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家庭教育 >

古代社會的家庭教育

古代社會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作為家庭的基本職能之一,是隨着家庭的產生髮展而產生髮展的。家庭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着社會發展變化,家庭的形態、結構和性質在不斷髮展變化,家庭教育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古代社會的家庭教育,希望有所幫助!

古代社會的家庭教育

人類家庭之發展,經歷了血緣家庭、普那路耶家庭(夥婚家庭)、對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幾種形式。嚴格意義上的家庭教育,是隨着嚴格意義上的家庭——一夫一妻制個體家庭的產生而產生的。古代社會的家庭教育,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貫穿着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級關係。

階級不同,等級不同,家庭教育的形式、目標和內容也不同。中國夏、商、週三代的統治階級,在太子、世子生下來後,便在宮中設“孺子室”,專事太子、世子保育、教育之用;稍後,又有官員專門負責輔佐、教諭太子、世子。其教育目的,是為了培養能夠鎮壓奴隸的統治人才;教育內容是學習奴隸社會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秩序,區別貴賤尊卑等。

而平民階層的子女,只能在自己家裏,結合日常生活、勞動向父母及其他年長者學習他們所從事的職業的知識、技能。至於奴隸,他們的一切,包括他們的`子女,都屬於奴隸主的;他們夜以繼日地從事繁重的勞動,顧不上子女,當然談不上什麼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宗法等級分明,各階層的家教都各有其側重點。

2、以道德教育尤其是家庭倫理道德的教育為首要內容。

中國曆代封建士大夫都把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相提並論,而齊家也好,治國平天下也好,都與修身息息相關,因此,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倫理、男尊女卑、輕視勞動、輕視勞動人民等封建思想觀念,成為封建社會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許多思想家、教育家強調家庭教育要從教“人倫”着手,使孩子學會做人。而做人的標準可歸納為:在家孝父母,為國要忠誠,求學要勤奮,生活要節儉,待人要誠實,等等。

3、注重早期教育。

中國古代社會,特別重視胎教和早期教育。周文王之母胎教的傳説流傳至今,孟母三遷、斷織勸學、曾子殺豬教子等故事,更是膾炙人口。對古代胎教和早期教育的經驗,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指出,幼兒時期行為習慣尚未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應該抓緊時機,在幼兒能認識人、知喜怒時就開始教誨,該做的就要教孩子做,不該做的事則不讓他做。如果孩子養成壞習慣再給予糾正,就很困難了。“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古代社會的家庭教育,尤其是中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家庭教育,明顯地打上了剝削階級的印記,帶有專制的色彩,但其中也有不少體現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東西,即使在今天還是有啟發、教育意義,需要我們認真總結髮揚光大。

標籤: 家庭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atingjiaoyu/nxzdq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