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推薦】幼兒園説課稿模板集合7篇

【推薦】幼兒園説課稿模板集合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認真擬定説課稿,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説課稿模板集合7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活動目標:

⑴通過看照片、錄像使幼兒知道自己會漸漸長大。

⑵幫助幼兒瞭解自己在身體和學習、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變化。

⑶培養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和喜愛自己的情感。

活動準備:

⑴嬰兒時期的照片(人手一張)

⑵嬰兒時期用過的衣物、物品、寶寶卡。

⑶幼兒時期與照片相對應的錄像、攝像機、電視機、錄像機。

活動過程:

⑴試用自己小時候的物品,感受自己長大了。

“這裏有一些東西,是誰的呢?”

“請你們來試試,穿一穿,看看你發現了什麼?”(通過試穿小時候的衣物等,使幼兒發現現在與小時候的變化)

“這些是你們自己的東西,為什麼你們會穿不上、用不着呢?”

小結:這些是我們小時候的東西。現在,我們長大了,所以都穿不上,用不着了。

⑵認識寶寶卡、比較小腳的變化

“請你們和小時候的小腳比一比,發現我們的小腳變大了、變胖了。我們小時時候的東西也用不着了,因為我們長大了。”

對比錄像和照片,説説自己的變化。

1) 身體上的變化

① 量身高、體重,通過現場量身高、稱體重瞭解到現在比小時候長高了、變重了。

② 吃飯,通過看小時候媽媽餵奶的照片,再看現在自己吃飯的錄像瞭解到自己長大了。

③ 牙齒、頭髮,通過看嬰兒期沒有牙齒、頭上光光的照片,再看現在的小朋友用牙齒咀嚼食物,摸摸自己的頭髮感受到自己的變化。

教師總結:你們小時候很小、很輕,沒有頭髮和牙齒,每天吃牛奶和稀飯。現在你們長大了、長高了、變胖了,長出了牙齒,會自己吃許多有營養的飯菜。

2) 學習、生活能力的變化

① 穿衣服,通過看小時候媽媽抱着穿衣服的照片,感受到現在我們會自己穿衣。(通過看錄像)

② 走、跪、拍球,幼兒看錄像裏的自己在走路、跑步、左右手拍球等,感受到自己長大了。

③ 搭積木、畫畫,通過看錄像知道自己會玩各種各樣遊戲、會畫畫。

總結:我們小時候什麼事都要爸爸、媽媽幫忙,現在我們長大了,都能自己穿衣服、自己走路、拍球、和小夥伴一起搭積木,還會畫畫、玩油泥,學會了許多本領。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一)説設計意圖:

撕紙活動對於孩子們來説,在動手能力方面是一種興趣比較濃厚的活動,雖然撕紙這過程在我們成人看來並不是有很大的作用,但對於孩子們來説卻能夠吸引着他們的眼球和動手操作的興趣,並且撕紙這過程,還可以鍛鍊幼兒手指動作的靈活性,曾經在小班的時候,我已觀察到孩子們在撕紙過程中的一舉一動,看到孩子們積極的興趣。於是,我通過《逛動物園》這個題材,設計了一節比較生動有趣的美術撕紙活動,而且幼兒對於各種動物也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然後通過動物的導出,更加增強了幼兒自主參與動手操作的興趣,所以這一活動既符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了幼兒的現實需要。

(二)説本班幼兒情況:本班幼兒在動手操作能力方面已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礎,平時在活動中經常有培養幼兒撕紙的活動。

(三)説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已有的前提基礎撕、貼,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我給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能夠自己大膽去動手操作的平台,讓幼兒能積極有興趣地參與,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通過活動的開展來鍛鍊幼兒的手指動作靈活性。

(四)説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讓幼兒有目的地撕紙,並通過活動的開展來鍛鍊幼兒的手指動作靈活性。教學難點是讓幼兒能大膽想象來通過撕與添加的方式表現不同的動物,並感受撕紙活動帶來的創意快樂。

二、説活動準備:

為了能使本次活動能夠有目的實施開展,我做了如下的準備:

1、幼兒已有認識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有逛動物園的經驗。

2、幼兒人手兩張紙,教師用的示範大紙張兩張,顏色紙若干張,顏色鮮豔的廣告紙。

環境準備:1、佈置成動物園的場景:樹、草坪、池塘、動物等景象,自選柔和的音樂。2、動物課件,投影儀、電腦。

三、説教法:

我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和前提基礎,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教學直觀法、提問法、親身體驗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我要採用以上的這些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處於幼兒時期的思維性質,他們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特點思維,所以我用看課件的形式直接來刺激幼兒的視覺器官,讓幼兒近距離體會動物的生動形象,並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讓幼兒有目的地仔細觀察和啟發幼兒靈活的思維,並且也能讓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活動的重點內容。

採用親身體驗法是因為可以讓幼兒親自地參與到活動的環境中,活動的操作中,可以讓幼兒有了真正實踐的感受,並且孩子通過參與,有了這次活動的經驗。

四、説學法。

幼兒在這撕貼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觀察、參與情景遊戲的氛圍,來激發積極地參與態度,從而直接地看到了各種不同的動物,並且親身實踐到操作過程中,是幼兒更深入地認識動物,然後在活動中把自己喜歡的動物表現出來。

五、説活動過程。

我結合了本活動的目標和幼兒已有前提基礎,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我以遊戲的形式導入活動,

2、通過逛動物園,導出幼兒學習操作撕與添加的方式來表現不同的動物。

3、引導幼兒自己操作,撕出自己喜歡的動物,並給添加上動物的眼睛、尾巴等。

4、評價小結。

一、教師以遊戲“逛動物園”導入,看課件播放的動物,激發幼兒講述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

1、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小朋友們進入預設的場地去逛動物園,(教師事先佈置好場地)。

2、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走進動物園,師:小朋友,現在我們來到動物園了,你們看一看這兒會有什麼動物呢?(教師利用投影儀放出各種動物圖片給幼兒觀察,如:長頸鹿、斑馬、獅子、大象等)。

二、通過逛動物園,導出幼兒學習操作撕與添加的方式來表現不同的動物。

1、師:問幼兒,剛剛我們去逛動物園的時候,看到了許多的動物,那小朋友最喜歡哪些動物呢?(幼兒回答有哪些)師:那現在我們一起來把喜歡的動物給變出來,好嗎?

2、教師出示一張紙,看看有哪位小朋友能夠變出你喜歡的小動物,教師適當給予提示,並強調紙和雙手來操作。

3、教師詳細講解並示範撕紙的方法,雙手的食指與大拇指相對捏住紙,(教師比較形象地引導幼兒:讓幼兒把大拇哥和二拇弟他們請出來,今天他們兩兄弟要來合作撕紙,然後教師示範撕一隻小兔子給幼兒看)

4、教師出示已撕下來的小兔子,請小朋友觀察一下小兔子身上還缺少了些什麼呢?通過提問幼兒,引出要給小兔子添加眼睛、尾巴等,並示範怎麼添加,(可以撕下一小圓點的紙貼上去或用筆畫上去)

三、引導幼兒自己操作,撕出自己喜歡的動物,並給添加上動物的眼睛、尾巴等。

1、發給每個幼兒紙張、筆、膠水這些材料,引導幼兒撕出自己喜歡的動物,2、教師提醒幼兒撕的時候要用到大拇哥和二拇弟兩人來合作撕,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操作。

四、評價小結:所有幼兒圍坐過來評價小朋友操作的各種不同動物,老師給予鼓勵幼兒。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以下是我自己寫的説課稿,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請各位同行提出寶貴的意見和推薦!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這天我説課的資料是《説説我家的人》。...以下是我自己寫的説課稿,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請各位同行提出寶貴的意見和推薦!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這天我説課的資料是《説説我家的人》。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本次活動來源於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活動教材》第二個主題第一個活動。家是每個人生活的港灣,家庭的温暖和親情關係會影響幼兒對人和社會的態度,幼兒對家庭的感受也將影響其人生的道路。幼兒自己家裏的人,幼兒並不陌生,但是幼兒對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不是很瞭解。“説説我家的人”是透過幼兒熟悉的人物來激發幼兒對調查的興趣,並透過調查及記錄增進幼兒對家人和家庭的瞭解,幫忙幼兒樹立對家人、家庭的愛。正如《綱要》中所説,“既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取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有服務於幼兒生活。所以我選取了本次活動。鑑於對以上資料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標:1.知識目標: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瞭解。2.技能目標: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有條理地講述。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對家人的愛。根據《綱要》中教育目標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瞭解和愛作為重點,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有條理地講述作為難點。為了使活動呈現出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準備:1.知識準備:事先讓幼兒調查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於活動前和幼兒討論調查的結果。2.教具準備:(1)請幼兒每人帶一張家庭成員較全的全家福照片(2)帶給擺放照片的版面(3)幼兒人手一份彩筆、畫紙

二、説教法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活動採用的教學法有:(1)啟發提問法:這種方法在各活動中是最常見的。透過啟發提問激發幼兒的調查興趣。(2)討論法:透過師幼、某之間的討論,使幼兒對家人有了一些瞭解,也讓幼兒在討論中解決問題,到達教學目標。此外還有繪畫法,透過繪畫製作小冊子,來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家庭的情感。

三、説學法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用心的參與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圍繞目標,主要運用的方法有:(1)調查法:透過對家人的調查,激發幼兒瞭解家人的用心性。(2)記錄法:透過動手、動腦記錄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更直觀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還有動手操作法,用畫筆來記錄家人並做成小冊子,能進一步鞏固對家人的瞭解。

四、説活動過程1.導入。老師那裏有一張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小朋友有這樣的照片嗎?教師用一張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給幼兒介紹,從而引出幼兒自己的全家福,並讓幼兒分組交流。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幼兒透過對照片上的人的瞭解,激發幼兒主動調查的興趣,幼兒很快進入主題。2.介紹家人。(1)請部分幼兒展示照片和調查表,教師透過提問照片上的人是誰、做什麼的、喜歡什麼、生日是什麼時候啟發幼兒介紹對自己的家人的調查結果。此環節體現了幼兒對家人的初步瞭解。(2)請幼兒説説自己的記錄方式。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並得出結果。如:爸爸可畫男人的頭像、媽媽可畫女人的頭像;生日可用數字,能夠畫上蛋糕或蠟燭;喜歡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畫出來;喜歡的顏色可用相應的彩色筆塗畫出來;職業能夠畫相應的標誌等。《綱要》中指出“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中”,這一環節主要是透過討論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以及記錄的方式,既鍛鍊了幼兒的思維潛力,動腦筋用心思考記錄的方法,又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潛力,一齊交流經驗、分享快樂,在説中學、聽中學、思考中學,以幼兒為主體,幼兒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3.製作家庭小檔案(1)請幼兒透過繪畫製作自己的家庭小檔案,必要時補充對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本環節透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了對家人的瞭解。(2)在家庭小檔案的首頁畫上自己的全家福,與補充的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裝訂成小冊子。4.課堂小結,對幼兒製作的家庭小檔案進行展評。5.延伸活動(1)將全家福照片佈置在牆面上,供幼兒自由欣賞、介紹和交流。(2)家庭小檔案可根據幼兒需要隨時添畫資料。延伸活動不是一個活動是結束,而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因此,透過延伸活動可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又能提高語言表達潛力及新知識新經驗的獲得。以上活動過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既關注了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又有新經驗的獲得。我説課的資料到此結束,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注:在説課時要聲音洪亮,要有起伏,要與評委進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的狀況下完成説課。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一:活動目的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使之得以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它與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語文活動共同構成“五指活動”,互相連接成一個整體。繪畫是幼兒表達行為的第二種語言。幼兒美術是根據幼兒教育的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各種美術活動來感染幼兒,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幼兒對美術的創造,並體驗美術過程帶來的快樂,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學習和掌握簡單的美術活動知識、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表現力,使幼兒萌發審美情趣。”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掌握一定的美術知識、技能只是一種促進幼兒發展的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術作為幼兒表現自我,表現自己對客觀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能有可能通過美術教育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重要性,表現最為突出的一點,便是創造性地發展幼兒智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美術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章的總目標,確定本課題的目標為:

知識目標:通過了解幼兒美術活動的特點,掌握幼兒美術教育方法,初步嘗試不同美術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針對實踐教學可以靈活運用。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通過線條、形體、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並喜愛周圍環境和美術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內容美。

情感目標: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體驗美術創造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幼兒繪畫中的特殊表現。

制定重點的依據是:學生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認知特點理解有限,所以只有瞭解幼兒繪畫的年齡特點及特殊表現,才能進行美術指導。

四、教學難點

本節的教學難點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設計的常用方法;突破學科本位,建立美術、音樂、文學問的彼此聯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制定難點的依據是:我認為美術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所以如何巧妙的把情感教育與單調的技能技巧相融合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難題。

五、教學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有兩個方面。

1.生活經驗準備:讓學生觀察3~6歲幼兒如何進行繪畫的

2.教材教具準備:兩組美術作品

有關3~6歲幼兒繪畫作品

繪畫工具和材料

六、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並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在美術學習方法中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見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

學生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的討論,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七、教學程序

(一)以繪畫作品導入課題,引導學生細緻觀察

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展示出兩組作品,請學生仔細觀察,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畫家米羅的作品《人投鳥一石子》。我先簡單介紹畫家的情況後,請學生自己説説看到了什麼,有意識地將有關顏色和線條等造型元素的探討引入學生的視線,讓他們説説對畫中一些顏色和線條的感受。這時,我啟發學生了解畫家運用的是一種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並請學生各抒己見,説説自己對這兩幅畫的整體感受,同時引出美術的相關基礎知識。

(二)展示3~6歲幼兒的繪畫作品,分析掌握幼兒繪畫中的特殊表現

這個環節為本節重點,我採取的突破策略是:

通過學生收集3~6歲幼兒的繪畫作品,先作出比較,得出最初結果。作品所展現出來的是在用色,筆調方面比較凌亂、抽象;把從外面看不到的而裏面有的東西也畫出來;有的畫桌子把四條腿都畫上而且一樣長;給花畫上眼睛;人的胳膊會很長很長等等。學生往往嘲笑幼兒的'塗鴉作品。老師再展示相關圖片,與學生一起再進行綜合探討分析,幼兒由於年齡、心理、情感、經驗的原因其繪畫一般都非常簡單、抽象,帶有強烈的主觀傾向性。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技能的提高,幼兒繪畫上的抽象性會逐漸減弱,他們會畫的愈來愈具體、生動、形象。探討中不僅要開闊他們的思維,還要幫助他們歸納找出最主要的、最貼近主題的內容。

在探討中主要通過啟發性提問歸納結論:

3~6歲幼兒的年齡、心理髮育都要什麼樣的特點?

作品都有怎樣的特徵?

每個年齡段都有怎樣的變化?

總之,逐步加深學生對幼兒繪畫特點的理解。

(三)通過講述法對繪畫所需材料、形式及種類這些基本常識進行講解。

結合繪畫工具和使用的材料講述正確的使用方法,對繪畫的形式和種類進行簡單的瞭解。

(四)幼兒美術教育常用的方法

這個環節為本節難點,我採取的突破策略是:

採用示範講解法對每一種方法的基本要點展開説明,然後鼓勵學生自己體驗,這樣每個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體驗,老師作為引導者,如果學生髮生困難,有作不下去的情況,可根據作品稍加啟發與提示。在學習繪畫方法中老師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老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繪畫作品的不同。

如,學習觀察法,我引導學生對範畫的色彩、線條、造型、大小進行深入的有意識的觀察。讓學生學會從無目的,無順序,片面的觀察到有目的,有序的,全面的多角度觀察。繪畫的手段也採取開放式的:可以採用動物羽毛,貝殼,植物的葉和果實,廢棄物等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操作中學生可以選擇身邊的材料:同學,窗外的景物,最熟悉的事物等,進行先觀察——繪畫——再觀察——再繪畫。

另外,如何使單調的學習方法被幼兒接受呢?我們可根據幼兒好玩好動的特點,力求繪畫活動遊戲化。

如,吹畫遊戲,吹畫即把顏色滴到紙面上,讓幼兒用嘴把水滴吹散或流淌,根據偶然效果,產生奇特的圖案,然後再讓幼兒添畫。這樣,每個幼兒的作品就各具特色,極富創造性。再如,實物拓印,許多物品的剖面都有有趣的形狀,用這些物品蘸顏色壓印在紙面上,別有一番意味,如玩具小車的齒輪,可以滾印出各種圖案,也可以用海綿、瓶蓋、玻璃球、樹葉蘸顏色拓印在紙面上,這些材料可以展示豐富多彩的圖案世界。

(五)教學延伸

將學生作品貼於展板,讓學生互相欣賞,互相交流畫完畫後的感受,同時利用這些作品回顧複習所學的知識。

請同學們感受周圍的藝術、文化氣氛,參觀博物館、參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現代建築、家鄉風貌等,在生活中學會用美的眼光欣賞一切,感受生活和勞動傳達出來的強烈的、炙熱的感情。

擴展閲讀

説課的基本形式是“四大模塊”模式,它由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構成。按照這種基本模式要求的框架去進行説課,能夠有效地避免教學中存在的隨意課、盲目課和單純的傳授課等不規範、教法陳舊的教學形式,逐漸形成符合教學規律,利於學生成長的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於初登講台、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或雖然有教學經驗但初次接觸説課的教師來説,是一種全面把握教材,宏觀感受教學全過程,快速規範教學行為的好方法,便於教師逐漸提高研究層面,取得更大收益。“四大模塊”的具體操作如下:第一,説教材。這一板塊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要説清這一課在整個教材的位置,又要説清在這本書以及本單元的位置。只有既清楚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又清楚學生後續學習內容,才能定位準確。內容確定,目標從三維角度即可確定,勿需多説。第二,説教法與學法。針對內容,針對學生情況,找準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實現以上目標,如何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第三,説教學程序。上面兩個板塊的內容搞清楚以後,下面就是如何實施的問題,採用何種方式導入,如何突顯重點,突破難點,要説出具體的方式方法等,將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情況進行預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都可一一説明。第四,説板書設計。這一板塊如有,可説明其作用,如無,不用贅述。其中第二、第三板塊是説課中的亮點,它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風格以及教師的整體素養。説課就如一篇論文,體現了是什麼(教學內容)、為什麼(教法與學法的設計)、怎麼樣(教學過程的實施)三方面的問題。

幼兒園説課稿 篇5

一、説課題名稱

今天我要説課的題目是幼兒園。

接下來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我的説課。

二、説設計意圖

眾所周知,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具備主動積極的特性,思維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強,語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能基本講清楚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及其變化,他們雖然在生活中觀察過父母怎樣去招待客人,但那只是旁觀者,並沒有親身體驗過做好一名小主人。設計這個活動,不僅可以使幼兒學會日常基本的接待禮儀,也可以讓他們養成樂於與人交往,樂於分享的能力,正如《綱要》所要求,“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因此此活動即來源於生活,又能在活動後服務於幼兒的生活,很適合在中班進行開展。

三、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基本動作的發展情況,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情感目標:樂於招待客人,有小主人翁意識,樂於與人分享,與人交往。

2、認知目標:掌握招待客人的基本禮儀。

3、動作技能目標:學習使用招待禮儀,禮貌用語。

四、説活動重難點

在活動目標的指引下,結合本次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將此活動的重點定位為:瞭解招待客人的基本禮儀,學習招待禮儀,禮貌用語。需要突破的難點為:樂於招待客人,有小主人翁意識,樂於與人分享,與人交往。

五、説教法、學法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納曾經説過,:“要給幼兒適合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教學方法尤為重要。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選擇了以下教學法:

教師注重輕鬆的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採用以下教法:

①提問法: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②交流討論法: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加深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③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角色扮演的環節中,激發幼兒對待客禮儀的興趣,更好的掌握待客禮儀。

④觀察法:是幼兒活動中常用的方法:可以讓幼兒在觀察時有一個直觀的感知。

幼兒注重自由地學――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採用以下學法:

①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説一説、想一想、學一學、做一做,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②小組合作法:通過自由分組的方式,在遊戲中體會待客禮儀以及與同伴一起合作玩耍的樂趣。

這些教法學法都能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積極的去參與到活動中,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有效的實現目標提供了依據。

六、説活動準備

為了能讓幼兒在一個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完成教學目的,活動前做了如下物質準備:

①物質準備:開放娃娃家,佈置成待客室。

②經驗準備:已對父母待客禮儀進行觀察;學習過《學做小客人》。

七、説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為了實現活動目標而設計的,為了能讓幼兒在快樂中學,在本次活動中採用的是一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五個環節:

激發興趣---幼兒交流---師幼互動---學習童謠---角色扮演

活動環節


活動內容


活動目的


1.激發興趣


展示小白兔去小熊家做客的故事圖片


提問:小白兔為什麼哭了?



此環節作為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並且採用提問法調動幼兒積極性,使幼兒多方位的進行參與,培養他們動腦思考、張口講話的能力,符合《綱要》中關於這一年齡階段幼兒的培養要求。


2.幼兒交流


教師請幼兒進行交流討論


提問: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麼做?


爸爸媽媽在家是怎麼招待客人的


中班幼兒已經知道一些生活規則,此提問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通過互相交流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加深幼兒各自的認識,初步交流待客之道,感受分享之樂。


3.師幼互動


請幼兒上台示範父母招待客人時的做法,進而對幼兒進行提問:怎樣招待小夥伴?


採用師幼互動法,請幼兒上台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並且假設式的提問可以讓幼兒在情境中思考,進一步瞭解待客禮儀,以及感受分享之樂。


4.學習童謠


教師示範《學做小主人》童謠,並且幼兒進行模仿。


此環節在教師的示範幼兒模仿下,使幼兒加深對待客禮儀的認識。


5. 分組扮演


幼兒互換角色進行扮演小主人與小客人,在此過程中教師巡迴個別指導。


遊戲法符合幼兒愛表演的特點,能夠激發幼兒興趣,互換角色能夠使幼兒遊戲中加深對待客禮儀認知和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八、説活動延伸

根據綱要要求,教育應該與生活相結合,所以此次活動延伸教師給幼兒佈置任務,邀請小夥伴到家裏去做客,做好小主人。

幼兒園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選自《多元智能創意課程》中班第八主題活動《美麗村》中的一節活動課《節約用紙》;從節約用紙這節課中,我們瞭解到了紙是要通過很多道工序才能夠生產出來,從而讓孩子們體會到紙來的很不容易,讓孩子們知道在生活中一定要節約用紙。

通過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的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對於節約用紙的意識不是很強,經常會隨意的把紙扔掉,發生浪費紙的現象。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和孩子們的討論獲得了很多節約用紙的好方法,加深了孩子們節約用紙的意識。通過學習利用紙漿進行創作,直觀的讓孩子們體會到了節約用紙的好方法。

我將本節課的重點定為:探討節約用紙的方法,難點是:建立節約用紙的意識,養成節約用紙的習慣。

本節課設計了:説説―講講―談談―議議―看看―做做等形式,讓孩子們建立節約用紙的意識,養成節約用紙的好習慣。

二、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目標,本次活動目標為:

1、瞭解紙的生產過程,知道紙的來之不易。

2、探討節約用紙的方法。

3、建立節約用紙的意識,養成節約用紙的習慣。

4、學習利用紙漿進行創作。

三、説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白紙、手工紙、衞生紙、報紙。

2、紙的生產過程視頻和ppt。

3、行為辨析圖片。

4、紙漿畫作品ppt。

5、輪廓圖、各種顏色紙漿、小抹布。

四、説過程

本次活動我共設計了七步

(一)出示紙張,説説紙的不同用途

在此步驟中我運用了談話法,通過和幼兒交談,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説一説我出示的各種紙的不同用途;

(二)觀看視頻,講講紙的生產過程

在此步驟中我運用了觀察法、講述法,通過讓幼兒觀看視頻從而瞭解紙的生產過程,師幼共同講一講紙的生產過程從而感知紙來的很不容易,我們要節約用紙。

(三)行為辨析,談談行為的對與錯

在這一步中我運用了談話法、觀察法,通過和幼兒交談,讓幼兒説出圖片上人物行為的對與錯,如果是錯的行為那麼要説一説如果是自己應如何去做,從本步的正確行為引出節約用紙的好方法。

(四)師幼討論,談談節約用紙方法

本步中我運用了討論法、談話法,通過讓幼兒的討論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節約用紙的好方法。在通過師幼的談話讓個別幼兒説一説討論出來的節約用紙的好方法。

(五)作品欣賞,感知廢紙的再利用

在此步驟中我運用了觀察法,通過觀看讓幼兒感知廢紙的再利用;

(六)動手操作,學做紙漿畫的方法

這一步中我運用了講解法、操作法,通過講解讓幼兒知道如何粘貼紙漿畫,再通過操作讓幼兒體驗做紙漿畫的快樂。

(七)提出要求,生活中要節約用紙

本步中我提出了要求,讓他們回去之後繼續蒐集有關節約用紙的好方法,回來和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並在生活中做到節約用紙。

五、説反思

本活動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突顯幼兒的主體性,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為幼兒建立一個探索、嘗試與交流的平台。課堂氣氛很活躍,突出了活動的重難點,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動預設的目標。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幼兒園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説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本文共三小節,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認識“烏、鴉”等九個生字。會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並背誦。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熱心幫助,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本課作者賦以烏鴉人的思維的,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學中抓住“到處”一詞理解烏鴉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理解課文也就成為本課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成了本課時一年級學生的難點的。

二、説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的,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的。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説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的。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的、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温了烏鴉對“老人”的孝敬。聯想到識字二里三字經練習冊中的“鴉反哺”這一內容,也便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着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後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喝”字。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二) 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由於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38篇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其中有三篇還是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這個字象什麼或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自學要求:A、藉助拼音讀通課文B、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C、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學習中我採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師準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拿出實物如:瓶子,石子,教學(瓶、石),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邊做以遊戲讓學生尋找到手裏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和“渴”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麼。

C、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指導書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可聯繫“河、右、力”來指導寫字,特別指出“可”字橫要長,豎鈎起筆不在橫的最右邊,“辦”字左點不同於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三)解疑 讀文 感悟

1、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才的自學的,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的,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新和進取的精神的,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麼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先可讓學生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裏?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的。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麼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並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照文字旁邊鮮豔、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的了。

可採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着,還是走吧!

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於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覆朗讀:怎麼辦呢?這裏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師隨便什麼講解都顯得多餘了。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鬥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為下一課時的體會烏鴉的善於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四)、指導朗讀,背誦

由於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並藉助板書邊演邊背。

五、板書説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的背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8rpx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