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推薦】語文説課稿初中集錦9篇

【推薦】語文説課稿初中集錦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説課稿初中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語文説課稿初中集錦9篇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陳太丘與友期》處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25課,語文第一冊聯繫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這一宏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作為語文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着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為古文閲讀在第一冊語文教學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過程與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情感與態度: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品格。教學重難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對象分析】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着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本文是學生接觸的第四篇古文,由於我班學生基礎差,如何教學,促進學生學好本文,培養學生懂禮守信的好品質,是老師思考的重點。

【説課型定位】

新課程標準在關於古文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注意語言品味,語感的形成,情感薰陶的基礎上突出文體色彩,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説教法】

閲讀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

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説學法】

朗讀法:反覆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熟讀背誦。

合作法:交流自己對這篇課文所探究的點,進而形成開放式話題。

【説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使用活動目的導入導語引人。展示課題。渲染氣氛,促使學生思考。

整體感知範讀,引導學生勾畫重點詞語。

1、聽朗讀。

2、自主學習課文。

3、朗讀。

4、掌握重點字詞。

5、初步疏通文意。

6、複述課文。

7、表演課文。

(1)出示教學目標。

(2)多媒體顯示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

(3)多媒體顯示補充省略部分的意見,並作強調。生自主讀文,獨立解決問題,師引導討論解決,並總結解決字詞的方法。生複述課文,其他學生評價,老師指導點撥,統一意見,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分析質疑提出問題。

1、小組討論。

2、集體朗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

3、指導背誦課文。

(1)出示問題。

(2)多媒體出示無標點的原文。在學生再三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課文。指導學生掌握背誦古文的技巧。

合作探究

1、老師參與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質疑。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點撥。

(1)學生討論,提出可探討性的問題。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討論,老師點撥。

(3)請學生談談從這則故事裏學到了什麼?歸納出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參與討論,以便掌握情況;老師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歸類。老師應引導學生積極爭辯,不一定要求統一對問題的認識。

拓展訓練

1、完成表格。

2、閲讀《世説新語》裏另一個故事,你從中學習到了什麼?多媒體出示拓展訓練。鞏固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同時適當的擴大知識量,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設計説明】

這堂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將“禮”、“信”和《論語》聯繫起來,體現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學生對“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認識。做到深入淺出。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就不會因為只解決一篇短小的文章顯得單薄。

2、去掉文章的標點符號,還古文之原貌,請學生朗讀。這一設計使學生更多的認識了古文,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語感有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反應較好,較新鮮。

3、對於課文的研討,設計由學生自己討論出問題,再討論解決問題,突出體現了兩個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強調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符合課改的要求;而老師參與討論,並適時點撥、引導、小結,體現了師生交流,由於學生是在沒有框架的情況下發問、研討,這就對起引導作用的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學生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對本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充分發揮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學生的主體性。

5、花較短的時間,請學生談談學習的感受,進入文本,再從文本中走出,高於文本。這一設計,看似簡單,卻在整個課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沒有了老師最後“力盡聲色”、略顯乏味的小結,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爭先恐後的發言。使整個課堂凸現“學生為主體”這一特點。

6、作業的設計,講究了課內、課外的銜接,講究由淺到深,講究運用、積累知識。

【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捨去

陳太丘與友期對話的過程:友人發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 説教材

1、 教材分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敍事散文,是魯迅先生42歲時“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用一顆童心去回憶的童年生活。通過對百草園自和三味書屋童年生活的描繪,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知識,天真、幼稚、愉快的心理。

本課是學生升入初中第二次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內容比較豐富,有的部分還比較含蓄難懂,從初一學生的認知心理出發,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創造性的吧文章風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我要説的“樂在百草園”並作為這節課的題目。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課:自主學習目標:記住魯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把握百草園的樂趣所在,並能發現作者寫景狀物的方法。

能力提升目標:體會作者在寫景記事中滲透的思想感情,仿寫課文中典型的句式: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

德育目標:回憶自己的生活樂趣,珍惜美好的時光好好學習。

3、 教學重點難點:

(1) 記住魯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

(2) 學習本文具體生動的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學習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3) 體會作者如何在寫景記事中滲透思想感情。

二 、説教法和學法

學習杜郎口教學模式,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適當點撥。並配合學校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指導學生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為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我採用了是簡單的多媒體課件。

四 、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指導學生回憶在以前的學習中瞭解到的有關魯迅的生平和文章。然後根據課件內容進行總結:幻燈片一

並且給學生出示較為典型的詩歌《自嘲》《自題小像》

那麼這樣的文學家思想家是怎樣描繪他的童年的?我們一起到他的樂園--百草園中領略一翻。

(二、)自主學習檢測:運用多媒體課件,對文中出現的部分詞語進行正音和釋義。幻燈片二

(三、)學生在排除文字障礙後,自讀課文,總體把握這一部分“點題 --樂在百草園--依戀”的結構。

(四、)研讀課文並思考下列問題:

首先,我要求學生對第二自然段進行認真仔細的默讀,並且在默讀的過程中對文中出現的重點詞和語句進行圈點批註,以培養學生自覺地閲讀習慣。

接下來我會針對第二段內容設計以下問題,並要求學生以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一一解答,幻燈片三

歸納總結:

1、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長吟的鳴蟬,肥胖的黃蜂,輕捷叫天子;低唱的油蛉,彈琴的小蟋蟀;斑螯,何首烏,木蓮,覆盆子的等等。)

2、總結:採用了“不必説……也不必説……但是……”的句式,突出了百草園裏到處充滿了樂趣,數不勝數。這樣寫既語言簡潔,又突出了重點。)

3、從植物到動物,從下到上,由靜到動,有視覺,有聽覺,有味覺,有觸覺,也可以説是有形、有色、有聲、有味。)

4、這段文字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5、五件趣事:聽油蛉低唱,蟋蟀彈琴;捉蜈蚣;按x蝥;把何首烏根;摘覆盆子

總之,本段描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表現了兒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徵和對大自然的熱愛。真是色香味俱全,春夏秋具備,那麼冬天的百草園是怎樣的呢?引出文章第八個自然段的學習:

冬天的樂趣:捕鳥(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以及收穫)讓學生熟記表示動作的一系列過程,學會這種巧妙運用動詞描繪動作的方法。

如此充滿樂趣的百草園裏,作者為什麼要加上兇險的美女蛇的故事呢?

(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加百草園的神祕色彩)

百草園裏有如此多的樂趣,當要離開百草園的時候,怎能不戀戀不捨呢?那麼作者是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呢?(一個是:也許,也許排比句式的運用,一個是:“們”字修辭手法的運用)

(五、)課堂總結:對照教學目標進行課堂總結

(六、)能力提高及檢測

仿寫:不必説… …也不必説…… 單是……就

或許是… …或許是… … 或許是… …

出示幻燈片四:

(七、)佈置作業:根據本課學習中學到的巧妙運用動詞描寫動作的方法,寫自己生活中的一種有趣的活動。

五、説板書設計

樂在百草園

春 形

夏 聲

秋 魯 色

冬 迅 味

俱 皆

全 備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3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學活動中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此板書清晰直觀,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一、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初中學生實際以及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項:

(1)、 知識和能力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瞭解本篇課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a掌握朗讀方法;通過美讀課文,品味語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脈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b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啟發為輔,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融入文本意境。

c運用朗讀的方法學習詩歌,養成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的習慣;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學習詩歌,體會詩歌的情感,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d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閲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a品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 )。

b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養關愛生命、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c提高學生人文涵養,在領略自然美的同時,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二、教學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要求,以及(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

三、教學難點

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 如,初中學生現階段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有限 或距今時代久遠)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

四、説教法

根據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a情景導入教學 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使學生能迅速進入角色。

b討論法:(包括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討論)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發表個人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靈感。

c講授法和點撥法:由於初中學生接觸文本的時間較短,生活經驗和知識積澱有限,要理解( )有困難,所以教學中利用課件補充作者生平有關重要信息和時代背景,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非常必要。

d點撥法。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運用點撥法,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

e多媒體演示法,輔以多媒體演示法,展示圖片,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配樂朗讀,以渲染氣氛。

f情景設置法。在本節課上,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景,如世界盃短片、配樂誦讀、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產生思想共鳴。

g朗讀教學法。新課標重視朗讀,要求讀出語氣、語調和韻味。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採用(初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獨特的意境。指導學生通順、流暢、有感情地反覆朗讀,深入體會。並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誦讀法。每篇文章都有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h教師引導、師生合作探究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合作交流法,開放學習,課堂應該尊重個性,鼓勵創造。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搭建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平台,使學生在和諧的關係中、輕鬆的學習中個性得到發展。並且,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取長補短,學會如何與人交流,與其他人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i設疑導學法。(課文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的?學到什麼?步步深入,幾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流程,讓學生由整體到局部地學習把握課文。)

j自讀點撥法 本文屬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閲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為輔。

k比較閲讀法 在語文教學中,採用比較閲讀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説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運用網絡環境進行小組課題研究,(讓學生在課後以 為專題,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環境進行小組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望和主動意識)。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把握語感,提高閲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感悟優美的`情趣。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閲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合作、探究法。葉聖陶説過"教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教學中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3、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學生用圈點批註法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感悟筆記,便於整理歸類。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解決難點,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4、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理解課文內容、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分組討論,達成共識。

六、説教學程序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預計用時兩分鐘。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2、整體感知:預計用時15分鐘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這樣做,既為學生閲讀課文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補充相關資料

A、介紹作者,(名、時、地、作、評)方法上講究特色,

B、説明寫作意圖,

C、介紹作品的社會影響,

D、播放有關音像資料。

然後,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請其它學生邊聽連圈劃每段的關鍵詞語,根據段義,理清文章脈絡,在此基礎上,教師邊引導學生歸納文章脈絡,邊完成如下板書: 理由: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鍛鍊學生的閲讀能力,尤其是概括要點的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3、研讀賞析:預計用時10分鐘 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如下一組思考題,請學生小組討論,然後班級交流,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給出答案,進一步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4、4、質疑問難:預計用時5分鐘 教師啟發:這篇課文中,同學們還有哪些疑問,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待學生提出問題後,師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這一環節重在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養成學生參與意識,養成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

5、拓展延伸

A、圍繞中心,補充材料: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讓閲讀與寫作互相促進。

B、教師介紹相關材料,引導學生課下閲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閲讀範圍,豐富同學們的知識儲備。

6、課堂總結:預計用時3分鐘 通過教師的總結,使本課知識要點化,系統化,給學生以強化記憶。

7、佈置作業: 1選用5個本課所學詞語,寫一段話 2關於學後感悟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4

一、關於課文

《為你打開一扇門》是七年級語文教材第一課,之所以安排在首篇,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該篇文章的學習,對文學作品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從而引導學生

親近文學,閲讀文學作品,學好語文。

二、關於目標

鑑於本課是開篇文章的特殊性,在學習目標的定位上遵循“小而精”的原則,即切入點小、目標性強、達成率高。因此目標定位為:

1、引導學生初步學會欣賞文學作品,提高閲讀文學作品的興趣。

2、瞭解文學的必要性和閲讀文學作品的意義。

3、體會課文豐富的情感和優美的語言。

三、關於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針對本文文字優美的特點,大量採用學生自由朗讀等方式,強化學生的朗讀效果。並配備多媒體課件中相關文學作品的片斷或圖片,吸引學生的閲讀興趣,使學生在樂學的氣氛中達到預期的理想目標。

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一、激發興趣,通覽全書。

第一個教學環節安排通覽全書是為了讓學生對初中語文課本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從而達到正確認識小學與中學的不同,小學裏學的大多是記敍文,中學我們則要廣泛接觸大量的文學作品,如何讓這些文學作品在閲讀之初,我們就能有一個概念性的瞭解呢?理順書本的結構便顯得尤為重要。中學語文課本結構的嚴密性和合理性通過目錄的瀏覽便能清楚。

二、文題解密,初步識文。

文章的題目是《為你打開一扇門》,看到這樣的文題學生便會在頭腦產生產生一堆問題,如:為誰打開一扇門?打開一扇怎樣的門?我們為什麼要打開這扇門?試想一下,帶着這樣一些頗有意思的話題進入到新課的學習,自然是一件樂事了?

任何時候的語文學習都離不開基礎知識的積累,對於生字詞的把握,那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所以在第一遍閲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一定要能做到文通字順。

三、再讀課文,分析內容。

在再讀課文環節,學生已能對文章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圍繞課文的1—2節,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從書中尋找答案,並在書中文字基礎上,用自已的語言去歸納、去提煉。

四、朗讀3—4段,分析課文。

3—4節是全文的重中之重,也是文章最關鍵和精彩的段落。從四個方面對文學進行細緻的分析:

(1)文學的特徵。

(2)介紹文學的內涵。

(3)介紹文學的功能。

(4)介紹文學的育人作用及不閲讀文學作品的負面影響。

關於這四個方面的分析,只要學生能答到邊上,也就行了。因為這是一個比較深奧的話題。要做到讓學生明白閲讀文學作品的重要性,自覺地去掉“重理輕文”的思想,主動培養自己閲讀文學作品的興趣。

五、佳句賞析。

小學裏面,對於修辭手法的運用,已能做到運用自如,中學階段的學習則是讓學生通過修辭手法的分析及句子的理解達到深化文章內容的作用。因此在開篇的文句的賞析中,要求不宜太難、太高,通過逐步引導,使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六、課文總結。

沒有總結的課堂不能稱之為完整的課堂,任何一節課,都要有一個小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瞭解,讓零散的知識點在總結中得以全面的把握和梳理。

以上是對《為你打開一扇門》課文的初步分析,至於具體細節需要進一步細化。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5

一、説課的萬能模式

(一)自我介紹

姓名、單位(現從事工作)、課題。

(二)説課內容

1.説教材

(1)對教材的分析和處理

①本課內容所選教材;

②本節內容所處地位,與前後知識的內在聯繫如何?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了哪部分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對哪些知識的運用,又是後面學習哪些知識的基礎?

③對學生知識能力方面的培養有什麼作用?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又有什麼影響?

(2)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確立

①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

②學生的實際和社會實際;

③教材的邏輯結構和教學體系。

2.説教法與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設計,貴在創新。

(1)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2)學生認識活動的規律和學生實際水平狀況;

(3)教師實際水平。

目的: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潛能。

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這種方法?預計達到什麼效果?選擇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目的性、實用性、可操作性、新穎性。

3.説教學程序(説教學設計)

説教學程序包括:新課程導入,新課講解,評價教學效果,鞏固新課。

(1)導入

故事、歌曲、名言、明知故問(換位思考)。用什麼方法導入?有什麼好處?能有什麼效果?

(2)講解

①教師通過什麼方式提出哪些問題?如何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教師起到什麼作用?學生參與哪些內容?學生獨立完成什麼?

②在新課講解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達到什麼目標?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思維定勢須克服?如果學生沒有按教師的思路去做,有什麼補救措施?

③如何使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這是教學的關鍵,也是教學的精華

(3)評價教學效果(反饋)

評價教學效果包括提問和課堂練習。練習要有針對性、系統性。

(4)歸納總結

重在把本課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系統中,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還可提出一些帶思考性的問題。

4.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要根據教學的思想、學習的思路、教材意圖,對原教材的順序進行調整、重新組合,產生一種暗示效應,使信息得到濃縮。

優秀的板書設計,不是文字與線條的簡單結合,而是教材中的重要內容通過教師有目的的構思按一定規則畫出的圖形,是老師心血的結晶,它要求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講究藝術構思,做到形式多樣化、內容系列化、表達情境化,同時它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遵循板書的基本原則,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鮮明的針對性、高度的概括性、周密的計劃性、適當的靈活性、佈局的美觀性、內容的科學性、形式的直觀性。這樣,才能給學生以清晰、順暢、整潔、明快的感受。

二、説課的個性化策略

(一)理論運用策略

説課與授課不同,它不僅要講“教什麼”、“怎麼教”,更重要的是説明“為什麼”,這是説課的質量所在。理論運用策略在説課過程中體現在教師設計的各個環節需要理論的支撐,教學實踐需用理論來指導。但應試者應注意不能孤立地“談”教育教學理論,而要把説理論與説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這個“結合”,應當自然,具有某種必然的邏輯聯繫,不要為説理論而説理論,而要使理論為教學實踐服務,成為實施教學實踐的科學依據,以達到增進説課效果之目的。首先,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學習和鑽研學科課程標準,説課中必須重視“説”課程標準:一要説課程標準對本節課內容的基本要求;二要説課程標準中規 2

定的對學生的學科能力要求;三要説本節課內容應該貫徹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哪些教學原則,可以採用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哪些教學方法(課程改革特別注重啟發式“教”和探究式“學”)。其次,還要把握好理論“深淺”程度。“淺”了,僅僅點到,貼標籤似的,固然不好;“深”了,不管需要不需要或有無直接聯繫,把可以搬出來的理論依據統統搬出來,也未必就好。總之,在説課中做到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而且做到結合得自然、合理、科學,這是對説課的最基本的要求。

1.突出學科教學理念

從説課的內涵來看,教學理念在説課中佔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説是整個説課的靈魂。雖然備課也需要理念的支撐,但是這時的理念常常是潛在的。上課時教師不必向學生講教學理論或理念,而説課則要求教師把教學理念擺在首位,併發揮其指導功能和支撐作用。沒有現代教育理念的説課,便沒有了分量、力度和光彩。現在大家都承認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但把它落實在具體的教學中卻很難,總讓人感覺教師是主角,一切都是在教師的安排和設計之中,幾乎聽不到教師對教學過程或教學效果的預測,幾乎聽不到教師對學生諸如原認知、能力、技能、態度等更為詳盡的分析。即使很多教師在説課的開頭有對學生的分析(或“想當然”的分析),但在後面的策略、方法、評價卻很難確認具體的“説”法。大家承認“以學生為主體”,可在具體的教學中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説課不能説是成功的説課,因為它缺乏現代教育理念。

2.詮釋學科教學思想

從説課的表現形式來看,説課不是教案的複述,也不是上課的預演,而是教學設計的精彩説明。教學設計更加突出地表達授課教師在對教學任務和學情的瞭解和掌握情況下,對教學過程的組織和策略運用的教學思想方法,注重的是對教育理論的詮釋。教師在説課中必須清晰、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思路。因此不含教育理論的“教學設計”不能稱為教學設計,不含教學理論的“説課”不能稱為説課。

(二)程序設計策略

按照一定程序科學地排列各項説課內容,這是説課的脊樑。從説課順序安排是否合理往往可以看出一名教師是否具有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縝密細緻的思維風格和雄厚紮實的業務功底。當然説課內容的順序安排是沒有固定模式的,但最起碼要讓聽者明白你此堂課的目標、內容、理念以及策略、方法與手段,做到邏輯嚴密、層次清楚、順理成章、思路明晰。要求內容有詳有略,不要面面俱到,重點內容重點説,難點突破詳細説,理論依據合理説,以不損害説課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為前提。説課在設計程序時可從下面幾個層面展開。

1.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背景分析包括學生起點分析、學習目標分析、教學任務分析和描述教學環境。教學總是在一定的起點上進行的,學習需要是指學生的學習現狀與教學目標(或標準)之間的差距,是教學的起點。學生原來具有的知識、技能、態度等是學生學習的起點。由於知識的前後聯繫緊密,學科中藴含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學生個體的學習起點不一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也不盡相同。教師要分析學生知識準備狀態,瞭解他們對新的學習所具備的相關的知識 3

掌握情況。關注在學習中所具備的認知加工和元認識能力,預先判斷學生學習的參與程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便於發現問題以確定在教學活動中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學習目標分析應從教學目標開始,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是反映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產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水準或學習水平。因此,目標的陳述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行為的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以教師為目標的行為主體;目標應該圍繞“學生在學習之後,能幹些什麼,具備哪些素養”等內容,必須描述所期望的現行的教學成果,而不是很遠的未來。對於目標的陳述應該具體化,使其具有可觀察性、可操作性、指向性和可評價性。

教學任務分析應把握“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不僅應該瞭解和掌握學科的概念、原理和思想方法,還應該對於知識的發生和發展有更多的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不再是一種接受式的學習,還應該有創造性的學習,學習過程也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發展、問題解決能力也是學習任務的一部分。因此,不僅應該分析教學內容,還應該關注情感發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同的教學環境下的教學策略也有所不同,因為這是一個教學設計必不可少的因素。從教室的選擇到師生關係以及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教師的教學心理狀態,都是教學環境的組成部分。師生關係是教學環境中的一種軟環境,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係,已從過去的“教師是絕對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學是在一種更為平等、民主、合作的環境下進行的,説課應該關注到這種軟環境的營造。

2.教學展開分析

教學展開分析就是展示整節課中教學過程設計的思路,關注的是課中的“教-學”活動的結構,以及為目標達成所採用的方法手段(包括教學媒體選擇、運用)和措施,要體現出教師自覺的、有意向的和高效的教學行為。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學內容、師生行為和教學策略這三部分的有機結合。教學策略是教學目標落實的保證,也是課堂教學得以進行的前提。教學策略首先要求創設適合於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和使用適合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通過教師提供的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措施來完成個體的認知建構,同時必須針對不同的課型和認識過程進行選擇。教師如何引發學生的動機、如何展開教學內容、如何安排教學程序以及採取何種練習與強化反饋來達到目標學習結果。

(三)情感策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決定人的活動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情感反映着人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係,對説課活動具有積極的情感,可激發教師説課活力,活躍自己的思維,使教師精神煥發,朝氣蓬勃,從而提高説課水準。在説課中適當地運用情感,能調動聽課者和評課者的情緒和思想,讓人受到感染,產生共鳴效應。因此,教師説課時要準確表達情感。

1.説課要有激情

4

激情是一種迅速強烈地爆發而時間短暫的情感。教師由於職業特點,具備冷靜的理智、堅強的意志,如果能把對學科的態度轉化為激情,合理地加以運用,就能克服困難,攻克難關,爆發出無窮的力量和巨大的創造性,成為説課活動的巨大動力。

2.説課要有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而持續的情緒狀態。在心境產生的全部時間裏,它能影響人的整個行動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心境的作用是很明顯的,積極向上、良好平和心境可使人振奮,能把人的智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説課要求説課人具有穩定的情緒,不急不躁,在説課中樹立起堅定的信心,相信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才能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説課人必須有良好的心境,否則,無論準備得多麼充分,也有可能發揮失常。

3.説課要有熱情

熱情是一種強有力的穩定而深刻的情感,它可以左右整個人的身心,決定一個人思想行動的基本方向,成為巨大推動力。巴甫洛夫指出:科學是需要人的高度緊張性和很大熱情的。説課是一種新型教學研究活動,要求教師既要有深厚的專業文化知識,又要有較好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更要有較強的理論聯繫實際的應用能力和研究能力。説課的難度大,應試者對此經驗還不豐富,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想較好地解決説課時遇到的問題,沒有熱情是無法做到的,熱情是參與説課活動必不可少的一種情感因素。 一、説課的內容

教師面試中説課的內容一般説來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説課標

説課標就是要把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三維目標)作為本課題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教學依據,從課程論的高度駕馭教材和指導教學設計。

説課標,要重點説明課程標準對有關課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操作等的原則性要求,從而為自己的教學設計尋找到有力的依據。

説課標,可以結合到説教材中去進行。

(二)説教材

教材是課程的載體。能否準確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駕馭教材,合乎實際地處理教材,科學合理地組織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也是説課的首要環節。 説教材的要求有:

1.説清楚本節教材在本單元甚至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編排意圖或知識結構體系。

2.説明如何依據教材內容(並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或任務。教學目標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加以説明。

3.説明如何精選教材內容,併合理地擴展或加深教材內容,即搞清各個知識點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繫。

4.説明如何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5

5.説明教材處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討的問題。

(三)説學法

現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僅是學到了什麼,更主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轉換角色,基於這一轉變,説課者就必須説明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學習,教給學生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哪些能力,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 面試中具體要説清兩大問題:

1.針對本節教材特點及教學目的,學生宜採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它,這種學法的特點怎樣,如何在課堂上操作。

2.在本節課中,教師要做怎樣的學法指導,怎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會學,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融進學法指導。

(四)説教法

説教法,應説出“怎麼教”的辦法以及“為什麼這樣教”的根據,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要説出本節課所採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據的教學原理或原則。

2.要説出本節課所選擇的一組教學方法、手段,對它們的優化組合及其依據。無論以哪種教法為主,都是結合學校的設備條件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而定的。要注意實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方法,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提倡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

3.要説明教師的教法與學生應採用的學法之間的聯繫。

4.要重點説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説教學過程是説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説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它反映着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教學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説教學過程要求做到:

1.説出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即起始—過程—收束的內容安排。説教學程序要把教學過程所設計的基本環節説清楚。但具體內容只須概括介紹,只要聽講人能聽清楚“教的是什麼”、“怎樣教的”就行了。不必像根據教案給學生上課那樣講。

2.在介紹教學過程時不僅要講教學內容的安排,還要講清“為什麼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包括課程標準依據、教學法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依據等)。

3.重點説明教材展開的邏輯順序、主要環節、過渡銜接及時間安排。

4.説明如何針對課型特點及教學法要求,在不同教學階段師與生、教與學、講與練是怎樣協調統一的。

5.要對教學過程作出動態性預測,考慮到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

以上五個方面,只是為説課內容提供一個大致的範圍,並不意味着面試中説課都要面面俱到,逐項説來,應該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陳述,該展開的內容充分地展開,該説透的道理儘量去説透,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面試中説課的要求

6

(一)突出“説”字

説課不等於備課,不能照教案讀;説課不等於講課,不能視聽課對象為學生去説;説課不等於背課,不能按教案隻字不漏地背;説課不等於讀課,不能拿事先寫好的説課稿去讀。説課時,要抓住一節課的基本環節去説,説思路、説方法、説過程、説內容、説學生,緊緊圍繞一個“説”字,突出説課特點,完成説課進程。

(二)把握“説”的方法

説課的方法很多,應該因人制宜,因教材施説。可以説物、説理、説實驗、説演變、説本質、説事實、説規律、正面説、反面説,但一定要沿着教學思路這一主線説,以防跑野馬。

(三)語氣得體、簡練準確

説課時,不但要精神飽滿,而且要充滿激情。要使聽課者首先從表象上感受到説課者對説好課的自信和能力,從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鳴。

説課的語言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語言表達應十分簡練乾脆,避免拘謹,力求有聲有色,靈活多變。前後要連貫緊湊,過渡要流暢自然。

(四)説出特點、説出風格

説課的對象不是學生,而是教師同行。説課時應重點説出如何實施教學過程、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規律的方法,説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與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必須做到詳略得當、簡繁適宜、準確把握説度。説得太詳太繁,時間不允許,也沒必要;説得過略過簡,説不出基本內容。那麼,如何把握説度呢?最主要的一點是因地制宜,靈活選擇説法,把課説活,説出該課的特色,把課説得有條有理,説得生動有趣;其次是發揮個人的特長,説出個人的風格,這就把握了説課的度。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6

教學目標:

1、根據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準確、形象誦讀課文,把握其故事情節。

2、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3、培養學生們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4、積累成語

教學重點:

1、注重朗讀,緊扣情節,培養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

2、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3、培養學生們閲讀文言文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內容:

1、朗讀:能準確、流暢、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複述並達到背誦全文。

2、識記:解釋課文中的重點實詞,識記、積累。

3、理解:把握課文“遇狼”“懼狼”“御狼”“殺狼”四個情節,以及狼和人在較量中的不同表現。

4、探究:人狼搏鬥主客觀因素及課文寓意,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5、拓展:積累與狼有關的成語;進行課文寫作上的評價。

關於教法: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按照學生們的認識規律,結合學生們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啟發式教學指導思想貫穿課堂教學,結合談話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通過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來完成教學任務。

關於教具:投影資料:《狼》故事情節投影膠片。蒲松齡介紹投影。問題設置投影。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生們課前準備:

1、蒐集作家作品資料。

2.依據註釋熟讀課文,理解文意,畫出疑問。

3.收集有關“狼”字的成語。

教學思路:

新課改注重課文教學的整體性,在教學中屏棄對課文機械式的分割,特別對於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獨句串通很容易讓學生們感其無味,難以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又針對這篇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首先,設想通過各種不同方式(聽讀——講故事——朗讀——自讀——個別朗讀)形象的朗讀,瞭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大局地感知課文,這個作為重點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拔,落實小局的字詞,學生們在知道情節的基礎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詞的把握就不是純死記硬背的難關。最後,通過合作探究,深入學習課文的內涵,使學生們的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同時培養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具體程序:

(一)、整體感知,瞭解情節

1、教師範讀,力求引入情景。

2、學生們講故事,帶入情景。同時教師出示相關圖片增強形象感。並歸納故事情節。

3、集體朗讀,再次體會故事情節。

4、自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找出疑難,落實字句,共同探討。

5、個別朗讀,讀出情景。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設計四個問題,分別圍繞:故事發生的客觀條件;人狼搏鬥的主觀行為;人狼各自機智的體現;以及瞭解課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識面,檢閲學生們蒐集有關“狼”的成語的情況,並造出相關的句子。

2、拓展能力,評價式閲讀。讓學生們各抒己見,用“……寫得好,寫出了……表現了……”的句式談談感想。

(四)、朗讀結束,加深印象

(五)、作業鞏固,深化新知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7

一、説教材

《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是語文版第七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記事散文。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馬克?吐温人生第一次文學嘗試的經歷,結局富有戲劇性色彩。我想,學習這篇文章的一個目的在於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文學創作嘗試,從而愛好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相關的文學常識,掌握相應的字詞句,文章的結構、內容及主題。

2、能力目標:對文中一些詞句能理解和運用,感受作者詼諧的語言風格,感悟生活與文學創作的關係。

3、情感價值目標:使學生熱愛生活,在生活中敢想敢説,有正義感;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及勤動腦、善動腦的習慣;讓學生懂得“自我推銷”的重要性;學生能在實踐中展示自己,提升自己。

三、説教法: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介紹文學常識,學生自由讀課文,就初步感知內容的情況,學生之間交流討論,然後老師引導,肯定總結,通過這樣的過程完成目標。

四、説學法:學生預習,查閲工具書,解決新字新詞,老師介紹文學常識,學生聽、記;學生自由讀課文,齊讀課文,對感知的內容,生生相互交流討論,然後在老師的引領下用啟發方法,逐一完成學習目標。

五、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

1、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詞語,查詞典,正音、釋義。

2、讀順文,能夠流暢、清晰的朗讀課文。

3、讀懂意,指文章大意,並能夠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例。

導入新課:

馬克?吐温,美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家,也是一位負有盛名的幽默和諷刺作家,一直被推崇為美國文壇鉅子。

馬克?吐温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他不得不外出謀生。先是在一家報社的印刷所當學徒,後來,又當過排字工人、銀礦工人、領航員和新聞記者,因此他並未受過正式的學校教育,但是,豐富的社會經歷和生活經驗也使他積累了眾多的文學素材,為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馬克?吐温一生創作了許多長篇小説,中、短篇小説,政論,雜文,遊記等,全集共25卷。主要作品如《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傻瓜威爾遜》、《競選州長》、《百萬英鎊》、《赤道環球遊記》等。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二)讀文正音

1、同桌或前後桌的兩位同學為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

誦讀要求與策略: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要注意積累詞彙;指出對方同學朗讀中的失誤與不足。

2、準確朗讀下列詞語。

伶俐涉水煞費苦心粗糙滑稽猝不及防撰文言簡意賅戲謔瑣聞乳臭未乾趾高氣揚苛責詆譭

(三)簡析釋疑

1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具體指什麼?

2、叔父離家外出一週,十三歲的馬克?吐温獨立辦了一期《漢尼巴爾週報》,他在第一次文學嘗試中做了哪幾件事?產生了怎樣的反響?

瀏覽要求與策略:能在文中圈畫與事件有關的詞語,如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並在此基礎上概括事件內容。

明確:課文記敍了三件事:

第一件:撰寫希金斯投河的報道。

第二件: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

第三件:給一個新來外鄉人的詩增寫挖苦他的腳註。

其中,第一、三件事是詳寫,寫出了寫作原因、寫作想法、寫作過程和寫作內容;第二件事是略寫。

產生的反響:它們發表在《漢尼巴爾週報》的同一期上,不僅展示了作者的文學才華,而且使這期報紙銷量大增,使得周圍的人不能不對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練的文筆刮目相看。

(四)課後小結

1、查閲馬克?吐温的作品,獨立思考,提出問題

2、在書刊及互聯網上查閲有關作品的評論以及有關作者的資料

(五)作業設計

1整理課後字詞,並用他們寫一段話。

2少年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愛他的哪一點。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8

各位評委,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春》。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它體現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對於學好本單元其他課文,乃至以後學習寫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重的三維教學理念,加上本文作為寫景抒情散文的體裁特點,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把握重要詞語的音,形,意

(2)體會春景中寓含的熱愛自然,春光的感情,奮發向上的精神

(3)欣賞描寫春的優美生動的語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點組織安排材料

3教學重點,難點

作為七年級的學生,這是第一次系統的學習寫景抒情散文,學生年齡小,感悟力還不成熟,結合本文的體裁特點,重點設為目標的(2,3,4),難點設為目標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採用問題導引式,啟發式。這是由於七年級學生對於欣賞美文還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完成鑑賞。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這種方式的採用,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熱情,又可以使學生對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視覺效果,增強感染力。

第三、分析學法

朗讀法,討論法。課程標準提出:"要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注意情感體驗,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作為寫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藴是不可言傳的,所以這兩種方法是切實可行的,可以使學生處於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利於加深理解。

第四、教學步驟

1。檢查預習,補充相關知識。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要打牢字詞基礎,加強對字詞,特別是有些多音,多義字的檢測。提問學生課外收集的作者情況,培養學生課外查找資料的習慣,教師可以進行補充。

2、學生自由朗讀或默讀全文,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在作者筆下,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歡哪幅圖畫

(2)文中洋溢着一分什麼樣的感情你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

這兩個問題有利於學生對全文的理解,也較容易,可以通過學生自主活動,討論補充把握較好。教師應把發言權腳給學生。

3。在提問回答以上問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選喜歡的段落,指出喜歡的理由,並做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題是緊扣課文重點中對優美生動語言的欣賞而設計的,同時又充分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在學生表達自我感受的同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引導學生對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體會。如:"鑽""趕趟兒"等詞,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通過幾個學生對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見,使學生對本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有了較為透徹的理解。對於能夠激發學生共鳴的段落,組織學生齊讀,增加語感。

4、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如何緊扣"春"組織材料的。以(4)(5)節為例,使學生認識它們如何條理清晰的組織材料的,這樣可以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提高課堂效率,重在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進行閲讀反思:本文之所以這麼生動,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這是為下一階段的寫作鋪墊,有了上面的分析,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可以不難認識到:這主要是由於修飾語,疊詞,修辭手法等的運用。

6、要求學生模仿課文,寫一段語言優美生動的寫景片段。題材自選,題目自選,着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然後相互交流,評價,教師給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勵為主,使學生做到以讀促寫,使學生在自我表現滿足中結束本課學習。

7、作業佈置:以第六節為例,緊扣本文重點出題。作到少而精,富有啟發性,難度恰當。

第五、板書設計:(略)

語文説課稿初中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

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散步》,下面我就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散步》是蘇教版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人生體驗)第二篇課文。《散步》體現着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敍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入牧歌式的情景,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第二點、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鑑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章字裏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瞭解知之甚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瞭解和鑑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三、説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的要求,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具體教法如下:

(1)多媒體教學-激發熱情,引起興趣。

(2)誦讀教學法-熟悉文本,整體感知。

(3)提問練習法-發揮想象,體驗情感。

(4)對話討論法-互動合作,拓展思路。

四、説學法

教會學生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首先,我請學生講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同時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鍊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接着讓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悟文本。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我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並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學生先推選代表與我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學生進行評判並歸納出本文的朗讀要求後,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是怎麼解決的?找出散步的人、時、地、原因。這樣,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生不知不覺地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我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課文的第一、二節,找出並品味這兩節中比較“特別”的詞語和句式,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討論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表達?這與習慣上的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作者為什麼在文章開頭鄭重其事地推出這樣一個鏡頭?這樣,通過比較、討論,歸納出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舉輕若重。學生經過自主探究,發現本文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切入到本課的主要目標——通過語言的探究,品味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可進行歸納,幫助學生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在前面學生自己閲讀、發現的基礎上,分四人小組合作,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體現“舉輕若重”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這樣,小組活動,師生互動。然後,每個小組派代表與全班交流,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本文運用“舉輕若重”方法的詞語和句式很多。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滲透情感教育。提出“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為什麼要用‘分歧’這麼大的詞?”等問題。學生圍繞問題思考討論、發表見解,體會文章意境,逐步領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薰陶。

在探討文章中“舉輕若重”的句式時,我注重鍛鍊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文中體現主旨的一句話:“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在句式上整散結合,使文章語言顯得錯落有致,同時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負着承前啟後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品味,鼓勵他們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裏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強化發現

在這裏,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散步》這篇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我出示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比較閲讀。因為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於初一學生有一定難度,我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我儘量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且放杜鵑林中啼”,因為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平等的,從而養成學生平等審視的意識。

然後,我又努力調動學生的積累,向課外拓展。指出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文章變得輕鬆幽默。引導學生聯想平時生活或閲讀中類似的例子,從而使學生能夠關注生活中的語言。在學生理解運用之後,我進一步點明:語言運用上有舉輕若重,也有舉重若輕。並引導學生舉例分析。最後進行小結: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然後,我出示北京申奧時何振樑先生的一席話讓學生課後去仔細品味語言的得體、精妙。

(六、比較:驗證發現

在課文後面有一篇題為《三代》的短文,主題與《散步》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各有千秋。可讓學生進行比較閲讀,驗證發現,探討哪個故事更感動?並説説理由。閲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因此鼓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這項任務如果來不及在課上完成的話,就作為一項研究性的作業,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在反思與小結這個環節,我先是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談通過本課學習後的收穫和啟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我進行總結,並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師生齊唱。這樣,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佈置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佈置了兩個作業: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穫。我認為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閲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2、嘗試用“舉輕若重”的寫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或者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因為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並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六、板書設計

我這節課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設計

散步莫懷戚

母親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走小路↓啟下

本課的板書,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設計了一個圍着“愛”字的心形,四個人物的位置也做了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設計扣住文章的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説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gqonj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