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木蘭詩中表現眷戀家園

木蘭詩中表現眷戀家園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樑鼓角橫吹曲》中。這是一首長篇敍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衞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木蘭詩中表現眷戀家園 ,歡迎閲讀

木蘭詩中表現眷戀家園

木蘭詩中表現眷戀家園的`句子

可汗問所欲 ,木蘭不用尚書郎。

相關閲讀:

《木蘭詩》中幾個有爭議的問題

1.起興手法

北朝民歌《折楊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當窗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開頭六句用的就是《折楊柳》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樣的起興、比喻,有的詞句相近甚至相同(《詩經》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為口耳相傳,詞句相同,容易記憶。這不是抄襲,因為題材、內容可以完全不同。《木蘭詩》的開頭,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經後人改為“唧唧復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沒有什麼具體意義,像“呀呵嗨”“呀唯子喲”一樣,是表聲的字。

2.“可汗”與“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 。可是在這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這隻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裏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否則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徵,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後矛盾了嗎?

3.“十二”是虛數

“軍書十二卷”“同行十二年”與“壯士十年歸”──這三句中的兩個“十二”與一個“十”字都是虛數。習慣上這類數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與“壯士十年歸”兩句中的“十二年”與“十年”都是説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實數理解,前後便矛盾不可解了。“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旨在強調木蘭的父親這次非出徵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釋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虛數的用法法則,把前人有關數字問題的考證與爭論都搞清楚了。

4.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東市買駿馬”等句中的“東、南、西、北”便都是虛位而非實指。這裏只是誇張地來形容木蘭出發前做準備的緊迫情況,照實來講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的“東”和“西”也是虛位,照實來講就不通了。這些方位詞的連用,很多是為了造成某種氣氛,而非實指。這種“虛位”也和上面所談的“虛數”一樣,是古漢語中的一種習慣上的法則。

5.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當窗”和“對鏡”是互文。“理雲鬢”和“帖花黃”同是當窗對鏡來做的。這種用法在古代詩歌中,特別是在古代格律詩中是常見的。如唐王昌齡詩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就是一例。

“帖花黃”是北魏婦女的面飾。有兩説:一説“元魏時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粧。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谷山筆塵》)另一説,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xx8o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