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家庭教育 >

精選家庭教育的語錄彙總60條

精選家庭教育的語錄彙總60條

父母唯一應為孩子做的就是找到孩子的熱情所在,並鼓勵全力以赴地去追求,併發揮得淋漓盡致。找出熱情所在是一個辛苦又玄奧的過程,需要很大的自由空間,父母若施加壓力只會適得其反。父母只要告訴孩子做選擇時不要考量地位或收入,要問心中的真誠與共鳴。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語錄60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家庭教育的語錄彙總60條

1、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以欲網自蔽,以愛蓋自覆,自恣縛於獄,如魚人笥口。為老死所伺,若犢求母乳。離欲滅愛跡,出網無所蔽,盡道除獄縛,一切此彼解,已得度邊行,是為大智士。《法句經》卷下

2、千經萬論,求諸語言文字,則轉多轉遠;求之現前一念,則愈約愈親。蓋一切經論,不過現前一念心之註腳,非心性外別有佛祖道理也。……真明心性者,知經論是明心性之要訣,必不棄捨。但看時知無一字不是指點此理,就所指處,直下從身心理會清楚。如破我法二執,的的破盡,不留分毫,辨種現根隨,則使自心種現根隨歷如指掌,不使家賊作祟,是謂不離文字而得觀照。不作文字解,不作道理解,便是真參實究。(明)澫益《靈峯宗論》卷二之四

3、展一抹笑靨,暖一世薄涼,攏一季花香,淡一縷情愁,捧一路幸福,微笑於明媚紅塵。人生,因歲月而明媚。歲月,因淡然而靜美。時光匆匆,有些惆悵,要放逐,有些得失,要看開。歲月的詩行,譜寫如蓮的心境。人生的畫卷,雕琢水墨的淡花,雕出時光的唯美,雕出歲月的永恆。讓生活淡一縷浮華,讓世界留一半清新,讓心境,明如水,淡如茶,靜如禪。在喧囂裏,安定一顆紛雜的心,盈盈浮世,彈去塵埃,淡然生活。

4、物資生活要往下比,人格品德向上提升。

5、[禪語感悟] "阡悔"是提升心靈的最佳妙藥,它不但令我們能夠勇於面對自己的 錯誤,而且更進一步改進自己的言行,不再重蹈覆轍。世人對於美麗的外 表總是汲汲營營地苦苦追求,外在的美麗,又豈能長久?改變賴提公主命 運的就是"懺悔"這服良藥,正如人們常説相由心生,心境轉了相貌自然 會改變,而至誠懇切也正是追求美麗人生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6、世上沒有你喜歡不喜歡做的事,只有需要不需要做的事;世 上也沒有需要不需要做的事,只有你不得不做的事。為稻粱謀的事那 就是事,無需為稻粱謀的事,那是詩。生活中多的是事,缺少的是 詩,所以許多人才會以不同的形式寫詩。

7、為除三毒刺,專求智慧犁。《華嚴經》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8、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9、當我們擁有很多錢財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面對的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懂得感恩之人變得更加珍惜,並善用它來做更多的好事,其結果是良性循環;私慾膨脹之人變得更加貪婪,並利用它來做更多的壞事,其結果是惡性循環。

10、這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對我們説法,這種説法常是無聲的,有時卻比聲音更深刻。—證嚴法師

11、幸福不在對岸,而在心底,幸福並不是高深莫測的哲學,而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心靈變化。

12、學佛很久卻仍未認識煩惱,表明我們的學佛僅限於學術;修行多年卻仍未解決煩惱,表明我們的修行只注重形式;即使自稱是上師、活佛、堪布、法師、成就者,若仍未戰勝煩惱,心中不具備愛心和智慧,那麼這些成就者等的名號就是徒有虛名。

13、如果你想讓父母歡喜,就應該使家庭與睦,家庭與睦是孝順父母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希望高僧大德長久住世,就應該與師兄團結,師兄團結是供養上師們的最好禮物;如果你想得到諸佛菩薩的庇護,就應該以真誠待人、關愛生命,真誠待人與關愛生命是令諸佛菩薩歡喜的最殊勝途徑。願佛菩薩保佑如母一切有情眾生。

14、以分別為道,以煩惱為道,以疾病為道,以鬼神為道,以苦為道,以死為道。(宋)藏巴嘉熱大師"六平等"

15、懺修黑白為下根戒;於福慧資糧無貪,知一切如幻,為中根戒;修一切善不求福慧,見空性,乃上根戒也。——佚名

16、問:"慈悲和善的關係如何?"師言:"光有慈悲而缺少智慧,有時也會生出毛病來的。最淺近的例子,像當前社會上常發生善心人被騙的事,如此,慈悲不僅未能達到善的理想,反而助長了騙徒的罪行。我們要在智慧中發揮慈悲,才是真正的善。"——證嚴法師

17、蘇格拉底還有一句名言:"需求越少的人越接近上帝。"一個人對物質的依賴越小,他的精神和身體越自由,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做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事,那就離"天堂"比較近了。相反,對物質的依賴度越高,越是難得自由,為了支付吃喝玩樂的費用,不得不做許多自己原本討厭甚至痛恨的工作。

18、有一乘道,淨眾生,離憂悲惱苦,得真如法,所謂四念處。《雜阿含經》卷十九,第535經

19、眾施經施勝,眾味道味勝,眾樂法樂勝,愛盡勝眾苦。《法句經》卷下,愛慾品

20、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楞嚴經》卷一

21、心住無住處;心不住一切處;心不住善惡有無內外中間,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無住心也。

22、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總是用嚴厲的語言。嚴肅的面孔,讓教育如同冰刀霜劍,容易刺傷孩子的心靈。家長不妨巧用心理效應,讓教育變得平與親切,容易接受。

23、由於幼兒心理髮育不完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批評的語言過於偏激,會給孩子心靈造成傷害。當孩子發生過錯時,家長在感情上要多一點關心。只有孩子自身意識到錯誤,避免下次再犯,他才會在錯誤中成長。

24、美國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午睡可幫助學齡前兒童記住早上所學知識。孩子飯後不午睡的話,會擾亂其大腦儲存記憶的方式,從而影響其學習能力。不午睡的學齡前兒童比午睡的孩子記憶減退快,甚至晚上睡個好覺,他們也不能提高分數。因此,養成午睡習慣的孩子受益很大。

25、幫助別人,成就自己]很多父母總怕孩子幫別人自己會吃虧,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瓦爾納研究發現:那些在成年後個性堅韌不拔的人往往在幼年時就樂意照顧別人,為他人提供幫助。幫助別人的同時會發現自身的能力,提高自信心與獨立意識。如果一個人可以幫別人改變生活,那一定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

26、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依戀行為同睡覺吃飯一樣,是兒童生存的基本需要。寶寶不願獨自玩耍、喜歡黏着大人,這些都是對熟悉的親人逐漸產生依戀情緒的表現,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寶寶在不同階段、不同程度的黏人行為需要家長以不同方式來關注與應對。

27、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與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温暖。

28、我將給他一個他無法拒絕的理由/條件。

29、這種權利我沒有,要是我有,我一定比上帝慈仁。

30、不要憎恨你的敵人,否則你將做出錯誤的判斷。

31、你做出了這個決定,這是你的代價。

32、在社會普遍不講規則的時候,誰講規則誰倒黴。"

33、任何事情沒有真正的對和錯,只是所站的角度,所處的環境,所在的.人生階段,代表的階級,利益集團不同而已。"

34、對於人性和道德報的期望越低失望越少。

35、理論的魅力不在於對今天指導什麼,而在於對前人超越了什麼。"

36、為了正義,我們必須去求唐·柯里昂。

37、我們都是偽善的人,參議員先生,但永遠不要把它與我的家族聯繫在一起。

38、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就是上出一節自己滿意、學生喜歡、學校認同的成功的課。

39、不斷拿來為我所用就是創新。

40、努力讓自己做一個精神上氣象萬千的教師。

41、迷現量則惑苦紛然,悟真性則空明廓徹。

42、下手時,須至苦至毒,方始不虛付授也。

43、知念之本身,當下即空,便不致執虛為實。

44、一次考試分數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長是否負責任,卻必然地決定了孩子發展的方向。教師的一視同仁總是相對的。對於教育責任感特別強、能與教師緊密配合的家長,教師對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別關注一些——這是很公平。因為沒有家庭配合,教師努力全然是做無用功。

45、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對您真實的寫照。您就是啟明燈,就是北斗星,又是一年您節日,祝您快快樂樂。

46、你的灰太狼 忘不了,您在三尺講台辛勤耕耘的身影。忘不了,您在課堂上孜孜不倦的叮嚀。

47、想不受傷害就長大,貌似也不是沒可能。

48、不論時間、際遇怎樣變換,一切美好的——人,事,物。永遠,仍然,存在。

49、很多事情,是人性問題、制度問題、社會問題,不是道德問題。

50、你天天告訴孩子"你這個笨蛋"、"你這個沒出息的"、"你這個沒用的東西"…孩子就會努力證明你説的是對的!

51、因材施教,首先要看是什麼材,"材質"其實在6歲前就已經基本確定了!

52、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一個人的境界,一個人的胸懷決定一個人的格局,我們不能無限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我們卻可以無限地拓寬我們生命的寬度和廣度。

53、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54、當你任性的時候,贊同你的不一定是朋友,但反對你的人絕對是真正關心你的人。只有死黨才會毫無顧慮的教育你,因為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你過得好,不受任何傷害。

55、清華離世界一流大學有多遠?出清華西門往前走500米!

56、"梁啟超經常邊搓麻將,邊口授文章。第二天文章登出來,人們説,‘樑公的文章,筆端常帶感情’。"——華東政法大學何益忠

57、教師,是播撒知識的種子,傳遞文明火炬的使者。嚴於己,而後勤於學生,這個無愧為教師的天職。不放手讓孩子去做,猶如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是會防害孩子增強體質的。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既有苦,也有樂。

58、當孩子情緒波動時,愚蠢的父母責備孩子,聰明的父母關愛孩子。――趙東華

59、每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是向上的,都是熱愛學習的,都是具有自信的,這些品質都是孩子成長必備的。――楊廣德

60、沒有它,就遇不到你,各自在沒有接合點的平行線上結束一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atingjiaoyu/lg9m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