗讀,而且豐富了教材的內涵,是對教材的提升和發展。

(二)立足主體,選準切入點,引導學生體驗、感悟文本。

語文的學習是一種個性化的內心旅途,是一個生命的體驗和感悟的歷程。學生的內心的體驗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學習更為深刻,它帶着生命烙印,湧動着生命的激情。

本課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選擇瞭解決文章理解難點的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體驗文本。如教學重點片斷時,以主人公貝爾太太的前後心情變化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讀文章找相關語句,看媒體感受課文描述的情景,合作完成説話練習,探尋貝爾太太心情變化的原因,進而體悟“分享是快樂”的深刻藴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一環扣一環,層層遞進地感悟文本,喚起了孩子們對小男孩深深的敬意。

設計的期望是,教學始終在師生的平等對話中進行,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悟,用心靈去體驗文本所表達內涵。

(三)展現個性,培植髮散點,引導學生豐富、昇華文本。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在本課的設計中,充分考慮到這點,有意識的設計教學的發散點,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拉近與文本的距離,豐富文本的內容,昇華對文本的理解。

本單元的能力訓練重點是理解詞語。在本課的幾個重點詞語的理解與積累時,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如,對於“無所顧忌”一詞的理解,先從詞語字面意義上,然後通過引讀課文後一節的相關內容,讓孩子們在朗讀中感受人們在貝爾太太的花園了感受到的快樂,最後讓學生從文本的語言中感悟出“無所顧忌”即是絲毫沒有考慮到貝爾太太的感受而有所顧慮。同時藉助這一詞語的理解,學生對於文本的學習也得到了提升。這樣的設計期望體現《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在動態的語言實踐過程中,掌握語言運用的規範,感受、體驗優秀作品的語言魅力。

除了詞語理解與積累的設計外,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逐步引導學生在閲讀課的學習中挖掘文本資源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提高表達與思維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本課的語言實踐環節的設計是貫穿本課的教學,在課文的教學中,結合貝爾太太感情的變化,引導學生進行説話練習,藉助文本之一載體,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揣摩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豐富了學生的人文情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這些教學環節的設計期望真正做到讓學生在動態實踐中隨文理解、積累適度的語言知識,着力為學生搭建語言實踐的平台,引導他們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從而昇華他們的人文內涵,體現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這一特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k9ekk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