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數學説課稿小學範文錦集10篇

關於數學説課稿小學範文錦集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説課稿小學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數學説課稿小學範文錦集10篇

數學説課稿小學 篇1

教學重難點及教法説明:

説課內容是全日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二冊"圓的面積"。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通過直觀、演示,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然後由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目的要求是:

1.通過學生操作、觀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轉化數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觀察操作總結圓面積公式。

難點是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

關健是弄清圓與轉化後的近似長方形之間的關係。

本課教學,採用直觀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等方法,充分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由圓轉化為近似的長方形,總結出圓的面積公式,並能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來設計教學。

第一個環節:複習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計算機的屏幕上顯示出一個紅顏色的圓,請同學看這圓一週的長度叫什麼?這個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又叫什麼?引出課題"圓的面積"。

第二個環節:新授

教學中,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未知轉化為已知,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而且可以勾通知識之間的聯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鑑於此,新授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公式的推導

1.準備題請同學們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再想想,三角形、梯形又都是轉化成哪一種圖形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本課就用這種轉化的方法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推導圓面積公式

第一層次教授轉化的方法。

讓學生看屏幕上的圓,老師把它平均分成8份,先把上面的4等份和下面的4等份分開,再交叉地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一個什麼圖形的近似圖形?為什麼説是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呢?讓學生繼續觀察,我們將其中左邊的一個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將一小份移到右邊拼起來,現在拼成的圖形近似什麼圖形?由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什麼發生了變化,什麼沒有變?

第二層次運用轉化方法

讓學生進行操作,再通過演示滲透極限思想。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16等份的圓,利用剛才的方法把它剪開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觀察一下,拼成的近似的長方形與屏幕上8等份的比較一下,哪個更接近於長方形,為什麼?如果我們把一個圓等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屏幕上演示)這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剛才是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如果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更多,拼成的圖形你會發現什麼?由此可得:把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形,儘管形狀發生了變化,但面積是不變的,也就是説,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等於圓的面積。

第三層次推導公式

讓學生再注意觀察屏幕上顯示的由圓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思考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相當圓的哪一部分?那麼,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嗎?歸納得到圓的面積。(公式略)

回顧學習過程:

將圓平均分成8份,進行拼圖,目的是教給學生由圓轉化為近似長方形的方法,並初步感知圓的形狀變了,但面積並沒有變。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將圓平均分成16份拼圖,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拼成的圖形更接近於長方形。此時,經過學生的空間想象,他們在大腦中已經形成了由圓轉化成長方形的圖像,這時在計算機上再顯示將圓等分32份後拼成的近似於長方形的圖像,會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證實,他們的思維結果是正確的:將圓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但面積始終是不變的。運用計算機顯示由圓到近似長方形的圖像的變換過程,揭示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的科學美,並充分體現構圖美和動態美的特點,它能刺激學生,強化

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探求知識奧祕的慾望,有助於解除學生視聽疲勞,提高學習效率。計算機的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的。

3.小結

讓學生回憶一下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要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這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階段性練習

a.看標有半徑的圓,求面積。

b.已知半徑求面積。(練習時交待運算順序。)

(二)學習例1要求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注意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

對於鞏固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正確地掌握公式,並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第一層次的練習是以文字題的形式給出直徑求圓的面積。第二層次的練習給出半徑和直徑求圓的周長和麪積。第三層次的練習是在兩個圓(一個標有圓心,一個沒標圓心)中量出所需條件求圓的面積。然後,對全課進行總結,質疑問難。

第四個環節:佈置作業。

(書中題)本節課可採用由計算機設計的三維動畫,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直觀的認識,富於啟發地清晰揭示了知識的內在規律,再加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和老師的點撥解説、提問,使教學過程有機組合,充分顯示了電化教學的優勢,較之其它教學手段和方法更易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數學説課稿小學 篇2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

上午好!

我説課的課題是《小兔安家》。首先我對為什麼選擇本課題進行分析。

我們教研組研究的課題是《通過算理分析,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在前期,我們教研組以課例為載體,每位教師都立足本課題,以計算課為切入點,進行對此課題的研究。通過組內研討,我們進一步明晰了算理分析對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意義。

如果只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那麼學生就只會機械的模仿計算。如果加強算理分析,那麼學生所達到的目標就不僅僅是知道怎麼算,而且知道為什麼這麼算,這對學生今後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

如何加強學生對算理的分析呢?我們也開展了一系列的研討。並達成了共識,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比較豐富,採用讓學生動手操作並數形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理解算理是很有幫助的,在課題的引領下我選擇的課題是《小兔安家》。

由於二年級對算理方面的要求不是太嚴格,但是二年級學習的乘法口訣和除法卻是算理分析的基礎。本節課《小兔安家》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二課。這部分的知識屬於數與代數的內容,之前學生對除法已經有了兩次接觸,第一次是在分一分,初步的體會除法的意義,第二次接觸是在《小熊開店》能用2— 5的乘法口訣求商。這一單元是學生第三次接觸除法,在此基礎上本單元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出發的意義熟練解決問題。

這節課中我將重點關注學生求商的方法和除法算式的意義,為學習乘除法的綜合運算以及學習分數做準備,並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時我儘量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應用意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這節課在創設情境的基礎上,設計了“比賽激趣”等幾個活動。

以上就是我本次的説課,謝謝!

數學説課稿小學 篇3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第四小節軸對稱圖形。

2.教材的編寫意圖:

教材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前面所學的平面圖形的本質特徵。

3.教學目的: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本節課可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掌握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2)能準確判斷哪些事物是軸對稱圖形。

(3)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4)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

(5)結合教材和連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4.教學重點:

(1)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建立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2)準確判斷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軸對稱圖形。

5.教學難點;

根據本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教學的難點是找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二、説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以實驗發現法為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為輔。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並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三、説學法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四、説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五個主要的教學程序是:

(一)觀圖激趣,設疑導入。

(二)指導觀察,認識特點。

(三)演示導學,形成概念。

(四)動手操作,加深認識。

(五)綜合練習,發展思維。

五、説課過程:

第一、觀圖激趣、設疑導入。

1、(出示兩幅學生作品)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哪一幅圖比較美?哪一幅圖不美?為什麼?通過觀察學生髮現:這幅圖不美。(教師手舉不美的圖畫)因為這幅圖的左右兩邊大小不一樣? 有沒有辦法使兩邊的圖形畫成一模一樣呢?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學習新課,

出示課題:“軸對稱圖形”。

(通過讓學生觀察色彩鮮豔的蝴蝶圖導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作好鋪墊。)

第二、指導觀察、認識特點。

(電腦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特點。(P121的楓葉、蜻蜓、天平三幅圖)

(電腦操作)通過觀察得知:這些圖形的兩側分別對應相等。

(通過觀察,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了初步的感知。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教師進行演示操作、指導學生學習。)

第三、演示導學、形成概念。

1、(電腦演示)並讓學生同步進行模仿操作。先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摺,在摺好的一側畫出圖形,把它剪下,再把紙打開,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摺痕兩側的圖形完全重合,從而引導學生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認識對稱軸。

(教師板書概念)

指導學生閲讀課文,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電腦形象的演示,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的'動手操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2.(電腦出示練習)當學生了解了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後,讓學生觀察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通過觀察學生很容易發現這些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些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通過觀察判斷,進一步加深了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第四、動手操作、加深認識。

1.為了幫助學生準確判斷軸對稱圖形和找出對稱軸,(投影出示P122頁的方格圖)讓學生把學具中的圖形剪下來,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檢查學生能否運用新知準確判斷軸對稱圖形。)

2、讓學生折一折之後,彙報結果。

通過操作得知: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圓都是軸對稱圖形。接着指導學生從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幾條對稱軸。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逐個演示操作過程。重點指導折圓的對稱軸。並啟發學生説出: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圓的對稱軸就是本圓的直徑。

(在操作中,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熟練找對稱軸,運用電腦演示練習1的1一6題。找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第五、綜合練習、發展思維。

(一、)綜合練習。

1、遊戲。全體起立,每人做一個姿勢,從正面看左右兩邊是對稱的。再請三人上台表演。

2、搶答;觀察周圍哪些事物的形狀是軸對稱圖形。

(這樣設計,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檢查了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3、判斷:

生活中不僅有些物體的形狀是軸對稱圖形,我們所學的數字、字母和漢字中也有一些可以看成軸對稱圖形。

(1)下面的數字或字母,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2)像這樣寫法的漢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口 工 用 中 由 日 直 水 清 甲

(通過這道題的練習,可以看出中國的漢字是非常美的。誰能舉例説出哪些漢字可以寫成軸對稱圖形嗎?)

(師生共同品味中國文字的對稱美,從而宏揚中國文化,做到知識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溶為一體。)

4、配樂剪軸對稱圖形比賽。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彩色紙用對摺的方法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然後貼在白紙上。並把剪得的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大家欣賞。)

引導學生觀察:哪些圖形較美?為什麼?

(在歡樂的音樂聲中競賽,目的是使學生的身心得到調節;把學生作品貼在黑板上,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軸對稱圖形的美。)

5、觀察並説出下圖的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A與A'、B與B'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否相等?

(這題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歸納小結。

設問 :今天學了什麼?

什麼叫軸對稱圖形?

怎樣判斷軸對稱圖形?

什麼叫對稱軸?

怎樣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新課後的總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有利於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形成完整認識。)

現在能把兩側大小不同的蝴蝶圖畫成一模一樣嗎?(教師拿着新課引入時的不對稱的蝴蝶圖)

(前後呼應,解答課前疑難,目的是檢查學生活用知識的情況。)

全課小結:這節課,我通過五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附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如果一條圖形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數學説課稿小學 篇4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7的乘法口訣》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教材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第一節課的內容。這一課在學習口訣部分的中間。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學習口訣的經驗。也能熟記1至6的乘法口訣。學好這一課也能為學習8和9的乘法口訣打好基礎。的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學的特點結合本課知識特點及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編寫七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7的乘法口訣是怎麼來的。

2、使學生熟記7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正確計算乘法。

3、以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為基礎,通過編寫口訣,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經歷7的乘法口訣編寫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化與靈活性。

教學難點:熟記7的乘法口訣能用七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教法與學法

本課主要採取教師引導法和演繹概括法教學。在推導7的乘法口訣時,採用實教師引導法,讓學生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學得有親切感。在交流總結時採用演繹概括法,引導學生總結出口訣特點。具體的教學中還注意兩點:一是發揚教學民主,用讚許、激勵、表揚,體驗,創設情境等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二是合理應用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索求知的慾望。

課標中提出在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節課不論是整體設計還是各環節的細節處理上都體現這一理念,本課着重培養學生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

2、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感受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3、養成善於與同學合作,共同討論和探索問題的習慣。學生在課堂中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與同學合作中動手動腦動口等活動來探求新知,生成新知。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出示同學們經常愛玩的七巧板並向他們介紹相關知識。讓孩子們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擺出可愛的圖案學生彙報接着問學生想不想知道還可以擺出哪些可愛的圖案師出示例一的七種圖案和統計表的放大圖

2、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想知道拼擺這些圖案一共用了多少個七巧板讓他們想辦法並説出理由其次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算出統計表的填寫接着在回憶過去學習五和六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用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等方法讓學生自主地編寫7的乘法口訣。,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每一幅圖然後根據加法的結果列出乘法算式,再根據乘法算式自己編出乘法口訣。然後寫出另一個算式通過自主地學習,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

3、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通過多種練習(如對口令、、大轉盤搶答聽記口訣花瓶連線用口訣計算七言詩生活中與七有關係的應用題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小組活動中熟練運用7的乘法口訣,同時注重與生活相聯繫,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應用能力。

4、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談收穫,使學生對本課的內容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同時鼓勵學生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用自己智慧的雙眼發現更多的有趣數學。

數學説課稿小學 篇5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四章“年、月、日”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小學階段接觸的較大的時間單位。在本單元以前,學生已經學過了較小的時間單位“時、分、秒”。以後,學生將會把它們用於實際生活,小學階段不要求對時間進行再拓展。因此此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本課,學生將認識時間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大月、小月、特殊月、平年、閏年的知識及其判斷方法。

3、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掌握時間單位年、月、日,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理解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判斷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天數的方法。

②能力目標:經歷動手操作,搜索資料,探索知識規律的過程,提高觀察、判斷、探究能力。

③情感態度目標: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時間單位年、月、日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難點: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突出重點:採取大月歌和左拳記憶法,把抽象的知識概括成有趣的順口溜與點拳頭。簡單,學生易於接受。

突破難點:平年、閏年的判定方法是本課難點,必須讓學生獨立去觀察、猜想、歸納,才能順利內化成自身的知識。

5、學情分析

在低年級,小學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最為接近的時間單位,如時、分等。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逐漸接觸了離他們生活較遠的時間單位,如年、月。學生在日常活動中越來越多地積累關於較大的時間單位感性知識,“六一”兒童節、每年的生日、元旦、國慶、植樹節等讓孩子建立年月日的初步時間觀念。這些知識是三年級學生學習此課的基礎。“年、月、日”之間的關係較為繁多。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出現混亂。

二、説教法

(一)教學指導思想

1、“開放觀察研究”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新課標理念之下,教師應扮演主導角色,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有所思考,才能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在教法上,我是採用“開放觀察研究”的方式進行,放手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尋找教育素材。通過對形式多樣,製作精美的年曆進行觀察、統計、思考、總結,同時在學校生活中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數學交流與數學表達的能力。新課標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從具有濃厚現實意義的年曆入手,本章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更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前調查成果”建立“已有的知識經驗”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平年、閏年、大月、小月、特殊月、判定大小月的方法、判定平年閏年的方法等等的知識使本課知識密度相對較大。本課在知識連貫性方面稍微欠缺。與單位“時“的聯繫在龐大的知識體系中顯得並不緊密。所以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處理上我採用觀察研究方式,喚醒學生以往的知識經驗。同時以問題方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形成新的“已有的知識經驗”。

3、動畫、遊戲、比賽多種形式調節課堂學習氣氛

三年級學生的注意力較容易分散,運用多種形式調節課堂氣氛很重要。我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多媒體動畫、遊戲和比賽,吸引學生注意力,加強對知識規律的運用,加深印象。

(二)教學準備

1、課前一週佈置學生收集家裏和親戚朋友家裏的年曆,找出其中連續四年,觀察數據並完成“課前調查成果”紙。

2、教具:年曆卡、PPT幻燈片。

三、説學法

課前,學生搜尋資料、觀察、概括、對比、思考,把生活的數學進行歸納、總結,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提高。課上孩子以兒歌和遊戲為橋樑,把客觀規律內化成為自身知識網絡的一個組成部分。課後,大月歌、左拳記憶法等作為知識的載體,將幫助學生解決來自生活和學習的諸多問題。

四、説教學過程

課前一週佈置學生課前調查連續四年的年曆,完成“課前調查成果”。

學生手中的“課前調查成果”如下

年份天數

1月31

2月28/29

3月31

4月30

5月31

6月30

7月31

8月31

9月30

10月31

11月30

12月31

全年365/366

根據以上信息回答問題。

1、一年有幾個月?

2、一個月有多少天?

3、哪幾個月有31天?哪幾個月有30天?

4、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課堂教學環節

(一)彙報課前調查結果

同學們,在上個星期,老師讓同學們去收集年曆,觀察連續4年的年曆中的天數。同學們的結果怎樣?有什麼發現?下面請一個同學來把他的調查結果彙報出來。

學生彙報如:

1、一年有12個月。

2、有的月份有31天,有的30天,還有29天和28天。

3、有31天的月份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四、六、九、十一月,

有28天或29天的月份是二月。

4、二月有28天或29天。

有的年份全年365天,有的366天。

(二)學習新知

1、月份和年份

有31天的月份,我們稱為“大月”,有30天的月份,我們稱為“小月”。對於天數會改變的、最特殊的二月,我們稱它為“特殊月”。(邊板書大月、小月、特殊月)

二月如此與眾不同,這裏面一定藏着小祕密。同學們想知道嗎?我們請數學小博士為我們解釋清楚。

PPT幻燈片播放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動畫,並響起數學小博士的聲音:“地球總是圍繞太陽旋轉的,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是一年,實際的時間是365日5時48分46秒。為了方便,人們把一年定為365日,叫做平年。這樣,每四年就與標準時間相隔將近一天。人們就在這一年的二月份多加一天。就是366日了,這樣的年份我們稱為閏年”

2、月份的記憶方法。

要記住大月和小月,有什麼辦法呢?

(學生思考兩分鐘後提問)

學生介紹自己記憶的方法,可能是單雙數記法、大月歌記法、左拳記憶法等等,只要符合規律,都予以肯定。

①單雙數記憶法:七月以前單月是大月,八以後雙月是大月.

②大月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③左拳記憶法:從拳頭邊沿開始數,凸起來的地方是大月,每個月31天。凹進去的地方是小月,每個月30天,。二月除外。

3、讀一讀、賽一賽

①全班同學用左拳記憶法一起邊做邊念。

②比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熟練最響亮。

③全班同學讀大月歌,且考考哪個小組記得最牢。

④數學活動。活動要求:當老師説月份數,是大月時全班男生起立,是小月時全班女生起立。老師依次説出三月、十一月、七月、九月、六月、八月、一月、十二月,二月。

4、判斷平年和閏年

我們已經學會辨別大月和小月的方法。那麼,平年和閏年又怎樣區分呢?

我們仔細想想,閏年就是當年二月有29天的年份。所以,我們只需要看二月份的天數,就可以判斷出那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了。請翻開書本49頁“做一做”,把閏年圈出來。觀察閏年的年份數字,你能發現什麼?學生可能的回答如下:

①每四年就出現一個閏年。

②都是雙數。

③都是4的整倍數。

總結規律:把年份除以4,有餘數的是平年;沒有餘數是閏年。

我們用發現的規律,猜一猜20xx年之後的下一個閏年。(xxxx)把它除以4檢驗一下。再找出xxxx年的年曆檢驗一下。

5、練習反饋,引出疑問:下面請同學們判斷一下,1864年、1963年、xxxx年、1900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6、平年閏年判定的補充規定。

1900÷4=475沒有餘數,可是它是平年,為什麼呢?請聽數學小博士的解釋。

PPT幻燈片播放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動畫,並響起數學小博士的聲音:每四年出現一個閏年,時間差不是整整24小時,而是23小時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閏,又多加了44分56秒。看起來誤差很小,時間長了,誤差就大了。每400年就多算了3日2時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應該少增加3天。為了便於計算,就做了“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規定因此科學家又做了一項補充規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三)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判斷題①五月是大月。()

②十一月是大月。()

③20xx年是平年。()

④xxxx年的二月有29天。()

⑤20xx年的一月有31天。()

(四)全班小結,暢談收穫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數學説課稿小學 篇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讓文化成為學生數學成長的不竭源泉》。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圓的認識》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從教學思考、教學設計這兩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我的教學思考

“圓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它是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也是後繼學習圓的周長、面積、扇形、圓柱、圓錐的基礎。

教材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實物揭示出“圓”,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現實的密切聯繫,再引導學生藉助“實物”、“圓規”等多種方式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徵,並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同時掌握圓的基本特徵。這樣的編排,學生對於圓的相關概念及特徵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師的明確指引和調控之下,學生相對獨立的探索空間不夠,而與此同時,學生對於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也無從感受、體驗,對於圓在歷史、文化、數學發展過程中與人類結下的不解之緣感受不深。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對本課的教學思路進行重新調整:一方面,通過拓展空間,將學生進一步置身於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在認識完圓的一些基本概念後,自主展開對於圓的特徵的發現,並在交流對話中完善相應的認知結構;另一方面,我又藉助媒體,將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各個領域中的“圓”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充分放大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圖形背後所散發的獨特魅力,讓數學課堂厚重些、開闊些、美麗些……

二、基於以上的思考,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 在嘗試畫圓的過程中領悟畫圓的方法,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能結合自學、交流、探索等活動,準確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2、 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創造、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深刻把握圓的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交流能力。

3、 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逐步形成“數學地思維”的習慣。

4、 使學生初步體會圓的神奇及其所包藴的美學價值。

由於教材並沒有給圓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主要是通過直觀演示,動手操作使學生感知並瞭解圓的基本特徵,因此“感知並瞭解圓的基本特徵和用圓規畫圓”就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認識圓的特徵的過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來理解其中許多的概念,因此“認識圓的特徵,畫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圓”是本節課的難點。

數學説課稿小學 篇7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節實踐課,內容選取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的寄信活動為素材,通過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如何根據信函質量支付郵資等活動,一方面鞏固所學的集合、組合知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熟悉、瞭解、鞏固所學的郵票組合知識,並通過探究,知道如何確定郵資,會寄信。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如何根據信函質量支付郵資等活動,培養學生調查能力、蒐集處理信息能力和歸納、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本節課的重難點:

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如何根據信函質量支付郵資。

二、説教法學法

1)、 以學生已有經驗導入,提高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先給學生呈現一些不同的郵票,讓學生了解郵票的相關知識,認識郵票的作用,為後面探索郵票中的數學問題作好鋪墊,同時也讓學生通過郵票上的圖案瞭解我國的大好河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充分 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凸現教學的實效性。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首先,出示國家郵局關於新含郵資的規定,使學生了解信函郵資的一些常識,並説明確定信函資費的兩大要素:第一,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還是外埠。第二,信函質量。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引導學生填寫1克——100克的資費表格,確定100克以內的信函所支付的費用,再確定哪些資費可以僅用0.8元和1.2元的郵票支付,那些不能。然後再小組合作,設計出一張符合要求(只用3張郵票來支付不超過100克的信函)的郵票面值。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在練習中提升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培養創新意識。

練習相似類型的習題,如最多用4張郵票支付不超過400克的信函,,除了用0.8元和1.2元的郵票外,還需要增加什麼面值的郵票?在練習活動中,先小組合作再獨立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使學生會應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説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1.觀察郵票

問:你寄過信嗎?見過這些郵票嗎?

2.説一説。

(1)上面這些都是普通郵票,你還見過哪些郵票?

(2)你知道它們各有什麼作用嗎?交流後,使學生明白普通郵票面值種類齊全,可適用於各種郵政業務。

3.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郵票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郵票中的數學問題。

2、組織活動:

1、出示郵票相關的費用。(課本118頁)

問:從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 的信函,寄給本埠的朋友只要貼0.80元的郵票。

(2)不到20g 的信函,寄給外埠的朋友要貼1.20元的郵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樣貼郵票?

(1)學生觀察表中數據,計算出所需郵資。

(2)説一説你是怎麼算的。

想:每重20g,郵資 1.20元,40g,的信函,郵資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計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郵資是3.60元.。

4.如果郵寄不超過100g的信函,最多隻能貼3張郵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郵票能滿足需要嗎?如果不能,請你再設計一張郵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郵票能滿足需要。 /article/

( 1 )不超過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郵資?

學生説一説各種可能的資費。引導列表描述。(課本119頁)

(2 )只用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可支付的資費是多少?

一張 :80分1.2元

兩張: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張:0.8×3=2.4元

1.2×3=3.6元

1.2×2+0.8=3.2元

(3)你認為可以讀者設計一張多少面值的郵票? 學生自行設計各種面值的郵票。 看看多少面值的郵票能滿足需要。

3、佈置作業:

如果想最多隻用4種面值的郵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過硬,400g的信函的資費,除了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你認為還需要增加什麼面值的郵票?

數學説課稿小學 篇8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它位於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第一節。我先進行簡單的單元分析,再就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第一課時進行説課。

學情分析:

在這之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剖析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①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

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③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順序的掌握。

這也正是本單元教材編排的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

説教材分析: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裏以十為計數單位。教學內容的編排,分三個層次:一、以實際情景提供計算題。比如花卉展、小貓釣魚等,並呈現算法的多樣化。二、讓學生動手操作(如擺小棒、撥計數器等)、理解、掌握算法。三、脱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通過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多種不同的算法,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這樣安排,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後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屬於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總之,教材的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脱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教學目標:

1.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2.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教學難點: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

説教材和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學習。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了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看圖)、想一想(想問題、想算法)、數一數、説一説、擺一擺(擺小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説教學程序: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採用的教學策略有二:①打破傳統教學計算時的“枯燥”、“機械重複”的缺陷,創設情景,把計算置入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給枯燥的計算教學注入生命與活力。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貫穿練習中,培養計算能力。

教學流程:

1、創設情景,激情引趣:多媒體課件出示“公園花卉展”的主題圖,問:你看到了什麼?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擬分四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在“公園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第二環節:小組討論先解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

第三環節:小組彙報討論的計算方法:一個一個地數、按數的組成計算、想減算加、用十做單位計算、擺小棒看出來的……小組互評。多媒體直觀演示,驗證計算結果,並且讓學生比較出那種方法最簡便。體現算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學生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其餘的問題。

第四環節: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還剩多少盆紫花”,整十數減整十數計算的問題,學生思考計算並且説明理由。學生進行自評。

3、解釋應用,鞏固練習。

4、玩摘蘋果的遊戲

數學説課稿小學 篇9

一、説説教材情況:

1.教材分析《比的化簡》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52——53頁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化簡比的方法。教材聯繫學生的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的關係,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學會化簡比的方法。在這之前,學生早已學過“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最近又認識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以及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大部分學生能較為熟練地求比值。比較而言,實際上化簡比與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處,那麼藉助知識的遷移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掌握新知識。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過程與方法:在實際情境中,讓學生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在觀察、比較中理解什麼是化簡比,,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進知識遷移,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體驗知識的相通性以及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教學重難點:正確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

4.教學關鍵:理解“化簡比”。

5.教學準備:兩杯蜂蜜水,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與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教學實際,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化簡比的意義和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領路人,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分層練習、注重發展

練習有層次,由嘗試練習到綜合練習到發展練習,層層深入。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學理念,結合本課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程序設計為以下五個層次進行教學:

1.情境引入,藴伏鋪墊

先是直接結合情境提出問題“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其自己意識到,不知道兩杯蜂蜜水中蜂蜜與水的具體含量,是不容易判斷的。而後又引導學生聯繫最近所學,想到用“比”來表示每個杯子中蜂蜜與水的關係。藉此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觀察、比較:原來的比與後來得出的比有什麼聯繫與區別?得出什麼是“最簡整數比”。

小結:分數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約分,比也可以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或商不變的性質化簡。

通過觀察、比較,以“最簡單的整數比”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理解“化簡比”就是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過程。並初步感知化簡比的方法,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體驗到知識的聯繫性。然後通過自學課本例題,自己探索化簡比的方法,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化簡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顧到學生的個性發展,一方面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

數學説課稿小學 篇10

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

這一節課是二年級下冊所學的內容,是建立的一年級學的簡單分類知道及二年級上冊學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為今後學習各種除法、除法應用題及分數的含義打下基礎。因此,這一課的教材中設置了活動情境,實際操作,想想分分,鞏固練習這樣幾個層次,完成對新知識的牽引,讓學生由已知感受末知,從末知探求新知。

二、設計理念

我在設計本堂課的依據的理念是:新課標指出每一堂課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對探究為手段,積極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為目的,最終讓學生形成一種新型的數學思想,養成數學能力,體驗生活與數學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機會很多,所以已粗淺的接觸了此類知識,腦海中已有淺略的表象,但卻無系統的理念體系,這節課的目的就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昇華。

另外,我校正在進行“先學後教”實踐性課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課本傳遞信息的功能,儘量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本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其今後乃至整個學習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及重點難

鑑於以上原因,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分分擺擺的操作,瞭解什麼是平均分及怎樣分才是平均分。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並由此粗淺的感知除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意識。

3、能用學到的平均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為此我還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每份同樣多才是平均分,而難點則是平均分的分法。為了解決重難點,能較好的利用媒體資源,我對教材略作調整,捨去了春遊圖,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學設計

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設計了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自學課文,探索新知;鞏固練習,加深理解;課堂小結;課堂練習這樣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放新課。

曾經聽過為這樣一句話:“課伊始,趣味鮮;課進行,趣味濃;課結束,趣末盡”,説明在一節課中 “趣”字應該貫穿始終,而起始階段的“趣”味顯現就尤為重要,它不僅能牢牢的抓住學生的心,而且能縮短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

課件出示3只小貓正在吵架的情境:

勞動節到了,貓媽媽交給三隻小貓的任務是澆12盆花。

小花貓説:我澆離我近的兩盆,其餘的你們分。

小白貓説:小黑貓個兒大,多澆點兒,澆6盆,其餘的我們澆。

小黑貓説:我們還是一人四盆吧!

叫學生當裁判評評誰有理,誰的方法最公平。

在這個情境中,二年級的學生很天真,可能不同的人會認為不同的貓有理,但一拋出“公平”兩字,自然的會想到是小黑貓,那為什麼公平呢?原先憑學生的舊知可能會有個模糊的表述,但學了新知就會更清晰明瞭,從而由此導入了新課。

(二)、自學課文,探索新知。

解決重點:

指導學生自學例1,找出新知,彙報交流。

這裏我先讓學生帶問題看例1:他們在幹什麼?看着他們分的你有什麼要説的?你有辦法比他們分的更好嗎?你睜大眼睛找找,你能從例1中找出今天老師要教給你們的新知識是什麼嗎?

之後彙報交流。

怎樣分是平均分是一個重點,這裏我借取了我們學校在搞的“先學課教”這個實踐性課題的一部分精華,把“先學”變為讓學生“先看圖”、“先理解圖”,“後教”變為“後點拔”,同時把揭示新知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獲得一種自豪的體驗,這樣在看看學學找找中更容易接受這個“平均分”這個在學生實際生活中其實已經接觸較多的知識,並把它抽化成一個概念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概念體系的昇華,讓學生在腦海中深深烙下:每份同樣多,才叫平均分。

突破難點:

課件出示勞動節第二任務:美化校園。

小花貓:把10棵樹種到5個花壇裏,每個花壇幾棵樹?

小白貓:15朵共插到3個花盆裏怎麼分?

小黑貓:12張畫貼到三個走廊裏。

叫學生到電腦前把自已的分法一一演示。

這裏主要解決平均分的分法:可以1個1個的分,也可以2個2個的分……,這個知識對學生來説是個難點,所以藉助了直觀的媒體演示,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操作,所以直觀的感知清晰的看清平均分的過程,讓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判斷題(叫學生判斷這樣是不是平均分)

檢驗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

2、學生擺學具:師出題,叫學生用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

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進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分法,要求速度的原因是為了讓學生選到最為有效的分法。

(四)、課堂小結。

1、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2、你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哪問題?

學知識的目的是為了用,最後的小結不僅讓學生回顧了平均分的概念,還讓學生把生活中的平均分找出來,把知識和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五)、課堂練習。

練習三1、2、3或課堂作業本。留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是為了讓學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識,同時也能反饋於教師,讓教師瞭解本堂課、本班學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jjzx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