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華】語文説課稿初中範文六篇

【精華】語文説課稿初中範文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説課稿初中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語文説課稿初中範文六篇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叫 ,畢業於 ,至今已經 (教齡)。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四方面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 》是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 單元的一篇 讀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 (單元所選課文介紹)。這篇課文, (課文介紹)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與能力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為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教學重點我定為 ,教學難點為 。

二、説教法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閲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説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為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創設情境法、朗讀探究法,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法,指導學生自學法,同時將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及想象體驗法作為輔助教學法。

三、説學法

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閲讀能力,在閲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教材,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質疑提問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法,朗讀理解法。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品味、感悟,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讓教法和學法得到充分運用,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程序我從以下四個方面着手。

1.激情導入,誘發興趣。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3.研讀賞析,討論交流

4.教師小結,加深理解

第一個環節,激情導入,誘發興趣。

人們常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的導語是,這樣,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的課程。

第二個環節,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俗話説,書讀百變,其義自見。閲讀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為此,我設計以下三個步驟。 (1)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針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進行指導,這樣不僅為學生閲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2)由我示範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標註段落。同時找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思

考通過讀課文,思考本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是通過什麼方法找到它的。

第三個環節,研讀賞析,討論交流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精讀課文,逐段地閲讀分析,進行討論,互相交流。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重點難點。

第四個環節,教師小結,加深理解。

學生的學離不開老師的教。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知識水平的有限性,不能完全由學生的自學代替老師的講授。在學生充分閲讀和感知的基礎上,教師的講授有利於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就本課來説( 邊板書,邊解釋板書內容 )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這四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2

【説教材】

《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短篇小説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國十九世際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善於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有典型意義的片斷,小中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作品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佈局謀篇獨具匠心。這篇小説講述了菲利普夫婦得知因亂花錢而被他們趕走的弟弟于勒在國外發了大財後,開始熱切地盼望他歸來,可當他們在遊船上邂逅了淪為窮水手的于勒後卻視他為災難,由盼轉為害怕而急於躲避,以至改乘另一條船回家的故事。作者通過菲利普夫婦對親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截然不同的變化,批判了勢利、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醜惡靈魂,也揭露了金錢至上、人情如紙的不良社會現象。

【説教學目標】

在速讀的基礎上精讀,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理解小説表現的主題思想。

【説教學重點難點】

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是教學重點。能力的遷移是難點。

【設定原因】

1.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是這篇小説的一大特色。作者通過了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對比揭示了小説的主題。

2. 把這篇課文設置在八年級上速讀(三)的《“諾曼底”號遇難記》之後,是由於前一課通過先速讀後精讀的方式達成了讓學生通過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學要求。而且補充了契訶夫的短篇小説《變色龍》的閲讀。文中的警官奧楚篾洛夫由於狗主人的變化而多次變色,從而鮮明地刻畫出一個沙皇俄國時期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揭示了當時權勢金錢籠罩下的社會狀況。而這一點與本文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兩文都在人物自身語言的客觀體現和感情流露方面進行了前後對比,給以辛辣諷刺,刻畫了巧言厚顏的“這一個”。這就更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中理解課文內容與把握其主題思想,也更容易體悟對比手法在刻畫人物方面的有效作用。

【説教學環節】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前不久剛學過的契訶夫的短篇小説《變色龍》嗎?文中的沙俄警官奧楚篾洛夫因狗主人的不同而前後數次變色,形象地刻畫出了一個沙俄時代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看文中是否也有如此善變的人呢?

【説明】用《變色龍》引入課文是為了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關注課文中主要人物“善變”的這一特點,抓住本文的綱,可以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情節結構和語言文字都有全方位的理解,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課文。

(二)初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 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 文中哪些人物也很善變?怎麼變?為什麼變?

【説明】本環節的作用首先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複述課文,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又明確了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善變的菲利普夫婦而非於勒叔叔。

(三)重點閲讀人物語言。

1. 散讀文中菲利普夫婦的語言,比較其前後內容、語氣的不同。

2. 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

3. 通過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的對比,作者刻畫出了菲利普夫婦怎樣的性格特徵?

4. 小結:作者通過把菲利普夫婦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進行對照比較,從而突出地反映了他們的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性格特徵。可見,對比手法的運用對於刻畫人物是十分有效的。除了語言對比,還有行為對比、肖像對比等等,也可以是人物與人物間的對比。

【説明】首先,本環節通過採用個人朗讀為主、分角色朗讀為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引領學生體會課文通過菲利普夫婦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描寫形象地塑造出一對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形象人物。體悟語言對比對於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效作用。

(四)再讀課文,找出其他運用對比之處,談談其作用。

再次默讀課文,小組討論,選代表發言。

【説明】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來自行找出文中運用對比的地方,並體會其作用。是上一環節的再現,但難度有所提高。在本文中除了運用了人物的語言對比之外,還有人物的行為的對比,也有惜墨如今的環境對比。特別是文中的“我”處處顯露出對叔叔的同情,“我”的善良與富含親情與菲利普夫婦巧妙對比,使善者更善、惡者更惡,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

(五)小説主題的探討。

【説明】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背後是作品的主題思想。作者的情節設置、人物塑造、技巧的運用都離不開作者的寫作目的。所以,必須要引導學生在閲讀作品後感知課文主題。

(六)總結:

運用對比手法寫人,在文學作品中很普遍。無論是同一人物的言行對比,還是不同人物的間的對比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法,它的運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鮮明、更突出。同學們如果在閲讀中能注意到這一點將有利於我們把握人物形象,如果在平時作文中也能有意識地運用這一技巧,將會使文章增色不少。

【説明】再次強調對比手法的作用,並明確教學目的。

(七)作業:

課外閲讀契訶夫的《胖子與瘦子》,選擇完成一項作業。

A、通過列表簡略説明瘦子對胖子的稱呼、態度發生了那些變化,並分析其好處。

B、從對比手法的運用方面寫讀書感受。

【説明】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兩位昔日同窗的偶遇後,瘦子得知對方身份前後的不同表現的對比,成功塑造了瘦子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醜惡形象。這一閲讀作業是課堂學習的極好再現,也是能力的遷移。A作業的設置僅要求學生能找出文中的對比之處,並思考其作用。能再次體悟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突出作用。而B作業的設置是文章賞析的嘗試,難度更高一些。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3

教材分析

人生寓言》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兩則寓言都依據辯證邏輯構想而成的。本單元內容上緊承第一單元,仍以人生為主題。但側重點稍有不同,第一單元側重人生感悟,本單元側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單元的基礎上,上了一個台階,內容比較深沉、嚴肅,理性的成分濃厚得多。這樣的編排,可以使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提升一個層次。

本單元教學要求,與上一單元既有延續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要求熟讀課文,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要注意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在閲讀方法方面,要繼續練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並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要求,結合新課標“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審美、閒適、慧心、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並簡要概括,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3)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奇妙。

2、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解寓意,學習精美的表達。體驗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並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點)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對人類的諷刺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難點)

教法

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讀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1、教師創境導入、指導誦讀、深入研讀、合作精讀、對比閲讀等,使學生能夠較準確、流暢地複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語言特點和深刻的寓意;

2、抓關鍵詞語、句子的方法,按設疑——探究——釋疑——質疑的程序展開,以問題引思路,以疑問求深入,大膽倡導有疑而問,提倡“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偉大”的精神;

3、設境法、點撥法、積累法等,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如請你複述、請你品味、小試牛刀等尊重學生,以學生的體驗為基礎,不拔高,不灌輸,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學法

初一新生對寓言的學習有了一點點基礎,但理解也僅僅限於淺層次上。特別是以人生為主題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據此,本節課堂上從朗讀、複述、抓關鍵詞語句子入手,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閲讀中領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練習中鞏固,在質疑中創新。逐步理解課文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資料助讀,預習反饋

1、簡要介紹寓言及作者周國平;

2、字詞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內容。

(説明:新課標要求學生能“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首先指名學生介紹,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爭取由學生自主介紹完整,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文學常識和字詞的積累,體現了這一要求。)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讀出語氣和情感,學生體會;

2、自由誦讀兩則寓言,思考以下問題:

1)《白兔和月亮》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加以概括。白兔從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四)自由誦讀,請你複述

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兩則寓言複述,教師簡要評價。

(説明: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完整準確,突出要點”的複述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可以很好提高學生的複述能力,達成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五)深入研讀,請你品味

以小組為單位,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出你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和交流。

(説明:本項目的設置本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依據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並且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完成體會語言的教學任務)

(六)合作精讀,質疑探究

(七)對比閲讀,拓展延伸

將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進行比較閲讀,你有什麼啟發?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結果。學生代表發言後教師總結。

(説明: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就是為了實現對學生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突出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八)輕鬆回讀,體驗反思

(九)課堂檢測,小試牛刀

(十)課堂小結

《人生寓言(節選)》選了兩則,一則是《白兔和月亮》,一則是《落難的王子》,説的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財富;對待厄運,把概念再提升一級,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好事與壞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則戒貪。白兔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明白了,擁有月亮不如沒有。如果某種擁有並不能給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惱;那就不如沒有。《落難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懼厄運。王子那樣脆弱的人都挺過來了,誰又不能呢,厄運可以使人堅強。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4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好!

很高興能參加這次説課活動。今天我要説的課文題目是《土地的誓言》,這是1941年,“九一八”事變十週年之際,依然流浪在外的作者端木蕻良滿懷激情寫下的充滿濃郁情懷的文章。下面我將從教材、目標、方法、教學過程、板書幾個方面來談談對學習這篇課文的做法。

一、説教材

這篇課文編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人教版採用“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課文。這一單元包括小説《最後一課》,散文《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土地的誓言》,詩歌《黃河頌》、《木蘭詩》五篇課文。它們所表現的主題就是熱愛祖國。祖國意味着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熱愛祖國,就是熱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

《土地的誓言》就是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即作者要回到故鄉的身邊……願意付出一切,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他的面前,或是他的墳前。這是一篇抒情美文,在僅有的兩段文字中,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選用有特徵、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畫面,前段描繪了淪喪故鄉昔日的美麗、豐饒,後段敍述作者自己在故鄉的成長足跡,大量排比造成了逐漸增強的氣勢;運用呼告,直接抒發對土地的熱愛、懷念和眷戀,併發出了為解放故鄉而戰鬥,且不惜獻出生命的時代強音。

二、説教學目標和要求

⒈新課標指出,學生應“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感情體驗”,“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據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的角度出發,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②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③學習本文,增強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⒉重點、難點

①重點:本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本文又是一篇抒情色彩十分濃厚的散文,有感情的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應該是本課教學中重點。

②難點:由於本課有些句子語意豐富含蓄,學生不易理解,有礙於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應作為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談教法、學法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包含多重關係,首先應該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因此我準備以讀代講,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法閲讀,學生通過讀,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深沉感情;通過讀,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通過讀,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其次還應該是學生和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對話,在學生充分接觸文本的基礎上,我採用“對話法”讓學生和老師進行深入的對話交流,在對話、交流中發現、構建意義。

四、談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心理學告訴我們,經驗能使感受性更敏鋭,經驗是產生知覺不可缺少的條件。

初一學生有樸素的情感,豐富敏感的心靈,但由於年齡和時代的限制,根本沒有大故土淪喪,四處漂泊的經歷和體驗,因此儘管他們通過本單元《最後一課》的學習,對亡國之痛有了一點淺層的、局部的認識,學習本課仍需努力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進入情境學習。

上課之後,簡介本文寫作背景,讓學生看“九一八事變”錄像片斷,重點在難民逃亡的場景。看後,讓學生以其中一個長期漂泊、無家可歸的流浪者身份,説説自己的感受,然後播放《在松花江上》歌曲,進一步渲染氛圍,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閲讀期待,同時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點。

(二)整體感知,體會情感

⒈默讀課文。①解決字詞,以做到準確朗讀課文。

②找出作者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這是本文關鍵點突破點,找出它有利於學生整體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⒉以典型段落為例,指導學生體會文中作者表達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感受作者對故鄉的一片赤子之情。(要求:流暢、準確、並儘量讀出剛才自己體會出的情感。)

(三)理解、探究

從幼兒到成人,語言感知能力的發展過程大致如下:學前的模仿期、小學的背誦期、初中的警句期、高中的體驗期、大學的評論期和成人的應用期。據此我們可以瞭解到初中學生語言感知能力有自己的特點,這一特點同他們對自然、社會的瞭解需要深化同步。他們已從現實生活和閲讀物中接觸到大量的語言現象,需要選取格言、警句、成語、諺語及其他從常用語言中提煉出來的表現力強的精華語句來記憶、理解。新課程強調學習的探究性,老師對學生需要進行問題解決的指導。明白這一點,結合語文有很強的實踐性的特點,我採用品味、探究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語感,發展他們的智力,增強創新意思,提高綜合能力:

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並深情地朗讀或背誦這些句子。學生互評,老師指導。

然而,由於心理、經歷的侷限,加上文章是作者在特殊地區和背景下寫成的,初一學生對個別句子深層含意的挖掘是存有一定的困難的,於是我拋出兩個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找出課文中用語別緻的句子,並説明別緻什麼地方?

⒈“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着熱血,因為我深沉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句中的“氾濫”可否換為“擁有”、“充滿”這類詞語?

⒉“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

為什麼不用“飄蕩”或“迴響”過“我地歡笑”之類語句,而用“埋葬”呢?

通過這兩個詞分析探究,引導學生感受創造地優美意境中飽含地真情,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積藴地激情以及產生地強烈衝擊力,同時也可以看到前後兩段文字在表現感情上地異同:即都表達了對故鄉地真摯熱愛和深切懷念,但後段在懷念中卻暗含着憂傷與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文章地最後得以最強烈地噴發,面對土地發現自己地堅強地誓言。

“氾濫”、“埋葬”兩個詞地運用逾越了常規。凡是反常之外總是格外引人注目並且令人感到地困惑地,更能激發學生地求知慾。對於這些特殊地用法應給以方法地指導:①明確該詞地本意;②分析該詞所處地語境。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地具體確切地含義。

(四)拓展昇華

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作用,發展學生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如何做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呢?教學中我採取下列兩個步驟。

①配《在松花江上》音樂,小聲朗誦第二部分,加深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②展示幻燈片,大聲齊讀剛學過的李大釗的名言: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

用學生的已知來昇華作者的感情,熱愛故土即熱愛祖國,只有對祖國懷有母親的情感才能使自己的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贏得解放,走向富強。化難為易,引起共鳴。戛然而止,言盡而意無窮。

(五)推薦作業以《我愛這土地》寫一篇文章,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板書(略)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5

《化石吟》

我説課的內容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張鋒的科學詩《化石吟》。

【內容分析】

《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閲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化石功不可沒,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繫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理解、積累“奇幻、葱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⑵ 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標:

⑴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⑵ 學習快速閲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閲讀方法。

3、德育目標:

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關於教法】

為此我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裏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並以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於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教學設想】

預計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投影展示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展示古生物圖片,完成知識目標二。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認識詩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聯想想象,描畫化石所呈現出來的奇幻圖畫。

第二課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探究詩歌的內容。

查找資料,寫一篇介紹恐龍的短文,提倡用詩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為例,説一下具體的課堂實施。

【教學程序】

一、提前佈置好預習

1、劃出自己認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會讀會寫。

2、熟悉課文。

二、精心設計導語

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或看到介紹古生物的畫冊,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是生命信息的演繹,敍説着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三、投影儀展示準備的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檢查掌握情況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詩歌朗讀

教師範讀詩歌,學生注意領會。然後指學生朗讀。

(注意保護學生的熱情,多發現朗讀時的優點,給予鼓勵。至於他們的不足,課外私下交流。)

提出問題:找出詩中哪兩節結構相近?它們在內容上,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五、分組討論

詩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説包括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們通過時光機器,分成幾個探險小組,漫遊到了那個世界,你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看哪一組想象合理,奇異,描繪的優美動人。(採用分組討論,提出要求:各組推舉一名代表,集中表達本組意見,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帶頭鼓掌,為他們的表現。)

六、總結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中去慨歎、遐思,這更多的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着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所處的地位及聯繫

語文出版社編寫的九年義務教育中學語文教材七年級、八年級(上)對淺易文言文已有了一定量的編寫。通過三冊的學習,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定的學習基礎,有必要讓學生更深入地去學習、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樣式。文言散文在整個中學教育階段佔有不可忽視的一席之地。在八年級(下)第七單元開始安排文言散文,三篇"記"篇幅相對前三冊出現的文章來得長。而《桃花源記》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它是我國千古散文中的奇葩,傳誦千古而不衰。這一課給學生印象好壞必將影響到以後學生對文言散文學習的興趣。因此,有必要對這一課進行時代的處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散文的興趣。

本單元在文體上屬於"記"一類的文字,四篇都被選入《古文觀止》作為傳誦千古的美文,學習、背誦這樣的文章對培養、提高學生的文言語感很有幫助。教學中應該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在學習現代遊記類散文和其他記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識,形成能力來學習這幾篇文言課文。

(二)教學內容

本課是本單元的重點,而作為文言文,在教學上,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閲讀中遇到的字障礙,然後引導他們把握文章的大意,瞭解文章的主旨,並從現代的角度對文章的主旨作進一步思考,因此,本課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瞭解作者,把握"記"文體特點,疏通文意並熟讀第二課時,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並從現代文的角度對文章的主旨作進一步思考,這是第一課時。

(三)教學目的

1.掌握"交通、問訊、絕境、間隔、無論、妻子"等詞的古今異義,掌握"志、尋"等字的一詞多義,及省略句的運用。

2.初步瞭解"記"的一般特點。

3.疏通文章

4.流利運用普通話朗讀

(四)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文的重點實詞和部分虛詞

2.順暢朗讀並熟讀成誦

3.領會本文按漁人所經歷的順序記敍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且詳略得當的寫法。

二、教學方法

1.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以存疑——質疑 ——解疑的模式解決字面上的翻譯。

2.運用歸納教學法學習實詞、虛詞,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同類知識點。3.邊讀邊譯,反覆朗讀增強語感。

設計意圖: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規律並形成習慣。

三、學法指導

1.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養成查閲資料、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前佈置學生預習,瞭解作者、掌握新出現的字詞的含義,並能翻譯全文。

2.為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語言感受能力,課堂上儘量讓學生多讀。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佈置預習、準備課文錄音帶、錄音機,並準備好《天仙配》音樂磁帶,小黑板。

(二)設置情景導入

現在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音樂《天仙配》------(曲終)你從歌曲中聽見了什麼?看見了什麼?(待學生回答後歸結)歌曲描繪的是一副環境優美、夫妻怡然自樂、男耕女織的社會生活美景。這種美景過去有嗎?現在有嗎?將來有嗎?(學生作出回答後)不會,()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誰能用一個成語來比喻?——"世外桃源".是的,這個成語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現在我們一起跟陶先生走進世外桃源吧。

設計意圖:以音樂渲染情境,美好的音樂能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對審美的感知和想象。

(三)預習檢查

1.全班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卡片指名解釋字詞。

3.讓學生説説對"記"的理解。

4.指名概述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朗讀一是為了檢查學生預習時關於字音的掌握情況;二是引導學生初步有節奏地朗讀課文,進一步地熟悉課文。卡片解詞有利於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知程度,符合初二學生應側重於基礎知識的積累原則。概述內容符合課標要求: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四)閲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讀音及朗讀節奏,進一步感知全文。

設計意圖:錄音示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更加專注閲讀課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k2r7x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