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空中飛行的動物説課稿

空中飛行的動物説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空中飛行的動物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空中飛行的動物説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為大家展示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種環境中的動物》,第三節《空中飛行的動物》第一課時的“説課”部分。

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展示我的“説課”內容。

一、教材分析

動物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員,對生物圈有重要作用。動物都有與各自的環境和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鳥類也不例外,鳥類的飛行運動又給了人們許多的感悟和啟迪。

教材安排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鳥適於飛行的特點,理解鳥對環境及生活習性的適應性,並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考慮到八年級的學生對於鳥的飛行比較熟悉,但對它們有哪些特點是適於空中飛翔的知識還不甚明確。所以教師應多從實際出發,指導學生分組探究,合作學習,便於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對鳥的形態、結構、生理特點的觀察與探究,使學生能闡明鳥類適於空中飛行的特點;

2、通過觀察和交流,使學生能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鳥適於飛行的特點”的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過程中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溝通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分析和交流,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美德;

2、通過分組探究,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難點:

1、“鳥適於飛行的特點”探究活動的設計及實施

2、鳥的呼吸。

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重點知識的學習;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適時啟發和引導,從而實現難點“1”的突破,鳥的呼吸則主要是通過“動畫講解”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此知識點的理解和深化。

二、教學構思

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學習能力,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應側重於指導學生探究的過程。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採用直觀教學、自學導思,通過創設情景,設置問題,激發學生觀察、思考、分析、討論、交流、歸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的探究方法,品嚐探究式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同學間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並進一步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

三、教學實踐

1、創設情境,引導思考

情景導入,應重在精彩並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呈現影音】通過精彩的畫面和充滿感情的語言,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一上課就融入到學習和探究的氛圍中,併為課堂教學奠定了一個輕鬆、和諧的基調。

通過學生交流生活中已知的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達到資源共享,使後面的探究活動更容易開展,有助於自主學習、分析歸納,並能激起學生想要表達的激情。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的探究活動的設計及實施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突出和突破,是本節課成功的關鍵。我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並且把重點放在探究方法的選擇和探究過程的指導上。組織學生分組、分步驟進行探究,適時啟發,正確引導,讓學生沿着探究主題,靈活運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問題,建構知識,循序漸進,得出結論。

探究內容主要包括鳥的外部形態、肌肉和骨骼、消化、循環、呼吸等幾個方面。在探究外形、羽毛、翅膀、肌肉等特點時,主要採用了觀察和觸摸實物的方式獲取知識,讓同學們看一看,摸一摸。【呈現】這種實物直觀的探究方法,真實感強,學生參與慾望強烈。學生一看到鴿子就立刻興奮起來,觀察仔細,討論熱烈,表達完整。“流線型的體形能減少空氣阻力”這一知識點,我通過讓學生自己分別投擲一張紙和用同樣的紙疊成的紙飛機來進行觀察比較,使學生體驗深刻而又難忘。在探究骨骼特點時,首先指導觀察家鴿骨骼圖片和長骨標本,瞭解鳥類的骨骼特點,最後通過“骨的沉浮”演示實驗,讓學生體會“鳥的骨比較輕”的特點。這個看似簡單的實驗,其實是注重知識的完整建構。【呈現】在探究鳥的消化和循環方面的特點時,主要是運用分析資料法來完成的。鳥類的呼吸是一個難點,如何突破?CAI課件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也展示了它的魅力,首先觀察家鴿呼吸系統的圖片,瞭解鳥的氣囊,接着視聽動畫講解“鳥的呼吸”。【呈現】配音動畫,加深了學生對本知識點的理解和深化從而實現了難點突破。多種探究方法的合理運用,既有利於保持學生的探究興趣,又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我不僅注重了探究方法的選擇,而且發揮了老師的重要指導作用。既給學有餘力的學生以發揮的空間,又給學困生以提高的機會。促進了探究的順利進行。【呈現】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並且注重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多種探究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在積極、愉快、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學習。

整個探究活動,既有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有師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動。在此基礎上,教師提示學生完成鳥適於飛行的若干特點的總結,完善自己的結論。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並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識記能力和概括能力。

總之,探究過程層層遞進,前一環節促進後一個環節的學習;每一個環節都有學生的思考、討論和交流,教師及時瞭解學習情況,及時指導。通過觀察和體驗,思考和分析、討論和交流,發展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提高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獲取信息的多種方式。分組探究,又有共同交流,在主動與合作小組成員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的交往和合作,學會有效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培養團隊協作的精神。教師起穿針引線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既樂於參與,又更好地掌握了知識,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體現課標新理念。

3、疑難解答,獲取新知

首先,根據探究結果,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鳥的飛行運動對鳥的生活和分佈有什麼意義?加深學生對“動物對環境的適應性”的理解,又能合理過渡到“鳥類的體温”。因為體温恆定對鳥適應環境很重要,體温恆定也是鳥類的重要特徵之一,直接感知説服力不強,課堂上測量又浪費時間,怎麼辦?運用課前測量,課堂交流的方式。【呈現】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活動的參與中。在探究過程的基礎上,通過提示性的語言和圖片展示,指導學生共同歸納出鳥類的主要特徵。(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呈現】)這種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聯想力和歸納能力,而且順利地達到了新課標要求。

4、課堂練習,鞏固反饋

組織小組比賽,評比成果。【呈現】練習的內容,以基礎知識為主,層次分明,第一至五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第六至九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5、知識梳理,課堂小結

鼓勵學生自主總結自己在本節課的收穫。

6、知識拓展,情感昇華

在學生完成教材安排的學習任務後,又把知識拓展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空間。

1、談一談日常生活中你最熟悉的鳥。

2、你若是一隻小鳥,你願是一隻什麼鳥,為什麼?

【呈現】通過語言訓練,使學生對鳥類有進一步的認識,有意識地提高了學生的愛鳥、護鳥意識,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四、教學反思

整堂課,生動活潑,探究方法的靈活運用,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有效問題的設置,促使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成功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骨的沉浮實驗,設計非常簡單,卻達到了超預期的效果,促使學生感悟:應如何從鳥的特點中分析鳥飛的原因。 “鳥的呼吸”是一個難點,配音動畫,使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鳥的特殊呼吸過程。

但“鳥的呼吸”配音動畫中,“氣囊”示意圖與實物差距較大,使部分學生對氣囊分佈情況的理解出現偏差。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師在“嘗試與錯誤”中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必須站在育人的高度,立足於每一個細節,才能真正實現成功的“自主”課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0zqz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