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推薦】説課稿模板6篇

【推薦】説課稿模板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説課稿模板6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這篇小文言文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文言文很簡短,僅用30個字就清楚地介紹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第一句話介紹了一個驚險的場景,第二句話用了連續的動詞表現出了司馬光的冷靜和機智。課文雖然是文言文,但文中用詞與現代文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因此讀和理解起來不是很困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帶着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但由於本文的文體特點,還是要以朗讀讀為主。在理解詞意上練習邊讀邊想。

二、説學生

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在讀和理解上可能會有些無從下手,但生活中也有過一些積累,如國學誦讀當中接觸過一些這樣的句子,所以也不會太陌生。教師可以採用圖文對照、結合註釋、查找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大意,感受文言文與現代文的相同之處,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三、説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註釋,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

3、緊扣重點詞句,感悟司馬光聰穎機智、遇事沉着冷靜的美好品質。

四、説教學過程:

(一)回顧積累,初識文言文

(二)揭示課題,認識複姓

(三)初讀課文,培養語感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採用了範讀、學生自由讀、有節奏的讀,師生對接讀,你問我答讀,記憶比拼讀,去掉標點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四)理解課文,感知人物

在這一環節,我讓孩子小組內交流讀懂的詞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學着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並設計了一個想象補白的創編,目的是為學生平時要學會抓住細節寫一件具體的事而服務的,課後練習的佈置也是這種指向,

(五)整體感知,熟讀成誦

最後這個環節我設計了背誦,希望同學們把這樣的文章記在腦海中。

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説課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21課《太陽》的第一課時。本課時的教學為本文的第二課時,乃至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一、 教材分析

《太陽》是一篇科普説明文,也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第一篇説明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説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説明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培養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二、 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7個生字,正確讀寫“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 等14個詞語。

2、能力目標:初步學習閲讀説明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説明事物的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科學,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三、説重點、難點

運用多種説明方法來説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因此,我把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定為: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脈絡,瞭解太陽的特點,初步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舉例子等方法來説明太陽的特點的。

四、 説教學方法

這是一篇説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在觀察某些事物的基礎上,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説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這樣來教的:

1、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先扶後放,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3、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的理解;

4、注重對學生的人文性評價,激勵孩子自主合作,自主探究;

5、通過朗讀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五、説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是採用以下的步驟進行教學法的:激趣導入——自讀自悟,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扶放結合,初步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一)激趣導入

1、以“嫦娥一號”登上月球的事件作為導入,學生一定興趣盎然。【三年級的小朋友對科普常識已經充滿了好奇,他們在課外常迷戀各種科普類讀物。這一導入適應了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出學生學習課文的勁兒。】

2、質疑課題:假如你是科學家,你想研究太陽的什麼?【創設這一情境質疑課題,學生的思考肯定更積極了。】

(二)藉助課件情境朗讀,形象地感知課文內容

我讓學生帶着疑問觀看課文的情境朗讀,然後談談自己從中得到什麼知識,解決了哪些疑問,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

【説明文同記敍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課件錄像,變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三)自讀自悟,學習生字詞,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

【《新課程標準》指出,三年級學生要培養通過初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能力。】

1、自讀全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注意個別字的寫法。

3、默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默讀時我提出: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寫太陽的三大特點的?哪些自然段是寫太陽與地球的密切關係的?

【這一環節,讓學生再次從整體上更深一步地感知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特點介紹事物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在快速閲讀中捕捉信息的能力,把學習權利交給學生,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扶放結合,感悟語言,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這個情境的創設,除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外,還能讓學生初步體會到要向別人介紹一樣事物,必須要具體説明,才能讓別人了該事物,從而領會到各種説明方法的重要性。】

2、精講第一自然段,學習列數字,作類比的説明方法。

【這一部分的教學,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授之以漁,為下面兩個自然段的小組合作學習打好基礎。】

3、指導朗讀:通過朗讀深入感受太陽“遠”的特點。【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的體驗和積累,而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

4、學法遷移,小組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讓學生以“漁”去捕“魚”,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對文章的説明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性自學能力。】

(五)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我採用了讓學生選擇説明方法完成填空的方法,讓學生鞏固對幾種説明方法的理解與運用。【《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引領學生充分接觸語言,體悟語言,進而運用語言。】

六、説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需要,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點,此板書簡潔明瞭,起到引領作用。

附:板書設計 21、 太陽

遠 1.5億公里

特點 大 130萬個地球

熱 6000攝氏度

關係密切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説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着手。

二、學情分析:

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啟示,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聯繫實際來理解。

三、設計理念:

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四、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3、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的教育意義,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六、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整體回顧 ,複習導入——初讀啟示,質疑——自讀自悟,解疑——聯繫實際,指導行為。

課中,我先要求學生讀標題,説説文章主要內容,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的把握,接着引導學生直奔文章的中心,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為切入口,牽動起因,經過,繼而層層剖析:感悟放魚的“難”, 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理解父親的教育給了“我”勇氣和力量。這種直奔中心,變序教學法,避免逐段講解,節約了教學時間,突出“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更”這個重點,突破了“體會從釣魚中得到的啟發”這個難點,有利於培養學生髮明性閲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特殊是逆向思維能力。然後,我創設情境:假如你就是34年後的作者,此時你想對父親説些什麼?這種換位思考的方法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想象中身臨其境,發生深切的體會。最後,我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説説“在生活中,你遇到過相似的“魚”嗎?你是怎麼做的?”這樣,就讓凝聚着作者靈感、豪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緒、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為他們精力世界中最深層、最根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

七、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文章構造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的重點及教師教學的過程,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

説課稿 篇4

【關鍵詞】內科學 肝硬化 説課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xx-3089(20xx)04-0248-01

本次説課的題目是《肝硬化》,以下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及目標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依次展開闡述。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

本次説課所選用的教材是由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侯恆主編的全國高職教育衞生部規劃供五年一貫制臨牀醫學專業用教材《內科學》。説課內容選自本教材第四篇第十章《肝硬化》。

本章是在介紹了消化系統疾病總論及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幾種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的基礎上,將要學習的本系統常見、重要的疾病,掌握好本課內容將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能有重要意義。

1.2教材內容

本課內容主要包括肝硬化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病理、臨牀表現、併發症、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和鑑別診斷及治療等。

 2.學情分析

2.1學生心理特點

高職院校生源大多是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高中畢業生,學習能力有所欠缺,學習態度有待轉變。而且由於之前學習成績的影響,他們大多數長期處在不被重視的學習環境中,易產生自卑心理,缺乏學習信心。

2.2學生知識能力水平

學生已經學習過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等專業基礎課,但知識掌握情況欠佳。而在專業課方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消化系統疾病總論、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對本系統疾病的常見症狀、常用檢查方法、治療措施等有所瞭解,為本課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

 3.教學重點、難點、目標分析

結合上述教材、學情分析,本着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醫學人才的宗旨,將本課教學重點、難點及目標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教學重點、難點

肝硬化的發病機制、臨牀表現、併發症、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及治療。

3.2教學目標

3.2.1知識、能力目標

掌握肝硬化的臨牀表現、併發症、診斷方法和治療措施;具備對肝硬化初步診斷治療能力。

3.2.2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習信念,激發學習興趣,養成嚴謹的治學態度。

 4.教法學法

4.1教法

為完成教學目標,在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結合醫學專業自身學習特點及課堂組織形式的可行性基礎上,本課主要運用多媒體演示、角色扮演、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貫穿分組討論、誘導提問等互動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

4.2學法指導

通過教法的滲透轉化,教學過程中的點撥啟發,完成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旨在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

5.教學程序

根據醫學專業知識自身特點及學生在學習中已經形成的內科學學習思路,對這次課的程序設計分以下五步:展示病例,導入主題;理論講授,輔助演示;再現病例,組織分析;角色扮演,探索治療;課堂小結,佈置作業。整個過程輔以板書。

5.1展示病例 導入主題

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一份典型的肝硬化病例,並且給出醫生對此病例的診斷。由此形成學生對本病的初步認識,消除陌生感,激發學習興趣;緊接着,為學生介紹本病流行病學情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肝硬化作為一種常見病對生命健康的危害,從而引起在學習態度上的重視。

5.2理論講授 輔助演示

接下來開始教授新課。醫學是以實踐經驗和實驗結果為理論基礎的科學,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把握必須牢固,這是醫學生素質能力的根基。為打牢這個基礎,教師按照病因、機制、病理變化、臨牀表現、檢查診斷的思路為學生逐一介紹,並對重點難點內容着重温故知新,深入淺出的.分析。在這看似循規蹈矩的教學程序中,結合豐富的多媒體演示、及時的總結提問始終吸引學生通過感受和思考參與到課堂中,領會和掌握相關知識。通過以上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打牢理論根基,在達到知識目標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嚴謹縝密的醫學邏輯思維。

5.3再現病例 組織分析

在介紹了以上知識後,教師再次展示課堂開始給出的病例,同時提出三個問題,供學生討論。

①醫生為什幺診斷為肝硬化?依據是什幺?

②為何沒有診斷為結核性腹膜炎或者慢性肝炎?

③如需確診,該患者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這是對前面所講授知識的綜合回顧、運用。以此鍛鍊學生在理論學習基礎上對疾病診斷的能力。

教師請同學思考討論後,個別同學作答,並且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分析指導,形成最終結論。三題討論結束後,提出第四個問題:如果你是醫生該如何為這位患者治療?請學生給出治療方案。

5.4角色扮演 探索治療

探索治療方法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是醫學專業能力素質的最重要體現。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請學生扮演醫生角色,就此病例的治療展開討論,討論開始前教師先交代清楚思路,即可以從病因治療、對症治療、防治併發症等幾個方面分別展開討論。

討論結束後要求每組給出一份治療方案,並提供該組同學在討論過程中遇到的最有爭議的幾個問題。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也巡堂參與,通過聆聽了解學生對本課的掌握情況。

十分鐘討論結束後,請每小組一名代表發言,針對每組的討論結果,其他組同學可以贊同,也鼓勵提出疑問,調動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思考。對於有創造思維的發言給與充分肯定,樹立學生學習信心。

學生代表發言後,教師針對不同觀點的結論歸納分析,並對提出的最有爭議的問題着重解釋,最終形成正確的結論。

5.5課堂小結 佈置作業

最後,教師進行課堂小結並佈置課後作業。課堂小結旨在將重點、難點內容進一步歸納、強調,並再次結合本課病例加深學生的印象。

 6.板書設計

儘管有多媒體輔助教學,但是傳統板書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略。本課的板書設計旨在明確體現知識結構,着重突出重、難點,直觀形象。

 7.教學評價

本課是傳統教學方式結合互動式教學方式的一次嘗試,一方面為學生打牢理論知識根基,形成縝密的醫學邏輯思維和端正的職業態度,培養對肝硬化的初步診治能力;另一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互動討論中將理論知識運用,從而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本文是新課程標準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1課。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通過一詳一略的兩件具體的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對人物語言的細節描寫,敍述了兩度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林肯,雖然出身貧寒,但面對態度傲慢,自恃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憑自己的智慧與寬容,捍衞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愛戴。

全文共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當林肯成為美國總統時,那些上流社會的人,都有點尷尬,想要羞辱林肯。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寫林肯面對參議員的嘲笑,以他出類拔萃的才華,贏得了大家的尊重。第六自然段寫林肯堅定地反對國家分裂,領導人民維護了國家統一。

在這一課中,作者寫得最多的是人物的語言。要想品讀林肯,那麼就勢必抓住這幾處對人物語言的刻畫。讓學生在閲讀過程中,通過文本去感悟人物形象

二、説教法

1、緊扣題目

以文章的題目《鞋匠的兒子》為着眼點,感悟林肯的人格魅力。林肯是一個鞋匠的兒子,而參議員又是以此來羞辱林肯,但林肯也是對“鞋匠的兒子”這一話題展開他精彩的演講,使得“鞋匠的兒子”這一名詞賦予了更深層的含義即“平等”這一概念。

2、抓住主線

課文是一片寫人的文章,在刻畫人物形象時,通常的寫作手法是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進行細緻描寫。而本課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來突現人物的精神風貌,人格魅力。

在教學中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講辭進行研讀感悟是重點,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層的內涵是關鍵,看似平淡普通的語句,卻藴含着深刻的哲理,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那樸實的話語,只有從中讀出人物的內心,才能讀出人物的神來,真正讀出人物的魅力所在。

因此在教授時,層層推進,讓學生抓住林肯的語言,逐句進行探討。比如:三個“永遠”,多次提及父親與修鞋等。讓學生對林肯有了實質性的瞭解,體會他深深地愛着父親,深深地愛着人民,深深地愛着國家,不僅是鞋匠的兒子,還是美國人民的兒子,把林肯的平民思想與人格魅力完美統一起來。

3、藉助輔線

刻畫人物上,有時從側面也能烘托處人物的形象。本課,參議員對林肯的態度發生戲劇性變化的線索“尷尬——羞辱——大笑——靜默——讚歎”也是文章的重點。

在教授時,首先質疑:林肯究竟發表了怎樣的演説,使得他們的態度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其次,通過參議員們逐步的態度變化的過程,使林肯這一人物形象逐漸豐滿。

三、説學法

1、以讀促情

閲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學會閲讀和發展語言,那最佳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讀,熟讀。反覆讀,也就是説,課文“典範”是憑藉,閲讀實踐是根本,以課文為憑藉,以讀書活動為根本的外部語文信息的加工內化過程。教師要不斷創造機會,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讀而不厭,讀中理解。通過反覆朗讀,每次讀都有新的體會,從而感受文章內在的思想。

2、以思為重

純粹的以讀為讀不是重點,在朗讀中應加入自己的思想。只有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在學習課文時,學生應積極進行思考。比如:林肯三次語言中,都提到自己的父親,並表示自己不如父親。三次所説的是否都是一個意思,那這樣又何必多次説明呢;他為什麼不以鞋匠的兒子為恥呢?等問題。都是把握文章的重要問題,只有通過思考,才能真正意義上去理解林肯這一人物形象。

説課稿 篇6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鳳棲梧》。我將從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學方法、説教學步驟、説板書設計五方面來談。

一、説教材。

《鳳棲梧》選自長春版八年級上冊《宋詞二首》中的一首,是婉約派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學習這首詞,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宋詞的特點,加深對婉約派作品的認識。

二、 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依據我校三課主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著名詞人的生平,詞的風格 。

2.注重誦讀,力求當堂背誦。

3.把握詞的文眼,感受詞作者的情感。

4.學生結合生活理解詞作,從詞作中汲取精神養分。

過程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掌握停頓,節奏與語氣。

2.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

3.鼓勵學生從語言的角度品析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詞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詞人面對生活與自身變化所持的態度與觀念 。

教學重點 :詞眼賞析 。

教學難點 :體會詞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詞人面對生活與自身變化所持的態度與觀念 。

三、 説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這是一首婉約派代表詞作,教師應做好朗讀指導,努力做到以聲表情,以情表意,聲情並茂,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愁情。

賞析教學法:《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四、 説教學過程。

1、導入:唐詩、宋詞、元曲是文學百花園中一顆顆亮麗的奇葩,從而引出宋詞,引出柳永,引出《鳳棲梧》。瞭解作者及其生平經歷,欲解其文,先解其人,以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為主,增加學生文學常識的積累。最後,我以小詩的形式總結柳永,加深學生對柳永的認識。

2、朗讀。朗讀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過程,它能幫助學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教師範讀,作好朗讀指導。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結合註釋,疏通文意。培養自主學習詞的有效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多次閲讀的基礎上感知文意。

4、師生共同賞析,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啟發思考。通過探討解決問題組織學生自我學習、自主解決問題,在學生回答結束以後,及時給予點撥,幫助學生理解。

在賞析的過程中,我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

(1)用一個字概括此時此刻詞人心境?學生很容易找出“愁”字,讓學生整體把握詞作的感情基調。

(2)作者為了春愁之情,描寫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描寫的好處?讓學生明白“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道理。

(3)體會《古詩十九首》“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與“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有異曲同工之妙。

(4)體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現實意義?力求達到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緊接着我又設置了評價柳永,這一問題意在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柳永。

(5)最後向學生推薦柳永的《雨霖鈴》,以此增加學生的閲讀面。

總之,我向來遵循一個原則,教師只有清清楚楚走進教室,學生才能明明白白走出課堂。所以,本節課我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當然,由於個人水平有限,駕馭課堂的能力還很不夠,所以,本節課還有很多缺點和不足,在此,我懇請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標籤: 説課稿 模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pk2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