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家庭教育 >

2021年精選家庭教育的語錄錦集60條

2021年精選家庭教育的語錄錦集60條

但你永遠不會被你的家人拋棄,永遠不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語錄60條,歡迎閲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年精選家庭教育的語錄錦集60條

1、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2、見有見,聞有聞,念有念,識有識,睹無着,亦無識。一切舍,為得際,除身想,滅受行,識已盡,為苦竟。《法句經》卷下,泥洹品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諸識。滅寂諸識,痛苦就不再產生。《經集》第三品,第十二章《二重觀經》

3、又阿摩羅識有二種:一所緣,即是真如;二本覺,即真如智。能緣即不空如來藏,所緣即空如來藏。《宗鏡錄》卷三十三

4、禪,就在自己與萬法應對之處,不能當下坦蕩,就會分別妄想、煩惱千差。 妄想起時,切莫用佛性對治,不執妄、不執佛,佛妄宛然,卻不礙我當 下之坦蕩,到此地步,即可與祖師同心。

5、每天的言行舉止,也和走路一樣,都是修行。因此,我們每天開口, 所説的言語都要是正語,利益別人之語,藉着不斷的薰修,將原來不習慣 以愛語讚歎、關懷他人的心,轉成喜悦愛語、柔軟慈悲的心。

6、當在和平年代,大多數人還算是豐衣足食之時,人心的不安便只能説明這個地球在發生質的變化。物質的豐裕終究掩蓋不住內心的虛浮,人類正用我們雖然微小卻又能毀滅世界的力量在改變着世界。

7、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佛遺教經》

8、小無名有了寶盒就不想勞動,想過飯來張口、錢來伸手的日子,結果失去了寶盒。坐享其成是人性的弱點,更是人的劣根性,很多人在取得一 點成就後,不是乘勝追擊,更上一層樓,而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直到將自身的優勢消失殆盡,最終失敗。

9、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説:"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意思是説,即使是千劫中通過佈施和供奉諸佛等獲得的善業福報,只要你生氣發怒一次,就會將全部福善功德抵消乾淨。

10、學佛人不應該僅停留在念經、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應該迷信於燒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與智慧。我們應懷着慈悲與智慧的心去實際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眾生,一切從家庭生活中做起,從點滴做起,從內心做起。成為家人的榜樣之後,再進一步擴大到整個社會、整個人類,最終才能做到利益眾生。

11、早晨照亮雨絲飄飛的身影,濕漉漉的晨風晶瑩了初秋的心 境。我看見氤氲紫氣在雨滴中瀰漫,我聽見朝霞凌空踏響雲層的腳步 聲。朋友,晨雨不是裹足不前的理由,晨雨是朝霞的另一種燦爛。

12、今日不只限於今日的事情。昨日有今日,今日有明日有未來。——[日]千宗室

13、寧盡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起一念瞋心,於一蚊一蟻微細眾生起惱害想。"四十華嚴"卷十二

14、善於利用時間的人,無時無刻不是修持參禪的好機緣。

15、阿彌陀佛手電筒,照到哪裏哪裏亮。

16、你行走在路上,處處都是江湖。你只管找適合你的渡口,跟 適合的人一起上船。你既然已經出發,就不要害怕風浪。有江湖就有 風浪,有風浪就有興風作浪者。你是個旅人,有你的彼岸需要到達。

17、真正的自由是隨遇而安的心態。自由不是逆來順受,而是心境的坦然。

18、人們常説"隨喜心處世,自在心為人"。一個"隨"字,藴涵許多人生學問,一個"喜"字,是多好的結果啊。它給人的是吉祥和喜氣——凡事別難為自己,要開心和爽朗。其實,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更需要"隨喜"。只要我們肯換個角度去想,人的一生讓我們隨喜的事太多太多了。隨時隨地都可以隨喜。隨喜像快樂一樣可以自得其樂,當然快樂的心情也可以傳遞給親戚朋友和家人,但是快樂的心情需要自己去營造。

19、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幹;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牀寬。——夢窗國師

20、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來的壓力。

21、粗言利刀劍,貪慾磣毒藥,瞋恚熾盛火,無明極重暗。《天請問經》早安!

22、有佔有慾的人,最終捨棄了自身。南傳《佛教格言—煩惱品第四》

23、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

24、蓋心雖無法,而法從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離乎惟一真心。

25、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孩子的出生順序對他們的心理有着重要影響。長子或長女出生後是家中唯一的小孩,受盡了家人的寵愛,在成人後則表現在想要找求他人的認可。而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他們往往會感到不安,認為是弟弟或妹妹奪走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愛。

26、心理調適:避免任性與以自我為中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地重要,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應該注意與孩子多溝通,瞭解他的日常生活,幫助他解決遇到的'困難,防止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產生。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性,避免養成任性與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

27、參與音樂課程可以提高孩子的助人為樂精神以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項研究成果在英國心理學會會議上進行了宣讀,它向父母與學校強調了音樂在兒童塑造社會關係與助人行為中的重要性。

28、如果您放棄權力,放棄您的優越感,那麼您得到孩子的信任與尊敬的機會就更大。德國心理學家吉爾特勒這樣告誡父母們。與年幼的孩子講話時,最好蹲下來,讓你與孩子處於同一高度,使他感到自己的存在與平等,這對孩子的成長與與孩子更好溝通有好處。

29、筒子們,不要以為夫妻之間的爭吵對不懂事的嬰兒沒影響。心理學家發現,當父母吵架時,8個月至2歲間的孩子都會變得非常着急,並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間的衝突。2歲以上的孩子在目睹吵架場面後,會很快模仿大人氣勢洶洶地説話與爭鬥哦。別衝動哈,粑粑麻麻們。

30、幾年的情感都刻在了我的記憶裏,您對我的好,您的語重心長的話,一天的時間,表達不完我對你的感激之情,謝謝您!

31、有些是必須幹,你幹就是了,根本不必高談闊論,你也不必想方設法企圖證明哪些事情是有道理的,哪些事情的道理是無法説明的,你幹你的就是了。

32、別人也得到了應得的一分利益,各方都不吃虧。

33、人絕不能在自己創造的對象裏喪失自身。"

34、在人與人的社會中我們要追求人格的平等。"

35、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失的兩大運動——啟蒙運動與揭醜運動。"

36、過程很殘酷,結果很美好;過程很美好,結果很殘酷!"

37、老師,您是雨露,灌溉着幼苗的夢想;您是太陽,照亮了學子的前程;您是馬達,推引着我們進步。今天是教師節,沒有豐厚的禮物,只有簡單的祝福,願您每天笑容滿面,幸福快樂。10愛國教育,至誠諄諄;尊師重道,你的囑願;孝敬美德,苦口婆心;一生授教,無悔無怨;你的形象,高大燦爛;教師節到,學生祝願;願你健康,一生平安!

38、用教育傳播中國故事,讓世界瞭解開放自信的中國。

39、只個無念,是名真念。

40、當你覺得付出沒有得到充分回報的時候,要這樣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潛能將更不能發掘。然後心平氣和——做該做的事。

41、真正的堅持,到底,不是依靠耐受力和毅力,而是熱愛。

42、體寂湛然,無有去來,不離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43、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

44、法身自在無方,觸目無非正覺。

45、好惡是非,一時都放,則心無住處。心無住處,則無有心,即無有心,亦無無心,有無總無,身心具盡。身心盡故,泯齊萬境。萬境無相,合本一冥。冥然默照,照無不寂。以寂為體,體無不虛,虛寂無窮,通同法界。法界緣起,無不自然,來無所從,去無所至。

46、觀心得悟,一切俱了。

47、透水月華,虛而可見;無心鏡像,照而常空。

48、1歲半以前,視覺佔主要地位。2、3歲時已能識別物體的大小、距離、方向和位置,在户外散步時也能認識回家的道路,能觀察畫中的人物,周圍出現的不同事物能引起幼兒的注意,並且開始注意成人的語言。

49、秋風輕拂落葉,宛如當年您敦厚的手,慈祥的話,給我最温柔的撫慰,最誠摯的教化。

50、這人生的旅途上,感謝有您的教誨。是您給了我無盡的信心和勇氣,為我點燃了希望之燈。

51、人生苦悶而漫長,所以要找有趣的人共度。

52、孩子的心靈就像小水庫,煩惱就像暴風雨,淤積多了就需要疏導和排泄,如果得不到疏導和排泄,這個還不堅固的小水庫,有朝一日就會決堤;傾聽孩子,就像打開一道閘門,讓孩子心中的洪水,緩緩地流進父母那寬闊的胸膛。孩子説完了,煩惱也就基本解決了。

53、我們初學自行車的時候,恨不得使出渾身的勁來握住車把,可還是會摔倒,後來,我們有時還想不握車把試試。會者不難、熟能生巧啊!

54、鼓勵孩子是讓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不是家長驕傲,家長驕傲不重要,孩子驕傲才重要。

55、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每個孩子都是冠軍,如果不是,他(她)就來不到這個世界上!可是為什麼後來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那麼大呢?拉開差距最大的環節就在家庭教育!

56、我國的發展世人矚目。以現在每年近萬億人民幣的財力,再不徹底解決貧團地區的義務教育問題,糾正教育制度中的不公正,説不過去,也對不起子孫後代。

57、把機會讓給學生,把精彩留給學生,把掌聲送給學生,把愛心獻給學生,把希望帶給學生。要想得到一年的收穫,就種穀子;希望得到十年的收穫,就去栽樹;要想得到一生的收穫,就去育人。

58、愚蠢的教師只會傳授真理,聰明的教師應教孩子發現真理。在集體教學中,要儘可能多地要求每個孩子,也要儘可能多地尊重每個孩子,讓每個孩子對自己都有信心。教師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老師的影子。感人肺腑的談話,能醫治孩子心靈的創傷。

59、沒有愛的教學,宛如無水池塘,終將羣鮮枯竭。愛就是教育,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是寬容而不是縱容,是誘導而不是命令。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孩子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60、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權利,就得令行禁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atingjiaoyu/jpvnr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