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朱自清 >

冬天朱自清讀後感

冬天朱自清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冬天朱自清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冬天朱自清讀後感

冬天朱自清讀後感1

第一次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便被文中的情感感動着。那彷彿是春天哪。

提起冬天,人們自然會想到的是那無邊的寒冷,然而朱先生不愧是寫情的高手,他筆下的冬天,沒有漫漫的白雪、颼颼的冷風,而是可以一家圍在熱騰騰的爐子邊享受着白水豆腐的天倫之樂,幾個人在西湖上泛舟賞月,這樣的冬天其實寄託了春天般的情,如温暖的春天,一種人間温情充盈其間。“説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

今天,當我再次朗讀的時候,文中那樸素而温馨的情感氣息撲面而來,也洋溢在我心間,相信每一位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會被感染。“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温暖的”。這篇文章所寫的都是生活中非常平淡的小事,是一種非常平凡而樸素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在嚴冬的襯托下,特別温暖、温馨!很多文人都寫不出這種感人的'意境。 “外邊雖老是冬天,家裏卻老是春天”。這句話是全文最打動我的地方:即使自己的妻子已死了四年,但他的希望並未消失。

“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温暖的”。我想這就是他最真切的感受吧。樸素潔淨的文字,暖人心靈的細節,略帶寫憂傷的情懷——這篇短短的散文憑藉着這些細節讓讀者感動讓心間充盈真情的暖流。朱先生的散文很美,真的很美,我很喜歡輕聲細讀他的文字,細細品位着字裏行間的韻味,細細地品味那些辛酸往事。一切的底藴只是淡泊。

冬天朱自清讀後感2

這篇文章是我從我表姐的語文書上看到的。它的名字是《冬天》,作者是朱自清。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兒時住在揚州,他在那住了13年。長大以後他著有《背影》、《荷塘月色》、《歐遊雜記》等膾炙人口的著作。晚年患有嚴重胃病,而且朱自清家境貧窮,但他堅決不吃美國資助日本的麪粉。最後朱自清因病在北京去世。

這篇文章像三張照片一樣,第一節像一張照片:爸爸從氤氲的熱氣中夾起一塊塊豆腐,送往朱自清和哥哥的醬油碟中;第二節也像一張照片:朱自清、s君和p君乘着小船在西湖上划着;第三節也像一張照片:朱自清、孩子和妻在台州天真的笑着……

寫到這裏,我想,為什麼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能足以温暖寒冷的冬天?然後,我又想到了我自己……

那是一個冬日的下午,地上堆滿了積雪,我非常開心,因為那是我第一次看見雪。地上一片白茫茫的,我趕緊奔下樓梯,迫不及待地撲進這銀裝素裹的世界。可是,剛一下樓梯,腳一滑,就“撲嚨”地摔了一個“狗啃泥”。我疼得哇哇直叫,這時,哥哥看見我,趕緊跑過來,扶起我,對我説:“弟弟,你摔疼了嗎?”他幫我拍了拍腿上的積雪。我們面對面,笑了。

還有一次,我急匆匆地給老師送作業,結果一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了下來。這時,一位大哥哥走過來,把我扶起來,然後就匆匆地走了。

啊!我明白了!親情!友情!愛情!風雪無情人有情,只要這個人間充滿愛,無論外面多麼的冷,我們的心永遠都是温暖的!

冬天朱自清讀後感3

第一次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便被文中的情感感動着,這篇寫於30年代的散文淡淡的卻又充滿温暖與詩意,朱自清先生是少數幾個文筆細膩得能與女性媲美的男作家。文品如人品,朱先生的文風就如同他的為人,他的散文貼近生活、富涵感情,卻又不瘟不火、清新自然。我們讀他的文章毫不費力,看似簡單,但其中的情感卻需要仔細體會、品位,這樣的文章需要我們用心靈去解讀。

提起冬天,人們自然會想到冬天的寒冷,會想起皚皚白雪和凜冽的寒風,朱先生不愧是寫情的高手,他筆下的冬天,不是冷風颼颼、白雪漫漫的冬天,而是可以一家圍在熱騰騰的爐子邊享受着白水豆腐,幾個人在西湖上泛舟賞月,可以微笑的冬天,這樣的冬天其實寄託了春天般的情,如温暖的春天,一種人間温情充盈其間。“説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今天,當我再次朗讀的時候,朱自清文中那樸素而温馨的情感氣息撲面而來,也洋溢在我心間,感染着每一位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的人。“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温暖的。”讀完這最後一句,我彷彿都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而沉浸在了朱自清所營造的愛的氛圍裏……在這篇散文中,作者選取了互不相干的三個場景:父親為孩子夾豆腐,冬夜與朋友泛舟西湖,一家人在台州過冬。三個場景,都是白描式的簡單勾勒,寥寥幾筆,意味全出。猶如三副淡淡的水墨畫,沒有濃墨重彩,卻散發着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zhuziqing/ljxr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