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北京亮起來了的説課稿

北京亮起來了的説課稿

《北京亮起來了》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第四冊第三組教材。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緊扣"美麗的祖國,可愛的家鄉"這一單元主題,課文描繪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輝煌明亮的夜景。圍繞"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一句,課文具體介紹了華燈高照的長安街,環形路上的立交橋,煥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單商業街,古老的故宮等不同的場景,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北京由衷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本文的語言非常優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詞語和幾個比喻句,抓住了景物的特點,讓課文增色不少,是引導學生品讀、積累的好材料。

北京亮起來了的説課稿

本課識字量大,字形複雜,在感受北京美麗夜景的同時識記生字,積累那些好詞佳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二年級的學生已具有的一定的自主識字和閲讀的能力。根據具體的學情和課標對本學段學生的要求,我預設了以下的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聯繫生活,結合圖片,理解"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夜幕降臨"等詞的意思。

2、正確朗讀課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好詞佳句。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激發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課的教學,就以此為理念,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整合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因素,力求給學生創設生動的語言實踐情境,讓他們在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切實得到語文素養的提升。

基於以上分析,為了突出重點,突出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板塊的教學。

 一、導入,產生一種嚮往

上課伊時,我讓學生聯繫上冊所學的《北京》,説説印象中,你覺得最美的是北京的哪裏。如果有學生去過北京,也可以讓他們談談北京留給自己最深刻的印象,北京最美麗的景點。語文的學習不是零起點。此板塊,我主要引導學生回顧舊知,結合生活體驗來談論對北京的印象。我又引導學生走進夜幕中美麗的北京,喚醒了學生已有的對北京的認識,激活了潛藏在他們腦海中的一些體驗,激起了學生強烈的'閲讀期待,為下面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初讀,體驗一番美感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説:閲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此環節,我安排了兩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書。第一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第二次,我請學生分小節輪讀課文。本課的生字詞較多,不少詞語比較華麗,和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在這裏,我對詞語進行了歸類。

一類是文中出現較多的四字詞語:夜幕降臨、燈光閃爍、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絢麗多彩、華燈高照、從天而降。一類是關於北京地名的詞語:如王府井、西單商業街、故宮等。將初讀反饋和字詞教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規律: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利於更好地瞭解學情,並且立足具體的學情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讀了課文,我讓學生説説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來了,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學生會找出文中長安街,立交橋,王府井、西單商業街,故宮等景點,大致地把握了行文的線索,有的會聯繫文中開頭和結尾的有關詞句交流北京留給他們整體的一個印象,也有的會從直感上抒發對美麗的北京由衷地讚歎。閲讀一般都要經歷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從小培養學生一種從文本信息中捕捉重要的信息,獲得一個總體的印象,將厚書讀薄的閲讀品質可以讓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學生受益終生。

三、研讀,品悟一番美景

本文主體部分的行文線索非常清晰,遵循長安街──環行路上的立交橋──王府井、西單商業街──故宮的線索,讓學生潛入語言文字細細品讀,説説自己最喜歡什麼地方的夜景,談談自己最深的感悟和理解。

根據各個景點的行文特點,這裏我將根據學生個性化的喜好和理解,相機進行以下的教學。

1、欣賞長安街、天門城樓的風光片,感受動靜結合的美:

課文第二段辭藻華美,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尤其是“長安街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一句學生較難理解。為了突破這一學生認知上的難點,我剪輯了一段長安街、天門城樓的風光片,結合形象的畫面,請小學生認一認“華燈”,那些奪目的、絢麗的、紛繁變幻的燈光,那多得像流水,不停歇的、來來往往、頻繁不斷的車輛,那裝扮華麗的天門城樓更是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富麗堂皇,熠熠生輝,展現着一種華貴的美,學生自然就理解了“華燈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輝煌”等詞的意思。大街上那麼多華麗的燈光,那麼多汽車的車燈都亮起來了,燈光一閃一閃的,綿長的、璀璨的、亮麗,就彷彿是銀河從天而降,那燦爛無比、耀眼無比的星漢落入了凡間,將北京的夜空裝扮得無窮的漂亮。流動的車燈,還有那彩燈映襯下的、裝扮下的建築物也顯得分外的雄偉。一動一靜,給北京的夜空增色不少。

2、拓展“猶如”的內涵,感受豐富多彩的美:

第三段有一句:環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橋猶如道道彩虹。我請學生將“猶如”換成其他的詞,學生會找到“好像”、“就像”等。運用找近義詞的方法,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了“猶如”的意思。此外,我還配合圖片,引導學生觀

察立交橋上那斑斕多彩的燈光,色彩不一,隨着立交橋綿延到很遠很遠……這種形狀,這種色彩,像極了天上的彩虹,彎彎的,多彩的。我還向學生出示一系列美麗的燈光:明亮的照明燈、投射很美的草坪燈、變化多端的噴泉燈、異常亮麗的禮花燈……讓學生展開自由的想象,運用“猶如”一詞,誇誇自己看到的燈光。在看圖想象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內化了“猶如”這一詞,並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北京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燈光,感受到了夜晚的北京那獨有的豐富多彩的美麗。

3、對比白天與夜晚,感受“不夜城”的美:

王府井、西單商業街繁華異常。白天的大街上櫥窗眾多、廣告林立、霓虹燈遍佈。到了夜晚,原本平靜的一切都顯現出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我讓學生比較在白天與夜晚,大街上的景色分別有哪些不同,學生便會找到課文第四段中的有關語句:櫥窗變得明亮,廣告變得絢麗多彩,霓虹燈變得五光十色,原本繁華的大街變得徹夜通明,徹夜未眠,北京頓時成了一座“不夜城”。通過這樣的比較,相信學生定能感受到:北京的夜晚因為有了燈光,而變得更加得繁華與美麗。

4、抓住“古老”與“年輕”,感受“矛盾”的美:

在第五段中,有這樣一句:“古老的故宮變得年輕了。”“古老”和“年輕”是組反義詞,為什麼可以同時運用於故宮,這是引起學生認知障礙的矛盾處,教學時可以充分加以利用。我讓學生説説為什麼故宮是“古老”的,學生會利用他們從課外書、電視、家人處得來的知識述説故宮悠久的歷史。在學生暢談了對故宮“古老”的理解後,我補充了這樣一段文字:故宮是有着近600年悠久歷史的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羣,它不僅見證了中華民族近現代的興衰史,也是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世界級博物館。然後,我又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文52頁的插圖,讓學生感受一下燈光映襯下的故宮,像一座晶瑩剔透的玻璃城,長長的城牆和美麗的角樓倒映在河面上,銀光閃閃,像是有兩座城,一座在地上,一座在水裏,顯得十分的動人。故宮有着悠遠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着一種古典的美。同時也因為有了燈光的裝扮,更富於一種現代的美。這種古典與現代的美的統一讓故宮煥發着青春與活力,變得更加的迷人與美麗。

在理解這些重點詞句時,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説出很深的感悟。只要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一定的內化,在看圖、比較、交流、聯繫生活實際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原先的對北京的認識和了解就可以了。因為融入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真情實感,學生一定能從課文中的語言中獲得一種美感,體驗北京那美麗的夜景。領略了這些景點的夜景。我充滿激情地對學生説:“古老的北京,不停地書寫着新的一頁,不停描繪新的圖畫。我們的北京值得每一箇中國人驕傲。此時,我們的心情一樣激動。就讓我們把對北京的熱愛高聲誦讀出來吧!”此時學生的朗讀已經能夠入情入境,有滋有味了。

 四、拓展,內化一些語言

學了課文,我讓學生摘錄一些文中自己喜歡的優美的語言,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我認為語言的積累離不開筆頭的記憶和背誦,這將成為學生頭腦中的一部分,潛移默化地體現在他們今後的語言運用中。課後,我還發動同學們收集北京夜景的圖片,搞一次展覽作為班隊活動,請同學做解説員,讓他們在生動有趣的語言實踐情景中將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全班的交流討論中不斷地吸納別人有價值的語言化為己用,不斷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標籤: 北京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2xdp9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