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開學第一課 >

關於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21篇)

關於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21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2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21篇)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

2020年9月1號晚上8點整,迎來了第十三屆《開學第一課》節目的首播。我與同學們相約坐在電腦前觀看這檔節目。此前,我們已經知道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節目的傳達“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神。

今年的主題設定與全民抗疫的社會環境是密不可分的,立足於國家的大背景下,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參與者,沒有什麼比這更刻骨銘心了。看完節目之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節目立足於“擔當”“團結”“科學”三個方面展開敍述。

鍾南山爺爺用自己的故事來鼓勵我們要勇於擔當,敢於承擔責任。他講述了自己從小的生活環境以及自己從醫的故事,讓我的內心頗受感動。

張伯禮講到了方艙醫院的歷史積累,對於生命,對於健康的思考,戰勝病毒後才能看到看到人類的力量。

陳薇講述了疫苗誕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故事經歷,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除了勝利,別無選擇”是她一直堅守的信念,只有堅信,才能成功。

張文宏着重提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他通過簡單明瞭的動畫形式,提及了“少年兒童衞生健康寶典”,講述了十點內容,時時刻刻把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健康永遠比其他事情重要。

時間一晃而過,《開學第一課》迎來了結尾。雖然只有短短的時間,但從中收穫的東西卻很多,疫情雖然無情,但人間處處是真情。從中吸取經驗,學習其中的抗疫故事,弘揚抗疫精神,吸收正能量,為祖國,為未來,成為一個優秀的接班人,為祖國和民族的未來做出自己的貢獻。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2

2018年《開學第一課》開播了,我們大膽想象,勇於探索,堅持奮鬥,不斷實現個人的目標和國家的進步。

生活中,人們總是嚮往着一種美好的生活,朝着遠方去旅行,去看那美麗的風景,去看那悠久的歷史,更多的是一種夢想,一種夢想的歸宿,一種看不見的靈魂裏湧動的嚮往。

開學第一課節目中,成龍大哥寄語學子:未來需要夢想我們生活在一個每天都發生奇蹟的時代,創造精神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往往有夢想的人才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夢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夢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所以説夢想創造未來。著名作家海倫凱勒,是一個殘疾人,在她的生活中幾乎沒有一點光明,但是她克服了種種困難,看不見任何東西的她用手摸書本來獲取知識,雖然生活如此艱辛,但是她卻活得有滋有味,殘疾帶給她的有什麼呢?她還不是生活得一樣甜美,甚至比正常人做得更好,這就是因為夢想,因為夢想她走得更遠、更好,是夢想創造了她未來的生活,所以她可以走得更好,因為這一切都是她努力去爭取的。

如果説生命是一盞晝夜不滅的長明燈,那麼夢想就是支持它盡情燃燒的燈油。夢想,創造人生的奇蹟,創造美好的未來。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中,有一個環節讓我難忘,那便是“京劇小達人”王泓翔和虛擬歌手“犀”共同演唱的《墨梅》,這是傳統文化將與現代科技的碰撞,以次來表達中國人堅持夢想、不忘初心、努力奮鬥的風骨。

一位小説作家曾説:“我還是會相信,星星會説話,石頭會開花,穿越夏日的柵欄和冬季的雪花後,你終會到達”。我總是在想,人必於世間,當以何種姿態面對這個世界,叩經問史,朝山竭水,回答的聲音説,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初心給了我們一種積極進取的狀態。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説,創造的祕密就在於初學者的心態。初心正如一個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慾和讚歎。因為如此,喬布斯始終把自己當作初學者,時刻保持一種探索的熱情,他總是説:“現在的我仍然在新兵營訓練。”

初心也給了我們成長的內在力量。人生經歷這麼多挫折,始終不忘記,最初為什麼要出家。生活很辛苦,只要你不忘記最初為什麼開始,就心甘情願。不忘初心,就是力量。”星星不畏太陽的不屑,在亙古的夜空中依舊閃耀着那一點微光,指引方向;水滴不畏磐石的阻攔,在時間的長河中執着那一份信念,終於穿石;我們不忘初心,恆定着那一份美麗的夢想,終將夢想花開,塵埃落定。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3

2018開學第一課的第二節課主題為奮鬥,在這一課中,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走上台,分享了自己奮鬥和成長的故事。他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學,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失敗,但內心的奮鬥之火從未熄滅。他説,奮鬥應該成為生命的常態,它是一種生活態度。

追求是什麼?有人説,追求就是你最想要的;有人説,追求就是心中的那個從未改變的夢想;有人説,追求就是小時候懷着一顆真摯的童心許下的宏願;有人説,追求就是值得我們為其奮鬥一生卻又未必實現的了的理想;有人説......我説,追求其實就是一個人對其一生的美好願望。

那麼,是什麼值得去努力追求呢?農民説,五穀豐登值得追求;醫生説,將病人從病魔手中解救出來,使他們身體強健值得去追求;科學家説,宇宙中無窮無盡的奧妙值得去追求;歷代的賢君明主們説,天下統一、國泰民安值得去追求;孔子説,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應當追求什麼全憑你自己掌握;陶淵明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值得追求的……我説,不虛此生是值得追求的。

是的,無論怎樣對追求下定義,也無論去追求什麼,其實都是為了能不虛此生,使自己這一輩子過得充實、快樂、有意義。而要想真正不虛此生,光有一個追求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為其努力奮鬥。

不錯的,要想使自己不虛此生,真正的關鍵是為了自己的追求而不懈地努力奮鬥。

試想一下,當一個人為了自己的追求不斷努力的時候,他(她)的生活怎能不充實?是啊,每天四處奔波忙碌,想空虛也辦不到呀!而且,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想到是在為自己那一份執着的追求在操勞,每付出一點都會更加接近自己的目標,誰能不感到欣慰、快樂呢?“不以成敗論英雄”,若我們全心全意付出了,努力拼搏了,那麼,無論是否成功,我們的人生都會因為我們曾經的付出而熠熠生輝!當我們日漸衰老,步入暮年時,如果我們曾經為了自己的追求而不懈地努力奮鬥的話,那我們就應當為此而感到自豪,並驕傲地説:“我已為我的追求而付出了全部的身心,無論如何,我都死而無憾了!”

朋友啊,無論你決定追求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為了自己的追求而努力奮鬥吧!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4

愉快的暑假過去了,我們又可以在充滿知識的學校裏上課了。今年,就是我們在這個學校裏的最後一年。在開學第一天,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項作業,就是看《開學第一課》並寫觀後感。

我一回到家裏,就馬上打開電視,準備看《開學第一課》。9點時,我終於等到了《開學第一課》,在這裏面,主持人講了中國的漢字文化和琴棋書畫。其中,最吸引我和讓我受啟發的是中國的漢字文化。

漢字是中國悠久文化的源頭活水。一筆一畫,藴含着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橫平豎直,承載着中國文明厚重的價值。學好漢字,才能更好的領略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

在這裏最讓我感動的是“漢字叔叔”。

“漢字叔叔”全名叫理查德.西爾斯,是美國人。他花了20年的時間將甲骨文、金文等放在網上,中國網友很感動。有一次心臟手術差點奪了他的命,在病牀上,他還想着漢字,創了《説文解字》等書。

漢字,不僅僅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更是我們的驕傲。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5

昨晚,我坐在電腦前聚精會神地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節目——《開學第一課》,其中主持人王小丫、小小彬與大家互動做的課間活動使我眼睛一亮:主持人王小丫帶領小小彬做了四個動作:搓搓手、打了一個響指、鼓掌、拍拍腿。當主持人問大家這四個動作代表什麼,是什麼意思時,同學們都在搖頭。是啊,這看上去普普通通、互不相干的四個動作各代表着它們各自的意思,難道它們中還藴藏着什麼深刻的含義?

當主持人、小小彬帶領大家一起來做這四個動作,一起把這四個動作連貫起來做時,奇蹟發生了!這時候,我們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想象之旅:伸出你們的左手和右手搓呀搓就像風的聲音,一個一個的響指就像小雨正淅淅瀝瀝地下着,大家鼓起掌來預示着雨越下越大,拍腿的響亮聲彷彿在催促人們:“大雨來了,快回家吧!”瞧,在一陣陣爽朗的笑聲和美妙的音樂聲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美景圖應運而生。

多麼有趣、多麼有意思的課間活動!如此簡單的幾個動作代表什麼?不知道。如果大家一起來做,把幾個動作連起來做,邊做邊張開想象的翅膀,展開奇思妙想,也許呈現在每個人面前的畫面都各不相同,但同學們都會從動手、動腦的課間活動中愉悦了身心,充盈了智慧。我想這一切都來源於大膽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才創造了一個個美好的境界。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着進步,想象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是人類飛翔的翅膀,是人類所以能夠發明創造,不斷進步的第一推動力。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裏寫道:“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責無旁貸。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要注重從直觀入手豐富學生的表象;從形象情景描述入手啟發學生的想象;從正確理解詞意入手形成新的想象;從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入手發展學生的想象;從閲讀科幻作品入手豐富學生的想象…...

想象是創新的火種。“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想象力是豐富的。為了學生今後有所創造,從現在開始,我們教師就要在教學(每一節課、每一次課間活動)中多創造條件放飛學生的想象,培養創新能力。

老師們,博友們,你們從這一課間活動又得到什麼啟示呢?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6

天依然那麼藍,也依然沒有我的影子。蝴蝶折了翅膀,失去了飛翔的勇氣,那我的翅膀呢?是夢想嗎?

看了《開學第一課》,李中華,一舉挽波瀾;劉偉,雙足譜神話;楊孟衡,無臂“遊”天下。一個又一個堅強的化身,鋪成了中華的光輝。我突然明白了,夢想不在於遠大,只要有意義。

小時候,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夢想就是我的夢想。她要烤鴨,我也要烤鴨,分她一半;她要衣服,我買兩件,給她留一件;她要火爐,我會對着暖氣使勁地吹,把温暖傳給她。隨着時光的消磨,夢想像沉澱的美酒越藏越香,也越來越迷茫。

我在迷霧裏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我的影子。

直到我看了《唐山大地震》,看到那生離死別,喜極而泣,大喜大悲的場面,心猛地顫了一下。原來生和死之間只是隔着一片紙。而這張紙就是醫生醫術的高低。

過了一段時間,嬸嬸病了,很嚴重。我坐在病牀上,看着那閃爍的指示燈和儀器,心也開始跟着忽明忽暗。一霎那間,我彷彿讀懂了好多。大概這就是《唐山大地震》傷者家屬的感覺吧!人面對生命的死亡,原來是那麼無奈。嗯,我要當醫生,救死扶傷的醫生。這樣我就不用面對死亡,袖手旁觀,而遺憾了。

有了夢想,就要去追。這是劉偉哥哥交給我的。雖然在這條泥濘的道路上,我曾經跌倒過。可現在,我已經掌握了小小的醫學知識了!眼前湧出那些欣慰,欣喜的笑臉。呵呵。

你不會有夢想,除非你沒有夢想。

給自己一個機會,給夢想一個機會,插上翅膀,努力飛!

哪怕痛,也要笑着痛。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7

9月1日晚上,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開學第一課》。這次節目主要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邀請了95歲高齡的白公館脱險志士郭得賢、我國第一代登山運動員貢布、“嫦娥四號”總設計師孫澤洲、海口艦原副政委嚴冬和澳門中學校長尤瑞陽等講述了他們與五星紅旗緊緊相連的動人故事。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個故事就是白公館脱險志士郭得賢奶奶講述的親身經歷。1949年10月7日,有些地區還未解放,仍然被關押在白公館監獄中革命志士們,知道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們激動不已,立即拆下了紅色被面,縫上了黃紙做的星星,祕密做了一面五星紅旗。因為從未見過紅旗,他們只能按照自己的想像力,製作的紅旗不夠標準,藏在了牢房的一塊地板上,想着解放的時候,高舉着這面紅旗衝出牢房。説到激動之處,郭奶奶不禁熱淚盈眶,她哽咽的説道:“想起我們多少同志流血犧牲,就是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紅旗能夠永遠飄揚.......”

節目現場中我還觀看到了很多的才藝表演,由三位初中生哥哥組成的“大黃金“”組合,挑戰了30秒最多的交互換跳繩記錄,真正驗證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呀。還有大學生哥哥姐姐們來了一場機器人限時救援比拼,實在太精彩了。最後不同民族、年齡的小朋友們紛紛登台,一起高唱《國旗國旗真美麗》等歌曲,用歌聲來表達自己對國旗的熱愛。..

70年前,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開啟了祖國多彩的時代。今年恰逢祖國成立70週年,是所有中國人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我為能生活在這個國家感到幸福!

祖國,我愛你,五星紅旗我愛你!相信您在今後的歲月裏更加美好,更加輝煌!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8

今天,九月一日,是全國中小學開學的第一天。雖然在我們開學又推遲到了九月六日,但是我們今天上了生動的一課。

早晨九點,我打開電視,收看開學第一課。在第一課中,我看到了一個盲人小朋友。雖然是盲人,但是他可以彈鋼琴。這要歸功於他的母親。他的母親用針一點一點扎成盲文教他識譜。雖然沒有一個老師願意教他,但他還是在堅持學習彈鋼琴。

成龍老師在演講的時候説:“我有一個朋友,他有兩個女兒,已經九歲了,連繫鞋帶也不會,上個學也要傭人拿書包。後來,我的朋友和他們説他破產了,後來租了一個50平方米的小房子。女兒們在兩年的時間裏學會了做飯、繫鞋帶,也可以自己去上學了。後來我的朋友和他們説他其實沒有破產。”這句話對我感觸很深。是呀,只要你有信心,你就會成功,沒有什麼辦不到的。後來,又有很多我們很熟悉的,也有很多我們很陌生的人上台來給我們教課。比如鄧亞萍、于丹、楊利偉……

在節目的最後,我們小學生的代表在台上宣誓:我要樂觀、我要成長、我要……過幾天我們也要開學了。我們會在新的學期裏更加的快樂、幸福。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9

2015年《開學第一課》於9月4日晚8:00播出,今天我坐在電視機前看了開學第一課,心裏有很大的觸動。

《開學第一課》描寫了許多耳熟能詳的英雄們的光榮事蹟,他們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被捕之後,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面色不改,寧死不屈。這些英雄人物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堅貞不屈,傲骨凌霜的江竹筠。

江竹筠十歲的時候就到襪廠當了童工,後來到一所學校邊工邊讀,抗日戰爭暴發後,就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48年春,她的丈夫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她勇敢地接替了她丈夫的革命工作,6月因叛徒出賣而被捕。

在一次審訊中,特務拿來一把特製的四稜筷子,用力夾在江竹筠的幾個手指間。大汗淋漓,疼痛難忍的江竹筠使盡全身力氣喊道“你們可以整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我説出組織,永遠辦不到!”幾天後,江竹筠傷口未愈,特務分子又用竹筷子猛夾她的手指,看她還是不説,就殘酷地把竹籤子釘進她的`指尖,竹籤撕裂着血肉,可江竹筠斬釘截鐵地喊道“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的意志是用鋼鐵做的!”然後就疼痛地暈了過去。

為了讓江姐開口。國民黨軍統用盡了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槓、電刑等酷刑,簡直到了慘絕人寰的地步,江姐被折磨的皮開肉綻,但她堅貞不屈,正義凜然,關鍵時刻守住了黨的機密。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前夕,江竹筠被特務殺害於渣滓洞監獄,年僅29歲。

看到這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想到現實生活中,我們面臨困難,總是沒有足夠的勇氣,畏縮不前;面對誘惑,又意志不夠堅定,犯下了種種錯誤。我們都應該向這位英雄“江姐”學習,什麼事都要堅持,不能放棄。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0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內容主要是講解了讀書對我們的重要性,在看完節目後,我深刻地領悟到了讀書對於我們個人的發展、以及祖國的將來的重要性。

我們一直都説青少年是我們祖國的未來,這句話從來都是真的。畢竟等到我們從學校畢業後,我們就要接過前輩們肩上的擔子,扛起建設國家的重任。如果我們所有的學生都不好好學習,積累知識的話,等到將來,承受不了國家建設的重任的話,我們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所以,為了我們自己個人的人生價值和建設祖國的未來,我們青少年都要好好讀書,豐富知識,以便今後報效祖國。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也像往年一樣,在九月一日準時開課。今天的主題跟去年有所不同,今年的節目內容主要講述的是我們祖國從1949年建國之初到今年為止所走過的70年時光,重點為我們展示了這70年以來,我們祖國的成長和經過努力所取得的成果。

遙想70年前,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我們血液都是在沸騰的。黎明最終戰勝了黑暗,初升的太陽為我們中國人民都帶來了希望,我們的祖國這一路走來,真的辛苦了。在70年前,我們國家的一切都出於一種百廢俱興的狀態,70年的今天,我們中國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百業昌盛的狀態。祖國的成長讓全世界都看到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奮鬥和努力。

我為這種變化成長而自豪,我為這樣的中國而感到自豪。我愛你中國!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1

今天晚上,學校組織了我們全體師生一起去觀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是以“創造向未來”為主題,分為“夢想、探索、奮鬥、未來”四個篇章,以充滿前瞻性和未來感的設計,展現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創造精神,旨在啟發青少年的創造夢想,激勵當代青少年發奮努力去創造更好的新生活。在看完節目後的我,深感震撼,特別是對解海龍先生所拍攝的“我要上學”系列照片印象深刻,因為在我還沒有看到這檔節目之前,我都認為讀書是我自己的事情,學不學到知識根本就無所謂,反正這樣活着的我沒有礙着別人就行了,但在看到“我要上學”系列照片和聽到解海龍先生講述它背後的故事時,我的臉的發燙的,我為我自己那種愚蠢的想法而感到羞愧。

和山區連學都上不了的孩子們相比,我比他們擁有着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但我卻沒有好好珍惜,一心只想在學校得過且過,這樣的我真的不配坐在這個明亮的教室裏。

在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明白了愛是相互的,是平等的,永遠只做接受者是絕對不行的,我們接受了國家對我們的培育呵護,那我們也應該要回報國,為建設更美好的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為青少年學生的我們,不用為暫時還不能走上工作崗位去建設祖國而感到灰心喪氣,好好讀書就是我們當下可以回報祖國的一種好方式,只要我們好好學習,積累更多的知識,待到我們畢業了,走進社會之時就是報效祖國之日了。我們要堅信我們的力量能夠影響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我們現在積累的知識都是在為以後建設國家更美好的未來打下夯實的基礎!

我一直都很相信這樣的一句話: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創造未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創造向未來”更是讓我體會到了這句話的重要性。我們一直都在追逐着更美好的未來,是因為我們一直在知道,美好的生活是要靠我們自己親手去編織,親自去實現。而這樣的前提當然就是我們要有豐富的知識和屬於自己的夢想。知識是我們實現夢想的基礎,而夢想又是我們想要去汲取更多知識的動力,它們相伴相生。

我們永遠都不能放棄對知識的渴望,一旦沒有了學習的慾望,那我們就會跟一潭死水毫無區別,隨着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神奇,社會上的工作崗位也越來越多樣化,需要的人才也是與日俱增,而我們的青少年就是這一批崗位的接班人,我們需要用更多的知識來增強自己的能力,不要以為學習是階段性的,學習是終生的,社會不斷在發展,新的知識也在不斷地衍生,我們一旦停止學習,就會與這個社會脱軌,最後被這個社會所拋棄。

所以,無論是為了實現我們自身的人生價值,還是為祖國的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都需要好好學習。唯有好好學習,我們才能更好地報效祖國為我們現在的安穩美好生活的付出。而作為當代青少年,現在努力學習就是對祖國母親最好的回報!周恩來曾説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覺得這句話是所有的學生都需要謹記的,國家需要我們,同樣的,我們也需要國家,所以為了我們可以擁有一個更美好的國家,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大家共同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吧!好好讀書,報效祖國!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2

今天晚上8點,中央電視台如約播放了《開學第一課》,這一期節目的主題是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看完後我內心十分激動,也為自己的祖國感到無比自豪!

《開學第一課》中有一系列精彩的節目,有動人的歌舞表演,有激烈的機甲比賽,更有感人至深的國旗故事。其中的一個故事,讓我感受很深,這個故事講述了中國登山隊是如何從珠穆朗瑪峯北坡登上峯頂,他們成為了全世界從北坡登頂珠峯的第一批人。當我看到無腿老人喘着粗氣,艱難登上頂峯的時刻,當無腿勇士夏伯渝老人講述這些故事的時候,我忍不住心潮澎湃。

作為專業的登峯人士登珠峯都會遇到無法想象的困難,一位帶着義肢的殘疾人卻能克服一切困難,登上危險重重的頂峯,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這種堅持不懈,堅韌不拔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想想我自己,在學習中,遇到一點壓力,碰到一點困難就要向爸爸媽媽抱怨,就想着逃避,企圖退縮,想到這些我心裏十分慚愧!

在以後的學習中和生活中,我要鼓起勇氣面對一切困難,不斷挑戰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勇敢,更加優秀!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3

今天,我認真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節目,給我印象最最深刻的是樑老先生,他的事蹟令我很感動!

樑老先生13歲就參了軍,那時候楊政委對他非常好,樑老先生把楊政委當成自己的父親,楊政委也把樑老先生當成自己的兒子。那時候紅軍過草地條件非常艱苦,在三年中,他們共用一個碗吃飯,共蓋一牀被子睡覺,直到楊政委犧牲。幾十年來,樑老先生通過多種途徑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楊政委的後人。

看了這個節目我對照自己,樑老先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首先是懂得感恩。樑老先生對於楊政委的教育感激不盡,幾十年後仍然無法忘懷。而我們現在對於父母的養育之恩,對於老師的教導之情,表現出來的往往是不耐煩和理所當然。

其次是百折不撓。樑老先生當年小小年紀,他就能夠克服困難,永不放棄,終於走出了草地。而我們遇到困難時往往繞道而行或是輕易放棄。

我們要牢記紅軍精神,高舉先輩的旗幟,懂得感恩,學會直面困難,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4

今天和媽媽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薛其坤院士與王源展開了一場關於未來的對話,用親身經歷告訴廣大青少年迎接未來要永不言棄,堅持奮鬥,勇於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這個詞大家對他並不陌生,可我想大家並不瞭解他,其實中國夢和我們自己的夢想一樣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奮鬥。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是每一箇中華兒女共同的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人民才會好。

談起夢想,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也有一個夢想,長大當一名數學家,我想實現我的夢想就和實現中國夢一樣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我要給自己制定一個長遠計劃。首先我要好好學習數學,每天堅持練習,不斷拓展知識。多向老師請教,多和熱愛數學的同學探討,多參加與數學有關的競賽。不懼困難,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追求理想。只有這樣夢想才會越來越近。寫到這,我似乎有點激動,哈哈!

你們如果有夢想也要像我這樣,遇到了困難不要放棄,哪裏薄弱重點學,同時也要堅持每天往前走一步,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總有一天你會成功的。

對於一個國家來説夢想是前進的動力,有夢想,有追求的國家才是偉大的。對於我們來説夢想是堅持的鼓勵,有夢想,有追求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我們要好好學習,成為國家的棟樑,為祖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使我們祖國變得更加強大富強。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5

今天我觀看了第七季的“開學第一課”感觸很深。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內容。雖然只有短短都45分鐘,把我們實際身邊的很多常見的安全事故都説的明明白白,但也讓我受益非見。

首先,讓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黃奕老師,他聲情並茂地講如何預防網絡詐騙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要謹慎對待,遇到可疑事件要保持頭腦清醒,仔細辨別。讓同學們學會識別身邊危險、保護自身安全等知識。接着蔣傑老師講解了行人與非機動車的通行規則,倡導養成“一盔一帶”好習慣等道路交通安全知識,通過具體事例讓我們理解馬路上一些安全設施的實際作用,更深刻讓我們瞭解遵守法律法規、安全有序出行的重要意義。再講到消防板塊,重點講解正確火場逃生技能及逃生過程中發生燒傷、燙傷、割傷等傷情應急處置措施。防疫板塊,重點解答了同學們關心的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如何勤洗手,如何安全開展體育活動等知識。

我們作為作為中學生不應該只有嘴頭上的説法,更要做行動上的巨人,感化身邊的每一個人。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6

“叮叮叮”歡快而清脆的鈴聲又在我們的耳畔響起,新的一學期開始了!今年開學第一課的內容是——“美就在你身邊”。也許有人會問:“生活中的美有那麼多嗎?”我會借用于丹的一句話回答他:“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是啊!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祖國的大好山河,還有“天宮”、“蛟龍”,他們探祕到了太空、大海,還有幕後的後勤人員。這些精湛的技術,後勤人員的獻身精神難道不美嗎?這次我想為大家講述一種美——傳遞美。首先,我先為大家講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2012年5月的一天早上,太陽驕陽似火,大巴司機吳斌一如繼往地開着長途汽車,突然一塊鐵片似一支離弦的箭,“嗖”地一下擊碎車子的前擋風玻璃。直擊腹部,他本來可以不控制車,自己還有搶救的機會。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忍着劇烈的疼痛,把正汽車方向盤、換擋減速、踩剎車、打開警示車燈,及時控制住汽車。隨後,告訴乘客,不要下車,然後倒下了……他以驚人的毅力,控制着車,用他一個人的生命,換回了24條生命。難道這不是一種美。這種美感動了人們。他走了,全市、全城的人含着熱淚送他。這還讓我想起了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鄉村教師鄧麗,最美鄉村醫生鍾晶。

有人也許會問:為什麼他們能成名,而有些人沒有呢?于丹曾説過,生活就像一盆燒開的水,而每個人的行為就像開水裏煮的不同的東西一樣。有的人像是開水煮的雞蛋,被生活煮的硬硬的,完全不顧他人;有的人像是開水裏煮的一根胡蘿蔔,被生活煮的軟軟的,一點兒自我也沒有;有的人則像是水裏煮的茶葉,被“生活”的水一煮,茶被泡大了、改變了,變得更豐滿了,讓水變得更有味了。它豐滿了自己,付出了,還改變了旁人。

啊!于丹説的話太經典了。讓我們抽出時間,去接觸大自然,用心去感悟生活,發現身邊的美。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7

夢想就像是一粒種子,不經歷風雨怎能成長。在我成長的路上,承載着許多的美好的夢想,希望經歷那些人生的風雨之後,我的那些夢想都能開出美麗的花朵。

今天,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也正好講的是“夢想”,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那一位加油站的普通員工鄭亞波。她的兒子和我們不同,生來就沒有一個健全的腦子,他九歲的時候還是不會説話,鄭阿姨帶着他到時很多醫院去看病,可那些醫生都説:“放棄吧,你的兒子沒救了。”可她卻説:“就算全世界都放棄了你,媽媽也不會放棄你。”看到這後,我看到了一個普通媽媽的偉大。鄭阿姨沒有放棄,還是帶着她的兒子四處去看病。有一天她聽説彈鋼琴可以練腦力,她馬上就開始學習,上班休息的時候,她就會拿着一本本的鋼琴書在那裏練,在晚上兒子睡了以後,她還在網上查怎麼彈,終於學會了,可在教兒子的時候更是困難,兒子不會動,手無法彈,她就用手一下一下的教。”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一年的努力,她的兒子終於學會了,在現場,他還為媽媽彈了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不僅她感動的落下了眼淚,我們也滿含淚水,久久不能平靜。

正因為鄭亞波不放棄,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讓她的夢想成功了,正因為她的堅持,才能讓她的夢想出彩。我想她現在一定非常的開心,因為她的夢想經歷了重重的困難,終於到了成功的彼岸。動力、堅持、出彩,幾個簡簡單單的字,卻包含了深刻的意思,“動力”有了,夢想會開始啟航,堅持讓夢想離我們越來越近,而我們的人生會因為追逐夢想變得精彩紛呈。

其實我也有一個夢想,就是考上一個好一點的初中,在小學五年級開始,媽媽就跟我説,只有兩年就要上初中了,上一個好的初中,可以讓我的夢想有一個好的開始,所以我必須好好學習,讓夢想更近一點。但是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我都想要放棄了,可是媽媽總跟我説,不要放棄,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個點,咬咬牙,挺過去,你就能走得更遠。

到現在,我已經六年級了,還有半年就要考試了,學習也越來越緊張了,所以只要我堅持,就一定會變得更加精彩,在以後的道路上就越會展翅高飛。

觀《開學第一課》讓我明白了,夢想是需要堅持,需要努力的,我們既然選擇了夢想,就一定要堅持,就一定不要放棄。其實只要你努力,不放棄,堅持着自己心中的夢想,任何一個人都偷不走你的夢想。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8

9月6日,我們班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只看了一半兒,我卻也是感慨良多。我一共看了五六個節目,其中,我最喜歡三個節目。

第一個,我喜歡滑翔飛機。它是提高飛機和板之間所產生的氣流來讓衝浪飛機平穩行駛的。

第二個,我喜歡那位跳傘小高手,她和她的同伴們每天都要接受各種各樣的艱苦訓練。比如挺凳子,我看的時候心裏充滿擔憂和同情之心。我看着他們做的那一個個標準的動作,心裏萌生了一個念頭,我回到家裏也要試一試。説做就做,回到家我搬來一樣小板凳。我輕輕一趴,手伸平,腳向上翹,也做了一個標準的跳傘動作。我在凳子上整整堅持了一分鐘,下來時我腰痠背痛,特別是肚子上酸酸的,我發現,跳傘運動員們是多麼的不易和艱辛。

第三個,我喜歡那位失去雙腳的卻又再次頑強的站立起來的舞蹈家。她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雙腿,那時的她的夢想幾乎毀於一旦。可她卻頑強的站立起來。忍着疼痛戴着假肢,又重新在賽場上翩翩起舞。

此次的從《開學第一課》包涵了機智、勇敢和頑強,給我的啟發甚多。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9

上個星期五,我們全班同學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看了一半,我的眼眶就濕潤了。我真的被感動了。有些人為了夢想付出了許多努力,吃了很多苦,卻沒有退縮,依然用盡全力去追夢。這讓我深深的震撼了。

最令我難忘的,是舞蹈老師——廖智。她是汶川地震中的倖存者,曾被壓在廢墟下26個小時。廖智原是位舞蹈老師,她從小就有個“舞蹈夢”。可不幸的是,在地震中她失去了雙腿,連走路都非常困難。可她最終並沒有放棄那個“舞蹈夢”,而是帶上假肢不停地練習。儘管每走一步都鑽心的疼,但她還是堅持了下去。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想想我自己,真覺得慚愧。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服裝設計師,可我卻沒有絲毫努力,還經常覺得這個夢想太難實現,想要放棄。廖智在失去雙腿的情況下都能堅持,我比她差遠了。

現在想想,哪有什麼事是一帆風順的,成功背後總有付出,沒有人是在追夢路上不遇到困難的。我們應該頑強一些,遇到困難不退縮,這樣才能成功實現夢想。

夢想是燈,照亮我們人生的路;夢想是金,讓人生變得更加輝煌,有夢就有希望。讓我們向着夢想前進!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20

每個人都有夢想,當夢想在心頭盪漾,我們一定要堅持夢想,追求夢想,在不久的未來我們一定會夢想成真的。

這學期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就是夢想,首先是女航天員王亞平阿姨給我們上第一堂課。那一年,空軍去王老師的高中招收女飛行員,望老師在同學的鼓勵下去報了名,通過所有的測試,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女航天員,她不斷的努力,成功登上了太空,實現了自己關於藍天的夢想,她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王老師告訴我們: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那就一定能觸摸的到。

第二堂課是舞蹈老師廖智,為我們帶來她的故事。繆智老師在四川大地震的時候,失去了跳舞的雙腿,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穿上假肢,繼續在舞台上跳舞。她不斷的堅強,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最後她能像正常人那樣,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科學家、發明家,造福於社會的有用人才。想成為科學家,首先得好好學習,需要紮實的基礎和豐富的知識。做這份職業,要經歷千辛萬苦,得付出許多代價,但是我不怕,因為這是我的夢想。

夢想是一切動力的源泉,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加油,為夢想而戰!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21

《開學第一課》讓我第一次體會到漢字的魅力,我從來沒想過每一個字竟然都有屬於它們的歷史,漢字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傳奇,我們應該去傳揚它,讓漢字有蓬勃的生命力,永不磨滅。

其實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人和機器一起下棋、彈鋼琴的的畫面。當人和機器一起下圍棋而人類輸了時,我一開始有些難過,但轉念一想,就像圍棋高手柯潔一樣説的那樣,人工智能也是人類發明,無論勝負與否,都是圍棋上的勝利。我覺得這意味着人類科學的進步,將來應該會有更多的機器人向人類挑戰。但機器人有一點永遠也比不上人類,那就是機器人沒有豐富的情感,機器人對比賽勝負無動於衷,即使是比賽勝利它也不會有感情波動。我對意大利機器人特奧印象很深,它可以沒有任何障礙地與人類對話,熟練準確地完成一首曲子的演奏,不過我希望有一天能有一個比這個機器人更先進的鋼琴機器人,上面能有着獨屬中國的標誌,這個機器人也終將會帶着中國人的驕傲,為更多人演奏鋼琴曲目,走向世界。

《開學第一課》讓我知道漢字的重要,有那麼多人為之付出一生地奮鬥,這讓我對漢字不由得產生一種敬畏心理,讓我明白了與那些有成就的人相比,我的努力有多麼渺小,鼓舞着我繼續努力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diyike/ze38x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