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必備】四年級數學説課稿三篇

【必備】四年級數學説課稿三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説課稿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四年級數學説課稿三篇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我的説課流程是:説説教材分析,説學情分析,説教學模式、教學設計,説板書、課堂評價與課程資源的開發。

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含兩個信息窗,主要內容有:乘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和乘法分配律

這節課是學生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乘法運算規律延續。這節課以濟青高速公路為背景素材,通過對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兩輛汽車的相遇信息,由解決相遇問題的兩種方法,發現和引出了對乘法分配律的探索,體驗生活和數學的緊密聯繫,將數學問題有機結合,合理整合知識,讓學生利用自己已學的知識體驗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知識的遷移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

1、通過複習解答相遇問題,在解答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多種解題方法。

2、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經驗和具體運算,用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等數學方法學習知識。

3、讓學生通過探索體會知識間的聯繫,理解一些規律都是從一般規律概括出來的。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探索、驗證、理解乘法分配率,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理解乘法運算定律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2、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學會運用乘法分配率進行簡便計算。

4、讓學生了解簡算在實際生活的運用,提高學生的簡算意識。

學情分析:

這一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第一次接觸,但對這方面的經驗學生已有了積累。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教學模式:

七步式對話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課前進行有效地預習,蒐集資料,極大的擴充了課上有限的40分鐘的時間。本節課的預習要求是:熟悉課本知識,並從生活中尋找分配率實例進行驗證。有效地預習不僅節約了課堂時間,也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良好的主導作用的關鍵是創設有效地活動體驗,讓學生把已有的知識有效地利用,內化為學生的數學素養,這樣就會極大的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及好奇心。

教學過程:

一、模擬激趣,引入學習

同學們,兩個運動中的物體會出現怎樣的位置關係,你知道 嗎?

(學生思考回答。)下面我請兩個同學到前面演示一下,看哪個 同學觀察的最仔細。請學生交流彙報。

二、進行新課,遷移新知

1、觀看圖片,學習鋪墊

這些圖片是我們看到濟青高速公路的場景,同學們都看 的很認真,你們瞭解濟青高速公路的情況嗎?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自主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信息窗圖片),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 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會提 出: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相遇時大客車比小客車多 行市駛了多少千米?濟南到青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合作探究

我們來解決“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

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先求什麼,再求什麼?請同學們分組交 流、解答。

(3)彙報交流

小組代表發言,彙報解答思路和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用 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解題思路。)

(4)學生獨立列式,並指名彙報,教師板書。

3、精講點撥

剛才我們求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同學們用了兩種方 法,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根據剛才的發現,你 有什麼想法?鼓勵學生説一説,大膽猜想。

請你在小組內舉出這樣的例子,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學生彙報交流,教師幫助完善發現的規律。

同學們真棒!發現並驗證“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的規律,叫做乘法的分配

律。”教師板書課題名稱:乘法的分配律

我們能像前面學習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哪樣,用字母表示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a+b)?c=a?c+b?c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1、想一想,連一連

(15+85)×7 325×(99+1)

325×99+325 34×45+34×55

34×(45+55) 15×7+85×7

23×24+23×76 23×(24+76)

2、在□裏填上合適的數

(80+70)×5=80×□+70×□

m×153+m×47=□×(□+□)

(a+b)×9=a×□+□×□

m×n+m×16=□×(□+□)

3、火眼金睛辨對錯

(1)13×(16+24)=13×16+13×24 ( )

(2)12×4×4×13=4×(12+13) ( )

(3)(a+b)·c=a+(b·c) ( )

(4)78×101=78×100+78 ( )

四、感悟收穫 通過學習,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請學生談一談。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分配律

(a+b)?c=a?c+b?c

110×2+90×2 (110+90)×2

=220+180 =200×2 =400(千米) =400(千米)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解簡易方程這部分教材有兩種類型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X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要求3ⅹ+4ⅹ=?這在初中代數中,叫做合併同類項,考慮到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沒有出現同類項等屬語.而是通過實例並藉助插圖,幫助學生根據運算意義,從直觀上理解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例6 、7X+9X=80的解法.這也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重點內容.在後面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有些含有兩個未知數的題目,需要列出這樣的方程.而且這種題型思路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可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及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結合教學內容,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

智育目標 (1).理解掌握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2).會解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為列方程解應用題作準備.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中的團結互助精神。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重、難點 形如aⅹ±bⅹ=c的解法

其次,來説説我設計這課時的

二、教學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他們帶着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並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包括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觀察法、比較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嘗試教學法、遷移法,去建構對數學的理解。這就很好地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把發現知識內在聯繫的機會與權利還給學生。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然後説説我的

三、教學流程

我將教學流程設依次設計為:精心設計 運用遷移、創設情景 激活課堂、重視指導 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説第一步

精心設計 運用遷移

教學伊始,為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景:班上準備開一次文藝晚會,派你去買些水果,你會怎樣給營業員付錢?片刻沉默後,有的説:我會認認刻度,確定有幾斤再付錢。因為方程本來就是等式,這樣,讓學生在數學中也學會生活。再出示本課準備階段兩種類型的練習題,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5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對例5、例6的學習具有遷移的作用,通過看看、比比、算算,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解題方法可進行自主學習。因為數學本身也是充滿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如何圍繞重點展開教學,如何突破難點呢?因此教學流程設計的第二步

創設情景 激活課堂

“喜歡和好奇比什麼都重要.”只有貼近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感到親切。這樣才能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對教材的例題加以調整.怎麼樣才能使學生熟悉而喜歡呢?我不由想起了學生去中村桔園參觀一事,我靈機一動,對呀!多好的題材,這樣由原來的“工地運土”變為學生熟知的“中村運桔子”。(圖片)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身邊處處皆數學。先讓學生嘗試解答,在複習題(3)中,學生根據題意列出了5×4+5×3和5×(4+3),觀察兩個算式的特點,學生明白了這裏的兩種方法就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解題能力,在此基礎上,由複習題演變引出新課,在學生明確其異同點後,遷移運用已有知識充分進行嘗試練習解決問題. 但仍有少數基礎差、能力弱的孩子難以明白。為照顧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提出要求,激勵孩子們幹什麼都要比着幹,搶着幹,爭着幹!看看哪組最團結,願意幫助本組學習有困難的同伴度過難關!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只要給他一個舞台,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展示給大家。這樣,在本組同學的帶動下,就是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也很快得出了4ⅹ+3ⅹ=7ⅹ。我又將例5的問題變成:上午比下午多運多少噸?有幾個學生的答案是:4ⅹ-3ⅹ=1ⅹ。在此,強調隨機教學,學生答案出現偏差,有不適當之處,教師要適時點拔,及時糾正。教師提示:1ⅹ可以寫成ⅹ,1可省略不寫。並通過不同類型的鞏固題讓學生更進一步明確算理。尤其注意b-0.6b ⅹ-0.36ⅹ的算法。這樣為例6的學習解決了關鍵一步,掌握例6 7X+9X=80的解題方法自然水到渠成。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方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會算,還要讓學生會説。説清算理: 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未知數ⅹ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未知數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ⅹ,算出結果.因為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也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只要求少數同學能歸納算理就行,學生之間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異,對此不作全面要求.在此教師強調檢驗,沒要求檢驗的也要口算檢驗,這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但是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因此教學流程的第三步設計為:

重視指導 拓展延伸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只是在學生需要時給予恰當的幫助。”通過不同形式的習題幫助學生掌握新知。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尤其是創新題,1、編兩個不同的方程,使方程的解都是ⅹ=6,2、在□中填入合適的數,使等式成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只有當自己的觀點與集體不一致時,才會產生要證實自己思想的慾望,從而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但是提出挑戰並不意味着要難倒學生,而是要激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去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才可能成為有效的知識. 在教與學的活動中,有老師的組織、參與和指導,有同伴的合作、交流與探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雖只有一字只差,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我選擇後者。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又為學生的新知建構拓展出更大的空間!

最後,説説本節課的

四、教學反思

本課從複習題導入例5,由例5過渡到例6,一環一環,環環相扣,由表及裏,由淺入深,逐步深入,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找學生熟悉的教學題材,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妙趣橫生,充滿活力;運用遷移法、嘗試法、小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學習,既可幫助學生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又可培養學生學習中團結互助的精神。使每位學生都體驗着參與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內容。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問題解決思想方法,它是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問題解決的思維素質,掌握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係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系統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並在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課知識,將為以後學習用列表等方法來解答求兩積之和(差)等的實際問題奠定知識、思維和思想方法的基礎。

教材安排的例題,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數學信息,讓學生經歷列表整理信息的全過程,再通過“尋求策略—解決問題—發現規律”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數據信息策略的價值,併產生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但一般處於無序狀態,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規範化。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生活情景,藉助生動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研究內容,使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還會通過列表的過程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

2、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提取信息,發現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知識獲取過程,從中培養學生蒐集信息,整理信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3、通過對類似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的探索,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列表整理、分析數量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並列式解決問題,體會列表這一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並能運用該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整理、分析數學信息關係,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並內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二、説教學程序:

鑑於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設計如下四部分展開教學。

(一)聯繫生活,激趣引新:

教學一開始,通過班內學生比賽,發現課程用列表的方法呈現更加清晰、整齊,從而出示本課課題,並説明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是我們解決較複雜數學問題時的好幫手。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學生感興趣的小比賽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針對學生現有對信息的蒐集和觀察能力,讓學生感知列表呈現信息的優點和便利。】

(二)合作探索, 領悟內涵

1、初步感知列表

例1主要教學兩積之和的實際問題。這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需要用三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教材提供了兩組數據,分別是小芳家栽桃樹、杏樹和梨樹的行數,以及三種果樹每行栽的棵樹,同時提出第一個問題: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由於題目中的條件比較多,數量關係相對比較複雜,由於之前的引導,學生們很快聯想到可以用列表的策略整理這些條件。潛移默化中,學生經歷了從現實情境中選取有用信息並形成結構完整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同時也充分感受列表整理條件的優點。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讓學生自主活動,經歷列表整理的全過程,一方面在現實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個數量在表格中的位置。並使學生理解表格的結構和內容,是為了積累學生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經驗。】

2、分析數量關係

本環節中啟發學生思考:你能根據數量之間的關係,確定先算什麼嗎?這樣在關鍵處加以點撥,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容易理解:根據題中的條件,“可以先分別算出桃樹和梨樹的棵樹”;根據題中的問題,“要求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可以先算桃樹和梨樹各有多少棵”。這裏讓學生自主經歷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其意義不只在於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理解題中的數量關係,更在於這一過程中學生切實體會到:分析數量關係既可以從條件想起,也可以從問題想起。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列式解答,並進行檢驗,同時留出空白,以便於課堂上的反饋與評講。接下來,提出第二個問題:杏樹比梨樹多多少棵?放手讓學生按照解答第一題的過程,通過獨立思考完成解題。

3、回顧和反思

在解決完兩個問題後,引導學生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説説解決問題時一般要經歷哪些步驟,並通過交流,總結和歸納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反思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説説自己的體會,以進一步提煉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的認識與經驗,體驗分析數量關係的一般過程與方法。

這樣,已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主線,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有利於學生深刻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逐步形成策略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實際問題的教學走出教師教題型、學生記解法的困境。

(三)鞏固練習,深化發展

【設計意圖:準備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通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1、“練一練”第一題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實際問題,同時提出“先整理題中的條件,再解答”的要求,有利於學生進一步體會列表整理題中信息的方法,感受列表整理對理解數量關係的作用,初步形成策略意識。

2、第2題以純文字的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有利於學生更深刻體驗綜合運用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

最後,讓學生説説在這節課上學會了什麼知識?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k4kn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