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推薦】幼兒説課稿模板10篇

【推薦】幼兒説課稿模板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幼兒説課稿模板10篇

幼兒説課稿 篇1

幫人們做事”的道理。塑造了三個愛勞動的小動物和一個愛比美無事可幹的公雞以及語重心長的長者老馬的形象。故事中角色對話簡潔明快,並且結構和語言多次重複,是與幼兒理解和記憶,從而使幼兒產生模仿的慾望。

為了更好的同幼兒一起進入角色,我採用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教師與幼兒的問答中想象,猜測故事的發展,從而達到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我從以下三方面具體説説我的設計思路:

一、出示角色形象,吸引幼兒進入故事。

教學伊始,我和幼兒一起做手指操《大公雞》並問幼兒:今天大公雞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歡迎嗎?(出示公雞圖片)小朋友大家好!你們看我美麗嗎?哪美麗?你能用語言誇誇我嗎?從而引導幼兒從“冠子”“羽毛”“腳”等方面來形容公雞的美麗。

有的幼兒説“冠子紅紅的,大大的”有的説“身上的羽毛五顏六色的”有的説“腳是黃顏色的”等孩子描述完大公雞,我有模仿公雞説:“我還為自己編了首兒歌,你們想聽嗎?”孩子們高息的説:“想聽。”“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金黃的腳,要比漂亮我第一。”讓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一個整體印象,為下文的猜測故事打下基礎。

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預測故事的發展,和幼兒一同講故事。

待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了感性認知後,我開始講述故事的開頭,當講到公雞得意洋洋地唱完歌,問孩子:“請你猜想一下這隻公雞要幹什麼去?”由於幼兒聽了兩遍兒歌很容易回答出“比美去”“比漂亮去”。接着出示“樹林”讓幼兒自由觀察思考:公雞來到了哪?看見了誰在幹什麼?它會説什麼?“啄木鳥”會和它比美嗎?讓幼兒真正進入到故事情境中來,猜測它們會説些什麼。

因為幼兒知道公雞要和別人比美所以很容易猜出:“啄木鳥,咱們比比誰美?”“啄木鳥正忙着給大樹捉蟲子,會和它比美嗎?”我又把問題拋給了孩子,他們一直認為不會,從而猜出啄木鳥的話。在此引導幼兒用得意洋洋的語氣説公雞的話,用冷冷的語氣説啄木鳥的話,師幼共同分角色進行對話。放手讓幼兒根據第一幅圖講述“果園”和“稻田”中比美的圖片,幼兒能按原有經驗進行講述。

最後引導幼兒思考:為什麼它們不和公雞比美?有的幼兒説“它們不願意和公雞比美”,有的説“它們正忙着呢”在回家的路上公雞遇到了誰?老馬會給它滿意的答案嗎?聽了老馬的話公雞會怎麼做?幼兒很輕鬆的猜出了故事的結尾,整篇故事都給幼兒留下了廣闊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三、完整的觀看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中藴含的道理。

幼兒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內容後,讓幼兒觀看碟片,在頭腦中進一步建立表象,為下節課的複述故事和表演故事做好準備。同時故事中優美的語言,對於豐富幼兒詞彙,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看完故事後引導幼兒明白:美不美比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為人們做事。進而建立從小愛勞動的美德。本來在教學中還設計了談話“你能為別人做什麼事?”讓幼兒懂得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進而師幼共同演。

幼兒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在這部分主要説清三個方面,一是教材的地位,二是教材的內容,三是教材的作用。

(一)教材的地位是指明所説課哪個學段哪個領域的內容。

(二)教材的內容主要闡述所要説課的主要內容。

(三)教材的作用主要闡述通過本課活動,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例1】語言《月亮》

《月亮》一課是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內容,月亮是一種自然現象,每晚都會高掛在天空,但它僅僅是看的見摸不着的東西。因此會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散文詩《月亮》富有很濃的兒童氣息,把自然界的生物都擬人化了。這首詩歌語言簡潔、明瞭,貼近幼兒生活。重複性的句式讓幼兒更加便於記憶和創編。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中班教學。"同時,通過仿編,可以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例2】科學《泥鰍》

《泥鰍》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內容,泥鰍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動物之一,也是幼兒園的自然角中經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師和孩子忽視,我們對泥鰍不太關注,更難得把它作為一個資源引導孩子去觀察。選擇泥鰍作為教學內容,目的就是為了引起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對身邊常見事物也能細緻觀察的意識,這既是科學的內容,更是科學的態度。正如《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另外,泥鰍不會對人造成傷害,能讓幼兒在觀察的同時用手觸摸,有利於培養他們對自然的親近感,培養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生態觀。

二、學情分析

分析所教年齡段幼兒的特點,以及各個幼兒在各領域活動時的特點,這些特點對本課活動開展的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或者談談本活動的作用。

各年齡段幼兒特點供參考

(一)小班幼兒主要年齡特點:1、動作發展快 2、認識靠行動 3、情緒作用大 4、愛模仿 5、常把假想當真實 6、常把動物或物體也當作人

(二)中班幼兒主要年齡特點:1、有意性行為開始發展 2、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3、規則意識萌芽,是非觀念較模糊 4、在活動中學會交往 5、動作發展更加完善,體力明顯增強 6、活潑好動、積極動用感官 7、思維具體形象,根據事物的表面屬性概括分類 8、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能獨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種事物。9、具有豐富、生動的想象力 10、通過手、口、動作、表情進行表現、表達與創造

(三)大班幼兒主要年齡特點:1、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展 2、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增長 3、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明顯提高。4、合作意識逐漸增強,規則意識逐步形成 ,控制能力明顯增強。 7、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慾望 8、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比較隱蔽的因果關係 9、能根據周圍事物的屬性進行概括和分類 10、能生動、有表情地描述事物 11、閲讀興趣顯著提高 12、創造慾望比較強烈 13、象徵性遊戲趨於成熟 14、表現與表達方式多樣化

【例1】語言《月亮》

中班幼兒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能通過手、口、動作、表情進行表現、表達與創造。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因此我設計了月亮找家的遊戲,激發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興趣,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使幼兒充分理解活動的內涵。

【例2】科學《泥鰍》

大班幼兒更加好奇好問,對大自然發生濃厚的興趣,喜歡問"為什麼","是什麼"。 他們總是在對周圍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正是這種好奇心與探究欲驅動着孩子們的去認識。中班孩子喜歡探究新的事物,也容易對新的事物產生的恐懼心理,往往來源於對事物的不正確認識。由於缺乏知識或經驗不足。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瞭解事物。

三、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的教育目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説課時再根據活動將教學目標具體化。

四、教學重難點

在明確了教學目標後,結合教學內容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及培養的能力,難點是教學目標難以完成的內容。

【例1】語言《月亮》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理解掌握詩歌內容。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學習仿編,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理解掌握詩歌內容。

本次的難點定為:學習仿編,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例2】科學《泥鰍》

《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興趣需要,我確立了包含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目標,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徵,初步認識其生活習性。

情感目標:消除對動物的恐懼心理,能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交往。

能力目標:學習用細緻觀察、感官觸摸等方法瞭解泥鰍的特徵。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其生活習性,難點是:能細緻觀察、感官觸摸等方法瞭解泥鰍的特徵。

五、教學資源與手段

教學資源與手段是本次活動用到的教具與學具,幼兒班活動中需要做充分的教學準備,根據各個活動具體內容做相應的説明,如:實物類,圖卡類,筆類,玩具類,工具類等等。

【例1】語言《月亮》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利用掛圖、圖書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例2】科學《泥鰍》

物質材料是幼兒探索操作的直接對象。所以我們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1、課前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有關泥鰍的資料,帶到班級與同伴分享。

2、泥鰍每人一條

3、課件《泥鰍生活習性》。4毛巾若個條 盆、塑料手套。這些準備一是可以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便於幼兒更好的把握知識重點;二是能幫助幼兒認識泥鰍的特性,激發幼兒對大自然中"泥鰍"生活習性感興趣,讓幼兒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感受成功的快樂,以此突破活動的難點。

六、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幼兒的教學方法有:

情景法:創設活動情景,引入活動,並在其中活動

觀察法:幼兒觀察圖片或實物,自己比較與探究,教師引導啟發

操作法:幼兒自己動手練習,自主探索,獲得感性認識,實踐經驗。

討論法:幼兒以集體討論問題,表達觀點,擴展知識,提高表達能力。

演示法:教師出示教具或示範動作與操作方法,並加以講解

遊戲法:設計遊戲活動,吸引幼兒積極參與,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

【例1】語言《月亮》

《月亮》説教學方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採用了觀察法、遊戲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遊戲、操作探索等活動,讓學生觀察通過多種感官的調動,來理解詩歌內容,並能在教師的示範指導下仿編詩歌。

例如:科學《泥鰍》説教學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觀察講解法、啟發提問法、多媒體教學法來進行教學活動,擯棄了傳統的説教形式,提出了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獲取知識,獲得經驗。

七、教學過程

總體上講,幼兒班的活動可按四步進行:

一、引入環境(在活動前盡力為他們選擇和創設相適應的現實環境,充分利用兒童的無意注意特點,把他們吸引到活動中來,主要是生活、習慣、興趣等直觀感受的激發。)

二、指導活動(是幼兒班教學的中心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要部分,以組織兒童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為主。兒童在這種活動中,動手、動腦、動口,而且充分交往,發揮羣體作用,並允許在不同水平層次上各自顯示,不強求一律。)

三、遷移內化(這個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幼兒對剛剛完結的活動進行回顧、思考,運用語言進行表述,從而引導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激勵延伸(全部教學任務完成後的一個簡短的結尾,這個環節的主要任務是:給予兒童活動的評價、激勵,或者提示兒童在課後應當延伸的活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引發兒童自覺活動的動力,將教學的效果融於兒童日常的生活、娛樂和學習行為中去。)

以上教學過程的設計只是框架,根據不同活動主題與內容,需要進行更有創意的設計。

八、自我評價

對整個活動設計進行總體的評價,活動設計的總體思路,設計意圖,預測教學目標達成情況,以及實際活動中可能遇到困難。説自我評價時,圍繞《綱要》理念,突出活動設計的亮點,昇華自己的思想。

【例1】語言《月亮》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遊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例2】科學《泥鰍》

《綱要》指出:"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本次活動達到了《綱要》中的目標,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主動觀察與交流,多種感官齊用,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通過思考、討論,幼兒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同時也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幼兒熱愛自然,與動物做朋友。

幼兒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綱要》中提出:“教育資料的選取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必須的挑戰性;既要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取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的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紙,有彩色的臘光紙、有薄薄的毛邊紙、有光滑的紙、有粗糙的紙……它們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點:易燃、易撕、易濕、易皺等。正因為紙的品種多樣、用處廣泛,所以它一向是幼兒最喜歡的物品之一。平常與幼兒的交流與觀察中收集到有關幼兒許多關於紙的疑問與話題,如:“為什麼在臘光紙上不好畫畫呢?”“為什麼皺紋紙放在水裏會退色?”“為什麼宣紙放在顏料水會變顏色?”“你們瞧,紙會飛起來!”……這是幼兒的興趣點。因此這一課題有必須的教育價值,既貼合幼兒當前需要――探究紙的祕密,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激發其創造的意識,且其教育資源豐富,有孩子們愛看的圖書、有爸爸媽媽愛看的報紙、有色彩鮮豔的包裝紙……孩子們喜歡用紙折飛機、做紙球、摺扇子、寫字、畫畫等,對紙充滿了好奇與探究。

根據《指南》科學領域水平目標中提出:“嘗試運用基本的科學方法探究問題,能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的意見,”以及本班幼兒探索欲強,喜歡動手操作,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進行溝通和交流,會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來看,我將《紙》定位為一個系列活動,本次活動《神奇的紙》是系列活動之一,着重讓幼兒在玩中體驗、感知、發現各種紙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識於簡單、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這與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孩子的學習要來源於遊戲,來源於生活。”的狀況相吻合的。

根據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潛力、發展水平與潛在潛力的差異,制定本次目標:

1、引導幼兒用心參與探索活動,發現紙的不同特性。

2、會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樂意與同伴交流。

3、培養幼兒探究精神與分享經驗的願望。

活動中引導幼兒能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探究紙的不同特性,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説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師生共同佈置時裝表演的舞台

2、經驗準備:

(1)教育的整合就應把一日生活看着是一個教育整體,因此,活動前讓幼兒瞭解紙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並明白各種各樣紙的名稱、種類。開展了體育活動《扔紙球》《揪尾巴》,美術活動《染紙》《撕紙》等。

(2)幼兒有記錄、操作活動的經驗。

3、物質準備:

(1)時裝表演的VCD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紙、漿糊、釘書機、剪刀、水彩顏料及記錄用的筆、紙等。

三、説教法學法:

1、課件激趣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活動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我以看課件“時裝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觀察:“模特身上的服裝是用什麼做的?”再讓幼兒猜想“身上的服裝是怎樣做的?”透過形象生動、色彩鮮豔的紙服裝,讓幼兒瞭解紙時裝的材料及製作方法,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及進行時裝表演的慾望。

2、記錄比較法

《綱要》中指出:“透過探索操作,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東西,透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如繪畫、記錄表等)構成想法。”因此我採用了記錄比較法,它可讓幼兒把在探索中的發現及時地記錄下來,並透過比較,發現它們之間的祕密。活動中,我向幼兒拋出這樣的問題“請你們用這些紙邊做邊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然後把發現記錄在紙上。同時,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我引導潛力強的幼兒能用2種以上的方法進行比較,而且依次記錄;幫忙潛力弱的幼兒用1―2種方法比較紙的特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記錄發現,在相互的分享中,師幼共同歸納出紙共同的特點與不同的特性,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

3、多感官觀察發現法:

《指南》的科學領域中提出“學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探索周圍的事物和現象”且大班幼兒已具備了必須的觀察潛力,在觀察中幼兒能主動參與,用心性高,能有效的發揮主體作用;因此我們在整個活動中注意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探索、實踐,如:用眼看看“模特身上的服裝是用什麼做的?”用手摸一摸,感知紙材料存在着光滑、厚薄之間的不同,動手摺一折、撕一撕發現各種紙之間的差異等。這樣幼兒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因自己的成功發現而增強自信心,也激發了幼兒參與下一個活動環節的用心性,從而為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打下鋪墊。

幼兒説課稿 篇4

我説課的內容是幼兒園教師進修舞蹈教材中的重要一課《幼兒舞蹈教學》。

《幼兒舞蹈教學》這一舞蹈內容,是在學生經過課堂實踐學習了幼兒舞蹈常用步法、律動、幼兒歌表演、幼兒集體舞等前提下,初步掌握幼兒園舞蹈教學的一般方法,以及在進行教學時的一般規律,通過幼兒舞蹈全面系統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教學、改編、創編新舞步的能力。

舞蹈教學是藝術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屬於美育的範疇,作為未來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舞蹈在幼兒教育中,是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在瞭解幼兒舞蹈與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密切關係,和幼兒園舞蹈教學的基本綱要與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還要研究如何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把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培養,貫穿教學的始終,並根據教學規律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幼兒園舞蹈教學的一般方法,並懂得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2。培養學生在幼兒園舞蹈教學中組織教學。

3。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由於幼兒舞蹈教學方法是本節課的中心問題,又是最關鍵的內容,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幼兒舞的幾種常用教學方法。然而,在掌握了教學方法時,還要懂得在什麼樣的舞蹈教學中該選用哪一種教學方法,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怎樣合理運用幼兒舞蹈教學方法。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練習為主線”這一原則,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教學方法選用引導操作、議論、概括、練習的方法和採用錄音磁帶放伴奏音樂來輔助教學,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鬆”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參與教學全過程,主動探索、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本節課的教學程序如下:

一 、激趣引入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探索的一種動力和成功的誘因”。放磁帶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幼兒舞基本步法,歌表演和成品幼兒舞〈〈摘星星〉〉的伴奏音樂,採用以舊引新,創設“懸念”,引入新課,在讓學生回憶所學幼兒舞內容時,教師提問:假如你現在站在舞蹈課室講台上,面對小朋友要把老師教過的律動教給小朋友,那你該採用哪種教學方法,才能使小朋友最易於接受呢?從而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

二、引探新知

在引導學生探新時,為了較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依據大綱有關“幼兒舞蹈有哪幾種教學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平時學過的律動、歌表演、表演舞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摸索出哪種方法最適於律動,哪種最適合歌表演等。這部分教學我按照三個步驟設計:1、講解、演示2、引導議論3、概括運用。

1。講解、演示

在教學中,先講解幼兒園舞蹈教學的一般方法包括:(1)示範法;(2)練習法;(3)分解組合法;(4)觀察模仿法;(5)遊戲法;(6)語言提示、講解、口令的方法;(7)個別教學法。讓學生用最快的辦法瞭解掌握這些教學方法的作用。在講解的同時,並且配以以前自己在教學時一些比較有針對性的動作或表演加以演示。

2。引導議論

比如我現在要教一段集體舞,那麼必須先要熟悉集體舞的伴奏曲,掌握基本節奏,然後根據集體舞的形式,進行必要的基本動作、角色動作教練,最後再組合完整,反覆練習。而在教基本動作時,同學們應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呢?角色動作又是用哪種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議論。

3。概括運用

通過學生自己所學過的幼兒舞內容,結合所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了解這些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是相輔相成的、互相滲透的,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必須從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和幼兒實際接受水平出發,從而概括出:例如在進行律動教學時,要熟悉瞭解律動音樂的形象和節奏,要抓住動作的形象和節奏進行的有效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講明律動動作的形象特點和富有感染力的示範,然後讓小朋友觀察模仿進行練習。再如在歌表演教學時,首先必須唱好歌,然後教練基本動作,講解歌曲形象與動作形象情緒配合一致性的要求,分句或分段練習,最後完整練習。

為了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把學過的律動《伸伸手、彎彎腰》,歌表演《摘星星》磁帶聽一遍,並請幾位同學把這三小節舞用所學方法進行分析,最後進行小結,讓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答。

三、鞏固練習

幼兒舞教學的全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介紹舞蹈、教練舞蹈和複習鞏固舞蹈。在鞏固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幼兒園舞蹈教學中的教學組織,根據

幼兒園舞蹈教學大綱,設計瞭如下練習題

1。基本題:鞏固練習好幼兒舞所有內容。

2。變化題:比如進行表演舞《蝸牛和黃鸝鳥》教學時,應該用哪些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3。操作題:讓學生用示範法試講律動《坐飛機》的教學方法。

4。發展題:放一小節兒歌,讓學生即興創編簡易動作,並進行教學演示。

5。思考題:在運用觀察模仿法時,被觀察者的動作應準確、富有感染力,最好是鏡面示範,那麼請同學們思考,什麼是鏡面示範?也就是在教舞蹈時,教師該背向小朋友,還是面向小朋友?

在學生練習中,教師邊根據信息反饋,邊引導解決存在問題,通過多項練習,既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活躍思維,又培養了能力,練習後,教師結合舞蹈教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性,滲透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四、課堂總結

為突出幼兒舞蹈教學的教學方法及運用,按照運用規律,師生共同進行課堂總結幼兒舞教學方法運用時要注意如下問題:

1。弄清授課內容是基本動作或律動等。

2。運用的教學方法要注意密切結合小朋友的實際接受水平。

最後,佈置幼兒舞《春天在哪裏》用哪些教法,下一節課分組練習。

這節課通過採用引導操作、議論、概括、訓練的方法,既使學生掌握了幼兒舞蹈教學方法,又培養了學生正確運用所學教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幼兒説課稿 篇5

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

這天我説課的資料是《説説我家的人》。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本次活動來源於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活動教材》第二個主題第一個活動。

家是每個人生活的港灣,家庭的温暖和親情關係會影響幼兒對人和社會的態度,幼兒對家庭的感受也將影響其人生的道路。幼兒自己家裏的人,幼兒並不陌生,但是幼兒對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不是很瞭解。“説説我家的人”是透過幼兒熟悉的人物來激發幼兒對調查的興趣,並透過調查及記錄增進幼兒對家人和家庭的`瞭解,幫忙幼兒樹立對家人、家庭的愛。正如《綱要》中所説,“既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取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有服務於幼兒生活。所以我選取了本次活動。鑑於對以上資料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瞭解。

2.技能目標: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有條理地講述。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對家人的愛。

根據《綱要》中教育目標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瞭解和愛作為重點,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有條理地講述作為難點。

為了使活動呈現出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事先讓幼兒調查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於活動前和幼兒討論調查的結果。

2.教具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張家庭成員較全的全家福照片。

(2)帶給擺放照片的版面。

(3)幼兒人手一份彩筆、畫紙。

二、説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因此本活動採用的教學法有:

(1)啟發提問法:這種方法在各活動中是最常見的。透過啟發提問激發幼兒的調查興趣。

(2)討論法:透過師幼之間的討論,使幼兒對家人有了一些瞭解,也讓幼兒在討論中解決問題,到達教學目標。此外還有繪畫法,透過繪畫製作小冊子,來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家庭的情感。

三、説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用心的參與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圍繞目標,主要運用的方法有:

(1)調查法:透過對家人的調查,激發幼兒瞭解家人的用心性。

(2)記錄法:透過動手、動腦記錄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更直觀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還有動手操作法,用畫筆來記錄家人並做成小冊子,能進一步鞏固對家人的瞭解。

四、説活動過程

1.導入。老師那裏有一張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小朋友有這樣的照片嗎?教師用一張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給幼兒介紹,從而引出幼兒自己的全家福,並讓幼兒分組交流。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幼兒透過對照片上的人的瞭解,激發幼兒主動調查的興趣,幼兒很快進入主題。

2.介紹家人。

(1)請部分幼兒展示照片和調查表,教師透過提問照片上的人是誰、做什麼的、喜歡什麼、生日是什麼時候啟發幼兒介紹對自己的家人的調查結果。此環節體現了幼兒對家人的初步瞭解。

(2)請幼兒説説自己的記錄方式。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並得出結果。如:爸爸可畫男人的頭像、媽媽可畫女人的頭像;生日可用數字,能夠畫上蛋糕或蠟燭;喜歡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畫出來;喜歡的顏色可用相應的彩色筆塗畫出來;職業能夠畫相應的標誌等。《綱要》中指出“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中”,這一環節主要是透過討論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以及記錄的方式,既鍛鍊了幼兒的思維潛力,動腦筋用心思考記錄的方法,又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潛力,一齊交流經驗、分享快樂,在説中學、聽中學、思考中學,以幼兒為主體,幼兒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

3.製作家庭小檔案

(1)請幼兒透過繪畫製作自己的家庭小檔案,必要時補充對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本環節透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了對家人的瞭解。

(2)在家庭小檔案的首頁畫上自己的全家福,與補充的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裝訂成小冊子。

4.課堂小結,對幼兒製作的家庭小檔案進行展評。

5.延伸活動

(1)將全家福照片佈置在牆面上,供幼兒自由欣賞、介紹和交流。

(2)家庭小檔案可根據幼兒需要隨時添畫資料。

延伸活動不是一個活動是結束,而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因此,透過延伸活動可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又能提高語言表達潛力及新知識新經驗的獲得。

以上活動過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既關注了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又有新經驗的獲得。

我説課的資料到此結束,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注:在説課時要聲音洪亮,要有起伏,要與評委進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的狀況下完成説課。

幼兒説課稿 篇6

設計意圖

在經過快一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學習中,我們班幼兒動作發展有了相應的進步,他們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等動作技能,但是在日常活動中,我發現他們的有些基本動作仍然不夠協調,尤其是跳的動作,有時會在跳的過程中摔倒。同時《指南》中也提出:“能身體平穩地雙腳連續向前跳。”所以我設計了這節體育活動《快樂的小青蛙》。

在設計中,我開展了以發展幼兒的彈跳能力為主,同時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的活動,為了增加練習的趣味性,激發幼兒主動練習的願望,活動以遊戲的形式開展,使幼兒真正融入到遊戲過程中。

活動目標

1、學習彈跳的方法,練習跳的動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

3、喜歡參與活動,能遵守遊戲的規則。

重難點分析

活動重點:練習雙腳跳的動作。

活動難點:讓幼兒模仿青蛙跳,學習彈跳的方法。

解決重難點:在活動中,我首先以青蛙媽媽的情景身份鼓勵幼兒觀察動作,再結合念兒歌以及容易記的語言幫助幼兒分解,記憶動作要領,讓幼兒在練習、個別示範、情景遊戲等各種方法層層遞進,逐步掌握動作。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在室外選擇較平整的場地,用粉筆或其他記號筆在地上畫若干類似荷葉的圈。小青蛙胸牌每人一個。一段較活潑的音樂。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認識青蛙,對青蛙的外形特徵有大概的瞭解。教師熟悉如何模仿青蛙蹲跳、跳起來吃蚊子的姿勢。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老師扮青蛙媽媽,幼兒扮小青蛙。

教師編兒歌《小青蛙》“我是一隻小青蛙,捉蟲本領大,手兒伸一伸,腿兒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蟲,跳起來——吃掉它!”(活動四肢,鞏固向上跳的動作。)

二、小青蛙學本領

1、學跳的方法

提問:小青蛙們你們最喜歡做什麼動作啊?(跳)請你們先自己試着跳一跳吧!

幼兒自由練習跳的動作。

“小青蛙們跳的都很好,但是你們知道怎麼樣跳能捉到飛來的小蟲子嗎?好,現在看媽媽是怎麼跳的。

2、教師示範跳

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小腳並併攏,小膝蓋彎一彎,預備——————向前跳一下。

3、小青蛙跟媽媽一起來學一學,跳一跳,邊念兒歌邊跳

引導幼兒互相學習小青蛙的跳躍動作,説説哪一隻小青蛙跳的遠,他是怎樣跳的?(請幼兒個別示範)幼兒集體學習彈跳的動作,瞭解手臂和腿的動作要配合才能跳的遠。

(引導幼兒觀察教師腳步動作,重點掌握跳的要領,幼兒集體學跳教師個別進行點撥)

4、創設情景"小青蛙跳荷葉",鞏固蹲跳的動作

師:"現在我們把本領學好了,我們到池塘上玩跳荷葉吧。

記住了,要從一片荷葉跳到另一片荷葉上,不要掉進水裏了。音樂響起的時候再開始跳哦,音樂停的時候停下來。(播放音樂,幼兒開始跳荷葉。)

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做一些放鬆舒緩的動作,拍拍腿,甩甩手腳,最後靜靜地"睡覺",使原來興奮的神經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幼兒説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是平羅二幼的曹新芳,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的音樂欣賞活動《單簧管波爾卡》。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欣賞活動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主要原因就是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讓幼兒主動學習"與"教師怎樣教"二者之間的矛盾表現得格外突出,老師們對此頗感困惑,今天,我就以這節欣賞活動和老師們進行探討。

一、教材分析、把握重點。

1、教材分析

基於園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本次活動內容選自南京師範大學許卓雅教授主編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中大班的一個欣賞活動,此活動經過我們音樂教研組多次的研討,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方案今天與大家一起來分享。《單簧管波爾卡》是一首深受人們喜愛的單簧管獨奏曲。是一首流傳很廣的波蘭民間舞曲,樂曲採用迴旋曲式,由三個歡快的旋律構成。音樂第一旋律用輕巧的顫音和運用主和絃、屬七和絃的琶音構成旋律音型,跳躍性很強,使樂曲充滿了順暢、歡快的情緒。第二旋律音樂的情緒是主題部分的延續,旋律的連貫性和流動性較強。第三旋律的波動較大,與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帶有詼諧、風趣的情調。全曲輕鬆活潑、旋律流暢、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

2、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們確定了兩個目標。

(1)通過圖形樂譜幫助幼兒認識樂曲的結構特點,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2)嘗試讓幼兒運用創造性身體動作表現音樂明朗、歡快、流暢的情緒。

3、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並體驗樂曲歡快、流暢的情緒。難點是分辨主題旋律出現的次序,瞭解迴旋曲式特點,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能夠創編動作並表演。

4、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一隻小鳥、音樂圖譜一幅、錄音機、磁帶。

(2)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A、帶領幼兒一起玩滾輪胎遊戲。

B、玩風車:風車的手柄上栓上飄帶。讓幼兒體驗旋轉、飄揚的運動方式,為欣賞感受音樂和創編動作做鋪墊。

二、説學情

音樂欣賞作為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藝術的重要活動之一,可以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特點,激發幼兒的共鳴,促進幼兒發展。對於大班幼兒來説,他們具有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點,但他們已經基本能把自己的經驗與音樂結合產生聯想,體驗音樂的情緒,聽辨音樂中有趣的變化。而樂曲《單簧管波爾卡》它以明快、簡潔的2/4拍旋律,悠揚、流暢的曲調廣為流傳,全曲是ABACA迴旋曲式,結構非常明顯,變化清晰,幼兒容易聽辨,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點。

三、精選教法,引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因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

1、圖譜教學法。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出發,圖譜教學法具有鮮明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它以看形象的圖案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使教學由難變易。

2、經驗遷移法。將幼兒熟悉的媽媽織毛衣、户外遊戲滾輪胎等情景引入到活動中,激發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

四、暗授學法,讓幼兒主動欣賞音樂。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音樂欣賞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體驗法:教師讓幼兒通過觀看圖譜、創編動作等手段,讓幼兒體驗樂曲歡快、流暢的情緒。

2、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幼兒耳聽音樂、眼看圖譜、手隨教師設計的律動進行表演。要求幼兒最終能達到:在脱離樂譜的情況下,能隨音樂做動作並能基本準確地反映出音樂的結構、性質。從而調動幼兒聽覺、視覺、運動覺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進幼兒對音樂欣賞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這些方法的使用,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於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五、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六個部分:聽音樂進入活動室--情境導入--欣賞音樂--創編表演--延伸鞏固--聽音樂走出活動室,這是一個層層深入的欣賞模式。

1、聽音樂進入活動室。在樂曲《舞樂組曲》的音樂聲中,教師帶幼兒邊拍手邊進活動室,營造一種歡快的氣氛。

2、創設情境,興趣引入。

此環節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進行談話激發興趣:如昨天晚上睡得好嗎?有沒有做夢?然後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述自己的夢,並出示圖譜自然引出課題。

3、完整欣賞,感受樂曲情緒。

(1)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欣賞樂曲。

(2)請幼兒再次欣賞音樂,並用右手食指跟隨音樂進行書空。

(3)請一名幼兒當"小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音樂,教師根據情況給予幫助。

(4)帶領幼兒分析曲式結構:

(5)再次欣賞音樂。

此環節的意圖是教師用顏色鮮豔的圖譜,節奏歡快的音樂,扣動幼兒的心絃,激活幼兒的思維,激發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師採用提問、書空、當小老師等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欣賞樂曲,層層深入讓幼兒感覺不出乏味,並利用直觀的圖譜幫助幼兒分析曲式結構。然後通過讓幼兒再次完整地欣賞樂曲,使幼兒把體驗、分析所得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結合起來,感受一個更清晰的音樂形象,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4、創編動作,感悟音樂。

(1)教師以談話的方法引導幼兒為樂曲創編動作。

(2)教師提煉動作(三個動作)帶領幼兒跟隨音樂進行舞蹈。

(3)拓展幼兒思維進行創編,並跟隨音樂的節奏進行舞蹈。

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採用雙主體互動模式,將幼兒遊戲、生活中的事情如,滾輪胎、鑽石油等經驗遷移到活動中,用音樂來表現,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在活動中只要不影響同伴,幼兒可以用各種動作,隨着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幼兒獲得成功感。

5、活動延伸:

(1)與同伴手拉手一起隨音樂跳圓圈舞。

(2)邀請客人老師一起參與活動。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將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推向高潮,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全部釋放出來,再加上客人老師的參與使活動達到高潮,在烘托課堂氣氛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個大家共同分享活動快樂的目的。

6、聽音樂走出活動室。

六、感悟與反思: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欣賞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本次活動有不當的地方,望各位老師給與批評指正,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

幼兒説課稿 篇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一、説活動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動物找家》是明天版山東省教材小班上學期《我的動物朋友》主題活動中得一節健康活動,本節活動是一個發展幼兒平衡能力的體育遊戲。在小班身體動作技能的練習中,平衡能力的掌握是一個難點,也是練習的重點,因此,在本活動的設計中,我有意識增加進行平衡練習的機會,用反覆遊戲、增加情境、引發興趣的不同方法,對這一重點進行反覆練習,幫助幼兒掌握平衡的基本技能。

(二)幼兒現狀分析

新《綱要》強調要關注幼兒的已有經驗,因此我在活動開始之前還對幼兒進行了現狀分析。小班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思維還處於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渡的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過自己的親身活動來實現。同時,小班幼兒年齡小、自制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興趣也比較容易轉移,因此,我就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利用遊戲及自己的親身體驗讓幼兒有興趣輕鬆快樂的學習。

二、説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新《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根據我們小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確立了包含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練習走、爬、鑽、跑等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2、學會在走跑活動中保護自己。

3、體驗成功的快樂。

本次活動的重點就是使幼兒練習走跑動作及學會在走跑活動中保護自己,這在整節課的每個環節中都始終貫穿滲透。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學會在走跑活動中保護自己,因為這些動作是本次活動的新授動作,所以在活動中以個別示範、個別練習、集體練習、強調複習等幾種方法來突破此難點,並用貼小紅花為獎勵,鼓勵幼兒積極表演,讓幼兒在表演的同時也加深了對走跑活動的記憶。

三、説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小兔、小雞、小貓頭飾若干,小兔、小雞、小貓的房子。

2、歡快的音樂磁帶。

3、平衡木、地毯積木、山洞等等

四、説教法、學法

1、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提問引導法,示範法這兩種教學方法。

對於這兩種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説教,“為”以幼兒為主體,以啟發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以示範表演等手段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更直觀的理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科學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2、學法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法、表演法來獲得知識,通過認識小動物的家讓幼兒用眼看、用嘴説、動腦思考,並能用動作進行表演,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

五、説教學程序

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提出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首先,我對幼兒説“孩子的媽媽們來到這裏和孩子們一塊遊戲”告訴孩子們“你們搬新家了,請大家一塊去參觀新家”活動中請三位老師扮演孩子的媽媽貫穿整節課。

2、練習走跑動作。

(1)先告訴小朋友:“請媽媽先回家看一下,告訴我們怎樣回家“雞媽媽爬過草地(地毯積木),兔媽媽鑽過山洞,貓媽媽走過平衡木,只有這樣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即回家的路線是固定的)後三位媽媽一同跑回孩子中間。期間教師點出回家時的注意事項怎麼走、怎麼爬,怎麼鑽,給幼兒以啟發。

(2)幼兒在觀察媽媽示範後,跟隨媽媽一同回家,體驗回家不同路線的樂趣,完成後跑回老師身邊。

(3)捉迷藏遊戲《找媽媽》,引導幼兒找到藏在不同房間中的自己的媽媽,讓幼兒體驗回家的不同路線,遊戲反覆進行多次。真正掌握走跑鑽爬的動作,學會保護自己。

3、活動延伸。

老師和媽媽和幼兒一起聽音樂模仿小動物跳舞。

六、説活動亮點

本次活動我突破了以往體育活動中產生的環節單一,整個活動始終圍繞小動物回家的過程,配以動作的教學,避免了練習走跑動作的枯燥無味。另外,我將老師扮演的媽媽們,加入到整個教學活動中,給幼兒以家庭班的温暖,並且我將小雞、小貓、小兔的圖片展示給幼兒,刺激了幼兒的視覺和審美觀,使幼兒能更好的學會在走跑活動中保護自己並提高走跑動作的協調性。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七、課後反思

《小動物找家》是一個發展幼兒平衡能力的體育遊戲。在小班身體動作技能的練習中,平衡能力的掌握是一個難點,也是練習的重點,因此,在本活動的設計中,我有意識增加進行平衡練習的機會,用反覆遊戲、增加情境、引發興趣的不同方法,對這一重點進行反覆練習,幫助幼兒掌握平衡的基本技能。具體活動過程如下:

(一)熱身運動

小動物們和媽媽一起跟隨老師入場,隨音樂一起做熱身操。

(二)遊戲“小動物找媽媽”

1、激發興趣,認識去小動物家的路線。

媽媽告訴老師一個好消息“請老師和小動物們一塊去看新家”,教師引領幼兒找到各自的家,並介紹回家的路線。(小雞家門前有草地要爬過去,小貓家門前有平衡木要走過去,小兔家門口有山洞要鑽過去)。

2、媽媽首先回家,給幼兒做走、爬、鑽、跑的示範動作。

3、三位媽媽分別帶領各自的寶寶回家,體驗回家的路線。

4、遊戲“小動物找媽媽”。教師將家中的幼兒喊出,組織幼兒玩“捉迷藏找媽媽”的遊戲,讓幼兒分別體驗三條不同的路線,練習各個動作並體驗成功的快樂。遊戲進行兩遍。

5、跟隨音樂做放鬆運動。

課後反思:本節教育活動,我把三位老師扮演的動物媽媽請進了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對幼兒來説,這樣的形式很少有,所以他們玩的很開心。跟動物媽媽們一塊做遊戲,孩子既新奇又高興,媽媽的示範更讓孩子們有了標準的參照,這樣在孩子跟隨媽媽回家的過程中,鑽、爬、走、跑得動作自然而然的得到了鍛鍊,身體平衡性有了很好的發展。在遊戲“捉迷藏”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孩子找到藏在不同家裏的媽媽們,這樣每一條路,每一個動作都得到了鍛鍊,當他們找到媽媽後的那種成功感,更是讓人愉悦。總結這節課,各個環節銜接很好,孩子興趣高昂,唯一不足的是再設計課時考慮上課時間問題,捉迷藏遊戲做了兩遍,結果整節課只要能夠了15分鐘就結束了,孩子和媽媽還有聽課的老師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也給我以後的執教提了一個醒,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所有的細節,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遺憾,總體效果來説還是不錯的,我比較滿意。

幼兒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綱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的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紙,有彩色的臘光紙、有薄薄的毛邊紙、有光滑的紙、有粗糙的紙……它們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點:易燃、易撕、易濕、易皺等。正因為紙的品種多樣、用處廣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兒最喜歡的物品之一。平常與幼兒的交流與觀察中收集到有關幼兒許多關於紙的疑問與話題,如:“為什麼在臘光紙上不好畫畫呢?”“為什麼皺紋紙放在水裏會退色?”“為什麼宣紙放在顏料水會變顏色?”“你們瞧,紙會飛起來!”……這是幼兒的興趣點。因此這一課題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既符合幼兒當前需要——探究紙的祕密,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激發其創造的意識,且其教育資源豐富,有孩子們愛看的圖書、有爸爸媽媽愛看的報紙、有色彩鮮豔的包裝紙……孩子們喜歡用紙折飛機、做紙球、摺扇子、寫字、畫畫等,對紙充滿了好奇與探究。

根據《指南》科學領域水平目標中提出:“嘗試運用基本的科學方法探究問題,能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的意見,”以及本班幼兒探索慾望強,喜歡動手操作,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進行溝通和交流,會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來看,我將《紙》定位為一個系列活動,本次活動《神奇的紙》是系列活動之一,着重讓幼兒在玩中體驗、感知、發現各種紙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識於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這與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孩子的學習要來源於遊戲,來源於生活。”的情況相吻合的。

根據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發展水平與潛在能力的差異,制定本次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發現紙的不同特性。

2、會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樂意與同伴交流。

3、培養幼兒探究精神與分享經驗的願望。

活動中引導幼兒能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探究紙的不同特性,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説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 師生共同佈置時裝表演的舞台

2、經驗準備:

(1)教育的整合應該把一日生活看着是一個教育整體,因此,活動前讓幼兒瞭解紙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並知道各種各樣紙的名稱、種類。開展了體育活動《扔紙球》《揪尾巴》,美術活動《染紙》《撕紙》等。

(2)幼兒有記錄、操作活動的經驗。

3、物質準備:

(1)時裝表演的VCD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紙、漿糊、釘書機、剪刀、水彩顏料及記錄用的筆、紙等。

三、説教法學法:

1、課件激趣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活動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我以看課件“時裝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觀察: “模特身上的服裝是用什麼做的?”再讓幼兒猜想“身上的服裝是怎麼做的?”通過形象生動、色彩鮮豔的紙服裝,讓幼兒瞭解紙時裝的材料及製作方法,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及進行時裝表演的慾望。

2、記錄比較法

《綱要》中指出:“通過探索操作,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東西,通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如繪畫、記錄表等)形成想法。”因此我採用了記錄比較法,它可讓幼兒把在探索中的發現及時地記錄下來,並通過比較,發現它們之間的祕密。活動中,我向幼兒拋出這樣的問題“請你們用這些紙邊做邊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然後把發現記錄在紙上。同時,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我引導能力強的幼兒能用2種以上的方法進行比較,而且依次記錄;幫助能力弱的幼兒用1—2種方法比較紙的特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記錄發現,在相互的分享中,師幼共同歸納出紙共同的特點與不同的特性,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

3、多感官觀察發現法:

《指南》的科學領域中提出“學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探索周圍的事物和現象”且大班幼兒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在觀察中幼兒能主動參與,積極性高,能有效的發揮主體作用;因此我們在整個活動中注意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探索、實踐,如:用眼看看“模特身上的服裝是用什麼做的?”用手摸一摸,感知紙材料存在着光滑、厚薄之間的不同,動手摺一折、撕一撕發現各種紙之間的差異等。這樣幼兒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因自己的成功發現而增強自信心,也激發了幼兒參與下一個活動環節的積極性,從而為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打下鋪墊。

四、説活動過程:

過程遵循幼兒的發展特點,以《綱要》理念為指導,體現了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原則。

第一環節:

一、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探索——讓紙站住不倒。

1、幼兒自主探索讓紙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結讓紙站住的不同方法。

(在這第一環節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由説説自己以前對“紙特別是鉛畫紙”的認識,為下一個環節作好良好的鋪墊。通過幼兒的“説”使幼兒的已有經驗與現有經驗進行了整合,也讓我對幼兒的水平有了更深瞭解,為接下來的活動組織提供了一個參考。)

第二環節:

二、再次設置情景,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在站着的紙上面擺放多塊積木。

1、猜測紙摺疊後能否擺放積木?並個別嘗試。

2、比較紙的不同折法,討論如何摺疊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積木?

3、引導幼兒進一步猜測。

4、幼兒自主嘗試。

(這第二大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是活動的主要環節。在這裏我首先是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寬鬆、自由的活動環境,這是非常重要的,《綱要》中提出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為幼兒提供自由選擇和創造的機會與條件,本人正是遵循了這一理念。接下來引導幼兒自由自主去探索“紙摺疊後能否擺放積木?在站着的紙上面可以擺放多少塊積木?討論如何摺疊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積木?”讓幼兒帶着目的、帶着疑惑去探討,這個過程就是讓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是提供機會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通過親自嘗試、親自探索來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又學會自己去發現新的問題,再次去實際操作、自主探討,做到在解決眾多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科學知識,提高觀察力、探討力、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探索活動中與探索活動後的交流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而且幼兒的合作、討論、分享能力也會由此提高,同時也體現了合作探究式的生生互動、師幼互動形式。)

第三環節:

三、產生挑戰的數量,引導幼兒再次嘗試。

1、師幼一起討論嘗試後的結果,產生挑戰數量。

2、請個別幼兒上來挑戰最多的。

3、經驗交流:如何摺疊才能挑戰成功?

4、結束。

(這個環節放在活動的後面進行,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在“挑戰同伴的最高成果”的自主實踐嘗試活動中鞏固積累的經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實踐挑戰能力。通過趣味性的操作遊戲幼兒再次得到了發展,相互之間又有了經驗交流、互動成長、分享成果的機會,我所處的位子仍是引導者鼓動者,幼兒仍是自主發展着。本環節準備在5分鐘左右完成。)

總的來説,在本次活動設計中我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採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讓幼兒在充滿輕鬆、自由的活動氛圍中學得主動、輕鬆、快樂,並運用多種感官解決多個問題,真正實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在玩中學、做中學、學得快樂,由此設計的活動過程也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三大環節。

幼兒説課稿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感知不同材料的繩子的不同特性,瞭解它們的用途。

2、通過比較分析,理解長短粗細都是相對的,培養幼兒思維的精確性。

重點:瞭解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及用途。

難點:理解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1、活動室的屋頂吸着用長短粗細不同的繩子拴着的氣球。

2、多種材料的繩子頭若干。

3、字卡“長”、“短”、“粗”、“細”。

活動過程:

1、“夠氣球”,引起幼兒對繩子的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屋頂上漂亮的氣球,鼓勵幼兒跳起來將氣球夠下來。

討論:為什麼有的氣球能夠着,有的氣球夠不着?(拴氣球的繩子有長有短)拴氣球的繩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是什麼顏色的?(毛線繩、棉線繩)。

2、認識幾種不同材料的繩子,瞭解它們的特性及用途。

(1)出示幾種繩子的樣品(毛線繩、尼龍繩、麻繩、草繩、紙繩),引導幼兒觀察,幫助幼兒憑經驗判斷繩子的材料,並教幼兒認識幾種不常見的繩子。

(2)幼兒每人取一根不同材料的繩子,摸一摸,説出有什麼感覺?(麻繩粗糙、塑料繩光滑、毛線繩毛絨絨的有彈性)

(3)繩子種類擴散:除以上這些繩子,你還知道哪些?(鋼絲繩、橡皮繩、鐵絲繩)

(4)討論繩子的用途:啟發幼兒回答,教師小結:(麻繩用於拉車、拔河,毛線繩用於織毛衣、翻繩,草繩用於捆菜,鋼絲繩用於吊拉貨物等)。通過討論,使幼兒瞭解不同的繩子有不同的用途。

3、分類遊戲。

幼兒分組將雜亂的繩頭按材料進行分類。

4、比長短、比粗細。

教師出示“長”“短”兩個大字卡,分別貼在左右兩邊的牆壁上。幼兒每人手中拿一根繩子,教師引導幼兒兩兩比較,拿長繩子的幼兒跑到左邊去,拿短繩子的幼兒跑到右邊去。

再啟發幼兒與站在自己身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繩子長的跑到或停留在左邊,繩子短的也要跑到或留在相應的一邊。通過多次比較,使幼兒體會“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由選擇玩繩類遊戲:翻繩、毛線拼圖、編繩子、繫鞋帶、跳繩等。

活動反思:

繩子是幼兒喜歡而熟悉的東西,繩子的多變性為幼兒發展認知能力提供了多種機會。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觸摸,親身感知了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並瞭解了各類繩子的不同用途。通過運用繩子的兩兩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了長短、粗細是相對而言的。在遊戲活動中,準備各種各樣的繩類材料,使幼兒自由選擇,發展多方面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幼兒對繩類活動的興趣。

標籤: 幼兒 模板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4vq49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