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方案 >

激勵方案誤區和解決辦法

激勵方案誤區和解決辦法

激勵就是以一定的行為規範和懲罰性措施,藉助信息溝通,來激發、引導、保持和規範組織成員的行為,小編整理的激勵方案誤區和解決辦法,供參考!

激勵方案誤區和解決辦法

做法1畫餅

管理者手邊資源有限,常常借時間換空間,把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放到此刻,讓人感覺,讓人體驗,這種擁有感,會撫慰身體上的疲憊,會刺激逐漸麻痺的心靈,從而激發鬥志。

可惜,移動互聯時代的身體和神經,習慣了迅捷和多選,變得迫不及待,不耐煩等待。也是,都VR時代了,誰還在乎你的2D技術?

提示:畫餅也需要與時俱進,引領感官。

做法2化難為易

把任務或者指標不斷拆分,時間不斷變短。把一個季度一百萬的任務,變成一分鐘銷售八元錢。八塊錢銷售額,你還覺得多嗎?就算每天工作八小時,也就二十多塊錢,多嗎?不多吧。而且,中國十幾億人口,只要小小一部分人使用這個產品,也已經是個巨大數目。這麼一想,區區一百萬指標,算個什麼事?

可惜,你給的預算是不能這麼算的,否則每分鐘能夠使用的預算就會更少。你説,拿這麼一點預算去做銷售,無異於空手套白狼不是麼?

提示:如果激勵是單方向的箭頭,起點應該在對方那裏。激勵誰,就要以誰為中心。

做法3現身説法

這種方法我就不多説了。那就是苦口婆心,扒心扒肺,希望對方親臨其境,甚至恨不能讓你和他重新經歷一遍自己的英雄之旅和人生感悟。

可惜,時代不同,很多經驗老化了過時了。不要讓刻舟求劍的故事換個方式重演。不然呢,就算管理者感動了自己,對方也會無動於衷的。

提示:不要高估自己的經驗,哪怕特別真實感人。

做法4榜樣

讓團隊的其他人分享成功經驗,樹個典型,希望啟發到大家;或者,分享團隊以外的成功經驗;或者,拿領域以外的他山之石,去“攻”本領域的“玉”。

可惜,很多人從小就習慣了父母拿朋友家孩子的學習成績來刺激自己,到大自然就更不喜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境,很難把別人的經驗移植到自己的區域。就算那些成功者本人,就一定能讓成功永續嗎?

提示:讓人接受方法,先要讓他接受動機。

做法5雞湯

雞湯本是好東西,時下都成貶義詞了。做銷售不是“祕密”,不只是“正能量”,就算預見最好的自己,也是遠水不解近渴。文章,書籍,教程,甚至一些大師的現場……有些高管得了真傳,帶領團隊一次次體驗雷同的瘋狂。

可惜,雞湯不是藥,不能因為喝了口湯,就置“感冒“於不顧。當然,很多團隊也是口頭呼應居多,實際信奉不多。

提示:湯藥湯藥,湯是湯,藥是藥。

激勵者的“我以為”

上面列舉的五種常見的做法,本身並無不妥,這些方法曾經有效,將來還會有效。無效,不是因為方法,而是使用方法的人。高效的激勵者與普通的激勵者之間的差別,就是“我以為”。如果在激勵之前,方法就已經存在,那個方法就是“我以為”。

如果激勵的方法在激勵的需求出來之前就早已存在,至少可以説明兩點:這個方法對誰都一樣,還有,在任何時候都一樣。如果是這樣,那麼管理者收集和掌握的激勵方法越多,激勵的效果可能就會越差。為什麼?凡是試圖用共性的方法,去解決個性的問題,結局都差不多。

有一種讓人厭倦的管理者,就是不問青紅皂白,只要下屬稍微表現出激勵的需求,就能在瞬間開出激勵的“處方”,就像激勵的萬金油。“我以為”百試不爽,卻忘記了每一次激勵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

提示:激勵者,心裏沒有方法,只有對方。

一個基本問題:到底誰在激勵?

激勵的主語是誰?是我,還是對方?內心自動給出的答案是不是“我”?給出這個答案的,要提防管理者的傲慢。激勵,一定是管理者激勵對方,一定是天經地義,毋庸置疑嗎?

當一個管理者自覺承攬了激勵的職責,就註定會有力不從心的那一刻。很多管理者儘管在每次激勵時碰的頭破血流,仍然硬撐着很負責地去激勵,很少有人願意承認自己做不到。

激勵的真相是:“你激勵自己,我支持你達到目標”。

能激勵對方的,只能是對方自己;除非進駐對方的內心,沒人能激勵到他。有人提出異議:那還要管理者做什麼?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聽聽被激勵者的説法嗎?

“經常我話還沒説完,老闆就忙着教育我了。”

“説了一堆早就説過多次的道理,給了很多我早就使用的方法,還從精神上要求我擔當,但是一提到指標改變預算增加就説是公司的規定,他沒有辦法改變,那麼老闆的擔當又在哪裏?激勵的價值在哪裏?”

“得到提升以前他也常常抱怨的,升遷之後,馬上就換一個説辭,如何讓人信服?”

“業績不好的時候,你問我原因;指標完不成的時候,你問我原因。如果知道原因,我為什麼還要等到你問?如果不知道原因,你問了我憑什麼就能知道?”

“作為老闆,你能説些我覺得有用的嗎?難道不應當讓我看到希望嗎?”

提示:激勵的方向,是讓對方更多選擇,是燃起希望,而不是讓對方感受挫敗和沮喪。

激勵的條件:雙方處在同一頻道

如果管理者自説自話,如何激勵對方?如果管理者不能理解對方的處境,或者理解的是自己想象的處境,怎麼激勵對方?如果管理者説的,都不能説服自己,如何激勵對方?

我看到一些上下級之間的對話模式。當團隊成員提出一個問(bao)題(yuan),管理者自己也是同感的,可是自己的角色使然,非要違心地説一些連自己都聽不懂的大道理,這樣的對話模式不只是本次對話無效,其影響和傷害是很遠很深的。下屬可以理解你的處境,但是管理者僅僅得到理解是遠遠不夠的。

提示:信任是激勵的前提,不要高估經驗和職位,而是先創造激勵的氛圍

激勵的方向

1向外擴大視野

團隊裏有人覺得自己的指標完不成,這是不是需要激勵的時機?管理者可能認為是,而團隊覺得不是,因為對方可能會覺得這是指標太高,而不是激勵問題;這是政策的限制,而不是激勵問題;這是戰略沒有優勢,而不是激勵問題;會認為我本身沒有問題,我也曾是銷售老手,激勵能改變什麼?

這樣説來,激勵的方向是什麼?未必就是苦口婆心講道理,也不是名言警句講故事,可以拓寬一點點視野,比如指標完不成,那麼貢獻率會怎麼樣?都在政策限制的情況下,團隊裏是不是還有人完成指標?同樣的戰略,有人增長更快,是不是偶然因素?同樣的戰略,團隊裏有人完成得好,是不是指標分配不合理所致?

提示:有時候,激勵就是看得開

2建立相對優勢,找到邊界

很多人覺得沒有信心,是因為失去了絕對優勢,比如競爭對手的強勢介入,衝擊了現有的格局,導致市場份額的快速下滑。這種突然的失衡,會讓人不安。可是我們並不需要硬把競爭對手排擠出去才能解決問題,從公司的層面説,我們需要在新的格局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從個人層面説,只要比其他人的市場份額下降更慢就是對公司的價值。這就是相對優勢的概念。

再舉一個更明顯的例子,比如二月份業績比一月份下滑,有人為此焦慮,可是隻要同比增長比例不低於一月份的同比增長率就不算差,因為季節的原因或者假日的影響在去年同期也會出現。這也是相對優勢的情境。

提示:有時候,激勵就是建立合理的參照系。

3不斷改變視覺,見得透

不是有人覺得指標完不成嗎?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具象這種完不成的感覺,讓自己看得更全面一些。比如,這種完不成,對各個產品都是同等難度嗎?或者有難易的不同?這種完不成,對每個區域都是同等難度嗎?或者有所差異?這種完不成,對類型的客户都是同等難度嗎?還是有所不同?這種完不成,對每個人都同等難易程度嗎?還是不一樣?

隨着變着角度地描述這種不同,雙方會發現更多的完成指標的機會;隨着把感覺逐漸具象,雙方都會產生更深入的洞察。

提示:有時候,激勵就是一場中立的對話。

4擁有資源優勢,應變自如

多半的糾結,都侷限於資源。資源都不能解決的問題,一定不是問題;資源能解決的問題,那麼不用糾結,只要尋找資源就可以了,不是嗎?

資源不夠,不是因為不會要,就是因為不敢要;要不到資源,要麼是因為不瞭解市場,要麼因為不瞭解老闆。

資源不夠,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不瞭解資源本身。要想了解資源,就要學會把資源分類,比如直接資源與間接資源的比例?用來增長業績的資源與維持業績的資源佔比各是多少?用來開拓市場的資源佔比?結構性資源佔比?不會為資源分類,就不會分資源,也不會用資源。

當然,要想資源充足,最關鍵的是提高資源的敏感程度,比如對間接資源的敏感度,比如其他部門資源,其他公司資源,以及客户那裏的資源等等;還有無形資源的敏感度,比如政策,思維模式,名聲或者口碑等等。這些無形的間接的資源,往往能影響我們對有形的、直接資源的擁有量。

所以,真正的激勵,是和對方一起“看見”更多。

看見,是一種能力。在不同的時間選擇做一面鏡子,管理者可以幫助對方見所未見,大約就算是一種激勵了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fangan/9lqw2z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