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書法説課稿

書法説課稿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書法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書法説課稿

書法説課稿1

我今天的説課的題目是《從傳統到現代》,我主要從一説教材,二説教法,三説學法,四説教學過程設計,五説板書設計來加以闡述。

一、説教材

《從傳統到現代》是湘版高中美術新課程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二單元第六課。本課通過賞析一些美術作品使學生學會解讀現代主義美術作品,準確把握現代主義美術的特徵以及與現代社會的關係。

我根據教材內容和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瞭解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對中國藝術的發展產生的影響;

2、瞭解中國美術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所經歷的主要過程;

3、瞭解中國藝術家突破傳統、追求創新的主要思路與觀念。

在學習了新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在現代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中國藝術是如何突破傳統,走向創新的。

本課的難點是:美術"現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説教法

我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標倡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的思想,在教學中,我將採取以下幾種教學法:

故事激趣法:在開始採用講故事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

啟發談話法:整個課堂運用談話法,在與平等對話過程中,力圖抓住關鍵,培養學生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創設情境法:用課件的展示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產生一定的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 提問教學法:採用分層次,分目標地選擇學生來回答問題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鼓勵所有同學積極參與。

三、説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以幫助學生形成獨立觀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意識的宗旨,我將採取以下幾種學法進行學習:

(1)觀察體驗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活躍思維,引導學生在觀察作品時形成自己的看法,並作一些大膽的猜測,避免用一些所謂藝術史上的定論來否定學生的觀點,讓學生做適當的論證,通過比較的方法辨析不同類別的美術作品。

(2)合作學習法: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交流,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經驗,形成互動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四、説教學過程設計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大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並導入課題

回顧上節課所學習的歐洲3個美術流派,並由安格爾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劉海粟使用人體模特寫生的事件,在新文化運動中提出進行美術革命的的要求,進而導出課題《從傳統到現代》

第二環節:新授

在這個環節裏我分為五步驟:

步驟一:

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人民大會堂中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以啟發談話法與學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時代感,提高學生審美鑑賞能力,由此得出現代中國山水畫既保留了傳統山水的一些創作技巧,又進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從作品與環境的整體關係去權衡,具有更宏觀的現代意識。

步驟二:

講述日寇侵華時中國人民悲慘的生活,並伴隨着音樂展示愛國畫家蔣兆和的《流民圖》將學生帶到當時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對人民流離失所的生活產生一定的體驗。採用小組合作形式進行,讓學生討論《流民圖》與文人畫中的人物畫有何不同。教師擔任協助、引導的角色,使學生深入地掌握比較式鑑賞,提高美術素養,得出現代中國人物畫將傳統中國畫的材料和技法與西方繪畫的造型方法相結合,將以前文人畫不加以表現的真實社會生活納入到繪畫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藝術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現方法,走的是一條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驟三:

在這一步驟主要講解藝術家們將由國外引進的素描和油畫吸收,並將之本土化,用來表現中國的主題。具體以作品《田橫五百士》、《血衣》、《父親》為例賞析,通過講述田橫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瞭解作品所體現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講述我國的土地革命,以提問教學法加深對《血衣》理解,以觀察體驗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加深對《父親》的印象。

步驟四:

通過幻燈片展示多幅傳統年畫與現代年畫,比較之間的不同,以提問教學法和觀察體驗法進行師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之後,一些新的事物納入了年畫的表現範圍,表現內容也不再是門神福祿壽,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氣息,藝術形式上也有所創新。

步驟五:

與學生交談他們喜愛的漫畫作品,集中學生注意力,導出漫畫作品《三毛流浪記》和《西遊漫記》,由學生髮揮想象,講述作品中描繪的小故事,鍛鍊其表達能力,總結作品產生的社會影響和作用。

第三環節:歸納總結

新課程理念非常注重學生自己學習評價,因此採用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和知識,使學生了解這節課的優差點。

五、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直接展出,並採用了文字與圖片相配合的方式,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加強了學生對作品的記憶。

本次的説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進行指導,謝謝!

書法説課稿2

1.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高中《書法》的第一課內容,在學習當中,介紹書法的五種書體:篆,隸,行,楷,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對書法的五種書體有基本的瞭解,增加對書法的興趣,提高對書法的鑑賞能力。

本課主要學習的是篆書的基本知識。

2.教學目標

① 讓學生知道書法的五種書體。

② 讓學生能夠認識分辨五種書體的具體表現形式。

③ 通過學習篆書,讓學生對篆書有基本的瞭解,從而加強對書法的興趣,提高對書法的修養和鑑賞能力。

3.教學重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對篆書的發展歷程和流派風格以及各種風格的代表作,如何感受篆書作品的線條美,結構美和氣韻美

4.教學準備

課前瞭解學生對書法的興趣程度,收集一些書法的相關資料,包括五種書體的範本,以及自己的書法作品。

二 説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結合高中生對書法的審美認識,採用圖片演示,範本講解以及作品欣賞等,激發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讓學生學有所得,從而達到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三 説學法

教學相統一,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的,老師的教學教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重視學生的存在,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在一種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中下獲得知識,得到提高。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引導學生,讓學生不斷的保持興趣,與老師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始終在積極性的作用下得到知識,讓學生得到提高。

四 説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是學習篆書的發展歷程和風格流派,瞭解篆書的典型作品代表,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的是互動參與為主的教學模式,達到教學目標。

1 提出疑問,激發興趣

同學們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書體?每種書體有哪些典型的代表作?

學生相互交流之後,展示我書寫的幾幅書法作品,引發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本堂課程的學習目標,導出課題——篆書鑑賞,並板書之。

2 結合範本和作品,體驗篆書學習之旅

向學生展示篆書作品,讓學生輪流欣賞,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

引入教學內容,結合作品向學生講解。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經過歷史的發展演變,有篆書,隸書,行書,楷書和草書五大類。

① 篆書的解釋

許慎“《説文解字》篆,引書也”,元代盛熙明《法書考》“篆,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篆書保留了許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裝飾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國書法藝術的精神氣質,很像先秦時期的文學,包羅萬象,取之不盡。篆書的關鍵是懸腕中鋒,有助於增加腕力,又是篆刻必要的書法根底,從篆入手,可二者皆得,從篆書入手易獲得中鋒和腕力,善提鋒。

② 篆書的發展脈絡

篆書是最早的書體,其餘四種書體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最早的篆書就是殷商時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兩週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璽等舊稱籀文,鐘鼎文,現簡稱大篆。秦朝,書同文,李斯“罷其與秦文不合者,以秦篆為基礎,對六國的篆書整理省改”,此為小篆。漢代,篆書參入隸書體勢,後慢慢的被隸書代替,鳥蟲篆,蛇龍篆屬於裝飾性篆書。唐朝,李陽冰創造“玉著篆”,宋元明幾乎沒有篆書大家,清代碑學大興,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家。

③ 篆書的風格流派

甲骨文

河南南陽小屯村殷商遺址出土,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榮,劉鶚發現,後經羅振玉,孫冶讓,王國維,蒐集考證成為一門顯學。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在龜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用以占卜,又稱殷墟卜辭。時代大約在商代後半期,從盤庚遷都到商紂滅亡,歷時273年。15萬片,5000多,1000多,論著3萬餘人,有王國維,羅振玉,郭沫若,日本的伊藤遂治,貝冢茂樹,島邦男等甲骨文專家,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5萬餘字,重要研究資料。

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總稱,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戰國的所有文字,風格多樣,用筆特點各不相同,都以圓筆為主,有粗細長短變化,與小篆稍有不同,許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圓變化大,疏密虛實變化生動自然,有的整個章法錯落不齊卻協調一致,同一個字有許多不同結構,可自由選擇。

小篆

秦,“書同文”,李斯以秦篆為基礎,整理六國篆書而成。傳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嶧山碑》,“二李”一派,“玉著篆”,“鐵線篆”。特點:純正中鋒,書寫時力量和速度勻平,使轉流暢,必須功夫深厚,心平氣和,一以貫之。鄧石如,清人篆書,線條偏粗,隸書作篆,加強隸書方圓,頓挫,藏鋒,露鋒粗細變化,字形有所增長,在於起筆較重,稍頓,有時帶方筆,收筆重頓,有明顯的粗細變化,富有節奏。

秦篆比較含蓄,平靜。清篆跌宕,活潑,更富有精神。從大篆而來,但結構比其更有規律,類似楷書,行書的結構特點。

清篆結構特點:1形體長方,字取縱勢 2橫平豎直,布白均勻 3.上緊下鬆,時有對稱

④範本代表

大篆

吳昌碩《石鼓文》,以隸法作篆,左低右高,濃墨

《散氏盤》,行草筆意,曲折有致,隨字造形,橫勢

《毛公鼎》,筆法穩健,字形偏長,氣勢博大,縱勢

小篆

鄧石如《白氏草堂記》,線條雄渾,隸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勁圓潤,結構平正典雅。

⑤結束語

書法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時候是在課外做大量的練習,也不僅僅是純粹的書寫,它也是文化的一種傳承,反映了我們國家的悠久歷史,我們應該從各方面去認識瞭解並好好的掌握,讓我們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五 教學感悟與總結

這是一節注重培養學生對書法課程中篆書的學習和鑑賞課,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體會到祖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學會欣賞書法,提高對書法認識的修養,完成教學的審美教育。學習我們祖國優秀的傳統經典的代表——書法,不僅僅是對學生大有幫助,同時對與我們老師也是大有裨益的,這也是教學相長的體現。

書法説課稿3

今天我要説課的題目是中國書法藝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課堂評價四個方面對這堂課進行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講的是中國書法藝術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對書法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開始對書法的入門學習有一定了解。

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一門線條藝術,在書寫中與筆、墨、紙、硯相得益彰,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舉世公認的藝術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書法從文字產生到形成文字的書寫體系,幾經變革創造了多種體式的書寫藝術。

1、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書法的發展史概況和特點及書法的總體情況,通過分析代表作品,獲得如何欣賞書法作品的知識,並能作簡單的書法練習。

2、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瞭解中國書法的基礎知識,掌握其基本特點,進行大量的書法練習。

(二)教學難點:

如何感受、認識書法作品中的線條美、結構美、氣韻美。

3、教具準備:

粉筆,鋼筆,書寫紙等。

4、課時:一課時

二、教學方法:

要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收穫,並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採用欣賞法、講授法、練習法來設計本節課。

(1)欣賞法:通過幻燈片讓學生欣賞大量優秀的書法作品,使學生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

(2)講授法:講解書法文字的發展簡史,和形式特徵,讓學生對書法作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通過對書法理論的瞭解,更深刻的認識書法,從而為以後的書法練習作重要鋪墊!

(3) 練習法: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認識書法名家名作的書法功底和技巧,請學生進行局部臨摹練習。

三、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讓學生準備好上課用的工具,如鋼筆,書與紙等;做好上課準備,以便在以下的教學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

(二)引入新課,

通過對上節課所學知識的總結,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書法的意義和重要性!

(三)講授新課

1、在講授新課之前,通過大量幻燈片讓學生欣賞一些優秀的書法作品,使學生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

2、講解書法文字的發展簡史和形式特徵,讓學生對書法作品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通過對書法理論的瞭解,更深刻的認識書法,從而為以後的書法練習作重要鋪墊!

A書法文字發展簡史:

①古文字系統

甲古文——鐘鼎文——篆書

早在5000年以前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龜甲、獸骨上刻出了許多用於記載占卜、天文曆法、醫術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時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掌握了金屬的治煉技術,便在金屬器皿上鑄上當時的一些天文,曆法等情況,這就是“鐘鼎文”(又名金文);秦統一全國以後為了方便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便將各國紛雜的文字統一為“秦篆”,為了有別於以前的大篆又稱小篆。(請學生討論這幾種字體的特點?)古文字是一種以象形為主的字體。

②今文字系統

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到了秦末、漢初這一時期,各地交流日見繁多而小篆書寫較慢,不能滿足需要,隸書便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隸書另一層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時還出現了一種草寫的章草(獨草),這時筆墨紙都已出現,對書法的獨立創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狂草在魏晉出現,唐朝的張旭、懷素將它推向頂峯;行書出現於晉,是一種介於楷、行之間的字體;楷書也是魏晉出現,唐朝達到頂峯,著名的書法家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請學生談一下對今文字是怎樣理解的?),教師進行歸納: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已經擺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書體的形式特徵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於它處於文明的萌芽時期,故字形錯落有致辭,純古可愛,目前發現的總共有3000多字,可認識的約1800字。金文,處在文明的發展初期,線條樸實質感飽滿而豐腴,因它多附在金屬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戰國時期秦的文字,記載的是君王外出狩獵和祈禱豐年,秦篆是一種嚴謹刻板的純實用性的字體,藝術價值很小。

②今文字:隸書是在秦篆嚴謹的壓抑下出現的一種瀟灑開放型的新字體,課本圖例《張遷碑》結構方正,四周平穩,剛勁沉着,是漢碑方筆的典範,章草是在隸書基礎上更藝術化,實用化的字體,索靖《急就章》便是這種字體的代表作,字字獨立,高古凝重,楷書有兩大部分構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時期優秀書法作品的統稱。《鄭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前者氣勢縱橫,雄渾深厚,勁健絕逸是圓筆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銘》法度森嚴、遒勁雄強,渾穆古拙、渾厚剛健,《神策軍碑》精練蒼勁、風神整峻、法度謹嚴,以上三種書體分別代表了唐楷三個時期的不同特點。《蘭亭序》和《洛神賦》作者分別是晉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峯,前者氣骨雄駿、風神跌宕、秀逸蕭散的境界,後者在技法上達到了由拙到巧、筆墨洗練、絲絲入扣的微妙的境界。他們都是不拘泥於傳統的章法和技能,對後世學書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明代文徵明的書法文雅自如,現代書家沈尹默在繼承傳統書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滅的作用。

3、欣賞要點:

先找幾位同學説一下自己評價書法作品的標準或原則是什麼?學生談完後,對他們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然後自己要談一下自己的觀點:書法藝術的欣賞活動,有着不同於其它藝術門類的特徵,欣賞書法傷口不可能獲得相對直接的印象、辨識與教益,也不可能單純為了使學生辨識書寫的內容,去探討言詞語彙上的優劣。進而得出:書法主要是通過對抽象的點畫線條、結構形態和章法佈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從客觀物象各種美的體態,安致這些獨有的特性中,使人們在欣賞時得到精神上健康閒靜的愉悦和人們意念境界裏的美妙享受(結合講授出示古代書法名作的圖片,並與一般的書法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得出什麼是格調節器高雅,什麼是粗庸平常)。書法可以説是無聲的音樂,抽象的繪畫,線條流動的詩歌

四、課堂評價:

根據本節課所學的內容結合板書。讓學生體會到祖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學生在書體形式特點和審美欣賞方面表現出的得失。讓學生懂得在欣賞書法時主要是通過對抽像的點畫線條、結構形態和章法佈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從客觀物象各種美的體態,安致這些獨有的特性中,使人們在欣賞時得到精神上健康閒靜的愉悦和人們意念境界裏的美妙享受。

標籤: 説課稿 書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7y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