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説課稿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説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説課稿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這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冊第六章《曲線運動》一章中的第八節,也是該章最後一節。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後的一節應用課,通過研究圓周運動規律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使學生深入理解圓周運動規律,並且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體驗,加深物理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

(二)教材處理

教材中的“火車轉彎”與“汽車過拱橋”根據學生接受的難易程度,順序作了對調,並把最後一部分“離心運動”放到下一節課處理。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向心力的認識,會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2)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概括總結知識的能力。

(3)瞭解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分析圓周運動方法,會分析拱形橋、彎道等實際的例子,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2)通過對幾個圓周運動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3)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與圓周運動有關的知識,並能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發現的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向心力在具體問題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

(2)體會圓周運動的奧妙,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求知慾。

(四)重點

分析具體問題中向心力的來源。

依據:學生常常誤認為向心力是一種特殊的力,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另外受到的力,課本中明確指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以及如何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並且對向心力的來源分析地比較仔細,因此教學中應充分重視這一點。

(五)難點

在具體問題中分析向心力來源,尤其是在火車轉彎問題中。

突破辦法:組織學生多討論,多做練習,對學生不太熟悉的火車車輪結構等問題藉助演示圖片加以説明,使學生更易理解。

二、教法分析

(一)教學方法:創設情景法,討論法,推理法和分析歸納法。

(二)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及圖片,並輔以視頻。

多媒體使用説明: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手段,使空洞的語言描述得以形象地展現,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三、學法分析

通過展示圖片、視頻創設情境,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問題的討論,並歸納總結出結論。過程中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讓學生進入角色充當課堂教學的主體,幫助學生自覺、生動地進行思維活動。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掌握了學習方法,既培養了能力又發展了智力。

四、課堂教學設計

(一)引課

複習提問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相關知識,以及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和變速圓周運動向心力的來源。

請同學舉例生活中的圓周運動,以此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主要過程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問題1:如果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或靜止時,在豎直方向上受力如何?

問題2:如果汽車在拱形橋頂點靜止時,橋面受到的壓力如何?

問題3:如果汽車在拱形橋上,以某一速度v通過拱形橋的最高點的時候,橋面受到的壓力如何?

引導學生分析受力情況,並逐步求得橋面所受壓力。

分析過程:

(1) 確定研究對象;

(2) 分析汽車的受力情況;

(3) 找圓心;

(4) 確定F合即F向心力的方向;

(5) 列方程,得結論。

問題4:根據上式,結合前面的問題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a、汽車對橋面的壓力小於汽車的重力mg;

b、汽車行駛的速度越大,汽車對橋面的壓力越小。

問題5:試分析如果汽車的速度不斷增大,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

當速度不斷增大的時候,壓力會不斷減小,當達到 時,汽車對橋面完全沒有壓力,汽車“飄離”橋面。

問題6:汽車的速度比 更大呢?汽車會怎麼運動?(提示,此時汽車受力、速度、加速度如何)

汽車以大於或等於 的速度駛過拱形橋的最高點時,汽車與橋面的相互作用力為零,汽車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 ,因此汽車將做平拋運動。

問題7:如果是凹形橋,汽車行駛在最低點時,橋面受到的壓力如何?

問題8:前面我們曾經學習過超重和失重現象,那麼試利用“超、失重”的觀點定性分析汽車在拱形橋最高點,凹形橋的最低點分別處於哪種狀態?

超失重現象不只發生在豎直方向運動的物體上,而是豎直方向是否有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無關。

強調:汽車做的不是勻速圓周運動,我們仍使用了勻速圓周運動的公式,原因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對於高速圓周運動同樣適用。

汽車過橋問題,實質上是物體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由於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mg及方向(豎直向下)恆定不變,因此當物體經過圓周上各個不同位置時,重力對物體做圓周運動的作用是不同的。

此處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豎直面內圓周運動在最高點和最低點以外的向心力的來源。

展示火車沿直線運動情況,火車車輪的特殊結構。

問題1:請根據你瞭解的以及你剛才從圖片中觀察到的情況,説一説火車的車輪結構如何?軌道結構如何?

車輪內側輪緣半徑大於車輪半徑,軌道將兩車輪的輪緣卡在裏面。

問題2:火車在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時,所受合力如何?

問題3:如果軌道是水平的,火車轉彎時火車做曲線運動,所受外力怎麼樣?

問題4:如果軌道是水平的,火車轉彎時,做曲線運動,需要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呢?

問題5:火車的質量很大,行駛的速度也不很小,如此長時間後,對軌道和列車有什麼影響?

問題6:如何改進才能夠使軌道和輪緣不容易損壞呢?

提示:從分析向必力的來源着手。

設計 :使路面向圓心一側傾斜一個很小的角度,使外軌略高於內軌,這樣,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外軌就不受輪緣的擠壓了。

再次展示火車轉彎時候的圖片,提醒學生觀察軌道的情況。

總結:

1、如果在轉彎處使外軌道略高於內軌道,火車受力不是豎直的,而是斜向軌道的內側。它與重力的合力指向圓心,成為使火車轉彎的向心力。

2、如果根據R和火車行駛速度v適當調整內外軌道的高度差,使轉彎時所需要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力FN的合力提供,這樣外軌道就不再受輪緣的擠壓了。

問題7:當軌道平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θ和轉彎半徑R確定的時候,速度多大時軌道不受擠壓?

問題8:如果火車實際行駛的速度大於此速度時,向心力應該由哪些力提供?如果小於此速度又怎麼樣呢?

引申:公路轉彎處路面的特點。

就教材58頁“思考與討論”展開討論。

然後以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宇宙飛船為例做些説明,當飛船距地面高度為一、二百千米時,它的軌道半徑近似等於地球半徑R,航天員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於他在地面測得的體重,除此之外,他還可能受到飛船座艙對他的支持力FN,引力與支持力的合力為他提供了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

當 時,座艙對航天員的支持力FN=0,航天員處於失重狀態。

總結:其實在任何關閉了發動機,又不受阻力的飛行器中都是一個完全失重的環境。

此處觀看1分鐘視頻。

説明:因為在下一章《萬有引力與航天》中對此類問題有更詳細的闡述,所以在此處僅作簡單介紹,使學生簡單瞭解。

(三)鞏固練習

針對“汽車過橋”和“火車轉彎”分別設計兩道例題,再做兩道拓展習題。

(四)課堂小結

請同學來完成,再進行適當補充。

(五)佈置作業

五、教學效果預測

我想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正確判斷向心力的來源會有更清晰的認識,從而更加從容的解決圓周運動問題。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説課稿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本次説課我將分為6個步驟,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第七節,是圓周運動的應用課,內容豐富,教材中例子的選擇都各有特點,很有代表性:

鐵路的彎道——是分析水平面上的'勻速圓周運動,

拱形橋和凹形橋——是分析豎直面上的非勻速圓周運動

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研究宇宙飛船失重問題

離心運動——是研究向心力不足時物體的運動趨勢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本節內容安排兩課時,本課只研究前兩部分,鐵路的彎道分析,也會放在先分析汽車在水平路面轉彎之後進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的探究從易到難。

學習本節內容既能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過的受力分析,牛頓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知識,又能增強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宇宙開發的聯繫,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思想。

二、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課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的特點,我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 加深對向心力的認識,會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2、 學會分析圓周運動的方法,並應用到拱形橋、彎道等實際的例子中。

3、 通過對幾個圓周運動事例的分析,掌握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概括總結知識的能力。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向心力在具體問題中的應用,體會圓周運動的奧妙,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生常常誤以為向心力是一種特殊的力,是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另外受到的力,如何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這一點,因此,分析向心力來源既是本節的重點又是本節的難點。

在教學中注意通過多分析實例使學生獲得正確認識,抓住先分析物體所受的力(受力分析),再分析向心力的來源。明確告訴學生受力分析只分析性質力。

四、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實現三維教學目標,首先通過視頻播放學生感興趣的視頻:火車轉彎,讓學生觀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提示學生認真觀察火車在轉彎時有什麼特點,然後引入本節課所研究的火車轉彎模型,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一、 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的研究

探討課本的第一個問題:火車的轉彎問題,鑑於學生對於火車軌道及火車輪子結構不是很瞭解,通過視頻圖片讓學生對火車軌道的結構及火車輪子的結構特點有一定的瞭解過後,然後讓學生自主探究火車在水平軌道轉彎時向心力的來源,通過探究不難發現,火車在水平軌道轉彎向心力來源於外軌對火車輪緣的側向擠壓力,接下來繼續引導學生思考,火車在水平軌道轉彎有何弊端,並鼓勵學生討論如何去改進。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討論與思考,最後得到結論:

可將火車外軌與內軌呈現一定的高度差,並且當火車所受重力及支持力的合力恰好提供為向心力時,可以有效避免火車內外軌道受到擠壓,並進一步聯繫實際,在實際軌道一旦建成的情況下,進一步分析火車通過軌道速度應該滿足的條件,讓學生充分領略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樂趣。

二、 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的研究

在這一部分中,我首先設置了三個問題。

1、 汽車在水平的路面勻速行駛或靜止時,路面所受到的壓力如何?

2、 汽車在拱形橋頂點靜止時,橋面所受到的壓力如何?

接下來使問題進一步深化

3、 汽車以速度v通過拱形橋最高點時,橋面所受到的壓力又如何?

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接下來轉換情景,讓學生獨立分析汽車以速度v通過凹形橋最低點時,凹形橋所受壓力的情況。為進一步擴展學生視野,可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為什麼我們的橋樑大多數建成拱形,而凹形橋卻很少,並將這一部分知識與必修一所學的超重與失重聯繫起來

接下來是拓展訓練部分,在拓展訓練部分,我設置了兩個事例,第一個火車以速度v通過傾斜彎道時向心力來源的分析,第二個,過山車通過最高點時,人對座位壓力情況的分析,通過這兩個事例的研究,加深學生對向心力的認識,並能將所學內容應用到更多的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作業佈置

作業的佈置可要求學生完成思考與討論,假如將整個地球看成一個巨大的拱形橋,汽車以多大的速率通過地面時,可對地面的壓力為零,通過這一部分的思考與討論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增進學生的想象力,併為進一步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開闢更廣闊的空間。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説課稿3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本次説課我將分為六個部分。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第7節,本節是圓運動的應用課,內容豐富,教材中每個例子的選擇都各有特長,很有代表性:鐵路的彎道是分析水平面上的勻速圓周運動;拱形橋和凹形橋是分析豎直面上的非勻速圓周運動;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研究失重問題;離心運動則研究向心力不足時物體的運動趨勢。

跟據學生實際情況,本節內容將安排兩課時,本課只研究前兩部分內容。前兩個部分中的鐵路的彎道分析,也會放在先分析汽車在水平路面轉彎之後進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的探究從易到難。

學習本節內容既能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過的受力分析、牛頓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知識,又能增強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宇宙開發的聯繫,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熱情。

二、 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節課與生活緊密聯繫的特點,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 進一步加深對向心力的認識,會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2. 學會分析圓周運動方法,會分析拱形橋、彎道等實際的例子。

3. 通過對幾個圓周運動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概括總結知識的能力。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向心力在具體問題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體會圓周運動的奧妙,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三、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是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

學生常常誤認為向心力是一種特殊的力,是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另外受到的力。如何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這一點,因此,分析向心力來源既是本節的重點又是本節的難點。

在教學中我會注意通過多分析實例使學生獲得正確認識。抓住先分析物體所受的力(受力分析),再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四、 教法、學法

教法:本節課主要運用的教學方法有圖示法:利用圖片、影片、示意圖等,使本課內容更直觀、形象、簡潔的展現給學生。問題發現法:通過設問方式,激發學生探究動力。情景教學法:通過創設生活情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積極參與;通過獨立思考、分組討論的方式,找尋規律,尋找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現代教育理論

五、 教學過程

為了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首先通過視頻播放學生感興趣的賽車事故,讓學生觀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觀看視頻過程中,提問使學生注意,最容易發生事故的位置在哪些路段。

然後引入本課所研究的兩種生活模型: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和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的分析。

(一)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汽車在水平彎道轉彎

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主要讓學生知道,物體做圓周運動必然需要向心力,並學會如何從具體的問題中去找出向心力。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並將得到的一般方法應用到接下來的探究過程中。

火車轉彎

通過觀察視頻、圖片

自主探究—火車在水平軌道轉彎

有何弊端?

如何改進?

(二)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引導學生思考?

1、汽車在水平路面勻速行駛或靜止時,在豎直方向受力如何?

2、如果汽車在拱形橋頂點靜止時,橋面所受壓力如何?

3、如果汽車在拱形橋上,以某一速度V通過最高點時,橋面所受壓力又如何?

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分析完汽車以一速度V通過拱形橋頂點時,橋面受壓力之後,接下來轉換情景,讓學生獨立在草稿紙上分析汽車以一速度V通過凹形橋最低點時,橋面所受壓力情況。

為進一步擴張學生視野,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橋樑為什總是建成拱形橋,而凹形橋卻很少呢?並將這一部分知識與必修一所學的超重與失重聯繫起來。

擴展練習

1、分析汽車以一定速率通過傾斜彎道時向心力的來源。

2、分析遊樂場中“過山車”通過最高點時人對座椅的壓力又怎樣?

最後共同探討課書上的思考與討論:把地球看成一個巨大的拱形橋,汽車的速度達到多大時與地面的壓力為零?

六、 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主要板書了兩種生活中圓周運動重要模型的受力分析,以及向心力的來源。這樣的板書,簡潔,直觀。使本課的重點一目瞭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d4k7g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