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方案 >

以讀《論語》為主題的沙龍活動方案

以讀《論語》為主題的沙龍活動方案

《論語》讀書沙龍活動方案1

以讀《論語》為主題的沙龍活動方案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鞠躬)接下來請讓我們走進《論語》解讀你我的理想。

《論語》所記載的是孔老先生從生活中演繹出來的為人處世的經驗和他對弟子的教導。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説,自己是用“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古人對論語的推崇之極。今天,我們來用《論語》自身。

《論語》中有許多經典的詞句,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智而不惑,仁而不憂,勇而不懼。”等等,是我們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但是我們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義嗎?

這部被古人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於我們沂南的每位教育工作者來説,還具有什麼實際的現實意義呢?

《論語》不論是從文字,還是從寓含的道理上來説,讓人很難去理解和感悟。我想,登高才能望遠。與其自己慢慢咀嚼,還不如先站在別人的肩膀上來品讀《論語》,再去細讀。

北京大學的于丹教授,一位充滿智慧且有思想的女性典範。她是我們走進《論語》的領路人,藉着于丹教授為我們打開的'《論語》的這扇小窗,它讓我有機緣去領悟兩千多年前孔老先生的天地之人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交友、人生之道。

《論語》囊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它向我們傳遞的是一些樸素的真理,一種平和的態度,一份淡定的心態。此刻就讓我們幾位本着自己讀《論語》的收穫,結合我們自身的教育實踐,來詮釋我們自己的教育理想。

首先有請張老師來談談你對人生之理想的解讀。

過渡語:是的,一位真正的謙謙君子,必定是“智而不惑,仁而不憂,勇而不懼”的,我們以之為楷模。孔子有道,“六十而耳順”耳順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人能夠從容的面對自己所所看到,聽到的事,事情之所以會如此發展,自有其內在的原因和道理。也就是説,人到了六十歲,聽到不好聽的話,看到不公平的事,都能夠比較坦然的接受。如果,我們能以耳順之心去對待學生,我們又怎麼會輕易的批評、斥責學生呢?

接下來請高老師説説你對《論語》之理想的一些感悟。 過渡語:“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多麼樸實、簡單的一句話,您做到了嗎?早晨上班之前,請您把這句話在心裏説一遍吧!我還要把“厚積薄發”這幾個字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記住這四個字,它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非常有用的。

走進《論語》,走進孔子,為我們今天的教育尋求一片理想之地。“匹夫不可奪志也”一個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會有奮鬥的動力和前進的方向。其實,我們不去宏圖偉志,我們缺乏的是通向理想之巔的那條篤定、堅實的道路。

《論語.先進》侍坐中寫道:孔子跟學生一起隨意暢談理想。“觀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是孔子的學生曾皙的理想。在一個春深似海的季節,穿上整齊乾淨的新衣裳,帶上幾位好朋友,再邀上一批學生、弟子,到鼓樂台、舞雩台之上,沐浴春風,把自己融入春天,然後大家高高興興地唱着歌回去。

孔子是這樣點評:吾與點也!我的理想也就和曾點是一樣的。這是多麼樸素、自然的理想,是來自心靈深處的聲音。它和我們的生活是那麼的接近,我由此想到了自己的課堂,想到了我的學生,促使我認真去思索自己的教育之理想。

理想是什麼?金錢,名利,不,都不是。它是你我來自心靈底部的呼喚、寄託。其實我們做教師需要的不是一種生活的奢侈,而是一種心靈悠遊的奢侈。用自己的一雙慧眼看外界物質少些,看內心多些。

想走在語文課堂上,我用心地和學生一起讀書,一起成長、發展。每日的教師寄語,是我發自內心地對學生真誠的關心和勸學。心有多高,地就有多寬廣。每天我和學生品着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那是因為我一直在追求着,努力地探索着:希望我的孩子們能真正的喜歡上讀書,喜歡上語文這門學科。

語文的快樂學習,是我孜孜追求的教育理想。我願通過我的引領,讓孩子們暢遊在知識海洋裏,幸福地享受着自己的讀書生活。用我的一言一行來感染學生,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做人,做一個充滿智慧、有思想的人。《論語》留給我們的思想和理念還有很多,很多,

但願我們xx小學的讀書沙龍,能給喜歡《論語》的大家鋪一塊過河的搭石,讓我們遨遊於古代聖賢孔子的思想長河中,做他身前一名弟子,用心去感悟教育的真諦。

感謝大家的聆聽。最後祝願各位,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行走在讀書的林蔭大道上,享受幸福的教育讀書生活!

龍灣區第一幼兒園讀書沙龍活動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讀書沙龍活動2

老師們,今天我們聚在一起,舉行我校首次教師讀書沙龍活動,這種交流座談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要大家暢所欲言,談談自己讀書的經驗和感悟,同時也包括讀書時遇到的困惑與問題。共同切磋探討,交流讀書方法,增加讀書興趣,提高讀書效果,營造書香校園。現在,我就利用這次機會,就個人讀書的一些點滴來簡單談談。

南宋·陸游有詩云: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中説:“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老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

《莊子·逍遙遊》“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莊子·至樂》--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 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主要意思就是説“小箱子裝不下大東西,短繩子打不上深井水”。

教師如果沒有深深的學養之水,是無法承載教書育人的大船的。水深者,如“百家講壇”之易中天,樸樸素素,自自然然,可是人莫與之爭。水淺者,或玩弄教法,常以專家自居,掩耳盜鈴,比如那個叫俞敏洪的,到處演講,就一個話題“生命”,實際上是把作家冰心的散文《生命》抄來,添鹽加醋,再進行販賣;或心煩氣躁,現“萬金油”之象,迎合庸人口味;更有甚者,自詡才高,作懷才不遇之狀,騙去學生同情。

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因此,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所以,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把讀書與“端正教風、增強素質、提高能力”結合,使讀書應該是我們的職業習慣,在閲讀中與大師對話,在閲讀中與哲人交流,我們教師的形象就會更厚重、更雅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fangan/yg4no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