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信息技術説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精選信息技術説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信息技術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信息技術説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自然災害的知識;

2、學會利用“主題”模板對網頁進行修飾,增強網頁的視覺效果。

教學重點:

利用“主題”模板對網頁進行修飾,增強網頁的視覺效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近年來,我國的自然災害現象很多,洪水,颱風等等,嚴重影響着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並積極採取有效的防禦措施,減少自然災害給我們造成的損失。

自然災害有很多種,表現也各有不同,發生的時間、地區等等都不一樣,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我們要針對不同的災害的發生特點,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將損失減小到最低。在自然災害來臨的時候,我們要知道怎樣做,瞭解一些臨災自救常識。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製作有關自然災害的網頁。

二、搜索信息

1、自然災害的概述

地震、海嘯、滑坡、泥石流、洪澇、乾旱、寒潮等。

三、設計網頁結構

根據P76—77進行設計製作。

四、製作網頁

1、根據網頁結構圖進行製作網頁。

A.頁面設計

頁面涉及內容比較多,介紹了多種自然災害。合理安排網頁中的元素,儘量使用通俗化的語言。自然災害給人一種很壓抑的感覺,因此頁面顏色建議採用灰色調。首頁欄目中的各個二級頁面都是採用框架製作的,二級頁面中欄目的具體內容都在一個窗口顯示。由於首頁中各個欄目,如:地震、乾旱等給人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頁面的形式和顏色等方面都要以不同的方式呈現。頁面的佈局也可以各有不同,顯示不同的風格。

2.“主題”的使用

“主題”類似於樣式,還可以對其再編輯,形成新的主題,建立新模板。“主題”的編輯和使用很靈活,能達到很好的修飾網頁的效果。本課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頁面風格各有不同,學生可以編輯多個“主題”模板,形成有自己風格的主題,方便以後調用。

四、交流:主題與樣式有什麼不同?

“樣式”可以方便地為網頁中的各個元素設置背景顏色和圖片並進行精確的定位控制,只能應用到頁面,不能應用到整個站點;“主題”也可以方便地使頁面的背景、字體等頁面元素風格統一起來,它既可以應用到單一的頁面上,也可以應用到整個站點。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2

軟件的安裝與卸載

教學目的:

1.瞭解操作系統的作用

2.掌握應用軟件的安裝與卸載方法

3.瞭解系統的基本優化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應用軟件的安裝與卸載方法

教學難點:

應用軟件的安裝與卸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操作系統

1.創設情境,明確任務。

引導學生回顧計算機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組成的知識問:如果一台計算機沒有安裝操作系統能啟動嗎?此時計算機無法啟動,會出現找不到系統盤

2.老師引導

那麼操作系統在計算機中起什麼作用呢?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的大管家,它負責管理和控制計算機的各個部件,使它們協調一致地工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統軟件。一台計算機只有安裝了操作系統才能正常工作。

二、應用軟件的安裝與卸載

1.安裝應用軟件要求學生完成安裝“傲遊(Maxthon)瀏覽器”軟件的實踐操作,安裝過程中,教師重點講解學生遇到的普遍問題,化解難點知識。安裝完成後,引導學生到“C:ProgramFiles”目錄下查看計算機所安裝的應用軟件,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安裝應用軟件的理解。

2.應用軟件的卸載

①明確任務思考:如何卸載應用軟件,以釋放佔用的磁盤空間。

②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展示教材上的兩種方法:使用軟件自帶的卸載程序或使用WinXP的“添加/刪除程序”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使用以上兩種方法將“傲遊(Maxthon)瀏覽器”30軟件卸載。(可進行小組比賽)

三、系統優化

問:如何清除刪除操作中產生的大量臨時文件和碎片?如何釋放磁盤空間,提高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單擊“開始”按鈕,執行“程序→附件→系統工具→磁盤清理”卸載軟件也是在釋放磁盤空間。教師演示,實踐操作。教師邊講解邊演示磁盤清理操作,突破重點和難點;學生對自己的計算機進行磁盤清理,鞏固所學的知識。課堂小結:請學生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並留下實踐思考題:除了課堂所講的兩種卸載軟件的方法,同學們還有什麼方法能卸載軟件?

課堂練習:我們除了可以在網絡上下載遊戲軟件外,還可以下載很多免費的工具軟件。請大家利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在“華軍軟件園”()下載“影音風暴”軟件,並安裝。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彙報進行補充和説明。

網絡上的軟件資源有試用的和免費的,作為學生要抵制、不使用盜版軟件。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1.網頁屬性設置

2.插入水平線、字幕、動畫、表格

3.理解並掌握超鏈接的設置

4.遵守道德,負責任的使用和發佈網絡信息,學會協作。

二、重難點

1.網頁屬性設置

2.網頁基本元素輸入

3.理解掌握超鏈接設置

三、教具準備電子教室課件

四、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任務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兵教兵

五、説課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

利用極域電子教室給學生展示製作好的網站,給學生以視覺衝擊和操作衝動。讓學生説説對展示網站的看法並説出網頁中重要有哪些網頁元素,順勢導入frontpage20xx複習。

2、根據學生指出網頁中的網頁元素,制定展示本課學習目標。

3、自主探究

組織學生對照網頁內容,自主探究,完成課本內容知識梳理。組織學生能夠根據學生內容,自主梳理課程知識內容,自主構建知識框架結構。

學生利用學案,對照frontpage練習使用。

六、上機實踐

將學生分組進行網頁文件的製作,構建良好的競爭氛圍。將學生分組,學生推薦小組長。組織學生在完成實踐製作,教師隨機巡迴指導。

根據學生製作效果,選擇優秀學生作品展示教學成果。

首先讓學生對本小組的作品進行自評,選出本小組自認為比較優秀的作品。然後進行小組間的互評。

教師根據學生自評互評內容及時進行點評,並進行相關廣播演示,優秀作品共享展示。

重點強調網頁製作的習慣養成,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信息意識。

七、教學總結

讓學生總結本課複習學習心得。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4

信息技術基礎説課稿

課程名稱:第四章信息的管理 4.2數據庫系統(第一課時) 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1. 課表要求

《課程標準》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要求是:通過對簡單數據庫的解剖分析,瞭解使用數據庫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與方法。 2.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感性認識數據庫的四個相關概念,並掌握數據表中記錄的基本操作。 難點:對數據庫相關概念的理解以及對數據表記錄操作的落實與評價。 3. 教學內容分析與選擇 該課時內容為教材:第四章信息的管理第二節數據庫系統第一課時的內容,包括數據庫概念、字段類型及Access簡介。

本節課主要以瞭解數據庫基本概念、認識數據庫基本結構為主,整體上學生接觸的新概念比較多,需要教師介紹的內容也稍顯過多。通過對簡單數據庫的剖析,可以使學生了解數據庫管理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初步掌握簡單的數據庫基本操作,為將來學習選修模塊“數據管理技術”作知識和技能的準備。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時可能會碰到兩個問題:一是對數據庫四個基本概念(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管理系統、數據庫應用系統、數據庫系統)的理解與區別(對於從未真正接觸過數據庫的學生來説,要在短時間內理解這幾個非常陌生的專業術語確實存在較大的困難,教師儘可能通過通俗的語言以及學生容易聯想的生活例子進行解釋和類比,以幫助學生理解這幾個概念之間的關係。);二是如果學生對Excel的學習不夠深入或是遺忘較多,那麼在認識數據表的記錄和字段以及對記錄進行操作時也會碰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難(通過對電子表格和數據表進行對比教學以及讓學生憑藉以往對Excel的操作經驗自行嘗試Access操作的方法使學生自然地接受Access和數據表。)。

二、學情分析

本課對學生學習基礎的要求是:已經較為熟練地掌握了電子表格的基本操作,並體驗過網上數據檢索的強大優勢。由於學生已經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因此,可以通過與Excel進行對比自然地過渡到Access,此外,憑藉以前對Excel的學習經驗,學生對以表格形式來組織和管理數據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因此,在理解數據庫的基本結構方面應該不存在什麼困難。學習該節內容的前提是學生已經初步感受過利用數據庫存儲、管理大量數據並實現高效檢索的優勢,但學生只知道是數據庫在起着關鍵的作用,而真正的數據庫卻並沒有接觸過,因此,對於“數據庫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數據庫是怎麼形成的”、“數據庫是如何管理數據的”充滿好奇,而這些疑問正好可以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得以解決。綜上所述,學生對Excel的掌握程度以及網上檢索的體驗經歷將對本節課的各個環節能否順利開展產生較大的影響。

由於本課的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因此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學習,如小組討論互助、對比聯想、技能遷移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就動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瞭解數據庫系統的基本概念;簡單認識數據表的結構,並初步掌握數據表中瀏覽、添加、刪除、修改記錄的基本操作。 2、過程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觸類旁通、總結歸納的學習能力,並靈活運用自學、探究、討論、交流、對比、互助等多種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合理使用信息和保護信息的習慣與意識。

四、主要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對比演示、體驗探究、任務驅動、小組互助

簡述設計創新之處及特色(300)

1、源於生活、用於生活;2、觸類旁通、學會學習;3、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5

説課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信息技術課本第一冊第55頁的《第十四課 畫一個生日蛋糕》的第一課時,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了這一課。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流程六個方面對本課作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畫圖》單元中的一課,在本課前安排了《認識畫圖軟件》、《在電腦裏塗鴉》,本課以一個生日蛋糕貫穿始終。從教材的安排和內容上來看,本課屬於畫圖軟件中的一個基礎知識,其目的是在於:掌握畫圖軟件中的常用工具。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説相對簡單,學生能很快的掌握常用工具的用法。三年級學生正處於喜歡模仿的時候,模仿老師、模仿同學,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創新,強調學生按自己的興趣畫,要有自信。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常用工具直線、曲線、矩形、橢圓的使用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繪畫能力和審美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微機操作習慣和美感

教學重點:掌握常用工具直線、曲線、矩形、橢圓的使用

教學難點:掌握曲線的畫法

四、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和任務驅動法

五、學習方法

嘗試操作法和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法

六、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入

複習舊知,通過談話----給爸爸媽媽畫一個生日蛋糕導入新課,調動起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探索新知

1、先讓學生觀察並回答,蛋糕是由哪些工具畫出來的。

2、教師示範演示畫蛋糕,讓學生了解幾種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畫蛋糕的步驟,突出重點。

3、協同操作畫曲線,分散難點。

4、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畫蛋糕。

(三)、實踐應用

想一想還能用這些工具畫什麼?並畫一畫。擴展新知。

(四)、反思小結

總結本課新知,加深記憶。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海南省九年義務教育《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第2章第1節的內容,由於本節理論知識比較多,我對本課進行了二次開發,加入了第2章第2節簡單製作GIF動畫的部分知識點,通過讓學生繪製簡筆畫製作GIF動畫來理解動畫的基本原理。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一些常用軟件的操作,也非常喜愛動畫,但是對於動畫形成的原理以及動畫製作的過程感到很神祕,本課教學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能夠通過自主學習、自我探究、集體討論等方式較好地掌握GIF動畫的簡單製作。

(三)教學目標

依據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圍繞“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為目的,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動畫的基本原理及幀的含義;

(2)學會使用Ulead GIF Animator 軟件製作簡單的GIF動畫。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看視頻和問題探究,瞭解動畫的基本原理及幀的含義;

(2)通過任務練習和分組製作,提高學生製作GIF動畫的能力,體驗計算機動畫技術的優越性,增強學生對動畫基本原理的理解;

(3)利用小組協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動畫技術的魅力,培養學生學習動畫製作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2)領悟善於思考和創造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獲得更多個人情感體驗。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製作簡單的GIF動畫,進而讓學生理解動畫的基本原理。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定位為:

教學重點:學會製作簡單的GIF動畫。

教學難點:通過製作GIF動畫理解動畫的基本原理。

二、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為了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的精髓就是要改變學生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本節課通過由易到難的任務讓學生去探究,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新課的內容,解決教學重點難點。

2.演示講授法。

講授法是傳授基礎知識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效率比較高。本節對學生有疑惑的地方和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演示講解。

(二)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着任務,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意義建構並解決相關問題。

(三)多媒體輔助

多媒體網絡教室、教學控制軟件、教學PPT、教學資源。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7

今天我上的彙報內容是《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分析、學習方法分析、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設計思想、教學過程與環節設計分析、歸納總結等八個方面來進行。

一、教材分析:

1. 本節內容是依據教材:廣東教育出版社所出的信息技術(必修)《信息技術基礎》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上)》第一節《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的第二課時。

2. 本節內容主要包含“常見文本類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軟件以及它們的特點”,第二節主要就是常用文本加工軟件的使用。

3. 常見文本類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軟件以及它們的特點是基本知識,屬於必須掌握的內容。

4. 新課標對本章明確要求:能夠根據任務需求,選擇恰當的工具軟件處理信息,呈現主題,表達創意。由此可見本節課的作用。

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1、掌握文本信息的加工。2、熟悉WORD軟件的使用方法及常用操作。

2)、過程與方法目標:根據範文選擇合適的軟件,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作品的加工,從而掌握WORD的各種常用操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審美能力;讓學生通過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後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信息素養。

6.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熟悉和掌握WORD軟件的使用方法。

2)、教學難點:體會什麼樣的加工是恰當的加工,如何利用恰當的加工軟件對信息進行恰當的加工,更好地表達信息的主題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首先,高一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明顯增強,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再加上前幾節課合作的基礎,基本上都能夠與他人合作完成小組任務。

其次,學生在初中時已經接觸過基本的文本處理知識,但是掌握得不好,對WORD文字編輯能力還不熟悉。

另外,學生因為家庭條件、興趣愛好、原來初中學校條件等因素,從而計算機基礎水平層次不齊,所以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可能會出現學生“吃不飽”和“消化不了”的問題。因而在教學中可能會有個別學生跟不上,就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案例展示法:教師展示案例,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從而進行設計。

2、主動式任務驅動法:通過“提出任務和注意點—教師演示—學生動手實踐——歸納交流”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完成一定的任務。

四、學習方法分析:

1、 自主學習:在常見文本類型和任務驅動這一塊,由於學生文本編輯基礎不好,所以由老師提供“素材”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學生通過觀看教師演示及講解和然後實踐操作,從中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

2、協作學習:同學間可相互協作完成任務,通過協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從而開闊學生的思路。

五、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

1、計算機教室

2、天寓電子教室及加工好的WORD範文。

六、設計思想:

這節課的設計是以新課改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學生起點水平和個性方面的差異,注意講練結合結合。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不斷演示,讓學生理解,熟悉各種操作。

七、歸納總結:

以上是我對《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一)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設計方向。在整個課堂中,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書本知識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並且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但這堂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課堂考慮不充分,比如:講的知識點多了,可能很多同學跟着教師做完後,自己做時就有困難,還有時間的把握欠缺。當然還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指教,我會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術課的重要任務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教學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意識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養。信息技術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使他們把信息技術很好地融入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去。所以我們上任何一堂課都要時時記住“信息技術”這個大背景,完全照本宣科是背離“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特徵的。

《電子賀卡》是中國地圖出版社五年級信息技術第五單元第八課的內容。教材以主題的形式呈現word的各個功能。本節課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內容和形式的重組。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word中的文字輸入,文本修飾,查找與替換,等操作,教材適時的安排了插入圖片和文本框的內容。這些操作在Word應用中非常基礎而重要,掌握這些操作對後續Word知識和其它

軟件中文本處理的學習是很好的鋪墊。

從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來看,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如果在教學中只讓學生單純為掌握知識而教,會造成學生處理信息的盲目性,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增加完成類似“任務”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在體現學科特徵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以及教會學生會學習是重中之重。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word中運用圖片、藝術字、文本框進行綜合處理問題的方法。

(2)鍛鍊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綜合實踐操作的能力。

(3)發揮學生的設計才能和創意,並學會評價作品。

(4)通過交流評價,讓學生增強自信心並充分發揮想象力,製作有自己特色的賀卡,並體驗成功的快樂。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在文檔中插入各種不同的對象,如圖片、藝術字、文本框等,採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感受學習用Word軟件來製作電子賀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尊敬父母的傳統美德。

(2)在獲得用WORD製作電子賀卡知識的同時,體會在word中綜合文字、圖片等的處理效果,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

(2)使學生對“字處理”軟件的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賀卡中圖片、藝術字、文本框之間的位置關係。

2.插入對象(圖片、藝術字、文本框)的格式(色彩搭配、位置擺放)設置。

二、教學方法

從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來看,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如果在教學中只讓學生單純為掌握知識而教,會造成學生處理信息的盲目性,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增加完成類似“任務”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在體現學科特徵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以及教會學生會學習是重中之重。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想學。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特別重視並充分利用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入語,讓學生真正想學。我在導入時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接下來展示幾張與同齡人製作的電子賀卡,我看到了他們臉上驚喜的表情,學生看後,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運用激勵機制,展示同齡人的作品,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這些賀卡漂亮嗎?哪裏漂亮?”學生在回答中自然地明白了漂亮的賀卡該是什麼樣的!“想不想自己做一張漂亮的電子賀卡?”“怎麼才能做出這麼好看的賀卡呢?”我在講授新課時,採用了“過五關斬六將”的方式再次吸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技能,讓學生學會學。

激趣導入後,我沒有馬上告訴他們用word20xx製作電子賀卡的步驟,而是有意識地大膽地讓學生根據現有的賀卡,討論思考要做一張賀卡需要有那些操作,進行構思。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體性,自主獲得知識技能,實踐證明這樣設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這樣也讓學生明確任務。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很多同學在操作的過程中只要碰到了問題,就馬上問同桌或老師,所以現在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如果在自己不能解決問題,就請教同桌和老師。我相信長期堅持,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有幫助。另外我認為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抓住教學契機,有意識地發現學生的優秀作品,便於課堂後段進行展示。

(三)、鼓勵創新,尊重學生個性,培養信息素養。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先去構思再操作;把教學過程分為“五關六將”並“暗下埋伏”;讓沒有做完的學生繼續做完,已經做完的學生就開動腦筋,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賀卡做得更加精美。這樣一來,給學生明確本課主要內容;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信心,能夠較好的記住了“保存”這個學生經常忘記的操作;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了不同的任務,鼓勵學生在掌握了基本製作步驟的基礎上創新操作,在作品中體現出自己的個性。

我認為要維持學生在課堂上45分鐘的學習熱情,就要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不斷修改創新,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發揮能動性。操作結束後,展示學生作品,我展示了優秀作品,也展示了做得不那麼精美的作品,讓學生互評,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互相學習,既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又主動發現了別人作品中的閃光點,看到了自己和別人想法的不同,這再一次激勵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就是一個學習過程。此時再讓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賀卡,讓他們不僅僅學會了這節課要求的技能,還使學生融會貫通,綜合運用了word20xx中的一些知識。這一個環節使學生的思路開闊了,也更加願意嘗試操作了。我認為展示學生作品,可以培養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讓學生享受小成功,老師同學都沒有取笑做得不好的作品,而是提出自己的意見,淡化了學生失敗的感覺,體會到了大膽嘗試就會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了創新意識。在課堂結束的時候,我覺得我還可以向學生提出新的問題,例如怎樣在賀卡中加入音樂等,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

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9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和要求

1、瞭解計算機的組成部分: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

2、瞭解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用途

3、能對照實物説出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的名稱。

3、能找到顯示器和主機的開關

4、認識不同的電腦

教學重點:

瞭解計算機的組成部分: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

教學難點:

能對照實物説出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的名稱

教學準備:

計算機、網絡、課件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到學校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新朋友給大家!

出示電腦圖,新朋友的名字叫電腦,它的本領很大,大家想認識它嗎?

二、教學新課

(一)數一數(瞭解電腦的組成部分)

想和電腦做朋友,我們就要先認識它,觀察身邊電腦,先數一數,你身邊的電腦由幾個部分組成?再用手摸一摸,它們是硬的還是軟的?它們像什麼?

剛才小朋友們説真好,電腦由4個部分組成,有的小朋友説像電視機,有的小朋友説是像箱子,還有的小朋友説像小老鼠……

電腦的4個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

一台電腦一般都包括主機、顯示器、鍵盤和鼠標等。

1、這個像電視機一樣的就是顯示器吧!它有什麼用途?

顯示器的屏幕真奇妙,能讓我們看見五彩繽紛的世界。

你能行:找到顯示器的開關,按一下,並仔細觀察。

2、這主機箱有啥用途?

主機是電腦的“腦袋”,電腦要工作少不了它。

3、怎麼才能讓電腦聽我的命令?(鼠標)

你可別小看它!它是電腦的指揮員之一,用它可以命令電腦工作。

4、這個有很多按鍵的東西是鍵盤!

對,它是電腦的另一個指揮員。

(二)説一説

請同學看實物説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的名稱

(三)看一看

出示各種電腦圖片: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

這些電腦的雖然長相雖然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是電腦。

全課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新朋友――電腦,還了解了它各部分的名字,以後我們就要和新朋友一起學習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愛護它。

教後感:一年級第一節電腦課,我安排了認識新朋友來介紹電腦的組成部分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通過學生的反應,多數學生都能很快接受,並能準確的説出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的名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e34x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