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賈平凹 >

賈平凹小説《白夜》讀後感

賈平凹小説《白夜》讀後感

引導語《白夜》是賈平凹繼《廢都》之後,又一部以“西京”為背景的長篇鉅著。《白夜》中的人處在一個變革的社會環境下,適者生存,他們也要面對社會的選擇和淘汰。

賈平凹小説《白夜》讀後感

  白夜讀後感

  文/李方

《白夜》是賈平凹繼《廢都》之後,又一部以“西京”為背景的長篇鉅著。小説寫盡了人世間的官商九流、悲歡離合,全文以夜郎和兩個女人的(顏銘和虞白)感情糾葛為線索,深刻地反映了社會轉型期,市民生活的矛盾心態。

主人公夜郎是賈平凹筆下血肉豐實但卻令人同情的形象之一。他沒有高貴的出身,只憑着不斷追求的幹勁,獨自來到西京城裏闖蕩。小説一開始,就寫了夜郎通過南丁山,結識並追隨着祝一鶴,但這段經歷很快便隨着祝一鶴的癱倒而灰飛煙滅。事業上失意的夜郎只得寂心思於愛情。他喜歡心性高雅的虞白,而他卻是一介凡夫俗子,地位的差別、宿命論的困擾使得夜郎痛苦不堪,他只有從同與他一般地位而且相貌美麗的顏銘身上得到愛情的慰藉。

一個不甘於命運擺佈的靈魂最終在世俗的摧殘下回歸“本位”,這是夜郎的悲劇,也是人生的悲劇。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利的,在闖蕩的過程中總要面對這樣或那樣的選擇。向左還是向右?人總是處在這樣的一種矛盾之中,因為無論是選擇了什麼,對於另一種事物,卻意味背叛或者是放棄。選擇好的,放棄壞的,這是一個不言自明的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我們根本無從辨別真偽和好壞,而夜郎在愛情上的選擇正是如此。

人總是將自己置身於“兩難”的境地,之所以感覺到“難”,是因為都有太強的佔有慾。要佔有,自然就害怕失去。夜郎是幸福的,他在事業上失意後,有兩個愛他的女人同時出現在他的生命裏,但他又是痛苦的,他必須又要從中作出殘酷的選擇。最終顏銘勝了,因為她有了夜郎的孩子。整個故事看似就要這樣結束了,但事實上,夜郎和顏銘並沒有走到最後。他們生了一個醜孩,這讓生性自卑的夜郎更是懷疑,他們最終因此走向了離婚。從顏銘留下的筆錄中,夜郎得知原來顏銘美麗的相貌,竟也是假的!他們的婚姻以顏銘的出走而全部破滅。整個過程,使人對夜郎這個形象又憐憫又憎恨,憐憫其命運多舛,憎恨其其青紅不分。

夜郎愛情的悲劇只是《白夜》故事的一個方面,它僅僅反映了現實社會中,人對命運的抗爭與無奈。面對選擇,人會在失去一些東西時痛苦不堪,因為他們是感情動物,而一個社會在對人的選擇與放棄上卻不會這樣。

《白夜》中的人處在一個變革的社會環境下,適者生存,他們也要面對社會的選擇和淘汰。寬哥是貫穿小説始末的一個重要角色,他作為一名人民警察,真的可謂是盡職盡責,並且還樂善好施助人為樂,但從故事發展來看,他很明顯已經不再適應這個社會,而處處受人的排擠。房子分不到、妻子要和他分居,最終竟然連警察也無法當下去了,可以説,寬哥的存在,對社會來説是一種強烈的諷刺。還有虞白,她出身高貴、心性清高,近乎於不食人間煙火,這是她最讓人心動的地方,但也正因為如此,在淤泥一般的現實社會中,她也只能是孤芳自賞了。顏銘是作者刻意製造的一個悲劇人物,她經歷了由醜小鴨變天鵝的傳奇,但那美麗的外表並沒有給他帶來實質性的東西,反而加劇了丈夫夜郎對她的懷疑,她最終的出走,可謂是一種必然,因為這個社會她已經無人可信了,但一個弱女子會去哪裏,她該怎樣生存?這不得不引起讀者的進一步思考。還有好多人物,他們選擇着命運,而命運也同時在考驗着他們,在一個浮躁不堪的`社會中,他們只能是甘心的等待着命運的擺弄。作者在小説中有意穿插了祝一鶴,而他最早被社會所淘汰的,但這種出局並不是與世訣別,他或許也因此成了最早看透世事的一個,終日笑着,最終化為一隻透明的蠶。

或許整個社會真像作者起的書名一樣,“白夜”——黑與白,人在黑白交織的世界中生存,也在這樣的現實中面臨選擇與被選擇,選擇意味放棄,在黑與白所構築的世界中,放棄,或許也是一種美。

拓展

 賈平凹簡介:

賈平凹(wā),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1997年憑藉《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8年憑藉《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憑藉《古爐》 ,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

人物經歷:

1952年出生,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人,現居住陝西省西安市。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從事過幾年文學編輯工作,任陝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

新時期伊始,文學界普遍還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撫摸傷痛、控訴罪惡時,賈平凹卻以一個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發現了愛和美。他的《滿月兒》、《果林裏》宛如林中月下吹奏着一支清新動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評論界的注意。

1982年後就職西安市文聯,專職作家,從事專業創作。任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繼《山地筆記》之後,賈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爭鳴,1984年關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評論界的積極反響。

1985年是賈平凹創作頗豐的一年。同時,思想解放與改革開放的良好環境也使文藝研究的觀念熱、方法熱漸成高潮。西方文藝思潮的大量輸入與引鑑,各種自然學科、人文學科的交叉與整合,都促進了研究理論方法的更新、主體思維空間的開闊。

1990年代,賈平凹的小説創作開始從對社會政治、歷史文化層面的關注轉入生命本體層面的思考與探求。

1992年創刊《美文》。

1993年《廢都》創作完成之後,倔強的賈平凹並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門》、《高老莊》、《懷念狼》是他基於現實生活而創作的小説作品。

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5年,獲得魯迅文學獎。

2011年憑藉《古爐》,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2012年,獲得朱自清散文獎 。

2013年中德作家論壇開啟首日,賈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賈平凹説,磁鐵只對螺絲帽、鐵釘起作用,不對石頭、木塊起作用,文學也同樣。“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讀者,越考慮,書越賣不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jiapingao/q2dz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