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詠柳詩句意思

詠柳詩句意思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詩句吧,詩句具有精煉、集中,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詩句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詠柳詩句意思,歡迎大家分享!

詠柳詩句意思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的詠是什麼意思

詠柳:一作《柳枝詞》。

碧玉:形容柳樹枝葉的顏色。這句説春天的新柳碧綠婆娑,如同玉樹一般。

詠柳的意思——粧:裝飾,打扮。

絲絛:絲帶。這裏藉以形容柳條的柔嫩輕盈。絛,用絲編成的繩帶。

二月:農曆二月,正是仲春時節。

詠柳的詩句譯文

婀娜玉立的柳樹像精美的碧玉裝扮而成的妙齡少女,千絲萬縷的枝條像少女盛裝上垂掛下來的綠色絲帶。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原來是那如同剪刀一樣的'二月春風。

詠柳全文賞析,詠柳表達什麼意思

這是一首詠物小詩,詩人通過讚美柳樹,表達了內心深處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詠柳的詩意是什麼

春柳如同碧玉粧扮分外嬌嬈,垂下的萬千枝條好象綠色的絲絛。

是誰把這柳葉裁得如此精緻,原來二月春風——它恰似一把靈巧的剪刀。

詠柳的詩意表達,如玉雕一樣的新柳碧玉婆娑,無數柔嫩的柳條掛下來象絲帶一樣。細長的柳葉是誰剪出來的呢?原來二月的春風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賀知章詠柳的詩意賞析

詠柳的詩意賞析,從整體上看,詩的前二句詩分別描寫了柳樹的整體形象和千萬條垂掛的枝條,第三句在設問問題提出的同時,又有意無意地寫到均勻細緻碧綠的柳葉,三個句子分別寫了柳樹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內容,筆筆有特點。另外,詩人還巧妙地運用了比喻的表現手法,詠唱了柳樹,讚美了春天,謳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無限創造力。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會稽永興(今浙江杭州市蕭山區)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作者簡介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少時就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

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祕書外監”。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於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好酒,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等稱為“仙宗十友”。

年少成名

賀知章早年遷居山陰。少時即以詩文知名。唐武后證聖元年(695)中進士、狀元,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

官宦之路

賀知章中狀元后,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後遷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由麗正殿修書使張説推薦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十三年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後調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祕書監,因而人稱“賀監”。

晚年生活

天寶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捨本鄉宅為觀,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詔許之,賜鑑湖一曲。玄宗御製詩以贈,皇太子率百官餞行。回山陰五雲門外“道士莊”,住“千秋觀”,建“一曲亭”自娛,繁紙不過數十字。“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索不如也。”

其間,寫下《回鄉偶書二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為人傳誦而膾炙人口,未幾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肅宗以侍讀之歸,贈禮部尚書。

主要成就

書法

賀知章的作品被愛好書法者視為珍品。他的墨跡留傳很少,現存尚有紹興城東南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的《龍瑞宮記》石刻和流傳到日本的《孝經》草書。

賀知章書法善草隸,竇臮《述書賦》稱:“湖山降祉,狂客風流,落筆精絕,芳詞寡儔,如春林之絢採,實一望而寫憂。”竇蒙注云:“(賀知章)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惟命……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

竇氏兄弟評唐名家書多譏貶,惟推崇賀知章“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可知賀知章當時書法之聲譽。李白有《送賀賓客歸越寺》雲:“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為世傳誦。

傳世書法作品中,墨跡有草書《孝經》、石刻《龍瑞宮記》等。《孝經》全卷縱筆如飛,一氣呵成,龍蛇飛舞,神采奕奕。略取隸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嚴謹作風,又有晉人流潤飛揚的風姿,對晚唐和宋人書風影響巨大。

詩歌

現存詩19首,多為祭祀樂章和應制詩。

包括《詠柳一作柳枝詞》、《採蓮曲》、《答朝士》、《回鄉偶書二首》、《曉發》、《送人之軍》、《奉和聖制送張説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謨字》、《順和》、《望人家桃李花》、《泰和聖制送張説巡邊》、《雍和》、《泰和》、《福和》、《太和》、《表和》、《大和》、《奉和御製春台望》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pkgne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