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賈平凹 >

賈平凹白夜主題思想

賈平凹白夜主題思想

引導語:《白夜》是當代著名現實主義作家賈平凹的長篇小説之一,這篇小説揭示了在白天的明朗人息中潛伏着黑夜的無助和陰霾,在如“夜”的男人內心深處渴望的是如“白”的完美人生,謂《白夜》。

 主題思想

小説以平易靈動的筆墨,散落於西京社會的各個生活和角落中,通過對這些再普通不過的人物描寫,為我們反映了現代都市社會中都市平凡人羣中潛意識中的矛盾、掙扎,為我們隱喻了都市社會中不平凡的沉悶和壓抑。

通過描寫夜郎、虞白、顏銘三人的感情故事,為我們隱喻了在當今都市社會中,人們的愛情觀由重內在到外表的轉變,深刻的諷刺了現代都市婚姻中那脆弱、虛偽、掙扎的愛情。對於三位主人公之間的感情糾葛,以及他們相愛、相欺、相恨等複雜感情變化的描寫,表現出了作為社會中的一名普通男女,在九十年代西京那樣特殊社會歷史條件下的不同境遇和心態,顯現了人類在面對感情時的狀態與追求,心理變化和精神上的痛苦,深刻的突出了現代都市人在社會生活中的矛盾性。[3]

這部小説所揭示的是:在白天的明朗人息中潛伏着黑夜的無助和陰霾,在如“夜”的男人內心深處渴望的是如“白”的完美人生,謂《白夜》。

作品評價

女性形象的'主體性透視

林麗婷評價説:賈平凹的《白夜》作為一部在90年代問世的現實之作,他以不同於既往對鄉土女性敍述的都市視角,塑造了一羣生活在現代文明浸染下的女性——具有貴族氣息的虞白,現代整容技術的獲利者顏銘,物慾侵蝕下喪失自我的鄒雲,同性戀的保姆阿嬋。她們自覺地把自己託付於現代都市,自主地進入現代文明的社會流通,在慾望的城市裏追尋她們想象的幸福生活與理想人生。

       神祕現象的隱喻意義

在賈平凹的《白夜》中,漫着幽深的神祕氣氛,這樣的描寫,既能昇華小説的審美價值,又能突出地域文化特有的風貌和神韻。賈平凹在藝術創造上,選擇文學意象建構作為切入點,為人們奉獻出一個獨特的審美藝術世界。

《白夜》採用以虛寫實的方式,通過它們的表象,造成實境與幻境相交融的意境,給人審美心理上造成一種朦朧的感覺。其中有着許多的未知因素,就如一個個迷團,讓人霧裏看花,產生一種審美魅力,牽動着讀者的審美興趣,將其帶入一種夢幻境界。

這部作品中有着意象建構的新探索,它建構的多重意義的複合結構,以非具象化的實境,去表現虛境的精神追求,即用某種意象直接暗示象徵某種思想意識、觀念等,這也是反映了作者神祕性的追求和思維個性。書中既有虛幻的渲染:死而復生,生而再亡的再生人、詭異的剪紙老太、鬼鑰匙,鬼戲等,將現實與魔幻、心性與獸性、真偈與悟場、華耀與孤獨表現得生動有形,以虛代實。書中又有對九十年代典型社會環境的現實場景描寫,從中為我們隱喻出在白天的明朗人息中,的同樣伏着黑夜的無助和陰霾,即黑夜顛倒,故因之稱之為《白夜 》。

《白夜》總體上是採用的堅持現實的、傳統的、平實的描寫手法,而境界上則是以現代的、人類的、虛幻的寫法來反映人生的蒼涼,故事的渾然,留給我們的是對生命的無盡思考。-高鳴風[3]

民俗及平民性

譚玉喜評價説:賈平凹在這部小説中創造出成熟的聊天式的説話方式,一切自自然然平平淡淡。在家長裏短的絮叨中有了故事,有了民俗,有了神祕,這是真切的生活。在我們每個人的經驗世界中,生活正是如此現實而神祕,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風俗和神祕中。

拓展

 賈平凹簡介:

賈平凹(wā),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1997年憑藉《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8年憑藉《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憑藉《古爐》 ,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

人物經歷:

1952年出生,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人,現居住陝西省西安市。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從事過幾年文學編輯工作,任陝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

新時期伊始,文學界普遍還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撫摸傷痛、控訴罪惡時,賈平凹卻以一個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發現了愛和美。他的《滿月兒》、《果林裏》宛如林中月下吹奏着一支清新動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評論界的注意。

1982年後就職西安市文聯,專職作家,從事專業創作。任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繼《山地筆記》之後,賈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爭鳴,1984年關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評論界的積極反響。

1985年是賈平凹創作頗豐的一年。同時,思想解放與改革開放的良好環境也使文藝研究的觀念熱、方法熱漸成高潮。西方文藝思潮的大量輸入與引鑑,各種自然學科、人文學科的交叉與整合,都促進了研究理論方法的更新、主體思維空間的開闊。

1990年代,賈平凹的小説創作開始從對社會政治、歷史文化層面的關注轉入生命本體層面的思考與探求。

1992年創刊《美文》。

1993年《廢都》創作完成之後,倔強的賈平凹並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門》、《高老莊》、《懷念狼》是他基於現實生活而創作的小説作品。

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5年,獲得魯迅文學獎。

2011年憑藉《古爐》,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2012年,獲得朱自清散文獎 。

2013年中德作家論壇開啟首日,賈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賈平凹説,磁鐵只對螺絲帽、鐵釘起作用,不對石頭、木塊起作用,文學也同樣。“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讀者,越考慮,書越賣不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jiapingao/kdmvwe.html
專題